陈学冬欧阳娜娜床戏:深刻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新挑战新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3:58:12

深刻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新挑战新趋势

2011年11月9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幼文

  张幼文

    始于2008年而目前仍在延续的世界经济危机,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结构与走向,一系列新的重大挑战和重大课题摆到了世人面前,多个领域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格局开始显现。深刻把握这些新挑战和新趋势,不仅关系到中国如何更好地应对危机,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实现战略转型,而且关系到中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事务。

五大挑战凸显发展中积累矛盾

    从长期看,当前这场危机将会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不仅是因为,在21世纪之交的20年间,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这场危机使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矛盾集中地暴露出来,还因为这场危机对世界经济领域中的很多基础问题已经带来重大影响。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至少有以下五个重大挑战需要高度关注。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危机发生以来,以 “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保持了高速增长,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增长低迷乃至出现负增长。增长重心的转移进一步改变了两大板块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影响了两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增长格局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贸易格局的变化,新兴市场在全球贸易流向上的地位日益凸显,流量比重上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主导正由发达国家逐步转向新兴经济体。以前,新兴经济体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吸收国,而近年来已经开始转变为投资的来源地,全球跨国并购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就全球产业分布格局而言,新兴经济体在接受传统产业转移后实现了工业化,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已经形成,发达国家面临着再工业化的新课题却又一时难有作为。危机严重冲击了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建立在衍生产品过度膨胀基础上的金融业严重受损,金融创新与扩张能力严重削弱,加强金融监管、控制金融风险成为发达国家的政策主题,而新兴经济体的基础金融开始发展,金融力量开始提升。

    第二,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如何校正。

    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次级债及金融泡沫。但实际上,危机的爆发具有宏观基础,那就是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不平衡和贸易不平衡。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原有的产业布局,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由于这一发展是在产业的国际转移和重新布局下形成的,新兴经济体承担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分工。如果发达国家在产业向外转移后不能及时发展起一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那么,就必然带来国家之间贸易上的不平衡。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是世界历史的进步,贸易的这种不平衡本身是全球化发展特点的结果。然而,这也会使原来国际间贸易的平衡机制、体制乃至观念都受到冲击。美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整体上存在着贸易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虽然与美国老龄化、低储蓄率的经济特征相关,与新兴经济体 “人口红利”、高储蓄率的经济特征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全球化的产业转移。发展与贸易的不平衡又导致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新兴经济体发展起来后的大量货币财富回流到美国,其中包括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和美国资本在对外投资中的赢利。但是,美国没有把这些集聚的资金投资到新产业的开发上,而是过度发展衍生金融产品,形成金融泡沫。

    第三,世界如何通过产业创新实现经济增长。

    房地产泡沫出现的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一轮高增长后缺乏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前一轮增长的主导产业已经完成,而后一轮增长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这特别表现在发达国家中。因此,世界真正走出危机有赖于新一轮产业突破,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出现主导性产业,因为传统产业已经供给过度。因此,目前各国采用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只能缓解短期需求不足问题,却不能形成长期增长的条件。从整体科技开发能力和经济创新机制上看,最有条件实现这种产业突破的仍然是在美国,但是美国整体国力的下降和更偏向于拯救一些大金融机构的政策,却又不得不使人们对此产生怀疑。

    第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走向何方。

    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有着积极稳定的作用,但也存在重要缺陷。其根本问题,就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承担了世界货币的职能,而这使该国的经济和货币问题成为世界性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再次显现了这一体系的根本缺陷,并因此使该体系的改革更为迫切。从危机的成因和传导看,美元本位制助长了美国金融危机向各国传递;从危机的影响看,美元危机构成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威胁;从应对危机的政策看,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下的美元泛滥诱发了世界性通货膨胀,形成了对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引发货币战;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看,美元贬值预期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从而动摇国际货币体系。各种可兑换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国际地位相对应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变化曾经导致了欧元、日元等货币国际地位的上升。今天,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能否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多元货币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如何运行等,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五,国际社会如何在全球治理中进行合作。

    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各国蔓延表明,当代世界经济中各国已经高度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大大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并因此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全球治理,以及各国加强合作。但是,现行的全球治理制度基本上是二战以后形成的,是发达国家从发达市场经济的特点、原则和价值取向出发建立的。一大批国家走上发展道路,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结构,现行治理结构显现出其滞后性。商议国际重大事务的重要机制,从原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为危机期间形成的20国集团,表明了当今全球治理必须包括更多国家共商国际事务的要求。危机发生以后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国企图用国内立法对他国汇率施压等,说明世界迫切需要更加公正合理的规则与制度来加以约束。

五大趋势折射世界经济新格局

    当前,世界经济也在一些重要方面显现出长期的发展趋势,其中至少有以下五大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第一,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虽然不能简单地说美国从此走向衰弱,但也不能不看到今天正在发生变化的长期历史性影响。美国地位的下降来自于其经济规模的相对缩小。金融产业受损影响了美国的整体国力与美元的主导地位。危机也使美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受到挑战:政府参与市场与美国历来信奉的自由市场经济背离;金融家冒险而由社会和政府承担责任使道德风险问题严峻,并使人们对社会的公平性产生怀疑。“占领华尔街”游行及其在全美的扩展表明,美国社会不仅对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表示不满,而且对其制度偏爱金融业和只占人口中极小部分的金融业人士表示质疑。这场运动未来的结果不是削弱美国的金融实力,就是激化国内制度中存在的矛盾,这两者都将影响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继续蔓延。

    危机发生以来,维护本国的经济增长成为各国的第一任务。这使一些国家在国内借助宏观刺激政策的同时对外又重新捡起了贸易保护手段,并使正在继续深化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不和谐。匹兹堡峰会后,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近650种,几乎所有类型的国家都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已经受影响的,还是将要受影响的,中国都是这几年来受保护主义措施影响在数量上居第一位的国家,而危机的延续还将继续加剧各国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因此,中国应当重视并学会应对他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在更大范围内合理维护好中国在对外经济领域中的利益。

    第三,世界产业竞争更趋平行化。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已经导致了人类经济发展生产消耗与大自然资源供给的不平衡,新兴经济体普遍崛起导致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大增,促使价格上涨。国际社会关于减排和低碳化的共识是历史的进步,并提出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历史性任务。世界各国也普遍提出了新战略,例如,美国提出了 “以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的高质量就业”战略,要使 “低碳经济成为带动增长的新引擎”;欧盟提出了 “聪慧的可持续与包容性增长”的战略,要 “以低碳经济调结构促增长”;日本提出了 “优势产业与新领域增长”的战略,要 “从低碳经济走向低碳社会”。新兴经济体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向,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新兴产业领域寻求战略突破;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谋求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期待长期均衡的经济增长。中国需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也要面对这一发展的新挑战。必须看到,对中国而言,依靠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过去,各国之间竞争性的、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平行发展的低碳经济与产业创新时代正在开始,中国不能继续依靠产业向内转移与低价格竞争而实现发展。在新能源开发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发达国家因已经将大量传统产业转移出来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则要警惕因大量发展传统产业而处于需要完成转型的相对被动地位。

    第四,国际直接投资更加青睐新兴经济体。

    危机冲击了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广泛影响着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产业转移和投资方向,这将导致全球产业布局的又一次大调整。无论是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结构看,还是从产业结构看,变化的趋势都已经显现。从区位结构看,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提升了引资能力,使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作为东道国的引资优势相对下降。新兴经济体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在引资问题上,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从产业结构看,传统制造业的对外投资深受危机影响,资源类等基础产业的投资有较大增长,商用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已经成为危机后的投资热点,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也将不断扩大。这既关系到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选择,也关系到引进外资的产业结构。

    第五,全球性通货膨胀继续恶化。

    全球性通胀已经成为危机延续中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大而值得高度关注的新问题。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在世界经济发展结构与危机时期全球普遍扩张政策的双重原因下形成的。一方面,全球性价格上涨与世界经济当前的发展阶段有一定联系。一大批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迅速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成为世界范围内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进而推动了相关产业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制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当前,世界尚未走出危机,担心世界经济再次探底或 “二次衰退”的氛围浓郁,各国的扩张性政策还会持续。

    在世界经济中的重大挑战与发展趋势中,一个最显著的趋势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而未来这种提升如何影响世界,已成为世界经济令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历史将日益证明,近20年来中国实现了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经济规模和实力的提升,这导致了中国对世界经济拉动力的提升,以及在广泛国际事务中作用和影响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国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推进的是与各国共赢的包容性增长。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也将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