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最近在干嘛: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三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06:28

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三则

在学校心理健康的辅导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对个案进行记录、分析与总结,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心理辅导能力,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资料。在实际工作中,我记录和总结了一些个案分析情况,以资参考及研究之用。在此仅举三例如下:

一、学习疲劳综合症
【问题】
小A的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双休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小A报了两个兴趣班。小A坚持一个月后,他感到精神疲乏,心里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度减慢甚至停滞。他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可妈妈还是逼着他去上课,他说自己要疯了。诉说他看到老师讲课,如同像是在看演皮影戏,进进出出,而自己眼前是一片茫茫景象,一点也不知到老师讲的是啥东西,头感觉要炸裂。

【分析】
过分紧张的学习使小刚失去了“双休”的机会,过分繁重的补习已经导致严重的学习疲劳状态。这种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这种疲劳消耗的不是人的体力,而是人的心理能量,使人感到头昏脑胀、注意涣散、记忆减退、思维呆滞。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一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二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

【建议】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调节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释放渠道,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提高自信,保持健康的心态。
1、尝试着和妈妈沟通,希望减少学习时间。像这样不考虑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每天逼着自己长时间学习是不可取的,犹如杀.......取卵。
2、学会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疲劳是学习的大敌,等疲劳产生之后再去消除,疲劳已经妨碍了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预防疲劳更为重要。
3、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他时间睡上一觉。比如,课间休息的分钟,完全可以让自己闭上眼睛打个盹;午饭后睡10—20分钟,可以预防下午频繁出现的疲劳;晚饭后再睡10—20分钟,可以使自己生整个晚上的学习时间延长,且效率提高。
4、放飞想象,放松身心。经常做如下的想象练习,可以放松身心:平心静气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如同一只风筝,在蓝天白云间飘荡,忽左忽右,轻松自如。
5、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带着忧虑、烦恼、愁容满面地去学习,再简单的学习内容也会迅速使人疲倦。如果能将学习当成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带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学习,即使学习内容很多,难度很大,也不会那么快就感到疲劳。

【效果】
1、疲劳症状得以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有所提高。
2、行为趋向成熟,学会沟通和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辅导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
3、自信心增强,情绪稳定,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自信心训练的效果明显,基本上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

【反思】
1、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不能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令学生患上学习强迫症。
2、教学时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注情绪发展。莫因事小而不为。
3、应在班上经常开展缓解学习疲劳的集体心理辅导。

二、青春期交往焦虑症
【问题】
女生小B,十二岁,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最近阶段由于经常感到烦闷、紧张、焦虑、想与同学交往有害羞感,因而随母亲前来心理援助,她自诉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空虚无助郁闷的情绪中,常常难以静心学习,希望我能帮助其排解这些焦虑的情绪。
【分析】
从小B的谈吐,我发现她能很好的自省,是个敏感、细腻和善于分析的女孩子。基于小B的理性和主动寻求心理健康的自我完善意识,我初步判断她属于“青春期交往焦虑症”。
【策略】
在咨询时,我主要帮助她分析揭示焦虑的根本原因,使其认识到焦虑是青春期每个少女都会出现的心理状态,但可以进行自我调控,比如运用目标转移法、自我暗示法、放松练习等方法能减轻甚至消除症状。具体咨询过程如下:

 

一、认真倾听,给予同感和支持。
二、启发、揭示焦虑的根源
三、寻求解决方法,制定改变情绪的方案。
1、针对小B青春期交往障碍这一主要问题,我采用了认知领悟法使小B领悟到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向往交往是每个人的心理与生活的需要。只是由于暂时生理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使你产生了交际心理障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越来越成熟,这种状态也会随之好转。
2、寻求消除焦虑症的方法,自我调适心理情绪。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主动的方法去消除,除了与他人交往倾诉外,我们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参加打球,游泳或者看电视、听音乐等体育、娱乐活动,甚至可以通过跑步、写日记、找个地方大叫几声等途径发泄紧张焦虑的情绪。

四、效果反馈
咨询结束时,小B主动问:“经你分析,我的心理应该还算正常吧?”我告诉她:“在心理方面,不能绝对划分正常与非正常,有人作过比喻,在心理上没有黑白之分,多数人都处在一个灰色地带,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在国外,看心理医生是很普遍的。那么你现在的心理上的孤独感是许多人都有的心理体验,正如感冒一样普通,只需要适当地自我调控与发泄完全可以摆脱这一情绪的困扰。最后她表示咨询后自己的心情轻松多了,也相信自己应该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多与同学交往。此后,我再见到小B,她都与同学在一起,能主动愉快的与我打招呼,我感觉她人也开朗了。

【启示】
由于进入青春期的少女人生观、价值观已开始慢慢趋于成熟,独立意识增强,希望摆脱父母、老师的思维束缚,却又渴望自己的思想被人理解、接受,得到别人的关心。因此同辈之间的相互支持和肯定对于青少年完成自我独立的过程十分重要,他们一旦感到自己不能被同龄人接受将给他们带来严重的挫折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学校心理教育中指导青少年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十分重要。另外教师应该注意加强班级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建立健康的同龄人团体关系,即使是毕业阶段,学习任务繁重,促进同学间学习、思想交流的活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三、学习马虎问题
【问题】
小C是一个很马虎的孩子,经常是本来不该答错的题却答错了,本来不该看错的题却看错了,本来不该写错的字却写错了。为此没少挨老师、家长的批评。有时心里也在提醒自己,千万别再马虎了,但到时候不该错的还是错了。小C真是苦恼极了。

【成因】
1、注意力不集中,如有的同学平时学习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漫不经心,丢三落四,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形成马虎的毛病。如果做任何事情都集中注意力,不断提醒自己,就不会出错。
2、注意力极易转移,即注意的稳定性差,常常还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想着其他的事情,因而常出现“小猫钓鱼”的现象。
3、马虎的产生还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小时候,家长如果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而是自己亲自动手为其准备好一切,那么孩子由于很少有机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什么也不用考虑,马虎的行为习惯就容易形成。

【建议 】
1、养成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教师可用提示:“做完之后,自己认真检查。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样使学生形成一做完题就能自觉检查的习惯。另外,也要引导小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检查。告诉他们:自己要督促自己检查,自己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喜欢做事认真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