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丽微博:淨土大經科註 (第1集-第10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6:27:25

淨土大經科註-第1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三十七面:

 

  首先要把講經的因緣,跟諸位做個簡單的介紹。從去年清明我們開講《大經解》,我們把這些光碟整理成為書本,稱之為《大經解演義》,《淨土大經解演義》。到今年九月十八圓滿,一共講了六百集,一千二百個小時。在講經末期,我就發了心,過去這五十多年來,只有在老師會下學習《楞嚴》是三年的時間,專攻一部經。古大德教給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以後離開台中,自己沒有道場,好在法緣還算殊勝,遍及全世界。同學們邀請,一切都隨緣,哪個地方請就到哪裡去。所以居無定所,時間長短也不相同。這些年來講了幾十部經,講得很多,講得很雜。

 

  老師在台中曾經告訴我,他說這個對你個人有利益,對大眾沒有利益。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為什麼對大眾沒有利益?他說你想想看,這世界上有幾個人聽一部經就會開悟了?確實沒有。他老人家給我做了榜樣,到台灣就住在台中,一住就是三十八年,一直到圓寂,一個道場,沒有變更,三十八年如一日。我知道,我也非常羨慕,看到祖師大德們一生住一個山,有的幾十年下山,有的一輩子不下山。我非常嚮往,但是沒有那個福報,那多大福報!我訪問日本比叡山,這是日本的聖地,日本佛教有十三個宗派,十三個宗派開山的祖師,都是在這個山上修行。我去的時候,特別關心這些祖師大德們在這個山上住多長的時間。接待我的方丈告訴我,最長的三十多年,最短的十四年。我們中國古人常說「十載寒窗,一舉成名」,「學記」裡面告訴我們「七年小成,九年大成」,都是講的一門深入。東方自古以來,這是印度到中國,都是講求戒定慧,佛是講清楚了,中國古聖先賢雖然沒有講得這麼明白,實際上跟佛陀講的這個方法沒有兩樣。

 

  持戒,中國人講守規矩,中國人講求師承,一定要遵守老師的規矩。我當年到台中親近老師,那年三十一歲,跟老師見面,老師就跟我約法三章。第一條,你到我這裡來,依我為師,從今天起,一切法師、居士大德們講經說法不准聽。第二條,從今天起,你想看的書都要經過我同意,包括經書,我沒有同意不准看。第三條,你過去所學的,(過去我是跟老師學的,跟章嘉大師學的),我一概不承認,統統作廢,從今天起,一切都開頭學起。你能夠接受,你就留在這個地方好好學習,不能接受,你就另請高明。我想了二、三分鐘,接受了。因為老師這些話乍聽起來,好像很跋扈,好像目中無人,但是我知道老師是個真善知識。朱鏡宙老居士給我介紹的,周邦道老師親近老師多年。先生是我在抗戰期間,念中學時候的校長,晚年拜李炳老做老師,跟他學佛。有這些先例在先,這些都是我生平最尊敬的人,所以我知道老師是善知識,答應他了。

 

  他把我安排在慈光圖書館擔任管理員,慈光圖書館管理員有三個人,這個地方並不大,但是三個人的工作量相當大就是了。圖書館每個星期三講經,老師對外公開講經,每個星期一次。對內,他辦了一個經學班,培養講經弘法的人才,學生有二十多個人。他要我參加這個班,我不敢,因為我知道講經不是一樁容易事情,自己沒有這個能力。老師就說,那你去看看好了,你去參觀參觀。我說這個可以。他上課的時候帶我進教室,我坐在最後一排,一堂課是三個小時。他講經的方法完全是中國傳統私塾教學法,真正接受的只有兩個人,跟他老人家坐面對面,其餘的人都好像是旁聽。這兩個人就是學這一部經,大概學經的進度是最少的就是讓你上臺去講三次,一個星期講一次,那就三個星期,這是最少的,不能比這個更少。最多的不能超過十次,十次就十個星期,兩個月。這樣是每個學生學一部經,這部經學得你要上台能講。所以他一個星期教一次。

 

  怎麼講法?完全複講他所講的,你不能夠加意見,你也不能找參考資料,完全照他的講法講。實在就是這種方法是好辦法,不但是能把你教會,根基奠定,讓你學到謙虛、恭敬,決定不會有傲慢的心。這個教學法好處很多,看樣子是非常笨拙的方法。老師講得很慢,你得把它記住,還有記漏掉的怎麼辦?老師的方法很巧妙,每個同學都要寫講記,你們聽了都要把它記下來。記完之後,把這些統統交給這兩個講這部經的人,給他做參考資料,他回去整理,去寫講稿。這麼一個方法。一看這些學經教的人,他們的學歷程度幾乎一半是小學畢業,初中畢業不多,高中的好像只有二、三個,大學聽說只有一個,還沒有畢業,大學大概念二年級,就一個人。所以學歷都不高,上臺都能講。我參加這堂課之後,我跟老師說,我說老師,我可以參加。我一看到他們程度,像這樣的程度都能學,我大概沒有問題。所以老師笑笑,就很歡喜我參加這個班。

 

  以後在這個班裡面,也就自自然然變成助教,因為我的記憶力很好,老師我聽他一遍東西,不必記筆記,他講一個小時,我可以能講到五十五分鐘,幾乎都能夠記住。而且能記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之內,我有這個能力。記憶力強,理解力也很強,所以學起來很輕鬆、很方便。同學們遇到困難,要去想請教老師,請老師再講一遍,老師會打人,他拿著紙扇會打人、會罵人。打你、罵你,不跟你講。他說為什麼?打了、罵了,還再重複跟你講,你不會專心,你心裡有僥倖:不懂沒有關係,再請老師講一遍,頂多是挨罵、挨打。挨罵、挨打不講,這個就難了,逼得你學的時候要全部精神貫注,要專聽。以後他們漏掉的地方就來問我,我差不多都可以記得,所以我幾乎每個同學我都幫助他們。

 

  因為參加這個班,輪流排順序的時候,我是最後去的,我就擺在最後一名。你說進度很慢,因為有人要是選一部比較長一點,講十次的,就兩個月。一年十二個月,一般都是一個月的,講五次。五次,像《阿彌陀經》七次,就講完。一次多長的時間?實在講四十五分鐘。學生練習講經,時間是一個半小時,他兩個人上去講,一個講普通話,一個講台灣話。兩個人用同樣的講稿,好像是在翻譯,其實是一個講稿,同樣的講稿,兩個人在臺上表演,這種方法。所以,小學畢業都能夠訓練講得很好,雖然不是很流利,不通暢,沒有錯誤。行家去聽不能不佩服,講得是不怎麼樣,但是找不到毛病。老師講,沒有毛病就是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行家來挑你的時候挑不到過失,這就行了,標準在此地。所以我們從這樣的方法跟磨鍊出來的。這個班只辦了兩年,我參加這個班的時候只遲一個月,所以等於我是從頭學起的。

 

  兩年以後我離開,出家了,還沒有輪到我講經。可是我就在旁邊旁聽,我記得兩年我一共聽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經我都能講。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就在台中學的這個東西去教,教得很輕鬆。佛學院一個學期,我一個星期上一堂課,一個學期才教一部。佛學院三年,我才講六部經,還有七部還沒派上用場。所以在老師會下的學習,進度就快,進度非常快,我平均差不多一個月學一部,士氣很高,所以法喜充滿。真好像有一點成就感,一個月我就學會一部經。我能上臺講,老師不讓我上臺。所以出家的時候就教佛學院,同時也應別的同學邀請我到寺廟去講經,我都去,有機會練習。在台中按順序,到外面不要按順序,講的機會就多了。這是初學。

 

  受了戒之後,我是出家剃度兩年之後才受戒。那個時候有開戒的地方,它收錢,我們沒有,受戒費付不起,沒有人替我付錢。所以第二次,那是兩年,道源法師那裡開戒,我也想去,也是沒有錢。就遇到老師,周邦道老師,他說道源法師那裡傳戒,你應該去。我就把這個告訴他。他說沒問題,你去,所有的費用我們同學給你出。所以國立第三中學校友會,校長帶頭,讓同學們大家贊助,幫助,我就去受戒了。受完戒之後,覺得學的東西不行,只是初級的,所以希望回到台中跟老師去學一部大經。我是準備想學《法華經》,把《法華經》古人的註疏蒐集了十幾種帶到台中。老師正在開講《楞嚴經》,他就告訴我,《楞嚴》跟《法華》無論在質量跟分量都相當,他說你就學《楞嚴》就好。學《法華》,我得另外找時間,找不出,實在找不出時間。他那種忙碌我清楚。到台中之後,好,改學《楞嚴》。

 

  那個三年專攻《楞嚴》。《楞嚴經》的註解,在那個時候台灣能買得到的只有兩種,圓瑛法師的《講記》,還有一部《楞嚴經直解》,孫仲霞居士的。我從《卍續藏》裡面,看到《楞嚴經》的註解非常豐富,大概有將近四十種。我就把這個書名都寫出來,寄給香港智開法師,請智開法師幫助我蒐集這些資料。我非常感激他,他在一年半的時間,給我蒐集了將近二十種,都是好本子,從大陸流出來的木刻本,線裝書,我對他非常感激。那時候沒有見面,我以為他是老法師。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見面了,他跟我同年,才曉得不很老。他從小出家,負責香港佛經流通處,幫了很大的忙。所以那個三年一門深入。

 

  我聽老師講《楞嚴》的方式,老師所參考的幾種資料,我手上都有。還有他沒有的我有,我有很多,他想什麼東西幾乎我手上都有。他覺得奇怪,你怎麼會這麼多東西?我說大概是感應吧!香港給我寄過來的。我是先,譬如老師今天晚上講這段經,因為他一個星期講一次,我有充分的時間預備,我就看這一段,看幾種註解。那個時候他告訴我,你用圓瑛法師的註解為主,主要參考資料。為什麼?他是近代人,他的東西淺,深入淺出,容易看得懂。然後再選兩、三種古註,哪個地方有問題,你再去參考。就教我方法,所以我聽經是有充分準備。聽經的時候我專注聽經,聽完之後我做個比較,老師這個講法跟古大德的講法,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一樣,是什麼個道理,我揣摩這些東西,所以進步就很快。而且我是第二天複講,他是星期三晚上講,我星期四晚上複講,把老師這天講的經也講一遍。那個聽我講經的,只有六個同學,我們七個人小組,周家麟、徐醒民我們一共有七個人。十年在一起,每個星期聚會一次,我們來學習、研究討論,複講老師的東西。一個人講,六個聽,都是學講經的,都懂得講經的這些方法。所以我這部《楞嚴經》,老師講完了,我也講完一部,三年。因為他一個星期講一次,三年,學得非常踏實。學完之後,我到台北講《楞嚴》,到香港來也是講《楞嚴》,講熟了。先後好像講了七遍,七遍只有兩遍講圓滿,其他的都沒有講圓滿,所以每個地方緣不相同。

 

  在那個時候我對於經教是非常有興趣,因為老師給我的影響整整三年。我學佛,把經典都當作哲學來研究,對於淨土就沒放在心上。老師他是跟印光大師學的,他的教跟梅光羲居士學的,就是黃念祖的舅父,這說起來都是一家人。他的淨宗是跟印光大師學的。他學過密、學過禪,都是民國初年這些大德的指點。所以他對於顯密宗教都通達、都圓融。所以非常難得,尤其國學的根基深厚,這是我們沒有辦法跟他相比的。他老人家勸我學淨土,送我四本書,《印光大師文鈔》,正續兩輯,一共四冊,叫我看。他叫我看,我一定要看;他不叫我看的,我都不能看。不過老師這三個條件是很苛刻,最後他告訴我,有期限的,多久?五年,五年一定要遵守。到了五年,我跟老師講,我很得受用。我說老師,我跟你約定,我再遵守五年。他笑笑,點頭。

 

  根要深,不深不行。這個方法好在哪裡?好在我們什麼不能看、不能聽,大概三個月心就清淨了,就感覺到煩惱少了,智慧增長。到半年的時候效果就非常顯著,才曉得這個方法好。但是我也沒有問,老師也沒有告訴我,他怎麼會想出這種方法?一直到他老人家過世了,我到新加坡去講經,遇到演培法師,我把老師過去教我這個方法,我告訴他,他聽了哈哈大笑。我說笑什麼?他說他小時候,他很小出家,沙彌出家,十幾歲,跟諦閑法師,諦閑法師也是用這個方法。我才恍然大悟,這不是他的方法,是中國老祖宗祖祖相傳的老辦法,現在沒人用了。才真正搞清楚這叫師承。非常可惜,演培法師沒有能夠始終追隨諦老。他年輕,心是浮動的,聽說太虛法師在廈門辦閩南佛學院,他是偷偷偷跑出去的,去跟太虛。如果他要是跟諦閑法師,他的成就就大了。太虛是採取新式的教學法,西洋方法教學法,課程很多,像學校功課一樣,那個只能學到知識,不能開智慧。如果跟諦老,那是祖傳的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那他真的能成為一代祖師。我算是很幸運的,沒有再去另外找別的老師,一個老師跟到底。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中國古人這個方法用了幾千年,效果卓著,如果不是好辦法,跟現代的教學法不能相比,那早就淘汰掉了。這些祖師大德為什麼還要堅持?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善教,沒有別的,就是訓練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要把它控制住,把它降伏住,讓你的清淨心能夠現前,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生智慧。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是從自性流露的,也就是說,從清淨心流露出來的。那個清淨是最極清淨心,如來果地上的,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佛法裡面清淨的標準是阿羅漢,就是見思煩惱斷了,才叫清淨;塵沙煩惱斷了,才叫平等;不起心不動念,那叫大徹大悟。它走的是這個路。悟了之後,問題就解決了,悟了之後,世出世間法你全明白了。這個道理一般人不懂。佛法裡頭講得很清楚,我們一直到近代,這些量子力學家研究這些結論報告,把佛經上所說的這個證明了。他怎麼會知道的?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把心想的源頭掌握住,你怎麼會不知道?當然知道。沒有緣來觸動你,你不知道,因為你心清淨,什麼都沒有。有緣觸動你,樣樣都知道,人家一提問就知道;沒有人問的時候,不知道。所以,《般若經》上說般若無知,真智慧,起作用,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你必須要到無知,然後你才會無所不知,你要有知就有所不知。

 

  近代一些科學家講,科學的說法是要我們歸到零,連夏威夷古老的治療法也有講求這個。歸零是你腦子裡空空的,什麼都沒有;真正歸零的時候,頭腦就靈活了,它就起作用。不歸零,只要有一樣,那就是無明,叫根本無明,決定不能有。這個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是上上根人才有分,上中下三根都沒分。淨宗的妙法,叫暗合道妙,這個方法是教我們心裡頭裝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裝阿彌陀佛好,好在什麼地方?阿彌陀佛是自性本覺的德號,它不是外來的,是自性裡本有的。阿彌陀佛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無量覺是你自己的自性,與外面境界毫不相關。所以,一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雜念都把它打掉,以一念制止一切念頭。這是專念阿彌陀佛的道理,要懂!

 

  我們用這個方法去回歸自性,就是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所以念佛有事一心、有理一心、有功夫成片,三個階段。功夫成片就是你伏住了,真正把念頭伏住,心裡頭確實就是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念頭都沒有,你就決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這叫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煩惱斷了。事一心不亂相當於阿羅漢果,見思煩惱斷掉了,就用念佛的方法,自自然然它就沒有了。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純是一個佛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不起心、不動念,佛號又不斷,妙在這裡。那就是宗門明心見性的境界,往生淨土是生實報莊嚴土,不必阿彌陀佛加持,他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方法太妙了!很不容易講清楚、講明白。講都講不清楚,怎麼會聽得懂?所以我跟老師那麼多年,他是專修淨土的,都沒有辦法教我真正去相信淨土。我跟他學,只是對淨土不反對,對淨土很尊重,不想學它,想學《華嚴》。

 

  《華嚴經》也是我們啟請的,我們八個同學。怎麼會啟請這部經?老師年歲大了,八十多歲了,我們希望他常住世間,別走,找一部大經給他講,經不講完,總不好意思走。所以我們聯名啟請,老師答應了。而且講得很清楚,我把這部大經講圓滿,再講一遍《阿彌陀經》,我就往生。我們聽了很歡喜,以他的體力、精神狀況,至少也能活到一百二、三十歲。為什麼提前走了?這都是緣分,食物中毒。而且食物都是一些同修,蓮社的同修,蓮友煮的麵,老師喜歡吃麵,去供養他。第一次中毒,因為他自己是個非常好的中醫,吃完之後,他就把它解毒就解掉了。過了半年之後,第二次又碰到。老師慈悲,他曾經告訴我,我在台中,他到哪裡去應酬都帶我一道去,要我坐到他旁邊。像豆腐什麼,有了味道餿的了,他就碰碰我,這不要吃。所以他吃東西很小心、很謹慎。但是很慈悲,要是同修自己親自做的,端在手上,他的習慣就馬上在你面前吃完,碗你就端走,人家很歡喜。如果這個人端一碗麵來,老師不吃,那大概老師嫌不好吃,他心裡很難過。所以他就吃掉了。吃掉之後知道,這個麵大概過期了,那個乾麵條,一把一把的那個,裡頭有防腐劑,過了時候,他知道味道不對。回去之後解毒,那個毒已經擴散,來不及了。這個虧吃得很大,這一病,他病了三個多月。我到台中去看他,他老人家告訴我,千萬不要到館子吃東西,交代我吃東西要小心謹慎。這個話不止一次,每次去看他,他都提醒我,總有五、六次,所以我的印象就很深刻。飲食中毒,提前走了,九十七歲。

 

  九十五歲,他都不要人照顧,自己煮飯,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顧自己。住一個小房子十五坪,一坪是三十六呎,香港的三十六呎,十五坪還不到七百,我們這個七百呎比它大。就在那個小地方住了三十八年,住了一輩子,生活非常節儉。工作量差不多是五個人的工作量,每天吃一餐,日中一食,精神特別好,精神、體力都好。我們跟他學佛法,也羨慕他的生活,簡單,多自在,不浪費時間。他是山東人,濟南的,喜歡吃麵食,非常簡單。他中午吃一餐,就中午吃一餐,一餐飯從起火到吃完,把他那個鍋就是碗,碗就是鍋,帶把的小鍋,洗刷乾淨的時候,半個小時,真是乾淨。

 

  我就學他,我本來是一天吃兩餐的,晚上我是不吃的,很多年了。我早晨那一餐也不吃,中午,跟他學習。我吃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他。他說怎麼樣?你感覺得體力有沒有什麼變化?我說很正常,沒有什麼變化。他桌子一拍,永遠做下去!「人到無求品自高」,生活簡單不求人,你一生就得自在。這是真的。我在台中吃了五年,也成了習慣。以後離開台中,到台北講經,住在韓館長家裡,韓館長說不行,她說萬一你有什麼問題的話,我們家裡擔當不了,逼著我一定要吃三餐。我那個時候吃一餐的時候,一餐是現在的小碗三碗飯。叫我吃三餐怎麼辦?好吧!一餐吃一碗,把一餐飯的量分做三次,我用這個方法。沒想到在韓館長家裡住了十七年,以後我們有個圖書館,她去經營、去張羅,她護持我三十年。我只有一個條件要求她,每天要講經。我要有講經的講堂,要有聽眾,聽眾不拘多少,三、五個都行。這個她要幫忙,這一點她做到了,所以三十年才能成就。為什麼住她家裡?道場沒有辦法住。這個話老師早年就告訴我,學經教不是受人歡迎的一樁事情,是非常重要,但是現在人不歡迎。他說你講經,講得不好,人家笑話你,講得好了,你就走投無路了。這些話統統應驗了。所以一生流浪,心裡有時候很難過,但是有的時候想想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做了榜樣,一生流浪,我比他還好多了。他住在樹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我們還有個房子可以遮蔽風雨,比他溫暖多了。想到世尊,我們就很安慰,心平氣和。

 

  跟著老師學謙虛、學恭敬,把自己的毛病、習氣盡量要解除。與一切眾生不對立,與一切人事物都和睦相處,以真誠恭敬來對待,這樣才能夠深入經藏。學《華嚴》,那個時候我的基礎已經有一些,我聽老師講《華嚴》,我只聽第一卷。《華嚴》難講,特別是序分,那麼長,怎麼講法?第一卷聽完之後,行了,下面我都能講。他在台中講,我在台北講,他一個星期講一次,他講經兩個小時,有翻譯,實際上一個小時。我在台北,一次是一個半小時,一個星期三次,講三次,所以總共就四個半小時。我的進度比老師就快了,好像是二年、三年,我就趕上他,進度就追上他,以後就超過他。因為老師的思想、理念我知道,方法我知道,我在台中學的是學這個東西。我不學他怎麼個講法,那個容易。用什麼樣的心態來講,用什麼方法講,這是活的,這他沒有辦法教的。必須長期去聽,每一次你去琢磨,你在這裡體會得心得,然後我們自己在講臺上能夠靈活運用,學活東西。你學他這一句怎麼講,那一句怎麼講,那是學死東西,那個不能變化,不能夠契大眾之機。聽眾裡面有程度高的,也有程度低的,總要面面都顧到,讓所有的聽眾都能生歡喜心,這叫成功,這種講座非常不容易。老師稱之為,這個講經這是大講,這不是普通一般學校上課,學生程度整齊的;不整齊,所以他面面照顧到。

 

  我對於淨土真正相信,真正發心學習是《華嚴》,就是我在台北講《華嚴經》,進度超過老師。但是我那時候常常出國,出國這個經就停下來,回來的時候接著再講。所以,《八十華嚴》講了一半,《四十華嚴》也講了一半,我是兩部經同時講,一個星期三次,兩天《八十華嚴》,一天《四十華嚴》。反正天天都有講,講的東西多,其他的摻雜著別的經,天天都有就是了。為什麼?聽眾不一樣,有人喜歡聽這個,有人喜歡聽那個,統統顧到,所以我就一個星期講好幾種經。因為聽眾不可能每天都來的,他沒有那麼多時間。譬如他想聽《地藏經》,我們一個星期講一次,他每個星期到時候他就來了。聽《彌陀經》的另外一天,那有專門聽眾。他不是天天都聽,可是我們的課是天天要講。

 

  那個時候有些老和尚說淨空法師喜歡講經,我說不是喜歡講,我是練習,不練出不來。我說我會講的時候,我就不講了,不會講的時候我天天講,會講我就不講了,要練!我說我根本不是一個法師在臺上,我跟大眾都是這樣說法,大眾不要把我看成講經的法師,你看錯了。我是學生,你們來聽的人都是我的監學,你來監督我的,你來考核我的,所以希望大家批評。說錯了也沒有關係,我都歡喜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幫助我進步。學無止境,沒開悟都是學生,不能稱老師;稱老師,真正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可以。沒見性的時候一定要虛心求教。所以這五十三年,除了旅行在外面,講經都沒有中斷過。而在外面的時候,我也盡量利用時間,你說在美國,在美國講經有一定的困難。他們的工作很緊張、忙碌,休息的時間是星期六、星期天,一個星期兩天休息。兩天休息能夠來聽經的,一天半,就很難得了,另外半天他要準備他明天的工作。所以星期六上午、下午、晚上可以來,星期天上午可以來,下午、晚上就不能來了。我平時講經,我在自己房間裡頭,那時候沒有電視,有錄音機,我把錄音機打開,我對著錄音機講,講完之後自己聽。時間不能空過,總是對這樁事情鍥而不捨。

 

  《華嚴經》確實,講到一半的時候,有一天心血來潮,想想文殊、普賢他是修什麼法門的?《華嚴經》末後有,《四十華嚴》第三十八卷、三十九卷,一翻,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再細細把《華嚴經》翻一翻,沒錯,確實這兩位大菩薩率領著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參學。再看看五十三參的善財童子,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講了一半,沒有留意到,囫圇吞棗過去了。現在有了問題,從頭細心去看,一看了不起,真的自己疏忽,太大意了。文殊菩薩教他去參學,第一個是文殊菩薩介紹的,德雲比丘,這個人是修般舟三昧的。般舟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跟他說的法門,二十一門念佛門,這二十一門一展開,就是全部的佛法,無量無邊的法門,沒有一門不是念佛門。這看出門道出來了。

 

  到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原來善財童子是專修專弘。當中參訪的五十一位善知識,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們所修的法門都不一樣。善財去參訪,那是什麼?門門都知道,是後得智,沒有一樣你不知道。那就是你經歷了,你看到、聽到、接觸到了,沒有一樣不曉得。他在文殊菩薩會上得根本智,五十三參是後得智。五十三參是什麼?其實就是我們從早到晚,我們早起到晚上這一天你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那就是五十三參。五十三類,各行各業,做一個代表。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沒有一樣動心,在這個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善財!他訪問初住菩薩,他的地位是初住;訪問十迴向菩薩,他的地位是十迴向;訪問初地,他到初地;訪問普賢,他是等覺菩薩,步步高升。這給我們很大很大的啟示,原來文殊、普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到極樂世界去求教阿彌陀佛。我們看到這個景觀,才死心塌地皈依淨土法門。

 

  老師在台中那樣苦口婆心的勸我,我都沒有發起這個願。所以,我皈依淨土,得力於《華嚴》、《法華》、《楞嚴》。《楞嚴經》雖然講了那麼多遍,從《華嚴經》看到這個,回頭再去看《楞嚴經》,把大勢至菩薩看出來了。《楞嚴經》裡面二十五圓通章,特別法門是兩個,不是一個。一般人都疏忽了,認為特別法門是一個,「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所謂特別跟普通是排列順序,按著順序排列的,這是一般普通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排列順序,它是六根、六塵、六識、七大,按這個順序。觀音菩薩按順序他排在第二,第一個是眼根,第二個是耳根。但是他把第二抽出來放在最後,像排戲碼一樣,壓軸戲,壓軸那是最好的,這是很容易看得出來的。但是,大勢至菩薩不容易看出來,因為他的順序在七大裡頭,七大是地水火風空見識,他是見大,見大是排在第二十四。彌勒是識大,排在最後。現在是把觀音菩薩排到最後去了,大勢至菩薩跟彌勒菩薩換了位子,他們兩個是隔壁的,調個位子,不容易看出來。所以在二十五圓通章裡面,彌勒菩薩第二十三,大勢至菩薩二十四,觀世音菩薩二十五,兩個特別法門,不是一個。為什麼兩個?觀世音菩薩他耳根是最契合我們地球上眾生的根機,非常契合。因為地球上眾生看東西有時候看不清楚,聽,聽得清楚,這是耳根比眼根厲害,這是指大多數的人。而大勢至菩薩這個念佛圓通,他是契合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根機。我們才看出這個門道出來,這是很多《楞嚴經》註解都沒有把它寫清楚。我們要是不從《華嚴經》上去體會,而真正發現這個法門不可思議的話,真不容易。

 

  所以,從這三部大經引導我歸淨土,對老師感恩,對老師懺悔,老師苦口婆心引導,我們業障深重,還不肯相信。也是很好,經過自己這三部大經,自己清楚、明白了,踏實了。所以我們這一回頭比一般人踏實,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華嚴啟信,決擇行門」,專修淨土,專弘淨土了。那個時候沒有看到夏老的這個會集本,夏老會集本是以老師給我的,他的眉註,我一看就歡喜。我根據他那個眉註,我就能講,就是說他的思想、他的方法我都懂得,只要一提我就明白了,真的是生無量的歡喜。可是老師不准許,他說這個經爭議的人很多,特別是佛門,如果有人來批評,你招架不住,你年歲太輕了。所以我就把它放下,就改講《楞嚴經》。一直到老師圓寂了,因為這個本子很多人沒有看到過,是老師早年在台中法華寺講的。那個時候他六十多歲,自己用毛筆眉註的。這個本子給我,我就收起來。這個時候老師圓寂了,我就把這個書印出來,做為紀念老師,印了一萬本。

 

  很多人看到這個,都生歡喜心,找我講。我第一次講的時候在美國,在舊金山講的,好像講過兩遍,第三遍在台灣講的。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之後,看到他的註解,那個時候沒見面,通電話,他把這個本子寄給我。到美國就帶一套,是油印的本子,我估計頂多一百本。他自己很謙虛,在後記裡頭有寫,最初的油印本是未定稿,也是送給好的一些朋友,希望大家提供意見,來做修訂。所以這個本子就送給我。我帶到台灣,翻開來一看,註得太好了,集註!這是真實智慧。如果說是黃念老自己註的,有很多人不服,批評人很多。不是我註的,是佛經裡的,我用經來註經,用了八十三種經論,這個沒有話說,那些經論不是佛說的,就是菩薩說的。又用了一百一十種古來的祖師大德的註解,這個大家沒有話說。這個方法註經,高明到極處!

 

  夏蓮老是集經的大成,集五種原譯本,經的大成,念老是集經論、祖師大德註解的大成,這真不可思議,我真沒有想到。非常高明,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我跟他沒有聯繫,不知道他北京的狀況,我打電話到美國,讓美國打電話去問他,他這個註解有沒有版權?要有版權,我們就不能翻印;沒有版權,我就在台灣流通。很快回話就轉過來了,沒有版權,歡迎翻印。所以,我們在台灣第一版就印了一萬套,精裝本一萬冊,也送給他看,他非常歡喜。他老人家很客氣,要我給他寫篇序文,要我給他書名提字,我都照辦了。

 

  以後我到北京,專門去看他,一見面,非常歡喜,告訴我這些經過,請我到他家吃飯。我看到房子很小,只有我們攝影棚一半大都沒有,小房間,堆的那些參考書一大堆。我就問他,你這些書從哪裡來的?不容易找到,你怎麼找這麼多!感應不可思議。在重病、衰老、拼命,六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麼好的東西,我想我們要不把它流通,不把它廣泛的介紹,這兩個人的苦心誰知道!這個責任我要把它肩負起來。我《華嚴經》暫停,我先把這個經講十遍,十遍之後我還活在世間,我再講《華嚴》。我為什麼講十遍?十遍要十年,一年講一遍。這個分量很大,一遍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講四個小時要三百天。十遍十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來做個榜樣,做出來給大家看。這部經,真正你把它看明白、看清楚,你對淨宗的信心就堅定了,真信切願。而且這部經如果學上十遍,所有一切大乘經教你全通了。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他把這三部經看成一部。而且告訴我們,我們能遇到這部經,遇到這個法門,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開經偈上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真不容易,「專修專弘」,自利利他。

 

  「念佛三要」,這是古大德提出來的,第一個不能懷疑,第二個不能夾雜,第三個不能間斷。這三句話,實際上就是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裡面教給我們的,他老人家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放下,就是放下萬緣,眼不攀緣外面的色塵,耳不攀緣聲塵,乃至於意不緣法塵,這叫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就是萬緣放下,一心專念,就這個意思。淨念相繼,淨念,懷疑就不是淨念,你心不清淨;夾雜不是淨念,心就不清淨。所以淨念,不懷疑、不夾雜是淨念,相繼就是不間斷。這個不但是修淨土成功的祕訣,世出世間自學都離不開這個祕訣。你真正能把這九個字掌握住,無論學什麼你都能夠達到登峰造極。登峰造極在佛法裡講,明心見性,淨土裡面講理一心不亂。世間人學東西,為什麼學不成?懷疑、夾雜、間斷。

 

  所以老師在台中教導我們,學經教只能學一種,決定不可以學兩種。你學兩種,他就直截了當告訴你,你沒有能力,你不是這個根性。斬釘截鐵告訴你,你要學老實,你要守規矩,一門深入。一門深入十年,沒有不開悟的,大徹大悟不敢講,大悟肯定。大徹大悟那是見性了,大悟是什麼?教理、教相通了,只是沒有見性而已。這個地位相當於大乘權教菩薩,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只是沒見性,跟見性就差一點點了。要念佛求生淨土,生方便有餘土,上輩往生。這個十年八年的時間有價值、有意義,沒空過。如果學得太多,學得太雜,統統學的是佛學常識,為什麼?沒得三昧,三昧就是禪定。從念佛法門裡面修得到的禪定,叫念佛三昧,用《華嚴》來修的叫華嚴三昧,用《法華經》修就是法華三昧,用《般若經》修叫般若三昧。方法不一樣,三昧是相同的,都得定了。這個定就是清淨平等。權教菩薩心清淨平等,沒有覺,就差在那一層,那個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他能到那個層次。清淨心得到,念佛三昧就得到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跟阿彌陀佛就通了,什麼時候想去,佛就什麼時候來接引你。佛沒有來接引你,你應該曉得大概你還有任務,你還有工作沒做完。這個工作不是別的,為一切眾生表法。還有眾生你應該勸導他,帶他們一起到極樂世界來。沒有別的事情,就這麼一樁事情。代表阿彌陀佛接引有緣眾生,跟你有緣的。

 

  所以這麼好的法門,我們遇到了,明白了,遇到不明白沒用,你心生不起來,菩提心發不起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就得真幹。「流通疏註,廣結勝緣」。流通頭一個,自己要做到。世尊大乘教裡頭常說,「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八個字重要。這八個字是佛的願望,佛的心願。我們要孝順佛、要尊敬佛,就得要滿他的願望。他的願望我們不能滿足,這不孝。他願望我們自己受持讀誦,接受,接受保持不失去,天天要讀誦,天天要念佛。還得為別人表演,演是表演,做出樣子給大家看。說是說明,演說,演在前,說在後,不能顛倒。自己真幹,自己真有成就,你勸別人,別人會相信。

 

  我這一生過去在經教,各宗的典籍都涉獵。有些人誤會,說我專講淨土,錯了!我講過《華嚴》,是華嚴宗的;我講過《法華》,是天台宗的;我講過唯識,是法相宗的;我講過《六祖壇經》、講過《金剛經》,講過永嘉大師《禪宗集》、《證道歌》,那是禪宗的。我好多宗都涉及,律宗的我也講過。現在我歸淨土,這些都是表法。那個為什麼不學?我的根性不行。我記得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我到香港來講《楞嚴經》,那次來講四個月,每天晚上講,法緣很勝,聽眾都擠得滿滿的,而且很多法師都來聽。特別的是聖一法師,那是個參禪的,天天都來。而且非常難得,他叫他的信徒:你們都要來聽。勸他們信徒來聽的,只有這一個法師,我很佩服他。他邀請我到大嶼山他的寺廟,寶林寺,在寶蓮寺的後面,要走路走半個小時,車不能進去的,在那個地方。他供齋,要我在禪堂裡面,那個時候還有四十多個坐禪的,很難得,真正修行,四十多個人,在禪堂裡講開示。講,我行,我講過《禪宗集》,講過《證道歌》,講過《六祖壇經》,講過《金剛經》,我會講。我讚歎聖一法師,讚歎禪宗,讚歎大家的修學,希望大家都能夠跟著這麼個好老師認真修學,希望能夠得定,能夠開悟。

 

  我離開的時候,跟著我去的大概也有十幾個人,在路上,因為要走半個鐘點路,走到寶蓮寺才能搭車。同修們就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對於禪這樣推崇,你為什麼不學禪?我都讚歎他們。講開示,這是老師以前教我,要懂規矩,規矩就是讚歎,自己謙虛,讚歎別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哪一位善知識不是讚歎別人,謙虛自己。所以古人講,「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告訴他:禪好,我的根性不行,他們是上上根,我是下下根,我修淨土能往生,我參禪不但不能開悟,得定都得不到。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人在世間上一生,最重要的有自知之明,你就會有成就。如果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好高騖遠,這一生肯定空過。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性,知道自己煩惱業障深重,那念佛,至誠心念佛,清淨心念佛。要像這裡所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的念佛,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今天念佛號,天天念佛,為什麼業障消不了?懷疑、夾雜、間斷。怎麼知道懷疑?你沒有專一就是懷疑。你相不相信?真正不懷疑,他心裡只有一句佛號,只有一部《無量壽經》,其他東西他絕對不看。我還想看看這個、想看看那個,對於淨宗沒有死心塌地,不疑兩個字不容易做到,不是徹底明瞭了,你怎能不懷疑。所以我們是一年講一遍,心都用在這上,十年之後,我們可能達到不懷疑。不懷疑就了不起,聲聲佛號滅罪無量,真的會消災免難,真的會消除業障,那往生的時候,品位大幅度的提升。

 

  用念佛法門,能不能證到阿羅漢?能;能不能證到等覺菩薩?能。理搞清楚了,我們的信心堅定,不會再懷疑。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我就用這一個法門就能完成,一直到回歸自性,妙覺如來。我搞這一門,別的門通不通?肯定通。為什麼通?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華嚴》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門就是無量門,無量門就是一門。但是你怎樣能夠通無量門?一定從一門。好像這個大廳,圓形的,四面八方到處都是門,你沒有進去,門很多,進去之後,就全通了,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我們看看古大德表演給我們看,釋迦如來也不例外,一通一切都通。

 

  我的緣,在內有障礙,在台灣都有障礙,要沒有障礙我怎麼會住到居士家裡去!在居士家裡住十七年,不是短時間。找我去講經的,寺院有,不多,大多數都是居士來找。海外的緣,是因為早年老師在台中慈光圖書館辦了個大專佛學講座。台灣大學生對佛教有興趣,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佛學社,學生們自己組織。老師利用寒暑假開班,時間長,兩個星期到四個星期,讓他們在台中來學習。平常是每個星期天,有一次大專佛學講座,是對台中附近的這些學校學生,他們星期天可以來學,來聽一堂課。這些同學我都認識。這個方法也是我想出來的,我老師提議的,他採取了。很多一些事情老師會找我商量。講座期間當中,他自己擔任三門課,一共是七門功課,他之外還有四個老師。另外一門,老師擔任的是「佛學概要十四講」,這是他老人家自己講的,這是介紹整個佛法,十四堂課。另外《阿彌陀經》,這他自己講。還有一堂是每天有兩個小時解答問題,同學們聽課,有問題提出來發問,他解答。

 

  所有的老師也都是李老師的學生,但是裡面有兩位年歲很老了,是大學教授,我們都很尊重他。一個是劉汝浩老師,年歲很大了。另外兩位就是徐醒民跟周家麟,等於是我們同班同學。老師第一堂課他來解答問題,到第二堂課,他就讓我代他。所以我沒有擔任特別課程,是代理老師應付這些同學們的疑難雜症。這一堂課是沒有東西準備,唯一的準備就是把精神養足,到時候他提什麼問題,給他解答。好在老師做後台,我們答不出來的時候找老師。居然這麼多年的講座,這麼多學生來問,沒有把我問倒,一個難題都沒有把我難倒,老師讓我有這個機會去練習。因為他們所學的這些課程,我都學過。開的是六門功課,概論方面的,十四講是老師編的,《八大人覺經》是佛經上的,等於說佛經裡面的佛學概論。另外就是行門、解門。解門一個是唯識,一個是《心經》,《般若心經》,就是性宗、相宗。行門是《普賢行願品》跟《彌陀經》,這是修行的。所以這六門功課。修學的期間兩個星期到四個星期,四個星期講得比較詳細,兩個星期就講得比較簡單。用這個把佛法簡單介紹給大專學生,這些學生跟我就結了緣。

 

  以後他們出國留學,我一到美國去,那時有三百多個學生在美國,在美國各個州,他們知道我到美國。所以我到美國去,就每個大城市都要去走。一次走了之後,年年都要走,每一年都來邀請。所以那時候我每年要到美國去兩次到三次,幫助他們,海外的緣就結上了,包括美國、加拿大。遇到黃念老居士之後,他知道我外頭緣好,你要把淨宗帶起來。我說用什麼方法?成立淨宗學會。淨宗學會是夏蓮老提出來的,我一聽這名詞很歡喜,現代化。以前都搞蓮社,蓮社人家一看是宗教,搞學會,我說好,這個名詞好。所以第一個學會在溫哥華成立的,加拿大淨宗學會,好像現在還在。第二個在聖荷西,美國淨宗學會,又有洛杉磯淨宗學會,美加地區有三十多個會,這都是我常常去的地方。每個地方同學學的東西都不一樣,都喜歡講這個、講那個,所以講了很多東西。幾乎有一半都留的有錄音帶,那時候沒有錄像,有錄音,以後好像都做成光碟了。這早期的,你要問我,我都記不得了,講些什麼內容,我都記不得。

 

  這是說老師看到這個情形的時候,他也很歡喜,把佛法帶到國外去,帶給華僑。這是遵老師的教誨,「海外傳燈」。我每次出國,一定老師請教,回來,給老師報告。那時有兩個老師在,還有方東美先生,出國一定去看他們兩個,回來給他們兩個人做報告。章嘉大師走得早。現在通過六十年的學習,五十三年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學習的心得,我們真正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能化解劫難。今天社會問題很複雜,來問我的人很多,國內國外都有。因為我移民到澳洲去之後,代表澳洲大學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認識的人就多了。許多國家的專家學者,乃至於國家領導人,見面訪問就很多,所以問我的人很多。今天問題我們總結,再多的問題,實際上只有一個問題,什麼問題?人心壞了,這是個大問題。人心怎麼壞了?沒有人教了,所有的學校只教你做事,不教你做人,做人的教育沒有了。所以現在人,年輕人會做事,不會做人,科學技術他懂得,倫理道德他不懂,問題出在這個地方。

 

  所以我非常佩服英國湯恩比博士,他是個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他是個史學家,但是他不是像中國斷代史、通史,不是的,他研究文化史。所以,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非常了解,居然能說出來「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過人這樣說法。想想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有道理,我們讀中國古東西就知道。現在人受科學的教育,科學第一個必須遵守的就是懷疑,從懷疑裡面發現問題,再去研究、探討、解決問題,找到答案。這個對於物理可以,對於聖賢的學說不行,這個方法完全錯誤。聖賢方法是精神生活,是心理,它不是物理。我們今天疏忽了古人,藐視古人,把古人看輕了,認為他們沒有智慧,沒有科學常識,這個觀念是絕大錯誤。只要我們細心去想想,古人心是清淨的,我們現在的心是浮躁的,單單這一點我們就比不上人家。清淨心生智慧,浮躁生煩惱,到底是煩惱高明還是智慧高明?如果想到這一點的話,我們對古人就不能不佩服。

 

  定功裡最深的這是佛,佛菩薩定功深。古聖先賢告訴我們,那真是圓滿的智慧,沒有圓滿智慧,這個話說不出來,怎麼可能說到人性本善?這句話編在童蒙教材裡頭,《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換句話說,教育是什麼?教育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到本善,本善是聖人,所以是聖賢教育。你看佛教導弟子,大乘弟子,告訴大家,「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換句話說,學佛的目的何在?回歸到你本來是佛的位子上去,那就功德圓滿了。並不是成佛只有他一個,別人不能成佛,不是,一切眾生皆是,本來是佛,你看看說得多好!這教學,第一個把我們教學目標就告訴你。中國人講人性本善,這個本善是聖人,人人都是聖人,佛是人人都是佛。本性是佛、是善,習性不是,所以「性相近,習相遠」。這習相遠都說你自己,你自己本性是善的,如果要不學的話,你的習性會跟自己的本性愈來愈遠。「苟不教,性乃遷」,為什麼有這種現象?這句話出來了,要不教,他就會變遷,問題出在這個地方。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佛家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教學的原理原則不是一尊佛說的,遍法界虛空界,過去未來一切諸佛都這個說法。不能學雜,不能學偏,好高騖遠你什麼都得不到,你所得到的只是皮毛。你能夠一門深入,你什麼都通達,精通,你看精他才會通;多、亂,不會通。精是精益,那才能通。中國古人用這個字彙多有智慧,多跟雜決定不能通。

 

  今天老師的大兒子到這兒來看我,我們三十多年沒見面。上次見面是在老師往生的時候,他回來,見了一次面。以前沒見到,見面才知道,我跟老師學習的那一年,他那年到美國留學。那年我二十六歲,他小我三歲,他二十三歲,他在美國住了六十年。所以我跟老師學習的時候,每個星期到他家裡去,沒看到他。在六十年前,老師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來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過了一甲子,現在的學校就更不能看,那時候還可以看看、可以聽聽,現在就更不行了。中國學校我不知道,外國的學校我去看過,也去上過課,學生的耐心大概只有十分鐘,他坐在那裡眼睛看著老師,聽聽。十分鐘之後心不在焉了,眼睛就往窗外看,心就浮起來了。所以我就問那些老教授,你們在課堂怎麼教法?他們告訴我,上課十五分鐘。後面呢?講故事、講笑話,大家哄堂歡喜。我才知道這些教授們他怎麼教法。這樣下去,一代不如一代;換句話說,我們這個世界一世不如一世,三十年是一世,不是向上走,是向下滑。照這樣下去之後,外國人所講的世界末日,那就是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確實有不少人看到這個現象憂心忡忡,怎麼拯救世界?怎麼幫助大家回頭?我們也正在這個機緣上,在澳洲有這個緣分,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這些活動。我們把中國傳統東西介紹,他們從來沒聽說過,聽了很感動、很歡喜,但是最後提出來問題,懷疑,這是理想,不能實現。所以今天讓我們想到一切都要做實驗,科學講實驗,實驗成功了,大家相信;實驗失敗了,大家絕對不會再去提它。我們因為這個刺激,在家鄉湯池小鎮做了三年實驗,做得非常成功,讓我們的信心打足,證實湯恩比教授所說的,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管用。所以我們在自己,盡力來幫助正法久住,同時我們還要分一部分力量,來幫助傳統文化的復興,確實能化解災難,這部經是最恰當不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2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三十七面倒數第三行,講述因緣。

 

  「五、遵師教誨,海外傳燈,化解劫難,唯獨此經」。前面兩句跟諸位報告過了,接著我們來講講化解劫難為什麼是唯獨此經。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上一次我們在一起學習《大經解演義》,就是為了社會動亂跟災難頻繁。災難怎麼起來的?什麼原因起來的?佛經上講得很多,中國儒跟道也講得很多,對內,就是對自己,身心不健康,是我們個人的災難。老祖宗、古聖先賢告訴我們,怒火傷肝。人不應當有瞋恚,不應當常常發脾氣,常發脾氣的人容易得肝病;悲傷、煩惱傷肺;怨恨或者是過度的歡喜、狂歡傷心,心臟容易出毛病;思慮過度傷脾胃;煩惱、恐怖、驚嚇傷腎。中國五常是養生之道,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你看仁養肝,仁慈的人沒有瞋恚,養肝;義養肺,義是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養肺;禮養心,心平氣和;信養脾胃,智養腎,仁義禮智信,這對內。

 

  災難,在佛法裡面講,根源是貪瞋痴慢疑;貪瞋痴慢疑的反面,實在講,就是中國古人講的仁義禮智信。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貪婪對外面的感應就是水災,海水上升,海嘯,江河氾濫,這是貪心所感的;瞋恚感的是火災,地球上的火山爆發,地球的溫度上升,跟這個都有關係;愚痴所感的是風災;傲慢感的是地震,傲慢是不平;懷疑所感的是地質鬆散,山崩地陷,出現這些問題。貪瞋痴慢疑,表現在外面那就是造業,內裡面叫迷惑,貪瞋痴慢疑是惑。佛告訴我們,起惑造業,造什麼業?殺盜淫妄,他造這個業。造業就招來果報,對自己身心的報是身心不健康,對外面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自然災害;殺是不仁,盜是不義,淫是無禮,妄是無信,飲酒過度是無知,災難是從這兒來的。

 

  了解災難的原因,這都是我們老祖宗講的、佛經上講的,現在的科學家也說,發現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議,意識、念頭,這是近代大概才二十多年的樣子,新興的科學。所以科學家稱這個名詞叫前衛科學,也就是說還沒有成熟,開始研究,有證據,很多的證據證明人的意念起很大的作用。特別在醫學裡頭,凡是情緒好的、意念好的,得重病也很容易醫好;如果是意念不善的,小病會變成大病,大病就變成不治。所以意念能夠控制我們自己身心健康,發現這個。我也問了幾個學科學的,我看到這些報告,大概頭一個就是德國的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他一生對於物質的研究下了很大的功夫,很長的時間,他常常想物質到底是什麼?所以他就走向量子科學,用分析的方法,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用這種方法來分析。從分子分析到原子、電子、夸克,最後分析到量子,小光子。現在這些科學儀器確實也很了不起,居然能發現中微子。中微子多大?一百億個中微子聚集在一起是一個電子,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我們只曉得原子,有原子核,外面是電子圍繞,那一個電子,一百億分之一叫中微子,也就是小光子,這個它還是個物質現象。分析到這個,看起來這個最小的物質現象好像存在的時間很短暫,一出現一剎那就沒有了。從這個現象他就下了一個結論,好像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從哪裡來的?從意念發生的,意念是物質的基礎,物質存在的時間非常非常短暫,幾乎沒有辦法控制它,而是前念滅後念又起來了,所以看到的物質現象是一種相似相續的意念產生的幻相。

 

  我在沒有看到這個報告之前,我們看到佛經,所以我常常講相似相續相。我用電影的銀幕來做比喻,電視的屏幕也一樣,但是電視頻率比電影的銀幕要快得多,很不容易體會。可是電影容易,因為電影,像這種,現在是數碼式的,以前是幻燈片(膠捲),放映機裡面鏡頭一打開,這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立刻關起來,再換第二張,是這種方式。一秒鐘二十四張,一秒鐘二十四張就把我們的眼睛欺騙了,以為好像是真的。普朗克說實際上這個現象它非常之快,快到什麼程度他沒有說出來,可是佛經上彌勒菩薩說出來了,彌勒菩薩說這個速度是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所以彌勒菩薩說這個意念極其微細,沒有辦法執著它,沒有法子,它太快了,它真正有,它不是沒有。

 

  佛的神力能在這樣微小的意念產生的物質現象裡頭,又那麼短暫,可是它那個裡頭有全宇宙的信息。這就是經上常講的「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須彌納芥子沒有問題,大包小,芥子裡頭納須彌山,佛用這個做比喻,須彌山很大,芥菜子很小,像芝麻粒一樣的,須彌山怎麼能藏進去?真藏進去,因為在這個境界裡頭它沒有大小,完全沒有相對的。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小宇宙跟大宇宙完全一樣,沒有兩樣。所以近代科學又給我們說了一個現象,叫全息現象。宇宙是個全息的現象,非常不可思議。全息的現象結論是什麼?結論是一體,無論是大是小,確確實實是一體,全宇宙。一粒芝麻粒裡頭是全宇宙,一個地球也是全宇宙,一個銀河系也是全宇宙,一粒微塵也是全宇宙,它沒有分割的。就像全息照片一樣,科學家給我們舉例子,一張照片你把它剪成兩張,兩張裡頭是完整的現象,並不是一半一半,完整的。切成四張,每一小片也是完整的,你把它切成一百張、一千張,那一點的微粒你在顯微鏡底下去看,它還是完整的,永遠是完整的,這個現象大家都看到了。那麼小的中微子,裡面也是完整的宇宙,這是近代科學家發現的。

 

  這些觀測的儀器愈來愈進步,這一個信息是很了不起,科學家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以心控物。心就是意念,用我們的意念來掌控物質現象,因為物質現象它是心現的。這一個理論要是能成立的話,現在這些神奇的現象就完全解決了。像前年山西小院四十多位得癌症的這些朋友們,醫院已經宣布他無法再治療,他們的壽命大概只有二、三個月,就告訴他們。這四十多個人是信佛的、念佛的人,聽到這個信息之後,也不錯,他沒有恐懼,反正人都要死,不再想病了,也不再想治療了,就是一心念佛,求往生淨土,念了二、三個月,身體愈來愈健康,再去檢查,沒有了。不是一個人,四十多個人。所以醫院醫生感到很奇怪,是不是診斷錯誤?把以前病歷拿出來看,真有,沒有錯誤。為什麼好了?就問他,你用什麼治療,你吃了些什麼藥?他說沒有,什麼都沒有,就念阿彌陀佛。那是什麼?念頭轉過來了。最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他在念病,我這病能不能好?那就沒治了。他們把這個病的念頭斷掉,把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提起來,這個就是以念轉物。我們身體是物質現象,這個癌症是細胞的病毒,他念頭轉過來,用科學家這句話就能解釋。這是對我們自己個人體質上,我們得的重病能夠化解,能夠化解自己的劫難。

 

  我們回想江本博士做水實驗,他曾經在琵琶湖做了一個實驗,這是對大自然現象的一種科學實驗。琵琶湖很大,像大海一樣,有一個海灣,海灣這個水是死水,二十多年來髒亂,氣味很難聞。因為江本實驗,知道水會看、會聽、會懂得人的意思,這個他實驗出來了。他找了三百五十多個人,請了一位老和尚,他告訴我,九十多歲的老和尚,帶著這批人到湖邊上去祈禱。祈禱非常簡單,時間是一個小時,參加的這三百五十多個人,他要求,在這一個小時當中,大家把所有的念頭都放下,什麼都別想,只想一句話,對著湖水,「我愛你,湖水乾淨了,我愛你」,就這麼一句話,口裡念,心裡想,不夾雜任何一個雜念,念了一個小時,到第三天效果出現了,湖水真乾淨了,氣味沒有了,風平浪靜。他照的有照片,兩張照片一對比,祈禱之前、祈禱之後的三天,產生那麼大的變化,日本的媒體都報導。

 

  現在地球上這些災難有沒有辦法讓它不發生?可以,你要相信這個道理,做得到!三百五十人只是一個小時的清淨心。所以他說集體的念力,那個力量非常非常大。科學家還給我們提了一個數據,我們怎樣去拯救地球?他用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舉例子,地球的總人口。這是好幾年以前做的報告,那個時候地球上的人口不到七十億,六十多億,今年下半年地球人口到七十億。他那個時候以六十五億做標準,六十五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大概是八千多人,世界上能夠有八千多人放下雜念,一心一意來為地球祈禱,地球上這些災難都能化解。現在就算是七十億,我相信還不會超過一萬人,一萬人能夠救七十億人,這能叫人相信嗎?我相信很多人懷疑,我也懷疑,可是我最後想到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叫邪不勝正,七十億人邪,有這一萬人正,這一萬個人的正念就能夠控制七十億人的邪念。可是這一萬人到哪去找?找不到。讓我們就想到宗教裡頭,宗教裡頭有沒有真正虔誠的找到一萬人?我相信可能,但是要有人去發起,有人去把他組織起來,產生集體的意念。不必集合在一起,要同時,同時來做祈禱,這個力量就很大。

 

  所以我們相信古老的預言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不發生?就像諾查丹瑪斯的預言,他說一九九九年這個世界末日,世界有大災難,一九九九年跟二000年是災難年,可是這兩年平安度過了。我在新加坡有一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的信徒,他說明明有災難,為什麼今年沒發生?他來問我。我告訴他,我說諾查丹瑪斯的預言是十六世紀,他是中國明朝時候人,距離我們現在六百年,這個預言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們有理由相信。一九九九年、二000年,這世界上許許多多虔誠宗教徒都為這樁事情祈禱,我說你相不相信?他點點頭。我說這麼多人祈禱,這種集體意識就能把這個災難減輕或者是推遲。如果永遠我們不放棄祈禱,災難就不會發生。如果認為災難沒有了,這個預言大概不可靠,是假的,我們這個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又起來了,那個麻煩,災難就又回來了。我說明年馬雅預言那個災難還是一九九九年的災難,推遲推到這個時候。

 

  所以美國布萊登說得很好,他是研究念力的,他出了一本書,叫《無量之網》,有中文翻譯。我看了一下,裡面講的跟大乘佛法很相應,這個以念制物就是他提出來的。去年八月在悉尼一些科學家在一起開會,第二天整天的時間討論如何應對二0一二馬雅災難的預言,他就提出來,他希望全世界的居民,地球的居民,應該在這個時候回頭是岸,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他提出這三句話應對災難。他說不但可以能化解災難,而且可以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有道理!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兩樣,為什麼那個世界那麼好?沒有別的,居民的心行好。為什麼居民心行好?阿彌陀佛教得好。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這一部經典就是介紹極樂世界的,極樂世界沒災難,人永遠不會生病,居住環境什麼災難都沒有。什麼原因?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那是一個科學世界,科學達到登峰造極的世界。換句話說,所謂的科學跟哲學都是自己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不用向外求。

 

  我們今天的科學算是不錯了,用電視,一個人在攝影棚裡面講經,面對著攝影機,整個地球上都能看得到。你要問阿彌陀佛行不行?阿彌陀佛更靈光,他不要用這些機器,你在極樂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你都看到阿彌陀佛在那裡,阿彌陀佛無量無邊,每一個角落上都有,都在那裡講經教學,比我們這裡高明多了,我們這是看平面,它是立體的,他可以隨便對話的,我們還沒有它那麼方便。換句話,你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每天從來不會離開你,伴隨在你身邊,這是他的分身、他的化身無量無邊。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之後,我們跟阿彌陀佛一樣,也有分身,也能化身,他都管用。經上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你想到十方世界去拜訪諸佛如來,化身去了,本身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化身已經去了,到那邊供養供佛修福,聽經聞法修慧,福慧雙修,不需要交通工具,念頭一到統統就到了。那個地方是布萊登講的以念控物,他那裡已經達到了百分之百的標準,圓滿了,我們這才想,才在實驗,實驗有一點點效果,所以他有信心,人家做到百分之百的圓滿。所以科學家應當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承認是大科學家,老師當年介紹他是大哲學家。

 

  所以我們看兩個世界的比較,裡面的道理沒有別的,念頭轉過來。念頭轉過來,我們中國老祖宗你就不能不佩服,老祖宗講話不多,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關係,五倫,有關係就有義務。德行也講得好簡單,五常,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四個字;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八個字,圓滿!四書五經、十三經裡面的法彙善書沒超過這個範圍。你再看看清朝搞得最大的這部書,《四庫全書》,你去翻翻,每一本都不超過這個範圍,在佛法講四科,四個科目。雖然那個時候沒有文字,千萬年傳下來不可能傳錯,到孔子才用文字把它寫下來,流傳給後世。真幹!真正產生了效果。

 

  所以中國人懂得教育,中國人有教學的智慧,有教學的方法,有教學的經驗,有教學的成果,我們千萬不要藐視古人,不要輕慢古人,那你錯了。為什麼?古人都是明心見性。古人見性很容易,因為他們的煩惱習氣少,貪瞋痴慢很薄,疑根本就沒有。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到我們懂事的時候,在抗戰期間,我們沒有對人懷疑的,我們心目當中人都是好人,從來沒有懷疑哪個人是壞人,沒有,沒有這個概念。不像西方人,我們到美國,一進海關就發現,海關他們的這些人員不相信人是好人,你要拿出證明來證明你是好人。同學們要求我在美國去拿個綠卡。我說為什麼?進出方便。結果拿綠卡還要找良民證,要你原住地方的當地警察局開證明給你,你沒有犯罪行為,要證明,這成什麼話!

 

  信根要是壞了,上面全就沒有了,道德仁義禮統統是建立在信德的基礎上,信沒有了全毀掉了。我們對古聖先賢沒有信心,孔子來教你也教不好,釋迦佛來教你也沒辦法。為什麼?你沒有根,像植物一樣沒根,怎麼樣去培植它,它都不會發芽,都不會成長,道理是一樣的。我們現在問題來了,我年輕的時候也很好學,這些學者專家,有德行、有學問的人都喜歡親近,我不浪費我的時間,別人都到娛樂場所去玩去了,我不是的,我去找這些有名的教授,去拜訪他們,聽聽他們的教誨。其中有胡秋原先生,對於國學根底很深。他告訴我,他說中國的危機不是別的,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把民族自信心丟掉了。這話說得對,我們對自己失了信心,我們對別人東西也懷疑,對自己東西不信,這個社會怎麼能不出問題?

 

  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說這個東西是高等哲學。我有一次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當年傳到中國來那麼多的梵文經典,為什麼都沒有保留下來,全部失掉、失傳了?翻譯完成之後應該珍藏,國寶!老師聽了我這個提問,他帶著笑容告訴我,他說你不知道,古時候中國人跟現在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古時候的中國人那個自信心不得了,哪像現在人!古人說這個經翻譯出來了,意思一點沒翻錯,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原來意思,而翻的文字比梵文還要華美,換句話說,可以用中文代替梵文,梵文不必要了。我聽了嚇一跳,老師這樣說,說這種話,哪像現在中國人信心完全沒有了。老師說這個話是不是有根據,還是他自己想像到的,我就沒有追問下去,但是他說得很有道理。中國文字的優美,西方很難跟中國相比,尤其中國的文學,中國詩詞裡面的喻意非常之深妙,簡簡單單幾個字,裡頭的意義深廣無盡。翻譯出來的經典,如果契入這個境界,你會感到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

 

  所以我們要怎樣化解危機,怎樣救自己,身心健康,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滿,快樂人生?那要把信心找回來,要相信老祖宗,要相信古聖先賢,要相信佛菩薩。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用大師這個說法,我跟別人講神秀跟六祖,五祖傳法為什麼傳給六祖,不傳給神秀?我說神秀對佛法、對老師有百分恭敬,他得的是百分利益,惠能大師雖然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對於佛法、對於五祖的尊敬是萬分,萬分誠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不在乎學與不學、識字不識字,那都沒關係,全在誠敬。神秀在五祖會下多少年,人聰明好學,也算是五祖的助教,五祖會下的人這麼多,有二、三千人,神秀是助教,但是傳法他沒分。

 

  誠敬從哪裡來的?惠能大師的誠敬,我們相信,經上講的,過去生中曾經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這一生的善根成熟,自然他就那麼誠敬。我們過去生中種多少善根?我們也可以說今天凡是接觸到淨宗的,會念阿彌陀佛的,會念幾部《無量壽經》的,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絕對不是於一二三四五佛所種的善根,雖然不能講無量,大概也是有幾千尊佛、幾百尊佛種的善根,你才有這個緣分,善根福德因緣,絕對不是偶然的。人與人見一次面,一生哪怕只有一次面,看到你點點頭對你笑笑,過去生中的緣分。有些人見你面的時候瞪你一眼,看了很不高興,緣分。雖然一生只有這一次面,下一次不見得能再見到,都是緣分。佛給我們講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是四大類,每一類裡頭無量無邊種,裡頭輕重很複雜,統統有緣。學佛之後,把所有一切緣全把它變成法緣,這就對了。不把它變成法緣就離不開六道,善緣在三善道,惡緣在三惡道,無論在哪一道碰到,都是冤冤相報,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

 

  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的緣很深,跟佛的緣很深,跟阿彌陀佛的緣很深,跟釋迦牟尼佛的緣很深,這肯定的,跟觀世音菩薩就不必說了,緣最深的。所以得諸佛威神加持,我們見到佛像,聽到佛經,才會生歡喜心。幾十年慢慢的薰修,終於認識淨土,這真的叫難信之法。我要不經過二、三十年薰修,對淨土不接受,我不毀謗它,我也不讚歎它。老師勸學,做出樣子給我看,我都麻木不仁,沒有感觸到。到自己講《華嚴經》,在《華嚴》以前我講過《法華》大意,《楞嚴》先後講過七遍,《華嚴》八十、四十講了一半,這才發現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跟著文殊、普賢到極樂世界向阿彌陀佛參學,我才恍然大悟。而且看到毘盧遮那跟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你說一般人想想,毘盧遮那佛的華藏海會這麼多的法身菩薩,文殊、普賢等於說是毘盧遮那佛的助教,兩位大弟子把學生統統都帶到極樂世界去了,在一般人想起來,毘盧遮那佛不發脾氣嗎?我的人,你怎麼全帶走了,成什麼話!佛畢竟就是佛,不但不發脾氣,還歡喜讚歎,囑咐大家好好的去認真的學,這是六和敬的圓滿!真正顯示出來古德所謂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互相讚歎,不能嫉妒,不能障礙。嫉妒、障礙是滅佛法,不是興佛法;互相學習、互相讚歎是興佛法,正法才能久住。

 

  從這個地方讓我們體會到傲慢的障礙多大。難怪孔子說,《論語》上講的,假使有個人,他的才華、德行像周公一樣,但是這個人有驕慢、有吝嗇,夫子說那其他不必講了,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有德行、真有學問,絕對不會有傲慢、不會有吝嗇。夫子這個話說得有道理,我們要常常反省、常常檢點有沒有傲慢吝嗇的習氣,真正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跟三輪體空相應,有沒有跟大三空三昧相應。所以「化解劫難,唯獨此經」,這個經對於這些理事講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徹,我們真的明白了,自然就能把一切不善的心行放下,不善心行放下,災難就能夠制止,它自然會產生轉變。

 

  這個經我們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終於認識了,它不但是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如來說經研教的總歸結處,像這個地球上陸地所有的江河統統流入大海,這部經就是大海,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最後都流到這裡,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念佛的人多,真正把佛號功德能講清楚、講明白的,我沒聽說過。而這部經反反覆覆講了二十多遍,包括以前講《彌陀經》、講《觀無量壽佛經》、講《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這都是淨土五經。《無量壽經》在過去講過十遍,《大經解演義》是第十一遍,這是第十二遍,這後面兩遍講得很詳細,用的時間很長,我們不限時間。所以這是為什麼要來講這部經。

 

  我們這麼多年來也是居無定所,到處流浪,總是遷就別人,現在有一個住處了。這住處很難得的,香港有個老同修把他的故居贈送給我,要我在這邊長住。今天上午沒有講經,到律師樓辦手續,手續完全辦清楚了,我非常感激。既然定居在此地,我就聽老師的話,不要再跑了,住在一個地方。這部《無量壽經》,我就講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要做這八個字做給大家看。在這部經上用上十年工夫,不一樣了,肯定能得念佛三昧,肯定能有悟處,不敢講大徹大悟,我常說的,大悟決定可以得到。

 

  後面這一條,「感得經解,願海同證」。人與人過去有緣分,這一生也要有感才有應。當年我看到夏老這個會本,因為這個會本剛剛出來不久,心裡就想著,能不能有像祖師大德一樣的人來給這個經做一部註解,也想了好多年。老師講經只有很簡單的筆記,等於說提綱,我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把這部經做了一個科判,總得要講幾遍之後才能夠下手來做註解,不是容易事情。沒有想到念老已經把它做好了,我一翻這個本子,集註,無量的歡喜,令人佩服,不是他自己註解。以經註經最早我看到是丁福保,民國初年,丁福保有很多經的箋註,完全是用佛經來註佛經。沒有想到看到他老人家這個註解,他引用了八十三種經論,這是以經註經,又引了一百一十種古大德對《無量壽經》的註解,全部會集在此地。我們看這個本子等於說是把古往中外這些大德,包括佛經裡面的註解,統統都看到了,就不必再查別的東西,這就夠了,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萬緣放下。每天生活簡單,能吃飽、能穿暖,有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別的什麼欲望都沒有了。活一年就講一部,活兩年就講兩部,不講就往生了。

 

  現在我們利用網路、利用衛星,與全世界的同學們,如果是有志一同,我們大家在一起研究,在一起學習,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除了學習經教之外就老實念佛。為什麼要學習經教?疑根難斷,有疑它就是障礙,必須把疑根拔除。這次講述我們依夏蓮公的會本,我做的科判會進去了,還是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所以講經因緣從一百三十七面開始。為什麼?前面是科會,便於同學們讀誦的。每天我們要讀這個經,你就用科會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在前面,可以讓你讀經的,註解在後面,註解也把科會進去了,段落就更清楚,更容易明瞭。註解完全是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個本子就很完整,無需要另外拿個科會來對照,這就方便多了。

 

  底下這兩行我念一念,「確認淨土法門為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這是集註上的話。「化解當前劫難,唯有專弘此經,專念阿彌陀佛」。這三句是我加進去的。我沒有加東西,大概只加了這幾句,提醒大家,這是我修學的心得。下面我們就看黃念老的解。

 

  「夫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什麼叫一乘?什麼叫了義?像這些,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有些名相義理比較上困難的地方,我們都查寫資料,把它蒐集出來。這個一乘了義,我們採取《三藏法數》裡面所說的,「出《法華經》。一乘者,佛乘也,乘即運載之義」。這個字應當念去聲,念勝,但是現在念勝一般人覺得奇怪,念錯了,大家都念乘,你怎麼念勝?念乘當名詞講,念勝當動詞講,就是運載。實際上就是車,有大車、小車。古時候的小車是羊車、鹿車,羊拉的車,一個人坐的,比喻作小乘;牛車,這中乘,大一點;最大的是馬車。我記得抗戰勝利的時候,民國三十四年,三十五年我回到南京,在南京第一中學念書,上學的時候坐馬車。馬車就像計程車一樣,路上你一揮手它就停了,上車,很便宜。一個馬車,我們學生,小朋友坐,可以坐十四個人,很有趣味,現在看不到了。所以佛用馬車代表大乘,牛車代表中乘,鹿車、羊車代表小乘,那都是運輸的工具。一乘就不一樣,一乘是佛乘,大乘是菩薩,中乘是緣覺,小乘是聲聞(阿羅漢),一乘是佛乘。一乘經,那就是成佛的經典,你依照這個經典修行,你這一生決定成佛,這個經典叫一乘。

 

  一乘經,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一切經當中有幾部是一乘經?隋唐時候這些大德他們承認的有三部經,第一個是《華嚴》,第二個是《法華》,這是一乘圓教,第三個是《梵網》。《梵網》沒有到中國來,《梵網》是一部大經,來到中國只有一品,「梵網菩薩戒品」,就這一品,兩卷。因為它太少,分量太少,聽說《梵網經》有六十多卷,沒傳到中國來,所以一乘經在中國就兩部。那《無量壽經》呢?也是隋唐大德把這部經評為是一乘當中的一乘。為什麼?《華嚴》、《法華》最後都歸依極樂。《華嚴經》非常明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最後,看善財五十三參,完全明白了。當年老師把《華嚴》介紹給我,他說《華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哲學概論,他說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我們不能不讚歎。為什麼?他有理論、有方法,後面還帶表演,做出來給你看,這個難得,五十三參是做出來給你看。這個世間你看哪一種學術它有表演的?《華嚴》有表演,五十三參就是個劇本,可以把它編成連續劇,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全部的落實,落實在生活當中。你說什麼是華嚴?沒有一樣不是華嚴,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出家;出家只有五個,五十三個善知識,五個出家,其他統統在家,行業裡頭有行善的、還有造惡的,全部都是華嚴。你要真正明白,一切法無有一法不是佛法,殺盜淫妄全是佛法。你真看清楚、真明白沒有一法不是佛法,那個恭敬心、平等心生起來了,對於任何境界、環境,任何人,你不會有一點點怨恨心,全是一片真誠恭敬。為什麼?他來表法的,都是教育。演善的這一面是教你好好學,演反面那一面是教你好好反省你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所以沒有一樣不是佛法,沒有一個人不是恩人,你成佛他幫助你,你那一關不通過你就成不了佛。《無量壽》是所有這些一乘經的歸宿,統統歸到這裡來,這還得了!所以一乘加上個了義,真的不可思議。

 

  佛當年出世《華嚴經》是第一部宣講的,不是在人間講的,是在定中講的。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入定的時間很長,大概十幾二十天,這是正常現象。連虛雲老和尚有時候一入定半個月、一個月,他出定的時候感覺到時間很快,怎麼一下就出定了。人家告訴他有半個月、一個月了。這麼久了,他自己沒有感覺。所以能夠參加這個法會的都有定功,沒有定功你進不去。哪些人參加?法身大士,我們一般人講,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不是明心見性的人你參加不了他的法會。二七日中所說的,講完這個經大龍菩薩就把這個經收到龍宮裡面去收藏。你說奇怪,口說的,怎麼會說了就變成經書?我們這裡說了還要通過錄像錄音去打字才能變成文字,佛不需要,大龍菩薩他就有這個神通,他能把佛的語言馬上就變成文字,而且就成了書本,收到龍宮藏經樓裡面去放上去了。分量多大?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沒法子說。我們中國典籍書本分量都是從字數來分,這部書多少字。印度不是的,印度是四句叫一首偈,它是用這個做單位,句長短不拘,只要是四句就叫做一偈,四句是一偈。我們現在的《華嚴經》就是龍樹菩薩傳到這個世間來的,這個叫小本《華嚴》。他在龍宮裡看到是大本,他說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沒有能力受持,分量太大。我們現在講小的,他看中本也不行,最後看小本,小本是十萬偈四十品,十萬偈還可以接受,十萬偈就是四十萬句,不拘長短,四十萬句,這部經是小本,我們念一遍還得念一個月。現在一般念《華嚴經》的,一天念八個小時,十六天念完一部。我們才這一半。

 

  《華嚴經》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是殘缺不全的本子,三次傳來的,第一次是在東晉,一共是三萬六千偈,你看十萬,差很多。第二次是唐朝時候傳來的,就是《八十華嚴》,四萬五千偈,五萬才是一半,還差一點。第三次是貞元年間,傳到中國來是最後的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這一品完整,翻譯出來四十卷,叫《四十華嚴》。《四十華嚴》跟前面《八十》合起來超過一半,雖然不是完整的,但是《華嚴經》的大意都能看出來,尤其是末後這一品是完整的,沒有欠缺。現在《華嚴》原本找不到了,只有最完整的就是中文的譯本。我們相信方老師的話,中國譯本是決定沒有錯誤的,古人有這種信心。老師給我說過,古時候翻經的人,三果以上,都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主持譯場的,法身菩薩。中國人的福報,中國老祖宗有德行,感召佛菩薩再來,讓大乘佛法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德的感召,這一點我們要清楚,我們要有信心。中國這個國家民族只是在近代兩百年把老祖宗東西疏忽了,會有災難,叫老祖宗懲罰,不會滅亡。老祖宗愛護兒孫,懲罰是要懲罰一下,不會滅亡的。這個大災難世界上應該有一些國家會滅亡,中國不會,積德之家必有餘慶。我們相信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相信近代科學家講的,以念能夠制物,只要我們念頭轉過來,災難就能化解。

 

  所以了義,了是圓滿的意思。佛說的一切經不見得圓滿,偏重某一邊,只有《華嚴》是圓滿的。《無量壽經》,圓滿當中的圓滿,極圓極頓。頓是頓超,一生成就,不要多劫修行。了義,譬如說,煩惱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這都叫究竟了義,不二。現在這個意思科學家看出來了,叫普朗克看出來了,實際上了義的道理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了義,說盡了。佛在了義經所說的這些了義東西,都違背不了這個原理,「萬法皆空」,「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都是了義,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我們不起心不動念是了義,但是習氣還沒斷,你習氣都沒有了那才叫了義,這個經說盡、說透了。

 

  「萬善同歸」,世出世間所有善法歸到哪裡?歸到自性。本經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就是自性,就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遍法界虛空界能生能現是自性,一切法是所生所現,能所不二,能所是一就叫了義,你還有能有所你沒有見性。能所二邊都放下了也不是見性。什麼叫見性?能就是所,所就是能,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是一不是二,這叫真正了義,叫究竟了義。你在一切法裡頭絕對不會起心動念,為什麼?事實真相完全了解,起心動念就錯了,起心動念迷了。才起心、才動念,那就叫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出現一個假的念頭,假東西,阿賴耶。阿賴耶不是真的,轉八識成四智,四智也不是真的,四智是對阿賴耶說是真的,阿賴耶對四智說它是妄的,真妄是一對。什麼時候你知道真就是妄,妄就是真,真妄是一不是二,這叫真明白了,你真得自在了,心裡頭一塵不染,事事無礙,《華嚴經》上四種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不通過這一關你就達不到究竟,必須到事事無礙你才是究竟圓滿,才真正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回歸自性,念頭都沒有,還有一點點念頭,那就是習氣,習氣障礙你不能證得妙覺,就這麼一個障礙,其他沒有障礙。十法界眾生有感,你去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可以現什麼身,你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個能力是它障礙不了,就是障礙你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就這麼一點。習氣沒有了,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才真正得大自在、大圓滿。這個經幫助我們一生成就,這當然是極圓極頓,這還有話說嗎?

 

  我們讀到這部經,才真正了解它是佛法裡頭的第一經。這不是自己讚歎,不是說修淨土的人讚歎,不是,是事實真相,絕對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是的,這事實真相,得認識清楚,我們一絲毫傲慢心都沒有。由此可知,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階梯,都是引導你入這個法門,一切經也是引導你入《無量壽》。我確確實實是《華嚴》、《法華》、《楞嚴》引導我入《無量壽》,我真相信了。沒有這三部經的根底,你想想看老師那麼樣勸我,我都無法接受,這才知道自己善根不行,不如老太婆。老師教老太婆,一下就相信了,念幾年佛就往生,我們還半信半疑,這就是講善根福德因緣比不上老太婆,怎麼可以看輕她。我們在這邊講得再好聽,人家到極樂世界去,已經享受阿彌陀佛智慧福德,人家享受到了,我們還在這個世間受苦。

 

  所以你要真正能想到這個,體會到一點點,你那個傲慢、什麼習氣全消掉了,對於初學的人再不敢輕視。乃至於對蜎飛蠕動,牠雖然墮落在畜生道,畜生道罪受滿了再到人間來,說不定牠成佛在我前,很有可能,不可以輕慢,更不可以傷害。萬善同歸,真正懂得這一句,你就曉得修善。什麼叫真善?什麼叫大善?什麼叫究竟圓滿的善?念佛就是善,求生淨土這一念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勸人念佛是善,宣揚淨土是善。為什麼?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這還得了!三根是上中下根,上上根人,像我們祖師大德當中的善導、永明、智者,上根;下根,我們現前看到的許多阿公阿婆,你問他什麼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念佛,只知道求生淨土,親近彌陀。蕅益大師告訴我們,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統統行,都能成就。凡聖齊收,聖是菩薩,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都求生淨土,都在極樂世界;凡是六道凡夫,不但天人有分,地獄、餓鬼、畜生都有分。為什麼?阿賴耶識裡頭都有阿彌陀佛的種子,都有極樂世界的種子,只是煩惱業障太重,它不起現行,種子永遠不失。三惡道是消業障的,不是壞地方,你造作的罪業總得把它消掉,哪裡去消?三惡道消業障。你修的善,修善有福報,享福,三善道裡面享福。三善道是消福報的,三惡道是消業障的,你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怎麼樣?善惡都不造。善惡都不造對不對?不對,著空了,不是中道。中道怎麼樣?造,善惡都造,都不著相,都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菩薩。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為什麼菩薩造貪瞋痴?度眾生的,那個人需要用貪度他,怎麼呢?貪到盡頭你看果報不好,就覺悟了,回頭了。他就用這個方法,你貪,我比你還要貪,你瞋恚,我比你還要瞋恚,用這種方法,以毒攻毒,叫他覺悟,叫他回頭,菩薩有這個本事。這四攝法裡叫同事,這最難的。我們不敢嘗試,四攝法我們只用前面三個,後頭一個不敢用,後頭一個是法身菩薩用的,這是一定要知道。所以同事,我們只勸人跟佛菩薩同事,不可以跟貪瞋痴同事,我們沒有這種能力,我們跟貪瞋痴同事肯定墮三途,人家跟貪瞋痴同事度三惡道,他有這個本事。就好像游泳,游泳,你高手跳到水裡去救人行,我們不會游泳,跳到水裡去白丟一條命。所以自己總要了解,法身菩薩才可以,那些不善的、惡的行為同事他可以做,不是法身菩薩決定不要冒險。

 

  淨宗跟密宗都是修清淨心,密宗就可以用惡的方法,他的清淨心高,淨土就不敢,淨土要遠離。所以淨土能普度一切眾生,密宗不行。不是密宗根性你要去學密宗的話,章嘉大師告訴我,密宗兩條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上不了天堂就墮地獄,沒有中間,險道!淨土是遠離惡業,它是一個很平安的道路。那是一條很危險的道路,上去了好,上不去就墮下地獄。我跟老師三年,他沒傳給我密法。為什麼?條件不夠,真正傳密法是顯法裡頭開悟了才能修。到以後我才曉得,密什麼時候修?密是一定要修,不修不能成佛。為什麼?你要參加這個考驗,沒有通過這個考驗成就不了。密宗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才可以,那叫初學,正式呢?正式是初地菩薩。你看看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地才修。我們對密宗讚歎、佩服,不敢嘗試。密宗吃肉,吃肉真把牠度到善道,不一定是往生,他真有這個能力,度牠到人道來或者度牠到天道,沒有白吃牠,我們行嗎?你不能幫牠到人道、到善道的話,牠怨恨你,那就結怨,冤冤相報。這個我們做不到的,他那是真實的慈悲,真正的清淨平等覺。所以這個我們知道我們就會對他非常尊敬,不敢嘗試,要不是老師指導我們不曉得。

 

  我跟章嘉大師三年,章嘉大師重複再重複,總重複幾十遍,四個字,戒律重要。因為我那個時候對於,那時候學哲學,把佛經當哲學來看待,受老師的影響,所以對戒律不重視,重視裡面哲學這部分。而且那時候老師告訴我,佛教十個宗派,最高哲學在相宗跟性宗,包括禪宗。而且他告訴我,性宗跟禪宗都難,那要上上根人,中等根的人學法相,他指我的路子是法相唯識,他說這個東西好像爬樓梯一樣,你上一級就提升一個層次。所以我們是從學術走進門來的,到以後發現,以為它跟哲學關係不大的,原來那是最高的哲學,我們沒發現。好像我們只看到大門,大門口,沒有登堂入室,到後面才看到登堂入室,淨土宗是最後的一個密室,最深的一個層次,沒發現。但是老師到晚年完全不一樣,晚年他入境界了,入境界他就走了,七十九歲走的,非常可惜,他要能多活十年,對於台灣的佛教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橫超三界,逕登四土。一切法門都是豎出,一層一層往上提升,從人道修善積德生天,從天道再修定,修四禪到色界天,修四空定到無色界天,再修第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輪迴,到十法界裡頭聲聞界,都要靠定功一層一層往上去,這叫豎出,很費事,五十一個階級。淨土這個法門不需要,沒這麼麻煩,從旁邊就出去了,它不是豎出,它是橫超。到哪裡去?到極樂世界去了。極樂世界是什麼地方?可以說極樂世界都叫報土,實報莊嚴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也是實報莊嚴土。為什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二十願說得很清楚,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實報土的菩薩。換句話說,我們生到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這是事實。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要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他們生方便有餘土,我們生凡聖同居土,平等的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都變成阿惟越致菩薩,換句話說,我們在極樂世界所享受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實報土法身菩薩是平等的。但是這個要知道,這不是我們自己修得的,是佛力加持的。也就好比我們是有等級,是不一樣,但是到那個地方去,都是阿彌陀佛的學生,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在生活一切照顧統統平等,沒有差別,沾這麼大的光。阿彌陀佛的智慧加持給我們,讓我們的智慧就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神通、道力我們沒有,他加持。特別加持的是凡聖同居土,因為凡聖同居土完全沒有,方便土有,至少他都有九次第定的功夫,阿羅漢的功夫。凡聖同居土沒有,全仗佛力加持,所以對阿彌陀佛要特別的感恩。

 

  逕登四土,你生一土就等於生四土,他那個地方,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也就是一土就是四土,四土就是一土,平等,沒有差別。這怎麼回事情?叫我們想到這個本子裡頭釋迦牟尼佛有給我們一堂課,講極樂世界的歷史。阿彌陀佛當年在因地發四十八願,用五劫的時間把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所以極樂世界是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是這麼來的。所以那個地方不是有人設計的,也沒有人施工建造,是本願五劫修行功德成就的,自然成就的。我們這個世間有自然成就,欲界,欲界第五天化樂天,第六天他化自在天,都沒有設計,也沒有人施工,自然成就的。再看看惡道,不善的,他造作的惡業,極重的惡業,也是自然成就的。地獄是自然成就的,不是人建造的,他跟閻羅王、跟上帝沒關係,是自己罪惡變現出來的境界,就像作夢一樣。我們從這些地方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這樁事情就肯定,就不會懷疑,我就相信了,因為這個事情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可是極樂世界它圓滿。這也就是布萊登的意念裡面所說的,以念控制物質現象。他做得太圓滿了,我們這是剛剛發現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相信科學跟佛學將來會結合成一體,佛法對科學跟哲學有非常大的幫助,對科學跟哲學,科學、哲學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到佛法全解決了。到時候人只要把欲望降溫,慢慢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就到佛境界。將來這個地球能不能變得像極樂世界?我相信非常有可能,只要地球上的人心明白、覺悟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極樂世界。境隨心轉,我們要相信這句話。極圓極頓不可思議的微妙法門,這一點都不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科註》第一百三十八面,第三行第三句看起:

 

  「化解當前劫難,唯有專弘此經,專念阿彌陀佛。」這三句是我加進去的。為什麼要加這三句?同學們都知道,這些年來我們全心全力在學習《華嚴經》,從去年清明節我們把《華嚴經》暫停,來啟講《大經解演義》,其目的就是為了化解當前劫難。去年,我們看到災難頻率上升了,幾乎是每個月都增加,而災難愈來愈嚴重。《華嚴》是好,分量太大了,這個經是《華嚴經》的精華。古人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講《無量壽經》就是講《華嚴經》,學《無量壽經》就是學《華嚴經》。所以時間迫急,我們取大經的精華。

 

  現代科學也有論證,這本書是一個同學送給我的,你們很多人都認識它,《念力的祕密》,這是一份科學報告,裡面綜合四十多位近代的科學家,他們把研究的方向放在念力,就是意念。這麼大的分量看起來很困難,我把它統統看過了,把裡面最重要的精華節錄出來,變成這樣的三十頁,這就方便太多了。看那本得相當長的時間,把它節成一段一段的,最精彩的片段,一共三十頁。這裡面提到一個很先進的講法,以心控物,這是最新的科學,就是用意念來控制物質。我想這樁事情,我不知道是什麼人最初搞這個東西,我所看到的資料是德國的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這個人一生研究原子,晚年的時候他把力量、心力完全集中在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中國人所謂的「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把物質的祕密揭露出來了。物質到底是什麼,他用的是分析的方法,原子,原子還可以分析,分析成電子,電子還可以分析,分析為夸克,夸克還可以分析,分析到最後,物質是什麼東西?物質不存在。物質到底是什麼?產生物質的基本是念頭,物質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這是我看到報告的時候,這是算最早的一份報告。

 

  普朗克已經過世了,但是這個影響很大,所以就有一群年輕的科學家循著他這個路線繼續去研究。他這個結論跟佛經上的結論完全相同,佛經上物質從哪來的?整個宇宙從什麼地方來的?大乘教裡面特別是法相唯識,專門研究這個東西,宇宙的最初是一念不覺,大乘教裡面也稱這個叫無始無明。我們原先都把這一句話會錯意思,無始大概是很久遠很久遠沒有開始,我們都是這樣會意的,殊不知它這個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沒有開始,無始是沒有開始,那一念。這就很不好懂了,沒有開始怎麼會有一念?科學家發現了,這個最初的,他說這個念頭怎麼來的?無中生有,就是憑空跳出來的這個念頭。但是這個意念跳出來之後馬上它就消失了,沒有理由,好像無緣無故。這個說法跟佛的說法很接近,但是佛的說法比他具體,是一念不覺。

 

  這一念我們不懂,很不容易體會,一直到我們讀了《菩薩處胎經》,裡面有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才明白過來,這個跟今天科學家講的非常接近。這一念是多快?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佛是這麼問的,佛問彌勒,說「心有所念」,我們心裡起個念頭,這是講凡夫,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那就是說這個念頭不是一個念頭,是很多念頭累積的一個幻相。就像我們看電影,在電影屏幕上,用從前老的幻燈片,諸位就很明顯能夠體會出來,這是電影的底片,幻燈片,這個我們都知道,在放映的時候,電影放映機裡面放映,一秒鐘鏡頭開關二十四次,就是放出二十四張幻燈片,每一張幻燈片都是獨立的,沒有兩張完全相同的。科學家發現,突然蹦出來這個念頭,馬上就消滅掉,就好像這個鏡頭一打開,一張幻燈片在屏幕,立刻把它關上,再換成第二張,就這個意思。所以佛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速度多快?彌勒菩薩說這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我們這一秒鐘二十四張,他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能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年輕力壯的至少會彈五次。如果彈五次,再乘上五,多少?一秒鐘裡面就一千六百兆。所以彌勒菩薩後頭說了一句話,「識念」,就是念頭這個識,「極微細,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掌握它,你沒有辦法叫它停住,它太微細了。這麼快的速度,這是被科學家發現了,這個很了不起。所以普朗克說,據他研究得的結論,世界上沒有物質這個東西。

 

  物質現象是什麼?就像我們在電影銀幕上所看到的這個景觀,那個景觀它的速度才只一秒的二十四分之一,現在說一秒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你怎麼辦?這是佛在經上講的。所以這個物質不是真的,物質是精神變現的,意念變現的。意念是不是真的?意念也不是真的。意念的速度跟物質速度相同,真正存在的時間,我們就算一秒鐘可以彈五次,那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這個速度裡頭。所以佛在大乘教常給我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要是現象,現象科學分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能量;第二個是信息,信息從能量裡面變現出來的;第三個是物質,物質從信息裡頭變現出來的。

 

  佛在三千年前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他說一念不覺。一念不覺科學也談到了,說法不一樣,實際上意思是一樣。他們講以心控物,後面講到零點能量場,叫零點能量場,說出這麼一個名詞。零點那就什麼都沒有,連虛空都沒有,零點能量場。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哲學家裡面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佛經上講的自性、法性、真如、實相,都是講的這個東西,他們的名詞叫零點能量場。看不見,但是決定有,就是從這個裡頭出來的,不是憑空的。這個東西真的不生不滅,什麼方法你也探測不到,因為能夠探測到的一定有現象。這宇宙之間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就是念頭),還有自然現象。零點能量場就是屬於自然現象,沒有原因、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就這樣跳出來了念頭(這就是科學稱為信息),從信息就變現物質,佛法裡面阿賴耶的三細相。一念不覺這個是因,不能看作因果的因,它沒有因果,如果有因果就是真的,沒有因果,沒有因果才說假的。整個宇宙是假的,這是佛所親證的境界。

 

  科學的研究,它有對象的,它有物質現象,他能下手,精神現象他能找到,自然現象他也能發現。可是自性三種現象都沒有,但是這三種現象都是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它能生能現,宇宙之間千變萬化,從來沒有一念停止。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講的那一念,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那麼微細的那一念,在不斷的產生變化。而且整個宇宙是一體,真的像德國普朗克所說的,宇宙像個網一樣,像個電網一樣,看不見的電網,它真的是一體。不管有心無心,動一個念頭,或者是我們身體這麼多的細胞,細胞都在跳動,都是在動的,沒有一個是靜的,這個跳動的時候是全宇宙都接收得到。我們有能力接收全宇宙的信息,那你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接收全宇宙的!那個全宇宙裡面任何一點,一個物質現象,跟你說,也能接收我們的。我們不但是可以接收,也是發射,我們從來沒有停止發射。所以整個宇宙是一體,多親密!不是一家,是一體,是一個身體。

 

  所以,你真正契入之後性德就流露。性德是什麼?用最簡單的一個字做代表就是愛。神愛世人,佛法裡面講大慈大悲,那是性德,它自然就流出來,流出來是什麼?愛全宇宙,愛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是自己,就像我愛我的身體每一個細胞,愛我身上每一根汗毛,那個愛就出現了。整個全宇宙,上從諸佛如來,下到地獄眾生都是自己一體,一點差別都沒有。這個愛心要生出來的話,整個宇宙就恢復正常了。為什麼?這最美好的。我們怎麼會變壞了?愛沒有了。愛沒有就有怨、有恨,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這就把我們這個星球就變壞了,變成什麼?帶有病毒的。如何恢復?只要念頭恢復,一切都恢復了。所以這個書裡面講的,人得最重的病,癌症,要命的病,可以不必用醫藥,念頭改正的時候,你能夠完全恢復正常。這個問題就是你得有信心,有一絲毫懷疑就不能成功。一點懷疑都沒有,肯定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這個是正常的人。

 

  正常的人是什麼?是佛,是法身菩薩,他是正常的人。聲聞、緣覺、十法界眾生都是帶著病的人,都是病人,帶病的人。佛怎麼幫他醫治?不是用藥物,就是把事實真相告訴他,讓他醒悟過來,把反面的這種意念,不善的念頭全部放下,恢復積極的、正面的意念。正面的意念是道德仁義,我們中國老祖宗提的是正面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正面的。這個東西合起來就十二個字,四科合起來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中國千萬年前老祖宗留下來就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你要是都做到了,你身心健康,你家庭美滿,你一生真的是幸福,居住的環境沒有任何災害,風調雨順。今天我們看看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孝悌忠信沒有了,不孝、不悌。悌是什麼?就是長輩。跟長輩處不好,不是自己的父母,長輩處不好,這個不悌,兄弟姐妹之間處不好。不孝是跟父母處不好。不悌、不忠、不信。都沒有了,禮義廉恥也沒有了,四個字都沒有了,仁愛和平也沒有了,所以社會亂了。社會動亂,地球這麼多的災變,就是這十二個字丟掉了才發生的。

 

  今天非常非常難得,這個科學家我想也許是佛菩薩再來的,他們化身,怎麼會用科學的方法把阿賴耶看到了。佛告訴我們這個程序,是一念不覺就產生他們講的零點能量場,零點能量場就是阿賴耶。一念不覺才有這個東西,一念覺悟這個東西都沒有,那才是真正的自性。從這個東西裡面就發現了念頭,念頭突然蹦出來。它突然蹦出來就發現(因為零點能量場就是能量)阿賴耶的業相,從業相產生轉相,轉相就是信息,也可以叫精神現象,就是念頭、就是意念,從意念產生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彌勒菩薩說得好,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所以物質現象從意念產生的。你要是否定了心法,心跟物兩個分開,否定心法,物質不存在,物質是心變現的;否定物質,心也不存在,它兩個是連到的,不可分割的。所以科學家提倡,這個近代提倡,過去科學說二分法是錯誤的,二分法就是一個是心,一個是物,這是錯誤的,心跟物是決定分不開的,它是一體的,決定不能夠分開。在佛法是不分的,它不分開的。這個就是宇宙最原始的現象,從它演變成遍法界虛空界,從這演變出來的,叫三細相,宇宙從這來的。

 

  所以佛法裡頭沒有造物主,真的,把造物說得清清楚楚,誰造物?自己造物,造物主是你自己不是別人。佛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要你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證得了,你完全見到了。用什麼科學方法見不到,只有你把一切都放下,你就見到了。為什麼?你有一切是妄心,妄只能見妄,見不到真,真要用真的來見。真心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個時候是真心,真心就能見到真的境界。科學家見不到真東西,就是他那個研究的念頭沒有放下,那個東西一放下,在佛法講他成佛了,所以他就差那麼一點點就成佛了。所以這個是,今天我們講,用佛法能夠化解災難,確實是有科學做根據了,至少現代這些科學家他們都承認。

 

  去年布萊登這些科學家,八月在悉尼開會,他們開會是兩天,我們學院有八個同學去參加,他們寫了一份報告給我。第一天是討論他們的最新發現,我們看了很喜歡,跟佛經愈來愈接近。第二天幾乎全部在探討二0一二災難的問題。魏斯博士提出他們催眠所發現許許多多新的信息,從催眠當中得到的信息。布萊登就說得很好,他說我們應對明年二0一二馬雅預言最好的心態,說明這並不是一個災難,而是一個轉機,我們不必恐怖。告訴我們三句話,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災難可以化解,而且可以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這是他的結論。那問題這世界上的人肯不肯接受?大多數的人不會接受。不能接受也能夠解決問題,所以科學家提出一個最低的人數標準,百分之一的平方根。那個時候估計地球上的人口六十五億人,六十五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就是八千多人。如果地球上有八千多人真的能夠回頭,真能夠像他所說的棄惡揚善,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地球上的災難就能化解。我們相信嗎?六十五億人造業,八千人能夠救他們嗎?能。為什麼?中國古人說得好,邪不勝正。邪有六十五億,正只有八千就能救他們,邪不勝正,正的力量太大了。可是這八千正知正見的人到哪裡去找?只憑感情不行,要用心,要用真心,真誠的心。

 

  我們學佛學了六十年,我們分享也有五十三年了,講經是分享,現在對這個事情逐漸逐漸明朗了,得到科學的幫助,所以說宇宙之間的奧祕逐漸明白、搞清楚了。這在佛法叫解悟,不是證悟,我們並沒有把起心動念放下,但是佛跟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能體會到一些,這是經典的薰習,長時間的薰習,得到科學家的印證。沒有科學的印證,我們對這個問題,長年的薰習印象是很深刻,裡頭還有問題,半信半疑。看到科學報告我們才恍然大悟,經上講的一個字都不錯,我們一定要對它仰信,仰是最尊敬,不能有絲毫猶豫懷疑的心,它是真的。我們用什麼方法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個法門太妙了!零點能量場那就是自性,我們可不可以達到?可以。零點能量場,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你才到零點,有一物就不是零點。我們用什麼方法?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我們要叫我們去觀心、修定不可能,我們做不到,妄念太多了。我們今天用一念來對付一切妄念,我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其他妄念都進不來,我念就得到一了,那就是零點能量場找到了。他們說零點能量場就是自性,佛門講的自性。這個方法妙絕了,專念阿彌陀佛。

 

  三時繫念佛事,這些年我們大力提倡。也有人向我提出質疑,拿出印光大師的《文鈔》,印光大師是說的三時繫念這個東西是人假託中峰禪師的,不是中峰禪師的作品。可是我們在這麼多年做三時繫念,感應不可思議!鬼神真得受用那就行了。真中峰也好,假中峰也好,只要鬼神都能得利益,我們自己也得利益就好了,管它是真是假。不要在這懷疑,一懷疑,功德全沒有了。誰損失?你自己損失。我不懷疑,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這個佛事,我還讓這些主法的法師,在你的面前立一個大牌位,中峰禪師的牌位擺在你前面,你代表中峰禪師來主持法會。真正主持法會是誰?中峰禪師。假戲真演才逼真,才能收效果。所以不要懷疑,懷疑是決定錯誤。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懷疑什麼?中峰也是我,我也是中峰;彌陀也是我,我也是彌陀,懷疑什麼?如果把它二分法了,彌陀是彌陀,我是我,這個問題麻煩了,這不相應,一體才相應。佛這麼說的,現在科學家也這麼說的,難得!真正難得。所以確確實實,唯有專弘此經,專念阿彌陀佛,可以化解當前劫難,這怕什麼!知道劫難是怎麼回事情,是從哪裡來的,知道我這一身病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你要清楚,你知道從哪來,你就知道怎麼樣去應對它。人從生下來就是健康的,沒有帶一點病菌過來的,病菌全是不善的意念,不善的意念統統放下就對了。

 

  我們再看下面的解,這是黃念老的集註,他老人家所集的。「夫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佛教化眾生,眾生根性不一樣,不是一個方法能度得完的,用現在的話說,不是一個方法能教得好的。所以他的方法非常多,善巧方便,哪一種根性的人用哪一種方法,而且最後告訴我們,佛有沒有方法教眾生?佛沒有,佛沒有方法教眾生,隨緣。就像大夫一樣,大夫用什麼方法來治病,大夫說沒有方法,你得什麼病,我就教你什麼方法,你不得病沒有方法,方法也沒有了。有病才有藥,沒有病藥也沒有了,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個法門叫一乘了義。大乘經上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是真的,不是隨便說的,你看《佛學大辭典》、《教乘法數》都給你列得清清楚楚,八萬四千。八萬四千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從十善來的。你看學佛的都沒有把十善當作一回事情,認為什麼?認為它太淺了。十善分身口意,身三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口四種,口最容易造業,有四種,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也是三種,不貪、不瞋、不痴,這十種。這十種全做到了,不得了,就成佛了!八萬四千從哪來?從這十種開出來的,把它一推廣八萬四千,再推廣無量無邊。無量無邊一切法歸納起來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是根,從根本修。小乘三千威儀,十善業在小乘開為三千,在大乘開為八萬四千細行,歸納就是十條。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八萬四千法門這個裡頭有三大類,第一類聲聞乘,小乘;第二大類菩薩乘,叫大乘;第三個叫一乘,一乘是成佛的,這個法門是直捷教你成佛的,這個就叫做一乘經。成佛裡面方法最巧妙的、最殊勝的,叫你很容易就成就,這叫一乘了義。「了」就是無比殊勝、究竟顯了的意思。淨宗法門教你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往生就成佛了,所以它不但是一乘了義,是一乘究竟了義,圓滿的了義。

 

  「萬善同歸」,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的善法都從這一乘了義裡頭生出來的,這一乘了義是什麼?就是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認識的人很多,會念的人很多,究竟什麼意思,懂得的人太少太少了。你念這句名號,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所修的一切法都沒有離開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修、所學、所教、所傳的也不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總綱領,這還得了!修什麼法門都不如念一句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裡頭提出來,講到佛門裡修禪定的,很深的禪定,他舉出例子,他的定功冬天能夠睡在冰雪裡頭,不要蓋東西,薄薄的一件衣服,他不冷。他能用他的定功,讓冰雪煮成開水,煮沸,用他的念力、定功,就是專念。一般念的咒多,我們念阿彌陀佛比念咒強。佛門常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這佛就是阿彌陀佛,這說到頂點了。萬善同歸,你修善,修什麼善都沒有專念阿彌陀佛善大。你花再多的金錢,造再多的善事,建寺廟,建一萬個寺廟、十萬個寺廟,比不上你念一天阿彌陀佛,你念一天阿彌陀佛那個福德超過它太多了。萬善同歸,這還得了!如果諸位真的明瞭、真的清楚,你對我們在一起學習這部經,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就不懷疑了。不懷疑,真有效果!周邊的這些災難減輕了。可是得真幹,為什麼?造罪業的人太多,我這裡化,他又造,我們再化,他還造,他不斷的造,我們就不斷在化,決定不能停止。所以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一點疑惑都沒有,心開意解。理搞清楚、明白了,效果自然就產生了。

 

  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凡聖齊收」。八萬四千法門不是門門都可以學的,如果跟自己的根性不相應,學了不但沒有正面的好處,還帶來反面的害處,就好像吃藥一樣吃錯了,藥店的藥都是治病的,不對你的症你去吃,有的時候死了還不知道怎麼死的,毒死的。所以這個修法也不是隨便修的,一定要有老師指導。老師認識你的根性這是好老師,不認識根性隨便教你法門沒有利益。這種好老師不容易遇到,釋迦牟尼佛在世遇到他沒有問題,他一看就曉得你過去生生世世幹什麼,這是應病與藥,藥到病除。釋迦牟尼佛過世之後,這樣的人少了,弟子當中有真修行的還有一些這個能力,比佛要差一等,還算不錯,傳到現在這一代,一個都沒有了。我們拿到經典,經典是他老人家當年對大眾開的藥方,我們拿到他對別人開的藥方,這是個冒險的事情。但是很細心自己去學,對不對自己的根性,就是自己喜不喜歡,學起來有沒有困難,如果不是很喜歡,修學起來困難,那就不契機,你就捨掉,你再挑。這個經本,他講的三根普被,上中下各種根器的人都行,什麼人都能學,而且都能學得成功,凡夫也行,聖人也行。聖人是菩薩,是阿羅漢、辟支佛,凡夫是六道的,六道跟十法界統統契機,都能成就。

 

  「橫超三界」,這一句我們要重視,橫超只有淨土這一門,除這一門之外都是豎出,沒有橫超。《華嚴》這是大乘,講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好像是五十一層大樓,你從第一階上去,爬到第二層,第二層爬到第三層,爬到頂尖上超越了、出去了。這個法門沒那麼麻煩,你現在在第一層,從旁邊就出去了,這橫超,省事,不必那麼麻煩。那個豎出的時候非常困難,一層一層的往上爬。所以這個法門叫橫超。豎出,你想出六道輪迴就難,人上面是四王天,欲界第一層,第二層是忉利天,第三層夜摩天。欲界有六層天,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都要靠定功往上提升,你說多困難。出了六道輪迴這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的定功深,超越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超越無色界,他出去了。三果阿那含還在五不還天修行,在第四禪,有的在色界天。真不容易!超越六道輪迴,上面還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還有四層,一層比一層困難。到最高的,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他把起心動念放下,超越十法界。不起心不動念就超越、就成佛了,真成佛,那不是假的,脫離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他生到哪裡?生到實報莊嚴土。

 

  實就是真實,不是虛假的,實報土裡面有相,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你一定要知道,實報土的相不是真的。為什麼說實?因為它不變。我們這會變,我們這裡剎那剎那在變。這個剎那諸位要記住,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這個剎那在變,是這樣的變法,永遠不停。如果停了就好了,停了這個夢就醒了,就好像你在看電影一樣,它一停的時候就一片白的光,那片子斷掉了,那什麼?那成佛了,那叫常寂光土,那是真正的自性,那就是科學家這個名詞叫零點能量場,就是銀幕。你看所有的影像不能離開銀幕,離開銀幕它就沒有了。那才叫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家講那是自性,那是真正的自己。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整個宇宙,是自己心變現的,不是外頭來的。佛懂不懂科學?懂得,比科學家還要科學家,太高明了,為什麼不造飛碟?不需要坐飛碟,那笨東西,還要工具,念頭想到哪裡自己就到了,你說多方便,要這個玩意幹什麼?不需要,什麼障礙都沒有。地球可以穿過,不要去挖隧道,他像一道激光一樣就穿過了,他要隧道幹什麼?哪有搞那麼笨的東西。所以你要問他,他為什麼不發明這些?這個東西都是累贅,都不是真實的,哪有自己,你看一通一切都通了,你得到大自在,身體想大就變大,想小就變小,自在得很!這些能力佛都說了,本能,是你自性裡頭的本能,人人都有的,不是哪個有特權,他有別人沒有,不是的,每個人都有,而且都是平等的。現在我們的能力失掉了,失掉是什麼?迷失了本性,就是一念不覺迷了,才失掉的。那一念覺呢?覺就恢復了。不是真丟掉,迷失了,只要你一覺悟就回來了,這能量就回來了,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那到底什麼東西障礙我們?叫煩惱、習氣。佛把煩惱歸納為三大類。見思煩惱,見是你看錯了,完全看錯了,思是你想錯了,這是六道輪迴,只要你看錯想錯,六道的境界就現前。你什麼時候脫離?把這個看法、想法統統放下,六道就沒有了,就出離了;只要還有想法、還有看法,你就出不了六道。第二層叫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像塵沙那麼多,那是什麼?分別。並沒有執著,但是有分別,比執著輕,太多,像塵沙一樣。所以不分別,一切法統統不分別了,只要不分別,你的靈性就非常之高,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分別,這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佛陀,這見性了。這叫凡聖,凡就是專門指六道,包括二十八層天都是凡夫,統統有分,這個法門全有分,都能修,而且保證你成就,叫橫超三界。

 

  「逕登四土」,這個逕也是捷徑的意思,近路,小路、近路。西方極樂世界四土,有凡聖同居土,六道眾生去往生的生凡聖同居土;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四聖法界去往生的,生方便有餘土;真正能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就生實報莊嚴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真修行,叫練功。練什麼功?眼見一切色不執著,這是練小乘功;眼見一切色不分別,練菩薩功;眼見一切色不起心不動念,練一乘功,佛的功。這是什麼樣功的時候,無上、無比殊勝的練功,都在日常生活練,不是離開,離開你到哪裡去練?和光同塵,跟大家一樣,在這個裡頭就是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到不執著,我們經本上經題上清淨心得到了,只要不執著,清淨心現前;不分別,平等心現前;不起心不動念,覺現前,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這個稱為四土。

 

  我們凡夫念佛的,清淨心沒現前,相似的清淨心,不是真的清淨心,相似的,生凡聖同居土。真正不分別不執著,平等心現前。不分別不執著,看一切眾生平等,我們應該怎麼看法?看一切眾生統統都是阿彌陀佛,自己也是阿彌陀佛,你要這樣看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一切法是心現識變的,沒有離開自性。這是正確的,一點都不錯。《三時繫念法事》裡頭,中峰禪師的開示,「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個話是給你講真的,不是說假話。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沒有了,當然沒有分別執著,這是最深的一層功夫,此地就是極樂世界。別人看不到,你清楚,你契入佛的境界了,你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不一樣。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就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我們就這一處,什麼都放下。你真的能做到這個地方,你住在那個地區,那個地區的人都沾你的光,為什麼?沒有災難。這就是科學家講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一百萬人的都市,你一個人這種功夫就能讓這個地區減少災難。念力不可思議!這本書這是報告,科學家的報告,堅定的意念,一絲毫都不動搖。

 

  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這個無量壽叫有量的無量。這些名詞我都要說清楚,免得將來你們看到這生懷疑。什麼叫有量的無量?三大阿僧祇劫,你的壽命三大阿僧祇劫,有量,三大阿僧祇劫壽命太長太長了。可是你在極樂世界修行,肯定證到究竟圓滿。所以實報莊嚴土我們現在搞清楚了,它是依什麼成就的?依無始無明的習氣。無始無明斷了,不起心不動念斷掉了,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斷,那個習氣太難斷了,要三個阿僧祇劫這個習氣自然就沒有了。因為這個時候你不能用任何功夫,你用任何功夫都起心動念,他就往下墮落,所以不起心不動念。習氣隨它去吧,慢慢時間長了就自然沒有了。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這個習氣沒有之後你就入常寂光土,你就證得妙覺位了,那就是真的無量。所以它是從有量的無量直捷就入真的無量,不可思議的法門!這個法門多少菩薩想求求不到,我們遇到了,我們遇到了要不把它抓住,不在這一生成就,你不叫冤枉!

 

  諸位要記住,人家拿大千世界來換,咱們都不能跟他換,你要一換,你就吃虧了,什麼金銀財寶,地球這麼大的一個金剛鑽,我也不跟你換。為什麼?假的真的得認清楚,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阿彌陀佛是真的,極樂世界是真的。生到極樂世界,這個身不是肉身,不是血肉之身,也就是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法性身,我們無法想像的,永恆不變。到極樂世界不是去到那裡是個小孩慢慢長大,不是的,他是化生,一到那邊去,蓮花一開就那麼大的身,永遠不變。為什麼不變?他裡頭沒有念頭,極樂世界的人沒有念頭。有念頭就會變,沒有念頭就不會變。念頭是識,他已經轉識成智了,他沒有識,轉八識成四智,所以他沒有識。要知道十法界有識,所以十法界裡頭都有變,他用心意識。一真法界沒有用心意識,都是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變成大圓鏡智,末那變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識變成妙觀察智,前五識變成成所作智,所以他沒有變化。

 

  那我們在此地這個世間,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少用分別執著,我們的老化就緩慢,就這個道理,人就不容易老化。我們同一個年齡,為什麼好像顯得我比他年輕?他的妄想分別執著多,我比他少,就這個道理,一點都不稀奇。我每天想的是什麼?每天想的是看的經,天天讀經,天天跟大家分享,這個多自在,這就是老化大幅度的減慢、減緩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自己可以控制。這個經,依這個法門,這個佛號念到熟透的時候,什麼時候往生自己知道。跟阿彌陀佛約定了,我想走他就來了,我不想走他就不來,想走他就來了,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他就來了,你說你有多自在。到極樂世界你才曉得,極樂世界是什麼?極樂世界是自己的家!唯心所現,叫「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兩句話說得妙極了,說明我們跟極樂世界的關係是一體,沒有自他。自他二分是錯誤的,這個近代科學家很難得提出這個觀念。這是到那邊你就登四土,四土是圓滿的。

 

  「極圓極頓」,圓是圓滿,沒有絲毫欠缺,頓是頓超、快速。修哪個法門都要很長的時間,為什麼?去斷煩惱。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最高的方法就是把那個心換成阿彌陀佛。我早年在台中跟老師學教,老師常常提醒我們換心,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別的東西。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產生什麼個現象?你見任何人是阿彌陀佛,你見所有的動物,蚊蟲螞蟻都是阿彌陀佛,你見樹木花草也是阿彌陀佛,你見山河大地也是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你的心裡頭真的是阿彌陀佛。如果我心裡頭有,外頭都不是,你心裡是假的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就活在阿彌陀佛的世界,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哪有災難!災難現前是什麼?你們看錯了。這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我還遇到這個災難,你的心沒有換過來,換過來之後決定看不到災難。我們的緣在這裡盡了,災難現前的時候你看到什麼?看到是阿彌陀佛,他接引你到極樂世界,你看到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了。別人看到災難,你沒有看到,你說這個法門多妙,多殊勝!叫「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個幾句話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大德共同肯定的讚歎,我們常常看到祖師大德說不可思議法門。

 

  「而其中之《無量壽經》者」,這就是這部經,「乃淨土群經之首要」。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專門介紹極樂世界,講三次,這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這三部經專門介紹。平常在講經附帶介紹的,那差不多有一、二百種,很多,常常講經的時候提到西方淨土,勸大家修行,將近兩百種。黃念老在這個註解裡頭引用經論八十三種,很不容易!在他那個時代,那個環境當中,他能找到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我第一次到他家,他請我吃飯,照了一張照片,那個照片好像我前天看到台灣有同修帶來,很多張,就是那一次,那是第一次,在他家裡,非常歡喜。我看到那些典籍,我說真是佛菩薩加持,你怎麼找得到,找這麼多!用六年的時間,從經典裡面節錄來註解這個經,所以這個經是集註。現在人貢高我慢,對古人懷疑,如果黃念祖老居士自己註經,人家就嗤之以鼻,他算什麼!不相信。他集佛經的註解,佛經註解,集祖師大德註解,這沒話說了。這不是黃念老註解,這是他蒐集許多註解來註這個經,真高明!這是真實智慧,真實利益。

 

  他為了這部經,你看他蒐集的時候,這提升他,他自己常常講的,抄這些註解的時候自己境界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讀了他這部註解,就是讀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這樣的經,這樣的註到哪裡去找!我要不認真來弘揚它,我對不起夏蓮居居士,對不起黃念老。真的太好了!確確實實是淨宗第一經,不但是淨宗第一經,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頭第一經。經是會集,你看註解也是會集,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經,念老會集註,這還得了!我們這個經九月十八號第一次講圓滿,用了一千二百個小時。我就以這個為標準,我們一年講一部,一天四個小時要三百天。無量的歡喜!

 

  「淨宗大德常稱為淨土第一經者也。至於《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者,乃先師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無量壽經》漢、魏、吳、唐、宋五種原譯」。《無量壽經》傳到中國來的時間很早,漢朝時候就傳來了。佛法是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禮請,是請來的,皇上派特使去請來的,不是自己來的。遇到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印度的法師,在現在的新疆遇到了,他們帶了佛經、帶了佛像,這兩個人到中國來了。把佛教傳來是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快兩千年了。傳到中國來之後,我們一定要知道,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隨緣不攀緣,到中國馬上就中國化、本土化,我們常講本土化、現代化,佛法肯定守住這兩個原則。你看到中國,印度法師穿中國衣服。諸位要知道我們穿這個海青,大袖子,漢朝的禮服,這是漢朝的禮服,他不穿他那個。這一件披衣是紀念的,真正服裝就是海青,漢服。他也不樹下一宿,也不出去托缽了,完全跟中國人過一樣的生活,中國人歡喜!如果你天天出去托缽帶給人不方便,你看他多隨緣,他多自在,一絲毫拘束都沒有。皇上請來的國師,在中國是國師的地位,如果出去托缽,那中國人不就罵皇帝,那皇上的老師,怎麼可以讓他去討飯,哪有這個道理!中國人尊師重道。所以就不乞食了,接受皇家的供養。所以寺院庵堂,這是佛教裡頭的道場,規模大小,寺院庵堂都能蓋宮殿式的建築。宮殿式只有皇家的,一般不可以蓋的,只有皇家可以蓋的,因為出家人是皇帝的老師,出家人是皇帝的老師,所以可以使用皇家的建築,這樣的尊重!那民間看到這種建築,就等於對皇上的恭敬一樣。你就想到佛教這個教學在當年多麼被人尊重,大家認真學習,皇上帶頭。它真能解決問題。

 

  佛法是師道,師道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要不孝父母,怎麼會尊重老師?所以佛陀滅度之後,他的弟子到四面八方去教學,去推廣佛陀教育,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沒有了,就滅了,有的地方三、四百年,六、七百年,我們看像阿富汗那個地方,過去都是佛弟子在那裡教化,留下來的文物很多,現在都沒有了。印尼也是佛弟子在教化,我們都去參觀遺跡,後來全沒有了。只有中國這一支根深蒂固,開花結果,成績超過印度當年。什麼原因?中國人講孝道。這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道理在此地。中國人把孝道要丟掉的話,佛法就會滅掉。所以你細心去觀察,你就明白了。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貢獻,那就像湯恩比博士所說的,他對這個真下了功夫,他說古時候中國人心量很大,能包容異族文化。印度是異族,不是中國的,到中國來能包容,不但包容,還認真向它學習。他說佛教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提升了。儒家的《大學》,一開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如果照一般的講法,明德,德是德行,孝悌忠信叫德行。那佛法的講法馬上就提升,明德是什麼?明德是自性,這一下就提升就成佛了。明上為什麼加個明?你的明德已經迷了,已經不認識了,必須,上頭那個是動詞,你要把明德再重新恢復它的光明。你看這個立刻就提升,提升到佛境界,那就是明心見性,明明德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

 

  見性之後要把明德落實在實際生活,落實在你的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行菩薩道,你才有受用。否則的話,明德是一樁事情,現實生活又是一樁事情,它接不了軌,不能融成一體,你得不到受用,那就錯了,那就變成玄學,學了沒用處。學了一定有用處,用處是什麼?親民。親是什麼?親愛。那照大乘佛法它就不用民,它用眾生,眾生比民範圍大,民只是《弟子規》上「凡是人,皆須愛」,那不是人就不愛它了,畜生你就不愛牠了,蚊蟲螞蟻就可以打死,不愛牠了。要是眾生呢?蚊蟲螞蟻也是眾生,也要愛牠。你看佛的範圍多大,遍法界虛空界,不但是蚊蟲螞蟻動物要愛牠,花草樹木也要愛它,清淨比丘不踏生草,比丘持戒清淨不敢踏草地。為什麼?你看它長得那麼好,你怎麼忍心去欺負它?花草樹木要愛,山河大地要愛,怎麼可以隨便破壞自然生態?那就不愛它了。虛空法界都要愛!就是親民這個字,你看用佛法來講講得多廣。愛到什麼程度?止於至善,那是目標。什麼叫至善?至善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一種講法。時間不同、事不同、處所不同、起心動念不同,善的標準是活活潑潑的,最究竟、最圓滿的那叫至善。所以它是活的講法。所以用佛經來講儒家東西就全是大乘佛法。這是佛法講「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我們去講《新舊約》,把它講成佛的境界,我們講《古蘭經》也把它講成佛的境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叫圓極頓極,不可思議的法門。

 

  所以這一部經,會集會集得好,連經題都是會集的,都是現成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是宋朝翻譯的本子,用這個經題,《清淨平等覺經》是漢朝翻譯的本子,這個經題,他把兩個經題合起來,現成的,只去了一個重複的經字,用了一個經字,沒用兩個經,經是相同的。漢譯的叫《清淨平等覺經》,宋譯的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你看現成的。這個本子會得好,後面還會有介紹。

 

  「廣擷精要」,是五種原譯本裡面的精華,裡面的精要,最重要的、最精華的節錄成一本,這樣讀起來就方便,不要去看五種本子,五種本子真是麻煩,而且不容易找到,所以會集就非常有必要了。第一個會集是王龍舒居士,宋朝時候人,我們家鄉的。桐城派三個城,舒城(王龍舒是舒城的)、桐城、廬江,這三個城,桐城派的發源地。王龍舒這是我們家鄉人。他第一次會集,但是他只看到四種原譯本,唐譯的本子他沒有看到,所以這個會集就不全了,不完整了。唐譯的本子裡面還有一些經文是那四種經裡頭沒有的,只有唐譯本子有的,而且很重要,像「蓮華化生」,這個非常重要的,那四部經裡都沒有說,只有這個本子說。從這些地方證明,翻譯的這些本子不是一個底本,梵文不是一個底本,一個底本的時候不會有這麼大的差誤。所以就判斷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多次講這個經,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是多次介紹的,不是一次。所以結集的那個版本不一樣,傳到中國來的也不一樣。但是從漢到宋八百年,《無量壽經》在中國有十二次的翻譯,現在失傳了七種,只留下五種,從五種來看,裡面內容來看,至少是三種不同梵文的原本。所以它不一樣,這樣就有會集的必要,把它會成一本的必要。

 

  龍舒居士第一次會集,他的會集本日本的《大正藏》裡面有,收在其中,《乾隆大藏經》也收了,這叫入藏。入藏就是古來這些高僧大德、帝王承認這個本子,可以廣為流通。沒有經過審定的不能隨便流通的,這是古時候沒有言論自由,沒有出版自由。到底是古人對,還是現在人對,現在人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哪個好?你讓我選擇,我選擇古人。為什麼?古人負責任,不准這些邪知邪見隨便宣揚,保護人民精神思想的清淨。現在一切開放,不負責任,所以邪知邪見充滿了世間,到底誰是誰非,沒有人能分清楚,沒有標準了,人都迷惑顛倒。聽得太多、學得太多,造成思想上的大混亂,這個麻煩大!所以我怎麼想還是古人的那套東西有道理,讓社會長治久安,讓人民都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家家父子都親愛,兄弟姐妹和睦,人與人之間見面都能夠互助合作,都能互相關懷、互相照顧,這有什麼不好!一定要競爭嗎?一定要打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嗎?有這個必要嗎?

 

  我是今年春天在澳洲,陸克文的姐姐告訴我一樁事情,她來問我,她說現在西方人對於民主制度開始質疑,就是懷疑了,她問我的看法。我告訴她,我說我對民主制度早就懷疑了。這兩個制度比較的時候,當然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缺點,可是君主的缺點比民主少優點多。君主只要他是昏君,他就會被人推翻,政權被人取而代之;他要想代代相傳,一定要做一個好皇帝。所以他受的教育是一般人沒有這個機會的,國家最好、最有德行的人,最有學問的人來輔導他,只要他肯聽話,他不會亡國。他要違背了老師的教誨,他就會亡國。但是聽話的多,不聽話的少。你看中國歷史上只有末代皇帝不聽話,他就被推翻了。他能夠傳幾十代、傳十幾代,可見得代代都還做得不錯,人民可以忍受。人民不能忍受才會起來造反、才會推翻,人是不很願意造反的,實在是不得已的時候才會造反。那怎樣把君主、民主結合起來變成最圓滿的?我說可能,那就是什麼?教育。君主好,好在哪裡?沒有別的,教育辦得好。就算他為自私自利來辦教育,自私自利是他的目標,但是教育好,真教得好,真負責任。皇上不好幹,就是中國古代這些皇上請我去幹我不幹,為什麼?太辛苦了,要負責任,不負責任就亡國,要負責任就很辛苦,不是好幹的差事。唐太宗很英明,你看貞觀之治,他曾經就說過皇帝不好當,你們要當我都願意給你們。他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非常辛苦。所以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中國古代這個教育家庭擔負起來,不是國家,是家族,因為中國是大家庭。你們都看過《紅樓夢》,《紅樓夢》是一家,一個家族,它並不是很興旺,它家裡上上下下,它是三百人的樣子,普通家庭。興旺的家庭六七百人、七八百人的,人丁再稀少的,大概也會有兩百多人,這種家庭。那家庭要沒有規矩不就亂掉了嗎?所以規矩比什麼都重要。家道,家道,家規,家規是德;家學,私塾是家學,就是家裡的子弟學校;家業,家庭所經營的事業。這一個家庭,這四樁事情辦好、落實了,這個家庭興旺。所以人人是好人,都變成好人,事事都是好事,社會安定,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三百六十行,做官最舒服,沒有人不喜歡做官,工作量少,待遇又好,地位也很高,受人尊敬,沒事情幹。你們看看《四庫全書》集部,一半以上都是這些做官人寫的,沒事情在家寫文章、寫詩寫詞,遊山玩水,閒情逸致。哪像現在做官的,那都嚇死人了,你再不敢幹這個事情。所以你一定要了解,今天這個社會毛病從哪裡出來的,你把它找到就明白了,要把教育恢復。

 

  今天恢復教育多困難,為什麼?人心、思惟亂掉了,雜亂無章,他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一個目標,都向科學看齊,科學那是最值得崇敬的,對於古人、古聖先賢統統懷疑,這個麻煩大了。古聖先賢東西是真理,真能解決問題。現在我們看到這個書裡頭,我看了非常歡喜,裡面就提到了,他要教我們把這個態度改變,對待這些古典的、古老的文化要尊重,他們那些人所說出來的東西是有道理的,不是迷信。甚至於講通靈,特別是以古老的方法治療,那裡頭有大學問,那不是簡單的。要尊重他,要向他學習,這個態度就對了。這是最近我們才看到有些人談這個話,不敢再稱他是迷信了,他比我們有效果得多。我們今天很多疾病束手無策,他們有辦法。

 

  中國經驗豐富,我當年剛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的時候,有一次就談到生病的事情,他就問我,中醫有五千年的歷史,西醫只有三百年,你相信五千年的,還是你相信三百年的?老師問我。我說我相信五千年的。但是現在一般人觀念錯誤,排斥中醫。中醫沒有了,中國人以後得的病可麻煩了,沒人能治。現在年輕人認為學中醫不能賺錢,不學了。在中國古人學中醫不是為賺錢,是為救命,他目標不一樣。學醫幹什麼?學醫是救人,真有慈悲心,絕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看到病人趕快想辦法把他治好,治好之後,他有錢就給一點,沒有錢就算了,救命要緊,不在乎錢。所以醫生的生活都很清貧,跟讀書人一樣。讀書人的志在傳聖賢之道,教化下一代眾生。教的是什麼?我剛才講的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就傳這個道,就教這些東西。現在的社會,在中國、在外國,這十二個字找不到了,一個都沒有了。那個愛是假的,不是真的,結婚幾天就離婚了,那愛不是假的嗎?所以這個社會的問題就非常非常嚴重。災難不是自然災害,人為的,不善的意念,確確實實佛法裡頭講的,貪瞋痴慢疑造成的,身體也被這個糟蹋了,居住環境也被這五個意念破壞了,這是《念力的祕密》這本書上說的。

 

  「圓攝眾妙」,圓滿攝取五種原譯本的奧妙之處,「匯成今經,現推為《無量壽經》之善本者也」。這個是民國初年這些大德,看到夏老居士這個會集本,對它非常的讚歎。「二0一0年清明啟講,二0一一年九月十八日圓滿」。「專修專弘」,這是我發心。過去因為居無定所,到處流浪,這五十多年也講了幾十部經。隨緣,人家請我講什麼我就講什麼,聽別人的。這次災難多了,年歲大了,不想動了,很難得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有個老同修送我一個小房子,我都沒想到。這小房子我看住得也滿喜歡、滿合適,雖然很小,心安理得。那這要聽我自己的,我自己就專講《無量壽經》,專修專弘。這一次我把我對《無量壽經》的科判也會進去了,所以現在用的這個本子,夏蓮老的會集,我的科判,黃念老的集註,三種東西合在一起,完整的本子。當年我科判做出來之後,我送了一份給趙樸初老居士,他看到之後非常歡喜,他說這部經圓滿了,有會經、有科判,又有黃念老的註解。現在我們把它統統印在一起,會集在一起。

 

  「決定放下萬緣,一心求生淨土,作彌陀第一弟子,總報大恩也。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再次宣講,專弘專念也。」我們連海外、國內任何活動我統統都謝絕了,可是今年我剛從馬來西亞回來,但是時間不長,活動完了我立刻就回來了。下個月要到梵蒂岡去一次,這是教皇特地邀請的。我去幹什麼?我就想到一樁事情,希望教皇,天主教用梵蒂岡做為一個天主教精神文化的實驗區,讓全世界人看到天主教的精神、天主教的文化,到那裡去看,這個非常有意義。然後希望每個宗教都能做一個這樣的特區,把宗教對於人、對於這個世界的貢獻做出來。這宗教不屬於迷信,宗教是教育,回歸教育,我就跟他談這樁事情。所以盡可能不參加任何活動了。他要辦實驗點我就很有興趣,因為今天不通過實驗一般人不相信,唯有做出來大家才相信。

 

  好,今天時間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4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科註》第一百三十九面第二行,黃念老的註解。

 

  在這個地方順便給大家說說,這個第二次我們再重複學習這部經,把「科判」排進去了。所以這個頁數前面會有這麼多,主要前面是「科會」。科會便於大家讀誦,註解幫助大家研究經文裡面的義理。在前面這一段「概要」,概要的節錄是過去講《無量壽經》所編的,根據黃老居士註解編的,現在也印在這個地方,我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所以在概要這個部分,我們完全講解念老的註解,我摘出來的這個,提給大家做參考。如果不是依照註解來講,我節錄這個有用處,在講玄義的部分,十門開啟的部分,簡單扼要,用的時間不多,也能夠說得清楚、說得明白。所以這次把它合在一起印。

 

  前面的一段,我曾經提到了,民主跟君主的各有優點,這兩個確實可以把它合起來的。君主的時代,有大同、有小康,大同之治不是理想,在中國曾經實現過,堯、舜、禹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我們看到堯王,他做一個統治者,確實沒有一點私心,念念都是為全國人民著想,沒有想到他自己,所以這稱聖人。在中國歷史上說,古代,上古三皇時代以道治天下,道是無為而治。人民都非常純樸、都很聽話,領導人帶頭,做出最好的榜樣給大家看,大家都對他非常尊重,都向他學習,自自然然是太平盛世。人與人之間有倫理、有道德,相親相愛,互相照顧,互相關懷,互助合作,不需要這些法律規章來約束的,不需要的,人人都能夠自制。所以這現在是理想政治,在中國古代出現過。

 

  道失掉之後而後有德,五帝是行德,也就是說比前面次一等了,道已經做不到了,也就是說人有了私心。但是這個私心很薄,並不嚴重,還不會傷害到別人。這是以德治天下。五帝,像黃帝、堯、舜、禹、湯都在五帝,排列在五帝,這個時候是大同之治。我們看到堯為全國人民的福祉選一個接班人,聽說舜非常孝順,感動天地鬼神,堯王就召見他。到底是真孝是假孝?表裡如不如一?所以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看他的私生活,這堯王做的事情。九個兒子跟他做朋友,看他對外。對內、對外是不是真的表裡一如,真正有大德、大仁、大義,你看看他是不是具備這些?觀察了十幾年,是真的,不是假的,慢慢才提拔他,叫他政府裡頭任職,逐漸逐漸提升,到最後把王位讓給他。那叫什麼?選賢,選賢是為國家選。誰選?是領導人選,選一個繼承他的人。選人的標準是這個人的德行、能力要超過我,人民真有福了;如果不如我,那就一代不如一代。人家這個念頭沒有為自己。

 

  舜選禹也是這樣的。禹傳給他兒子,什麼原因?並不是他有私心,他兒子確實好,當時很多諸侯都歡喜、都擁護他。一定要了解那個時候的狀況,所以就傳給兒子。從此以後,禹就一代一代都傳兒子,不在外面選了,在家裡頭選,兒子當中選一個最好的來繼承,來教導他,就變成家天下。夏商周這都是家天下,但是那些帝王都受過神聖的教育,都是聖人、都是賢人,那沒話說的。歷史學家他們的看法是非常客觀的,而且寫歷史一定下一代寫上一代,沒有當時同代的,都是下一代。下一代,那個朝代過去了,沒有任何顧忌。夏商周這三代一千八百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合起來一千八百年,三代。這三代是以仁治天下,德失掉之後以仁。這是不再選賢與能,都是家裡有繼承人,這個選賢是內選,不是向天下選,在家裡頭選。但是確實他們都還守住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個還是絕對遵守,他真做到。

 

  周雖然八百年,末後的五百年是亂世,就是春秋戰國,孔子、孟子,中國過去這些大思想家,都是生在這個時代,叫亂世。亂世,人底蘊還是夠深,即使戰爭也講義氣,你的隊伍不整齊,我等待你排整齊再打。還講這個,你看戰爭還講這個,很難得,不容易。秦統一了中國,真正是大一統了,戰國的時候是七個國家,中原,秦統一了。十五年亡國,為什麼亡國?皇帝沒有道,苛刻人民。漢取而代之,漢武帝就想到這正式統一了,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人民如何能和睦相處,這是大問題。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懂得教育、重視教育,那教什麼?董仲舒建議,在諸子百家裡面選孔、孟這兩家,來做為教育全國人民的標準。漢武帝採取了。這個政策決定之後,一直到滿清都沒改變,改朝換代多少次,國家教育政策永恆不變,統統是用孔孟為主流,一直到清朝。孔孟講什麼?講禮。你看自古以來是道德仁義禮,道沒有了有德;德沒有了有仁,仁者愛人;仁沒有了有義,義是講思想、言行要合情、合理、合法。所以義者循理,人不能不講理,春秋戰國還講理,理還能服人。義失掉之後就是禮,禮節的禮了,這是漢到清是以禮來治天下。就是一定要遵守,要求大家遵守規矩。禮如果沒有了,大家不講禮,社會就亂了。

 

  古人講這個話有道理,都兌現了,在中國歷史上看得非常清楚,兌現了。禮失掉了,儒就沒有了,孔孟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戒律失掉,佛是假的;因果要失掉了,道是假的。所以儒釋道三個根重要。我們今天怎麼救自己?怎樣救家庭?怎樣救社會?要把根找回來。儒的根,我們就找到《弟子規》;道的根,我們找到《感應篇》;佛的根,就找到了《十善業道經》。這三樣東西都很薄,一點點,如果用它做普世的教育、全民教育,社會可以安定,人民可以把良心找回來。有沒有效果?我們過去在湯池做了實驗,這個實驗實在講不是我們有智慧做出來的,不是的;我們沒這個智慧,沒想到這個事情,而是聯合國這些會友們把我逼出來的。我們把中國傳統東西向他報告的時候,他們聽了歡喜鼓掌,下來之後:法師,這是理想,這不能落實。我是被這麼逼出來的,一定要做樣子,樣子做出來他們就相信了。從這個地方我們深深感覺到,信仰的危機,這是真正危機,大家對古聖先賢不相信。這個做出來之後,確實產生了影響,雖然駐教科文組織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代表想到湯池去考察、去參觀,這個願望沒能兌現。可是他們以私人觀光旅遊的身分去看,在中心住個三、四天的,我知道有三十多個人。所以這個信息傳出去了,中國這一套東西有效,不是假的。

 

  我們在聯合國報告的時候,兩個主題,第一個宗教是可以團結的,這也是讓聯合國耳目一新。我們辦這個活動,邀請新加坡跟澳洲十個宗教的代表,在聯合國大堂舉辦為世界和平祈禱,做得非常成功,做得非常好。當時教科文組織的祕書長非常讚歎,出乎他意料之外。他們以為不同宗教在一起,總是會爭論、吵架,沒有想到這十個宗教就像兄弟姐妹一樣,非常和睦,他們沒見到過的。第二句話就是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我說我參加教科文組織這次的活動,就這兩句話,「宗教是可以團結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你得真教他!我們教的時間不長,不到半年,人民的良心就出現了,所以教育真有效果。

 

  我就想到,這種實驗點非常重要,大家看到了,就相信了、就有了信心,這世界還是有前途,還是有和平的可能。實驗點當然愈多愈好。我這次在日本講經,時間雖然不長,講《無量壽經》四十八個小時。我多次提到,日本如果要有這些志士仁人,在日本找一個小鎮做實驗點,我覺得比中國好做,而且會比中國做得更成功。因為,我們這次講經在岡山縣真庭市,鄉下,看到鄉下人真純樸,沒有競爭的心、沒有私心。老百姓純樸、有禮貌,鄉下人無論見到什麼人,對你都是九十度鞠躬禮,我們在別的地方沒有看見過。我們湯池是教出來的,沒有教的時候他們不會,在日本不教他就會了。而且保持著傳統文明的生活,這個太難得了。所以在日本要是做和諧示範,比在任何地方都容易。

 

  我在講經的時候好像提到三次,我說日本,大家都著急,災難多,他們一點都不避諱,災難怎麼救?來問我,我說日本只有一個人可以救日本。他們說是誰?我說是你們的天皇。人民對天皇那種尊敬出自於內心,從內心裡尊敬。如果天皇來帶頭,做一個示範特區,天皇來做首長,就立刻得到全日本人的擁護,他就真做成功了。不但日本有救,全世界都有救,因為有這麼一個示範點,每個國家人民都要來看、來向你學習。那就又出現了「成湯七十里而王天下,周文王以百里而王天下」,這個歷史的故事就重現於現在這個時代。日本會成為全世界的倫理道德的領袖,這還得了嗎?問題是我講的這幾句話,天皇有沒有聽到?他肯不肯幹?他要真肯幹的話,日本有救,日本的災難會降溫。日本現在是君主立憲,天皇是個象徵,沒有政權,政權在宰相手上。但是他做這個小城來做實驗,是非常好的一個工作,而且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

 

  我們講到政治的優勢,這是大家都夢寐以求的,就是中國古代培養接班人真用心。不是像現在,現在民選選個總統上去之後,他去找一個人來做總理,邀集一些人來做內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所以開會爭論很多,意見不同。古代沒有,古代為什麼沒有?它從小培養的,這個班底。你看皇上一登基,就是就職典禮,第一樁大事什麼事情?立太子,就是底下接班人找到了,全心全力培養接班人。三個老師,這個接班人學什麼東西?三樣東西,這三個老師,三師,就是太保、太傅、太師。周武王過世的時候,兒子成王才十歲,所以周公攝政,就是周公代理,等他長大了,政權讓給他。這樣一個小孩,當然也選年齡差不多的,伴讀,那就是下一個朝廷,底下一個朝廷,人都選好了。太保用現在的話來說,他主要是要教衛生保健,飲食起居,就是生活教育。太保是生活教育,管這一門。第二個太傅,管倫理道德,這門課是他教。成王的太保召公,是武王的小弟,就他的小叔。太傅,就是教倫理道德的,是周公。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是大叔叔,那是小叔叔,這兩個聖人,周公是孔子心目當中最崇拜的一個人。另外一個太師,就是教怎樣處理國家大事,治國、平天下這一套的這些東西,太師。太師是誰?姜太公。你看這三個老師還得了嗎?三個聖人,教這些接班人。所以他們接班之後,真的,不辜負老師、不辜負父母,周朝這個政治,最好的一個時代就是成王、康王,周有成康之治。雖然不是大同,因為沒有在全國選賢能,稱它為小康,盛世。中國的唐朝有貞觀、開元之治,清朝有康熙、乾隆,這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叫太平盛世。所以人是教出來的。

 

  這三個老師,你看教三門功課,這三門功課非常重要。有老師教,還要有教練陪著,這個教練叫少師、少保、少傅。這三個人品行端莊,認真負責,要把老師所教的,帶著這些王子們要落實,要真正做到。講了、學了,沒有照做不行,一定要落實,這三個人負責讓這些接受教育的人各個落實,就是幫助他們。他們的級別都是現在講的是正部級的,來幫助他、協助他。這樣用心培養下一代,對人民負責任,對國家民族負責任,對祖宗負責任,對天下負責任,你看多難。他們繼承了王位,推動這些政治措施,自然得民心;不但得民心,還感化許許多多周邊的這些諸侯國,都擁護他,都聽他的話,都向他學習。所以這種教育好。

 

  在今天,倫理教育重要,倫理能不能把人管好?很難。為什麼?人的習氣太深、太重,古人所說的,高名重利他能不能保持得住?保持不住,他就會背師叛道。名利的誘惑力量太大了,能保得住嗎?所以,懂得因果就不敢。你看西洋人的一些思想,他們的哲學、他們的思想,總是把武力擺在第一。認為什麼?只有強大的武力才能夠奪取政權,才能保持自己的富貴。好像也出現了效果,但是最後的時候亡國。這就要講到因果問題,殺人要不要償命?欠債要不要還錢?從前他們有宗教,宗教裡頭也有講因果,後來被這些帝王刪除掉,他認為刪除掉他就不會墮地獄。殊不知,刪除掉墮地獄更嚴重,為什麼?讓大家不相信因果,不講因果了。所以因果教育,如果真正懂得因果教育,不敢為非作歹;懂得倫理道德,是不好意思為非作歹,良心責備。但是在高名厚利誘惑之下,往往昧著良心,他就屈服於名利之下,他就會幹壞事。所以,真正懂得因果教育不敢。因果裡最大的,有沒有天堂?有沒有地獄?有沒有報應?真有,不是假的。

 

  唐太宗,提起來沒有人不景仰、尊敬,沒想到他墮地獄,我們從來有這種觀念,唐太宗墮地獄,沒這個觀念。墮地獄總是一些末代的壞皇帝,幹盡壞事的。有人問他,你怎麼墮地獄?殺人太多。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唐太宗是神射手,他射箭百發百中,死在他箭下的,至少超過一千人,這個就墮地獄。殺人要償命,他自己承認了,懺悔,知道錯了,殺人償命。不能說殺人就不墮地獄,皇帝殺人也要墮地獄,這他親口說出來的。不能說我做了皇帝,殺人就沒有罪,殺人一樣有罪。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地獄怎麼出來的?他做了一樁好事,這樁好事就是《群書治要》,這部書印出來了。這部書能救全世界,現在已經有一部分翻成英文,會翻成各種不同文字,提供全世界人,特別是從政的人士,做參考。他做這麼一樁好事。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因果這個道理,諸位必須要記住,善惡不能抵消,不能說我將功折罪。世間法律有,因果裡頭沒有,不能將功折罪,沒有這個。善一定有善報,惡一定有惡報,哪種果報在先,哪種果報在後,那是緣的不一樣,遇緣不同,肯定有報應的,報應是決定不能逃過的。所以,起心動念要謹慎,造作惡業有果報,起個惡念都有果報;惡念是意業,雖然沒有行動,你念頭錯了。一個善念有善果,一個惡念就有惡報,何況言語、行為?所以,因果教育非常重要。

 

  佛陀教育裡面,這三種教育都具足,有倫理教育、有因果教育、有道德教育。所以中國儒釋道三家配得好,儒跟你講倫理道德,道給你講因果,佛給你講十善。佛幫助你拓開心量,讓你的德行不斷向外擴充,擴充到遍法界虛空界。佛經把這個宇宙真相講得非常清楚,現在最近這三十年來,這些量子力學家所發現到的念力,統統是佛在經典上所說的,說得比他還清楚。賢首國師,唐朝時候人,根據《華嚴》寫了一篇論文,叫《妄盡還源觀》,全名是《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那是一篇論文,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宇宙怎麼起來的。這篇論文裡面講得好,科學家如果能看到的話,真的,幫助他開悟。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念頭起來的,他們今天講念力的祕密,念力的能量太大了,沒有辦法估計。念力可以改變世界,可以改變宇宙,是這麼大的能量。佛在經上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無事,能不能改變銀河系?能,沒有說銀河系除外,沒有,無事不辦。對內,調整身心,斷除煩惱,開發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無量的相好,這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佛並沒有說那是他專利的、是他獨有的,他不是這樣說的。一切眾生各個平等,智慧平等、德能平等、才藝平等、福報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因為同一個理體,就是自性、真如,是同一個。

 

  佛法修學的目的,就是教我們回歸自性,這叫成佛,究竟圓滿的成佛。修行有次第,所以佛家,佛陀、菩薩、阿羅漢、辟支佛都是學位的名稱。這個學位我們人人都有分,個個都可以爭取到,不是某個人的專利。回歸是正確的,你走向一條真正圓滿幸福的康莊大道。你要是逆向行走,那就走到六道、走到三途、走到地獄。雖然這是假的,就像人作夢一樣,但是你做的惡夢,你夢中不快樂,你在夢中驚嚇醒過來,醒來之後還深有餘悸,還在恐怖當中。這些境界,天堂、地獄,都是你自心變現出來的,你的純淨純善變成天堂,你全都是惡念、惡行那就變現地獄。地獄跟天堂,沒有人設計、沒有人施工、沒有人建造。極樂世界我們今天很清楚,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自然成就的;造作極惡,它也是自然成就的地獄。地獄有多少?有多少惡念,就有多少地獄,數不清。不是幾十種、幾百種,不是,無量無邊,它隨你念頭生的。天堂有多少?隨你的善念生的。所以天堂、地獄,佛告訴我們,那都不是我們的目標,不是我們去處。我們的去處是回歸自性,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功德、無量無邊的恩德,什麼恩德?他搭了個橋梁在那裡,讓我們通過他那個橋梁回歸自性,非常方便。沒有這個橋梁,我們得自己走,去摸索,往往還走錯路,走彎路了。這個橋梁搭得好,有這個橋梁我們直接就回歸自性,就證得了大圓滿。所以,這一句名號功德尤其不可思議。

 

  所以,真正深信因果,起心動念自己有戒懼、有恐懼,絕不敢為非作歹,絕不敢錯了念頭。這個力量,攝受力量太大太大了。知道念念為眾生、念念為正法,無量無邊的功德,大善事!人生一世為什麼不斷惡修善?你要問為什麼?迷惑顛倒,沒人教他。過去有人教,國家重視,國家獎勵研究倫理道德、研究聖賢學術的,國家獎勵。現在怎麼?為什麼變成這樣?現在研究這套東西沒飯吃。現在研究的目標是怎麼賺錢,去搞哪個行業;這個東西不能賺錢、不能生活,所以大家全丟掉了。出家人要搞經懺佛事,不願意講經,為什麼?講經不能賺錢,講經會餓死。你們看看我餓死沒有?當年我出家的時候,多少人勸我要我放棄講經,去學經懺佛事,經懺佛事好學,三個月就行了;講經教學我學了七年。餓不死的,我為什麼餓不死?因為我相信因果。因果裡頭哪一條?韋馱菩薩是護法神,我那個時候跟人說,我們真正修行、真正學釋迦牟尼佛,如果我餓死了,他要撤職查辦,他沒有盡到護法責任。我真相信他護法,困難時候有,但不至於挨餓,沒有挨過餓,沒有受過凍。

 

  我學佛非常艱苦,因為寺院庵堂都是經懺佛事為主,他們不歡迎我進去,我住一天都不可以。到那邊去,要一餐飯吃可以,行,他們都會供養,住一天不行,逼得我走投無路。所以這樣子,真的,把一個真正發心想研究教理的人嚇呆了、嚇跑了。學經教可以,但是以經懺為主,在你沒有佛事之餘,抽一點時間去研究教理,這個行,這個可以。以專門研究教理為主的話,沒有一個人歡迎你,我們出生在這個時代。我有這麼一點膽量,這是章嘉大師教的。老師叫我、勸我出家,叫我學釋迦牟尼佛,而且有一句話囑咐我,「你要是真幹,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他跟我說這句話。我說那就穩當了,佛菩薩照顧,我別再管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把自己一切事情統統放下,全心全意在學經典,我相信有佛菩薩,相信佛菩薩、護法神都照顧我。無論是順境、是逆境都是佛菩薩安排的,為什麼?考驗我,提升我。逆境裡頭還有沒有怨恨?這測驗,還有怨恨,不及格。順境裡頭還有沒有貪戀?有貪戀,不及格。順境、善緣沒有絲毫貪戀的心,統統用平等心來對待,一生隨緣不攀緣,餓死我也不會問人家要一分錢。

 

  人要能守戒,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我們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餓死沒事,餓死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好事,不是壞事。與這個世間眾生還有緣分,佛就會留我在此地,既然留我在此地,哪有不照顧的道理!我們對於一個真正好學的人,都願意全心全力照顧他。所以我就有理由相信,我們誠心誠意的為正法久住、為苦難眾生,佛菩薩他決定照顧。老師不說我也相信,為什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信心太重要了,人要沒有信心,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建立。

 

  我們現在看下面經文,下面這念老的註解,一百三十九面第二行。「《無量壽經》乃淨宗之總綱」,淨土宗的總綱領、總的原則,就像學術裡面綱要、概論這一類。「我國清代彭紹升居士讚曰: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彭紹升就是彭際清,清朝乾隆年間的人,這個人很聰明,悟性很高。他是弱冠就考取了進士,弱冠是二十出頭。古時候二十歲行冠禮,戴帽子,成年了,說明他很年輕就考中進士。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要好比現在的是國防部長,所以他是高幹子弟。家世好,所以考中進士不做官,去學佛、學道。他生活不需要憂慮,全心全力用現在的話,搞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都涉獵,而且真下了功夫。這是佛門的大德,通宗通教,著作也很多。這句話是他講的,他講「《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話他說的,「《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他把《華嚴》、《無量壽》跟小本《阿彌陀經》,他說這是一部經,大本、中本、小本,這是他講的。

 

  「如來稱性之圓教」,這句話不容易。性是自性,也就是說,與自性圓滿相應的這種教學,教就是教學,與自性圓滿相應的教學,這就太難得了。一切經教都是以性為教體,以明心見性為教體,但是到圓滿稱性那很難。圓滿稱性是什麼?《華嚴》、《法華》,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一乘了義,跟一乘了義同樣,稱性之圓教就是一乘了義。這個在釋迦一生所講的一切經裡頭,沒有幾部,很少。下面一個就更難了,「眾生本具之化儀」,說明如來所證得的,所修、所教、所傳的,跟我們有密切關係。為什麼?我們本具,他也本具,是他本具的,也是我們本具的,因為我們是共同一個法身、共同一個自性。佛在經上常用大海做比喻,叫性海,自性廣大沒有邊際。我們是什麼樣的身分?是大海裡起一個水泡,如來也是個水泡,菩薩也是個水泡。從水泡看,好像各別不一樣,水泡一破了,都是大海,是一不是二。沒破的時候你也知道是大海,跟大海是平等的,沒有任何差別,這叫開悟。水泡一破的時候,那叫明心見性,你跟大海融成一體。所以,人到成佛是什麼境界?跟遍法界虛空界融成一體。我們的身體,物質身體,整個宇宙間的物質是我們的物質,物質身體;整個宇宙的信息,是我們自己念力的全部。是一不是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今天這種說法,這些科學家他承認,他聽到點頭。如何證得?他們現在也講到要放鬆、要放下,可是沒有像佛這樣說得清楚。放下什麼?放下見思煩惱。什麼叫見思煩惱?你所有的見解是錯誤的,你所有的思想也是錯誤的,統統放下。我照佛經上這些見解,佛講得沒錯,那我想的也沒錯。錯了!為什麼?佛沒有思想,你怎麼會有思想?沒有思想就對了,這一點要知道。為什麼?有思想你落在意識裡頭。法相宗修行,它用的方法叫轉識成智,把思想轉變為智慧,怎麼轉?思想放下了,剩下來是智慧。有思想,把智慧障礙住,把這個障礙去掉,智慧就出來了。好像燈是明亮的,我們用很厚的黑布把它遮住,包起來,見不到了,不發光了。不是它不發光,你把這個障礙拿掉,不就光明透出來了嗎?佛像什麼樣?他沒有障礙,所以他的光透出來了。我們是有障礙,光跟他一樣,就是透不出來。就是因為我們有思想、我們有見解,還認為不錯,思想很高超,實際上完全把自性障礙住。

 

  所以佛教給我們,《金剛經》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又舉了個比喻,好像渡船,現在沒有了,古時候有,竹筏、木筏,編成這個做渡河用的。他說我說法叫筏喻,那個比喻,你上了岸你就把它丟掉,你不會背在身上。所以,佛法是叫你開悟的一個工具,你不能執著它,執著它開不了悟。執著它是你坐這個地方想渡河,你不肯上岸,你永遠在河裡面。你要把它捨掉,這個要懂得,這個不能不知道。連佛法都是假的,佛法因緣生,都不是真的。佛沒有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法除外」,沒有說這句話。沒有說這句話,佛法也在其中,也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統統捨乾淨了,你全得到了,你的智慧、德相跟諸佛如來一樣,你就全得到了;你想有一點,那就是障礙。你的心乾淨,一塵不染,只要染上一點那叫無明,就變質了,就障礙起來,不能有障礙。

 

  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是我們的真心,把見思,我們的見解、思想統統拋棄丟掉,清淨心得到了,這是第一步。清淨心得到,光明剛剛發了。然後再把分別去掉,分別,不是我們這個明顯的分別,大的小的、長的短的、高的矮的,不是這些。極其微細的分別,甚至於自己都沒有感覺到,極其微細的分別,這個東西是障礙。不能有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我、有你、有他,我總比你高一點,傲慢心起來了。有我就有傲慢,這肯定的,有我就有三毒、就有五毒,它連帶起來的。法相唯識裡面講末那,末那叫染污意,那就是染污的根源。頭一個就是我見,見就是思想、見解,執著有個我。我是什麼?執著這個身是我。要知道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整個宇宙的現象都是阿賴耶的相分,取阿賴耶相分裡頭的一分,執著是我的身。取阿賴耶的見分一點點,認為是我的心、我們的思想。這講信息,信息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我們只取這麼一點點,「這是我的思想、我的見解」,你說這麻煩大了。我們的精神,就是意念,是阿賴耶的全部意念裡面的一分,身體是阿賴耶相分的一分。執著這一點,誤以為是我,對這個愛得不得了,對其他的排斥,全錯了!就好像我們一個人身,人身許許多多細胞組成的,執著這個細胞是我,那全都不是我,跟它對立,就像這種現象。不知道整個宇宙是自己的相分、見分,自證分就是能量,證自證分那就是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

 

  所以學佛沒有別的,學佛就是學放下。我感激章嘉大師,一絲毫隱瞞都沒有,頭一天見面向他請教,他就傳授給我。雖然傳授給我,那個時候因為對佛教知道太少了,似懂非懂。這麼多年來當中學習大乘,愈學習愈明白,對老師生感恩的心,我們這一生才真正能過著幸福美滿。別人看到我很苦,我自己感覺得我很幸福、我很美滿,老師沒有騙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好像這幾十年當中許許多多的挫折,那對我講不是挫折,對我講是提升、是考試。每一次考試,一次大幅度的提升,要禁得起這些考驗。逆境、順境、善緣、惡緣統統都是來考試的,你還有沒有放下?真放下就通過了,沒有放下就產生障礙。障礙是什麼?七情五欲,你在境界裡起這個念頭,錯了。

 

  在境界裡面,境界裡頭最重要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那是佛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樣樣清楚、樣樣明瞭。如果只有不起心、不動念,什麼都不明瞭,那是無想定,那不是佛法裡頭的,無想定。他將來到哪裡?到第四禪的無想天,那是他的去處,他有定沒有慧。佛法的定是有定有慧,定是如如不動,慧是樣樣清楚,這就對了。禪定是定慧等持,定比慧多就昏沉,慧比定多叫掉舉,就是你心裡不安,心裡頭七上八下,不安。所以,一定定慧要調直,調到平等,定慧平等,這才真正進入入定的狀況。入定不容易,那個調也不是簡單的事情。總而言之,都沒有念阿彌陀佛那麼方便,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得了。佛在《大集經》裡面,說念佛是什麼?「無上深妙禪」。你不是羨慕禪嗎?這是無上深妙禪,就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佛的話是真的,不是安慰我們的話,不是欺騙我們的話,是真話。佛決定沒有妄語,佛決定沒有戲論,沒有開玩笑的話,句句都是真實,我們要相信。

 

  這部經、這一句佛號,眾生本具的化儀。這個化是什麼?化是變化。怎麼個變化?化惡為善,這很淺的,我們斷惡為善,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為聖,化是這個意思。儀是什麼?是方式,你用什麼方式能夠達到化的目的,儀就是儀式。我們用的是什麼?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我們用這個方法化凡成聖、化迷為悟、化惡為善,我們用這個方法。這本具的,我們自性本具的,不向外人求,了不得!這個化不是對人的,對自己的,佛說的是我們自己心裡的化,是我們自性裡本有的,不從外來。

 

  下面引用,「日本道隱讚此經為:如來興世之正說,奇特最勝之妙典」。他說了六句,這兩句是一個意思。如來興世,如來這是指釋迦牟尼佛,他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說法四十九年,這部經是正說。換句話說,這部經正說就是他主要要說的,其他的附帶說的,不是正說。好像我們修學的主科、副科,這是主科,其他是附帶的,可以修、可以不修,主修的非修不可,必修課。道隱他們這些人,唐朝時候人,到中國來留學的,我相信他這個話應該受他老師的影響,老師是善導大師,他們是善導的學生。善導有一句名言,「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善導說的。這個意思就是,如來出現在這個世間,就是為一樁事情,說彌陀本願海,就是來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給我們,勸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這是他一樁大事,就為這樁事情;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附帶講的,不是正說。他是善導的學生,所以我們相信他們受善導影響很深,這是很像善導的話,如來興世之正說。

 

  「奇特最勝之妙典」,真的是奇特,千經萬論,從奇特兩個字,它是第一,最勝也是第一。能幫助我們在一生當中證得圓滿的成就,這還得了嗎?這種經典你一生能夠遇到,真是彭際清的話,就是彭紹升的話,「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怎麼會遇到?這中特獎了。得人身不容易,聞佛法不容易,聞大乘不容易,聞淨宗也不容易,聞到淨宗《無量壽經》那是難中之難,沒有比這個更難,你怎麼會遇到?遇到之後,又遇到這麼好的會集本,這個會集本是上一個世紀才完成的,以前人沒有看到過。這個會集本說老實話,在二十年前很少人知道有這個本子,沒人聽過。夏蓮老會集出來之後印過兩次,我想一次大概那個時候都是印一千本,頂多三千本就不得了。就算三千本,也只六千本,中國這麼大的幅員、這麼多的人口,六千本馬上就看不見了。傳到台灣,我只知道三本,律航法師帶到台灣的。律航也是夏老的學生,夏老在濟南講經,他親自聽的,帶了三本到台灣。到台灣,他就把這三本送給老師,老師看到歡喜,就作了眉註,講過一遍。當然反響的很多,都是這些高僧大德,不贊成,所以以後就不再講了。我到台中學佛,聽他講《無量壽經》,他用康僧鎧的本子,就沒有用夏蓮老的,反對意見很多。

 

  所以他把這個本子給我,我當時不了解狀況,我很歡喜。正好遇到韓館長五十歲生日,我說:好,我講這部經給妳祝壽。她就印了三千本。我到台中向李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你不能講,你的資歷太淺,年紀太輕,如果這些老法師一批評,你招架不了。這樣我就把它收起來了,藏在箱子裡頭保存著,改講《楞嚴經》。一直到老師往生了,我才把這個本子拿出來,翻印一萬本,印了一萬本,這個眉註印一萬本流通,老師過世了。大家看到的時候歡喜無量,那時候我在美國,大家要求我講,這不在中國,在外國。好像我頭三遍,那個時候一共講了十遍,頭三遍是在美國、加拿大講的,聽的人沒有不歡喜的。以後回到台灣,這些老法師都往生掉了,反對的人沒有了,老師也往生了,我們拿出來講,很歡喜。所以在台灣就大量流通。翻印多少冊,我們估計總有幾百萬冊,流通量之大,每個人都歡喜。我們自己印這個版子大概印了總有十幾次,每次的量都很大,大概都是一萬本以上的,那十次就是十萬本。所以真的是奇特最勝。

 

  「一乘究竟之極說」,你看一乘究竟,後頭還加個極說。極是什麼?到頂點,至高無上了,達到這樣的境界。就是說這部經登峰造極,為什麼?能幫助五逆十惡的眾生在一生當中成佛,這沒人相信的,這個經、這個法門真能辦到。「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佛說的,不是假話。那我們天天念,我們罪為什麼沒有消掉,業障還是這麼重?我們念得不如法。什麼叫如法?大勢至菩薩給我們立了一個標準,《圓通章》上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是不是這樣念法?都攝六根,就是念佛堂堂主的口頭禪,天天喊著叫大家放下萬緣,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六根是什麼?眼耳鼻舌身意,統統都放下。眼耳鼻舌身這個五根的收斂是戒律,意根就不是戒律,意根是智慧。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強有力制止的方法就是因果,真正深信因果、怕因果的人會收斂,自然會收斂。不怕因果的人他不在乎,他敢打妄想,他敢起惡念,那是不怕因果的。真正怕因果的人不敢!

 

  所以因果教育在中國幾千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在早年,在台灣的時候常說,中國社會能夠有這麼好的治績,治理的成績,外國人心目當中,看中國是長治久安。他們都感到非常驚訝,為什麼中國人民這麼好?就是教育。而教育,硬體設施,第一個祠堂,家家都有祠堂,祠堂教什麼?教孝悌、教倫理。第二個孔廟,孔廟教道德、教仁義禮智信。第三個城隍廟,道家的,教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你看,哪一個城市裡頭沒有城隍廟、沒有孔廟?都有,小鎮都有。這些東西在那裡,人民看在心目當中,他就有感動。現在破除迷信,不要了,這三樣都不要,天下亂了,亂到不知道怎麼收拾,用什麼方法?沒有辦法了。如果再恢復,那又搞迷信,破除迷信,怎麼可以再搞迷信?這個問題嚴重了。

 

  這些年來,我們發現這些年輕的科學家,量子力學家,我心目當中猜想,這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來救這個世界。用科學的方法證明,鬼神真有,天堂、地獄真有,不是假的。鬼神附體,中國、外國都有,我在日本講經,問日本人,你們這兒有沒有附體?有,很多,很多通靈的。他們自己也著急,知道有災難,不知道怎麼解決,問我這個地球上哪個地方沒有災難?我的回答是:心地純淨純善就沒有災難,不管你在哪裡,你都沒有災難;如果你造作種種不善,不管到哪裡你都會遇到災難。要回頭,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法裡頭常講「回頭是岸」,不能不回頭。多聽經,聽經就是明理,只有經上講得清楚、講得明白,特別是這部經,講絕了。黃念祖的註解真了不起,找這麼多經論來襯托,這麼多祖師大德的論著,發明經裡面這些道理。所以我們學這部經,就學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家祖師大德的註疏,確實稀有難逢。

 

  「速疾圓融之金言」,金是比喻,比喻什麼?比喻不變。你看五金裡頭,金銀銅鐵錫,銀銅鐵錫都會有氧化的作用,只有黃金沒有。所以黃金可貴就在此地。金代表不變,其他金屬會變,它不變,不變的就是真理,金言就是永遠不能改變的。速疾是快速,成就快,一生保證你成就。圓融,你所得到的是圓滿的,不是部分,你得到的是圓滿。這個法門是圓滿的法門,大圓滿。「十方稱讚之誠言」,十方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還得了嗎?這讚歎到極處了,這是真話,誠實言。「時機純熟之真教」,這個教什麼時候出現?機緣成熟了。機緣不成熟,這個教不會出現在世間。那我們就知道,我們今天雖然在亂世,雖然災難非常頻繁,但是這個經在流通,那就說明,在現前這個世間眾生當中,淨土這個緣成熟的人很多。哪些人是當機的?我相信,這第一個條件,我不懷疑,我相信,經上講的話句句是真實的;我理解,我多讀這個經,或者你多聽我們分享,你慢慢理解了;我真想去,我真念這句阿彌陀佛。

 

  尤其是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十念法,十念法的精神就是三個清楚,這它的精神。第一個是念得清楚,不要念太快,慢慢的念,一個字一個字念,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聽自己念的聲音,聽得清楚;記得清楚,為什麼要記?怕有雜念進來。你能夠記住,雜念就不容易進來,這是什麼?幫助你這個心專一,雜念就不會進來。他記只叫你記十句,第一句第二句到第十句,十句之後,再一句、二句又到十句。不要記十一、十二,就是一到十、一到十,永遠這樣記下去。知道我這一句佛號是在這個十句當中第幾句,清清楚楚。這個方法好,胡小林居士用了四個月,他說非常有效,在以前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現在用這個方法,妄念少了,很少很少。所以他勸導大家、鼓勵大家,是好方法。印光大師一生他就用這個方法,他不用念珠,而且告訴,掐念珠分心,不能專一,改用這個方法。念珠呢?念珠是提醒,提醒自己要念佛。用它做表法,看到念珠就想到念佛,用這個意思,真正念佛不掐珠。念佛重要,沒有事不要打妄想、不要說閒話,念佛多好。

 

  身體是個機器,機器一定要活動,不活動就生鏽了,壞了。這就說是運動很重要,心要定,身體要動。拜佛就是最好的方法,拜佛的時候心是定的、靜的,身體是動的。出家人每天能保持三百拜,運動量就夠了。拜的時候平拜,不要拜墊,有拜墊收不到效果,一定要平拜。當然你能夠拜得愈多愈好,消除我慢,把恭敬心給拜出來,對一切眾生都恭敬。這個觀念很重要,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還不夠,要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蚊蟲螞蟻都是阿彌陀佛,我們看到合掌,阿彌陀佛。我們要有這個心,心轉變境界,就把這個世界轉成極樂世界了。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是以一句佛號對待它。阿彌陀佛在不在?在。在哪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阿彌陀佛是法身,是我們自己的法身,阿彌陀佛是我們的靈性,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意念,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體、是我們的自性,這個不能不知道。你念這一聲阿彌陀佛,它真相應,與什麼相應?就與阿彌陀佛相應。與阿彌陀佛相應,就是與遍法界虛空界相應,與整體相應。

 

  布萊登那本書有同修送給我,我還沒看,它那書題叫《無量之網》。科學家比喻,整個宇宙好像是個看不見的、聽不到的、摸不著的是個網,非常密,密密麻麻的一個網,整個宇宙,一切法都沒有離開它。這個觀念很了不起,跟大乘佛法講的是一樣,你看看《還源觀》上,賢首國師講的三種周遍。三種周遍是說什麼?說依報、正報。從一體起二用,這是講宇宙的來源。這個一體,科學跟哲學沒有發現,但是現在已經猜想應該有,把它稱作零點能量場。零點能量場如果不是說自性,那肯定就是佛法講的一念不覺,是零點能量場。一念不覺就是什麼?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變現宇宙、變現萬物,這就是造物主,那就是真神,在佛法名稱叫阿賴耶。所以,現在這些科學是愈來跟佛法愈接近。換句話說,這個法門對我們非常契機,容易學習,不難理解,科學給我們作證。深信不疑,真想往生,親近彌陀。

 

  極樂世界是學校,釋迦牟尼佛多次給我們介紹,沒有說這個世界裡頭有上帝,沒有說這個世界裡頭有帝王,沒講;也沒有說這個世界有士農工商、有各種不同的行業,沒說。我們看來看去,極樂世界好像是很單純,只有兩個人,一個老師、一個學生,老師是阿彌陀佛,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學生。學生裡頭,最高的有等覺菩薩,你看《華嚴經》上文殊、普賢是等覺菩薩,發願求生淨土,這是極樂世界學生裡面高材生,高級班。一般的菩薩、聲聞、緣覺,中級班,我們六道眾生到極樂世界是低級班。它那裡頭有三個班,高級班是實報莊嚴土,中級班是方便有餘土,我們這個低級班是凡聖同居土。雖然有三班,叫三輩九品,可是有個很特殊的現象,那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這些人,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那就是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的這個功德加持你,你可以跟實報土裡面法身菩薩享受同等的待遇。要知道,這個待遇是阿彌陀佛加持你,沒有阿彌陀佛加持,你沒有這個待遇。什麼待遇?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這還了得!一般菩薩要修多少劫才能修到,你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給你了。這個要相信,因為這些話許多菩薩都不承認,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這是什麼?不勞而獲。稻盛和夫也不相信,稻盛和夫一定要自己勞動所收穫的他才歡喜,不勞而獲他不幹。我們到極樂世界,這不勞而獲。

 

  其實裡頭有個很深的道理,你要是明白了,你就沒有懷疑。什麼很深道理?彌陀跟我自他不二,他發的願就是我發的願,他五劫修行就是我五劫修行,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相信了,你就不懷疑了。我們所以不相信,他跟我不是一個人,他是佛,我是凡夫,不知道是一。千經萬論都說是一體,他就是不肯相信。自己念到了也點頭,講的時候也會講,可是事實上還是兩樁事情,他不是一。我們的障礙在此地,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我看繫念法事中峰禪師說的話,我很震動,「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這還得了嗎?這個話誰能說得出來?明心見性的人才能說得出來。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就像布萊登這本書,我找時間我來把它看一下,《無量之網》,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佛法裡講入不二法門,誰入不二法門?妙覺如來。不二法門是什麼?常寂光,生常寂光淨土了。這是究竟圓滿,一乘了義。

 

  「時機純熟之真教」,這是我們要記住,我們千萬不要錯會了經義。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直下承當,要了解、去體會事實的真相,宇宙確實是一體,《還源觀》上講得多清楚、多明白。我們不容易相信,就是因為業障、習氣太重,認為什麼?這個東西不合理,這講不通。殊不知這個理太深,我們見不到。科學家今天算是不錯,已經著了這個邊緣,裡面他進不去,等於說是到明心見性的門口,這一步跨不過去。怎樣跨過去?放下就跨過去了,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了。所以,我們不能不放下,不放下,永遠是障礙;放下,到極樂世界品位大幅度的提升。能不能往生,三個基本的條件,信願行,具足這個你決定能往生。實際上往生的品位不在乎,蕅益大師說得好,即使下下品往生,我也很滿意了。為什麼?在極樂世界,保證你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妙覺果位。時間需要多少是在你個人,你個人勇猛精進就快,你是懈怠懶散就慢。有個好處,決定沒有退轉,你進步慢一點,那個人進步快一點,這個情形有,不會退轉的。

 

  這個緣難得!佛在《般若經》上講的正法、像法、末法,我們要記住。佛說得很好,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人的、有真正念佛往生的,那就是正法。我們真幹,真求往生,阿彌陀佛真來接引我們,我們生在末法當中的正法。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要有強烈的信心,決定不懷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三十九面第五行:

 

  「先舅氏」,這是黃念老自稱,是他的舅父,舅父已經過世了,所以稱先舅氏,「梅光羲老居士亦讚云」,梅老居士是他的舅舅。在民國初年,佛門裡面號稱有兩大居士,在佛門裡面地位很高,有相當的影響力,叫「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老居士,他是江西南昌人,北面是山東夏蓮居老居士,南梅北夏。念老家學的淵源很深,從小受舅舅的影響,以後長大了,就拜夏蓮居為老師。夏老跟梅老是非常好的同參道友,很多年都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學佛也在一起。所以黃老有這樣殊勝的因緣,得到夏老的真傳。這是說梅老居士讚歎這部經,這個讚歎的文在序文裡頭,他給它寫了一篇很長的序文。裡面說,「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極談,眾生本具之化儀;一乘之了義,萬善之總門;淨土群經百數十部之綱要,一大藏教之指歸也」。這段文前面幾句,我們在前面報告過了,這個地方要說的,就是「淨土群經百數十部之綱要」。

 

  釋迦牟尼佛專門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跟《阿彌陀經》。這三種是專門介紹淨土。三部經裡面,唯獨《無量壽經》就像概論一樣,淨宗概論,最完整,面面都介紹到。其他的兩部,沒有這麼完全。《觀經》裡面給我們講兩樁事情,特別詳細的來說,一個是淨宗的理論,一個是淨宗的方法,它說這兩個很重要。理論裡頭最重要的,提出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理論的依據。說明什麼?說明淨宗是自心變現的,不是外頭的。所以它的結論是「心淨則佛土淨」。那我們就明白了,我們想求生淨土,最標準的依據就是清淨心,那是真往生淨土。極樂世界是清淨心變現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用什麼方法修清淨心?用念佛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就是清淨心。

 

  什麼叫菩提心?經,《觀無量壽經》上說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至誠心是菩提心的本體,有體它就有作用,作用有兩種,一種是對自己,叫自受用,一種是對別人,他受用。一個體,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叫深心,古大德的註解,好善好德,這就是深心。他受用是迴向發願心,將自己所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給西方淨土,迴向給遍法界虛空界。他受用,就是利他的心。自受用是自利的心,自利的心是什麼?好善好德。所以,古人註的不太好懂,我在最近這二十年當中講經,我講菩提心我就用本經的經題,大家好懂。上面冠一個「真誠」,真誠就是至誠心,這是菩提心的體,是我們自己真心的理體,就是真誠。自受用是清淨、平等、覺,這經題上的話,這是我們自己的享受。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麼?不是財富,不是地位,與那個都不相干。最高的享受是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這最高享受。這三種心在經題上,最重要的,這是修學的綱領,決定不能忘記,你學什麼。真正得清淨心,就是阿羅漢;得平等心,就是菩薩;覺悟了,就成佛。你看自受用,所以我們念念不離清淨平等覺。

 

  這就像外國的科學家講念力,念力有負面的,負面念力是傷害人的。所以說咒人,咒真管用,真能把人咒得精神不正常。但是不是好事情,為什麼?你害人,將來果報自己承受,這個事情決定不可以。科學家也教給我們,原始社會裡頭,用咒語去對付敵人,對於得罪自己的人往往用這個方法來反抗、來報復,它很管用。但是不知道自己也傷了,也傷了自己。我常講,我們傷害別人,三分,那個反作用的力量傷害自己是七分。你冷靜仔細去想想,能體會得到。所以中國古人講「害人者自害也」,他有道理!反作用不是一比一的,是三比七。要明白這個道理了,你就決定不敢去傷害人。防止別人傷害,最好的意念就是想你極善的心,回憶你做過很好的事情,很快樂的事情,你回憶這些,他就傷害不到。如果有菩提心,他就決定不會受傷害。為什麼?清淨平等覺,這是什麼樣的惡念都夾雜不進來。那一句阿彌陀佛就無比殊勝,一句阿彌陀佛就統統包在裡頭,叫自受用。他受用,慈悲。所以我用這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用這個來解釋菩提心,大家好懂,很具體。我們要常存這個心,這個心是阿彌陀佛的心,這個心是諸佛果地上的心,諸佛如來的心。這個心好,是我們自己的真心。

 

  他利益,利他的是慈悲,叫大慈大悲。這上加個「大」,大是什麼?心量。佛經上常說,心量之大跟太虛空一樣,叫「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究竟圓滿的菩提心,任何邪惡都不能夠侵犯。你好好的培養這個慈悲心,重要!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十往生經》裡面說,人真正發這個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阿彌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護法菩薩日夜照顧你。縱然是你的冤親債主,遇到你想找麻煩,他都不得其便,有護法神守護,他沒有辦法接近你。這是真的!也許說,我們同學當中來反問,我發心很久了,念佛念了幾十年,為什麼沒有感應?為什麼不像經上說的這麼好的效果?你就請他自己反省反省,好好想想,他是不是真的發菩提心?你的心真誠嗎?清淨嗎?平等嗎?慈悲嗎?你去問問他。如果這上面不圓滿,你的菩提心有漏洞,所以你的功德漏掉了,沒保住。

 

  如果真發菩提心,這個心是什麼?這個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說老實話,什麼樣的業障全部化解,碰到菩提心就化解了,跟菩提心融成一體,怎麼還會起副作用?不可能。問題是我們的心沒發得出來。怎麼說沒發?我們有沒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的心,真誠心就沒有。所以我們不真不誠。「誠」這個字,曾國藩先生說得好,他在讀書筆記裡頭跟「誠」下了個定義,什麼叫誠?一念不生謂之誠。照他這個說法,誠就是真如、就是自性,沒一個念頭,有念就不誠了。跟佛法講,無念是真心,有念就是妄心,妄心是虛偽,不是誠。所以那個誠太難得了!佛法要想成就,用什麼心?用真誠心,你學佛快。學佛說要無量劫,要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那說的什麼?其實說的是你菩提心發不出來。如果菩提心真能發出來,當下就成佛,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什麼是佛?真心的人,用真心就是佛;用妄心就是凡夫。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

 

  所以,我們用真心待人,不要怕人騙我們,有些人擔心,所謂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個話誰說的?凡夫說的,佛菩薩絕對沒有防人之心。何必要防?沒有什麼好防的,我都沒有了,防什麼!有我才要防人,沒有我,你防什麼?你看《金剛經》一開頭告訴你,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無壽者,你防什麼?不需要。不需要有一樣東西為我,你就得大自在,你充滿了智慧,你不生煩惱。凡是有自利這種心,就有煩惱。沒有自利,純是利他,哪來的煩惱?有緣障礙了,我們想利益別人事情做不到,那是他沒有福報,與我們不相干。與我還更好,我不要做事,福報就圓滿了。他要沒有障礙,我還替他服務;他有障礙,不讓我去服務,你看我不就省了事。事雖然省了,功德是圓滿的。為什麼?我幫助他,利他的心是圓滿的,這個事是緣上的障礙。所以《楞嚴經》上佛講「發意圓成」,你的發心很圓滿,成就就是無量功德。事情沒做,心發了,不是你不做,而是緣有障礙,所以你的功德是圓滿的。誰傷害你?沒有。那個做障礙的緣的,做障礙的,這就是科學講的作用跟反作用,它就彈回去了。他害人那個意念,害人那個惡行,統統他收回去了,他遭殃。所以,古人這兩句話我們把它稍微修正一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有」,都不需要,心開意解,得大自在。

 

  菩提心確實就像個金剛罩一樣,什麼樣的邪惡都不能夠接近你。這個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十個字。我們在這個世間,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這一生對人、對事、對物,處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老師教的。看破是什麼?清楚、明瞭,這叫看破,就是對於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我們沒有能力看破,讀經。佛經上所說的,是諸佛如來他們怎麼看這個世間,怎麼看宇宙,怎麼看這些萬物,這經上所說的。我們讀多了,慢慢自然而然跟他一個看法。這不是證悟,這在佛法叫解悟,解悟對我們中下根性人來講非常有利益。我們明白道理了,我們就會走這個路子,與佛菩薩所說的相違背的,我們決定不去幹;佛菩薩所說的,與他相應,我們就可以去做。決定不要想到自利,想到自利,裡面就夾雜煩惱,沒有自己,純是利他,這就對了。一定要智慧做主,不能感情用事,感情是迷,智慧是覺,覺而不迷,頭腦要冷靜。所以這個東西難就難在什麼?我們沒有把自己放下,有自己就有自私、就有自利,這個東西是一切惡業的根源,是一切障礙的根本。這個東西如果除掉之後,真的,一般障礙很容易突破,因為它根本在此地,最難的就是這樁事情。

 

  所以,小乘證須陀洹,破見惑。大乘菩薩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好比小學,小學一年級,條件是什麼?就是《金剛經》上四相破了。大乘小學一年級,沒有什麼太高的東西。但是這一破就是聖人,就不叫凡夫,這就入聖流,聖人的俱樂部他可以參與,這小聖,小小聖。值得人讚歎,他不會為我,他無我,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後半部,《金剛經》後半部是破四見,那是大菩薩。那是什麼境界?《華嚴經》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別教是初地菩薩的境界,小乘沒分。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什麼?是觀念,念頭都沒有了。這些小小聖,事相上沒有了,還有念頭。到念頭都沒有了,這是大聖,這不是小聖。

 

  所以修行,以前章嘉大師老人家告訴我,我感恩他,一點都不保留。真修行修什麼?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再看破,看破幫助你又放下。他說就這兩個方法,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好像爬樓梯一樣,一直爬到最高層。我們以後深入經藏,果然如是,老師沒有說假話,見面頭一天就把這個方法教給我。看破一定要放,如果不放,你永遠停留在這裡,你就不能再往上進。像爬樓梯一樣,爬到第一層,再爬第二層,第一層放下;爬到第二層,把第二層放下就第三層;三層放下就四層,一定要放下,不放下就不能往上提升。你捨不得、留戀,那你就永遠住在那裡。我們現在連凡夫地,這個穢土,不是淨土,這裡面的一些人事物、七情五欲都放不下,那還得了嗎?這個東西不放下,就是注定了繼續搞六道輪迴。要多想想,多想想你就會看破,不想再搞六道輪迴了,那就得放下。

 

  一定要知道,你看彌勒菩薩說得多好,現在跟這些量子力學家說的完全相同。這世界有沒有?沒有。物質現象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連自然現象都不可得。所以彌勒菩薩講,「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極微細他老人家給我們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你能掌握得住嗎?那個裡頭的一念叫實相,可是實相立刻就消滅掉。說明什麼?實相並不存在,有沒有?有,就是菩薩所說的,你沒有辦法執持它。執,你是能夠把它掌握到,保持不可能,你掌握不到,你也保持不到。它就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現象被科學家發現了。物質了不可得,精神也了不可得,這才叫諸法實相,真相!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之後,在這個現象裡頭,你可以去享受它、受用它,不可以佔有。不可以有一個念頭,我要控制它,我要佔有它,那是什麼?那叫造業。你享受它,不造業。你要有控制的念頭,就叫造業,你佔有的念頭,那個業就更重。

 

  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他為什麼那麼自在?他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吃喝玩樂跟我們一樣,他就是能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高就高在這裡。因為他了解一切相是幻相,了不可得,就像看電影、看電視一樣,他知道那是假的。他對它不會產生佔有的心、控制的心,不會起這個念頭。那是什麼?因為他了解真相。我們不了解,把假當作真,就是認假為真,產生錯誤的觀念。這個錯誤的觀念的根源,就是控制它、佔有它。凡夫總是這個念頭,總想控制、佔有時間稍微長一點,這不是任何方法你能得到的。這是什麼?這叫命,命中注定的。命從哪裡來的?命是你過去生中所造的業,是這麼回事情,它也不是真的。所以命,佛教承認有宿命,但是佛教講宿命是可以改變的。《了凡四訓》裡面所說的,雲谷禪師跟袁了凡那一番開示,那就叫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了凡先生聽懂了,依教奉行,真改變了,不但改變了這一生,還改變了未來。這個道理要懂!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在這個世間這一生,真的就像老師所說的,你這一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一點都不假。你活得明明白白,一點都不糊塗。

 

  這些都在大乘經裡頭,大乘經不能不讀,不能不學。學習的方法,一定要依照佛菩薩的教誨,你會成就。佛菩薩愛護一切眾生,真誠的愛心、無私的愛心。他教給你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要能守得住,你是他真正的好弟子,為什麼?很快你就成就了。這個方法,你守住這個方法,這就叫持戒。持戒這兩個字,用中國人的說法就是守規矩。老師教的這個規矩我一定遵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般普通根性,我們講中等根性的人,應該在三、四年會得定。得定,心清淨了,你自己知道,妄念少了,智慧長了,看東西看得清楚,聽東西聽得清楚,不像以前迷迷糊糊,這種效果出現了。要繼續保持,大概六、七年就會開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徹悟不容易,但是大悟應該都可以能得到。大悟的效果也就不可思議了,世出世間這一切事,你只要看、聽、接觸到你就明瞭,不必要細講。為什麼?它跟自性通,大悟跟自性相應,局部的,不是圓滿的。徹悟是圓滿,徹悟就成佛了。大悟是一般菩薩境界,這不是凡夫。得三昧這是小乘境界,講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我們都能達到,這是我們的本能,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只是你不懂得方法,你不曉得怎麼恢復。你要懂得方法,恢復不難,用十年的時間就能達到。

 

  我們這兩年看到劉素雲居士,你能不相信嗎?她是個普通人,五十五歲遇到佛法,六十五歲她就通了,這十年沒有白過。我問她怎麼修的?她說我就學到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說我就學到這個,這句話我就真幹。十年就守住這句話,我就一部《無量壽經》,天天聽,一天聽十個小時,十個小時是聽一個小時的,這個要記住。她是一個小時一個光碟聽十遍,她這麼聽法。我那次講的光碟是早年講的,應該也是十多年前講的。這不是細講,好像只有兩個月,一個多月講完的。所以她一遍聽了之後,重複再聽第二遍,十年不斷,反覆聽,就一部經,她不要搞第二種。除了聽經之外,她就念佛,念阿彌陀佛。你看把她那麼嚴重的病念好了,她沒有想治病,沒有想病求好,沒有。她得的是紅斑狼瘡,東北人都曉得,那比癌症還嚴重。醫生告訴她,叫她心理上有個準備,她隨時可以死亡,不是兩個月、三個月,不是的,隨時可以死亡。她一個最大的好處,一心學佛,把自己的病忘掉了,沒有想到病。一心專注,極端的專注,這就是禪定,專注在《無量壽經》,專注在佛號,把自己一身的狀況忘掉了,沒放在心上。二、三個月之後,人家看她氣色愈來愈好,身體好像恢復正常,不像有病的樣子,叫她再到醫院檢查去,檢查沒有了。醫院非常驚訝,沒有這種例子,怎麼好的?問她用什麼方法治療,她說沒有,我就是聽經、念佛,除此之外什麼事也沒做,退休在家裡。醫生就說了,這種病縱然好了,疤痕不會脫掉,他說妳怎麼連疤痕都沒有?妳有沒有擦什麼藥水,什麼東西?她說沒有,自自然然它就沒有了。她說的話,醫生們聽,相信,為什麼?這個人她有個最大的好處,我們一般人沒有,一生沒有說妄語。無論跟哪個人說話都是實話實說,從來沒有打妄語的,沒有這種習慣。所以她說的話沒有人不相信。

 

  念佛、聽經,病好了。有沒有道理?有。現代這些科學家告訴我們,心專注到極處,就是佛家講的禪定的境界,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它能把她身體裡面帶著病毒的細胞,自然恢復正常,一切法從心想生,用自己的意念把它恢復正常。她不想它、不理它,自自然然就恢復正常,病就沒有了。這個在現代念力科學裡面講得通,他們承認,不是沒有道理。科學家說的那更嚇人,不但你能夠把你自己全身細胞恢復正常,而且能改變世界,能改變地球,能改變宇宙,這個真嚇人。《華嚴經》上講的諸佛如來的神通,手可以托著地球,可以托著宇宙,這就可以相信了。科學,我相信慢慢逐漸逐漸把《華嚴經》上所說的都能夠證明出來。

 

  所以這是淨土專講、介紹淨土的三部經,除了專講,佛在講其他經典當中附帶說到淨土,這樣的經典百數十部,將近兩百部。這部《無量壽經》是淨土的綱要、綱領,最重要的一部經典,不但是淨土群經綱要,而且是一大藏教的指歸。一大藏教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這句話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諸佛所以興出世」,就是一切諸佛如來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示現作菩薩,來幹什麼?只為一樁事情,「唯說彌陀本願海」。換句話說,諸佛如來、一切菩薩到這個世間來,就是為了宣揚淨土,介紹淨土,讓大家認識淨土,求生淨土,就這麼一樁事情。說其他的經論、法門是附帶的,這是主要的。這個經你能信能解,就是上上根人。對這個經還有懷疑,不能接受,再跟你講別的。所以其他那些經論是附帶講的,不是主要的。為什麼?這部經能夠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佛,別的法門都不行,都給你解決局部的問題,這部經是給你解決圓滿的問題。

 

  我們接受佛陀教誨,要心平氣和,不能有成見。不能說我崇拜某個大德,某個法門,某個大師,不能有這個成見。有這個成見都偏了,要像一張白紙去接受,你會接受到最真實的、最圓滿的。只要你有偏見,佛菩薩很慈悲,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想要什麼就遷就你,那不是圓滿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求發財,佛真能幫助你發財,你求做大官,真能幫助你,有求必應,這個裡頭有道理、有方法。這些事情早年章嘉大師都教給我,只要如理如法你一定可以得到。為什麼?得到的不是佛給你的,是你自己心想成就的。這科學家承認,是你的念力成就的,不是別的。

 

  自性裡面,你說聰明智慧、財富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的。但是自性你拿不到,自性拿不到怎麼辦?拿不到就得打工。你家裡有億萬財富,你現在外面沒人照顧你,吃飯你沒有錢去買飯吃,你得打工。如果你明心見性了,那就不要打工。為什麼?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自性裡頭的。誰能做到?明心見性就做到了。佛法修行終極的目標,不管修哪個法門,淨土法門也不例外,還是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到哪裡明心見性?到極樂世界就明心見性。怎麼知道明心見性?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見性的,不見性不能叫阿惟越致。我們懷疑,我們的業障深重,煩惱習氣這麼深,到極樂世界都帶去了,哪裡可能見性?因為這些東西障礙了。見性必須把這些煩惱統統放下,我們也沒放下。極樂世界得個大便宜,阿彌陀佛他把他的功德加持給我們,讓我們受到像阿惟越致菩薩同樣的待遇。這是他方世界沒有的,你去讀《大藏經》,沒有一部經上有這個說法。所以極樂世界是非常非常特殊,真的是稀有難逢。遇到這個法門,這什麼因緣,諸佛如來都說不清楚。佛只能告訴我們,你過去生中無量劫來,你曾經親近、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得到這麼多佛的加持,你才能遇到這個機會,這不是偶然的。我們相信佛不打妄語,佛不欺騙我們,這話是真的。

 

  我看看我們世界上這麼多人,幾個人遇到?香港有幾百萬人,這個地區幾百萬人當中,有幾個人遇到這部經?不成比例。那你就想到,我們雖然在末法,雖然生活過得不盡如人意,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之深厚沒人知道,自己也不曉得。不是佛這樣說,我們怎麼會知道?知道了我們得珍惜,我們有這麼好的善根,我們這一生可以成就,那就得向這個路子走,向這個方向走,不要懷疑,決定能成就,要珍惜這個因緣。我們介紹給別人,別人聽了搖搖頭不相信,這是神話、這是迷信。那是什麼?他過去生中沒有這麼深厚的善根,得不到這些佛力加持,佛力是平等,都加持,他得不到,他自己有障礙。一定要珍惜,一定要相信!

 

  所以這一大藏教之指歸,《華嚴經》對這樁事情表演得特別明顯。你看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到最後,遇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不就是指歸嗎?歸哪裡?歸淨土。也就是這一大藏教,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最後是指歸到極樂世界,指歸到阿彌陀佛。真正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的人,太少太少了。修學淨土宗的,出家在家的這些善知識,有幾個人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講明白?於是我們才真正體會到,連諸佛菩薩都說難信之法,真難信!

 

  「如上諸賢所以盛讚此經者,蓋以本經持名念佛法門,圓滿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極圓頓」。這是說這個法門殊勝。這些都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沒有這麼多的利益,我們不能成就。圓滿直捷,圓滿,什麼都圓滿,智慧圓滿、方法圓滿、福德圓滿、修學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直捷,不走彎路,直捷通達極樂世界。方便,不但方便,究竟的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最殊勝的方法。最殊勝的方法不是一定的,對我殊勝,對你未必殊勝,而這個方法對一切人都殊勝,這就叫方便究竟。對等覺菩薩殊勝,對我們這凡夫也殊勝,對一個沒有文化、不認識字的人,它也殊勝,只要他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肯念,想到極樂世界去,他也能去。不但對人殊勝,對動物也殊勝,甚至於對樹木花草都殊勝。

 

  我上次從澳洲回來,我們的停車場上面有個篷,裡面有棵大樹,老樹,好像是枇杷樹,很多年了。在我離開新加坡的前三天,樹神託夢給我們學院的出家比丘尼,託夢給她。說他非常感激我們的學院在那裡十年了,他很幸運,十年聽經、念佛,阿彌陀佛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來感恩,託這麼個夢,在我離開三天之前。我們學院特別給這棵樹誦經供養他,幫助他往生,樹神。我聽了很歡喜,我們學院這些出家、在家沒有一個修行成功的,你看樹神成功了。也不錯,得到一個樹神真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個可喜的現象。所以,也勉勵這些出家人,你看看人家十年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們十年有什麼成就?要認真反省。他這個示現就是來度眾生,他自己成就了,以這個方法來化他。

 

  樹神真有,我們初到那個地方,隔壁買了一棟房子,那個房子不能用了,必須拆掉重建。重建的時候,門口種的樹必須要砍掉四棵,車運材料才能進來。我們三天之前,戒經裡頭有規矩,三天之前對這個樹神祭祀他,供養他,請他搬家,三天我們就把樹砍了。樹神來託夢,說你們的動作太快了,我搬家還沒有搬完,你把樹砍掉了。我說三天!他說三天不行。那要幾天?要求七天,澳洲人動作太緩慢,樹神也是慢吞吞的。所以以後我們在山上買了很多地,要砍樹的時候,七天之前,他要求七天,七天之前去通知他,請他搬家,他們會合作的。才曉得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天,澳洲的樹神要七天。真的,不是假的。靈異的事情我們常常遇到,不是迷信。

 

  所以「方便究竟」,這個方法太好了,你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有些人不會發菩提心,他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那他到底有沒有發心?有。蕅益大師講過,只要你真正有心想生極樂世界,想見阿彌陀佛,這一念心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頭講的。我們就曉得,每一個往生人都是發無上菩提心。你要問他什麼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我相信,我要求生極樂世界,我要見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講得好,古來祖師大德沒說過的,他給我們說出來,讓我們對於這些阿公阿婆往生,不再懷疑,他們真去了。「一超直入」,就是一條直路,通達到西方極樂世界。「最極圓頓」,圓滿,頓是頓超,快速,一念之間他就到極樂世界。

 

  「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作我眾生之因心。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這是講理論,為什麼有這樣殊勝的法門,殊勝的效果?這把理說出來了。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一乘願海,彌陀的願太大了,一乘願海是願一切眾生個個成佛。這個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具體顯露出來,一絲毫隱晦都沒有,清清楚楚,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幫助眾生一生成就。彌陀之願真是包虛空,周遍法界,對一切眾生絕對沒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一視同仁。而且都把一切眾生看成是什麼?佛,本來是佛,不是未來佛。他對你的態度,你現在就是佛。我們對佛不禮貌,佛對我們盡了禮貌,他明瞭。

 

  六字洪名,六字是加上南無,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究竟果覺。這是誰的名號?是自性的名號,這個一定要知道,是自己自性的名號,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是我們共同自性的名號,就是自己自性的名號,念阿彌陀佛不是念別人,是念自己。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這個名號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無量覺就是自己的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這個道理要懂。

 

  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現在這個心裡面想的,起心動念都是自性,就是自性覺,無量覺,你就回歸無量覺。無量覺就是你自己,無量覺用梵語來叫的時候,就叫阿彌陀佛。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裡講得不錯,真話,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這個話是真實話。像《金剛經》所說的,「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真話!所以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有,自性彌陀,是我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那就是我的分身,就是我的化身。我們說那是我的本身,我們現在身是我們的化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是阿彌陀佛的分身,自他是一,不是二。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連蚊蟲螞蟻也是。這叫一乘願海,這叫究竟果覺。我們今天用這種果覺來做為我們修行的因心,因跟果是一,不是二。所以淨宗特別用蓮花表法,蓮花表什麼?因果同時。你看蓮花一開花,蓮子就在裡面,不像別的花,別的花是先開花後結果;蓮花是同時,開花的時候蓮蓬就有蓮子,因果同時,用這個來表法。所以「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果起修,即修即果」。一聲佛號一聲心,聲聲佛號與性德相應,與彌陀相應,與十方世界一切念佛眾生相應。

 

  底下一句總結,「心作心是」,心是佛,心是阿彌陀佛。現在我們念佛,就是作佛,我的心又作佛。心本來是佛,現在心又作佛,怎麼不成佛?不就立刻成佛了嗎?什麼時候成佛?你念佛的時候就成佛。你一念相應就一念成佛,念念相應就念念成佛,著重在念念相應。我這一念成佛,下個念頭又念別的東西,就雜了、亂了,所以功夫不得力。這就要講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你要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佛全包進去了,所有菩薩也包進去了。不必念這個念那個,這一句就統統包進去,無量無邊的法門也包去了,一切經教也包去了,所以它是圓滿的。你念這一句佛號,一切全念到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統統包在裡頭,不必一個一個去念。這是總綱領,掌握到總綱領,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量無邊的法都在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展開,一切法,不需要再搞別的。你的心就定了,心一定,念佛三昧就現前。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看念老的註解,一百四十面第一行。「故《彌陀要解》曰」,這引用蕅益大師他老人家說的,「一聲阿彌陀佛,即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句話也是蕅益大師說出來的,以前沒人說過。印光大師對於蕅益大師這個說法,佩服得五體投地。你看《阿彌陀經》,自古以來多少人讀誦,沒發現。經過他這麼一說,再回頭看看經典,果然如是,佛在《彌陀經》上講的。這是釋迦透這個信息告訴我們,他怎麼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五濁惡世」這四個字,我在初接觸佛法的時候看到,六十年前,我總覺得世尊說得太過分了一點。濁是不錯,不像經上用這樣的字來形容。可是看到現在的社會,真的名符其實,現在真的是濁惡,所以才有這麼大的劫難出現。在以前,六十年前,一般人觀念當中,沒有災難這個概念。雖然有這些預言,偶爾看到,不會放在心上,沒事。現在聽到這個災難都心驚膽跳、都恐懼,跟六十年前這些感觸不一樣。

 

  五濁惡世所得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梵語,也能翻成中文,這都可以翻的,為什麼不翻?叫尊重不翻,音譯。阿彌陀佛也是可以翻的,尊重。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阿耨多羅是無上的意思。三翻作正,藐翻作等,正等,下面這個三是正,菩提是覺,正覺,三藐三菩提。加起來是無上正等正覺,藐翻作等,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三菩提是阿羅漢證得的,阿羅漢證得正覺;菩薩證得的是正等正覺,就是三藐三菩提,菩薩證得的;佛所證得的加上阿耨多羅,無上,無上正等正覺。如果合在我們的經題上說,三菩提就是清淨,三藐三菩提就是平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清淨平等覺,跟經題相應。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個話說得重!淨宗法門是屬於什麼性質?是個非常特殊,把諸佛如來所證到的果覺,不是果覺的部分,是果覺的全體,傳授給五濁惡世的眾生。這個五濁惡世的眾生如果沒有大善根福德因緣,他接受不了。這個大善根福德因緣大到什麼程度?那就是佛在經上說的,這個人雖然生在五濁惡世,在過去生中,他曾經供養無量如來、諸佛如來所種的善根。雖然在今天五濁惡世,還是得到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這個加持讓你接觸到這個法門,看到這個經典,你生歡喜心,你相信,不懷疑,你很想依這個方法修行。這就證明你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緣深厚,就像小本《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一個意思。這是個不可思議的法門,比《華嚴》、《法華》殊勝太多了。《華嚴》、《法華》不能普度眾生,只能度上上根人,上中下根都沒分。這個上上根人得度,下下根人也得度,這個法門多殊勝,這是個圓滿究竟的法門。

 

  所以,「乃諸佛所行境界」,這就太高了,諸佛親自掌控的這個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這個佛是妙覺如來,等覺都不行。等覺菩薩對於淨宗這個法門還不是很清楚,古人有個比喻,譬如隔羅望月。羅是很細的絲織品,像隔著這個看月亮,也很看得清楚,但是隔了一層。等覺菩薩對於淨宗這個法門。妙覺果位那是什麼?我們現在曉得,無始無明的煩惱習氣,等覺菩薩還有一分沒斷,這一分習氣要斷了,他就叫妙覺位。妙覺位不住在實報土,他住在哪裡?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自性,就好像這一滴水流入大海,流入大海,這一滴水就是大海。它跟大海融成一體,它就是大海。所以回歸自性,那就是自性。自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遍虛空法界,是虛空法界萬事萬物的本體。它是有機的,有機體,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所以它起作用,什麼地方有人求它,什麼地方就起作用。我們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在我們面前,是不是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不是的,就在這裡現前。因為他就在此地,他沒離開,他是一種能量,看不見的、聽不到的、摸不著的,一種能量。我們用心去感他,他就現形,現這個形,當處出生,當處滅盡。極樂世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現前了,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現前,這個你一定要知道。它是法性土,它不是唯識所變,它就在現前。就像我們現在講不同維次的空間,我們講高維次的,它是最高維次的,沒有比它更高,最高維次的空間。它沒有肉體,它有形相,叫法性身,法性土,現的這個相,現的實際上就是實報莊嚴土。不現,就是常寂光;現,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來去,這個境界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這才真正叫究竟圓滿。所以,唯佛與佛才能究竟。

 

  「非九界」,九界實際上就是講十法界,十法界裡頭的眾生憑靠自己的力量「所能信解」,做不到。今天我們的尖端科學家沒有見到,哲學家也沒見到。現代的科學,量子力學家接觸到它的邊緣,還沒見到,很近。為什麼見不到?因為他們還用心意識,科學家還用思惟、還用想像,這是第六意識。還沒有放下,完全放下執著,執著是末那識。我在研究這個東西,你在研究這個東西,就是沒有脫離八識。放下八識就是四智,智慧就現前,阿賴耶變成大圓鏡智,究竟圓滿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末那變成平等性智,平等了,不再有分別,不再有執著。第六意識變成妙觀察智,無所不知。前五識變成成所作智,那是什麼?成就度化眾生事業的智慧。這些智慧不是為自己,全是為眾生,轉八識成四智,這叫信解。

 

  「又曰」,這還是《要解》裡所說的,「舉此體」,這個體是法界體,「作彌陀身土」,這個話說得好。彌陀的身、彌陀的土是什麼?法界體,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本體我們也在裡面,是同一個本體,就好像一個電視的畫面,所有畫面同一個屏幕,屏幕是本體。屏幕什麼都沒有,但是你決定不能離開它,你離開它就沒有了,一定是因它而現。所以我們將屏幕比喻作本體,比喻作什麼?阿彌陀。阿彌陀的身是屏幕,阿彌陀佛的國土是屏幕,所有現象有緣馬上就現起,所以當處出生,當處滅盡。我們今天看到所有現象,電視的現象也好,電影銀幕上現象也好,現在手機屏幕上畫面,同樣一個道理,都是個波動現象。這個波動現象非常之快,確確實實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多少個波動?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如果說一秒鐘有五次彈指,一秒鐘就有一千六百兆次的頻率的波動。每一個波動都有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包括三種,自然現象、信息現象、物質現象同時發生,都這麼快速,這是科學給佛法證明了。佛在三千年前把這事實已經說出來了,今天科學家證明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而且一點都不懷疑,量子科學再提升一步就到佛境界。他要明瞭,因為他現在也講到要放下,要放鬆,放下。沒有說放下具體的,佛講得很具體,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你就見到本體,就見性了。雖然見性,習氣還有,有習氣,還有現象,就是實報土的現象。習氣沒有了,實報土的現象就沒有了,完全回歸自性,那就是「舉此體作彌陀身土」。

 

  「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這句話非常重要,為什麼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就是法界體,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佛教稱法界體。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你真正認識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意義。「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這句話說得太好了,蕅益大師講的。印光大師讚歎,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作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讚歎到極處了。我在九0年代住在新加坡,演培法師就問過我,他說印光老法師對於《彌陀要解》的讚歎是不是太過分了?問我這麼一個問題。我告訴他,我說印老的讚歎一點都不過分,他的讚歎是恰到好處。連這樣的法師都對這個還打問號,難信之法由此可見。一生也是講經教學,他學的是《唯識》。他的本尊是彌勒菩薩,將來往生,想到兜率天去親近彌勒菩薩,到彌勒菩薩內院,他不是生極樂世界。這是跟太虛法師,太虛法師他們都重視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將來來成佛,他們是彌勒的大弟子。就像釋迦牟尼佛旁邊的舍利弗、目犍連一樣,他們願意做這些人。我們的目標不一樣,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親近阿彌陀佛。人各有志,所以佛開無量法門,廣度一切眾生。他們先見彌勒菩薩,然後彌勒菩薩帶他到極樂世界去,拐個彎,他走的是彎路,我們走的是直路。

 

  所以,這句話太重要了,彌陀名號就是眾生本覺理性,本覺理性是什麼?就是真如自性。禪宗有句話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彌陀名號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看多親切!這個本覺理性,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法身。佛經上名詞有幾十個,都形容這個東西。佛為什麼一樁事情講這麼多名詞?教你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相是假的,別執著。你懂得所說的義趣這個重要,你去體會這個,不要執著文字。文字相、名字相,名詞術語全是假的。執著這個就不能見性,別執著!

 

  「可見此經實是大悲慈父如來世尊稱性極談,諸佛祕藏,和盤托出」,這還得了嗎?這幾句話是念老說的。可見此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同部,是大悲慈父,慈悲到極處,慈悲到究竟圓滿。如來世尊是彌陀跟釋迦,指的是他們兩位,稱性極談。諸佛祕藏,講奧祕,宇宙的奧祕,和盤托出,毫無保留,全部拿出來了。這是什麼?就是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所宣講的是諸佛祕藏,和盤托出,我們今天接受了。彌陀世尊將這一分無與倫比的寶物,給了我們,傳授給我們,我們要知道珍惜,要知道愛護,要知道如教修行,一生跟他們一樣的圓滿成就,這才對得起彌陀跟釋迦。

 

  「且此念佛法門,亦即眾生本具之化儀」,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念佛法門不是從外頭來的,是我們自己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化儀我在前面說過,什麼叫化儀?幫助我們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為聖,化聖為阿彌陀佛,聖中之聖。儀是儀式,就是方法。自性本具的,雖是自性本具,要不是彌陀跟世尊這樣詳細明白講給我們聽,我們不知道,是自己本有的,自己不識貨。我們自己的自性,跟阿彌陀佛一個自性,不是兩個,跟一切諸佛如來也是一個自性,這個要知道。所以整個宇宙,在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

 

  我們過去讀過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這個題目很好。妄盡了,斷盡了,還源了。還源是什麼?回歸自性,回歸本覺理體。那就是《華嚴經》上妙覺佛果,妙覺位才回歸,才證得究竟圓滿。是自己本具本分之事,不是從外來的,外頭沒有東西。佛在經上常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個心就是本覺理體,真心。妄盡,真心就現出來。賢首國師這篇論文所說宇宙的源起,今天科學家承認了。科學家的講法跟他講的一樣,還沒有他講得清楚,沒有他講得透徹。科學家還帶著懷疑的口吻,應該是這樣,可能是這樣,沒有賢首國師那麼樣的斬釘截鐵,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為什麼?他見到了。科學家是藉著儀器觀察,數學的推演、儀器的觀察發現的。自己站在什麼地位?觀察者的地位。佛是什麼地位?佛是融會在裡頭的地位,跟它融成一體。科學家站在旁邊觀察的,沒有融入,佛菩薩是融入這個境界,跟它變成一體。所以佛法就是高於科學、高於哲學,老師以前講的我也很佩服,愈學愈佩服他。我跟他學佛的時候,他大概五十歲左右,那張照片就是我跟他學佛那個時候的樣子。晚年的時候比較豐滿,胖一點,晚年比這個更好看。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是他的原話,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改變了我們對佛教錯誤的觀念。以前認為是宗教,是迷信,輕視它,不願意去接觸它。沒有想到有這麼好的東西在裡頭,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的。

 

  我們再看倒數第三行,一百四十面,倒數第三行。「故知此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介爾形容極微弱之心,這是屬於極其微弱。這個微弱是我們自己沒有法子發現的,這個心念是什麼?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的那個念頭,這叫介爾。能念就那個一念,一秒鐘裡頭多少念?一千六百兆念,其中的一念,這是介爾。可是這一念的心不得了,這一念的心裡面所包含的是全宇宙的信息。我們今天這個晶體,你看比小指甲還小,那麼一片,裡面容納多少資料在裡頭。這不稀奇,介爾之心那是這個千萬億分之一,把它再分析,分析千萬億分之一,你肉眼沒辦法看見的。那個小的東西,裡頭有多少信息?整個宇宙的信息都在裡頭,全宇宙的信息,包括過去、未來。過去現在未來統統在裡頭,遍法界虛空界都在裡頭,如來果覺。科學要不發展到這裡,我們對這個介爾也是含糊籠統講過去,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是故《觀經》云:是心是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我們用什麼心去念佛,這個很重要,他這個指示太好了。用「是心是佛」的這個心去念阿彌陀佛,也就是,說得更清楚了,是心是阿彌陀佛,我用這個心去念阿彌陀佛。你就會死心塌地,再不會疑惑,一念相應一念佛,我跟阿彌陀佛相應。我用的什麼心?是阿彌陀佛的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這不是猜想、不是推測,這是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是是心作佛,我自己的本心是是心是佛,是心是阿彌陀佛,我現在是心又念阿彌陀佛。「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當下即佛,一念相應一念佛,你就是佛,真佛不是假佛。但是這個佛的時間很短,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彌勒菩薩說你不可以執持,因為它太微細了。彌勒菩薩講的話,說念識,念是念頭,識就是阿賴耶識,太微細了,你沒有辦法執持它。因為它太快了,一秒鐘裡頭已經有一千六百兆,速度太快,你掌握不到它。我們所能夠掌握控制住的,能控制的是它很多的念累積在一起。譬如說一秒鐘,一秒鐘你已經累積一千六百兆,有個概念。一千六百兆分之一沒有概念,沒辦法。所以我們掌握的是幻相,不是真相,真相是它每個念頭是真相,那叫實相。《般若經》上講諸法實相,實相是每一個念頭的真相。連續的相,連續相是相似相續相,因為它每一個相都不是固定的,沒有相同的,都不相同,大同小異。就像電影底片一樣,沒有兩張完全相同。所以相似相續相,我們能控制、能掌握的,假的,不是真的。實相是掌握不住的,它真有。

 

  所以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直捷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真話!我們怎樣真的變成阿彌陀佛?就是我們這個一念心不變,一念相應,下面就是念念相應,就保持住了,重要是念念相應。念念相應,你決定得生極樂世界。一念相應,跟極樂世界結了緣,這個緣很深,必須念念相應我們就能夠去。原理在此地,把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對於淨宗法門就真信了。真信就有真願,有真信真願,蕅益大師講你就決定得生。往生極樂世界條件是信、願之有無,念佛功夫是到極樂世界品位的高下,你看這個多重要!

 

  現在念佛的人,他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這個原理,所以他念佛到最後能不能往生,他打問號,他自己沒把握。這就是沒有看破,看破是什麼?搞清楚、搞明白了,叫看破。真搞清楚、搞明白之後,看破之後,他自然放下,把我們世間這些拉拉雜雜全放下了,不放在心上。心上真的放阿彌陀佛,你不放阿彌陀佛你就錯了,你去不了。要知道放阿彌陀佛是正確的,為什麼?你的心本來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心本來是無量覺,這哪能錯得了!所以,這個理念比什麼都重要,決定沒有一個人不生。從理上講,人人,一切眾生個個都能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從來沒有拒絕的。極樂世界無限大,沒有數量的,極樂世界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確實就在當下,這個概念比什麼都重要。好,今天時間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6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四十一面第四行看起:

 

  「更以淨土諸經之中,唯此經備攝圓妙。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深明三輩往生之因,廣攝九界聖凡之眾。正顯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歸元之路。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也。」這是前言裡頭第六小段。在淨土諸經,現代人將有關古大德對於淨宗的著述編成了一套叢書,《淨土叢書》。這是近代在台灣毛凌雲居士,他用了很長的時間編輯這部書。居士我跟他認識,我們也一度同事,他往生了。最初印出來的好像是精裝本,有這麼厚,二十多冊,以後福峰它們重新做版,印出來大概有三十多冊。淨土宗的資料非常豐富。修淨土,真正發心弘揚淨宗,這套書一定要多看看。在這麼多典籍當中,只有這部經備攝圓妙,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方方面面的介紹,可以說是最為完備。

 

  特別是黃念祖老居士這個集註,淨土諸經裡面最重精要的部分他都節錄下來,全在這部註解裡頭。這部註解,他取經論一共有八十三種,取古大德祖師的註解有一百一十種,總共有一百九十三種。所以這個註解是集註,集註《無量壽經》之大成。於是這個註解,這個經跟註是稀有難逢,讀這一部,把淨土諸經全部都讀到了。這個著作出現在世間是最契合現代人的根機。你說這麼多典籍,我們哪有時間去讀!放在書架,很大的一個面積。我第一次到北京去訪問他老人家,到他居住的地方去訪問。中午他招待我在他那邊用齋,我看到他住的房間不大,還比不上我們現在住的房間,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還比他的大一點。那麼小的一個環境,非常擁擠,一張書桌,旁邊就是書架堆的這些書。我很驚訝,這些書從哪裡找來的?如果不是三寶加持,不可能蒐集這麼完全。在他那種環境之下,我們在國外、在台灣想蒐集這些資料都不容易。佛力加持,成就這一部巨著。老人說的,「唯此經備攝圓妙」。這個集註將這部經圓妙之光發揚光大,讓我們在讀這部經典,字字句句都感到有無量義。你們聽我的報告,跟大家的分享,遍遍不相同,這遍講的跟上面那一遍不一樣。為什麼?每年悟處不一樣,每個月的悟處都不一樣。我不敢講天天有悟處,但是月月有悟處,這個敢講。境界不相同,義趣無有止境。

 

  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宗,後面還有詳細說明,明宗論用的時候再說。在此地給諸位簡單的說說,宗這個字在中國有很多意思,最重要的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你看中國自古以來,家是我們一生活動的核心,無論你做多大的事業,到最後落葉歸根,你得回老家。為什麼回老家?養老是家的一個主要的任務,育幼養老。所以中國人,確實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幸福美滿。小時候家庭教養你,你不會失學。中國古代的家庭是大家庭,五代同堂。我們往上去,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往下有兒女、有孫女、有重孫女、有玄孫,這九族,上下加起來九代,這一家人口就不少。一般普通的,普通家庭大概三百人上下,這麼大的家族。所以中國這個家不是小家庭,中國人講家外國人不懂,因為外國人沒有。

 

  中國的家是個社會制度,有家長。你們看《紅樓夢》這個小說,那就是一個家庭,就描寫一個家庭,那家庭不是太興旺的。所以有當家的。它是一個社會制度,是個群體生活,所以沒有私人的自由。你賺錢,無論賺多少要歸公,你自己每個月的零用錢,像公家發薪水給你一樣的,所謂分份子,所以財產是統一來管理的。小孩你自己能教,可以,好教,你不能教的時候家族教。老的時候退休了回家養老,所以兒孫滿堂,你的晚輩,你看你的晚輩總有幾十個人,那真是天倫之樂。退休之後你要還有體力,就是在學塾裡頭,叫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去教學,做義工,把你的經驗,把你一生的故事、經驗講給小朋友聽,他就學會了。沒有不愛子弟的,這是大家庭的生活。所以心量要大,不能有自私,人人有自私,這家就會破,家敗人亡。所以你們看《弟子規》,小朋友有東西不可以私藏的,一定大家在一起玩,不可以據為私有,這家庭才會興旺。所以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事業。現在沒有了,這八年抗戰,我們中國最大的損失就是把家消失了,見不到了。

 

  你看每一家有祠堂,祠堂是春秋祭祀、祭祖,平常空在那裡不用就辦學。所以這個私塾家學都辦在祠堂,祠堂平常就是學校。祠堂叫宗祠,用宗,宗是什麼?這一家最主要的,這宗祠,最重要的祭祀,慎終追遠,世世代代的祖先不忘記,春秋要祭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教育。小孩從小也得敬祖宗,敬祖宗哪有不孝父母的道理!祖宗距離我們遠了,我們展開家譜,始祖是誰?伏羲,伏羲是我們的始祖。那個時候還沒有文字,伏羲到神農,神農繼承伏羲的,這都是老祖宗,再到黃帝。伏羲到神農五百年,神農到黃帝五百年,一千年。黃帝到我們現代四千五百年。所以中國人常常說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在應該可以肯定,漢族都是炎黃子孫,就是都是伏羲、黃帝這個體系下來的。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有四個妃子。二十五個兒子繁衍沒多久就有十四個姓,十四個姓氏,以後慢慢繁衍愈來愈廣。所以《百家姓》裡頭,四百多個姓氏,我相信應該全部都是漢族炎黃傳下來的後裔。這個家庭發展了五千多年,今天有這麼多的人口,一家人!一個老祖宗,我們要肯定。

 

  現在在中國研究民族學的有教授,以前他也很感到沮喪,因為這門是冷門的學科,沒人重視。到我們要想建立萬姓先祖紀念堂,去蒐集每個族姓的資料。他就是搞這個東西的,他那裡有很完整的東西,搞了幾十年。告訴我們,不是百家姓,不是千家姓,中國的姓氏將近兩萬多個姓氏。第一批提供我們的資料,那時候他整理還沒搞完,第一批給我們就是一萬一千九百多個姓氏。我們在這裡成立萬姓先祖紀念堂,一萬多。所以宗,我們要認識宗的意思。

 

  這部經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宗是什麼?修行的宗旨,也就是修行最重要的指導原則,你必須要遵守。上面一個是發菩提心,下面是一向專念。如果不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只有一向專念,能不能往生?不能。只有一向專念,沒有深信切願,這往生不了。深信切願就是菩提心,這個確實很少人說過。一般我們看祖師大德說到菩提心,他的講解都根據經論。經,《觀無量壽佛經》,講菩提心,菩提心的體,至誠心;菩提心的作用,作用有兩個,一個自受用,一個他受用,至誠如何落實在自己,如何落實在待人接物。落實在自己叫深心。古大德的這個解釋,什麼叫深心?好善好德。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叫迴向發願心,自己所修學的功德與大家分享,不獨佔。這心量很大,等於說是有福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利他不是自利。我們在這應該有將近二十年了,那個時候我在美國,華人在美國住久了,對中國文化逐漸生疏了,這樣講他不懂,不能理解。所以我就用經題,《無量壽經》的經題來解釋菩提心,這個很具體,一點都不模糊。菩提心的體我們用真誠,經上講至誠心,我用真誠兩個字。真就不是假的,誠則不是虛妄,真誠心。中國古人跟人講誠則靈,曾國藩先生將這個誠下了個定義,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這個意思跟佛法講的意思一樣。佛教文化對中國讀書人的影響很大,以前讀書人沒有不讀佛經的,吸收經典裡面的智慧。

 

  在佛法裡面,聲聞、緣覺都沒有菩提心。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這些人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沒發菩提心。什麼人發菩提心?菩提心一發出來,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圓教初住菩薩叫發心住。我們不能把這個意思錯會了,我已經發了菩提心,那你一發菩提心,你就超越十法界,這真的。就用曾國藩這個定義來說,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你能一念不生嗎?一念不生是什麼境界?放下起心動念,這叫真誠!不起心不動念。誰做到了?圓教初住以上做到了。二乘真的沒做到,阿羅漢只放下見思煩惱,塵沙、無明在,所以他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見思、塵沙、無明統統都斷了,才叫真發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一發就是菩薩,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普通菩薩是名字菩薩,有名無實,尊稱你菩薩,你不是菩薩。菩薩的標準在大乘,發菩提心才是菩薩。我們用十個字來解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裡頭最重要的是真誠,因為真誠是體,其他的是作用。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自受用也是有等級的,對待人一片慈悲,叫大慈大悲。加上一個「大」,沒有條件的,無條件的慈悲。為什麼?發菩提心的人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今天講整個宇宙的全體,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所以慈悲稱之為同體大悲,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同體,沒有別人,是自己,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緣是什麼?條件,沒有條件。

 

  慈是與樂,悲是拔苦,眾生有苦,我要想辦法幫助他離苦,幫助他得樂。用什麼方法落實?用教學,佛用這個方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迷惑來的。因為你迷惑,你看錯了、想錯了,於是你說錯了、做錯了,這個錯就叫業。惡業錯了,善業也錯了,為什麼?惡業是在三惡道,善業是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就是錯了,善惡都錯了。怎樣不錯?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就不錯。超越六道輪迴還不肯超越十法界,這是什麼?二乘,聲聞、緣覺,他離開六道輪迴很滿意了,覺得很快樂。因為那個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叫四聖法界,那是淨土,六道是穢土,他到淨土他就很快樂,忘掉了再向上提升,忘了。所以佛要教他、要勸導他還有更高的境界,有更好的,那就勸他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什麼?放下起心動念,菩提心是真心,就現前了。這個心一發,你看他就脫離十法界,到哪裡去了?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他到那裡去了。是諸佛如來的實報土,說實在話,也是自己自性裡頭的實報土,自性實報土跟諸佛實報土是一不是二。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報土,這發菩提心的人,發菩提心不能不重視。但是像這樣標準的菩提心難,連證得阿羅漢果向菩提心來看還非常遙遠,我們怎麼辦?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把這個問題給我們解決了,他說沒有說得那麼深,沒有說得那麼玄,他說什麼?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對這個淨土法門、這經典、阿彌陀佛我真信,我一點懷疑都沒有,我相信它真有,決定不是假的,懇切的願望我要求生極樂世界,我要親近阿彌陀佛,這樣的願望,蕅益大師說這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想想他的話對不對?有道理,那不是假話。你認真念佛真往生淨土,到極樂世界能說沒有菩提心嗎?沒有菩提心的人去不了。什麼人沒有菩提心?對淨土有懷疑,對阿彌陀佛名號不能深信。極樂世界沒有看到,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世界還很美好,捨不得離開。阿羅漢住在淨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沒有發捨己為人的大願,所以叫小乘,不願意普度眾生。度眾生的事情太辛苦了,這個心發不出來,所以叫小乘,淨土是大乘。蕅益大師這話說得好,深信切願,老實念佛,對待別人真的是一片慈悲。我們看到許多老阿公阿婆,天天念佛,真的往生,走的時候瑞相稀有,站著走、坐著走的,一點都不假。你再去觀察看看他在世間的生活行為,待人接物慈悲,能夠捨己為人,真有慈悲!所以細細觀察,他符合,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符合。你問他,他不懂,但是他全做到了,比懂得的人做得還徹底、還圓滿,他能不生嗎?

 

  菩提心跟菩提行、跟菩提道是分不開的,所以有菩提心,肯定落實菩提行。菩提行是什麼?六波羅蜜。喜歡布施,喜歡守規矩,守規矩就是持戒,他喜歡守規矩,能忍辱、能精進,他不愚痴,他不懈怠。你細心去觀察,這個人的好處很多,符合大乘教裡面講的六波羅蜜,他不吝嗇,他不傲慢,謙虛,對人恭敬。遇到淨土法門他不懂,不是很懂,聽到阿彌陀佛他就喜歡。告訴他你念,好好的念,後來準有好處。當年倓虛老法師就在香港,老和尚晚年統在香港,在香港辦了個華南佛學院。老和尚的故事很多,他給我們講的這個故事,香港人都熟悉。鍋漏匠是他的師兄弟。鍋漏匠是諦閑老和尚的徒弟,中年出家,沒受過教育,現在所講的沒有文化,不認識字。補鍋、補碗這種行業抗戰期間我們見過,現在沒有了。鍋碗打破了還可以把它補起來,還能再用,現在打破就不要了,沒有人再用補鍋的這些東西。以前資源缺乏,很難得到,所以打破了,碎片撿起來,這補鍋的他能把它補好,還可以使用,做這個行業,非常辛苦。挑一個擔子,在農村裡面去找生意,不一定能找到。鍋漏匠生活太苦了。

 

  諦閑法師跟他是小時候的玩伴,長大之後看人家也念過書,以後出家了,做和尚不錯,生活沒有顧慮,他就找到他,找到他一定要跟他出家,搞得諦閑法師沒法子。到最後賴著不走了,諦閑就跟他談條件,他說你要跟我出家我有條件,你能夠遵守可以,你不能遵守你還是到別的地方去。他說什麼條件?只要你聽話,我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他說那行,我都聽你的。因為他不認識字,學講經他沒有這個能力,年歲太大了,經懺佛事五堂功課他背不下來,人笨手笨腳,在寺廟裡面住人家會嫌棄他,他自己也住不下來。所以就在鄉村找了個小廟,小廟沒人住了,廢棄的小廟,讓他在那邊住、修行。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你就念這一句。他什麼都不懂,他真聽話,就乖乖念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這個方法很好,他沒有拘束、沒有壓力,一天到晚就念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念了三年,他也不告訴誰。在小廟裡面諦老給他找了幾個信徒,當地的信徒,送他一點米,送他一點糧食,讓他可以過生活。又找了一個老居士(老太太)照顧他生活,給他燒兩餐飯,中飯、晚飯老太太給他燒,早飯他自己做。就一句佛號,告訴他念下去準有好處。他也不知道什麼好處,老實,他也不問。

 

  念了三年,這一天告訴老太太:明天妳不必給我燒飯,我要進城裡去看看些老朋友。真的到城裡去了,早晨一早就去了,晚上回來了,看看親戚朋友,歡喜回來了。回來之後又告訴她,明天不用燒飯了。老太太說,也許到城裡去了,還有些朋友還沒見到,可能明天又去看朋友去了。沒想到到第二天,老太太到廟裡去看看老和尚是不是出去了。到廟裡,廟沒有門,破廟沒門,走進去之後喊他,沒有人答應。他也有個小佛堂,供的一尊佛,他天天在那念佛拜佛。再看他的時候,站在佛前面,喊他不答應,走到面前細細一看,死了,站著死的。把她嚇呆了,人怎麼是站著死的?趕快去通知這幾個佛友、幾個居士,這怎麼辦?大家來一看,真的走了,站著走了。趕緊去通知諦閑老和尚。那時候走路,沒有交通工具,要走一天。告訴老和尚,老和尚來替他辦後事。一個往來三天,他站著三天,老和尚替他辦後事。老和尚讚歎他,你沒有辜負出家一場,你成就了,你比那個名山方丈、住持高多了,講經參禪的老和尚比不上你。就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懂,一堂經也沒聽過。六祖惠能大師還在方丈室聽了一堂經,我們估計兩個小時他應該聽一堂經。他一堂經也沒聽過,剃了頭也沒受戒,成佛去了!三年,一句佛號。他到城裡看什麼?向親戚朋友辭行,看他們最後一眼,他到極樂世界去了。倓虛法師常常用他這個師兄弟勉勵大家。真成就了,憑什麼?憑老實、聽話、真幹。你看不就這六個字嗎?一點懷疑都沒有,對諦閑法師那個信任百分之百。老和尚就教他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他有沒有發菩提心?你們想想他有沒有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他做到了,有沒有發菩提心?有。他念佛裡頭有感應,他對諦閑法師那個信任,教他怎麼幹他就怎麼幹,叫真信切願。這種念佛肯定見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他當然願意跟佛去,這邊緣了了,佛來接引他。這個故事記在《影塵回憶錄》裡頭,《影塵回憶錄》是倓虛法師自述的自傳,他講他一生這些經歷,學生大光法師他筆記的。三十年前,我常到香港來講經,大光是個學經教的法師,所以緣分特別深,每一次到香港來我都到他小道場去應供,他請我吃飯。現在這批人都凋零了,沒幾個了。現在暢懷法師也是他們同學,暢懷年歲小,他們年歲大,大光還大我四、五歲的樣子。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功德無比殊勝。鍋漏匠只用了三年時間,時間不長。在深圳,幾年前黃忠昌居士,這大家都知道,他聽到這些故事,我講經的時候提到。我曾經說過,在台灣有個法師問我,他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很多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了,他懷疑,是不是他們三年壽命就到了?提出這個問題來問我。我回答他,不太可能,哪有那麼巧的事情,一個、二個可以,它太多了。那怎麼解釋?只有說他念佛功夫成了,他壽命不要了他就往生了。這個才能講得通,才能合乎邏輯。

 

  像宋朝瑩珂法師,他念了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佛告訴他,他壽命還有十年,等你壽命終了的時候佛來接引他。他不要了,他說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你去。這講得通,一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沒有雜念,這叫功夫成片,這就有能力隨時往生。你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他真來,我有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想跟你走,他真來。心地清淨沒有雜念,聲聲佛號跟阿彌陀佛都有感應。真去得了!現在許多人都在講「2012」,二0一二就是明年了,我們念佛的同學用什麼心態來對待?要學鍋漏匠。我們學的東西比他多,我們對淨宗道理懂得多,沒有疑惑。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不接受災難,災難太苦了,災難現前阿彌陀佛就來了,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是最正確的心態,你還留戀這個世界幹什麼?身體都不要了。你能把這部經念通了、念懂了,你就恍然大悟,你就真正能放下,一心取得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那個地方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一生成就,不必到第二生。我們可以做得到,每個人都能做得到,這個事情一點都不稀奇。大乘經裡頭佛常常講「萬法皆空」,《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該醒醒,醒過來,別再作夢了。這叫發心,真發心真念佛。

 

  下面這一句,「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為什麼能往生?就憑這一句。這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臨終十念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見到過,早年在美國馬里蘭州,那時候成立了個華府佛教會,他們找我去做會長,我是他們第一任的會長。遇到一個居士,周廣大,還不能說居士,他沒學佛。是我們中國人,在當地開了個麵包店。人非常忠厚、非常老實,沒有宗教信仰,一家都沒宗教信仰。得了癌症,醫生放棄治療告訴他,他的壽命,癌擴散了,壽命應該只有一、二個月了。家人慌張,看求求有沒有感應,到處去求。以後找到我們這個佛教會,我們有熱心的同學去看看他,看他之後感到是沒有辦法救活,於是就勸他,跟他講極樂世界、講淨土,勸他念佛。他真有善根,聽了之後很歡喜,沒有排斥、沒有反對,當時聽了之後就告訴他的家人,不要去求醫、求治療了,你們統統念阿彌陀佛幫助我往生。念了三天,他就走了。幫他念佛的時候,助念的時候他就不痛了,那個癌很痛苦,他就感到很舒服,沒有痛苦,就見到效果。一心他就求往生,真的如願以償,他做到了。證明阿彌陀佛所發的願是真的,不是假的,十念必生的大願,第十八願。

 

  深明三輩往生之因。三輩是講根性,眾生根性不相同,有上根人、有中根人、有下根人。眾生的緣不相同,善根福德不相同,但是能遇到這個法門,遇到就歡喜、就能接受,這個人了不起,這人不是普通人。就是經上告訴我們的,他在過去生中多生多劫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在緣成熟的時候,諸佛如來加持他能遇到這個法門,遇到他就能相信,遇到他就肯發願往生,這叫善根。遇到的時候肯念佛、肯求生這是福德,真有福報!《彌陀經》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他這三個條件都具足了。因緣,你看有這麼多善友幫助他、照顧他,給他助念,送他往生,這是因緣,三個條件具足。這個經上對於三輩往生之因講得非常清楚,深明,「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裡頭說得詳細,念老的註解註得特別詳細。

 

  廣攝九界聖凡之眾。九法界,九法界六道上面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這叫九界,最上面是佛法界。實際上佛法界也要算上,為什麼?這個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叫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雖不是真佛,他的智慧、德能、相好很像佛。為什麼?因為他接受大乘的薰習,他能真信,他能依教奉行。為什麼叫他做相似佛?他沒有轉識成智,他還是用阿賴耶。但是用阿賴耶完全是正面,沒有絲毫負面的,正面是智慧,負面是煩惱。這種佛見思煩惱跟見思的習氣斷掉了,他沒有了,塵沙煩惱跟塵沙的習氣也斷了,也沒有了,有這樣的功夫。差在哪裡?無明煩惱沒斷。無明是起心動念,這個沒斷。起心動念難斷,大家一定要知道,起心動念那個念非常微細,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當中的一念。如果我們現在用秒為單位,一秒鐘能彈五次,那就乘五,乘五是多少念頭?一千六百兆,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所以彌勒菩薩說,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執著它,你沒有辦法留住它,沒法子。確實是世尊在《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它太快了!

 

  但是這個現象被現代的物理學家看到了,發現了,這是屬於阿賴耶的三細相。他要能夠放下,轉過來,他就是真的成佛了。真成佛就不住十法界,到哪裡去了?真正成佛用真心,就是用真誠心。真正用真誠心,他到實報莊嚴土去了。所以我們用的是什麼心,自己就曉得,要有自知之明。我用真誠心就不在這個世間,不在這十法界裡頭,在這個十法界裡面統統用的阿賴耶。阿賴耶用得善,我們講正面的,純淨純善,用阿賴耶,就是四聖法界,釋迦牟尼佛的淨土;用錯了,用成負面的,那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裡面有善惡,善心善行三善道,惡念惡行就是三惡道,就這麼回事情。十法界不是真的,所以實報土是真的。

 

  這個真妄它的標準是會變化的是假的,不會變化的是真的。這就說明十法界是剎那剎那都在變,變化速度之快就是一秒鐘裡面變了多少次?變了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鐘。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一樣的,一秒鐘裡頭產生一千六百兆次的變化,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怎麼?真的不變。這叫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實報土不變。為什麼不變?他不用識了。《華嚴經》上講的心現識變,實報土只有心現,沒有識變,因為他把阿賴耶捨掉了,法相宗講的轉識成智,他已經把阿賴耶轉變成為智慧。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這叫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它沒有變化,在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沒變化。實報土的人是化生,化生不是從小孩慢慢長大,那不就有變化了?他沒有變化。化生那個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實報土的人多,相貌都一樣,平等真法界,所以人沒有傲慢,也沒有自卑。你說傲慢,大家都一樣,你傲慢什麼?就完全相同,智慧相同,道力相同,神通、變化相同,福報完全相同。壽命長,多長?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壽命。這麼長壽命當中一絲毫變化都沒有,沒有生老病死苦,沒有。這個地方你要不要去?學鍋漏匠就能去,他給我們做了個好榜樣。要去,不能不去!

 

  美國人拍的這個電影,「2012」,好像現在這個光碟流通量很大,一般賣光碟的地方都能買得到。我們修淨土的人一個禮拜至少要看一次,提醒自己不能不去!我們不願意這個災難降臨在我們身上,災難來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說這個多自在、多快樂。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比什麼都重要,這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廣攝九界聖凡之眾,這就是十法界裡面四聖六凡,這個法門統統攝受,人人都有分,只要你肯相信,你願意去,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正顯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歸元之路。直指,不走彎路,這是一條直捷往生,歸元就是回歸自性的一條大道,不是彎路,直路。是故此經稱為經宗第一經,這樣的緣故才稱它為淨宗第一經。我們特別感激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感激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讓我們得到如此殊勝,直捷穩當、成就快速,這樣殊勝的法門。

 

  我們再看下文,一百四十二頁第三行。我們這次的學習依舊是以老居士的註解為主,前面這個黑體字,大字是我過去講《無量壽經》,沒有全用他的註解,但是概要這一段,就是玄義這一段我完全是從他概要裡頭節錄下來的,現在也印在此地給大家做參考。如果不全講他的,就用這個摘要很好,所以這也印上去了。

 

  「但此殊勝第一之淨宗寶典,竟在我國大藏中塵封一千餘年」。你看淨宗這麼重要的典籍,我們中國人學淨土,大概在魏晉南北朝之後都學《阿彌陀經》,很少人學《無量壽經》,沒人學,一千多年。什麼原因?「蓋由此經五種原譯,互有詳略,出入甚巨」,出入太大了,把一般人搞糊塗了,我到底依哪一部經?這五種原譯本出入太大,顯然它不是一個梵文的原本,如果是同樣一個梵文原本,五個人翻譯當然不一樣,但是它一定是大同小異,它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這個五種原譯本居然發生了很大的出入。這個地方舉出例子,「例如彌陀大願,在魏唐兩譯為四十八願,在漢吳兩譯為廿四願,在宋譯則為三十六願」。這個出入太大了,這到底依哪一個?從這個地方也就說明,這古大德說明,後面概要裡面會詳細跟諸位來討論。古大德認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不止一次,從這五種本子來看至少有三次。就是三次不同的講法,講的不一樣,每一次講的都記錄下來,都是一個版本。所以《無量壽經》的梵文本就很多,不是一種,佛多次宣說,這個情形沒有過的,只發生在這一種。換句話說,佛說一切經一生只說一遍,沒重複的,唯獨這部經是多次宣說。這顯示這部經多重要,如果不重要,佛為什麼講這麼多遍?這裡頭還有七種失傳了,如果七種要是在的話,可能還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祖師們說三次以上,一則就是還有七種失傳,絕對不會少於三次。這世尊多次宣講,顯示出釋迦牟尼佛慈悲特重,幫助眾生一生成就的這個願望非常懇切,不厭其煩,多次宣說。《阿彌陀經》就沒有這種現象,羅什大師翻譯的、玄奘大師翻譯的你去看,大同小異,一個是意譯,一個是直譯,沒有什麼很大的出入。這個經出入太大。

 

  「遂使初心學者,專持一譯,難明深旨;遍讀五種,又感艱難」。這真的,尤其是古代。印刷術在中國是宋朝發明的,在宋以前書是怎麼來的?書是手寫的,全部都是手抄的,沒有印刷術。宋朝發明了刻字的版,那也很麻煩。但是中國古時候這個印刷一直到現在還保存著,很少了,金陵刻經處,我去看,木版雕的。現在用油墨,以前不是的,用松煙,一張一張的來印。所以你手要摸字的時候,手上都是黑的。真不容易!而且書的價錢很高,因為它是手工的。一個人一天要刷這個版,再把它切齊裝訂,大概一個人一天只能做個二、三本,你就曉得得到這部書是多麼困難。連王龍舒,宋朝他是進士的學位。在中國古時候的學位,現在學位是博士、碩士、學士,在中國古時候是秀才、舉人、進士,這都是參加考試的。進士學位最高,像現在的博士,舉人相當現在碩士,秀才相當現在學士。王龍舒是進士,讀書人,家庭相當富有,你看五種原譯本他一生只看到四種,唐譯的這個他沒看到。所以他的會集只是四種,那就不足,唐譯裡面有很多經文,很重要的句子,那個四種裡頭沒有。所以會集確實就成為必要,這個工作也不是容易做的。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所以許多人「於是多捨此經而專攻《阿彌陀經》矣」。所以《阿彌陀經》就風行了,為什麼?它沒有問題,也很簡單。但是對極樂世界講得不夠詳細。不詳細也能夠接受,不容易,也肯念佛,也能夠真信切願念佛求生淨土。

 

  淨土宗在中國度人往生的,從東晉慧遠大師第一個提倡,建立了東林念佛堂,就是現在廬山的東林寺,那個是慧遠大師的念佛堂。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發願在那地方念佛求生淨土,個個成就,不可思議。要知道,往生淨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世世代代相傳,在中國念佛往生的人有多少?這一千六、七百年,我們最保守的估計,不會少於十萬人。十萬人就是十萬尊佛!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去了。禪宗我們的估計,達摩到中國來是單傳,禪宗真正興旺是從惠能大師開始,惠能大師一生,在他會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四十三個人。上面都是單傳,一個傳一個,只有一個開悟的,在他會下四十三個人。惠能之後沒有了,這麼多人沒有了,大概有三、五個的,一、二個的,三、五個的。我們看《五燈會元》,一千七百人,《景德傳燈錄》,禪宗裡面會合起來,我們保守的估計應該三千人的樣子,三千明心見性,也達到了阿惟越致的層次。沒有淨宗那麼多,淨宗最保守的十萬以上。教下的大開圓解。

 

  佛法到中國,在中國成就輝煌,超過印度。為什麼?中國這一塊土壤最適合佛教的發展。因為佛教是師道,這個諸位一定要搞清楚。現在佛教搞成宗教叫冤枉,奇恥大辱,怎麼會變成宗教?現在人提起宗教叫迷信。如果照中國宗教這兩個意思來講,那佛教是真正的宗教。宗,前面給諸位說了,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是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兩個字合起來怎麼講法?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那用這個定義,佛教當之無愧。佛教裡頭沒有神,宗教裡頭頭一個要有神,創造宇宙的神,佛教沒有。佛教釋迦牟尼佛什麼身分?老師,跟咱們中國孔老夫子地位一樣。中國人尊重孔子為至聖先師,佛門弟子尊重釋迦牟尼佛為本師,自稱弟子,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釋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菩薩是人不是神仙。菩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有情。我們是有情眾生,他是覺悟的有情眾生,我們沒覺悟他覺悟了,是這麼個意思。菩薩是佛的學生,早期的學生,跟我們的關係是學長,我們的老學長。老學長修得很好,他很有成就,他也有能力教我們。所以佛是教育。

 

  隋唐時代,中國把這個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正規化了。佛陀一生在世就像私塾教學一樣,沒有立制度,私塾形式,沒制度的。到中國來就正規化、學校化了,就是叢林。叢林是什麼?就是現在的大學。把它正規制度化。叢林裡面就分科、分規矩了。叢林的方丈、主席就是校長,下面三個綱領執事就是三個部門,第一個管教育的,現在的教務長,叫首座和尚,他管教務;第二個訓導,訓導長佛門裡面叫維那;第三個總務長,佛門叫監院。你看看現在一般大學它也是這個分法。唐朝時代,馬祖跟百丈他們兩個人把佛教,那在中國算是一次革命性的,正規化了。我在初學的時候,那時候沒出家,方東美先生跟我講過這個問題,他說中國佛教要能夠再興旺起來,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制度是中國佛教,印度沒有。叢林裡面它開很多科目,所以首座和尚,首座很多,首座就是教授,稱首座和尚那是教務長,稱首座阿闍黎,這就是教授。分座講經,這個分座就是分科,這個教室講《華嚴》的,那個教室講《法華》的,那個教室講法相的,那邊教室講《楞嚴》的。每個經教它都有教室,有專門教授來負責講解、來教導,外面學生來專修,所以叢林是大學。你們的基礎教學是在你們自己道場完成,進入叢林那就是上大學。它是學校,怎麼現在搞成這個樣子!

 

  中國古代帝王不迷信,從外國引進來的,對自己國家決定有利益,沒有利益怎麼會請人家?請來之後拜他為老師,真材實學,絕對不是提倡迷信。這樁事情,英國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這中國古人心量大,能夠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佛教,它不是中國文化,印度的,能包容。而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為什麼?儒學佛,道也學佛,真的把儒道境界都大幅度提升了,佛用儒、用道做基礎,不用小乘了,所以這三家混合成一體。本來佛是獨立一個派系,它由小乘到大乘。中國人也很厲害,小乘不要了,直捷入大乘。那怎麼辦?用儒跟道代替小乘。所以講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儒釋道三家,少一個都不行。中國這幾千年來,佛教傳到中國兩千年了,兩千年的社會長治久安就靠這三家。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曉得。既然出家,或者在家學佛,就是佛的真實弟子,有使命、有責任把佛教興起來,回歸到教育。一定要記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它是教育,與宗教怎麼樣都連不起來,至少宗教有個禱告,佛教裡頭沒有禱告。

 

  經懺佛事到底怎麼回事情,誰搞出來的?我那個時候曾經問道安法師,台灣的一個長老。因為他早年在台灣辦了一個大專佛學講座,利用星期天,每個星期天上課,這大專學生來學佛的,人數不少,最高的時候有八百多人。他請我去做總主講,所以我跟大專學生結的緣就很深。最早大專講座是台中老師辦的,我跟這些學生自然就有緣分。以後到台北,道安法師搞這麼大的規模,找我去做主講,所以海外的緣就結得深。以後這些人在國外留學,每個大城市都有,所以我的法緣就殊勝,他們就找我、約我,海外輪流去講一圈,一個地方去講一個星期,大概就要花七、八個月。廣結法緣。結法緣好不好?也有好處,對自己有好處,對別人好處不多。為什麼?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很難成就。所以老師就說過我,你這個到處走對你自己有好處,對別人沒好處,我說我知道。怎麼樣對別人才有好處?住在一個地方不動,長期間教學就有好處。他老人家做出來了,在台中,一住到台中三十八年沒搬過家,就住在那個地方。確實他沒休息,但是他的課程並不密集,在台中講經一個星期只講一天。我向他老人家請教,為什麼不多講幾天?聽眾沒時間,大家都忙著生活。一個星期一天,他用這個方法,聽眾沒時間。

 

  我跟他老人家想法就不一樣,所以我到台北,我一個星期講五種經,一天講一種。他喜歡聽《地藏經》的,《地藏經》星期一講,每個星期一來聽;星期二我講《彌陀經》,學《彌陀經》就到星期二;星期三講《無量壽經》,講不同的經。聽眾人多少沒有關係,三個五個都可以,十個八個都不少。所以我就天天講。講的時間長,講的時間多,講的種類也多,講了幾十種經論。我用這個方法。在海外,這個經不能講大經,大經講一品,或者在裡面取幾段,精彩片斷。因為外國人真的沒有時間,工作非常忙碌,一個星期只有兩天假,星期六、星期天不上班,但是星期天的下午他要準備第二天工作。所以他們的時間,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一天、星期天早晨,就這個時間,非常難得。你時間不能抓緊、不能配合他就沒法子,一定要配合他們,隨緣。所以講的東西多、雜,他們喜歡學什麼就給他們講什麼,而且精要簡單,也不能細講。

 

  所以我們採取用網路,我們用網路大概有十幾年了,這個就沒有限制。二00三年元旦開始,居士今天在此地,她搞了衛星。我不敢相信。用衛星來傳播,這個理念是方東美先生說的。我那時候跟他學經教,他就告訴我,這個工具非常好,要留意,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用這個工具。這是個好工具,但是一般電視台它所播的內容是負面的,那就害眾生。曾經我聽他談話,他是給教育部一些官員,官員到他家訪問,那天正好我也在他家。台灣提倡復興中華文化,所以教育部的官員向他請教用什麼方法可以落實。他聽了之後很嚴肅,沉默了有五分鐘,然後告訴大家,真正想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第一樁要辦的事情,台灣那時有三個電視台,關閉,還有無線電的廣播統統要關閉,報紙、雜誌要停刊。這些官員聽了之後,他說老師,這做不到。他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有這些東西文化怎麼能復興?這話講得很深刻,我記得很清楚。以後那些官員曾經問,那時候美國是鼎盛的時期,這六十年前,美國國運是最盛的時期,世界第一強國,他們問了一句話,羅馬也是會亡國,他說美國這樣興盛,將來一定也會亡國,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老師一點考慮都沒有就說電視。就發出這個警告,告訴台灣,你們要小心,台灣現在已經開始走壞了,如果走了美國路線,台灣就完了。

 

  電視教人什麼?殺盜淫妄,倫理道德沒有,正面的東西沒有,全是負面的,你把人都教壞了,叫人心壞了。人心怎麼壞了?電視教壞了,網路教壞了。所以今天全世界的災難怎麼來的?電視跟網路。沒有這樣的東西,這些東西送到你家裡,誰不看?從一家老少天天都看,天天接受這個教育,全是負面的,怎麼得了!所以到最後整個世界毀滅。我們講經用了電視,魔王波旬附體來找我,我都嚇一跳,我這裡供的牌位魔王波旬。他來責備我,說我沒有通知他,侵犯他的道場。我說沒有,我從來也沒有侵犯到魔王的道場,沒有過。他就說電視是他的道場,我們沒有通知他,我們也搞了衛星電視,也搞了網際網路,侵犯他的道場。我就要求他大慈大悲,能不能讓你那個道場也講一點佛法,也講一點倫理道德,救救眾生。所以給他立了個牌位,每次講經都請他來聽。今天有沒有來我沒看見。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的道場。好在我們是沒有牟利,要牟利了那他更不答應,我們完全做好事利益眾生。這是講到弘法,現在很苦、很艱難,人心壞了,我們要明瞭。

 

  「清初彭紹升」,就是彭際清居士,他說,「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這是真的,說的是真話,「誠哉是言」,他說的是真正實話,沒有好本子。《無量壽經》在日本的弘揚比中國殊勝得多,中國《無量壽經》註解只有兩種,日本大概有三、四十種。可見得隋唐時代,日本這些出家人在中國留學,他們大部分是善導的弟子,跟智者大師學天台的,浙江天台山智者大師弟子,他們對這兩個人非常尊重。學《無量壽經》,但是他們也只選了一種本子,五種原譯本選魏譯的,康僧鎧的本子。因為這五種原譯本康僧鎧翻譯的好讀,文章比較順,也很清楚,所以大家喜歡這個本子,日本幾乎完全都是用這個本子。現在他們的註解在《卍續藏》裡面有二、三十種,還有沒有入藏的日本這些大德。我現在是請開林法師,在日本蒐集日本的古註,把它做一個專集,《無量壽經》日本著述的本子,值得專攻《無量壽經》的同學可以做參考,多看看日本這些高僧大德,看他們的著作。

 

  「是以宋王日休」,王龍舒居士,「清彭紹升」,就是彭際清居士,「魏承貫」,魏默深,這三個人,「等大居士,均為宏揚此經,先後而有會本與節本之作」。王龍舒居士這第一個會集本,彭紹升他做了個節本,採取康僧鎧的本子,把它刪減了做成一個節本,做得好,文字很通順。魏默深,就是魏承貫,他是咸豐年間人,也就是慈禧太后這個時候,他有一個會集本,五種原譯本統統都有。這個本子不錯,確實超過王龍舒的本子。我這個地方沒有,這個本子我們也把它印出來了。夏蓮居會集這個本子最早就是用魏默深的,用魏默深的本子重新校訂、補充,最後還是覺得不太妥當,為什麼?把人家東西改得太多了,這就不好。所以重新再會集,就是現在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才真正是《無量壽經》最完備的會集本,我們能夠遇到不容易。現在人的福報大,超過過去,這講我們的緣多深。這是善根福德,這是無量劫來,無量諸佛如來的加持讓我們讀到這個本子,讓我們遇到,這一生當中是決定可以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7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四十二面,倒數第五行:

 

  「宋代大居士王日休,曾撰《龍舒淨土文》,四海稱譽,傳誦至今」。這是宋朝時代人,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王日休居士,世人尊重他,不稱他的名諱,稱他做王龍舒。龍舒是地名,就是現在的安徽省舒城縣,距離合肥很近。中國在古時候對一個人最尊敬的是稱呼他的地,他出生的地方或者他修學的地方,就是這個地方出了這樣一個好人,整個地方上的光榮,這個意思,所以稱地。佛門也如是,譬如說智者大師,不稱他的名,不稱他的諱,稱天台大師,他老人家住天台山,天台大師。窺基大師,不稱他的名諱,稱他做慈恩大師,他一生大部分的時間住在慈恩寺,長安的大慈恩寺,這是尊稱至極。龍舒居士他有一部著作叫《龍舒淨土文》,讚揚淨土。確實不但是修淨土的同學一定會讀他這部書,不學淨土的,甚至於不學佛的,古時候讀書人都喜歡讀這本書。從這個地方看,儒釋道自古以來就融成了一體,形式上有分儒釋道,內容裡頭沒有分別。儒他也認真學佛、學道,佛也很認真的學道、學儒,因為祖師把儒跟道做為佛法的基礎,紮根教育,這就融合成一家了。所以四海稱譽,全國稱讚,讚歎他,傳誦一直到現在。

 

  「王氏臨終,端立往生」。這可以給我們做一個見證,他專修淨土,念佛求生,臨終是站著走的,也是沒有生病,無疾而終,預知時至,這不是假的。第一次會集《無量壽經》就是他作的,可惜他一生沒有看到唐譯本。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古時候的經書數量太少,因為都是手寫的本子,流通量很少,難得遇到。不像現在,現在印刷術發達,印個幾萬冊、十幾萬冊很平常的事情,古代是真正艱難。宋朝發明了印刷,木版的印刷,也很費事,比抄寫是方便多了,抄寫一天寫不了幾千字。長期抄經,一天大概是兩千字,字數太多會抄錯,為了不能抄錯,小心謹慎寫慢一點可以,保持品質。所以像《四庫全書》以前抄寫的時候都限制,字數每一天是一定的,不讓你抄太多,怕錯字多。這是只看到四種,五種原譯本只看到四種。「可證居士實為我國淨宗解行俱優」,他對於經教研究,自己真念佛,真信切願念佛,所以解行俱優。「殊勝希有之在家大德」,在家居士裡頭在歷史上他很有地位。

 

  「王氏深慨寶典之塵封,於是乃會集《無量壽經》漢魏吳宋四種原譯另成一本,名為《大阿彌陀經》」。他這個會集本,這第一次的,會集得很好,可惜就是唐譯的他沒看見,唐譯裡面還有一些重要的經文,這四種本子裡頭沒有的。所以古大德根據這些情況判斷,傳到中國來的梵文原本不是一種,如果是一種,翻譯的人再多,出入不會很大,叫大同小異。像《金剛經》,《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現在《大藏經》裡面都有,裡面確實大同小異,所以斷定傳到中國《金剛經》的梵文原本是一種。《無量壽經》差別太大,所以古大德判斷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梵文本傳到中國,那就證明釋迦牟尼佛三次宣說的,還有七種本子失傳了,所以古人在三次後面再加一個以上,世尊當年在世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至少是三次以上。可見得這個法門重要,不是重要他不會重複的講,重複的講那就是很重要的。這個顯示出佛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我們怎樣去報佛恩?依教奉行是真報佛恩,這一生決定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滿佛的願了,這叫真報佛恩。

 

  龍舒居士深深感慨這麼好的一部經典,你看沒有人學,塵封就是比喻沒人學。為什麼沒有人學?前面說過了,五種原譯本很難得看到,看到一個,缺漏的很多;統統都看,沒有那種能力找到經本,連王龍舒唐譯的他都沒見到,你就可想而知。這是一個有身分、有地位、有財富的長者,他的能力都做不到,其他人可想而知。所以他就想到會集,會集是有必要的。名,他會集的經題叫《大阿彌陀經》,這是自己給它定個名字。我們看到現在這個經題,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完全是原經的題目,這個太難得了,真叫善巧。《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的,宋譯的經名,宋譯本的經名,宋譯本的,《清淨平等覺經》是漢譯本子的經題,你看他把兩個經題合在一起,重複的就是一個經字,捨掉一個經字兩個經題合在一起,天衣無縫,確實太高明了,得來全不費功夫。因為這個經題可以說把五種原譯本的經義都顯示出來了,就妙在此地。

 

  「王本問世,海內稱便」,海內就是全國,全中國,學佛的人方便了。「叢林奉為課本」,叢林前面跟諸位介紹過,這真正是中國特色的佛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確實跟中國孔子非常相像,私人教學,演變成後來的私塾,私塾教學的方式,老師就一個人,學生很多,並沒有制度,一直傳到中國還是私人教學的方式。到唐朝禪宗第八代馬祖、百丈,是六祖的徒孫,他們兩個發起的,馬祖建叢林,就是硬體設施他來負責,百丈立清規,就是整個我們今天講學校的章程、規矩,百丈大師來建立,變成學校,很有制度。有校長,校長當時稱為叢林主席,那是校長,或者稱為住持、方丈,都可以,這些名稱他都可以稱,一個叢林只有一個。還有和尚,和尚是親教師。這一個叢林裡頭誰可以稱和尚?就是方丈、住持,他一個人稱和尚,和尚是校長,別人不可以稱。其他人稱什麼?阿闍黎,阿闍黎像現在學校的教授,這是普通名稱,阿闍黎,阿闍黎的意思叫軌範師。所以這個意思比教授意思圓滿,教授裡頭看不到軌範。軌是軌道,範是模範,這個老師他的言行、他的思想,可以做學生的榜樣、做學生的模範,這才能稱之為阿闍黎,就是教授。制度化了,有校長、有教授。

 

  行政組織分三個部分,叫綱領執事,這三大類。第一個是教務,現在大學的教務長,稱首座和尚,他管教務。管訓導的,維那,維那也能稱和尚,也可以稱阿闍黎,他管訓導。第三個是總務,現在是總務長,學校裡頭,叢林裡面稱為監院,我們一般人稱為當家師,當家師是總務。這三個綱領執事他們地位是平等的,就是校長下面三個部門。下面再分,從上到下有一百零八個單位,大大小小合起來一百零八,叫一百零八單,單是單位,就是一百零八個單位,學校組織。這是中國特色的佛教,正規的學校,這叢林。正規學校就採取龍舒會集的《大阿彌陀經》這個經本做為課本,這屬於淨土宗的課本。「流通勝於原譯」,大家都喜歡讀這個本子,讀原譯本的人很少了。

 

  「我國龍藏」,乾隆皇帝下令編的這套《藏經》。乾隆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做了一個整理,這個功德無量,這修了大福報。將全國這些圖書分成經史子集,這個分法在隋以前就分了,就有經史子集這四部,他就根據古人經史子集來編這一套《四庫全書》,傳統文化統統收在裡面。當時手寫的,一共只有七套。七套,藏在圓明園這一套,八國聯軍把圓明園燒掉了,所以就剩下六套。現在只剩下三套半,有一套殘缺不齊。《四庫》還有《薈要》,《薈要》怎麼來的?編《四庫》的時候乾隆年歲已經很大了,他怕時間太長,他見不到這部書,所以就特別交代給總編纂紀曉嵐,這是總編輯,請他在《四庫》裡頭選擇最重要的先編一套給他看,這叫《薈要》。《薈要》可以說是《四庫》的精華,分量是《四庫》的三分之一。這一套書因為給皇帝看的,所以是原原本本,裡面一個字都沒有刪改。但是《全書》不一樣,《全書》是要分發給國家各個地區的讀書人讓他們去念,裡面凡是有講到滿族的、批評他的全刪掉,這是政治因素,刪掉了。《薈要》沒有,《薈要》是給皇上看的,不是給別人看,皇上這兩部,一部在皇宮,一部在圓明園,圓明園的也燒掉,剩下一個孤本,真是寶貝!這個孤本國民黨政府帶到台灣去了,非常難得。

 

  我們當年在台灣天天就想著,這兩本書怎麼樣能夠把它翻印流通,不至於喪失掉,如果不印肯定會失掉,失掉就太可惜了。多少年的醞釀,多少人關心這個事情,終於商務印書館發心把這個《全書》印出來,只印了三百套。為什麼?賣不掉,這麼大的書,怎麼賣?賣不掉,所以只印了三百套。我買的這部書,是一個同修發心要送我一部《全書》,我高興得不得了,跟商務印書館聯絡,最後一套。這一套被日本人買去了,日本人沒有錢,付不出錢來,就是日本人買了五套,最後五套,四套他付了錢,拿去了,這一套還沒有付錢。商務印書館跟他協商,可不可以讓給我。他說可以,但是要十二萬,要給他十二萬。我們也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他,給他十二萬,十二萬台幣,合我們港幣就是三萬,港幣現在兌換率是一比四,日本人要,不能不給他,他付了訂金。所以我得到是最後一套。這個總經理他告訴我,才只有三百套。

 

  《薈要》呢?《薈要》是世界書局印的,我買了很多,我一共大概買了它六十多套。總共印多少套?兩百套。這兩百套我買了它大概將近七十套,送給全國每一個省選一個大學,送給學校,還有特別市、自治區,好像有三十多個單位。我是拜託上海復旦大學,那時候復旦大學校長的書記跟我挺好,他幫我的忙,這些書運到復旦大學有地方放,同學們做義工替我分發,統統都送到了。陳天全,現在他是人民大學的書記,他幫我很大的忙。送到祖國,這就不會丟掉了。這套書的價值超過《全書》,因為它裡面的內容沒有改變,是最難得的一個本子。台灣紀念孫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一百年,所以商務印書館想再印《四庫》,打電話給我。我說好事!我說你們再印,我要一百套。他高興死了,這大主顧。我買了它一百套,給我算成本價錢,一套五萬美金,一百套就是五百萬。世界書局也通知我要再印《薈要》。我說好!太難得了,我就跟他商量,我說你們再印,我要兩百套,這兩百套也是五百萬美金。一千萬美金就做這兩樁事情。希望分送給全世界各大學,著名大學圖書館去收藏。世界縱然有災難,因為分散地方多,不可能全部都遭災難,總會有一些留下來的,我是想用這個方法保存中國傳統的這些典籍。曾經有人告訴我刻石頭或者是用金屬片,我說那個不可靠,萬一一個地震,全毀掉了。什麼方法妥當?數量多,到處都有,這是最妥當的方法。一百部《全書》交貨了,我都收到了,《薈要》大概再兩個月之後就可以交書了。我們沒有別的目的,我現在年歲這麼大了,也沒有能力再去讀這些書,目的是保存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別的,就這麼一個念頭。

 

  這個事情比什麼都重要,典籍能夠保留,下頭最重要的要有人讀。我為這個事情想了很多年,這一套叢書從哪裡讀起?怎麼樣才能把人喜愛這套書的興趣引起來?我就想這個問題。我想的方法跟唐太宗想的方法一樣,唐太宗想《群書治要》,是他搞的,我想法跟他一樣,就是在這套書裡頭,特別是在《薈要》,《薈要》是精華,從這個裡面選出最好的東西,把它節錄出來。我讀書我喜歡把重要的地方都把它畫出來,然後再把它整理,抄成一個節要,就方便了。我有很多節要的這些小東西,看過之後那些書我就不再看了,我就看這一點資料。所以我就找我弟弟,那個時候他還在上海復旦大學教書,現在已經退休很多年了。我說你找退休的老師,教文史的,教國文、教歷史的,教中國歷史的,找這些老師,請他們在這個書裡頭節要,分量不要太多,能夠有個二、三十萬字就很好,我還送了五、六萬人民幣,請了幾位老師去做。結果做出來的東西拿給我看,不合適,這些東西還在澳洲。節錄也不容易,沒有法子,自己也抽不出時間。

 

  結果是在我找《群書治要》這個緣分,因為我說了幾次,講經提了幾次,居然有同學把這個書找到了,送到我這來。所以我們立刻把它印了一萬本,這就不會失傳了。居然有一個人送一套書給我,《國學治要》,我一翻,就是我想的,古人早就做好了,現成的。這套書是很破舊了,在我出生之前作的,我看它的序文,序文是完成之後寫的序文,丁卯年,我是那一年出生的,他們已經做了八年的時間完成,民國初年這些專家學者,從《四庫》經史子集裡面節錄出來,一共八冊。真是喜出望外,沒想到,你說老祖宗對後人那種照顧、那種關懷,全心全力的幫助,這不能不感恩。這一套書它叫《國學治要》,我翻它的序文裡寫,他這個靈感也從《群書治要》來的。《群書治要》的治是政治,是治國平天下的,這個《國學治要》是治學,是做學問的。有這套書就好了,這套書就是你可以藉這個書去入《四庫》,這是《四庫》的大門,你就能夠契入了,這就非常好。我也印了一萬套,一套八冊,贈送給高等學校。這是拋磚引玉,希望古人的東西不要失傳。

 

  但是要想學這樣東西還有一把鑰匙,文言文,如果沒有文言文的基礎,這個東西擺在面前你沒有能力去讀。文言文要怎樣訓練?過去老師教我們,背《古文觀止》,在《古文觀止》裡面選擇一百篇。《古文觀止》總共有三百多篇,老師很難得,在台灣那個時候,每一個星期給我們上一堂課,講《古文觀止》,十年,這一部《古文觀止》講完了,講圓滿了。但是非常可惜那個時候錄音的設備都沒有,沒有把它記錄下來。很可能我們台中有個老同學,周家麟居士,他喜歡記筆記,寫得很完整,我們再打聽看他有沒有這個筆記留下來,應當把它印出來流通。但是台灣國語日報它出了一個副刊,叫「古今文選」,內容非常豐富,都是在台灣那些老學者,老一代的,現在都不在了,注音、註解、翻成白話文,還有講評,非常精彩。所以這套書是學文言文最好的教科書。現在《全集》好像有十七冊,精裝。能夠在這個裡面選一百篇,中國古人的方法是背誦,你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這文言文鑰匙拿到了,障礙就沒有了。如果是閱讀,老師告訴我們,有五十篇就夠了,你能夠熟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閱讀,你熟背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五十篇,一個星期學一篇,一年。跟紮根教育一起學,《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一年完成,紮根教育,同時就背五十篇古文。

 

  學佛的人,你看我們這個《大乘無量壽經》,這是古文,在文學裡面佛經的文字稱為變文,你們看到文學裡的變文,這就是翻譯經典的。為什麼稱它做變文?不能說是中國正規的文言文,是當時的白話文。為什麼?佛是叫大家都能夠懂,大家都能學習,也就是最淺顯的文言文。我們如果能把這一部《無量壽經》背得滾瓜爛熟,裡面意思都懂得,大概讀佛經沒什麼障礙。讀《四庫》有障礙,《四庫》文字比這個深,所以《四庫》這個文字還得從集部裡面去找。《古今文選》裡頭可以選擇,或者是《群書治要》好,《群書治要》裡頭它一共選擇六十五部書,都是裡頭精彩片段,能夠用這個也能成功。背個相當於五、六十篇古文這樣的分量,那文言文不成問題。要用功,要真用功,一個字都不能放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要去查資料,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縱然年歲大了,還行!我們看到胡小林,五十多歲了,行,他是一個字都不放鬆,一天在這上要花七、八個小時,學佛雖然沒有多久,他根深蒂固了。古人所謂天下無難事,鐵杵磨成針,真正有心去做,沒有不成功的。

 

  對中國文化有認知,對中國文化有愛護,不忍心讓它斷絕,我們自己發願來繼承,來承傳下去。自己做榜樣,帶動一些年輕人。我們花這麼多錢,印這麼多書,沒有別的,就是希望它能傳下去,不要失傳,目的在此地。《大藏經》我們預定的是印一萬套,現在大概差不多完成將近八千套,距離我們的目標很近了,都是希望流傳下去。特別災難太多,要到處都能夠存放,不至於失傳。《龍藏》收它了,就是《乾隆大藏經》。乾隆編《四庫》,他對佛教特別尊重,把佛教單獨提出來成為《藏經》,道教的經典在《四庫》裡頭,融入《四庫》了,佛教沒有融入《四庫》。清朝開國這些帝王對於佛教非常尊重,而且真學,成績最好的是雍正,雍正對於儒釋道三教造詣確實是非常高深,儒釋道裡面的大德很難超過他,他樣樣都通,學習認真。日本的《大正藏》也收了王龍舒這個會集本。

 

  「蓮池大師曰:王氏所會,較之五譯」,跟這五種原譯本比較,「簡易明顯,流通今世,利益甚大」。所以大家學《無量壽經》都喜歡學王龍舒的會集本,就是《大阿彌陀經》,它容易懂。「又曰:以王本世所通行,人習見故」,它的流通量很大,看的人很多。「故於所著《彌陀疏鈔》中,凡引證《無量壽經》之處,多取王文,間採原譯」。這就是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裡面所引用的《無量壽經》,多半都是王龍舒的會集本,也有五種原譯本,很少,不多,絕大多數採取龍舒的會集本,這就說明會集確實有必要。「又幽溪大師更有盛焉」。這是淨宗註疏的三大家,蓮池、幽溪,下面是蕅益。學淨土、學《彌陀經》,這三家東西你就不能不讀,蓮池大師的《疏鈔》,幽溪的《圓中鈔》,蕅益大師的《要解》,《阿彌陀經》三大部,就是註解的三大部,一定要讀。

 

  我是早年講《彌陀經疏鈔》,每一次是一個半小時,在台北講的,我記得一共是講了三百多次,一次一個半小時,講三百多次,將近一年,講完了。一次是一個卡帶,那時候沒有錄像,錄音,一個卡帶,擺到桌上三百多。我到美國,還有一個美國跟台灣大學交換的學生,他研究《華嚴》,我那個時候正好講《華嚴》,他在台北住在我們圖書館,好像他是在紐約讀書的,跟台灣交換學生,對佛學很有研究。告訴我,希望我到美國去講淨土,他說美國沒有人講淨土,美國的佛教只有日本跟西藏的,他們講的東西,一個是密,一個是禪,沒有淨土。他說法師只有你去可以講淨土,別人恐怕不行。所以我第一次到美國去講經是一九八三年,一九八三年在美國開始講經。一九八二年去一次是開會,是萬國道德會在美國召開第三次世界代表大會,在洛杉磯開這個會。那個時候韓館長跟萬國道德會很熟,因為都是同鄉,都是東北的同鄉,跟理事長很熟,就請理事長邀請我做他們的顧問,我是顧問的名義參加他們這個活動。因為他們聘請做顧問,所以就跟著他們的旅行團辦護照。護照很不容易辦出來,出家人要辦護照出國要通過佛教會,佛教會很難通過,我想這不可能的事情,萬國道德會替我辦的護照。

 

  開完會到美國之後,我們的同學知道我到美國,都跟我聯繫,才知道慈光講座跟道安法師的大專講座,學生在美國留學讀書的,有的畢業在那邊教書的,有三百多人,分散在各個大城市,那就變成我們的據點。這一去了之後,每年至少有二次、三次到美國去,去轉一圈,巡迴去轉一圈,跟美加地區就結了法緣。所以我出國的緣分是從這開始的,這是韓館長她幫忙的,她出的主意,要不然我出不了國。這都是好事情,都不容易。我一九八三年到美國去講經,我就把《彌陀經》,我這套帶子,講完了,三百多個帶子,我在講經的時候就擺在講台上,整整齊齊擺在講台上,好多人就問這什麼東西?我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這麼多!《阿彌陀經》講一年,就把人鎮住了。輕視淨土,瞧不起淨土,一看到《阿彌陀經》講一年,大家就呆了,不敢講話,這就有說服力。那麼薄薄的一本,講一年,一次一個半小時,四百多個小時,將近五百個小時。沒有這一套東西到美國搞淨土是很難,太難太難了。夏荊山就是那年認識的,夏老居士一看也呆住了,怎麼可能這一部薄薄的《彌陀經》講一年,怎麼可能的事情?將近五百個小時。我們今天這一部《無量壽經》,前面講完了,一千二百個小時。

 

  我們不能不感激蓮池大師,蓮池大師寫《彌陀經疏鈔》的時候是什麼時候?當時禪風非常盛,淨土衰沒了,沒人瞧得起淨土。所以他的《疏鈔》完全用《華嚴經》的架式,玄義是十門開啟,用《華嚴經》來解釋《阿彌陀經》,把《阿彌陀經》無形提升跟《華嚴》平等,用心良苦!我們相信。蓮池大師是明朝末年人,萬曆年間的人。中國古人,隋唐時代那些祖師大德,研究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哪一部經能夠代表世尊一生的教學?大家幾乎都肯定是《華嚴經》,所以稱《華嚴》為根本法輪。方東美先生他認為《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要,推崇備至,而且自己真在《華嚴》上用功夫。《華嚴》也是法相宗的六經之一,法相是哲學,可是《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最後歸哪裡?歸《無量壽》。祖師大德做的這個總結,我們相信蓮池大師知道。所以在清朝乾隆年間的彭際清居士就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一而三,三而一。我相信彭際清居士必定讀過蓮池大師的《疏鈔》,蓮池大師已經把《華嚴》,融會《華嚴》來講《阿彌陀經》,講得精彩,字字句句無量義!《華嚴經》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幽溪大師的《圓中鈔》說「更有盛焉」,他所作的《圓中鈔》當中引用的《無量壽經》完全引用王龍舒的會集本,沒有引用原譯本,統統是用會集本的。這就曉得這些法師對龍舒居士的尊重,肯定龍舒居士說得不錯。「近代印光大師於所撰《重刻圓中鈔序》中,亦讚王本文義詳悉,舉世流通。」這是印光大師對龍舒會集本的讚歎。

 

  下面跟我們說,「王氏會經,雖大有功於淨宗,但所會之本頗多錯誤」,這就是不是盡善盡美。「白圭之瑕」,白圭是玉,玉裡頭有瑕疵。「賢者惜之」,很惋惜。這些賢者,裡面舉幾個例子,「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去取未盡」,這是蓮池大師對會集本的批評。「彭紹升」就是彭際清,彭際清居士「斥之為凌亂乖舛,不合圓旨」,乖舛是錯誤。「今筆者」,這就是念老,念老「仰承古德諸說,竊計王氏之失有三」,王龍舒的會集本裡面有問題的大概有三種。第一「王氏會集,僅據四種,未及唐譯。唐譯名《無量壽如來會》,出自《大寶積經》,乃菩提流志大師所譯,多奧妙精要之文,為他譯所無」。這個本子他沒看到,這就是它不完美的第一個地方,因為唐譯的《大寶積經》裡面有一會叫「無量壽如來會」,就是講的《無量壽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裡面確實有奧妙精要之文,這個龍舒居士沒見到。

 

  第二個問題是「去取未盡,取繁遺要,改深為淺」,這就是節取經文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何能夠把自己的見解放下,以大慈悲心為天下眾生,那就是公,沒有自己的意思在裡頭,這就避免過失。所以就取捨有些不當,當然這是少數,不是多數,畢竟古來祖師大德都引用他的東西,都讚歎他的東西,這就是白璧之瑕。取繁遺要,有些地方繁瑣的他取了,很精要的地方他漏掉了,有這種情形。改深為淺,「例如蓮池大師所責,如三輩往生」,這舉例子來說,「魏譯」,康僧鎧的譯本,「皆曰發菩提心」,上中下三輩都是發菩提心,都有,但是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只有中輩發菩提心,講了,下輩不發,就是不發,上輩的沒說,不提。這是什麼?高下失次,所以說未盡。這太重要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淨宗的宗旨,修行宗旨!三輩往生統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在這個本子我們都看到了。龍舒本子是上輩沒提,中輩發菩提心,下輩不發,這是改深為淺。「故蓮池大師與彭氏(彭際清)斥之也」。

 

  「三者,率意增文,儼若自著。王氏每以自著之文,演述原譯之義」。這就是蓮池大師講的「抄前著後,未順譯法」。翻譯跟會集不一樣,會集最忌諱的是自己用文字加進去,這個不可以,會集一定是原文,原文裡面可以刪減,不能用自己的把它改過,不可以。當然他改沒有問題,為什麼?他改得好,但這個風氣不能開,風氣開的時候,王龍舒可以改動我也可以改,那每一個人隨自己的意思去改,改個幾次之後這經就不能看了。所以古人最忌諱的是改動經文。看了,它是錯字,錯字怎樣?在旁邊註解,這個字可能是某一個字的錯字,可以這樣寫,你不能改它的,保持原樣子,世世代代傳下去,不變樣,所以註在旁邊。這是中國古人做事情小心謹慎,負責,把老祖宗的東西傳下來要原原本本,不能傳走樣子,古人對這個很重視。現在人不重視了,隨便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甚至於把經文改動,這個字不好講,換一個,這不可以的。

 

  責其抄前著後,這句話什麼意思?「抄引經文於前,復又自著文句於後」,就是把他自己用的文字他也寫上去,就改動了,改動原文。「蓋是會集,必須依據原經,萬萬不可於原譯外,擅增文句」。龍舒居士這個本子裡頭有他自己刪增的文句,這是古人很忌諱的。「故責王氏未順譯法」。翻譯可以,翻譯是什麼?它是你自己翻譯出來的,行。但是別人譯的時候,你會集,要尊重人家翻譯的,不能改動一字,他的字有不恰當,可以註在底下,註明,不可以改動。「由上可見王氏之失,非是不應會集」,會集是應該要做的,「而在於會本之多疵」,就是它裡頭還不完美,還有些問題存在,古德責備是這些地方。畢竟這些錯誤不是很多,很少,那就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本子。

 

  「彭紹升」,就是彭際清,「憾於王本之失」,憾是遺憾,王龍舒的本子你看還有這麼多瑕疵在裡頭。「乃取魏譯本」,康僧鎧的本子,「而刪節之,是為《無量壽經》之第七種」,五種原譯本,龍舒的本子出來是第六種,彭際清的本子出來是第七種,但是他的本子是節本,他不是會集,它是一個本,就是康僧鎧的本子他把它刪節了,麻煩的地方刪掉了,就等於節要,像我們現在看書畫紅筆一樣,就這種方法,節本。這個節本有人用,民國初年丁福保採取了,丁福保的《無量壽經箋註》就是用的彭際清的節本,就用他這個本子。所以你看丁福保也很了不起,他不用自己的意思,他用經來註經,以經來註解經,所以叫箋註,都是抄的經裡頭,就像念老抄的這些經論來註解經,用這個方式。也很值得讚歎的,他用的是居士的節本。

 

  「但此僅為魏譯一種之節本」,它不是諸譯的會本。所以《無量壽經》有一個節本。「於是晚清魏承貫」,魏默深,也就是魏源,「為救龍舒之失,取五種原譯,另行會集,別成一書,初仍名《無量壽經》,後經正定王耕心氏改名為《摩訶阿彌陀經》。魏本文字簡潔精當,遠過王本。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盡免,故魏本亦未盡善也」。我這裡有魏本,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是夏蓮居老居士他老人家最初就是採取魏默深的本子,想把魏默深的本子把它刪節,他裡頭再加以補充,所以他前面是講重校補遺。大概是到最後看到不太妥當,這人家的本子把人家改掉不太妥當,所以重新會集,才有現在這個本子。所以這個本子是他會集的根。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了解夏老他的思惟,他這個會集的由來,我們今天講動機的由來。這個本子作出來之後是重新校訂了,有些漏掉的地方念老給它補充了,一共三十七品,慈舟法師給它作的科判。這個科判我也下了功夫,我給《無量壽經》作科判的時候也是以這個科判為底本,但是比他作的更詳細。所以這個本子我們印了一千本,留作紀念,知道夏老最初的動機是從這個本子下手的。所以現在這個本子是非常完備的本子,古人節校也好,會集也好,所有的弊病統統改正過來了。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先師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是夏蓮居老居士的傳人。「悲智雙運,宗說俱通。圓融顯密禪淨於一心」,這幾句話是說夏蓮老的造詣,對佛法下的功夫深。宗是禪宗,說是教下,宗門教下他都涉獵,而且都相當的深入。底下這句顯示出圓融顯教、密教、禪宗、淨土於一心,這在佛門稱為大德,出家有,在家也有。世尊在世就把這樁事明顯顯示給我們看了,我們只知道釋迦牟尼佛,跟釋迦牟尼佛同時出現還有一尊佛,知道的人不多。那一尊佛是在家身分,釋迦牟尼佛出現是出家身分,在家的佛,維摩詰居士,在家佛。你看看世尊的弟子目犍連、舍利弗,維摩居士講經說法他們去聽,維摩居士升座,這些人進入講堂,對老師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你就曉得那是佛。所以現在在家居士對出家人要尊敬,但是不能有自卑感,平等的,都是佛的弟子,並不是說一出家就比在家人高一等,沒這個道理。所以世尊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表法給我們明顯的顯示出來了,我們要知道。維摩講經說法教學跟世尊沒有兩樣。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個僧不是出家人,這個諸位要知道。僧是什麼?是團體。四個人,無論是在家出家,四個人在一起修行,遵守六和敬,就叫僧團。僧是團體的稱呼,不是個人的。但是個人以後也稱僧,譬如說軍隊,軍隊是個團體,一個人也稱軍人,就是這個意思,實際上是指他的團體。佛家這個團體是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行,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那就是僧團。這樣的僧團出現在世間,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出家僧團如是,在家僧團亦如是,所以在家有居士林。淨宗是在家跟出家混合在一起的。最初東晉時代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第一個,中國第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現在叫東林寺,就在那個地點。一百二十三個人在一起念佛,求生淨土,裡面不少在家人,劉遺民他們都是在家人,很有名的學者。所以有在家、有出家的,但是沒有女眾,全都是男眾居士,在一起修行。祖師示現這個樣子,我們要很留意去觀察,那裡頭有道理、有學問在,絕對不是說一剃頭身分就比別人高,這就錯誤了。

 

  民國初年楊仁山的學生,楊仁山是居士,學生裡頭有出家人跟他學習。尤其歐陽竟無,老師往生之後他繼承老師的事業,創辦了支那內學院,支那內學院裡頭出家、在家都有。太虛好像在內學院還不是正科生,旁聽生,梁啟超是支那內學院的學生,出家、在家都有,平等的。歐陽大師特別提出佛法是師道,老師第一大。出家人能不能跟在家人學?在家人真有德行、真有修持,他是善知識,可以跟他學。所以我的老師不是出家人,有一個出家人,在先,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圓寂之後我跟李炳南,我是出家人身分,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和尚,和尚是親教師。和尚用現代的話來比喻的時候,校長,學校有校長,稱和尚,再一個是指導教授,像博士班指導教授,你直接接受他指導的,這個人稱和尚,關係不同。學校老師很多,不是指導我的,沒有教過我的,對他們稱阿闍梨,不稱和尚,和尚一定是直接教我的,這個關係非常密切。

 

  怎麼看佛教都是教育。宗教裡頭,宗教的要素,第一個要素就是要有一個神,佛教裡頭沒有,佛教裡頭沒有神,沒有造物主,沒有上帝。極樂世界是學校,釋迦牟尼佛沒有說極樂世界有上帝。極樂世界不同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社會士農工商,過去講有三百六十行,現在不止了,現在大概三千六百行都不止,行業很複雜。極樂世界沒有,看來看去,佛講來講去,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一個老師,一個學生,老師是阿彌陀佛,學生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統統是學生。學生有高級班,有中級班,有低級班。高級班,實報土;中級班,方便土;低級班,同居土,它有三個班級。但是雖有三個班級,待遇平等。怎麼平等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加持你,你一生到那裡就變成阿惟越致菩薩,就平等了。阿惟越致是最高待遇,所以同居土的學生也享受到最高級的實報土的待遇,無論是智慧、德行、神通、道力,幾乎都是平等的,這個不可思議,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而且你很容易在一生當中就證得。搞別的法門叫豎出,難,真難,學這個法門橫出,你一生就能成就,就能夠圓滿。

 

  這部經太重要了!這些大德絕對不是凡人,他們來做這個工作談何容易!龍舒居士是大德,做出來的還有瑕疵。魏默深居士也不容易,還不完備。夏蓮老真的是至誠恭敬、小心謹慎,十年的時間完成圓滿的會集。我們看底下所說的,「專宏持名念佛攝萬德」。前面是讚歎夏老德行,修學功夫之深、之廣,後面,到最後專弘持名念佛攝萬德,最後什麼?歸淨土。這給人什麼樣的啟示,我們不能不留意。他通宗通教,他為什麼不歸禪,為什麼不歸教、不歸密,他歸淨土?他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淨宗是最後的歸宿,表演給我們看的。一大圈全搞通了之後,最後到淨土。我們別繞那個圈子,那是什麼?彎路。他繞了多少彎路,找到這個中心點,我們就不走彎路,我們就直接修淨土,這用意多深,我們要能體會。這就是他教導我們,是他無盡的慈悲來引導我們。「為宏淨宗」,這個持名念佛攝萬德,萬德就是宗教顯密禪淨、大小乘全都包括在裡頭,萬德,歸淨土。

 

  「故願此淨宗第一之經,破塵生光;冀此無上之典,饒益當來。乃繼前賢,重行會集」。老居士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實際上就是為了這樁事情,前面種種示現都是做一些基礎工作,這個基礎目的何在?讓現代人、後世人生起信心。他要不是這麼做,會集這個經沒人相信,為什麼?宗教都不通,顯密都不圓,哪有資格來做這個工作?樣樣都通,沒話說了,樣樣都有成就,這才稱為大家。所以來下手把這部經好好整理出來,為什麼?末法後面九千年要靠這個經得度。這個經是佛說的,五種原譯本一個字都不可以更改,在裡面節錄的句句話都是精華、精要,從五種本子變成一本,五種本子裡面精華、義理全在這一本當中,文字沒有改變,這才稱為善本。

 

  「重行會集。屏棄萬緣,掩關三載,淨壇結界,冥心孤詣,稿經十易,方慶經成」。這是會集的態度,首先放下萬緣,誠敬心才能生得起來,讓自己的心跟清淨平等覺相應,才能真正體會到如來真實義,有妄心夾雜你就見不到如來真實義。這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要會集這個本子得要萬分誠敬,你才得萬分利益,這個事情才會做得圓滿,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閉關三年,淨壇結界,這是表恭敬心,誠敬到極處。冥心孤詣,心裡頭除阿彌陀佛、除《無量壽經》之外,一個雜念都沒有。稿,會集的稿修改十次,這個經才成就。

 

  「首蒙宗教俱徹之慧明老法師」,慧明老法師給他印證。「手持會本攝影於佛前,為作證明。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師繼之專講此經於濟南,並親為科判」,就是這個本子,前面慈舟法師的科判。這個經三十七品,這是最初,就是掩關三年,我們現在用這個本子是稿經十易,又修訂了十次,再分,分為四十八品。這個最初三十七應該是小乘三十七道品,用這個數字,最後四十八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用四十八品來分。所以這個最初掩關三載的時候,這個最初的稿本我們看到了,很值得紀念。這個稿子是重新校訂補充魏默深的本子,也就是夏老會集最初的稿本,再補充,再詳細來審定,成為現在的本子。這個本子,你看慈舟老法師講過。

 

  「先舅父梅老居士」,梅光羲老居士,「在中央廣播電台播講此經,稱之為最善之本。後復於經序中讚曰」,他給《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寫了一篇長序,講得非常詳細。這裡頭有這麼一段話,「精當明確」,精是精彩、精華,當是妥當、穩當,明是明瞭,確是確實,跟原譯本完全相應。「鑿然有據」,這個鑿然就是確切的意思,就是確確實實有根據,根據五種原譯本,沒有自己增加一個字,文字全是原譯本。「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本經都是原譯本,立意都是原譯本裡頭的意思,義理圓圓滿滿的選出來了,節選出來的會集在一起。無一句,這是文字,溢是漫出來,這就是本經之外,像前面譯本隨自己的意思來改變動幾個字,沒有,字字句句都是原譯本的原文,這就對了,讓後人找不到瑕疵。「艱澀沉晦」,這就是原譯本裡頭確實,艱是艱難,句子看起來我們很難懂,這樣的情形很多,但是他都不選它,一定要這個文句很清晰,表達得很清楚,把這些句子節錄下來,「使之爽朗」。

 

  「繁複冗蔓」,裡面有這個情形,原譯本有,我們講囉嗦,反覆,一樁事情幾句話能說完,他要說好多句,印度人喜歡,中國人喜歡簡單,印度人喜歡繁瑣。原文裡頭所以有這種情形,翻譯的人把它刪掉,但是意思要保留,還要保留在它原文裡頭,這個難,這不容易。翻譯經的人可以做得到,翻譯的人可以做得到,會集不許可,會集必須要翻譯的原文,不能更改一個字。「歸於簡潔」。凌亂要把它變成嚴整,闕疏又要把它變成圓滿。「必期有美皆備,無諦不收。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這是梅光羲老居士對這個本子的讚歎,這個讚歎增長了我們的信心。我們為了要取信於現代的學人,就是修行人,對這個本子能生起信心,所以我在當年把九種本子印成一起,《無量壽經》九種本子的合刊,五種原譯本,後面三個會集本,一個節校本,你自己去看,全都擺在面前,讓你生信心。你仔細去校對,能不能再在這個經本上找到瑕疵,我們做了這個工作,這個合訂本流通量也很大。

 

  「於是先師會本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佛界尊宿多以會本文簡義豐,詞暢理圓」,這八個字是黃念老的讚歎,這八個字非常恰當,確確實實夏老這個會集本這八個字做到了,學習的人歡喜。「流播中外。見者聞者,歡喜信受。持誦印行,絡繹不絕」。這是最近這些年,我們講過,這一遍是第十二遍,前面十遍是講的經文,講經,第十一遍跟這一遍講註解。淨宗同學無量的歡喜,一遍比一遍殊勝。為什麼?遍遍都有悟處,都有新的領悟。所以我們用的本子,前面講過的我再都不看了,我用現在的本子,每一遍不一樣,常常聽經的人會發現。持是受持,讀誦,印行,印經流通,確實沒有中斷過。到這個本子,《科註》,這就非常完美了。夏老會集的經,我也是用很長的時間,將近半年,把全經的註解做成一個大的表解,這都有,現在都印在前面,而且把經文會到註子裡面,便利於讀誦,科也都印在註解裡頭,你看得就更清楚,更容易明白經裡面的義理。這一次我們印成兩冊,精裝上下兩冊,希望這個本子成為《無量壽經》最完備的版本。淨宗同學有餘力可以涉獵經藏,沒有這個能力,這一部經就夠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心專注。像蕅益大師所說的,真信切願,持名念佛,就決定得生淨土,我們目的就達到了。

 

  「近且蒙海外佛學界收入新印之續藏。行見大經光明,常照世間。昔賢會集之勝願,幸告圓成」。這是念老的期望,好像還沒有成就,但是我們有信心,這一部經、註將來決定會入藏,隨著《大藏經》流通後世。「《無量壽經》之善本,於茲慶現」,這是值得慶祝的一樁大事,現在這個世間。「此實為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這是真的,過去修淨土的人沒有見到這個本子,這個會集本是民國初年才完成的,雖然完成,因為流通的數量太少,修學淨土的同學沒見過,這個本子連印光老法師都沒有看到過,它出現在近代。所以我常說我們近代的人有福,能夠看到這個本子。這個福報淵源於無量劫前能夠遇到這部經的人,讀到這部經、看到這部經,《彌陀經》上所說的,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可思議!就像經上所說的,無量劫前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所種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一生當中現前了,你才能遇到,遇到是緣分;遇到了歡喜,能信、能解,這是善根;又能發心求生極樂世界,能老實念佛,一向專念,這是福德。世間最大的福報是什麼?是生到極樂世界,這個要知道。你不能生到極樂世界,我到忉利天去做天主,我到摩醯首羅天去做天王,這不得了了,沒出六道輪迴,福報雖然大,壽命雖然長,有盡的時候,不是無量壽。到極樂世界你說福報多大,無量壽、無量光,跟阿彌陀佛一樣,證得究竟圓滿的自性。自性是無量光壽、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樣樣都是無量。確確實實是究竟圓滿的果報,沒有再比這個超越的,沒有了,你達到究竟圓滿。

 

  這個福報稀有難逢,在這一世當中完成。我們要珍惜,我們這個機會抓住,決定不放鬆,捨棄生命都無所謂。放下身心世界,一定要發菩提心,要念佛,要生淨土,我們這一生目的就圓滿了。發菩提心,蕅益大師講得好,就是一心想著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就是無上菩提心,圓滿的菩提心。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要為這些事情操心,這就叫真放下。一心一意就求生淨土,就讀誦這部經、聽這部經,如果有能力,講這部經,發心來講這部經。一生講一部經好!我們淨土宗的祖師,哪一位我記不清楚,很早,一生講《彌陀經》講兩百多遍,可能不止,講了幾百遍,一生講《彌陀經》,他不講別的,真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今天有這麼好的本子,這一生就專講這部經。如果你有能力,你廣學多聞,把所學的圓融顯密宗說大小乘都歸在這一部經裡頭,就像黃念老集註一樣,你來做集解,這多麼有意思,無量功德!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8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四十五面,第四行看起:

 

  「念祖乃具縛下凡,謬蒙先師以註解宏揚此經之大事相囑」。這句話是念老謙虛客氣,說自己是具足煩惱的凡夫,錯老師囑咐他,將淨土大經做一個註解,這個事情付託給他。「余雖初發大心,但以障深慧淺,承此重命,實深惶懼。所幸曾參先師講席,親聞此經全部。且於廿載隨侍之中,得聆禪淨密各宗玄奧,粗曉先師會集大經之深心」。這幾句說,老人自己雖然是初發大心,可是障深慧淺,業障太重,承受這樣的重託,感到惶恐、畏懼。所幸的是曾經參與夏老的講席,他老師的講席,親聞此經全部。夏老講這部經,他一堂課都沒有缺,認真的學習。並且跟隨夏老二十年,二十年隨侍當中,親自聽老師對於禪宗、淨宗、密宗,其他教下的各宗,這許多玄奧的道理,老師常常跟大家開示。所以粗曉先師會集大經的深心,為什麼要會集這部經典,實在是很有必要,特別是時機成熟,我們就深得其利。如果沒有夏老的會集,沒有念老的註解,我們對這部經可以說永遠不能夠有深刻的理解。有這兩樣東西,對我們修學淨宗幫助實在是太大了。在最近,我們也參考一些近代量子力學家他們的報告,這些報告跟佛所說的愈來愈接近,讓我們對於很深奧的道理、很難懂的,都逐漸能夠有了印象。所以,這兩位大德對我們的貢獻,為我們所做的成就,付出的辛勞,我們從內心的感激,無量的感激。

 

  「六十年代初,曾試寫此經玄義之提綱一冊,呈師鑒核,幸蒙印可。但經文革浩劫,此稿已蕩然無餘」。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一九六0年代的初期,黃念老曾經嘗試寫《無量壽經》的玄義,就是我們現在所學的概論。由夏蓮老看過,給他印可。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這稿子統統被毀掉了。「現余年逾古稀」,我跟他見面的時候七十多歲了,「復多宿疾」,舊病,老病、舊病。「愧深恩之未報,懼無常之將至」。在這種狀況之下,這句句都是實話,是我親自所看到的。「於是奮老病之殘身,繼傳燈之宏誓,以此身心,供養三寶。閉門謝客,全力註經,冀報先師暨十方三世上師三寶與法界眾生之深恩於萬一」。這段文,念老敘述當年做註解實際上的狀況。所以這個工作大,非常的艱鉅,又在文化大革命之後,他的身心都受到摧殘,帶著病。七十歲,拄了個柺杖,我們第一次見面,拄了個柺杖來看我。所以難得,真不容易,這都是菩薩在示現。我們今天這個經本得來你就曉得是多難,能得到這是多大的福分,多殊勝的緣分。我們應當要珍惜,認真努力學習,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他們兩個都在極樂世界,我有理由相信,我們依照這個經學習,將來往生,夏老、念老一定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我們。這個緣太深了!

 

  我們接著看底下的註解,一百四十六面第二行。「復以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理是什麼?「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真實之本際也」。這幾句話意思非常深。理是說什麼?如來說這部經根據什麼道理說出來的?要是沒有道理,我們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淺顯的道理我們容易懂,甚深的道理就難懂了,這些都是事實。這個經的殊勝,這是說什麼意思?跟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來做比較,最殊勝的,殊勝的利益超過《華嚴》、《法華》。《華嚴》《法華》是殊勝,我們依《法華》《華嚴》這一生不能成就,做不到。這部經,只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個個都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人人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所以從利益來講第一殊勝。契理、契機,適合現代人,機感相應。「理者,實際理體」,實際理體就是真理。現在一般人講的簡單,真理,但是真理很模糊,什麼是真理?講真理的人很多,能把真理講清楚、講明白的人確實不多。佛法對於這樁事情總有幾十種名詞,這個我們講席當中常常提出來。一樁事情佛說這麼多的名稱,有它的密義,那就是告訴我們,言語、名詞、術語假設的,這個東西不是真的,不可以執著。

 

  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告訴我們學習的心態,重要!他說了三句話,看經不要執著文字相,聽講不要執著言說相,叫離一切相。文字、語言都是假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真理,所以不能執著。第二個,不能執著佛經上講的名詞術語,這也是假的,這叫名字相。言語、文字是個工具,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也是一種方便法,教學的方便,它也不是真的。跟你說菩薩、說佛,你都執著真有佛、真有菩薩,這錯了;你要說真沒有佛、真沒有菩薩,你也錯了,為什麼?你都是執著。不執著,聽了、看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正定。你不要去肯定它,也不要去否定它,你就是用心去聽,聽久了豁然大悟。為什麼?你是用真心在聽。起心動念是妄心,分別執著那就更不必說了。起心動念是第一個妄心,叫無明,無始無明;從無始無明生分別,所以分別是第二個妄心;從分別生執著,執著是第三個妄心。你全用妄心去聽,怎麼能聽得懂佛說的?佛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用什麼態度來聽?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樣就接軌了,就能體會到了。

 

  佛法的難處,真正的難處在這個地方。不會的,學佛全學了知識,把這個東西聽得多、記得多,變成儒家所說的記問之學。孔子對記問之學下了個評語,「不足以為人師也」,就是你不能做人榜樣,你自己迷惑不通。這就是說常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智慧,一定要清淨心,要真心。佛的經教,佛的舉止、動作,全是從自性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沒有一絲毫做作。遇到什麼,「我應該要怎樣」,那就不行,你已經做作了,你是妄心。自然的,自然是什麼?感應,眾生有感他自然應。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有分別執著!

 

  所以,馬鳴菩薩教導我們這三句話重要,「離言說相」,包括文字,離文字相,文字是言說的符號;「離名字相」,第三個「離心緣相」。聽懂了很好,你明白了、覺悟了;聽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錯。為什麼?一想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如來的意思。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不是自己的意思。這句話我想是什麼意思,那是自己的,那不是如來的意思。如來的意思是直接的,一看、一聽自然就了解,決定沒有通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是馬鳴菩薩要求我們的。

 

  可是,菩薩的開示我們聽了很熟悉,也都能記住,在事實學習環境當中做到了沒有?為什麼學佛這麼難,學了幾十年連邊緣都沒摸到?這就是古大德所說的你不會用心,你錯用了心。錯用了用什麼心?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用這個心來聽,你所聽到的還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聽了幾十年,你入不了境界。會聽的人必須要跟馬鳴菩薩講的原則完全相應,也就是說,至少我在聽經、我在讀經這個時間,我讀一個小時,我這一個小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聽經聽這一個小時,這個小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才能得到一點信息,這是諸佛如來的信息,不同!功夫好的,能夠將這個方法應用在生活上,每天穿衣吃飯、工作應酬,都能夠與不分別不執著相應,那你就是菩薩再來。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是這樣的心態,決定不是凡夫,裝的像凡夫那個樣子,不是真的凡夫,人家心地清淨平等覺。

 

  實際理體就是我們平常講的真心,這真的,不是假的,真如。這底下講「亦即真如實相」,就是真心、自性,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其實哲學家本體並沒有找到,它假設了一個本體。真的,這就是真心,這就是自性,為什麼?能生萬法,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是萬法的本體。真如、實相,實相是事實真相。事實的真相跟假相是混合在一起的,一般世人只認識假相,不認識真相。真相是什麼?我們學了不少,現在講真相有一點點印象。真相是什麼?真相是《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相。我們以前也很模糊,說這幾句話也都是很模糊,到我們讀了彌勒菩薩的開示,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真相出現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這波動現象,一千六百兆的生滅,這是事實真相。佛法用一個字來說,空。彌勒菩薩說念頭,念、識,識是什麼?識就是分別執著,極微細,一秒鐘它出現、消滅一千六百兆次。這種現象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掌握它,你沒有辦法得到它。

 

  佛在經上也常說,說一句名詞我們是似懂非懂,叫「不生不滅」。真的不生不滅嗎?那就毫無意義。有生滅而說它不生不滅,就是它太快了,看它生立刻就滅了,第二個念頭又起來又滅了,它速度太快了,這是事實真相。物質現象如此,我們念頭,起心動念,這是精神現象,亦如是。不但物質、精神如是,連自然現象也如是。現代科學家發現了,沒有說出頻率多少,他說極快速。看到它生出來,立刻就不見了、就滅掉了,又一個生了又滅了,這是科學家說的。說出具體的數目字,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是彌勒菩薩講的。科學家看到了,彌勒菩薩也看到了,彌勒菩薩看到的比科學家看得清楚。為什麼?科學家是藉儀器看到的。數學是科學之母,從數學裡頭推算有這個可能,再用科學儀器去觀察,觀察物質現象。

 

  我所看到的信息是德國普朗克,他一生研究原子、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他看到這個境界,原來物質是意念,物質現象的發生,它的基礎是意念,非常快速,這個現象,不可思議。所以他的結論的報告,他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是念力,就是意念累積產生的一個幻相。彌勒菩薩說「念念有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識就是信息,就是心理現象,就是意念。意念跟物質現象分不開,有意念決定有物質現象,有物質現象決定有意念的現象,它是一不是二。所以科學家提出,過去科學這個二分法,就是心跟物二分法,這個法不存在了,不能成立,心跟物是一體。這是最近二、三十年,科學家經過多次的實驗證明,逐漸肯定這個科學實驗,精神跟物質是一不是二,這叫事實真相。

 

  相好像是有,幻有,就跟我們在看電影,電影屏幕上所現的相完全一樣。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屏幕上現的這個畫面,完全相同,電視的畫面也是非常快速的在波動,沒有波動就沒有現相。這個波動怎麼發生的?沒有原因。這佛經上也說,波動,佛說「一念不覺」,不覺,波動就發生;覺,波動就停止。所以這個波動什麼時候停止?等我們放下起心動念,我們就生實報莊嚴土。在實報莊嚴土還得待一段時期,為什麼?起心動念放下了,習氣沒斷。這習氣不好斷,必須要等三個阿僧祇劫,習氣就沒有了。習氣沒有了,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原來實報莊嚴土是習氣那個波動的現象產生的,習氣斷了的時候它就沒有了。這個時候出現什麼?出現的叫常寂光淨土,這是真的,這就是實際理體,這就是真心,這就是自性,這就是本體,你證得了。所以佛說這個事情「唯證方知」,你證得你就知道了。沒有圓滿證得,這個信息,佛說八地以上。實報莊嚴土裡頭有四十一個階級,十住菩薩、十行菩薩、十迴向菩薩、十地菩薩這四十個階級,等覺菩薩,四十一個。這四十一位大士住報土,叫一真法界,這個法界裡頭沒有變化。為什麼?他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也沒有了,只有起心動念的習氣,這個東西沒法子斷。到它盡了,習氣沒有了,就證到妙覺位,等覺再提升一位,他離開實報土,離開實報土就融入常寂光。

 

  常寂光在哪裡?我們同修應該曉得,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永恆不變。它是整個宇宙的理體,也就是宇宙裡頭事事物物,沒有它就不能產生現象。所謂這三大類的現象,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要依它才能夠發生,沒有它不能發生。就正如同我們電視裡面的色相,如果沒有屏幕,它就不能發生。我們所以用屏幕,電視的屏幕比喻本體,裡面所有的現象、音聲比喻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要靠屏幕才能夠顯現得出來。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屏幕,要知道這個屏幕是我們六根緣不到的。六根前五根,眼耳鼻舌身,眼能緣到色,你看到;耳能緣到聲,你能聽到;鼻能聞到香,舌能嘗到味,身能接觸,有感觸,這是前五識,前五識對象全是物質現象。第六意識它的對象是心理現象跟自然現象,前五識緣不到,它緣得到,它能緣到念頭,能緣到自然現象。就是緣不到自性,為什麼?因為自性這三種現象都沒有,它不是物質現象,前五識緣不到;它不是精神現象、不是自然現象,第六意識緣不到。但是它能生能現這些現象,這就是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不外乎這三種現象,它能現。

 

  這個東西,大乘經上佛說八地菩薩見到了,妙覺如來證得了,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這四個位次見到。就如同現在科學家,他發現了,他沒有證得,所以他得不到受用。八地、九地、十地、等覺,等覺也叫做十一地,這四個位次見到了,不得受用,再往上提升,妙覺位他得受用了,整個融入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心,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本體。融入常寂光,那個殊勝就不可思議!它起作用,常寂光起作用,就是自性起用,遍法界虛空界,眾生有感他就有應。在哪裡應?當處,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我現前有感現前就應,不是過去、不是未來。《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常寂光起作用。

 

  地藏菩薩示現是菩薩,其實人家早是妙覺如來了。你跟他有緣,機緣成熟了他現相給你看。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國立第三中學,我們校長周邦道先生。勝利之後,校長的夫人,我們師母,我們跟老師、跟師母的感情比父母還要親切。在學校得到他的照顧,照顧學生比照顧兒女還周到,感恩!勝利之後復員了,他們住在南京。家裡住的房子很大,外面大門,大門進去是院子,院子裡面樹木很多,走進去是二門,再往裡面走才是客廳。古人所講登堂入室,那個建築你就看到了。師母遇到一個奇怪事情,她在深深庭院裡面,出現一個出家人向她化緣。問他從哪來的?九華山來的。問他來什麼事情?化緣。他要什麼?香油,五斤香油,要供養五斤香油。那時候師母沒信佛,沒給他,這個出家人就走了。走了之後忽然想起來,我家大門、二門都沒有開,他怎麼進來的?走了之後也沒有開門,他怎麼出去的?絕對不是眼睛看花,因為差不多有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不是看走眼,不是夢幻。這個事情一直放在心上不能解決,以後到台灣,住在台中,遇到老師,老人家夫妻兩個都拜李師為老師,跟老師學佛,就把這個事情老師報告。老師說,妳遇到那個和尚是地藏菩薩。這才恍然大悟,後悔莫及,沒有給五斤香油供養他。這是什麼?常寂光現的,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她家裡大門、二門沒人開,甚至於沒人看到,妳在深深庭院裡就是妳看到。妳看到他進來、看到他出去,就沒有了,再找不到了。這是舉一個例,就是自性起用,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觀音菩薩久遠劫就成佛了,現在是以菩薩身幫助釋迦牟尼佛。普陀山的梵音洞,我沒去過,許許多多人去過,在梵音洞裡面拜觀音菩薩,會看到觀音菩薩現相,不是假的。我早年在香港講經,聖一法師告訴我。這是個很好的法師,修行不錯,我很敬佩他,跟我交情也非常好。他告訴我,那個時候好像還沒有開放,他們香港身分進入到大陸。大陸有一個法師,他們兩位香港法師,三個人到普陀山去朝聖。在梵音洞拜觀音,他說拜了半個多小時,觀音菩薩現身,看到了,非常歡喜。看到了拜!旁邊有個導遊,告訴他們時間差不多了,快要走了,船要開了,這才離開。在路上三個人就說了,看到了,大家都說看到了,我也看到,你也看到,他也看到。觀音菩薩什麼樣子?三個人看到不一樣,都看到了,聖一法師看到是金色身,全身金色,戴毘盧帽,就像地藏王菩薩那個樣子,戴毘盧帽,全身金色;另外一個香港法師,跟他一起去的,看到的是白衣觀音,像我們通常看到畫白衣觀音一樣,看到是這個相;大陸上那位法師也不錯,看到的是個出家人,比丘相,出家人。都是觀音菩薩化身,三個人緣不一樣,可以說緣都很殊勝。沒有緣,拜上一天沒看見,有緣真看見。他們的緣算不錯,拜半個小時菩薩就現身。這些是什麼?統統是自性起用,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說明自性起用自在無礙,沒有障礙。

 

  不但能現身相,能現山河大地的相。你說慧遠大師,這個傳記裡頭決定不是造謠生事,不是欺騙後人。遠公大師當年在世,曾經三次見到極樂世界,那是自性示現。他是在定中,止靜的時候,念佛,念佛、繞佛,繞了之後大家坐下來止靜,止靜的時候見到的,所見到的境界跟《無量壽經》講的完全相同。這些都是說明自性起用。我相信我們同學當中也有人有感應的,見佛、看到境界,有看到極樂世界,有看到我們眼前的境界,透一些信息給你。這個事情我有一次經驗,我這一生沒有多,只有一次。這些都是屬於自性起用,緣成熟的時候給信息給你。

 

  真如,事實真相叫實相。「真實之本際也」,這叫實際理體。「契理者,蓋本經乃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並惠以真實之利,純一真實也」。這本經上講三個真實。真是什麼?真是自性。真實之際是講自性的本體,真實智慧是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具足什麼?具足一切,一樣都不缺。世尊在華嚴會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可以用這句經來解釋惠能大師這句話,本自具足,具足如來智慧,具足如來德能,具足如來相好,這就全部都包括了。每一個人自性統統具足,我們跟佛比沒有絲毫欠缺,他有的我們統統都有。但他有的起作用,我們有的不起作用,這什麼原因?他沒有障礙,我們有障礙。障礙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有,他沒有。所以,他沒有這個障礙,他就自在起用,遍法界虛空界,眾生有感他就現形,眾生沒有感他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有沒有一道光?給諸位說沒有,那個光是自然現象,對凡夫起作用的時候可能可以現這個光,現金色的光、現白色的光,什麼都能現。不現的時候我們六根緣不到,現的時候就能緣,現光、現瑞我們六根都可以緣到。

 

  所以這個經,住真實慧,是自性裡面般若智慧流露出來的。我們如何能夠接受?也要用真心,你的心愈真,你接受的就愈清楚,接受的就愈多。心裡頭有妄念,你接受的就有障礙,那你接受的,用現在的話說,你接受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你接受的是它的表面、皮毛,裡面的精髓你沒有看到,你只看到外表。但是這些能給我們啟示,我們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努力把我們的障礙除掉,叫放下。真正能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這部《無量壽經》雖然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從釋迦牟尼佛自性流出來的,我們今天一對照全是自性;換句話說,這部經裡字字句句,無量無邊的義理你全都明白了。為什麼?佛心跟自性是一心,不是二心。經本一展開,自性裡面的無量壽露出來了,跟他說的一樣。

 

  這樁事情,惠能大師可以給我們做證明。《壇經》上記載,法達禪師受持《法華經》,到曹溪去見六祖,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這就是什麼?傲慢。起來的時候六祖就問他:剛才我看見禮拜頭沒有著地,你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值得驕傲的是什麼?他就說,他誦《法華經》三千部。《法華經》很長,一天大概頂多只能念一部,三千多部就是十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得法華三昧,肯定得到,就是沒開悟。為什麼沒有開悟?傲慢,我們能想得到。他有傲慢就不能開悟,能得三昧,不能開悟。六祖就問他,《法華經》沒聽說過,六祖不認識字,當然不會看經,沒人念給他聽他也不知道,「你既然念得那麼熟,你念給我聽聽」。他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就念給六祖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可能第二品還沒念完,六祖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了。這是什麼道理?釋迦牟尼佛從自性裡流出《法華經》,《妙法蓮華經》,六祖只一接觸,聽幾句,自性裡面的《妙法蓮華經》出來了,跟釋迦牟尼佛一模一樣,他怎麼不知道?跟他講《法華經》,他開悟了,法達開悟了。開悟之後這再五體投地頂禮,頭就著地了。你看記這麼一段故事。

 

  這個地方說明,十年功夫,還有一點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這一點就障礙他不能開悟,六祖問他《法華經》講些什麼,他說不出來。也證明《論語》裡頭孔子所說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有一點點傲慢就完了。為什麼?見思煩惱還沒斷乾淨,這個東西障礙你。你要想成就,必須把這些煩惱習氣給斷乾淨,這才行,不能有絲毫殘餘,它會造成嚴重障礙。可是我們曉得,如果我們不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就是放不下。我為什麼要放下?人家不放下都能學佛,好像都很有成就,我為什麼要放下?你想見性就要放下,不想見性可以不必放下。想超越六道輪迴、想超越十法界,你必須放下,你不放下出不去,不想離開六道輪迴,可以不放下。佛永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從來不強迫一個人,不勉強一個人,佛高明!他要強迫、要勉強他就起心動念了,所以他沒起心動念。

 

  像這些示現,我們要不細心體會,體會不到,它太妙了,為什麼有這樣殊勝的境界?佛給我們說,我們都平等,我們都是一體,這個認知比什麼都重要。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自己是一體,蚊蟲螞蟻、樹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們一體,決定不二。大乘法講「入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體,見性就證得,就真的明白了。所以見性之後,慈悲心就流出來了,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那是真的,真誠的愛心,一體的愛心。對於一切眾生的護念,對於一切眾生的關懷,對於一切眾生的照顧無微不至。這個時候才知道佛的恩德,那都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所以住真實慧。

 

  「開化」,開是開示,化是教化,顯是顯示。顯示是身教,開化是言教,身行言教「真實之際」。沒有辦法顯示的,他有善巧方便讓你細心體會。哪些人能體會得到?這就是講善根福德,善根福德深厚,他就能體會到。什麼叫深厚?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你細心去觀察,現在有,有出現這種事情。小朋友通靈,他能看到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他得到很多信息。這樣的小孩你看他跟一般小孩不一樣,一般小孩心浮氣燥。凡是通靈的,中國現代所謂是特異功能,具有特異功能,他心清淨,心是定的,沒有浮躁的習氣,很明顯。我們自己在這裡就得明白,要省悟過來,凡是心浮氣躁、妄想很多,這都是走錯路了。雖然有緣分遇到佛法,因緣殊勝,善根福德就差一些。善根是什麼?是能信能解,這是善根,福德是能行能證。雖有因緣,他信心不夠,雖然天天聽經,這個理他解不透,他總有疑惑。於是他的修行就產生障礙,修行產生障礙,於證果當然就有問題。這個方法如何補救?那要靠因緣,真有這個時間、有這個壽命,多學、多聽,聽久了會覺悟。我自己是個例子,世間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如果四十五歲那年死了,縱然念佛往生,真的,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信解不足。壽命延長這麼多年,延長了四十年,這四十年我感佛菩薩的恩,這四十年在經教裡頭看透了。不能完全看透,看透幾分。對於信願、修行這個功夫是大幅度的提升,不再有疑惑了,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

 

  「並惠以真實之利」,惠是給予。彌陀如來、釋迦世尊給我們是真實的利益,為我們說這部經,真實利益。一切真實當中的最真實,能夠幫助我們回歸自性,這是真實,幫助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生三善道。作天王,享大福報,那不是真實利益,享完了沒有了,福報享得完的。福報享完了,沒有了,無始劫來自己所造的惡業會現前,那個現前是惡報來了。佛法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善惡不能抵消。這一點你要是真正明白,起心動念你就會特別謹慎,為什麼?不能抵消。我造的惡業,現在我多做一點善業來抵消可不可以?不可以。「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是因緣,緣分沒到,緣分一到決定有報,這個道理不能不懂。真正懂得的人實在是不多,都以為可以將功折罪,那是世間法,不是佛法,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折不了,不能抵消。給你說明白了,全叫做自作自受。一切法全是心想變現出來的,天堂是變現出來的,地獄也是變現出來的,我們現前的境界統統是意念變現出來,沒有例外的。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就這個意念變現出來的。

 

  誰在指揮這個意念?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八識是指揮你,五十一心所在執行。所以,無論是什麼境界,我們常說善緣、惡緣、順境、逆境,都不可以怨天尤人,要懂得統統是自作自受。你要是說怨別人的話,那罪過重了,你又錯了,全是自作自受。所以心想識變。《華嚴經》告訴我們的,遍法界虛空界這些現象,心生、心現,最後識變。我們現在清楚了,心生心現的叫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說如來的實報土,也就是自己自性的實報土,這個要知道,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起了變化?起變化是你有分別執著,它就起變化。有分別執著起變化,這叫十法界,十法界從哪來的?從八識五十一心所變出來的,它會變。實報土裡面只有心現,心生心現,沒有識變。實報土裡面是無始無明的習氣,無始無明斷了,斷了是什麼?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如果還有起心動念,不行,那他就入不了實報土,他在十法界。在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說他在方便土,他不在實報土;實報土的人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在方便有餘土。如果是四相沒破的,還執著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他在凡聖同居土;換句話說,像我們這個世界,你在六道輪迴出不去。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超越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這個事實真相。所以這個經不得了,給我們的是真實的利益,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滿超越,純一真實。

 

  「又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經中所詮之一切事理,即《華嚴》之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這個說出來了,大乘教裡面,《華嚴》跟《法華》,古來祖師大德肯定這是一乘圓教,一切經裡頭只有這兩部。還有一部《梵網》,沒傳到中國來,傳到中國來的《梵網經》只有一品,兩卷,「梵網菩薩心地戒品」,全經沒有傳到中國來。這是古大德說的,一乘經就這三部,這三部經教給你成佛的方法。雖然教給你,修起來很難,不容易!《法華》跟《華嚴》到究竟圓滿都是歸淨土,不歸淨土就不能夠一生圓滿成就。這個經裡面所說的,確確實實跟《華嚴經》上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完全相同,這叫一真法界。

 

  「《華嚴》秘奧之理體,正在本經」。《華嚴》是宇宙萬有,理體是本體,祕密、玄奧這是講道理之深之廣一般人很難接受。要什麼人?要法身菩薩,中國禪宗講的,得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才有分。所以《華嚴》的對象是法身菩薩,釋迦牟尼佛當年講這部經是為他們講的,在定中講的。我們凡人沒有辦法到佛定中的境界,只有法身菩薩、見性的菩薩他們行,他們能入釋迦世尊的定中境界,聽受世尊講《華嚴》。《華嚴》秘奧之理體,正在本經。這是方東美先生過去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是老師讚歎《華嚴》。特別把《華嚴》這部經介紹給我,告訴我去讀清涼大師的《疏鈔》。「故云契理」,說明它確確實實是佛陀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無盡的悲心,慈悲,多次宣講。

 

  再看底下一段,我們看解,黃念老的解,倒數第四行。「至於契機,則更是本經之獨勝」,「獨勝」兩個字用得妙,獨有,除這部經之外沒有第二部經,獨勝。契機,為什麼?什麼樣的根機都合適,這個難得。像《華嚴》大乘,只契上上根機,上中下都沒有分,只可以說上中下薰修成為種子,阿賴耶的種子,不能在這一生當中開花結果。可是《無量壽經》不一樣,《無量壽經》跟《華嚴經》無二無別,它的方法很妙,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能開花結果,不必用《華嚴》那樣繁雜的止觀。你看賢首國師他的這篇論文,《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是他的一篇論文,裡面提出的方法,修學五止、六觀。哪有這個地方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來得方便、來得容易?五止六觀不是平常人能修得到的。才能入華嚴境界。我們現在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入了華嚴境界。這是真實智慧,這是真實的利益。

 

  「經中之持名法門,普被三根,齊收凡聖」,這個經裡教給我們的方法。持名,名就是四個字,阿彌陀佛。南無不是佛的名號,南無是印度話,是尊敬的意思、歸命的意思,有皈依、歸命,有讚歎的意思。像國外一些宗教念阿門,伊斯蘭教念阿敏,佛教南無,意思都很接近,都是屬於尊敬的意思。名號就是四個字。所以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裡頭有一則,記載著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念佛怎麼念法?他教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問,您老人家自己怎麼念?他說我自己只念阿彌陀佛。這當中有什麼差別?大師說,我想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念頭,所以我決心求往生,那就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為什麼教你念六個字?因為你往生的心不切,往生的心不懇切,加兩個字好,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加個客氣話、尊敬的話,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個意思。這些都是蓮池大師無盡的慈悲,給我們表演的,我們聽到了、看到這段文字,要有感受、要有體會。

 

  這個意思就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南無阿彌陀佛是形式,阿彌陀佛是實質。真想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第一弟子,本經上說的,阿彌陀佛最喜歡的學生,那種客氣話就不要說了。用什麼來報答阿彌陀佛?依教奉行這就對了。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全部都做到,佛給我們講的道理我們都聽懂了。懂了之後,該放下的全放下,該提起的,就是菩提心跟這一句佛號,就提起來,這真報佛恩!現在雖然還沒有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已經有你的名字在,現在就等著你去報到,你說這多殊勝。這個法門普被三根,齊收凡聖,凡是六道凡夫,包括地獄眾生,聖是聖人,包括等覺菩薩。你看這個契機多麼廣大、多麼圓滿,幾乎一個都不漏。

 

  「上上根者,正好全體承當」。上上根是地上菩薩,十地、等覺,這是上上根人,全體承當,為什麼?這就是自性,圓滿的性德。「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下下根是凡夫,凡夫裡頭下下根,造作惡業的凡夫。造什麼樣的惡業?五逆十惡。五逆十惡的果報在無間地獄,他要能遇到這個也能得度,何況蜎飛蠕動,蚊蟲螞蟻能得度。在蚊蟲裡頭有沒有菩薩?肯定有。菩薩教什麼法門?肯定是勸牠念佛,因為其他法門都不行,都不契牠的機,只有這個法門可以契機。鬼道、畜生道,佛、菩薩度哪一類的眾生就現哪一類眾生身,要現同樣的身才能度他們。佛菩薩在人道現人身,在鬼道現鬼身。諸位看到經懺佛事裡頭的放燄口,我想很多同修都見到。燄口台對面通常用紙紮的一個鬼王,叫焦面大士,青面獠牙,一個鬼王。那鬼王是誰?觀世音菩薩,在鬼道裡面化身,化鬼的身,教化鬼道眾生;在地獄道,就現地獄道眾生的相,教化地獄道眾生。我們有理由相信全是用《彌陀經》、《無量壽經》。這些人業障太深,迷得很重,其他經論聽不進去,不能接受,這個法門行。鬼道眾生真正修行都喜歡這部經,剛剛接觸佛法,這個經還不行,光太大,他受不了。喜歡什麼?《地藏經》、《十善業道經》,他們最喜歡。契機,這奠定根基,有這個根基之後,《無量壽經》這個光他可以接受。

 

  「上則文殊、普賢法身大士,亦均發願求生」。在《華嚴經》裡頭看到的,文殊菩薩、普賢,這還得了,華藏世界毘盧遮那如來的助手,這是助教。在大乘釋迦如來也是他兩位助手,大乘裡面供養的,當中釋迦牟尼佛,文殊、普賢在兩邊。小乘經裡面供釋迦如來,當中供釋迦如來,兩邊是迦葉、阿難,小乘供的。文殊、普賢久遠劫就成佛了,現在以菩薩身分來幫助佛陀教化眾生,都是發願求生淨土。這是上根人,上上根人。那下下根呢?五逆十惡。五逆罪、十惡罪,只要犯一條就墮無間地獄,要是統統犯了那不得了,那他到地獄裡面可苦了,什麼時候能出來?就遙遙無期。五逆是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阿羅漢代表老師,阿羅漢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肯定佛教是教育、是教學,這是老師。

 

  第四個是出佛身血。這個緣由是從提婆達多來的,提婆達多跟釋迦牟尼佛是兄弟。釋迦成佛了,得到大眾的擁護,國王、大臣皈依,他心生嫉妒,起了惡念,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他來作佛,奪取佛的地位。有一次,他知道佛每天出去托缽,要從一個山崖下面經過,他就在岩石頂上放了塊大石頭,釋迦佛從下面經過,石頭推下去把他打死。佛的福報大,韋馱菩薩護法,石頭推下去之後,韋馱菩薩用金剛杵把它攔截住。這一攔截,石頭就碎片了,碎片落下之後砸到釋迦牟尼佛的腳,流了一點血,叫出佛身血。這是地獄罪,無間地獄罪。佛是人天導師,跟佛不結罪,佛大慈大悲不會怪你,你殺他他也不會怪你。跟誰結罪?跟這一切眾生,失掉這個好老師,失掉了智慧光明,從這裡結罪的。所以你害佛、害菩薩、害佛教,與佛菩薩都不結罪,佛菩薩大慈大悲,絕對不會怪你,為眾生結罪。佛菩薩在這個世間住多久,他的影響力多大,他能教多少眾生,他的影響時間多長,你把他殺掉了,這些人得不到佛法、聞不到佛法,這個罪你要完全承當。所以這個事情不能做,害人最後反害自己。提婆達多生身陷入地獄,真的大地裂開,墮下去。

 

  第五個叫破和合僧。這個僧團是真正修行人,是好出家人,如法修行。你惡意去破壞它,讓這個僧團不和合,讓這個僧團互相猜疑,不相信所修的法,不相信領導的老師,這個罪重。古人所謂的,「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所以這是重罪,是無間地獄。這是五無間,就是五逆罪。

 

  十惡,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所以叫身三、口四、意三,這是十惡業。翻過來就是十善,十善業道的反面就是十惡。十惡要都犯了這得了嗎?十惡裡頭犯一條都是地獄罪,如果嚴重,那就是無間地獄。我們常常想不通,這十惡罪我犯了,為什麼會墮無間地獄?會這麼重?其實我們人都大意了,因為什麼?你不知不覺已經破和合僧,這個罪名就成立了。如果你是學佛了,你是皈依三寶,你不能夠修十善業,十惡統統都犯了,社會大眾怎麼看你?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你看是這樣的行為。把世間人對佛法信心喪失掉了,讓他起了懷疑。本來他對佛恭敬,對佛法恭敬,對學佛的人恭敬,現在他輕視佛法,瞧不起學佛的人,這個罪怎麼得了!老師以前常常警告我們,學佛要替佛貼金,佛像上要給它貼金,莊嚴佛菩薩,不要給它塗大糞。十善是貼金,十惡就是塗糞,你說你的罪多重。

 

  為什麼佛法今天衰到這個樣子?就是我們不修十善,不知不覺的都跟十惡相應。你說這個十惡,哪一條沒犯過?殺生,沒殺人,畜生有沒有殺?有。特別是蚊蟲螞蟻這些小動物,牠也是一條命,你怎麼可以隨便傷害牠?我們太大意了,輕視牠,殺害牠們無動於心。這些小動物造的業特別重,牠們非常可憐,你看靈界透出來,這些小動物牠們冤枉、牠們怨恨,牠們活在什麼?都活在陰溝裡頭。罪太重了,好一點環境的地方都被別人搶去了,牠們住在陰溝、住在下水道,長年不見天日,我們不知道。你說超度法事,大的動物有人超度,寫牌位,蚊蟲螞蟻誰寫牌位?誰超度牠們?我們知道這些信息,我們這些講經、念佛就會給牠們迴向,牠們感恩!可以溝通,而且很聽話。最重要的我們要尊重牠,我們看到螞蟻就合掌「螞蟻菩薩」,我們對牠尊重牠歡喜、感恩。蚊蟲菩薩、蟑螂菩薩,你要這樣對待,牠跟我們真的是平等,牠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他本來是佛,造的業太重,墮這種身。我們看到要憐憫、要尊重,絕不能夠輕慢。所以這些五逆十惡的人,只要能夠相信、能夠接受,不毀謗佛法,統統都能往生。

 

  「臨終念佛,亦必隨願得生。橫出三界,圓登四土」,這不得了!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沒有的。修任何一個法門都是一層一層往上爬,哪有橫超的!我初接觸佛法,老師告訴我,以後我認識章嘉大師跟李老師,三個人,他們三個人沒見過面,講同樣的話,我聽了都呆了。勸我決定不要學惠能法師,三個人都這麼說。惠能是天才,惠能之前沒有出現過惠能,惠能之後也沒有出現過惠能,你要學他就壞了。那個人叫一步登天,他上去了,你一步上不了,掉下來粉身碎骨。他有這個本事,不是凡人。方東美先生勸我學法相唯識,法相唯識是什麼?像登樓梯一樣一層一層,大乘佛法,菩薩是五十一層,五十一個階次,五十一層,你一層一層往上爬,穩穩當當。時間長,人家一步就上去了。穩當。他介紹我是法相宗,所以法相宗的東西我就看得比較多。章嘉大師是密宗的大德,非常難得,我親近他三年,到他往生,告訴我顯密的常識。密宗是建立在顯教的基礎上,顯教要不通不能學密,密屬於加行,我們才認識。所以藏密必須先學顯教,還要經過考試,考試及格才可以學密,考試的學位叫格西。學習都非常嚴格,也是從持戒入手,他們的戒律《菩提道次第論》,老師教我從這入手。看我學得很認真,就勸我出家,學釋迦牟尼佛。我很聽話,很適合我的興趣,教學。

 

  釋迦牟尼佛是職業教師,我們看了之後,一生的行誼用現在的話,他是職業教師,非常認真負責。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整整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放假,沒有一天休息,教學又不收學費,義務的老師。用現在的話說,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與宗教不相干,老師,我們稱他為本師。不是神,不是仙人,也不是天使,也不是先知,老師。這個總得搞清楚、搞明白,不至於產生迷信。四十九年所教的,對一般群眾普世教育,十善、三皈、五戒,普世的教育,讓這個社會祥和,人民真正能得到幸福美滿。高等的教育,那就是先生講的哲學與科學,哲學、科學都達到登峰造極。所以佛的教學裡頭,我們概括三大類,倫理道德因果、科學、哲學,真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宇宙的問題。而且還親證,他用的方法是禪定,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大徹大悟之後,宇宙真相你完全看到了,不是迷信。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9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四十六面,我們從倒數第四行念起:

 

  「至於契機,則更是本經之獨勝。經中之持名法門,普被三根,齊收凡聖。上上根者,正好全體承當;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上則文殊、普賢法身大士,亦均發願求生;下至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亦必隨願得生」。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接著看,「橫出三界,圓登四土,頓與觀音、勢至並肩。可見此法門之究竟方便,善應群機也」。這個幾句話非常重要,意思深廣無盡,可見這個法門殊勝、奇特。但是也必須具備往生的條件,這個條件是真信、切願、持名。這句話很簡單,可是在現前這個世間,修淨土的同修們對這句話錯會意思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引起很多人的懷疑。就像早年老師在世時候,我們年輕的一代跟他老人家學習,他老人家常常叮嚀大家,以台中蓮社來做例子,這自己人。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太少,一萬人當中只有三、五個往生,不像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大家懷疑了。善導大師的話有沒有說錯?沒說錯,老師的話也沒說錯,問題在哪裡?是我們對於這句話,信、願、持名解讀錯誤。我們信不信?嚴格的說不相信,不具備信的條件,這頭一個大問題。

 

  我學佛七年出家,九年受戒,出家我就教學,教佛學院,就開始講經。我的經教是在沒有出家之前學的,學了七年。出家兩年,佛學院也教了兩年,這就受戒。受戒回來,當然第一樁大事要感老師,我的老師是在家居士,不是出家人。所以到台中去拜老師。在慈光圖書館,我在大門口,他在裡面,我還沒進門,他看到我了,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大聲叫了六、七句,我都呆了,我都出家了,教學兩年,受了戒回來怎麼會不信佛?這個話我聽不懂他的意思。他叫我坐下,我就聽他老人家開示。他頭一句就告訴我,他說:你要曉得,古往今來有很多老和尚,八十、九十到臨命終時還不信佛。愈說我愈迷惑,那怎麼叫信佛?他老人家講了,經教裡所說的你做到了,才叫信佛。你看每部經最後一句話,「信受奉行」,這個信底下有受、有奉行。你信了,沒有接受,沒有去照做,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我這才恍然大悟,信不是一個字,信後頭願、行連起來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個意思深了。信願行是一樁事情,缺少一個全都沒有。如果沒有行,信願就沒有,我有信、有願,沒有行,那信願沒有。必須三個都具足,才叫真信、切願、篤行。

 

  我們想想,這三個結合成一體,問題真來了。願不容易,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得很多,必須要把娑婆世界放下。有沒有放下?沒有,還在爭名利,還在想我多做一點好事,將功抵罪,這算不錯了。其實怎麼樣?其實全都錯了。佛法裡頭對因果定律講得太清楚了,能不能將功折罪?不可以,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善惡不能抵消,這個諸位一定要記清楚。所以,起心動念要謹慎,決定不能有惡念,善念也不能執著,要三輪體空。為什麼?著了善念,我做了多少好事,它有善果,善果在三善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斷惡修善都能做到三輪體空,沒有自己,也沒有接受的人,也沒有當中的事,這叫三輪體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這叫修淨業,能出三界、能出十法界。我們有沒有做?我沒有看到一個人做。這麼說起來,淨業求生極樂世界不是簡單事情。對的,它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比較,是最容易的,實際上不是容易事情。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那是個普通事嗎?那是個容易事嗎?所以,這樁事情要真幹,真幹不難。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只要你細心去觀察,三輪說法都在我們面前,這個三輪,示轉、勸轉、作證轉,這三輪。勸是什麼?講經教學,講給你聽,講給你聽是勸你。講清楚、講明白了,你相信了,有沒有建立信心?要勸你。第三種還有作證,哪些人作證?真正往生的人給你作證。哪些是真正往生的?不是說臨命終時,八小時之後頭頂上還熱,那不算。為什麼不算?生天頭頂熱,生欲界天就從頭頂出去了,我們知道他到哪裡去了?怎樣才算是真正往生?臨終的時候他很清楚、很明白,告訴身邊的人:我看到阿彌陀佛,看到西方三聖他們來接引我,我走了。這真往生,這絕對不假,這是真的!人斷氣之後靠助念往生,有,有能往生的,有不能往生的,能不能往生的關鍵是他自己。臨終時大家帶著他,希望他想起念佛,把信願行發出來,他真往生。

 

  如果臨終的時候他已經很迷糊了,這個念佛、誦經給他迴向,對他的好處只是減少他的痛苦,決定有好處,沒有壞處。要不要去摸摸他頭頂?沒有需要。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講得很多,別動他。怕他什麼?怕他煩惱習氣很重,你去摸觸他,他很痛苦,他會生瞋恚心,那就到惡道去了。那不是送他往生,是把他送到三惡道去,你錯了。你要想知道他到哪裡去,你就好好的念佛,你到極樂世界,他無論到哪裡你都能找得到他,這是最好的方法。他要真往生了,你往生的時候他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就像早年慧遠大師一樣。慧遠大師往生的時候,蓮社裡頭比他早往生的人,統統跟著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一個都不少,這個殊勝。不必去探這個、探那個,反而讓他受害,你不是好意,你是來害他的,你不是來幫助他的,這些道理要懂。印光大師,大家如果認為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他的話我們就得要聽。

 

  所以,真正求往生、真正相信、真正發願,這個世間七情五欲統統放下。為什麼?那障礙。放下七情五欲就是放下六道輪迴,放下一切佛法就是放下十法界,這個要懂。《金剛經》上說得多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我們修淨宗的人,一部《無量壽經》,或者是一部《阿彌陀經》,一句佛號,夠了,別的都不要了。我是個凡人,而是下等凡夫,不是中上根性,如果沒有學到佛法,我早不在這個世間了。生活在這個世間時間雖然不長,苦不堪言。我是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我有一點小成就,這是感激父母小時候教我們尊師重道,現在懂得尊師重道的人不多。真正懂得尊師重道的人愈來愈少了,古人講的「師徒如父子」,老師的兒女跟我們像親兄弟一樣,這樣的關係;一生都要照顧,一生都要幫助,不能有任何分別。所以古時候的老師對學生那認真教,為什麼?學生教好之後,他的子孫有人照顧,知恩報恩,他不用憂慮。現在沒有了,現在親兄弟都是陌生人,老師的子女與我們不相干。可是我還是個很守舊的人,我對於老師子女真的跟自己親兄弟一樣看待,我常常關懷他們,共甘苦,同患難,有福同享。這是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這是善德,我們中國人講性德,佛法亦如是。

 

  所以這個信字太難太難了。我們算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要不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怎麼能相信?佛法到底是什麼?佛經上講的是什麼?佛法這個名詞就很清楚,但是大家認為佛是迷信,那佛法就是迷信之法,錯了。佛這個字是梵語,印度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佛法就是覺法,覺悟之法。覺就不迷惑,覺就不糊塗,破除迷惑之法,這就叫覺法。我們對自己不迷惑,對人生不迷惑,對環境不迷惑,對宇宙不迷惑,對萬物不迷惑,對一切法都不迷惑,這叫佛法。佛經講的是什麼?我們用《般若經》上一句話就說清楚了。這大概三、四十年前,輔仁大學有個教授,過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我住在台灣,他來拜年。告訴我,他這個學期在學校課外活動,開了一門佛經課程,《普賢菩薩行願品》。我說好!學習的同學很踴躍。我說,我問你一個問題,只許用一句話答覆我。他說什麼問題?我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他說的是什麼?你用一句話答覆,不要囉嗦。他想了有五、六分鐘,想不出來,最後說沒有辦法,想不出來,反過頭來問我。我說,《般若經》上有四個字,諸法實相,你承不承認?他聽了想了一想,有道理,這句話可以代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用我們現在話說,宇宙萬有,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一點沒錯,佛自己解釋得很清楚,諸法實相,沒有一句是假話,沒有一句話是欺騙眾生的,句句真實。

 

  這部經裡頭講了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所以我們選擇這部經,做為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的代表,這部經包含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一切經的精華都在這部經。佛法教學的目的是教我們回歸自性,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那是附帶的,那是小事,回歸自性是大事。回歸自性叫什麼?叫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應該成佛。成佛就是成就覺了一切法,就這個意思。你對一切法覺悟、明瞭了,覺悟、明瞭還能把事情辦錯嗎?不可能。無論什麼事情,你去處理一定都非常圓滿,智慧解決問題。這些無比殊勝的利益不是從外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是本有的、德能是本有的、相好是本有的,除了自性本有之外別無一物,全是自性有的。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最後的歸宿都是明心見性,都是這一句。我們就曉得,明心見性的方法、手段不一樣,很多很多。所以《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統統明心見性,哪有高下!為什麼有這麼多法門?自性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像一個圓球,這是個圓,圓球,圓球有個心,自性就是心,無論在哪一點上,你垂直角都會達到中心。佛法就是要我們回歸到中心點,然後一切法你全明白、全覺悟了。不能偏、不能邪。中國人講忠,忠孝仁愛的忠,忠的意思就是不偏不邪,一切都要依循性德。性德是現在人所說的大自然的規律,不能違背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災難就現前。佛學、佛法絕對是遵守自然規律,也就是說它不偏、不邪。

 

  它的利益「橫出三界」,大利益。「圓登四土」,這還得了嗎?四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圓是圓滿,登就是你證得,圓滿的證得。證得四土之後你就明白了,一即是四,四即是一,四土真的不分。樣子有四土,實際是一個,實際上它是一體,這才叫圓滿的自性。這法門到哪去找去!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告訴我,我的一生佛菩薩替我安排。我相信,所以我一生自己不操心,順境,佛菩薩安排的,逆境也是佛菩薩安排的,順逆境界在考驗我,我必須在這個境界上提升。順境、善緣不貪戀,逆境、惡緣沒有瞋恚,在一切境緣當中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那就叫中正,不偏不邪。如果順境、善緣起歡喜心,動念頭有貪戀,你就偏了,這偏了;在逆境、惡緣裡面你起了瞋恚心,你就邪了。前面偏了,這邪了,錯了,一偏一邪就出不了六道輪迴。不偏不邪這是條大路,成佛之道,一偏一邪岔路去了,不曉得岔到哪去。成佛之道就是真信、切願、持名,其他的都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放在心上,你的意在造業,放在口上,你的身在造業。

 

  口造業最容易,三種淨業,佛在這部經上,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一條我們做到了沒有?別人是不是真有罪過,我們是凡夫不知道。凡夫之人也有智慧比較高的,他有善巧方便利益眾生,有時候看到好像是做錯事情,其實他是正確的;我們去批評他,帶著惡意批評,我們自己造罪業。如果他聽了沒有怨恨,還歡喜、還感恩的話,他提升了,你造業了,不值得!你要把這個道理參透了,你就曉得,世間沒有善惡、沒有罪福,所謂善惡、所謂罪福,是你一念迷惑造成的現象。為什麼說沒有善惡?他善惡都不動心,三輪體空,行善是三輪體空,造惡也是三輪體空。他為什麼要作惡?造惡是利益眾生,不是為自己,沒有自己。這凡夫不懂,這太深奧了,凡夫哪知道?沒有善惡他就沒有罪福,沒有罪就沒有三惡道,沒有福就沒有三善道,他到哪去了?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他不在這裡,這個才叫真妙。修善、造惡是幹什麼?是給眾生看的,這就是三轉法輪講示,示是示現,做出樣子給你看,希望你在樣子裡頭覺悟。你要會看,禪宗祖師常常勘驗學人,問你,會麼?這個意思很深,你要會,你跟諸佛菩薩走的一條道路;你要不會,你不是偏就是邪,一偏一邪就出不了六道。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沒有那麼高的智慧,看不出別人,但是我們守住一句,佛陀教給我們的,「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你把這條守到就好了。決定不批評人,人家造什麼樣錯的事情,別放在心上,我心地清淨,不收集這些垃圾,我身心清淨,這多好、多快樂、多自在。一個人一生永遠生在快樂的世界、幸福的世界、感恩的世界,這就是方東美先生早年告訴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地清淨平等,表現在外面一團歡喜,真歡喜,不是假裝的,裝不出來的,真歡喜。這個歡喜,就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慢慢都明白,慢慢的都通達,慢慢都知道事實真相。雖然不是證悟,有解悟,解悟帶來的歡喜就不可思議。我們真正做到,真做到,煩惱習氣統統放下就證悟了,煩惱習氣沒放下是解悟,放下就是證悟。

 

  「頓與」,頓是立刻,立刻就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並肩。怎麼並肩?入他的境界了,這等覺菩薩。「可見此法門的究竟方便,善應群機」,群機是一切眾生的根機,沒有不應的。這是說出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華嚴》《法華》都不能比。《華嚴》、《法華》雖然是好,它度上上根人,法身菩薩管用,他們修學的課程。我們上中下三根達不到這個境界,那就學什麼?學一點皮毛常識,這些皮毛常識不能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你所得的好處,就是在阿賴耶識裡頭種了一乘法的種子,你的好處就這麼多。這個一乘法的種子,這一生不會開花結果。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一百四十七面第四行。我節錄的這些黑體字,諸位自己看就可以了,我們學習全學習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又契機者,亦寓契合時機之義」,這句話說得好,能夠契合時機就沒有古今差異。不能說它這是古代東西,不適合現代人用,古時候契合它,現在也契合它,都管用。為什麼?它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一般世間人稱之為真理,既是真理,永恆不變,決定超越時空。超越時間就沒有過去、未來,全適用;超越空間,無論什麼地區也管用,天上管用,人間管用,餓鬼、地獄也管用,諸佛剎土還是管用。它沒有時空的限制,所以它契合時機。

 

  「如來垂慈,獨留此經於諸經滅盡之最後百年」,從世間法說,佛法有法運,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講經,他有多大的影響。在空間來說,他影響全世界,咱們這個地球;在時間上的影響,他一萬二千年,他的影響這麼大,時間一萬二千年。依照中國祖師大德們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是周昭王二十四年出生的,周穆王好像是五十三年圓寂的。在這個世間七十九年,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是七十九歲。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休息。所以他的說法有影響,影響一萬二千年。到一萬二千年的時候,佛法滅了,沒有佛法了,這部經還多留一百年,諸經滅盡之最後的一百年。佛在《法滅盡經》上說過,《楞嚴經》第一部滅,這部經是最後滅。這個經滅掉之後,「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的名號再留一百年。然後這個佛的名號就沒有了,真正入滅法的時代。滅法的時間很長,眾生很可憐,佛非常慈悲,讓地藏菩薩住世,代佛教化眾生,《地藏經》上有,有釋迦佛給他授記。這就是如來垂慈。

 

  「正表此經能契於當前及未來之社會」,這就是契合時機,我們現在這個時候適合,未來的九千年也適合。「當前科學發達,人類應具之知識彌廣。社會進步,每人所肩之責任倍增。故咸應廣學多能,鞠躬盡瘁,參加建設,造福人民,實現人間淨土。晚近太虛法師提倡人間淨土,曾詳引《無量壽經》文句。蓋以此經雙照世出世間,詳示真俗二諦。」太虛大師是民國年間,照一般人的講法,屬於改革派的一位大德。他在福建廈門辦了一所閩南佛學院,抗戰期間,好像在四川,辦了漢藏教理院,培養弘法人才,完全採取現代大學的這種制度,以及教學的方法。說他是改革派一點都不為過,中國自古的教學法,雖然在中國唐朝有一次改革,就是叢林,但是叢林裡面教學的方法,還是遵守世尊傳下來的老辦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許多好像私塾集合在一個團體,一起教學,學習的人還是有專門老師指導的,所以依然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但是太虛大師的不是的,跟現在大學一樣,同時學許多門的科目。這個方法到現在也沒落了,沒落的原因,我相信是它沒有培養出真正大師級的人才,連像太虛大師這樣的人才都沒有了。

 

  我所接受的,章嘉大師教導我,包括方東美先生、老師,都是用古代祖祖相傳的老方法。老方法實在講,完全遵守《三字經》前面的八句話,我相信那個八句話是老祖宗世代承傳最高教學的標準。《三字經》前面兩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那是教學的宗旨,肯定人性本善。教育的目的,是讓我們人回歸到本善,本善是聖人、是賢人,聖賢教育。讀書志在聖賢,讀書為什麼?為了成聖、成賢,不是為升官發財,與這個毫不相關。跟佛家教學的非常相似,佛教大家,第一句話把宗旨宣示出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回歸到你成佛,你本來是佛,你應該回歸到佛位,這個教學就圓滿了,跟中國古老的觀念完全相同。為什麼要教育?因為「性相近,習相遠」,為這個原因。本性本善,習性不善,如果沒有教育,我們的本善跟不善會愈來距離愈遠。現在是不善當家,本善不見了,沒有了。所以它第三句話就說,「苟不教,性乃遷」,如果要不教,性就變質了,性善就變成不善,你要不教就變成不善。所以「教之道,貴以專」,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那我們現在人說,學一樣不行,不夠,我想多學一點,樣樣都精通。你說得一點都不錯,而中國傳統的教育、大乘佛法,就是要幫助你一切通達。一切通達,怎麼樣才通達得了?你要樣樣去學,你學一輩子,你一樣都不通。所以老祖宗的方法好,他知道,像《華嚴經》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懂得這個道理。你只要把一門通了,全都通了,滿了你的願,你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外國宗教讚歎上帝的話,我們的老祖宗、釋迦牟尼佛肯定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只要一樣通了,通什麼?通到自性。這個通就是明心見性,一見性全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惠能大師開悟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生的,你見了性,一切萬法哪有不通的道理?不學就通了。這個方法中國古人有說,沒說清楚,佛經上很清楚。所以佛經傳到中國來之後,儒跟道也就講通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能通達一切法。由此可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手段,目的是叫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然後一切通達,像釋迦一樣。

 

  孔子還沒做到,孔子所做到的,我們看到老人一生的行誼,權教菩薩,沒見性。道比儒高,因為儒雖然講到七情五欲要斷,但是他們沒斷,道比它高。所以,道在色界天,儒在欲界天。佛是真通達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業障習氣很重,到不了這個境界,所以太虛大師提倡人間淨土,這是個方便法。佛說三乘,二乘、三乘,太虛法師講五乘,加上什麼?人乘、天乘。佛說的三乘,天往上去,聲聞、緣覺、菩薩,這叫三乘;說二乘,那就是小乘跟大乘,聲聞、緣覺是小乘,菩薩是大乘;佛是另外算,算一乘法。世間所許的,用佛法可以達到,唐太宗說,用佛法可以治國、可以安邦。日本稻盛和夫用佛法來經營企業,做得很成功,我聽說他現在又出家了。

 

  所以,念老在此地做了個結論,「此經雙照世出世間」。《無量壽經》不但對出世間有大利益,對世間也不例外,確實能幫助我們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國泰民安,世界和諧,它真能做得到。所以「詳示」,詳是詳細,不但說明它確實展示「真俗二諦」,真是出世間法,俗是世間法。「夫淨宗之妙,在於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這個四句說得好。佛法跟世法是一不是二,只是用心不一樣。斷惡修善有我在其中,就是世法;斷惡修善沒有我,就叫出世法,就是佛法。佛法跟世法差別就這麼一點。譬如我們講菩薩所行的,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如果有我,有能修的我,有所修的法,這叫世法。如果沒有我,像《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就是出世間法,就叫佛法。佛法跟世法在事相上講沒有兩樣,用心不一樣,一個有我,就有自私;無我,大公無私,佛法是大公無私。

 

  「因持名之法,最為方便,隨地可修,何待遁入山林;隨時可念,不勞閉關宴坐」。這說出這個法門的方便,隨時隨地你都可以修,你都能得到法喜,所以不必遁入山林。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有不少法門需要一個良好修學環境,叫阿蘭若,幫助你得清淨心,這環境清淨沒有人干擾。所以從前,修行人都住在深山,寺院庵堂建在深山,一般人都不會上去,為什麼?上去要走很遠,要走得很累。不是真心去訪道、去求道,誰願意爬那麼高,走那麼遠的路?可是現在交通方便,這寺院庵堂全都鋪上柏油路、鋪上公路上去了,車都可以開到門口,還有更高的山還有纜車上去。所以變成觀光聖地,每天寺廟裡頭這些出家、在家的義工,都忙著接待這些人,一天到晚上精疲力倦。我去看了幾處地方,在北京我把這個事情向趙樸初老居士匯報,我告訴他,現在這些古道場不能修行了。他問我為什麼?我說遊客太多,那怎麼能修行?我給他出了個主意,這些古道場統統做為觀光旅遊來接待,替國家帶來收入,好事情。真正修學,我們另外再開闢道場,另外開闢要採取現在方式,建大學城。

 

  中國佛教是十個宗派,把成實、俱舍也恢復起來,那兩個是小乘,十個宗派。每個宗派建一個大的道場,這個道場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教學,研究經教的,稱為學院;另外一個地方是修行的,稱為學會。學會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倡的,譬如淨土宗,淨宗學會,我們一個國家一個就夠了,現在交通方便,資訊發達。學院培養弘法人才,把這些經論講清楚、講明白。一個學院,一個學會,像個大學城,在一個地方。建築不要建宮殿式的,建學校,這是修行道場。老居士聽了很歡喜,這主意好!在這個道場裡面,這是共修,自己懂得這些方法之後,回到家裡面去都可以修行,世法不離佛法,佛法不離世法。十個宗派就十個大學,現在可以做得到。從前沒有這麼方便的交通,沒有資訊,非常艱難,所以道場到處林立,是這個原因,今天不必要了。可是教學的方法要像古時候的叢林,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就是把古代的教學理念方法跟現代的結合成一起,它的優點統統我們都得到了,缺點、不便的地方我們都迴避了,最好的方法。

 

  「但發廣大覺心」,覺心就是菩提心,「一向專念名號,下至十念一念,亦得往生」。這是講淨宗,淨宗太妙、太殊勝了,只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培養菩提心。真正要想成就,就不要擔心、不要害怕,為什麼?我們用真心待人,用誠意接物,不怕別人欺騙我。他欺騙我,我還是真誠心對他,為什麼?我是佛弟子,我的心是佛心。他不是,他不是佛弟子,他的心是輪迴心。我不能學他,我要學他,跟他一樣走了,錯了。所以,我們決定是用真誠、清淨、平等、覺對自己,慈悲對一切眾生,這叫真發菩提心。如果對人、對物沒有愛心,沒有真正的關懷,你菩提心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對自己,決定不生煩惱,沒有貪戀,守住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不污染,平等沒有高下,覺就不迷,這要懂得。我們生活在菩提心裡面,跟佛氣分就交融了,就接上了。如果我們心不清淨,還有染污、還有七情五欲、還有高下分別、還是迷而不覺,這個往生比較困難。多少人是這樣念佛,修淨土修了一輩子,只是阿賴耶識裡頭種了淨宗善根的種子,這一生不能成熟。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來生後世做為往生的真因,我們得是這個利益。但是,一失人身那是長劫輪迴,在這個輪迴裡頭,你要曉得,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苦不堪言。

 

  如果要知道這樁事情苦,我們就下定決心,把七情五欲放下,端正心念,就是清淨平等覺。用這個心處事待人接物,一生當中只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不怕人害我,不怕人欺騙我。為什麼?我已經看破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我沒有受害,我也沒有受騙。為什麼我沒有受害、沒有受騙?因為沒有我,我不存在,誰受騙?誰受害?沒有!如果我心被染污了,清淨心沒有了,我受到害;平等心沒有了,我受到害;覺心沒有了,我受害了。我的清淨平等覺一點都沒有受到傷害,一次一次的考驗,一次一次過關,生活就是考驗。如何在生活裡頭真正能夠把中國四科做到,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把佛陀的教誨,十善、三皈、五戒都能夠做到,又不著相,高明!不著相就是隨緣妙用,做得很認真,痕跡都不著,這是菩薩,這真快樂;一著相就是凡夫,就變成世間法。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這差別很大。發心一向專念,十念、一念決定得生。

 

  「不誤世間工作,依舊頓脫生死」,這是淨宗的妙,這是念佛法門無比的殊勝,它不耽誤世間工作。「既能自覺覺他,廣度眾生於未來;亦復自他俱利,造福社會於當世」,不可思議。我們對於現前的社會,這個社會混亂,世界災難這麼多,我們可以做出貢獻又不耽誤自己,自己往生有決定的把握,你說這個多自在。其他的法門跟淨宗一比,差距就太大了。我們是起初不認識,這法門確實難信之法,我們不能不承認。我在老師會下十年,老師苦口婆心的勸我,我都沒接受。我接受淨宗的法門,是《華嚴》、《法華》、《楞嚴》,從這三部大經,我才真正知道淨土之殊勝。《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我看到觀音、勢至這個特別法門,在《華嚴經》上那太明顯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終於覺悟、明白了,這才回歸淨土。非常感謝老師當年苦口婆心勸我,我不是不相信,因為沒搞清楚。我這個人一生確實如此,不搞得很清楚,我不會接受;我自己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接受了。老師最初教我從法相唯識下手,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在台中跟老師學了幾十部經典,大概有三十多部經典,自己慢慢契入境界,發現這個法門的殊勝。原來《華嚴》、《法華》包括《楞嚴經》,統統都回歸淨土,不可思議。這才讓我們真正認識,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他所要說的是什麼,所要教眾生的是什麼,搞明白、搞清楚了,千經萬論無不回歸淨土。

 

  我們翻過來看一百四十八面第二行。「是故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是經文,本經後面的經文,「獨留此經」的這段經文。其有眾生,值斯經者,值是遇到,遇到這部經的,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你願得人間富貴,可以得到;你願意得天人的富貴,你也可以得到;你願意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四聖法界,也能得到;你願意到極樂世界都能隨願,隨意所願。這句話就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良以此經符合社會之實況」,這是這個經無比殊勝之處,真的能夠符合社會實況,管用。古代的社會適合,古代是君主,現在是民主,統統適合,沒有不適合的。因為這部經教人,它的標準是聖賢君子,用中國人的話來說。聖賢君子是我們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也就是說,人人都是聖賢,人人都是君子。為什麼我們今天變成造作罪業的凡夫?距離聖賢君子太遠了。聖賢君子能愛人,我們現在不但不愛人,不愛自己,不知道自愛,哪裡能談到愛人?不自愛。我們教自己沒有教好,怎麼能教人?起心動念第一個念頭一定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在中國儒家,起心動念第一個念頭是為別人,不為自己,這是君子;如果起心動念第一個念頭為自己,不是為別人,這是小人。小人不是說壞人,他並不壞,就像佛家講的大乘、小乘,他心量小,把別人排在第二位,自己排在第一位。心量要大,決定是把別人排在第一位,自己排在最後一位,這心量大。大小乘是這麼分的。所以,這個經符合社會實況,因為把人教好了,人只要是好人,任何形態的社會,古往今來統統適應。而且都能做到善巧方便,「真俗並照」,雙照,「事理雙融,凡聖齊收,心佛不二」,真正能做到圓融自在。「故能長存而獨留於末世」,這是特讚淨宗的殊勝,佛陀慈悲,特別加持這部經典,讓它流傳到後世。

 

  經本印出來了,我們這個《科註》,在台灣印的。我昨天離開台灣回到香港,看到這個本子。第一批有五千部,這次是精裝兩冊,上下冊,精裝兩冊。有「科會」,前面是「科會」,便利大家閱讀,後面是「科註」,科會進經文,註解完全用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印得很好,我們這次印兩萬套,第一批五千套大概很快就寄過來了。這個書沒有版權,歡迎翻印,愈多愈好。估計我們的《科註》大概在明年九月可以講圓滿。這個經要多講,每一遍不會相同,肯定有新的悟處,有新的適合於現前環境的,適合現前環境的解釋。經上字字句句都可以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幫助我們提升境界、幫助我們開智慧,處理日常的事務。所以學了它真管用。

 

  念老說,「良以此經不但為淨土群經之綱要,一大藏教之指歸」。一大藏教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統統歸淨土,這在佛法裡頭說。下面又告訴我們,「實亦為此界他方」,此界是我們這個地球,他方是他方世界,「現在未來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這還得了嗎?這無比的殊勝,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方世界,近處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多大?十億個銀河系。這十億個銀河系跟我們是一家人,為什麼?同一個老師,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教區這麼大,不是一個地球,地球是一個村,這是小村。他方世界還包括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換句話說,一切諸佛如來在他們自己教區教化眾生,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最後也是指歸到淨土。諸佛如來幾乎是公認,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這個話真的。光中極尊,這個光可以指為常寂光,常寂光裡面無量無邊妙覺如來,阿彌陀佛第一,這光中極尊。因為常寂光裡頭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那個光中極尊,只有佛與諸佛方能究竟,等覺以下都不行,都無法體會。這是佛法所說自性極奧妙之處,真的是唯證方知,沒有契入這個境界,連等覺菩薩都不行。

 

  「現在未來一切有情離苦得樂」,這個苦叫究竟苦,這個樂是究竟樂,不是一般的苦樂。離究竟苦,所有一切苦全沒有了,得究竟樂,所有一切的樂事他統圓滿了。這是佛陀教學終極的目標,就是幫助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用的是什麼方法?底下一句是方法,離苦得樂是果,究竟菩提是因。究竟菩提是什麼?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叫究竟菩提。「究竟菩提之法要」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妙絕了。佛在這個法會裡頭也把法要講盡了。離苦得樂之法,破迷開悟之法,講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講到究竟處,就講到極圓滿了。

 

  發無上菩提心,還是經題上這五個字重要,這五個字是無上菩提心,是無上菩提心裡頭一部分,自受用,這最重要了。為什麼?自己沒有得到受用,怎麼能幫助別人得受用?菩提心的體,《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至誠心」,真誠到極處。真誠是不假、不虛,真是不假,誠是不虛,一絲毫虛偽都沒有。待人接物,修學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用真誠心,就是印祖所說的「誠敬」。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萬分誠敬得萬分利益;換句話說,你學東西能得多少,全在你誠敬心。誠敬心的自受用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是真誠心,有染污就不真誠,什麼東西染污?有我就被染污了。

 

  末那是染污,末那叫染污意。第一個是我見,我見就是你的見解裡頭有個我。它從哪裡來的?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因為一念不覺,從真心起了個妄心,妄心不是真的。這個妄心是業相,就是波動的現象,這一波動現象,頭一個起來的、出現的一個就是末那。末那是四個念頭結合在一起,第一個是我見,第二個是愛見,第三個是痴見,第四個是慢見。就是你有這個見解,這叫四大煩惱,變成一個識,佛稱它為末那識,也叫我見、我愛、我痴、我慢。這是強調有個我,你就有了我,有了我就迷了,把這個東西當作我,錯了。佛法裡有沒有真我?有,這個假我去掉,真我就現前。所以佛給「我」下了個定義,什麼叫做我?我有主宰的意思,我有自在的意思。我見裡頭沒有主宰,你完全受環境擺布,你不得自在,你沒有自由,你受的限制很大。所以真我,常樂我淨,這是性德。自性裡頭有真我,自己做得了主,自己得大自在,沒有任何障礙。所以,首先要破我見,因為有我這個東西,清淨心就沒有了;這個東西放下,清淨心現前。這是第七識。

 

  第六識是分別,分別就不平等,換句話說,我們要放下執著、要放下不平、分別,我們的清淨、平等就現前。這個東西一現前,唯識學家所說的,因上轉了,第六、第七轉了,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就是清淨、平等現前。八識跟前五識跟著轉,轉八識成四智,六、七是因上轉,五、八是果上轉。只要這兩個轉了,五、八連帶都轉了,就統統都轉了。八識轉為大圓鏡智,圓滿的智慧。末那轉為平等性智,真正融會在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融會成一體,末那。第六轉變為妙觀察,妙觀察是權智,阿賴耶大圓鏡是實智。權智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前五識轉變成無所不能,第六識無所不知。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叫妙覺果位,這真正成就。

 

  「是故念祖感恩圖報」,我沾黃老之光,他也把我帶入境界。我們感恩圖報,感佛恩、感祖師恩、感父母恩、感祖宗恩、感一切眾生恩。「發無上心,敬註此經」,這是依教奉行,為人演說,「續佛慧命」。「虔祈兩土導師」,虔誠祈請本土釋迦如來、西方彌陀導師,這是兩土導師。「十方如來,上師本尊」,上師是現在教我的老師。「金剛護法」,四眾同學。「慈恩覆護」,希望這些人大慈大悲護持,讓這樁事情做得圓滿、做得成功。「威德冥加」,這有保佑。「冀此註釋」,我們今天演說、分享,一切能順利,沒有障礙。章嘉大師早年告訴我,我一生佛菩薩照顧。現前佛菩薩照顧,我們有一個固定地方,這佛菩薩照顧的,有個固定的地方就可以不動了。沒有,沒有就是靠不住,那完全看緣,居無定所,住多少時間自己不敢講。有一個地方就好了,我就不動了。佛給這個地方,我就知道我可以不動了。不動我就專弘一門,專講這部經,一遍講完從頭再一遍,為大家做個樣子,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做這個樣子。「上契聖心」,這是理,聖心是理;「廣啟眾信」,這是機,這是眾緣。「凡有見聞,同入彌陀一乘願海」。這是念老跟我的一個願望,我們都希望一切眾生,有緣眾生在一生當中都能夠圓成佛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註-第1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四十八面,概要,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在一百四十九面第二行:「謹釋此經,依華嚴宗法及《彌陀疏鈔》例,總開十門:計為一、教起因緣。二、本經體性。三、一經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攝。七、部類差別。八、譯會校釋。九、總釋名題。十、正釋經文。」正式解釋經文。「前九門總論全經綱宗部類,此與天台宗之五重玄義,大同小異。雖詳略取捨稍別,總之,皆將一經綱要,綜論於前,發揮明了,使讀者先識總體,後研經文,綱舉目張,易於領會。此亦類似近代書籍中以概論為首也。今則名為概要。(最後之一門,方依經章次註釋經文)」。這是在註釋經文之前先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為什麼要有這一章?古人稱之為玄義,現在稱之為概要。這一部經看起來好像不很多,但是加上念老詳細的集註,就成為一個有相當分量的一部經典,這從文字上說;如果從義理上來講,這一部經的義理絕不遜於《華嚴經》。可以說釋迦如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到最後都歸淨土,換句話說,都歸《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是世尊所說一切法最後的歸宿,由此可知這部經的重要性。學習經教先一定要知道全經的綱要,我們對這個經才有認識,才能生起歡喜心,喜歡學習它。特別對於老修行的人,老修行的人實在講他不聽這個經的講解,這個東西他不聽,他專門聽玄義。因為講經的人、註經的人他對於全經的領會,對於全經的理解,都在這個部分。從這個部分能夠體會到註釋的人,他對於這部經教究竟能夠契入多少,因為這是他的心得報告,修學的心得報告,很值得我們做參考的。初學的聽到這部分,經太長了,先把全經大意明白了,對這部經產生信心,產生興趣,他就歡喜學習,所以這個總論就有必要了。

 

  天台家用五個科目來介紹,華嚴它用十個,叫十門開啟。全經的玄義,這個十門的名稱列出來了,剛才說出來了,從這十項(十個題目)我們對於全經概要就能夠略知一二。向下這再解釋十門,每一門都給我們做詳細的解釋。十門第一門教起因緣,這個註解在一百五十面,我們看第一行,一百五十面第一行。「教起因緣者,明大教所以興起之因緣」。這裡面分兩段,第一段「明大教與淨土法門之興起。次則詳述本經興起之因緣」。我們看解,黃念老的解,「夫一切法,不離因緣」。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法,特別著重在這個緣。為什麼?因是自性裡頭本來就具足,在覺悟的人是講心性,心性具足一切法。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之後他的報告只有二十個字,說明他自己悟入的境界,也就是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在第三句裡面說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一切法的因緣。

 

  因,大乘教裡面稱為種子,這個種子遇到緣它就起現行,它就會產生變化。這個變化今天的科學把它分為三大類,一種是物質現象,第二種是精神現象,在五蘊法裡頭物質現象是色法,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第三大類是自然現象,自然現象是阿賴耶的業相。今天科學家很難得,我們也非常佩服,佛說的阿賴耶的三細相都被他們發現了,阿賴耶的業相是自然現象,阿賴耶的轉相就是精神現象,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都不離開這三種現象。所以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的真心、你的本性具足一切法,一切法的因。因遇到緣它就起現象,起現象是能大師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很重要。遍法界虛空界整個宇宙是我們自己心性所生所現的,我們在這裡就能夠體會到,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永遠不能分離,這是事實真相。

 

  但是我們迷了,不知道事實真相,認為宇宙跟我沒有關係,我就是孤孤單單的一個我,這叫迷,迷到了極處。譬如我們這個身體是宇宙,這是假設,大家容易明瞭,身體是宇宙,我們是這個身體裡面的一個細胞。迷了之後,只認得這個細胞是我,除我之外身體所有的五臟六腑這細胞都不是我,都與我不相干,我們今天就像這種狀態,這叫迷而不覺。迷了之後,才會變成許許多多虛幻的境界,虛幻的境界裡頭最根本就是時間跟空間。在我們自性裡頭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時間、空間是迷了以後,從迷幻當中產生的。所以因緣無量無邊,一個環節一個環節都扣上的,永遠分不開,無量因緣興起法界虛空界。

 

  大教興起,這個大教就是佛教,佛陀的教化,佛陀的教育,這個是世出世間最偉大的教育,最究竟的教化。這個興起的因緣不可思議,有這個因緣興起,眾生可以破迷開悟,可以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成佛。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告訴我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理體,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迷失了自性之後,釋迦如來出現在這個世間才教我們,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我們原來每個人都是佛,真的不是假的。現在呢?這佛教給我們,你要發心作佛,你就能回歸本位,你不願意發心作佛,那你就回不了頭。

 

  我們今天發心做什麼?佛將十法界的業因,業因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業因總有一個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這一個佛給我們說出來了,叫我們覺悟,叫我們回頭。無量因緣當中佛是用什麼因緣回歸自性,就是作佛去了?佛告訴我們,平等覺,平等的覺心就作佛了。我們的心不平等,我們的心迷而不覺。你看我們這部經的經題上面就有平等覺,所以這部經是教我們做什麼的?教我們作佛的。教我們作佛的經典,那就是大乘,叫一乘經,還在大乘之上,一乘經裡面就是教我們作佛,大乘經裡面教我們作菩薩。我們的心不平,我們心裡頭有自私自利,佛教我們放下,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是真難。問難在哪裡?難在無量劫來我們迷於六道,迷得太深,迷的時間太久,養成嚴重的六道的習氣。佛雖然慈悲,以大智慧、無盡的善巧方便來幫助我們,我們還是回不了頭。如果過去生中培養了大善根,這一生可能有緣成就。這個善根不是普通善根,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不是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幾萬個,不是,太多了,供養無量諸佛,這一世得無量諸佛的加持,就像《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你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

 

  靠誰的力量?靠無量諸佛威神加持你,你一念覺悟了,就是一念相信,深信不懷疑,就肯發心求生淨土,放下萬緣,你這一生成就了。像哪些人?像一些鄉下人,阿公、阿婆,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聽善友告訴他念佛好、往生好,他就真信,他就真放下,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念個三年五載真往生了,瑞相稀有。我們要沒有讀大乘經不知道,這個人真幸運,能往生。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這一類的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生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他果報現前,果報就是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我們沒那麼大的善根福德因緣,出了家,學習大乘經教,也講經說法多少年,往生沒把握,不如那個阿公阿婆。阿公阿婆現在瞧不起他沒有什麼,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不是沒有原因,不是僥倖,不是偶然。佛氏門中絕對沒有僥倖的,都是真實功德之所成就,沒有真實功德不行。

 

  我們今天是有幸,無比的幸運,遇到夏蓮居居士為我們會集的這個經本,這個經本是《無量壽經》第九種本子,九也是個圓滿的數字。這個本子出現在世間不到一百年,知道的人並不多,講解的人更少。二十年前只有黃念老跟我兩個人在講,沒有第三個人。現在講的人慢慢多起來了,好事。尤其是黃念老的集註,這個集註的確是惠以真實智慧、真實之利。三種真實要沒有這個集註,中下根性的人看不出來。這個註解出現在世間不過二十年,不到三十年,你說我們的因緣多麼殊勝,多麼稀有難逢,我們遇到了。我們能遇到就證明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沒有這個加持遇不到。遇到了能信,遇到了能夠聽得懂,真正能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專念,這還得了!這就是佛法當中常說的根熟眾生,你的根熟了,根熟就是這一生當中你決定成佛,到極樂世界去成佛,所以因緣稀有難逢。

 

  「而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故」。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大事就是生死大事。佛出現在世間不為別的,就是為幫助眾生解決生死大事。我們回歸自性,自性裡頭不生不滅。六道有生死,四聖法界沒有分段生死,他有變易生死,也就是生死還沒了。四聖法界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真正生死了了,再沒有生死這個現象,超越十法界了,我們要在這一生當中把這個事情解決掉。有沒有方法?有,只要你能信,你肯幹,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願意往生就得把這個世出世間法放下,真放下。諸位在這裡要記住,放下是論心,是講心,不是講事。事上有,心上放下是真放下;事上放下,心裡沒有放下,那是假的放下,不是真放下,那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在心上放下。心真清淨、真平等了,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分別了。為什麼沒有分別?因為法界虛空界裡面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都是我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不知道,夢醒之後你要好好去想一想,夢中的一切人事物、山河大地從哪來的?都是意識變現出來的,除了自己意識之外什麼也沒有。

 

  佛在大乘經上說,境外無心,心外無境,心境一如。回過頭看我們的夢境,夢中有境界,境界是心現的,境界跟心是一不是二,境就是心,心就是境,心境不二,它是一體。一體,你就不會生起自私自利,不會生起貪瞋痴慢,不會生起分別執著,這就是心清淨,不再分別心就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妄心是不清淨,有染污,不平等,有高下,妄心。真心用事就叫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不是妄心。一向專念目的就是求生淨土!所以信願行這三個字是一而三、三而一,有信決定有願行,有願決定有信行,有行決定有信願,它一個就是三,三就是一,叫真信、真願、真行。你這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成佛,就是究竟圓滿,我們古人常講指日可待,你決定成就。尤其是往生淨土,決定證不退轉。因為西方世界是學校,老師是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如來是那個學校的教授,學生,等覺以下的都是學生;法身大士是高級班,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是中級班,我們這些人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的,是初級班。雖然是初級班,我們在那裡享受高級班的待遇,這個不得了,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你能夠享受高級班的待遇,這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老人家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你,你得到的,這個待遇不可思議。為什麼?包括智慧、神通、道力同居土往生的居然跟法身菩薩平等,這世尊自己說的,十方世界沒有,只有極樂世界有。所以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讚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像我們中國古代夏商周三代,成湯以七十里,這小國,治得好。它的精神、它的文化、它的教學、它的政治都達到最高的標準,國泰民安,人民幸福,讓周圍幾千里之外的一些小國家都仰慕他,向他學習,尊稱他為天子,就像諸佛尊重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一個意思。周文王、周武王以一百里一個小國土,也是治理得非常好,史書裡記載八百諸侯,就是八百多個諸侯國都仰慕他、尊重他,稱他為周天子。阿彌陀佛就彷彿是這個樣子,一切諸佛尊重,一切諸佛仰慕,一切諸佛讚歎。所以《法華經》上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就是教我們回歸自性,教我們仰信彌陀,發願求生,親近阿彌陀佛,一生證得究竟圓滿佛果,這是諸佛世尊的大願,諸佛世尊唯一的一樁大事。他沒有別的事情,就這一樁事情,勸導我們求生淨土,是為這個出現於世的。我們學《法華經》不要迷在《法華經》裡頭,《法華經》的境界是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讀《華嚴經》一定要知道華藏世界最精華的一個區域就是西方極樂淨土。華藏是個大世界,阿彌陀佛在這個大世界裡建立一個校園,這個校園是這個大世界裡頭最精彩的部分,精華的部分,我們要有這個認識。

 

  「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這《法華經》上的話。佛之知見,示是表演給他看,悟是令眾生覺悟,眾生看見了、聽見了,明白了,覺悟了。「《華嚴經性起品》: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起正法不可思議」。如來、應供、等正覺這是佛十號之一,十號都是性德,自性的德號,從這十種德號你就了解自性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這是通號,我們有沒有?有,我們統統都有,只是迷了之後,現在做凡夫,這十種德號都隱了。說實在話,並沒有失去,你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十種德號就現前了,十種性德就現前了。性起正法,說明世出世間無量無邊的正法,正是什麼?與自性相應的,我們中國人稱為善法,大乘教裡面稱為正法,跟中國古人講那個善是一個意思。善不是善惡的善,純真純淨稱之為善。善是讚美的詞,中國古人所謂「止於至善」,就是此地講的正法,不可思議。正法在什麼地方顯示?在佛世界,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為我們顯示的全是正法,沒有絲毫偏邪。十法界,四聖法界偏,六道裡頭邪;一真,法身菩薩的報土正,不偏不邪,不可思議。「所以者何?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不是少因緣,換句話說,這個因緣是具足的。

 

  下面說,「以十種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祇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這個因緣說不盡,《華嚴經》上說以無量因緣,不可思議,沒法子去計算的。成等正覺,等正覺就是正等正覺,上面還加個無上,這個地方省略掉了,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出興於世。無上正等正覺是佛,正等正覺是菩薩,單有一個正覺,沒有正等,只有正覺,稱阿羅漢、辟支佛,他們稱正覺,這出現在世間。這上面引用的是經文,下面這一句是念老的話,「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大事因緣者何」,大事因緣是什麼?「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法華經》上講的。佛一生是搞教育的,他的身分,用我們的話來說是教師的身分,一生當老師,非常認真負責的一個好老師,老師當中的典範。這個老師沒有為自己,都是為學生,以他的智慧、以他的善巧方便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幫助眾生回歸自性,這個教學就功德圓滿了。回歸自性就是成究竟的佛果,他就只有這麼一個願望,出現在世間就為這麼一樁大事。

 

  佛對我們,我們一定要知道,就是開示。開是啟發,是言教,示是表演,做給我們看,我們今天講身教,開是言教,身行言教就是開示兩個字的意思。不是只說不做,也不是只做不說,是又做又說。佛教給我們放下,他全放下了,從事上表演出來了,你看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中國古人還有「學不厭,教不倦」,他老人家的學是圓滿了,沒得學了,他只有教,真的是教不厭、教不倦,不厭、不倦。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平等心,你看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也不分信仰。當年在世,無論信仰什麼宗教,你跟他學,他都會很熱心教你,從來不會拒絕一個人,好老師,又不收學費。他生活很簡單,居無定所,過的是流浪生活。大家歡喜他、仰慕他,願意追隨他,經上記載的常隨眾,就是跟著他的,不離開他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麼大的一個團體。所以要邀請這個團體到他那個地區去講經教學,不是簡單事情,不是請一、二個人,要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上釋迦牟尼佛,一千二百五十六個人,這麼大的團體。如果沒有勢力、沒有財力負擔不起,請這麼多客人來,不是請幾個、幾十個。所以當時能夠邀請的都是國王大臣、大富長者,有能力請得起,迎請佛陀。佛很隨緣,這些國王大臣的別墅花園來供養他,他也樂意,也能去住幾天,住幾個月,或者住個二、三年,有,祇樹給孤獨園、竹林精舍佛都曾經在那裡住過幾年,一些重要的經論都在那個地方講的。這是世尊給我們示現表演的,你看他真放下了。

 

  「夫《華嚴經》乃世尊最初所創言」。這句話什麼意思?釋迦牟尼佛最初開悟的時候他的報告,說明他開悟的是什麼。就像現在拿到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的博士論文,他成佛了,他做的報告,最初創言,說明他所悟入的境界。說出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他老人家所見所聞。在中國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大家都知道,惠能大師一生活動的地方就是廣東這一帶,所以香港這邊人聽到六祖就特別親切。六祖大師也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最初創言,五句話,二十個字,開悟所說的,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何期自性」,沒想到自性,自性什麼樣子?「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無動搖,本自具足,能生萬法」,二十個字。五祖忍和尚一聽,行了,博士學位就給他了,衣缽就傳給他。他這四句話跟釋迦牟尼佛的創言《大方廣佛華嚴經》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釋迦牟尼佛細說,能大師略說,言語有多寡不同,義理沒有兩樣。你就曉得《華嚴經》講什麼?就是講的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華嚴經》就講這二十個字。《大方廣佛華嚴經》濃縮起來就二十個字,二十個字展開來《大方廣佛華嚴》,不增不減,不可思議。

 

  「《法華經》乃末後之垂教」。《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最後講的,做為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的總結,《華嚴》是概論,後頭是總結。「自始至終,唯為此大事因緣」,從開始到結束,終點,都是為這一大事因緣。這一大事因緣,下面說了,「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這八個字。開示是老師的事情,悟入是學生的事情。老師對於學生只能做到開示,就是身行言教。學生聽了,學生看了,要有領悟的能力,一聽就明白,一看就明白,要有這個能力。悟了之後怎麼樣?悟了之後要契入境界。入是什麼?證果。說開悟,開悟不證果沒用處。所以悟有兩種,一種叫解悟,一種叫證悟。證悟就是悟入;解悟,雖悟沒有入。入才有受用,沒入不得受用,所以你就想那個入是多重要。

 

  我們要用章嘉大師的話來說就很好懂,悟是什麼?悟是看破,這章嘉大師教我的,入是什麼?入是放下。看破沒放下不行,你不得受用。我用章嘉大師這兩句話來解釋,看破叫做悟,放下是入。你能夠看破這個世界,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真相,諸法實相,完全明白、覺悟了,你肯定能夠把執著分別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成佛了,就入了佛位。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能隨緣,那是阿羅漢;再放下分別,那就是菩薩;最後把起心動念放下,就成佛了。所以放下是入,看破是解,是悟,悟入兩個字境界有差別,不一樣。佛的教學為這個。所以佛教學講究根性,根性分上中下三等,上根、中根、下根;根性有利鈍之不同,利根能夠悟入,不是利根能悟不能入。

 

  佛在《仁王般若經疏》上曾經說過,為我們解釋正法、像法、末法。什麼是正法?有說法的人,佛說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佛說法,有聽經的人,有依照經教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這叫正法。有講的、有學的、有證果的,開示是佛的事情,有悟的、有入的,正法。如果說有開示的,有佛說法,有悟的,沒有入的,這叫像法,沒有證果的;換句話說,他悟性很高,他沒有放下,還是搞六道輪迴。他也能夠修善積德,在六道輪迴裡面生天道,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像法。如果有人講經,也有人聽經,但是沒有開悟的,當然更沒有契入的,這叫末法。講經的人沒有,那就叫滅法,佛法就滅了。這個說得好!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是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我們今天在這三個時期裡面我們是末法,如果我們這裡有說、有聽、有真正修、有真正念佛往生的,正法,末法裡面的正法;如果是講經的人都沒有了,那就是滅法了,不是末法,滅法。這個說得好,我們要記住。由此可知,所謂正法、像法、末法在人,不在時間。這正是一切法不離自性,「法外無心,心外無法」,這佛常講的。

 

  「亦即欲一切眾生開明本心,同佛知見,等成正覺也。」這佛的願望。也就是說諸佛如來在十法界辦學他的用意何在?他的目的是什麼?實在說,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無盡的慈悲,悲憫眾生迷失自性,迷失自性所以他才做違背性德的事情,違背性德就變現出六道三途。地獄這些不善的境界就好比作惡夢,雖然是假的,他把假的當真,那個惡夢做得很辛苦,也能夠驚嚇人。所以佛幫助我們醒過來,做種種示現來教導我們,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這就叫看破。勸導我們放下萬緣回歸自性,因為自性三種現象都沒有,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它什麼都不是,但是能生萬法,也就是說這三種現象都是自性所變、所生、所現的,自性什麼也不是。怎樣才能夠明心見性?放下就是。我們明白了,惠能大師當年在五祖的方丈室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見性了。我們不能見性就是這三種障礙,三重障礙,你把這三重障礙統統放下就成佛。所以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就是哲學裡面所說的知難行易,看破難,放下容易。為什麼放不下?你知道的不清楚,也就是說你沒有真正看破,真正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真看破就一定放下。我們自己衡量自己,自己有沒有入?有沒有悟?不入就沒有悟,不放下就沒有看破,要有自知之明。

 

  再看底下這一段,「本經興起因緣亦復如是」,這是我們現在學習的這一部經。「《稱讚淨土佛攝授經》(即阿彌陀經唐譯本)」,玄奘大師翻譯的。《彌陀經》只有兩個本子,但是這兩個本子是同一個原本,梵文的原本,第一個是鳩摩羅什大師翻的,經名就叫《佛說阿彌陀經》,第二種,唐朝玄奘大師翻的,它的經名叫《稱讚淨土佛攝授經》,就是《阿彌陀經》,一個本子兩個人翻譯,內容大同小異。玄奘大師的本子有這麼一句,「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我觀,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我看到如是利益,就像諸佛所說的利益,這個諸佛實際就是指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所說的利益安樂,極樂世界安穩、平安、自在、快樂,十方世界裡面找不到,這是大事因緣。所以釋迦牟尼佛看到極樂世界,為我們介紹,說誠諦語就是介紹,真誠是實話,諦是老老實實,沒有一絲毫虛偽,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可見淨土法門之興起,正同於《華嚴》、《法華》,同為一大事因緣也。」雖然同為一大事因緣,實際上超過《華嚴》跟《法華》。為什麼?《華嚴》、《法華》到最後指歸淨土,而這個法門,《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直捷叫你修淨土,沒有拐彎抹角,所以這就更勝於《華嚴》、《法華》。《華嚴》、《法華》轉個大彎,最後轉到極樂世界;這是一條直路,沒有拐彎抹角,直捷當中的直捷。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何以故?如《彌陀疏鈔》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所以比《華嚴》、《法華》簡單多了,沒有彎路,直截了當就告訴你,就幫助你,成就你。成就是圓滿的,不是階段性的,階段性的它有阿羅漢、有辟支佛、有菩薩,好像很多中途站,這個沒有,一直到目的地,究竟成佛。「若能諦信,何須遍歷三乘,久經多劫」。關鍵就在信字,諦信是什麼?真信,諦當真實講,當實在講,你要是真信,不必經歷階段。像斷煩惱,我們先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再斷塵沙煩惱,證菩薩,最後破無明煩惱就成佛,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向上提升,這不是,一步登天沒有中間的路子。關鍵就是諦信,諦信是真信。決定不走彎路,我幹什麼就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以外全放下了,那你就一生成佛了。不要遍歷三乘,不必久經多劫,因為你要走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這個路時間很長,你要用多長的時間才能證到阿羅漢果?你看你證得初果的時候,初果之後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人間的時間短,天上的時間長,七次往來才能證到阿羅漢。阿羅漢不到世間來了,他在四聖法界修行,從阿羅漢到辟支佛,要把見思的習氣斷盡,這要多長時間。再斷塵沙煩惱,再斷塵沙習氣,再破無始無明,時間是論劫算,不是論年數算。

 

  這個法門,「不越一念」,它實在太快了。這個一念無法想像,一念覺凡夫成佛,一念覺念念覺。為什麼?他那個覺產生力量,影響底下一個念還是覺,一念覺二念,二念覺三念,念念覺,作佛去了。我們今天這一念是迷,念念都是迷。不要以為我一念覺了,一念覺了你成佛了,你一念覺,第二念不覺,你前一念根本就沒有覺,自以為是覺,不是覺,覺就成佛了。像惠能大師,那是覺,像釋迦在菩提樹下,那是覺,再不迷了。「頓證菩提,豈非大事」。還有比這個事情更大的?沒有了,這是真正大事,作佛去了。你看無量劫來在搞生死輪迴,這一生當中作佛去了,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這不是大事什麼是大事?「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證之法」。這法到哪裡去找?什麼樣的緣分才能遇到?開經偈說得好,「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說得不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就是我們遇到法門這一天,遇到這個法門。這些人知道珍惜,為什麼?他曉得太難遇到了。我們這些人不知道珍惜,為什麼?不知道法門殊勝,遇到寶不認識貨,遇到黃金把它當作銅鐵丟掉了,遇到了寶石把它看作石頭,不識貨,所以不知道珍惜。識貨的人知道珍惜,到哪裡去找?能令凡夫一生證得究竟果位,只有這一門,這講真話。

 

  所以自古以來在中國,中國是大乘教,八個宗派,大乘八大宗,小乘兩個宗派,宋朝以後就沒有了,宋朝時候就沒有了,只剩下大乘八個宗派,八個宗派成就的人淨土特多。這一千七百年,從慧遠大師到今天,往生淨土的人有多少?我們最保守最保守的估計,我們有理由相信超過十萬人,這十萬人到極樂世界就作佛去了。八大宗裡哪一個宗能有這麼多成就的人?淨宗是保證你證得究竟極果。禪宗雖然盛,我們保守估計,禪宗在中國從達摩祖師傳過來,到能大師才興旺起來。能大師距離我們大概一千三、四百年,這一千三、四百年從禪宗裡面成就的、明心見性的有多少?《五燈會元》裡頭有一千七百個人,再加上《景德傳燈錄》所記載的,真正參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大概只有三千多人,淨宗往生超過十萬,其他,教下比禪宗更少。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契機,真的淨宗最契機,成就,淨宗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議。

 

  末法傳到今天,黃念老告訴我,他大我十幾歲,真正是當代的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很嚴肅的告訴我,從今往後修學佛法,除淨宗之外都不能成就。修禪說明心見性不可能,現在這個時代修禪得定的人都少見,因定開慧沒有了,修密的人也沒有了。新中國成立到今天,真正修密修成的只有六個人,念佛往生的有多少?他自己學禪,跟虛雲老和尚學參禪,學密,他自己是密宗金剛上師,晚年生病的時候他都放棄了,告訴我,一天十四萬聲佛號,專念彌陀,專求淨土,他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為我們表演,為我們做示現。告訴我們,假如他註的這個註解註得這麼好,他臨走的時候是參禪走的,是念咒走的,我們對他這個註解就會懷疑,講得這麼好,為什麼你自己不肯修?肯定有問題。說得這麼好,他是密宗上師,不修密了,不念咒了,念阿彌陀佛,不參禪了,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念佛求往生,這是作證轉,三轉法輪,註解是勸轉,往生是作證轉,給我們做證明。妙!這個老人慈悲到極處。我們晚年見面一見如故,同心相應。

 

  在那個時候學這部經、弘這部經,我在海外,他在國內,就兩個人。我感覺得很孤單,我每一次回到台灣去的時候,我見老師,都向李老師懇求,能不能多培養幾個人才講經說法,我們有伴。老師看了我半天,回我一句話:你替我找人。我以後再不敢講了,我到哪裡去找人!找一個真正尊師重道的、真正聽話的學生找不到了。跟老師學,不聽老師的話,陽奉陰違,這種學生太多太多了。老師在台中教了三十八年,跟他學佛的人真不少,幾十萬人,但是真正能承傳他的法的沒幾個人,真正聽話真幹的就更少了。像我這麼傻,聽話的,找不到第二個。有一、二個,有家累,放不下,不像我一個人,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去做,一有家就麻煩,真是個大累贅,所以不容易。老師告訴我,學生找一個好老師,可遇不可求,老師找一個好學生更難,比學生找老師還要難,到哪裡去找?

 

  所以關鍵確實在信、在願、在行,不僅是淨宗,世出世間法真想有成就,都不能離開這三個字,你首先要真信,不信根就壞掉了。《華嚴經》上所說的,「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根源,功德之母,母是比喻能生,能生世出世間一切功德。可是今天的問題,信心沒有了。你要不相信你去調查調查、去問問,你去問人,你對自己能不能相信?現在人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所以他對父母沒信心、對兄弟沒有信心,孝悌沒有了;對老師沒有信心,對朋友沒有信心。現在人活得好可憐,活得好辛苦,在這個世間一個知心的人都沒有,多寂寞,多可憐。

 

  所以談到信,首先第一個要講信自己。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講信願行,第一個講信,他講六個信。第一個信自己,第二個信他,他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首先信自己,不信自己相信他沒用,得不到利益。首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信什麼?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你才有救。我本來是佛,現在釋迦、彌陀幫助我成佛,我相信他。中國自古以來傳統教育,相信人性本善,你要接受聖賢教育,頭一個相信我性本善,現在聖賢幫助我回歸到本善,你才能成聖成賢,你才真正能夠接受,像《法華經》上講的,悟入聖賢之道,你不相信自己那怎麼行!這個跟宗教不一樣,宗教第一個要相信他,信神,佛法第一個是信自己,你看第二個才信佛,不一樣,第二個信他,第三個信理,第四個信事,理事,第五個信因,第六個信果,講六個。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具足這六個信,信願行第一個字你才有。我們能相信嗎?這六個大概一個都沒有,都不信,換句話說,釋迦、彌陀就不能教我們,我們不是他的學生,是他的學生最低限度要具足這六個信,真得受用。這部經學了之後你決定具足信願行,往生淨土,你就成功了。

 

  所以我們常常要問自己,要回光返照我有沒有信自己?信自己本來是佛,信自己本性本善,信聖賢教誨,信老祖宗的教誨。我們的父母、祖父母不知道,他們出生在亂世,早年失去了聖賢教誨。我們對聖賢教誨有信心,我們對佛菩薩的教誨有信心,佛菩薩不會騙人,佛菩薩基本概念裡面我們現在明瞭、知道,他是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這就是值得我們相信。所以他們的慈悲,慈悲就是愛,稱之為同體大悲,一體,同體。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條件。父子之愛是有條件的,他是我的兒子,我愛他,他是我的父母,我愛他,有條件的,不是我父母就不愛了,不是我兒子就不愛了,有條件的。佛菩薩沒有條件,同體。這把道理說出來了。信理,理是道理,相信理就相信事,千差萬別的事不離這個原理原則,理是一個,事千差萬別。理明白了處理事情就很方便,理不明白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相信因果,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善惡不能抵消,我造了很多錯事,現在多做一點好事情彌補,沒有這個道理。善事善因決定是善報,惡因決定是惡報。到底是善報在前,是惡報在前?那是緣分不一樣。所以只要有因,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如果我們遇到善緣,我們的善因先報,先現前,善因報完之後,可能遇到惡緣,我的惡因就又現前。所以果報這樁事情,佛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我們多行善事就是多製造善緣,好,我們沒有惡念就是我們把惡緣把它退後了,延後了,永遠沒有惡念,你就永遠不會有惡報,念頭要緊,現在科學家都知道了。看什麼樣人做什麼樣壞事,我們都不要起惡念,要原諒他,就像佛在經上所說的,「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不要怪他,為什麼?沒人教他。現在真沒有人教,父母不教,老師也不教,社會也不教,沒人教了;宗教典籍上有,也不教了,現在宗教都搞祈禱了,經會念,不會講,什麼意思不懂,這就沒有意義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天天講,天天教,他要做這些經典叫我們念,大概把人都念跑掉了,誰跟他?不但教,他還做出給我們看,你就不能不佩服他。善教者必然是身行言教。這部經上教我們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你看入佛知見是《華嚴》、是《法華》,我們用念佛的心入華嚴境界、入法華境界,法華、華嚴境界就是極樂世界。

 

  「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大事因緣,唯獨此經,唯獨念佛求生這個法門,真正能夠圓滿的成就,快速、簡單、容易、穩當,成就高過一切。這是淨宗獨有的微妙,其他一切經論法門裡面所沒有的,我們要珍惜,因緣太難得了,太稀有了,要抓緊,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