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数据走势图:天山一号冰川冻土厚度近20年锐减7.7米(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28:58
人类逐水草而居住,依河源而衍生。天山山脉蕴育一条条生命之源、一片片生命绿洲。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趋势下,加速了乌鲁木齐河源——天山一号等冰川冻土不断退化,冰川不断退缩。
11月9日,中科院天山冰川站科研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现有环境状况和气候变化趋势,预计再过50至60年,或者60至70年,一号冰川对乌河及下游的调剂功能就会消失,也就是说一号冰川将从天山山脉消失……
□文/记者 高纪  图/记者 秦鹏翻拍
■起因
冻土厚度近20年减7.7米

科研人员背负设备艰难地爬上一号冰川。
前不久,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多年冻土迅速退化。”这一消息再次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了“母亲河源”天山一号冰川。
估算2008年的多年冻土下限深度约为86.8米,较1992年减小7.7米,河源区多年冻土很可能正在发生自下而上的迅速退化。
人们能够感觉得到,多年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第一次发布这样一则消息,说明形势的严峻性,并且用了“迅速退化”这个词,其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关注和保护母亲河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事实。
采访时,中科院天山冰川站科研人员王文彬博士,对冻土退化带来的影响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冻土层就好像是一层防渗堵漏的塑料布,塑料布一旦坏了,那就要漏水。目前,在绕乌河河源区一周,包括一号冰川在内共有7个被编了号的冰川,呈一个漏斗形,乌河源头各支流像一条条经脉,将他们联络起来。
目前,我区已对河源区冻土的监测,设了多个监测点,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负责进行河源区冻土变化的研究。此外,尽管一号冰川附近有一个空冰斗(很早以前就消失的冰川),但科研人员还是在该区域建立了一个水文点,通过观测并与其它冰川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理论分析和研究。
■调查
乌河上游烟尘弥漫

一号冰川东西两支的现状
10月26日,记者曾驱车沿乌河而上,经过大西沟至河源区这段上游区域记者感到,工业污染依然很严重。
在大西沟河段,乌河河道千疮百孔,由于这里正在建设一座水库,沙石料当然是就地取材;河水洗沙之后,变成了浑浊的黄泥水在河道流淌。
在板房沟工业和生活区,一座新建不久的电厂尚未运行。向前再走3公里左右,一座正在生产的水泥厂,改变了洁白的雪山、青翠的松林的原样,浓烟在多个烟囱肆意排放。
由于这里四面不透风,整个山谷和天空笼罩在灰蒙蒙的烟尘之中,以至连远处隐隐约约的雪山和松林,看上去也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灰色大幕。这就是母亲河上游紧邻河源区的环境现状,这对河源区大气环境、冰川退缩以及乌河水质的影响不可小视。
对此,王文彬博士说,一号冰川的污染主要来自粉尘污染,准噶尔盆地、东疆区域、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粉尘,对一号冰川都有影响。研究发现,一号冰川表层雪中的碳黑及有机碳的含量,远高于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底部冰川冰,以及奎屯河哈希勒根五十一号冰川。
冰川退缩所带来的后果
研究结果表明,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河源区气温与降水基本处在正常波动的范围,1985年前后气温、降水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时期。1985年以后有升高的趋势,降水表现得更为显著。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河源区处于一个最为明显的暖湿阶段,大西沟降水增加了17.5%,各观测点气温增加1℃左右。
冰川退缩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王文彬博士说,整个天山冰川都在退缩,未来冰川、径流的变化和走向,使得形势已非常严峻了。中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除了建立一号冰川一级监测站外,还在天山不同区域建立多个二级监测站,包括天山东端(我国境内)庙尔沟冰川站,天山西端温宿县二级站。此外,新建了奎屯站;从2009年开始在天池、喀纳斯新建监测站,目前两站正在建设当中。这样就对天山冰川的监测形成一个网,使监测更为系统,通过东西监测对比,研究其变化,并对几十年的监测结果进行一个验证。
从眼前看,冰川气温升高,会导致降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好事,但从长远看可能并不是好事;一号冰川以年平均4-5米的速度退缩,从监测河流径流量的结果看,径流量在增加,从长远看,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那结果会是径流量越来越小,因为源区无水,下游就自然无水,那说明河源区水源出现了枯竭。
如果冰川退缩加速和消失,对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保护“母亲河源”刻不容缓
科研人员把一条冰川划分为3个区域,即:冰川末端是消融区,中间为平衡线区域,上端为积累区。冰川的平衡是由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的。其实就现在而言,冰川一直都在积累和补给,并向下滑动,处于一个循环的状态。但是,目前冰川处于一个亏损状态,积累与消融不但不成比例,而且是失衡的,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快速退缩而打破了这种平衡。
有没有办法延缓河源区冻土退化、冰川退缩呢?王文彬这样回答记者,现在为何全世界都要提倡低碳?气候变暖是全球大气候的趋势,如果冰川加速退缩,将对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除极端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外,工业发展增加碳排放量等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少破坏环境,叫停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生产,少用或不用此类产品和一次性的消费品。
眼下,天山冰川站科研人员最希望看到的是:希望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冰川上游牧民放牧的问题,停止牧民搞旅游,尽量减少人员在冰川上活动,还冰川安静、晶莹和干净。因为现在大部分旅游探险者都是牧民通过摩托车等工具送上去的。
同时,希望政府部门在高山站附近建围栏,保护河源区。王文彬博士表示:“我们现在所做的冰川监测和水文观测等工作,最终也是为新疆服务,为数百万乌鲁木齐市民的将来服务。”
■链接
一号冰川的“前世今生”

科研人员正在打冰提取冰芯。
从1995年至今,一号冰川平均每年末端退缩4—5米。当记者问及按照这样的速度继续下去,“母亲河源”将在何时会消失时,王文彬博士说,以现在的环境状况和气候变化趋势,预计再过50至60年,或者60至70年,一号冰川对乌河及下游的调节功能就会消失。其实说白了,王博士所表达的担忧也就是一号冰川将从天山大脉消失。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闻发言人胡文康说,近半个世纪以来,出现退缩现象的不仅是一号冰川,新疆境内山地冰川普遍退缩。航测的分析表明,1964年以来,新疆冰川面积减少了近20%,冰储量减少了18%左右,新疆山区永久性雪线高度则上升了近60米。被称为“固体水库”的新疆冰川面积,占到中国冰川面积的40%到50%,高山积雪融水对河川径流起着非常重要的补充和调节作用,是这个干旱地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
据了解,位于乌鲁木齐西南120公里的天格尔山中的天山一号冰川,是世界冰川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重点监测以研究世界气候变化的10条冰川之一。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是我国唯一以冰川和冰川作用区为主要观测研究对象的野外台站,目前有高山与基地两站组成,该站由中科院院士施雅风倡议下于1959年建立的。
常年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从冰川退缩情况划分可以看出,1538年、1770年、1871年、1962年这4个阶段,冰川随着大的年代跨度而出现大面积的退缩,令人触目惊心。从1959年,一号冰川才有了一个较准确的面积,为1.95平方公里,但到现在的51年中,其面积又退缩了14%。从卫星影像资料得到的情况是:乌河源区和流域周围共有大小155条冰川,其面积缩小超过30%,已有多条冰川已经消失。
从历史影像资料可以看出,分为东西两支的一号冰川,在1962年两条冰川南端相互大面积交融在一起,在逐年的消融退缩的情况下,到1994年南段交融部分出现了断开情况,到2002年彻底断开并将距离渐渐拉大。于是,中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将1994年确定为一号冰川东西两支冰川断开的标志年。
',1)">
您已欣赏本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