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所有演员表:两会出现恢复繁体字呼声:从简回繁笑话百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50:46
两会出现恢复繁体字呼声:从简回繁笑话百出   文章提供 于 2009-3-19 13:13:2 (北京时间: 2009-3-20 1:13:2)
  文章作者: 江迅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央视纪录片《汉字五千年》追溯汉字渊源,受中南海推崇,一个月内连播三次。总策划麦天枢预测,繁体字最终会恢复,取代简体字。而诸多政协委员也在两会期间发出重新振兴繁体字的呼声。

  记录片《汉字五千年》一个多月前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初始反响不大。不过,人们对这部记录片的关注度渐渐升温,先是知识界的反应,而后是中南海高层的推崇,于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四套节目同时在黄金档期重播,一部记录片一个月内连播三次,在中国电视史上实属罕见。作家、学者麦天枢是这部记录片的总策划和撰稿指导,谈到简繁体字之争,他相信最终会改回繁体字,繁体字才是华人文字和文化的根源。

  麦天枢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报道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多年前热播的《大国掘起》总策划人之一。麦天枢说:“过去之所以要简化,是对效率的追求。现在认字、写字越来越键盘化,繁体字之繁,对人认字写字已经不成问题,而繁体字却直接包含了对传统和对文字本质的认识。不过存在两种成本,一是电脑的普及度,有多少人习惯键盘化书写;二是简体用了几十年,转成繁体如何被接受。因此不是观念问题,而是社会成本、社会策略问题。汉字出现已有三千二百多年,简体字才几十年,它是在外界压迫下一个不得已的、令人棘手的选择。”

  在中国,简繁体字之争数十年来始终没有销声匿迹,恢复繁体字的呼吁也从未停止。最近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刚闭幕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侨联副主席潘庆林递交了用十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他的建议有三条理由:

  首先,上世纪五十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其次,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另外,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现在台湾地区依然用繁体字,并称其为“正体字”,还要为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大陆方面造成压力。

  五十五岁的潘庆林是天津(日本)共同高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这一“废除简体字”的“雷人”(网络语,出人意料、令人震惊)提案,顿时激起千层浪。上海作家、政协委员赵丽宏认为,繁体字从结构上体现汉字之美,但不意味著简体字粗糙,从繁体到简体的转变,很多是有根据的。与其废除简体,恢复繁体,不如两者并存。身为中学校长的全国政协委员张群思考的是恢复繁体字后,学校教育带来的问题,简体字客观存在多年,要推倒重来,不是简单事,师生都会无所适从,造成文化上的混乱。

  潘庆林提案遭到多数网民的反对。有人认为,废除简体字是社会的倒退,是瞎折腾。政协委员放著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不提,而提这些无关紧要的议题,是吃饱了萦的。有的更具讽刺说建议取消穿西服,规定“长袍马褂”为中华民族的“正装”。不过,也有力挺“废除简体字”者,他们认为,文字不只是记录符号,海外华人圈大都使用繁体字,造成华人不同用字的局面。只有恢复繁体字才能让大中华有凝聚力。搜狐网最新一次对恢复繁体字作了调查,支持的网民有四成一,反对的网民有五成四。“拥简派”和“废简派”透过各种方式掀起一场大论战。

  不过,在北京两会期间,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教育部必须依法行政,现有法律认可的是简体字。一九五二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文改会)编拟《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一次稿,确定“述而不作”的编选原则。五四年文改会改组成立,直接“操刀”汉字简化。五五年文改会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翌年国务院批淮《汉字简化方案》并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中的五百一十五个简化字分四批推行,搜集了很多意见,补充后再于六四年正式公布《汉字简化字总表》,总表收字二千二百三十六个。八六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简化汉字总表》,对六四年的总表作个别调整。

  新一轮汉字繁简之争中,“废简派”的代表人物为九十九岁国宝级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拥简派”的代表人物为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零九年二月一日,季羡林谈论国学时,明确提出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并称汉字简化和拼音化是歧途,追求效率不是简化字的理由,古文今译毁灭中华文化。他以把皇后的“后”与以后的“后”弄成一个字为例,表示当年简化汉字带来诸多遗憾。曾听说季羡林写“爱”字,就坚持用繁体,因为繁体的“爱”字有个“心”字,没有心何来爱。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文改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当时有二十三名委员,季羡林是目前唯一尚健在的委员。作为汉字简化工作的参与者,走了半个世纪又回到出发点思考问题。

  一天后,王立群在博客上发表《从秦始皇统一文字看汉字的简化》文章,声称“从简从俗”是文字规范两大原则,文字功能在于交流,文字形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实用性,“创造简化字,推广简化字是正确的”,时下“不应非议简化字”。据悉,王立群受邀会于近期在北京电视台录製有关简体字的节目。

  文字改革是双刃剑。简体字在普及文化的同时,也让人与传统文化有了隔阂。新一轮的繁简之争,其实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王干引发的。零八年三月二日,他以《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如何?》为题写了篇博客。他在博文中提出,简化字存在的理论基础已不存在,录入速度和英文及其他拼音化的文字已没有劣势,中国教育已不再是以扫盲为己任;简化字给古典文化典籍带来伤害,繁体字则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和中华文化的纯洁。王干博文发出几天后的零八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祖英、黄宏、郁钧剑、关牧村等二十一位文艺界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发出“振兴繁体字”的呼声。提案建议国家应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授繁体字。

  香港写繁识简经验

  当下,由于北京两会话题,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华人圈也再度引发繁简之争。香港拥有特殊地理位置,台湾的繁体字(正体字)和内地的简体字,总是在这弹丸之地交融、碰撞,于是不少香港人早早就奉行“写繁识简”,即整体阅读上认识繁体字,除正式文本外,在日常书写中则常用简体,繁简的互转,没有人们想像中的对立,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没有偏废。不过,香港人常常会简繁乱用。香港教育局的报告显示,香港中学生会考作文文理不通,繁简混淆,一旦不用电脑,手写的汉字只要笔画稍多,就一定缺胳膊少腿。

  北京知名作家王蒙说,简化字回繁,也常常笑话百出。例如“谷”与“穀”,原本都是繁体字,前者指山谷,后者指穀物,现在一时兴回繁,把山谷写成山穀,笑死人。他说:“当我看到『文学大系』的标题,真的是哭笑不得。简体的琒代替了钟与锺,但二者含义不同,锺是锺情,钟是钟表,非要把『钱琒书』老的名字写繁体字,却又不知道『锺』与『钟』的区分,能不闹笑话吗?”正如麦天枢说,“写字成了中国读书人终生的负担”,“汉字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人们需要的是使用中文的心灵环境,否则,对中文字使用美感的追求就会大面积丧失。ddhw.cn
来源: 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