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吃黑侄女扮演者:有关海流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51:46

有关海流的故事

2008年初的时候,在美国阿拉斯加西部的白令海岸边上,有游人捡到了一个塑料苏打水瓶,瓶子里面装着一封被卷起来的信,那封信是由一个美国西雅图的小学四年级女生写于1986年。这位名叫艾米丽的小学生在信中写道:“我们正在研究海洋以及生活在遥远的土地上的人们,这封信是我们这一项科学计划的一部分,所以,请捡到这封信的你写上发现它的日期、地点和通信地址,并将它送回给我,我将送给你我的照片,并告诉你这个瓶子是何时何地被投进海洋的。”于是,这个捡到瓶子的人就按照信上所留下的信息,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现在已经30岁的艾米丽。后来人们发现,在艾米丽将瓶子投入大海后的21年当中,它独自在海上漂流了将近2800千米。

无独有偶。生活在英格兰西南的德文郡沃拉康比镇的60岁的潘妮?哈利斯是一名退休的中学女教师。2007年,她在离家不远的海滩上遛狗时,意外发现在离她不远的海面上漂浮着一只被水泡得发白的玩具鸭子,于是便想办法将其捞了起来。

仔细端详之后,哈利斯发现,在小鸭子的身上标明了小鸭子玩具的商标和制作厂商的信息。经过向亲友们打听,哈利斯了解到,她所捡到的正是15年前因海上事故而坠入太平洋的一批小鸭子玩具中的一员。随着消息传开,当地迎来一场“追鸭狂潮”,“小鸭舰队”的身世也受到极大的关注。

原来,在1992年,装满了由美国“The First Years”公司在中国订做的近3万只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因事故而坠入太平洋。这些玩具中,除了黄色小鸭,还有它的好朋友蓝龟、绿蛙及红色水獭。

从那时起到发现时止,这支由1万多只玩具鸭子组成的“鸭子舰队”已经在海上漂流了15年,1.7万英里(约2.7万千米),正浩浩荡荡地漂向英国海岸。这些在浴室里陪伴孩子们的玩具已经在海上“随波逐流”,跨越了半个地球。它们曾到过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水域,经过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美洲,登陆夏威夷,甚至穿越过北极冰块。

这些玩具鸭虽然未尽本职,但它们却为科学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美国海洋学家柯蒂斯?艾伯斯梅耶15年来一直在追踪这群玩具鸭。他认为,了解玩具鸭的漂流路线能为有关洋流及地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帮助。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科学家西蒙?博克索尔说:“它们是一群很好的追踪器,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洋流当前的运动情况,而洋流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这支“小鸭舰队”还为绘制洋流模拟图做出了另一项“贡献”,专业人员根据玩具鸭的着陆地点绘制出一份名为“海面洋流模拟”的电脑模型图,它能为捕鱼活动和海上救援工作提供帮助。而对海洋研究浮标来说,这群黄色玩具鸭由于长期被海水浸泡,逐渐褪色,现在已开始泛白,在海面上十分显眼。因此,对科学家而言,它们比专门用于海洋研究的浮标更易于观察。

随后,哈利斯女士将她捡获的这只珍贵的“中国鸭子”寄往美国The First Years公司,并期望对方兑现100美元奖金高价收回的承诺。并且,在一些收藏家手中,“小鸭舰队”成员的价格竟被爆炒至近2000英镑。

那么,是什么力量帮助了这些没有长脚、不会游泳的漂流瓶和玩具鸭子,使它们能够跨越大洋,周游列国的呢?对,正是我们所要向读者讲述的“洋流”。

谁在驱动大洋环流?

的确,大洋中的海水并不像我们平常所想、所见的那样只停留在一个地方,而是会像陆地上的河流那样在全球大洋海水体系中不停地流动,只不过,海流所形成的水流都是以环流的形式存在,因此被称为“大洋环流”。这些流动的海水,也像陆地上的河流一样,宽窄、长短和流速均有所不同。而且,除了水平环流,大洋环流还有垂直方向上的环流,即人们所说的“升降流”。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海水像河流那样流动呢?

推动大洋海水流动的最直接的力量大体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风力、海水温度差异和盐度差异。除了风力推动之外,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变化都可以由海水的密度变化来加以反映。而且,正是这些密度差异和变化产生了可以驱动海水沿着温度和盐度梯度流动的动力,才使得大洋中的海水可以不断循环、交换,温度低、密度大的海水下沉到海洋深处,温度高、密度小的海水随即进行补充;盐度高、密度大的海水沉入深层,而盐度低、密度小的海水“浮在”上层。

对大洋环流成环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海陆的分布形态和地转偏向力。比如赤道流一直向西行,最终却被大陆挡住了去路,摆在它面前的就只有两条出路。一条是原路返回,另外一条是转弯。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洋流是接连不断的,全部按原路折返是不可能的,于是,赤道流只好在这里分出一小股潜入大洋的下层返回,成为赤道潜流;而剩下的“大队人马”只得拐弯,绕道前进。那么,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转弯呢?这就要看地转偏向力的了。在北半球,海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向右转;而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则使它向左转。

在这些循环流动过程之后,不同海区的海水便有机会相互混合,于是,原本温度低的地方可能获得热量,而原本缺乏营养物质的海水也得以和营养物质丰富的海水交融,因而给海洋带来勃勃生机。正因为此,科学家们称赞洋流既是地球表面冷暖的“调节器”,又是海洋渔业生产的“孵化器”。

简单地讲,在赤道南北的低纬度海域,由于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作用,形成了自东向西的南赤道流和北赤道流。它们在大洋的西边“遭遇”到大陆之后,其主要支流便分别会向南和向北流去。而两股小支流则分别向北和向南流动,在赤道附近汇合,从而在两个赤道流之间形成一股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下面就具体说说主要大洋表层流的三种流向情况。

我们暂且以赤道为界,这里的洋流情况很简单,是自西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

在北半球,有一条按照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环流。这条环流是北赤道流由东向西流至大陆边界后,便向北流转,形成了黑潮;流到北界西风带即向东流去,形成北太平洋海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风漂流;再一直流到东部边界,遇到北美洲大陆时便转向南流,形成加利福尼亚海流,最后在赤道附近再次进入北赤道流。

而在南半球,总体情况基本与北半球相似,只是这里的大环流是逆时针方向。这条环流是南赤道流由东向西流动,到西部边界遇到澳大利亚大陆后转为向南流的东澳大利亚海流;随即在西风影响下转向东流,然后流到了东部边界,在南美大陆受阻,便成为了向北的秘鲁海流,最后又汇入南赤道流。

正如我们已经了解到的,在四大洋里面,太平洋和大西洋里的环流是非常相似的,只是海流的具体位置、名称、范围和速度不同而已。只有印度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海区,那里由于季风强劲,所以夏季环流和冬季环流的差异比较大。

事实上,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也并不完全和地理赤道对称,而几乎与热赤道对称,在地理位置上,热赤道稍偏于地理赤道之北。北赤道流和赤道逆流位于北半球,而即使是南赤道流,也有一小部分处在赤道之北。而在印度洋,由于北方大陆的限制,加上强劲的季风影响,使北赤道流发展不甚明显,流向会发生周期性的往复变化,其赤道逆流和南赤道流全部位于南半球。

大洋环流的功绩

前面我们讲到,北赤道流抵达大洋西岸时,主要折向北流,这支海流从赤道海区携带了大量的热量,因而成为一股强劲的暖流。这股暖流,在大西洋叫湾流,在太平洋则称为黑潮。北半球从赤道海域得到的热量,有一半以上是靠它们输送的。

洋流将如此大量的暖水向北输运,对北部沿岸流域的气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暖流区域所处的位置蒸发较强,空气潮湿而不稳定,因此降雨充沛,使流域沿岸的农业生产获益颇丰。

湾流和黑潮向北流到较高纬度处,除了大部分向东流入盛行西风带所生的北大西洋流和北太平洋流之外,还在那里遇到向南流动的拉布拉多寒流和亲潮,因而发生海水强烈的垂直交换混合,这非常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对鱼群栖息特别有利,形成了很多著名的渔场。

当北大西洋流和北太平洋流自西向东流到东岸,而后从较高纬度的寒冷海域向南流入较低纬度较温暖海域时,就形成了较大的寒流,即加那利海流和加利福尼亚海流。而在南半球,与北大西洋流和北太平洋流相对应的,却是贯通了大洋的环南极流,与上述两支寒流相对应的,是本古拉海流和秘鲁海流。当这些寒流流向赤道进入信风带时,表层海水将因风的作用而离岸远去,遂使下层的海水向上涌升,将富有营养物质的深层海水带到海水表层,浮游生物大量滋生,鱼虾群集,便形成了一些举世闻名的渔场。而这些寒流区域,湿度较小,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区域。

除此以外,洋流还曾为人类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

自从人类开始迈向海洋时起,就与洋流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人很早就发现可以通过利用湾流来缩短沿东海岸乘船航行的时间,并且,他们还利用北大西洋的东向海流,节省横渡大西洋的时间。而中国古代的航海家在远航南亚、西亚和东非时,就会充分利用北印度洋和南海的海流规律,选择冬春出航,夏季返航,以此来与印度洋上的季风相配合。

洋流的另一大功劳就是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水体交换,把沿岸受到陆源污染的海水排到远海、深海进行稀释,而同时又把外海清洁的海水输送到近海。毫不夸张地说,海域的自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洋流的存在。

大洋表层环流的流动方式

海流的流动形式非常多,有从大洋表层流过的表层流,还有在海水下层悄悄流动的潜流;有自下往上的上升流,还有从海水表面下沉的下降流;有海流水温高于流经海区的暖流,还有水温低于流经海域的寒流……而且,就像陆地上的河流一样,海流也是按照固定的路线流动的,只是河流的两岸是陆地,而海流的两岸仍然是海水。大洋中的海流规模相当大,有的有几百千米宽、上千千米长,数百米深。

我们主要了解一下大洋表层环流。大洋表层环流体系看上去是十分复杂的,但事实上,如果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不是太陌生,就完全可以很轻松地就弄清楚这些洋流的环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