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技能变更指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25:19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办学条件分析研究
新世纪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使我国职业教育在“十五”期间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2005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
为实现“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促进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本专题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和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处的指导下,根据“十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综合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结合规划发展目标,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满足“十一五”发展目标需要和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举措。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十一五”发展的目标要求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提出,我国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按照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要求,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初步形成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构架,并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九五”至“十五”期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下滑和回升两个阶段,后又经过“十五”后期二三年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达到11611所,比2000年减少4324所,减少比例为27%;在校学生1324.74万人,招生537.29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251.41万人和200.92万人,在校学生和招生数分别比2000年增长比例为23.4%和59.7%。与规模发展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各项生均办学条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使得办学质量和健康持续发展面临危机。
单位:万人
图1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2006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广西桂林召开的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上指出:“2006年全国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有一个更大的突破,中等职业教育还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万人,力争总体招生规模达到750万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十一五”期间,为社会培养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到2020年,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职业学校办学实现与企业行业的有机结合,为国家培养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实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保证在发展规模效益的同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对进一步分析、监测和大力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整体状况得到改善,但生均水平逐步下降
在经历了政策调整的低谷之后,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近年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指标的不断下降的办学条件不足问题。
(1)生均建筑面积逐年减少
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产权建筑面积16619.83万平方米,独立使用非学校产权面积1249.65万平方米,分别比2003年增长2.92%和59.37%;有产权教学及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6879.36万平方米和1266.70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4.48%和2.63%;全国有产权生活用房6325.71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330.44万平方米,增长5.51%(图2)。
单位:㎡/生
图2  全国近几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变化情况
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建筑面积由2003年的18.1减少到14.89平方米,减少了3.21平方米,比教育部颁布的最低控制标准还少1.3平方米。如果再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校舍建设不足的问题就会日益凸现,成为中职规模发展的制约条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校舍建设。
(2)生均图书呈现较快的下降趋势
从图3可以看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均图书指标呈现较快的下降趋势,2005年比2003年的生均图书数量减少了7册。生均图书已经低于教育部颁布试行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图书标准3.24册,如果按照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测算,尚缺图书约5万册。
图3  近几年全国中职生均图书变化情况
(3)生均固定资产值和教学仪器设备值明显下降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生均固定资产值和教学仪器设备值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比2003年分别下降2898元和1167元。
图4  全国近几年生均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变化情况
(4)办学条件呈现出“中部凹陷”的局面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日显不足,特别是中部地区办学条件尤其紧张,各项生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西部还要低,而中部六省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09%,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全国招生总数的31.39%,在校学生占全国在校学生总数的29.63%,中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十一•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中部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
(5)生均办学条件全面下降的态势不容乐观
总体来看,“十五”后期,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随着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校舍建设相对滞后,生均拥有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等条件均在逐年减少,给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详见表1)。
表1  中职学校生均办学条件情况
占地面积(平方米)
纸介
图书(册)
电子
图书(片)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
固定资产总值(元)
学校产权建筑面积
(平方米)
独立使用非学校产权面积

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

教学及行政
用房
宿舍
面积
2003年
54.80
33.8
1.5
15.47
12523
3497
18.10
8.76
3.84
0.74
2004年
47.82
30.9
2.0
15.57
9961
2511
16.45
7.97
3.63
0.84
2005年
44.47
26.8
2.5
14.87
9625
2330
14.89
7.30
3.40
1.12
2.专任教师总量有所增加,但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要
(1)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不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5年全国有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58.87万人,聘请校外教师8.23万人[1],比2003年分别增加3.01万人和0.34万人,增长5.4% 和4.3%,生师比已经达到22.5:1,高出教育部颁发的生师比标准5.5人。
如果根据2005年全国平均生师比测算2006年中职扩招100万学生,至少需要增加4万教师。到“十一五”末期,中职招生达到800万人,预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400万人。如仍按目前的生师比测算,至少还需要再增加教师47.8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要增加专任教师10万人左右。如果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1:17的设置标准测算,则至少需要再增加约82万专任教师,加上自然减员的因素,每年要增加21万教师才能基本满足中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表2  2005年中职教师缺口分析
2005年
按1:17测算2010年
需要教师数
专任教师
生师比
在校生数

缺编教师数
总  计
588694
22.5
13247421
779260
190566
东部地区
267506
22.0
5895811
346812
79306
中部地区
179765
24.3
4368085
256946
77181
西部地区
141423
21.1
2983525
175501
34078
注:参考《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职成[2001]8号文件)生师比为17:1
通过对生师比的分析发现职业教育发达的沿海和中部地区省份,其生师比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生师比高,有些省市生师比高达34:1,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凸现出培养能力的不足(详见表3)趋势。
表3  2005年全国分省市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分布情况(X:1)
8-15
16-20
21-25
26-30
31以上
东部
北京、天津
辽宁
河北、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山东
江苏
福建
中部
吉林
黑龙江、山西、河南
湖北
湖南
安徽、江西
西部
西藏、新疆
内蒙、广西、云南、甘肃、青海
重庆、四川、陕西
贵州
宁夏
从生师比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和劳务输出较大的人口大省,这说明当地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初,广东出现的技工荒就明显地印证了这一问题。
(2)专任教师素质不高
“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低。2005年全国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12.45%,比2004年增长1.2个百分点,近3年来略有提高,但专任教师“双师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引进“双师型”复合人才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4个省市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7个省市区,负增长的有5个省市区,其中,增幅在2%以上的有黑龙江、山东、湖北、广西、青海、新疆等6省区;在比例减少的省市中,减幅在1%以上的有广东、西藏。
表4  “十五”后期中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情况比较
单位:人,%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双师型教师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占专业课、指导课比例
双师型教师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占专业课、指导课比例
双师型教师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占专业课、指导课比例
双师型教师数
占专任教师比例
占专业课、指导课比例
2003年
55609
10.06
19.33
26760
10.68
21.14
13552
8.04
15.46
15297
11.43
20.85
2004年
63265
11.19
21.69
30889
11.96
23.73
15466
9.06
17.64
16910
12.42
22.90
2005年
72632
12.45
23.94
33439
12.61
24.69
18879
10.60
20.69
20314
14.53
26.50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缺少承担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这部分教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高低由专业课,特别是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水平来决定。而全国统计报表资料显示,200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只有12%左右;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比例为23.0%,这说明我们中职的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还是从事理论教学,缺乏带领学生操作实践的专业技能指导教师,这不符合培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动手能力强的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职教师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构成偏低。与普通高中相比较,2003-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本科以上专任教师数量明显低于普通高中的这一指标,所占比例低于普通高中约10个百分点。
表5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职称结构比较情况
单位:人,%
中等职业教育
普通高中
专任教师数
所占比例
专任教师数
所占比例
学历结构
2003年
559952

1070575

本科及以上
372578
66.54
810520
75.71
专科
169043
30.19
254026
23.73
专科及以下
18331
3.27
6029
0.56
2004年
571037

1190681

本科及以上
394952
69.16
947700
79.59
专科
159854
27.99
238183
20.00
专科及以下
16231
2.84
4798
0.40
2005年
588694

1299460

本科及以上
422944
71.84
1084490
83.46
专科
151044
25.66
210907
16.23
专科及以下
14706
2.50
4063
0.31
职称结构
2003年
559952

1070575

副高及以上
95268
17.01
191670
17.90
中级
227281
40.59
377317
35.24
初级及未评
237403
42.40
501588
46.85
2004年
571037

1190681

副高及以上
99026
17.34
220147
18.49
中级
231475
40.54
409234
34.37
初级及未评
240536
42.12
561300
47.14
2005年
588694

1299460

副高及以上
105384
17.90
250697
19.29
中级
240201
40.80
443010
34.09
初级及未评
243109
41.30
605753
46.62
从教师职称上看,全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17.9%,中级职称占40.8%,与普通高中比较,副高以上职称所占比例比普通高中低1.4个百分点,中级职称比普通高中高6.8个百分点。从分区域的专任教师职称看,东、中部地区的高级职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从纵向看,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中、高级职称近几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详见下表)。
表6  “十五”后期中职学校教师职称结构情况比较
单位:人、%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专任
教师数
所占比例
专任
教师数
所占比例
专任
教师数
所占比例
专任
教师数
所占比例
2003年
559952

253560

170651

135741

副高及以上
95268
17.01
42789
16.88
31059
18.20
21420
15.78
中级
227281
40.59
99176
39.11
70726
41.44
57379
42.27
初级及未评
237403
42.40
111595
44.01
68866
40.35
56942
41.95
2004年
571037

260578

172600

137859

副高及以上
99026
17.34
45232
17.36
31450
18.22
22344
16.21
中级
231475
40.54
101925
39.11
71363
41.35
58187
42.21
初级及未评
240536
42.12
113421
43.53
69787
40.43
57328
41.58
2005年
588694

267506

179765

141423

副高及以上
105384
17.90
48277
18.05
33451
18.61
23656
16.73
中级
240201
40.80
105453
39.42
75052
41.75
59696
42.21
初级及未评
243109
41.30
113776
42.53
71262
39.64
58071
41.06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较低。全国只有71.84%,远低于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3.46%。相差将近12个百分点。有些省的调查显示,中等职业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主要是靠文化课教师的学历抬高比例,专业课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很低,大约只有20%,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只有2%至5%.就近3年的数据比较,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近8个百分点;而中等职业学校只提高了5个百分点左右,增幅也低于普通高中。
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但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而西部省份比东部省份平均低11个百分点。最低的省份只有5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比最高的省份低33个百分点。
表7  “十五”后期中职学校教师学历结构情况比较
单位:人、%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专任
教师数
所占比例
专任
教师数
所占比例
专任
教师数
所占比例
专任
教师数
所占比例
2003年
559952

253560

170651

135741

本科毕业及以上
372578
66.54
180035
71.00
110835
64.95
81708
60.19
专科毕业
169043
30.19
66259
26.13
54411
31.88
48373
35.64
专科肄业及以下
18331
3.27
7266
2.87
5405
3.17
5660
4.17
2004年
571037

260578

172600

137859

本科毕业及以上
394952
69.16
192821
74.00
115031
66.65
87100
63.18
专科毕业
159854
27.99
61298
23.52
52646
30.50
45910
33.30
专科肄业及以下
16231
2.84
6459
2.48
4923
2.85
4849
3.52
2005年
588694

267506

179765

141423

本科毕业及以上
422944
71.84
205517
76.83
124238
69.11
93189
65.89
专科毕业
151044
25.66
56389
21.08
50842
28.28
43813
30.98
专科肄业及以下
14706
2.50
5600
2.09
4685
2.61
4421
3.13
中等职业教师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较差。目前很难录用和挖掘到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自己已有的专业骨干教师也很难留住。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近年来,中职学校录用大专院校毕业生占专任教师的4%左右,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普通高中录用本专科毕业生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左右,比中职学校高出近3个百分点。二是外单位教师调入中职学校任教的,每年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左右,同样是下降的趋势;普通高中从外单位调入的教师约占专任教师的6%左右,比中职学校也要高3个百分点。三是校内外非教师调入中职学校任教每年约占中职教师总数的2%左右,而这些人中,有近80%是由本校的职工调整到教师岗位进行教学,这是为解决中职教师紧缺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四是其他原因减少教师的比例,中职占到8%左右,且比两年前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普通高中其他原因减少教师只有1.8%,说明中职学校教师人员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详见下表)。
表8  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因素分析
上学年初报表专任教师数
增  加  教  师
减少教师
录用毕业生
外单位教师调入
校内变动

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普通高中
2003年
945995
77171
8.16
79399
8.39
38882
4.11
15854
1.68
2004年
1070575
86751
8.10
79510
7.43
35941
3.36
15273
1.43
2005年
1190681
87467
7.35
74333
6.24
35139
2.95
23957
2.01
中等职
业学校
2003年
586833
26938
4.59
27930
4.76
15162
2.58
53378
9.10
2004年
559952
27059
4.83
26644
4.76
10969
1.96
52578
9.39
2005年
571037
27009
4.73
27348
4.79
12383
2.17
48106
8.42
三、对策与举措
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总体上有明显改善,但各项指标的生均水平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形势令人堪忧,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高度重视办学条件改善与保障,并通过制度建设和采取有效的政策举措,加快扭转生均水平下降态势,促进办学条件水平与规模的协调发展。
1.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重点
中等职业学校原有办学条件和基础普遍较差,加上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压力加重,而办学投资力度远远跟不上职教规模发展速度,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必将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办学条件成为制约中等职业2010年的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必须重视对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分析和跟踪研究,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期对办学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如不快速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生均水平,不仅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能力得不到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同样会受到严重制约。
2.设立和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执行标准
办学条件的改善,最终是要落实到教育经费保障方面。为此,需要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的最低标准。各地要在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紧核算和制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均经费标准,并在各地人大、政协、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技术教育行业性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下,保证各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办学执行政府所颁布的生均经费标准。对凡属于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在职业教育投入上做出了努力,仍然达不到国家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最低标准要求的省级政府,须由中央政府给予补足。
3.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分担机制
经过核算,到2010年每年至少增加中职教育经费投入126亿元,其中:新增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包括新建和其他利用)180万平方米(约9亿元),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60亿元,招聘录用专任教师21万名(约需要42亿元),培养和引进“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至少3万名(约9亿元),新增图书资料5000万册(约5亿元)。经过五年建设,到2010年基本达到生师比为17: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8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500元,生均图书30册,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
要增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必须走政府为主、校企合作、内部挖潜和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的路子,构建多渠道的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1)建立“政府主导型”职教投资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社会、国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需要政府加强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增加财政性教育投资,改变我国财政性教育投资上总体不足的状况。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每个县重点支持1所职业高中,集中力量在省属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办好省级培训基地。中央政府应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定和严格执行教育投入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教育投入法》,通过立法,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等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教育预算管理,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经费预算的项目、标准,并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经费落实到位。
(2)制定企业分担中等职业教育成本的政策
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教育过程,将没有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劳动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培养成技能熟练、上手快、用得好、留得住的技术工作或服务人员,提供的是职业教育产品,企业使用这些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使员工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不仅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加了盈利能力;还节约了企业的教育培训费用,降低了企业用不熟练员工带来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风险,企业购买的是物化在培训者身上的职业教育服务。因此,企业应按照接收员工的数量、专业、层次付给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成本耗费。企业承担的职业教育成本费用的分担形式,除《职业教育法》中规定的提取方式和比例外,还应制定企业购买职业教育服务的政策。
(3)建立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贷款制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通过助学奖、奖学金、贷学金等形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资助。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培训,建立竞争性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政府以培训券的形式对农民进行补贴。
4.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调动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加深教与学的交流,将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普通本科院校的再培训,交流充实到中等职业教师队伍中去;同时建立和执行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习的制度,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再来教学、指导学生,以加强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来源渠道不通的难题;
第三,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需求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依托全国50所重点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和普通高校现有的100多个师资培训基地,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对学历不达标教师限期达到;
第四,强化技能培训。一方面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社会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鼓励教师参加跨系统、跨行业的第二技术职务的评聘,并从时间上、财力上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全国统一开考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的多项技术职称,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第五,实行学校自主聘用教师制度。允许学校不受身份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通过内“培”、外“聘”等多种途径,吸收非师范类的综合性大学和各类专门院校的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并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加深教与学的交流,将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能娴熟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普通本科院校的职业技术学院和高职院校的再培训,交流、充实到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
为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保障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应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及时足额拨付,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在条件允许的省份,还应在各级政府的保障下,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实现城乡同级专业职务教师享有基本相同的工资待遇。另外,在目前的管理和投入体制下,西部各省级政府要积极统筹、鼓励市级政府积极配合,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缩小西部农村与西部城市、以及与东部地区学校间师资队伍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距。
6.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
监控机制薄弱的情况下,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缺少校内外的竞争压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缺乏保障机制。
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国家都通过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效益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评估。如英国官方的权威机构每年要通过听课、观摩教学和征求学员意见等方式考查学校的教学情况。定期公布每研学校的综合评估结果,提倡公平竞争、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机制,定期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进行监督评估,督促其改善。
[1]均不含高职院校承担中职教育的教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