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来生 高清版:不同类型孩子都应装上“素质软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40:30

不同类型孩子都应装上“素质软件”

(2009-08-13 11:27:50) 转载标签:

科学

培养孩子

分类指导

心灵能量

教育

分类: 快乐在一千零一夜

    实生活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任性、脾气暴、说一不二……似乎越来越让年轻家长头痛。科学研究证明,根据气质特点不同,大致可以将孩子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中间型三种。气质是行为表现形式,属于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能反映出儿童活动水平、注意广度和持久度等。

          

    有关专家指出,“难养型”孩子大约占10%—15%,其典型表现有:情绪不稳、爱哭、常常烦躁、不易安抚;睡眠、饮食、大小便等很难形成规律;好动、倔强、情绪反应强烈,较难适应新环境的变化等。这类孩子有时会让家长觉得束手无策,感到疲惫。不过,这并不代表难养的宝宝就是坏小孩。“难养”是相对的,家长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去对待孩子。在宝宝很小时就逐步引导和培养他的生活规律,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宝宝发脾气时,要仔细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并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多陪孩子做游戏、讲故事,增强亲子良性互动,让孩子知道他们并不讨人厌,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果一味责备、抱怨难养型孩子,只能让他们变得更加不安、易怒,甚至叛逆。
    “易养型”孩子约占30%—35%,他们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适应能力等都表现适度,学习上还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易养型孩子相对让人省心,但不能因此“放任”其自然成长。对懂事的孩子,家长更应该积极鼓励和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开发其潜能。

    “中间型”孩子占绝大多数,他们处于难养和易养之间,家长同样要根据其特点进行适当引导。
    每个家庭有自己个性的教育方法,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无论孩子是难养型,还是易养型,或者是中间型,我们有必要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笔者建议家长给每个孩子“安装”下面六个“素质软件”,以便日后成长中随时可以调用。

  第一个素质软件是“自尊心”

  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作和别人一样平等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了。自尊心是孩子的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臬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不会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他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这时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应该说,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此,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会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第二个素质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家长一定不能责骂孩子,伤害他的自信心,要做的是设法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让他有成功的体验,因自信心只有在那里才会萌发。有一千个故事在告诉我们,任何成长中的孩子,最大的损失并不是学习不成功,而是自信心的丢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孩子在离开家长之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树立过程。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有自信心,他必须每时每刻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假若打个比喻,自信心相当于电脑进入主运算程序的前置程序。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信心,当他面对一个习题时,他的大脑进入的是一个子系统,启动的程序是如何解释为什么没做上这题,我为什么不行。而有自信心时可以进入主运算程序,他的大脑的注意力焦点会集中在解题方法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总可以把问题做出来。所以自信心是一个孩子能否做事(即学习),能否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和心理程序。

  诚然,自信不是我们大家理解的挺胸抬头那么简单。它是人们做时的心理运算程序:一个自信的小学生,他面对试题时,大脑会深入题的内部去运转,去找条件和结果的因果关系,把题做对;如果没自信的孩子,看到题能上能下上会停留学生题的表面,感受问题带来的压力和焦躁的情绪,然后会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我做不出我妈会怎么批我?结果20分钟过去,他根本没有做题,而在想别的东西和感受痛苦。最后他得出讨论:你看我数学不好吧,我还是不行!

   第三个素质软件是“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生产了责任心。 
    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

  责任心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责任心。对外的责任心比如对别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我们要讲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然后由我们来看管,来强迫,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来承担了。家长当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我们不断在后面监督。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任的责任心我们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据国外一项研究资料表明,经常和父亲在一起的孩子比较聪明。而父亲在孩子的心中,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很多孩子在孩童时期,常以自己的父亲作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我们常听到孩子这样说,我的爸爸怎样怎样,可见父亲在孩子的心中位置是何等重要。自然,作为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肩负着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可以有种种为自己开脱不能陪伴孩子的理由,但当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这么忙吗?忙得无暇顾及孩子们吗?这一点,我们心中最明了。其实,只要我们歇一歇那颗忙碌的心,抽点空闲陪孩子玩玩,和他们打打球、下下棋、踢踢毽子、跳跳绳,陪他们到公园走走,到农村看看。这不仅增进了父子、父女的情感交流,而且也让孩子们丰富了生活的阅历,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第四个素质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

  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行动进取精神,那么将来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对自我没有兴趣、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整个人萎靡不振,那么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

  第五个素质软件是“学习兴趣”

  我在大学时读过苏联教育家写的《学习与兴趣》一书,读完之后豁然开朗。那里的基本概念是说: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 

  所谓兴趣是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快乐,不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去做,形成自动反应叫做兴趣。如果孩子在脑的神经系统中,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这种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这个行为是不会有什么快乐的,反复行为,最后能不用意志力,条件反射的把事情做对,再由于家长的表扬、鼓励,孩子找到了快乐,时间长了,形成自动反应了,每次行为孩子能够找到胜地任自如的感觉。此时,所谓兴趣就产生了。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第六个素质软件是“好习惯”

  家长们都知道这点很重要,可以说在这方面并没少下功夫,但我们却时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家里买的书并不少,也是他们自己要买的,但孩子们往往新鲜个两、三天,随后便热情全无,置之不理了。家长们为此很着急,甚至不知所措。其实,这一切都不能怪孩子们,责任在我们自己,因为是我们没有教会和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俗话说,培养一个好习惯也许需要一辈子的时间。记得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也和大家一样,为孩子买了不少连环画等儿童读物,但不是让他随意翻阅,而是静下心来,用童趣化的语言讲给他听,和他一起看,一起说,你讲也让他讲,如此的循环往复,孩子开始对书产生了兴趣,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看书的习惯也慢慢有了,只是不必指望一下子能看多少,只需每天坚持着就可以了。
    还有在培养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家长们也承担着“导航员”的责任,很多家长也确实经常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去看书,但通常把他们放到那里,自己则离去了。原以为孩子会认真看书,殊不知,大多数孩子只会看一些吸引眼球的漫画卡通类的娱乐书,并不是讲漫画卡通书不好,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此时,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看些中外名著、名人传记、史书散文等,可以先从少儿版开始,再向成人版过渡。当然,最好是家长也能和孩子就书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有时借故向他们请教,以此来激发读书兴趣。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脑中镶入这些素质软件。家长好比程序输入员,孩子象刚出厂的计算机,硬盘还没有经过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输入程序,然后才可以独立的使用。孩子只有变成独立的人,才得以在社会上正常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