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森是从:常见的修辞手法(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45:52

常见的修辞手法(1) 

修辞
   修辞,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和提炼,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构成比喻有三个要素: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喻体,即用来比方的事物;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比喻分为四种: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一)明喻,在比喻中,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用“像、好像、如、如同、似的、仿佛”之类。明喻的基本格式为“甲像乙”。例如: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这里把“桂林的山”比做“翠绿的屏障”,有比做“新生的竹笋”,形象地描绘出桂林的山连绵不断、色彩艳丽的迷人风姿。
运用明喻要注意:不是所有用“像”一类的词连接起来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
1.他的左手像他的右手。
2.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例1说明的是同一种事物;例2意在说明两种事物之间具有相似之处;例3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桂林的山“险”的特点。这三句话都不是比喻句。
(二)暗喻,即暗中打比方,把比喻关系隐藏在判断句中,本体、喻体虽然同时出现,但比喻词换成“是、成了”等判断词。暗喻的基本格式为“甲是乙”。例如:
1.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言书。
2.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例1用“宣传队、播种机、宣言书”来比喻长征,形象而有力地歌颂了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例2把“邱少云的周围”说成是“火海”,表现了英雄处境的危险。
暗喻同明喻相比,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更为紧密,突出地强调了二者的相似点。
运用暗喻同明喻一样,并非所有用“是、成了”一类词连接起来的句子都是暗喻。要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区分是判断句还是比喻句。例如:
1.我的故乡是北京。
2.昔日的淘气包,今天却成了英雄。
上面两句话中,例1表示判断,不存在比喻关系;例2表示转变,也不存在比喻关系。
(三)借喻,即省略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例如:
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虽然借喻在表面上没有本体和比喻词,但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是可以把他们找出来的。例1直接用“泪珠”代替了“松脂”,同时也用调侃的语气表达了对两只小虫“悲惨”命运的“同情”;例2直接用“小梅花”代替了“猫爪子印”,既富有美感,又巧妙而不露痕迹地表达了对猫儿的喜爱之情。
(四)博喻,就是用一连串的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运用博喻,能强化本体的特征,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例如: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只小小的火把。

比拟
比拟就是根据我们的想象把事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事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者叫做拟物。
(一)拟人,是将描写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特征。例如:
1.春风吹过,鲜花张开了笑脸,小草探出了脑袋,柳树舒展了腰身。
2.小金鱼悲伤地游开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童话、语言中运用得特别多,它不但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由于给了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因而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拟物,就是使描写的人具有物的属性特征。例如:
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这个句子,形象地刻画了敌人的畏惧心理,说明其彻底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