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伦子:18岁,给我一个良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47:29
文/肖锋
<<新周刊>>第325期

八成人愿意重选大学或专业,八成大学所学的知识将来用不上,但这不是中国最大的浪费,中国最大的浪费是千百万青年学子人生找不到方向。

  印第安部族文化中,一个男人诞生两次,一次是出生,另一次是成为战士。现代人也诞生两次:第一次是从母体出生,开始呼吸;第二次是思想的出生,开始寻求人生的意义或理想。而迷惘往往伴随第二次出生。
我有心声向谁说?“18岁,给我一个姑娘”,其实“18岁,给我一个良师”更重要。因为姑娘多的是,而良师难寻。

  电影《死亡诗社》中,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基丁老师向学生宣扬“大好春光正此时”,生命有时会是痛苦的,但切不可放弃灵魂深处面向生的勇气和对生的渴望。基丁老师的忠告还有,人必须在现实的天空下放飞自己的理想、梦想和勇气,理想是不能对抗现实的。

  我们的青春常常与苦闷相联。在所有的校训中,我们鲜见“快乐”二字。校训中充斥着假大空的理想。我们不能奢望能遇见《死亡诗社》那样的人生导师。我们甚至不能期望老师能在学生宿舍里多坐两分钟。从小学到大学,谁有幸遇见一位能触及心灵的人生导师?

  缺少良师,只有益友。这多少算个补偿。大学校友成为我们的第二亲人。是那些若干年后相逢一笑的同龄人,让彼此长见识,彼此释疑解惑。

  中国大学之弊,不在知识结构,不在师资力量,也不在学校品牌、排亚洲第几、世界几何,而在是否能点燃青春的梦想和激发面对残酷社会的勇气。你的生命在大学中怒放过吗?

  己立立人。这条我在澳门教会学校墙上看到的校训,比大陆标语式假大空口号要印象深刻得多。其实越简单越难做得到。立人先立己德,如果不能激发学生们梦想,至少教会他们独立与正义。而我们在今日大学中看到的,更多是拿项目、跑场子的老师,倾听学生心声的时间无多,也不堪作为道德榜样。

  中国大学之道只是立才与立技,掌握一门生存的手艺而已。可即使这一点,做得好的也不多。

  中国最大的浪费,似乎是专业不对口,导致学非所用,就业错位,导致社会上蚁族与招工难并存。可本刊的这次微博调查以及国外的同类经验告诉你,专业不对口,入错学校门是常态。调查中,八成人愿意重选大学或专业,而八成大学所学的知识将来用不上,但这不是中国最大的浪费,中国最大的浪费是千百万青年学子人生找不到方向……

  回到新周刊本次微博调查: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一所(中国)大学,重新选择一个专业,你的选择将是什么?截至5月20日共计有760人回答,其中有效样本324个。以下为简单统计结果:

  (需申明,以新周刊粉丝为样本本身存有代表性偏差,比如首选学校为北大,首选专业为传媒专业等,不具有客观性与代表性)

  不想重选学校和专业者占15.12%,说明人生如意者是少数,这是永远的真理。

  选择重选的占84.88% ——其中,仅想重选专业的占29.7%,仅想重选学校的占31.3%,既想重选专业又想重选学校的占39%。

  据美国相关调查,大多数青年人也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美国有职业规划师,他会首先问五个问题:你要去哪里?你在哪里?你有什么?你的差距在哪里?你要怎么做?这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五大方面。在没有职业规划师或良师益友帮助之前,没多少人能考量清楚。职业规划师会告诫你,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像微软这样的跨国公司在招聘时,通常不完全看重你的专业,更多看重你的学校,看重的是方法论、思维方式和同学关系。

  找工作与找伴侣一样,也有方法和技巧:1.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2.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3.自我推荐。否则,即便是北大的也可能去养猪。当然,养猪如今并非是坏事。

  有人提出,中国大学生就业危机最应反省的是教育部。但如果美国大学生的专业也不对口,那中国大学生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有学者认为,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专业不对口,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科教育。当然,这不能为中国大学无效的教育方式作开脱。

  那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危机只有从社会中去找原因了。按照郎咸平教授提出的“6+1”产业链,在国际分工中,中国人只占制造这一环,即血淋淋的制造业,其他从产品设计到零售营销这六大软环节,都被别人拿去了。而这正是真正需要大学生的地方。以代工工厂为例,从董事长到门口的保安,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它的本质是不需要大学生。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产业链里面的六大软环节,包括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等。

  只要我们不改变产业结构,不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当中的地位,中国就永远处于劣势地位,大学生就业就永远成为社会问题。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就再考博士生。最后,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这才是人才最大的浪费。

  本次新浪微博调查中还有选择干脆不上大学的,占总体有效回答的14.55%。怎么说呢,我认为他们是真正看清中国大学的一帮人。在他们看来,上中国大学不如自主创业,反正上大学没用,不如上技校,或者干脆去happy,“大好春光正此时”。

  值得指出的是,那些无效回答中有不少人“讨厌如果”,认为已经不可挽回;或者,“我不选择,因为上大学根本无用”。也有人调侃,要早早加入房地产行业,先做售楼小姐,再买房炒房;或者,选择广外的外贸精英班,课程专修喝红酒和打高尔夫球,等等。

  更有回帖称,父母有钱可以混一混,管他什么学校都一样放飞青春。父母条件不好,就免了,在社会大学堂学习,以尽早地回报父母。

  这才是中国人难以面对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