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相公下载:小麦的生产与分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0:33:58

小麦的生产与分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22:28 华夏期货

  (一)小麦的产量及产区分布

  1、 产量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0年代以前,我国小麦长期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因此小麦一直是我国粮食的主要进口品种。1990年以后,我国小麦播种面积降幅较大,但是由于单产提高,产量变化幅度不是很大。1996年以后,小麦播种面积又很快得到恢复。1997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006万公顷,接近1991年的3095万公顷的最高纪录,当年小麦总产量达1.233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且首次超过需求量,小麦价格开始下跌,同时出现“卖粮难”的问题。1998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为2977万公顷,总产量为1.125亿吨,虽然减产,但仍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1999年我国小麦产量为1.15亿吨,创历史第二高产。1995—1999年,我国小麦年均产量为1.12亿吨。2000年小麦产量为9963.6万吨,预计2001年小麦产量为9392万吨,两年减产总量已经接近2000万吨。我国小麦1989—2001年小麦产量见下表。从表上可以看出,我国小麦生产基本上呈三年一个周期。

  1989—2001年我国小麦产量一览表 单位:亿吨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产量 0.9081 0.9823 0.96 1.016 1.064 0.99 1.022 1.106 1.233 1.125 1.15 0.9963 0.9392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和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产区分布

  我国冬小麦主产省为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其中硬冬白麦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黄河以北,山东省的济南、潍坊、胶东等地区,河北省南部。这三个省硬冬白麦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3%左右。2001年我国冬小麦产量估计为8762万吨,较2000年减少了459万吨,减幅为5%。

  我国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及华北北部。2001年春小麦面积为222万公顷,较2000年减少38万公顷,减幅14%;估计今年春小麦总产量为630万吨,较2000年减产113万吨,减幅为15%。

  近几年我国冬小麦生产情况 播种面积 产 量 产量变化

  省 份 1998/99 1999/00 2000/01 2001/02 1998/99 1999/00 2000/01 2001/02 2001/02比上年

  千公顷 千 吨 8月预计 千 吨 %

  全 国 26,069 25,480 24,060 22,181 97,957 102,634 92,205 87,620 -4,585 -5

  河 南 4,964 4,885 4,922 4,580 20,735 22,915 22,360 22,900 540 2

  山 东 3,982 4,007 3,748 3,430 20,245 21,175 18,600 17,490 -1,110 -6

  河 北 2,762 2,728 2,678 2,494 12,536 12,800 12,077 11,220 -857 -7

  安 徽 2,096 2,057 2,126 1,850 5,991 8,525 7,071 7,215 144 2

  江 苏 2,315 2,252 1,955 1,850 7,597 10,708 7,964 7,030 -934 -12

  陕 西 1,607 1,580 1,526 1,350 5,032 4,035 4,171 4,050 -121 -3

  山 西 947 912 890 784 3,170 2,645 2,141 2,040 -101 -5

  新 疆 628 559 563 550 3,146 2,839 2,773 2,750 -23 -1

  注:2001/2002年度产量是指2000年秋季种植的、2001年6月收获的、供2001.6/2002.5年度使用的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冬小麦主产省产量占全国冬小麦产量的比例示意图 

  河南 26% 

  河南 山东 46% 

  河南 山东 河北 59% 

  河南 山东 河北 安徽 67.3% 

  河南 山东 河北 安徽 江苏 75.3% 

  河南 山东 河北 安徽 江苏 四川 80.5% 

  河南 山东 河北 安徽 江苏 四川 陕西 85.1% 

  河南 山东 河北 安徽 江苏 四川 陕西 新疆 88.2% 

  河南 山东 河北 安徽 江苏 四川 陕西 新疆 山西 90.5% 

  河南 山东 河北 安徽 江苏 四川 陕西 新疆 山西 其他 100%

  3、品种类别分布

  山东 河南 河北 江苏 安徽 湖北 云南 陕西 四川 北京 山西 内蒙古 黑龙江 甘肃 新疆

  硬冬白 √  √  √  √  √  √  √  √  √  √  √  √

  硬春白 √  √  √  √  √

  软冬白 √  √  √  √  √  √  √  √  √  √  √  √ √

  软春白 √  √  √  √  √

  硬冬红 √  √  √  √  √  √  √  √

  硬春红 √  √ √  √

  软冬红 √  √  √  √  √  √  √  √  √  √

  软春红 √  √  √  √

  注:表格内容根据“东西方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整理

  (二)小麦的产区划分及生长期

  小麦产区划分及生长期一览表

  产区(10个) 省份 播种期 生育期 成熟期

  东北春麦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部分、内蒙东北部 4月中旬 90天 7月20日前后

  北部春麦区 内蒙古中部,河北、陕西、山西北部 3月中旬-4月中旬 90-120天 7月上旬,最晚可至8月

  西北春麦区 甘肃、宁夏北部 ,内蒙古西部、青海部分 3月上旬 120-130天 7月中旬8月中旬左右

  北部冬麦区 河北、山西大部、陕西南部、辽宁、宁夏、甘肃部分、北京、天津 9月中旬 260天 6月下旬左右

  黄淮冬麦区 山东、河南大部、河北、江苏、安徽部分、陕西部分、山西、甘肃部分 10月上旬(寒露后)-下旬 230天 5月下旬至6月初

  长江中下游冬麦 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大部、上海、浙江、江西、河南信阳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200天 5月下旬

  西南冬麦区 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大部,陕西、甘肃、湖北、湖南部分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180-200天 5月中旬

  华南冬麦区 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云南南部 11月中下旬 120天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新疆冬麦区 新疆 南疆冬麦:9月中旬左右

  北疆春麦:4月上旬

  南疆春麦:2月下旬至3月初 300天

  240天

  200 南疆冬麦:7月底8月初

  北疆春麦:8月上旬左右

  南疆春麦:7月中旬

  青藏春冬麦区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部分 冬麦:9月下旬

  春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 330天

  140-170天 冬麦:8月下旬至9月中旬

  春麦:8月下旬至9月中旬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三)黄淮冬麦区小麦生长阶段和影响产量的因素

  阶段 播种—出苗 分蘖—越冬 返青—拔节 抽穗—扬花 灌浆—乳熟

  月份 10上(寒露后)-11 12-1-2上

  3月份还可部分春分蘖 2中下-3-4 5初—5中 5下—6

  需水量 适中 2月较少 3月逐渐增大

  4月高峰期 最关键 适中

  与气候的关系 如果在播种阶段天气持续阴雨或干旱,土壤长期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小麦播期会推迟(比如10-15天),则导致出苗发育期较常年推迟,苗情会相对较差。不能满足种子的吸水量要求,就不能发芽。 

  (1)分蘖数量的多少初步决定了小麦的收成好坏。如果小麦苗情较差,则分蘖数量会偏少。分蘖数量决定小麦的穗数。如果分蘖能力太强,则在收获前遇到大风,容易形成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2)越冬是小麦储备能量的时期,如果能有几场大雪,则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降雪虽伴随着较强的降温过程,但大部地区有积雪覆盖,对农田起到了增墒、保温作用,保证了冬小麦安全越冬。

  (3)12月下旬至1月底正常生长的小麦进入越冬期以后,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一旦气温回升,幼苗缓慢生成,抗寒力就会降,这时若出现-13~-15℃的低温,对小麦会造成较严重的冻害。

  在2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 4月上旬陆续进入拔节阶段。由于返青后植株生长加快, 抗寒力明显下降,加之早春麦田气候多变,冻害频繁,影响小麦生长。

  (1)如果此一阶段遭受严重冻害袭击,则部分已处于拔节期的冬小麦将会被冻死,由此决定了该地区冬小麦的单产水平将肯定出现下降。这段时间要提防“倒春寒”。

  (2)期间如果干旱,则影响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最大。 主要因素是每天有比较长的日照时数和一定的天数,其次要求比较高的温度,以20度左右通过光照阶段最快,温度低于10度。如果光照阶段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正常发育,不能正常抽穗。

  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时期。

  (1)如果旱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继续发展,则抑制子粒灌浆及干物质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导致粒重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单产水平。

  (2)如果出现大风天气,则对小麦扬花不利,容易使花粉流失,小麦受粉程度减弱,影响小麦质量,使容重降低。 

  冬小麦灌浆充实籽粒阶段。如果水分适中,则小麦会充分灌浆。

  (1)如果天气严重干旱和高温,则会造成小麦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不完善粒增加;

  (2)如果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则容易形成倒伏现象,影响后期生长和正常收割;一般小麦抽穗前后倒伏造成产量损失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10%-30%。

  (3)如果出现干热风,则会使小麦灌浆受到影响,容易早熟,影响籽粒饱满。干热风轻者造成减产5%左右,重则减产10%~30%或更多。

  (4)如果在收获前或中,遭受大范围降雨天气,则小麦容易生芽。

  (四)小麦品质区划方案

  不同品种的小麦适宜于不同地区种植,按照这一特点,2001年5月,国家农业部公布了《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1、 北方强筋、中筋冬麦区:该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大部、甘肃东部以及江苏、安徽北部。适宜于发展白粒强筋和中筋小麦。该区可划分为3个亚区:

  ――华北北部强筋麦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山西中部、河北中部、东北部地区。该区适宜发展强筋小麦。

  ――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主要包括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中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北部和甘肃东部等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方适宜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地区如胶东半岛等适宜发展中筋小麦。

  ――黄淮南部中筋麦区:主要包括河南中部、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关中、甘肃天水等地区。该区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肥力较高的砂姜黑土和潮土地带可发展强筋小麦;沿河冲积砂壤土地区可发展白粒弱筋小麦。

  2、南方中筋、弱筋冬麦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河南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湖北等地区。该区适宜发展红粒小麦。该区可划分为3个亚区:

  ――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大部以及河南省南部地区。该区大部地区适宜发展中筋小麦,沿江及沿海砂土地区可发展弱筋小麦。

  ――四川盆地中筋、弱筋麦区:包括盆西平原和丘陵山地。该区大部分地区适宜发展中筋小麦,部分地区也可发展弱筋小麦。

  ――云贵高原麦区:包括四川省西南部、贵州全省以及云南省大部地区。该区海拔相对较高,总体上适宜发展中筋小麦。其中贵州省土层薄,肥力差,可适当发展一些弱筋小麦;云南省应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也可发展弱筋或部分强筋小麦。

  3、中筋、强筋春麦区:该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除河西走廊和新疆适宜发展白粒、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外,其他地区适宜发展红粒中筋和强筋小麦。该区可划分为4个亚区:

  ――东北强筋春麦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北部、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等地区。该区适宜发展红粒强筋或中强筋小麦。

  ――西北强筋、中筋春麦区:主要包括甘肃中西部、宁夏全部以及新疆麦区。河西走廊干旱少雨土壤以灰钙土为主,适宜发展白粒强筋小麦;银宁灌区适宜发展红粒中筋小麦;陇中和宁夏西海固地区适宜发展红粒中筋小麦;新疆麦区昼夜温差较大,在肥力较高地区适宜发展强筋白粒小麦,其他地区可发展中筋白粒小麦。 

  ――青藏高原春麦区:该区海拔高,光照足,小麦灌浆期长,通过品种改良可发展红粒中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