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死人鼓匠视频:中国电影大事记(1980-200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03:20

中国电影大事记(1980-2004)

2005-12-29 阅读3280次 本站网友 海蓝蓝 发表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篇<<>>下一篇

(1980-2004)

1980年

4月,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青年优秀创作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等22部影片获得优秀影片奖。

5月,中断多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开始恢复,第三届“百花奖”授奖大会在京举行。

7月,湖南电影制片厂正式更名为潇湘电影制片厂。

9月,文化部举办“朝鲜电影周”。上映了《血海》、《春香传》、《我的儿子》、《激战前夕》等6部影片。

10月,文化部主办“澳大利亚电影周”,映出《悬崖下的野餐》、《凯迪》、《兰鳍号》、《多蒂和袋鼠》4部影片。

11月,文化部主办“法国电影周”,上映了《老枪》、《我的舅舅》等5部影片。

《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等一批反思性影片摄制完成。其中《天云山传奇》第一次涉及对“反右”运动的反思,上映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981年

1月25日,在菲律宾举办的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上影故事片《舞台姐妹》和八一厂故事片《农奴》同获金鹰大奖。

3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影金鸡奖创立。该奖的评委由电影艺术家、评论家和技术专家等组成。首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为《巴山夜雨》和《天云山传奇》,最佳编剧:叶楠(《巴山夜雨》),最佳导演:谢晋(《天云山传奇》)最佳男主角(空缺),最佳女主角:张瑜(《庐山恋》、《巴山夜雨》),最佳动画片《三个和尚》等。

3月,国务院任命陈荒煤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

4月,影片《苦恋》在报刊上引起批评和争论。

5月,文化部主办“美国电影周”映出了《猜猜谁来赴晚宴》、《白雪公主》、《原野奇侠》、《雨中曲》、《黑驹》5部影片。

6月1日,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于蓝任厂长。

12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电影乐团恢复建制,更名为北京电影乐团(1985年更名为中国电影乐团)。

故事片产量突破了100部大关,达到106部。此前只有1958年“大跃进”时期达到过105部的年产量,其中并包括部分艺术性纪录片。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西安事变》、《喜盈门》、《邻居》、《沙鸥》、《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乡情》等。上影出品的故事片《喜盈门》发行拷贝创国产故事片发行数量最高纪录,达4212个。

1982年

2月-4月,中国在意大利的都灵、米兰和罗马三个城市轮回举办了“中国电影回顾展”,共映出中国影片135部。这是建国以来在国外举办的最大一次中国电影的展出活动。

3月,香港举办首届国际电影节。上影厂故事片《天云山传奇》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

4月,文化部举办“英国电影周”上映了《39级台阶》、《海狼》、《新天方夜谭》3部影片。

5月,国务院任命丁峤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石方禹任电影局局长,副局长包同之、胡其明,陈荒煤任文化部顾问,陈播任电影局顾问。

8月29日,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上,上影故事片《阿Q正传》中阿Q的扮演者严顺开获最佳男主角奖(金手杖奖)。

9月,中日首部合作拍摄的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分别在北京和东京举行首映式。

同月,动画片《三个和尚》在第六届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

《城南旧事》、《人到中年》、《牧马人》、《骆驼祥子》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3年

2月4日,上影故事片《城南旧事》在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最佳影片,获“金鹰奖”。

5月,文化部颁布了电影技术的五项国家标准。这是中国电影实施的第一个国家技术标准。

7月30日《泉水叮咚》在意大利第13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被评为一等奖,并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

8月,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成立。

11月,中国电影资料馆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陈荒煤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文殊、张俊祥任副主任,徐庄任秘书长。

本年度较有影响的影片包括《咱们的牛百岁》、《血,总是热的》、《夕照街》、《我们的田野》等。

1984年

7月8日,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型电影理论刊物《当代电影》创刊。

9月10日市电影局、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举办“英国电影回顾展”,映出各个时期的英国电影30余部。

10月17日赵紫阳、张廷发、胡乔木、秦基伟、邓力群、彭冲、康克清等在北京观看上影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向谢晋导演表示祝贺。杨得志观片后题词。

11月,深圳影业公司成立。

12月,福建电影制片厂成立。

《人生》、《谭嗣同》、《黄山来的姑娘》、《红衣少女》等一批影片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张军钊、吴子牛的作品《黄土地》、《一个和八个》、《喋血黑谷》集中问世,使第五代电影开始成名。

1985年

3月26日上海电影总公司成立。吴贻弓任总经理。

4月8~14日文化部主办“美国电影周”,映出《矿工的女儿》、《星球大战》、《转折点》、《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5部影片。

4月16日,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举办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颁奖仪式举行。获优秀少年儿童故事片奖的影片为《童年的朋友》,美影动画片《黑猫警长》(第一集)获优秀儿童少年美术片奖。

4月,上影故事片《童年的朋友》首映权出售给中央电视台。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出售影片首映权。

5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在北京、上海等几大城市举办“法国电影回顾展”,展出了近百部各个时期的法国电影。

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就过去批判电影《武训传》问题表示:“过去对《武训传》的批判是非常片面的、非常极端的,也可以说是非常粗暴的。”

9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在北京、上海、长春等城市办“苏联电影回顾展”,映出30余部苏联电影的优秀之作。

9月,文化部电影局举办“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周”,映出《科佩尼克上尉》、《莉娜?布拉克》、《没有时间流泪》等5部影片。

10月1日《中国电影时报》创刊,由《文汇报》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主办。1986年元旦公开发行(后改名《文汇电影时报》)。

11月23日中国动画学会在沪成立。特伟当选会长。

12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办“日本电影回顾展”,映出影片40余部。

上海大光明影院引进杜比4-2-4光学立体声还音处理器,第一次放映了美国光学立体声拷贝《超人》一片,同年,北影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光学立体声影片《山林中头一个女人》的拍摄。

《猎场扎撒》、《野山》、《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等重要影片问世。

1986年

1月20日,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常委会14次会议决议,电影系统整建制划归新组建的广播电影电视部。

1月20日胡乔木、胡启立、邓力群、王震、薄一波等在中南海观看上影厂故事片《咱们的退伍兵》,并接见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吴贻弓、该片导演赵焕章等人。

3月,广电部举办“印度电影周”,映出《丈夫的家》、《名*》、《情暖盲人心》、《搅乳》4部影片。

11月,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瑞典电影回顾展”,展出影片30余部。

11月,广电部举办“西班牙电影周”。市影院映出《卡门》、《钻石广场》、《圣婴》、《重新开始》4部影片。

12月1日,《野山》在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1987年

3月,上海美影聘请日本木偶电影艺术家川本喜八郎任木偶片《不射之射》导演。该片于1988年3月完成。这是中国首次聘用外国导演拍摄美术片。

2月,中国电影家协会的业务工作从中国文联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

2月,著名导演谢晋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接纳为导演部会员。

3月10日,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简称“童影”)。

4月1日,上海译制片厂庆祝建厂30周年,国家主席李先念致函祝贺。

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加拿大阿肯森动画电影公司签订联合摄制动画片《夜莺》合同。该片系中国首部与外国合拍的美术片。

6月,在法国第25届安纳西国际电影节上,中国选送3部参赛动画片因“故事冗长,手法陈旧”,均未获奖,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6月,广播电影电视部任命滕进贤为电影局局长,包同之、赵晨为副局长。

6月17日,上海电影资料馆、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成立。

7月4日,上海电影总公司建制撤销,恢复上海市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建制;吴贻弓任市电影局局长、马林发任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

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立,丁峤任组长,徐怀中任副组长。

7月27日,国务院任命陈昊苏为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

9月24日,《老井》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

10月19日吴贻弓兼任上影厂长。

《红高粱》、《老井》、《人?鬼?情》、《孩子王》、《太阳雨》、《我只流三次泪》、《最后的疯狂》等一批重要影片摄制完成。

1988年

2月23日,《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

5月,上影为导演谢晋成立“谢晋工作室”。

7月19日,上影故事片《芙蓉镇》在捷克斯洛伐克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电影节大奖——“水晶地球仪奖”。23日,广电部电影局和中国影协在京举办庆功会;29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在沪召开庆功会。上海市政府向《芙蓉镇》摄制组颁发奖金。

11月,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竞赛型的电影节。共有20个国家的52部影片参加了角逐。

11月26日上影故事片《人?鬼?情》在巴西第5届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电视录像节获大奖——“金鸟奖”。

11月,广电部举办“联邦德国电影周”,映出《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男人们》、《超级鼻子》、《春天交响曲》、《弗里德里希》、《在鲸鱼的肚子里》等7部影片。

北影摄制的中国第一部70毫米宽银幕故事片《无敌鸳鸯腿》完成。

12月,中国第一家360度环幕影院在北京落成。中国电影科研所摄制的第一部环幕电影《华夏掠影》在澳大利亚国际博览会上受到热烈的欢迎,观众达50万人次。

大陆银幕开始出现商业电影浪潮,最初的商业电影普遍水平不高,也使电影的质量出现明显下降。

1989年

1月5日,《中国电影周报》创刊。该报由电影局主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辑出版。

2月《晚钟》获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9月,为纪念建国40周年及庆贺首届中国电影节的举办,《中国电影周报》评选出建国40周年10大电影明星。赵丹、崔嵬、白杨、孙道临、于蓝、王心刚、谢芳、刘晓庆、潘虹、姜文。

9月21-27日,由广电部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电影节在北京举行。其间,江泽民总书记等会见了电影节的400位代表。

10月,上海出品的动画片《金猴降妖》、木偶片《神医》分别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动画短片一等奖。

11月,中国电影基金会在京成立。会长阳翰笙、副会长苏云、石方禹,秘书长康庆云,名誉会长谷牧,总顾问夏衍。

本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出版。

由谢铁骊任总导演的6集大型故事片《红楼梦》摄制完成。

《开国大典》问世。该片对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

2月,《本命年》获得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赵丽蓉因《过年》一片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6月15日,于本正任上影厂长。

12月,国务院批准广播电影电视部等5单位联合制定的《关于明确票价管理权限和建立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从5月1日起,将下放电影票价管理权限,并从售出的每张电影票款中提取5分钱,作为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12月,国务院任命田聪明为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焦裕禄》、《我的九月》、《北京,你早》、《老店》、《龙年警官》、《血色清晨》等。

1991年

1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吉林省视察期间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观,与电影工作者亲切交谈,合影留念。

3月,《哦,香雪》获得41届柏林电影节儿童片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

6月29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决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国家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瑞环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出席了首映式。杨尚昆作了题为《军事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重大收获》的讲话。

9月,《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银狮奖。

10月,李瑞环视察上海电影制片厂

11月18日,第11届金鸡奖、第14届百花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李瑞环、书记处书记丁关根为获得双奖的影片《焦裕禄》颁奖。

6月,上影故事片《开天辟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刘澜涛、姬鹏飞和举办单位中宣部、中组部以及广电部、文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负责人到会。广电部副部长田聪明宣读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对影片的祝词。

8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警备区政治部和市电影局联合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新片《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举行首映式。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吴邦国、倪鸿福、王力平、倪天增和驻沪三军领导出席并会见摄制组主创人员。

10月15日,上海首家360度电影(又称全周环幕电影)放映厅在燎原电影院落成开业。

12月20日,上海影城举行落成典礼。上海市委副书记陈铁迪、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为仪式剪彩。参加仪式的有各界人士400余人。

本年度重要影片包括《大决战之一—平津战役》《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过年》、《火焰山来的鼓手》《留守女士》等。

1992年

1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沪考察工作期间,参观上海影城,签名留念。

8月,首届长春国际电影节举办,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故事片电影节。

8月8日上海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成立。

9月,《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

11月,金鸡奖和百花奖颁奖大会从本届起改为“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电影节在桂林举行。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站直啰,别趴下》、《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阙里人家》、《大撒把》、《新龙门客栈》、《蒋筑英》、《三毛从军记》等。

1993年

1月5日,广电部颁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发行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这一改革精神,中影公司不再统管35毫米国产电影的发行工作,由制片厂与省或市级发行共司直接交易。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月,《香魂女》和台湾《喜宴》同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月11日30余位大陆电影导演在沪讨论通过《导演协会章程》,选出导演协会领导成员,宣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成立,谢铁骊任会长。

4月15日李鹏总理参观上海影城,并于18日为影城题词:“申城影人之家”。

6月28日江泽民、丁关根等在京观看上影故事片《梦非梦》,表示肯定与赞赏。

10月,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沪举办,并跻身世界九大电影节之列。

12月25日吴贻弓兼任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委员会书记。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划归中央电视台。

大陆电影投资呈现多元化。年度电影产量150部左右,中外合作拍摄近50部,80部影片部分或全部向社会筹资,只有20部左右完全由制片厂全额投资。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重庆谈判》、《霸王别姬》、《无人喝彩》、《炮打双灯》等。

1994年

1月8日吴贻弓兼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

6月,首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举办。

7月,孙家正部长签发了广电部命令,颁布《关于中外合作拍摄电影的管理规定》

8月,广电部电影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发行机制改革的通知”。通知规定,从1995年1月日起,中国电影将打破地域发行由一家公司垄断的局面,制片厂和发行电影公司可以把影片发行到任何一级发行机构或影院。

9月,国务院授予夏衍“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10月,广电部举办《纪念夏衍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报告会》,并在北京等10大城市举办了“夏衍电影回顾展”。

11月12日,首部进口分账影片《亡命天涯》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郑州、广州等六大城市率先公映,此后每年都有10部好莱坞或者中国香港影片通过票房分账方式进行引进,此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引进大片”。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被告山杠爷》、《背靠背、脸对脸》、《二谟》等。

1995年

5月31日动画片导演特伟获国际动画协会颁发的动画艺术杰出贡献奖——国际动画协会(ASIFA)大奖。

5月,上科影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动态电影《冒险旅行》。

8月2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市电影局建制,重新组建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仍简称“广电局”)。孙刚任中共上海市广电局党委书记,叶志康任局长,吴贻弓任局艺术总监。

8月,美影摄制成功中国第一部电脑水墨动画广告片(《五粮液》)。

同月,张元民任中共上影厂党委书记,朱永德任上影厂厂长。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视察上影厂和上影厂外景摄制基地。

11月30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与东方电视台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实体。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孔繁森》、《九香》、《七七事变》、《大辫子的诱惑》、《赢家》等。

1996年

2月,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北京市、中影公司和12家影院合股组成。

3月,广电部在长沙召开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电影“九五五零 ”工程的发展战略。“九五五零 ”工程指在国家“九五计划”期间,每年拍摄出10部优秀作品,5年共拍摄50部。

6月10日,江泽民同志视察八一厂,并亲笔题词:“创作电影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给广大电影工作者以极大的鼓励。

7月1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正式开播。

7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电影管理条例》开始施行。

7月11日,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查委员会成立。这两个委员会是政府对电影实行审查的职能机构,承担国产故事片、短片、境外影片的审查和复查,并决定其能否通过、出口或进口。

北京电影制片厂引进Dolhy公司SR.D数字立体声电影制作技术,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数字立体声影片《鸦片战争》。

广电部主办的电影政府奖正式定名为“华表奖”。

由广电部主办、电影局承办的“夏衍电影文学奖”建立。

上海电影电视(集团)公司成立。公司以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母体,集上海电影技术厂、上海电影发展总公司、上海东方影视发行公司、上海新光影艺苑和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等机构组建而成。

上海电影制片厂高级工程师宴仲方获得第68届奥斯卡技术成就奖。宴仲方发明的电影特殊效果闪光灯曾被运用于《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等多部好莱坞巨片的制作,有效地制造出风雨雷电的特殊效果。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鸦片战争》、《大转折》(上下)、《红河谷》等。

1997年

电影管理机构推出 “单片许可证”制度。该制度允许传统的电影制片厂以外的影视单位申请电影制作权,这是中国制片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电影制作权不断走向开放的重要举措。

9月18日,广电部电影剧本规划中心成立。中心为全国专业性电影剧本规划、策划、创作、研究和经营、开发的实体。

我国正式立项开展“数字电影制作的应用与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大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大进军》系列:《南线大追歼》、《席卷大西南》、《安居》、《长征》等。

1998年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第九届全国人大批准,将广播电影电视部改设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电总局启动了加大对我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进行扶持的“2131工程”,其内涵是指在21世纪保证每村每月能够看到一场电影。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不见不散》、《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等。

1999年

国家广电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文化部发布《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建设改造影院,从事电影放映业务。

2月12日,中国电影集团正式建立。中国电影集团由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中国电影器材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和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等单位组成。

3月,电影频道推出了第一部电视电影《别了冬天》,这是我国首次制作这一新的电影样式。

7月,长春电影集团建立,该集团是中国计划组建的六大电影集团之一。

中国电影集团建立龙华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它和此后成立的上海电影集团数字制作工作站,标志着我国数字化电影制作技术开始与国际水平接轨。

全国电影院计算机联网售票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开始启动,该系统计划于2003年全部完成。它对于电影市场化的规范运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上影厂拍摄的《紧急迫降》成为中国第一部采用数字特技制作的电影,开创了中国数字电影特技制作的先河。

从1949—1999年,新中国建立50年来共生产故事片3330部,短片8000余部。其中从改革开放到1999年,生产的故事片达到2000多部,平均每年超过了100部,这一数量足以列入当代世界影坛的前五位。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黄河绝恋》、《紧急迫降》、《大战宁沪杭》、《洗澡》等。

2000年

广电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改革步伐开始全面提速。

我国第一个国家控股的电影股份制企业——西影股份公司在西安成立。其中国有股本占58.29%,民营资本参股41.71%。

7月,潇湘影视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公司由潇湘电影制片厂与长沙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股份制合作的形式组建。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生死抉择》等。

2001年


1990年

2月,《本命年》获得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赵丽蓉因《过年》一片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6月15日,于本正任上影厂长。

12月,国务院批准广播电影电视部等5单位联合制定的《关于明确票价管理权限和建立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从5月1日起,将下放电影票价管理权限,并从售出的每张电影票款中提取5分钱,作为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12月,国务院任命田聪明为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焦裕禄》、《我的九月》、《北京,你早》、《老店》、《龙年警官》、《血色清晨》等。
1991年

1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吉林省视察期间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观,与电影工作者亲切交谈,合影留念。

3月,《哦,香雪》获得41届柏林电影节儿童片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

6月29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决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国家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瑞环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出席了首映式。杨尚昆作了题为《军事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重大收获》的讲话。

9月,《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银狮奖。

10月,李瑞环视察上海电影制片厂

11月18日,第11届金鸡奖、第14届百花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李瑞环、书记处书记丁关根为获得双奖的影片《焦裕禄》颁奖。

6月,上影故事片《开天辟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刘澜涛、姬鹏飞和举办单位中宣部、中组部以及广电部、文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负责人到会。广电部副部长田聪明宣读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对影片的祝词。

8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警备区政治部和市电影局联合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新片《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举行首映式。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吴邦国、倪鸿福、王力平、倪天增和驻沪三军领导出席并会见摄制组主创人员。

10月15日,上海首家360度电影(又称全周环幕电影)放映厅在燎原电影院落成开业。

12月20日,上海影城举行落成典礼。上海市委副书记陈铁迪、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为仪式剪彩。参加仪式的有各界人士400余人。

本年度重要影片包括《大决战之一—平津战役》《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过年》、《火焰山来的鼓手》《留守女士》等。

1992年

1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沪考察工作期间,参观上海影城,签名留念。

8月,首届长春国际电影节举办,这是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故事片电影节。

8月8日上海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成立。

9月,《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

11月,金鸡奖和百花奖颁奖大会从本届起改为“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电影节在桂林举行。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站直啰,别趴下》、《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阙里人家》、《大撒把》、《新龙门客栈》、《蒋筑英》、《三毛从军记》等。

1993年

1月5日,广电部颁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发行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这一改革精神,中影公司不再统管35毫米国产电影的发行工作,由制片厂与省或市级发行共司直接交易。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月,《香魂女》和台湾《喜宴》同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月11日30余位大陆电影导演在沪讨论通过《导演协会章程》,选出导演协会领导成员,宣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成立,谢铁骊任会长。

4月15日李鹏总理参观上海影城,并于18日为影城题词:“申城影人之家”。

6月28日江泽民、丁关根等在京观看上影故事片《梦非梦》,表示肯定与赞赏。

10月,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沪举办,并跻身世界九大电影节之列。

12月25日吴贻弓兼任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委员会书记。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划归中央电视台。

大陆电影投资呈现多元化。年度电影产量150部左右,中外合作拍摄近50部,80部影片部分或全部向社会筹资,只有20部左右完全由制片厂全额投资。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重庆谈判》、《霸王别姬》、《无人喝彩》、《炮打双灯》等。

1994年

1月8日吴贻弓兼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

6月,首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举办。

7月,孙家正部长签发了广电部命令,颁布《关于中外合作拍摄电影的管理规定》

8月,广电部电影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发行机制改革的通知”。通知规定,从1995年1月日起,中国电影将打破地域发行由一家公司垄断的局面,制片厂和发行电影公司可以把影片发行到任何一级发行机构或影院。

9月,国务院授予夏衍“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10月,广电部举办《纪念夏衍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报告会》,并在北京等10大城市举办了“夏衍电影回顾展”。

11月12日,首部进口分账影片《亡命天涯》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郑州、广州等六大城市率先公映,此后每年都有10部好莱坞或者中国香港影片通过票房分账方式进行引进,此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引进大片”。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被告山杠爷》、《背靠背、脸对脸》、《二谟》等。

1995年

5月31日动画片导演特伟获国际动画协会颁发的动画艺术杰出贡献奖——国际动画协会(ASIFA)大奖。

5月,上科影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动态电影《冒险旅行》。

8月2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市电影局建制,重新组建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仍简称“广电局”)。孙刚任中共上海市广电局党委书记,叶志康任局长,吴贻弓任局艺术总监。

8月,美影摄制成功中国第一部电脑水墨动画广告片(《五粮液》)。

同月,张元民任中共上影厂党委书记,朱永德任上影厂厂长。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视察上影厂和上影厂外景摄制基地。

11月30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与东方电视台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实体。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孔繁森》、《九香》、《七七事变》、《大辫子的诱惑》、《赢家》等。

1996年

2月,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北京市、中影公司和12家影院合股组成。

3月,广电部在长沙召开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电影“九五五零 ”工程的发展战略。“九五五零 ”工程指在国家“九五计划”期间,每年拍摄出10部优秀作品,5年共拍摄50部。

6月10日,江泽民同志视察八一厂,并亲笔题词:“创作电影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给广大电影工作者以极大的鼓励。

7月1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正式开播。

7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电影管理条例》开始施行。

7月11日,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查委员会成立。这两个委员会是政府对电影实行审查的职能机构,承担国产故事片、短片、境外影片的审查和复查,并决定其能否通过、出口或进口。

北京电影制片厂引进Dolhy公司SR.D数字立体声电影制作技术,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数字立体声影片《鸦片战争》。

广电部主办的电影政府奖正式定名为“华表奖”。

由广电部主办、电影局承办的“夏衍电影文学奖”建立。

上海电影电视(集团)公司成立。公司以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母体,集上海电影技术厂、上海电影发展总公司、上海东方影视发行公司、上海新光影艺苑和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等机构组建而成。

上海电影制片厂高级工程师宴仲方获得第68届奥斯卡技术成就奖。宴仲方发明的电影特殊效果闪光灯曾被运用于《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等多部好莱坞巨片的制作,有效地制造出风雨雷电的特殊效果。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鸦片战争》、《大转折》(上下)、《红河谷》等。

1997年

电影管理机构推出 “单片许可证”制度。该制度允许传统的电影制片厂以外的影视单位申请电影制作权,这是中国制片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电影制作权不断走向开放的重要举措。

9月18日,广电部电影剧本规划中心成立。中心为全国专业性电影剧本规划、策划、创作、研究和经营、开发的实体。

我国正式立项开展“数字电影制作的应用与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大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大进军》系列:《南线大追歼》、《席卷大西南》、《安居》、《长征》等。

1998年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第九届全国人大批准,将广播电影电视部改设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电总局启动了加大对我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进行扶持的“2131工程”,其内涵是指在21世纪保证每村每月能够看到一场电影。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不见不散》、《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等。

1999年

国家广电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文化部发布《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建设改造影院,从事电影放映业务。

2月12日,中国电影集团正式建立。中国电影集团由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中国电影器材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和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等单位组成。

3月,电影频道推出了第一部电视电影《别了冬天》,这是我国首次制作这一新的电影样式。

7月,长春电影集团建立,该集团是中国计划组建的六大电影集团之一。

中国电影集团建立龙华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它和此后成立的上海电影集团数字制作工作站,标志着我国数字化电影制作技术开始与国际水平接轨。

全国电影院计算机联网售票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开始启动,该系统计划于2003年全部完成。它对于电影市场化的规范运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上影厂拍摄的《紧急迫降》成为中国第一部采用数字特技制作的电影,开创了中国数字电影特技制作的先河。

从1949—1999年,新中国建立50年来共生产故事片3330部,短片8000余部。其中从改革开放到1999年,生产的故事片达到2000多部,平均每年超过了100部,这一数量足以列入当代世界影坛的前五位。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黄河绝恋》、《紧急迫降》、《大战宁沪杭》、《洗澡》等。
2000年

广电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改革步伐开始全面提速。

我国第一个国家控股的电影股份制企业——西影股份公司在西安成立。其中国有股本占58.29%,民营资本参股41.71%。

7月,潇湘影视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公司由潇湘电影制片厂与长沙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股份制合作的形式组建。

本年度重要影片有《生死抉择》等。

2001年

中国加入WTO,中国电影业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引人注目。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寻枪》、《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的兄弟姐妹》等。

2002年

2月1日,根据国务院第342号令,新的《电影管理条例》于本日起正式实施,1996年6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电影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中国电影华表奖改变评选规则,改“年度”为“届次”,制片单位可在影片发行后的三年内选择参评。

我国最大的广播影视一体化集团——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该集团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等单位组成。

11月22日,中国电影博物馆破土动工。该博物馆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及奥运会配套工程的重点项目。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邓小平》、《美丽的大脚》、《冲出亚马逊》、《和你在一起》、《卡拉是条狗》等。

2003年

6月,潇湘电影集团成立。

6月,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公司”)在京成立。该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大型股份制电影发行公司,由中国广播影视集团、中国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长春电影集团以及大陆电影系统内有影响的制片厂和院线公司共19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投资。其中中国广播影视集团为第一大股东。它打破了中影公司对进口买断影片及分账大片长达50年和10年的垄断,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电影发行事业新格局的形成。

6月,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数字电影经营管理中心成立,此后,中影集团于年底又成立了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正式签署。在电影业方面,该《安排》明确规定:允许香港公司在内地以合资、合作方式建设或改造电影院,并允许港方控股经营。同时,香港公司拍摄的华语影片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可不受配额限制,作为进口影片在内地发行;香港与内地合拍的影片可视为国产影片在内地发行。此前每年允许引进20部分账大片的规定中也包括港片,今后港片将不再占这20部的配额。

12月1日,广电总局第18号令(《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第19号令(《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第20号令(《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开始施行。这些行政令都带来了中国电影改革最新举措,其中后者的内容为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单位(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允许外资参股与境内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

中国第一部数字电影《冬至》摄制完成。该片由中信文化投资拍摄。

由民营电影企业新画面投资拍摄、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创下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英雄》、《惊涛骇浪》、《暖》等。

2004年

1月1日广电总局第21号令开始施行。电影首次被明确定义为一种产业。

广电总局为支持数字电影的发展,将2004年确定为数字电影发展年。并计划于2004年底前建成100个高标准的数字放映厅,力争3-5年内建成500家以上标准统一、形式不同的数字电影放映厅,使数字电影院进入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主流。

3月31日,广电总局正式印发《数字电影化发展纲要》。《纲要》提出,将在2006年实现每年向数字影院提供50部以上艺术水平上乘、技术质量优秀的电影数字节目。

8月,广电总局颁布《数字电影管理暂行规定》和《数字电影技术要求》。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十面埋伏》、《手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