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批发零售yhssedu:世界经济和经济学的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14:03
时间:2011-11-12 11:16:53  来源:  作者:卢映西  ――2011年11月11日在南京农业大学的讲座(开场白)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些大问题,比如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经济,是指最大的经济――世界经济,不仅仅局限于一国;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经济学,指的是整个经济学,不是经济学的某一个分支或某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我们的眼光不但放得很宽,能够“hold”得住大问题,还要放得很远,能够看到世界经济和经济学的未来,也就是说,要面向未来,寻找希望。如果只着眼于当下,那简直让人无话可说,因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和经济学的现状,只能这样形容,就是“死气沉沉,危机四伏”。

  我在这里当然不是危言耸听。大家只要稍为关心一下财经新闻,就会知道自从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继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状况可以说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发达经济体面对三大经济难题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哪三大难题呢?

  【投影显示】

  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经济难题:

  一、经济复苏乏力

  二、政府债台高筑

  三、失业率居高不下

  第一是经济复苏乏力。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在华盛顿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感叹,美国经济未来的增速将会“低得让人失望”。美国是西方世界的“带头大哥”,美国经济没有希望,其他发达国家就只有绝望。第二是政府债台高筑。疲软的经济必然无力支撑过多的福利支出,导致政府负债过多,酿成没完没了的债务危机。第三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现在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同时美国最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创历史新高,15个美国人中有1人生活于最贫困的状态中。贫困人口比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就业机会和收入萎缩。欧盟平均失业率比美国还要高,为9.4%,其中年龄在24岁以下的青年平均失业率达20.5%,形势非常严峻。这些问题长期解决不了,老百姓当然不会满意,于是各种各样的罢工、游行示威此起彼伏。在伦敦骚乱中,发展到打砸抢烧,震惊世界。由美国老百姓发起的非暴力“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已经蔓延全球。

  至于离我们最近的发达经济体日本,那是早就提不起来了,因为它的经济已经连续二十多年停滞不前。有一位日本人,名字是近藤大介,是被长期派驻中国的日本企业高管。最近他写了一篇文章,谈到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的一些观感。他说在短期回国期间,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日本人自信的丧失”。在东京一家餐馆吃午餐的时候,他的邻桌坐着一对年轻小情侣。他们只点了两个最便宜的原味甜甜圈(160日元/个)。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女孩竟然递了160日元(约合13元人民币)给男孩——小情侣二人竟然是AA制!只听男孩很认真地对女孩说:“我已经申请了100家公司面试,但都没有结果。这样下去,我们将没有可以安住的地方,将来也没有希望,所以我想把结婚的事延后。”女孩俯首无言。看到这种情形,近藤大介先生大为感慨,回想自己的青年时代,由于正处在日本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每个人都乐观地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现在,日本竟沦落成了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的国度。面对这样一对充满无奈的年轻人,他甚至想用最近在中国广受好评的电视剧――《裸婚时代》里的话语来鼓励他们……

  所以说,我们这个世界的经济真的是死气沉沉、危机四伏的。那么,为什么我又说经济学也是死气沉沉、危机四伏的呢?这其实是个用常识就能回答的问题。比如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看到到处都是病人,那里的医生却怎么治都治不好,那么,我们自然就会推断这个国家的医学很落后。现在,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经济问题,却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难道我们不应该觉得是经济学本身出了问题吗?更何况这种情形是由来已久,于今为烈。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938年10月,美国正在筹备举办世界展览会,为了使来年的世界展览会更有纪念意义,人们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主意:把一些纪念品装入一个坚固的箱子,埋在地下,规定五千年后(即公元6939年)的后代子孙才能打开。在这些纪念品中,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写的《给五千年后子孙的信》。

  【投影显示】

  给五千年后子孙的信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器的力量横渡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讯息。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地低下。

  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爱因斯坦(1938年8月10日)

  可以看得出来,爱因斯坦对当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相当满意的,但是对经济学和经济制度非常不满意。现在距爱因斯坦写信时还远远不到五千年,甚至连百年都不满,只有大半个世纪。然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时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已不限于利用机器的力量横渡海洋,而是要飞越太空。高科技已不限于解放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正在解放繁琐的脑力劳动。通讯技术更是到了当时人们无法想像的3G时代。假如爱因斯坦今天能够活过来,能够通过卫星电视看到遥远的中国有一群大学生正聚在一起听讲座,几乎每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给他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上网聊天,一定会对当今科技的发达程度惊叹不已。也就是说,在科学技术方面,在本来已使爱因斯坦相当满意的基础上,后来的人们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不用等到五千年后,甚至不用等一百年,现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刚刚去世的乔布斯,都可以“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了。

  但是,我们的经济学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这封信?“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的状况已经得到真正的改善了吗?如果没有,是不是说明尽管科学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而经济学和经济制度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拥有常识,就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

  【投影显示】

  去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曾大发感慨:“人类眼看就要在同饥饿的斗争中失败了。世界上目前有超过10亿人缺乏足够的食物,以应每日营养之基本所需,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情形还在日益恶化。首先,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暴行。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都把人送上月球再接回来了,却还没有能力让地球上所有人都吃饱肚子,这怎么可以?”他呼吁各国政府“拿出令人信服的诚意,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让世界免于饥饿。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就请想一想,后人将如何评说。”

  这种状况这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生产的粮食不够多吗?我们来看看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1913-2004)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揭示的一个容易被人视而不见的问题:

  【投影显示】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世界目前生产的食物多于它的需求。如果将这些食物平均分配,我们将拥有一个人民过于肥胖的世界,但是,这些食物并没有平均分配。

  ――斯塔夫里阿诺斯

  这种高科技与贫困状况同时存在的荒诞现象目前也被中国“引进”了:

  【投影显示】

  卢映西微博(2011-10-01)

  “天宫一号”升天,不到两岁的留守女童与奶奶的尸体相伴七日未进食,二者几乎同时发生,构成当代中国的《盛世之困》。老枪先生在这篇专栏文章中说,马克思笔下的无产阶级虽受剥削,但所得工资起码还能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如今经济学界把老马这把刀子丢了,农民工混得还不如老马批判的那个时代。

  仅凭常识就可以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会困扰人类这么久?这就是我今天来跟大家探讨的核心问题。

  (以下内容与《失业对国民经济的深远影响》相似,在此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