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市鸡鸣山:找寻“压缩语段”的终南捷径(已发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18:48
找寻“压缩语段”的终南捷径(已发表)  

本文发表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考试》(高考语文版)2011年第1、2期P68-71

下面是所投稿原文(6352字),可能更具有指导性。红色则为《考试》选用内容。

 

找寻“压缩语段”的终南捷径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陈宝祥(213003)

 

压缩语段,考试大纲将之表述为“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压缩语段”自1999年首次出现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年都有考查,并已初步形成考查的题型模式。在2010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8套试卷考查了“语段压缩”,是考查频率非常高的一道语用题。而且内容更加广泛,题型更加新颖,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语段压缩”归根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它主要考查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它考查的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提取关键词等。

语段压缩不仅是高考出题的热点,也已成为时下人们常用的一种写作形式,特别是提取关键词。从长远看,还是我们一生必备的一种实用的技能。善于阅读者一目十行也能迅速准确地抓住要点,不善于阅读者虽字斟句酌仍不得要领。作为一种实用技能,要想牢固地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各种文章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从应对考试角度来看却并不是没有捷径可走。下面我们就来分类说明压缩题的解答方法或技巧:

一、新闻语段压缩型:

1、一句话新闻型:

一句话新闻,也叫标题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它采用标题新闻的语言表达形式,用一句话来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形式上它可以是单句,也可以为复句,一般以单句为主。内容上,由于它要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导任务,因此一般包含新闻作品的五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和原因,也就是常说的“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这五个要素不一定都要出现,特别是时间和地点这两个要素。一句话新闻常采用主谓句的陈述形式。

(2008年安徽卷六、18)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市、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试题解析】抓主要信息,有淮河、巢湖,还有污染、治理。

【参考答案】①淮河、巢湖治污步伐加快;②淮河、巢湖治污提速;③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2、新闻标题型:

新闻标题必须具备简洁、确切、醒目的特点且统摄全篇。由于标题下有具体的新闻内容,而一句话新闻下没有具体内容,因此,标题较一句话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对象)+事件。

(2010年浙江卷一、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

【试题解析】本题其实就是新闻标题类的。语料虽不是选自此类题目常用的报刊时文,也无中心句,但表意明确,有利于考查概括能力。本语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话重点阐明新文学阵营对“新”“旧”两个概念的理解,第二句话则是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认识,两句话联系起来,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不同理解。

【参考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

3、新闻导语型:

一篇完整的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四部分。导语,即主导之语,它是新闻报道的开篇语,也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导语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述出来,使读者从导语中就可得到整则新闻的总印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语虽短,但新闻的要素比较齐全。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有时间、地点要素)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它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语段。只要能言简意赅,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2005年福建卷,18)请为下面的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40字。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运行。但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行,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该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试题解析】消息的导语,只要交代人物和事件(包括经过和结果)等主要信息就行了。“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可用“欧洲科学家”表示。“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是关键信息。

【参考答案】欧洲科学家最近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第一次拍到了另一个“大阳系”的行星照片。

二、内容要点概括型

这是一种泛文体的语段压缩题型,不单纯针对新闻类的内容而言。此类题型要遵循的也是常规性原则:留主体、去枝叶。所谓主体,指的是语段的主要内容;所谓枝叶,指的是帮助表现语段中心的细节或材料。压缩前,要认真读懂原文,单则材料的要能进行层次切分;两则以上材料的要找出共同点,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然后按照规定的字数和原文的顺序,用简洁的语言连接起来即可。

(2010年福建卷四、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试题解析】本题和福建2009年的题型一样。两则材料,内容相关相对,一则说的是国人对洋节的认同,一则说的是西方对我们传统节日的接受。作答时应注意提取两则材料共同的话题——我国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节日文化的交融。回答时不能仅仅停留在陈述这种现象上。

【参考答案】节日文化相互交融。(意思对即可)

(2010年江西卷六、20)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答:                                                          

【试题解析】本题难在概括因文体而异:议论文字要概括的是主要观点,记叙文字要概括的是中心事件,说明文字要概括的是说明角度。若把这段文字写成一句话“新闻”,或给“激光造雨”下定义,显然就是答非所问。具体操作流程:首先,分层。这段话共5句,除34句可合并外,其他每句就是一层,共4层。其次,对每个层次设问:这一层写了什么?很快就能准确概括出来。

由本题看,深入细致地研读文本,把握好语段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概括信息的前提。弄清层次关系,概括信息时才不至于遗漏。而在整合答案时,尽量用文段中的词语或语句。

【参考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三、关键词提取型

“关键词”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令人耳目一新。那么什么是关键词呢?其实,关键词本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网 站名、网页名、新闻事件、人名、术语、软件名等。就今天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搜索“高考  压缩语段  关键词”,那么这三个词就可称为关键词了。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步解题法:一是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不可不取。二是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三是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

(2010年江苏卷一、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                   ▲                   ▲      

【试题解析】江苏高考非常重视对考生在信息时代定向概括信息能力的考查,2010年题型与2008年相似,采用的是“提取关键词”的形式。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目要求和分析材料的层次与句间关系。首先,审题时应明确要求找出的是关于“‘碳链式反应’过程”中的“过程”的三个关键词语;然后分析语段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过程就开始了”“接着”“最终”这三个标志语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

(2009年四川卷六、19)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⑴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提取的是关键词语);⑵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首先明确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聚乳酸)、主要事件(合成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结果(复合应用是关键),然后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参考答案】聚乳酸;合成;新进展;复合应用

四、下定义或作诠释型

1985年全国卷首次亮相的“下定义”(根据所提供的材料,为“泥石流”下定义),2009年福建卷又一次使用。而江苏的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显然也带有下定义的性质。下定义是理性思维的呈现,是学术立论、科学研究的起点或结果,是对考生论述类文章写作基本功的考查。从现场评卷来看,该题型区分度比较理想,诊断效果好,能够准确地发现考生对语法知识、“定义”要求的掌握是否扎实、到位。该题型至少暴露了大部分学生初中缺少语法学习的缺漏,也显示了虽然有的高中补救性地教授了语法,开设了语言文字应用的选修课,但是效果不佳的窘况。这应该引起有关方面和广大语文教师的反思。那么,该如何完成此类题型的解答?下面我们分别以2009年的福建卷、2010四川卷为例来说明:

(2009年福建卷五、1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答:

【试题解析】下定义的公式是“被定义的概念=种差(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邻近的属概念(大概念)。据此,我们首先要找出“邻近的属概念”,那就是第一句中的“活动”,形成“心理咨询是……活动”这样的表达形式。然后找出“种差”——“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也就是从提供的三句中找出对“心理咨询”的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词句。接下来运用增、删、改、调的方法,把三个种差连贯合理地组合起来,变成大概念“活动”的修饰语,也就是定语,最后按照下定义的公式进行表达。

【参考答案】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2010年四川卷六、18)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

【试题解析】此题质量很好。既考查了语法中的单句运用,也考查了有严格限定的概括压缩能力。单句的语法特点是全句只能有一套主谓宾:“某市”“是”“名城”。其余的内容都必须或筛选或提炼来有效概括,然后按一定语序放入定语的位置上。答案中的“交通便利”概括的是材料二,“景色优美”筛选自材料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提炼自材料四,“国家级历史文化”筛选自材料一。这种形式类似于“下定义”,但又不是“下定义”,我们把它称为“作诠释”。两者的区别: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参考答案】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语段压缩是一种综合能力很强的题型,也是历年高考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整合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吴锦教授曾经在2008年江苏高考阅卷闭幕会上,代表命题组与阅卷组,针对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概括题得分尤差的情况,大声疾呼:“中学生的概括能力亟需加强。”我们每一位同学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真正读懂吴教授的这句话,持之以恒地把语段压缩题型训练好,真正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