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鲁谷新店:谈心理防卫机转─东西文化的智慧(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0:44:09
人类文明迈进廿一世纪的今天,随着高科技及工业的发达,近代人类的
文明一直在向外扩张向外追求,曾几何时,人类的太空探测船又开展另
一银河系的太空探险计划,向未知的世界挑战、追求;但是当人类向外
追求的同时,却又发现到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太多的问题,高犯罪率、毒
品泛滥、饥饿、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区域性战争的威胁...等等,
在向外太空追求的同时,人们不禁开始怀疑,人类是否有足够的智慧来
超越这些苦难而立足于这个古老的星球。

现代人具备许多的知识,以便向外追求,达到物质欲望的满足及快乐,
却少有智慧觉察内心世界的空虚贫乏,向内追寻,以达到现世忧悲苦恼
的止息,人类需要先觉察到内心苦恼的存在才能向内追寻苦恼的原因,
进而在原因上努力以达苦恼的止息:所幸古圣先贤也曾面对同样的忧悲
苦恼,他们的传承智慧藉由东西文化的交流融通,是否开启我们智慧的
亮光,以达到今世忧悲苦恼的止息,实在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即
藉由西方精神动力学派心理防卫机转的讨论及东方禅学的思考互相融通
,期望开展一种新的思考空间,了解苦恼,超越苦恼。

精神动力学派中的1-PERSON PSYCHOLOGY认为
人类一切行为的主要驱
动力,在于缓解二大本能的需求,亦即在于满足“生的本能”及“死的
本能”,这二大本能是与生俱来的。
所谓‘生的本能’与儒家所谈的“
食色性也”“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有异曲同工之妙。‘
死的本能’就是破坏、攻击的本能,亦即人类自幼即有自我的扩张性、
侵略性及破坏性,例如二、三岁的幼儿就会与兄姐抢玩具零食,抢到一
个还不满足,还要再抢第二个、第三个,如果抢不到就大哭大闹,甚至
出手或者自己伤害自己,当幼儿协调动作发展成熟之后,就会开始向外
探索,因而会让爸、妈担心,不是把脏的东西往嘴巴塞,就是碰触一些
危险的物品,因而爸、妈要开始注意幼儿的安全,对他说“不”,因此
,幼儿的行为在满足生的本能及死的本能的同时,也感受到外界规范的
力量,而这种力量往往是采取与本能相对抗,具有批判性及惩罚性的。

精神动力学派中的2-PERSON PSYCHIOLGY,亦即客体关系学派,则认
为,人类一切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并不在于缓解二大本能的需求,而是在
于要与其他人发展出一个成功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发展人际关系的过程
中,出现了“生的本能”及“死的本能”的问题。虽然二大学派在理论
建构上有因果的不一致性,但是,二大学派对于心理防卫机转的重视则
是一致的。

“防卫”─顾名思义,是影射到外来的力量,压力侵犯到我们了,我们
需要来防卫,譬如说两军作战,敌人的军力特别强,我们评估一下,觉
得自己没有胜利的把握,因而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且战且退,就像民
国三十八年撤退时所谓的“转进”,为了保存实力,希望伤害减到最底
,用逃避的方式来保存脆弱的自我;但是,当我们逃避时,除了要牺牲
空间、时间之外,势必无法采取更高明的战略来克敌制胜,这是以军事
的观点来谈“防卫”;就心理上的观点来说,
当心理压力过于强大,超
过我们所能够承受时,我们会在潜意识或下意识运作,直觉地来达到压
力的舒解
,这种舒解压力的模式由于是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的运作,因
而不经过探讨分析就无从了解自己在潜意识及下意识是如何来逃避压力
,透过对这种模式的了解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应付压力的方式是不是
成熟有效率的。在了解自己之后也可以用来观察了解别人,进一步改善
人际关系。

过去我们常挂在口头上的立足台湾,胸怀大陆,放眼全世界,是政府施
政的目标及动力;其实,就我们每一位个体而言,我们心理动力的稳定
及平衡,我们身心能否安顿乃是决定于三大主要能量之间是否调和:
 (1)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驱动力
 (2)现实感中的自我调适能力
 (3)社会道德文化所孳息出来的自我批判能力

现代人处于一个变动性极高的工业社会现实中,常常会发现自己无法有
效的因应这些巨大能量相互的冲击,因而无法安顿我们的身心,焦虑感
就由此而生。古德有云:定静安虑得,我们的身心若无法安顿下来,那
么要超越人世间的忧悲苦恼,则如缘木求鱼一样的困难。

以下向大家介绍几项较为重要,而会造成病态性适应的防卫机转:

(一)潜抑(REPRESSION):

在此先介绍二位实际的临床个案,个案甲是一位年轻的少妇,由于排行
老么,自幼即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父亲是某大财团董事长,先生是该财
团的高级主管,婚后,夫妻感情融洽,育有一女,年约二岁,个案甲视
为掌上明珠,照顾的无微不至,很不幸地,在一次的旅游当中,发生了
车祸,其女儿因为坐于前座,当场被摔出车外惨死,而个案由则祗有皮
肉之伤,当医院救护车赶到现场时,祗见个案甲满脸茫然地,抱着女儿
,对外界无法作出适当的反应,除了低头饮泣之外,几乎无法无言语,
因此就暂时被安置于急诊室观察,所有的身体检查全部都是正常,但是
个案却仍然无法言语,经过了一天一夜,个案甲却突然大声的质问查房
的医师:“这里是什么地方,我的女儿呢,现在几点了,我要喂她吃奶
了”,对于发生车祸及到医院就医的情形,完全丧失了记忆,这个个案
在临床上被诊断为“暂时性失忆症”;由于遭受到女儿变故的重大心理
创伤,超过了她的自我调适能力所能承担的,因此在下意识中采取了暂
时逃离的方式,以保存脆弱的自我,免于自我的崩溃。在例行的心理治
疗中,个案甲在药物催眠暗示之下,可以开始面对自己心中的创伤事件
,连带悲痛情感的宣泄,慢慢地可以面对这件残酷的事实,又勇敢地活
过来。

个案乙是一位高中二年级学生,品学兼优,是老师心目中的模范生,在
一次学校的尿液筛检中,竟然被发现到安非它命尿液检验呈阳性反应,
令父母、老师感觉非常意外,刚来本院门诊接受治疗时,对会谈之反应
较为被动、简短,经过几次会谈努力之后,个案乙开始一面哭,一面讲
出他心中埋伏已久的苦闷;个案自述,从国小二年级就开始念安亲班,
父母亲平时管教极为严格,放学后,所有的时间都在读书,父母亲严格
禁止同学来家里玩,也不许观赏电视,由于大哥在国中时结交坏同学,
成绩一落千丈,常常补考,甚至遭学校退学,因而父母对他及弟弟的管
教特别严格;个案乙回想起,大哥在国中时,与女朋友约会而逃课,事
后被父亲发现,吊起来痛打的情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很深刻的印
象,因而他从小碰到异性就怀着戒慎恐惧的心情,上了国中,碰到女同
学,总是有股说不上来的不自在及害羞,心里非常仰慕一位同学,但又
不敢也不知如何启齿,因而心中有说不出来的苦闷,又因青春期生理的
变化,对于自己偶而手淫有很深的罪恶感,觉得自已变得像大哥一样,
深怕被父母、老师知道而遭到苛责,因而心中的苦闷,惟有藉着读书及
偶而打打电动玩具来舒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使用了安非它命,刚开
始他觉得对自己苦闷的心情有所帮助,但是很快却发现自己上瘾了。“
成长是痛苦的,对痛苦的无知则会苦上加苦”,对于痛苦没有适当的期
待及认知,因此当痛苦来临时,就无法有效地因应,就像个案甲及乙,
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采取逃避的态度,结果就苦上加苦,以上正如东方
禅学中所说的苦,“苦集灭道”,由于对于“人生有苦”的本质没有正
确的认知及准备,当痛苦来临时就采取逃离的方式,小苦无法超越,累
积起来就变成大苦,就更难处理了。

现在的年青人,由于物质生活不虞匮乏,过惯了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日子,对痛苦的体会较少,更遑论对痛苦的期待与认知了;相反地,我
们的父母亲们则真的是苦过来的,因为在较差的物质条件之下,对痛苦
有较多的体会,对于痛苦较能适度的认知与期待,因而当痛苦来临时,
比较不会逃避,较能够面对及忍耐,针对痛苦的原因努力,去超越人生
的痛苦。


西方精神动力学派中成熟的防卫机转,如:
期望(Anticipation)及
抑制(Suppression)
,与东方禅学中的苦集灭道互相呼应,其实二大
思想是可以互相融通,为我们开展新的思考空间。

人类的存在,往往是有许多苦痛的,这并不是一个危耸听的灰色悲观论
调,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讲到人生的苦,有所谓的生老病死之苦
,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而禅的目的,则是现世忧悲苦恼
的止息。“苦”就是背包袱的人觉得很累,而“苦集灭道”简单地说,
就是一个放下包袱的过程,人苦不觉得“累”,不觉得苦恼,就不会想
到要把包袱放下,故觉知到自己很累或发现自己有苦恼是解脱苦恼的开
始。其实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人生的苦恼,祇是有的人觉知能力
较高,知道自己的光景,而有一些人则较为迷糊,在苦恼中而不自觉。

当一个人觉察到自己有苦恼之后,进一步去观察令自己苦恼的原因,找
出是那些因缘集合在一起而使苦恼产生,这就是“集”“道”就是解
除苦恼的方法,经由此方法可达到苦“灭”的目的,也就是忧悲苦恼的
止息。

精神分析治疗的理论基础是:
现在的苦恼系源自于幼年时期的冲突再现
(reawakening of the early conflict),亦即所谓的“心灵既定论”
(psychic determinism),
其过去因,现在果的思考是线性而外来的,
亦即追溯过去的冲突,让个案了解现在苦恼的原因,而这些苦恼的原因
往往是由于外在的情境所造成,例如:幼年时期的重大创伤事件等等。

“禅”的治疗方法,其过去因,现在果的思考则是更多元,精致与生
活化而且是内塑的,亦即藉着自我觉知能力的提升,了知自己大大小小
的苦恼的原因是执着于人世间的常乐我净,我们的心不是“散乱”就是
“昏沈”,如蜡烛一般,心力不是太弱小,就是容易被外境之风所牵动
,当情境合我意时,我们就觉得快乐且希望常常有这种快乐,这就是贪
;当情境不合意,我们就起了恨心,怨天尤人;心由境转,自己的心无
法作主,因而是无常、虚幻的,能觉知到这种虚幻性与无常性才是痛苦
解脱的开始,如在会议场中有二派的意见僵持不下,演变出强烈对抗的
场面,这时有一个人站起来,要上洗半间,当他要离开会议时,忽然有
一阵风吹过来,将房间大力的带上,在会场中的人马上破口大骂:“真
没水准,不同意也罢,大力关门;是啥意思,想打架吗?”其实,这个
人是冤枉的,门的确不是他关的,而是开会紧张的气氛将这些人的心染
浊了,投射外界,而起了误会。以禅学来说一颗被染浊的不清净的心无
法洞察到诸法实相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精神分析学中客体关系理论,有所谓的
客体影像(object representation)
及自体影像(self representation)
,亦即早年时期,我们的第一个男人
--父亲,第一个女人--母亲,在我们幼小的心版上留下一个不可抹灭的
印象,形成将来对待人事物的基础,因而任何早期教养的过度偏差或创
伤,是日后困扰的根源,这与禅学所说被染浊的心是一致的;祗是,禅
学对这方面的讨论是更全面性而超越我们的线性思考范畴,亦即由无始
劫熏息而来的无明与执着是为苦恼的根源,惟有藉由禅定所生的“缘起
性空”的智慧,才能进一步了脱“无明”,放下执着,达到忧悲苦恼的
止息。

笔者简历:前台北荣总精神科医师
     美国哈佛大学精神科研究员
     台大精神科研究医师
     前草屯疗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现任梧栖沙鹿童综合区域教学医院心身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