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妇唱夫随:魏晋诗歌名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04:37

 

 【原文】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出处】
选自魏·曹操《短歌行》。
【赏析】
厌:嫌,满足的意思。意即山不满足已有的高度,水不满足已有的深度。曹操在这一首诗中用此两句是做比喻,说明自己不满足已有的贤才,希望天下的仁人志士都能够归顺到自己帐下为己所用,也表达了曹操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原文】
老骥伏橱,志在千里。
【出处】
选自魏·曹才桑《龟虽寿》。
【赏析】
老骥:指已衰老的千里马。千里马虽因衰老而蹲伏在马棚中,但它形衰志不减,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壮志豪情。诗人用这两句是为了形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和志向。"老骥"在此是曹操自我形象的化身,此时的曹操身体逐渐衰老,但他人老心不老,仍然豪气冲云霄,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信心。

【原文】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出处】
选自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赏析】
封建时代本重男轻女,如今生了男孩倒说不要去养活他,还是生女儿好,生女儿要用干肉(脯)去喂养她。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男子要去筑城服苦役,必死无疑。这两句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运用的手法与唐代杜甫的"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i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四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出处】
选自魏·刘祯《贝雷从弟(其二)》。
【赏析】
这两句意即松柏耸立在高山之巅,来自山谷的大风不断侵袭,发出瑟瑟的声音,而松树依然亭亭如盖,毫不动摇。诗人以简畅之笔把松树的高大形象、自然属性描绘了出来,语句纯朴、形象率真,语势虽然平直,但却"气格自高"。

【原文】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出处】
选自晋·陆机《猛虎行》。
【赏析】
盗泉:水名,在山东。恶木:指形状歪斜难看的树。两句写志士嫉恶如仇,慎于出处,不肯稍涉邪恶之嫌,能够见恶而远避,所以宁可忍渴也不饮盗泉之水,宁可受热也不肯息于恶木之下,表现出诗人高尚的节操。唐代王维的千古名句"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流"正是由此化出。

【原文】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出处】
选自晋·左思《咏史(其七)》。
【赏析】
这两句意即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奇才,只可惜空有千里马而没有伯乐才导致了人才大多被遗弃在草野之中的结局。这是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总结。特别要体会后一句中的"遗"字,它蕴含着作者辛酸的经历,显示了诗人年轻时只求上进,不知障碍;只知救国,不知世故等天真无邪的性格特征,也道出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痛苦经历。

【原文】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出处】
选自晋·王赞《杂诗》。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久戍思归之情的诗歌。其中的这两句触景生情,景中见情。先以秋景起,描绘出一幅边地秋色图,北风呼号,草木凋零,萧条的旷野上,残败凄冷,无不令人触目伤情。连边关的战马也有思归之心。兽犹如此,人何以堪?必然会牵动征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第二句由物及人,虽无一字写人,其中却自有人在,其涵义是相当丰富的。

【原文】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出处】
选自晋·刘珉.《重见雷卢湛》。
【赏析】
这两句以"百炼刚"比喻自己过去久经战争考验的坚强,以"绕指柔"比
喻自己现在的柔弱。抒发了失意英雄末路的悲哀之情。这个比喻不仅准确地概括出诗人复杂的斗争经历及其变化,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概括出旧社会这一类型人物的人生规律,从而赋予这两句诗以普遍的社会意义,成为千百年来活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成语。

【原文】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出处】
选自晋·陶渊明《杂诗(其二)》。
【赏析】
诗人感叹日月无情,抛人而去,虽抱壮心,却壮志难酬。"获骋"二字运用独特,"骋"乃施展之意,但同时令人联想到千里马驰骋的姿影,诗人终身抱负不得施展,不正和千里马终无驰骋之机一样令人扼腕吗?这两句放在诗歌的结尾部分,正是作者心志的抒发,有"卒章显其志"的效果。

【原文】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出处】
选自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赏析】
白天常常关着柴门,室居自娱,心里没有种种的世俗杂念。说明诗人归田之后,就和上层社会断绝了交往。诗人从官场退隐田园之后,就断绝了和凡尘俗事的来往。他层层防范,躲避尘世惟恐不及,拒绝交往惟恐不远,屏弃俗虑惟恐不尽!两句写了作者归隐心志之坚决、彻底。

【原文】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出处】
选自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赏析】
干戚:指盾牌和战斧。"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与帝争神位,至死也不甘心失败的故事。据说刑天死后仍然挥舞盾斧勇斗胜利之敌,表明他的壮志雄心始终如一、常存不灭。"猛志固长在"中的"固"字点明了刑天的"猛志"生来俱有,永不衰竭,无论是失败还是死亡都不能使其消减。这两句诗固然是在赞扬刑天的猛志,但又何尝不是借刑天的永不言败的精神来自策自励。

【原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处】
选自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赏析】
这两句写诗人归隐田园之后,脱离羁绊,无拘无束,怡然自得。其中的"见"字用得极好,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如果将"见"改为"望\则神气全无。两句明在写景,实则抒情,情景交融,形成极富的意境。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出处1
选自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赏析】
这两句是说理,也是抒情。结庐(造屋)于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扰(即车马的喧闹),而诗人去并没有喧嚣的感觉。为什么能够如此呢?那是因为"心远地自偏"。心灵既然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那么虽然身处喧境也和居偏僻之地一样了。这两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之后,彻底和世俗官场断绝往来的情景,真正做到了心静、意真、志坚。

【原文】
猛志逸四海,毒翻思远藉。
【出处】
选自晋·陶渊明《杂诗(其五)》。
【赏析】
蓦:飞举的样子。翩:翅翼上的硬领。若:即飞翔。这两句抒发诗人少年时的远大志向:其雄心大志可以超越四海,渴望能像雄鹰一样展翅朝翔。"蓦翩思远素"形容少年时的抱负如健羽展翅掠空远翔。其笔力之雄健、感情之奔放可谓旷代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