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爱游戏 蟹总里啪:高药价被曝利润达9137.5% 以药养医让百姓看不起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28:47
高药价被曝利润达9137.5% 以药养医让百姓看不起病http://fj.sina.com.cn/news/m/2011-11-22/0749116293.html来源: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2011年11月22日07:49  

  央视 新快 中青

  核心提示:

  近期,中央和地方媒体密集关注高药价,记者们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常用药品,出厂价和医院零售价之间存在巨大差价,中间利润甚至达到9137.5%。这中间,监管部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利益均沾。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承认,以药养医已经异化成逐利机制,这种机制减轻政府负担,却让百姓看不起病。

        惊:医院药价高出出厂价90多倍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的记者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发现,一些常用的药品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很多。记者随机选取20种常用药品,结果发现这些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最离谱的两种药分别是: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4毫克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52元,中标价为16元,医院零售价为18.4元,中间利润超过3400%(3438%);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

  新快报记者经过数日采访调查发现,在广东的深圳、东莞等地,均有售多种央视曝光的天价药,其中一款山东圣鲁制药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同厂同规格之下,价格竟是央视曝光价的10倍,其生产价只为0.08元,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则卖到7.39元,利润更高达9137.5%。广州各大医院在售的多种同名药物,也与央视曝光的天价相差无几。

  查:管理部门定出高中标价

  中青报昨日报道说,目前我国的药价定价模式是,由厂家向发改委申报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发改委根据申报成本核算及市场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最高零售价”。此后,由各省的卫生厅主持招标,产生一个“省级中标价”。在中标价的基础上顺加15%,形成“医院零售价”。

  药品价格虚高的一个关键节点便是中标价,在央视记者采访中,各地药品集中采购和招投标管理部门,都避谈中标价是如何制定的,也没有对中标价为什么比出厂价高出几十倍等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广州一医药代表则向新快报披露了端倪,药品要卖高价首先是得将招标价“弄”高,而这个弄高的过程无非就是公关,要打通关系。“首先要知道审定招标价的专家是谁,要打通关系。”该人士称,有专利的新特药一般是由厂家直接“公关”,把招标价弄高之后再给医药公司分销;而一些普通药,则是由生产厂家全权承包给医药公司进行销售。“每年都有一次定价,定价的专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药品的价格,定价越高,收的好处就会越多!”

  奇:“天花板价”更是高得离谱

  记者调查还发现,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最高零售价,目的是为了限制药价,防止药价虚高,但现实情况是,被称为“天花板价”的药品最高零售价与出厂价相比,定的更是高得离谱。以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为例,出厂价为每支0.32元,最高零售价被定为35.9元。那么,“天花板价”又是如何制定的呢?央视记者多方联系价格主管部门,同样没有得到正面回应,成为继中标价之后的又一个巨大问号。

  医改办主任孙志刚: 以药养医让老百姓看不起病

  央视面对面栏目20日播出《医改攻坚》专题节目,专访了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孙志刚认为,药品加成政策必须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已经演变成以药养医的逐利机制。这种逐利机制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但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孙志刚介绍说,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药品加成政策,目的是为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但当时的医院定位明确为公益性,加成政策没有发生变异,而改革开放以后,一是政府没有增加对医院的投入,二是政府把医院推向了市场。医院要创收,来得最快的就是卖药,因此,原来的药品加成政策,在这个时候就逐步变异,演变成以药养医的逐利机制。孙志刚说,加成政策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但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中国医院协会: 医生只是制度的替罪羊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医生只是“以药养医制度”的替罪羊,制度中医生可取得的阳光收入太少,“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导致“院长必须带着医生去挣钱,不然就要饿死”。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也为医生喊冤:“我不是帮医生喊穷。我知道医生收入并不低,但赚得并不光彩。”他说,目前在中国行医,医生的劳动价值已经扭曲,并不是通过他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体现,而是通过技术以外的“收入”补偿。“可悲的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医生、医院管理者习惯于这种‘价值体现’。”廖新波说,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些部门把医院当企业来看,没有给医生合理的工资待遇,而“逼”医生通过开大处方来赚钱。

  药价虚高 根在哪?

  本期主持 谢秋莲

  这几天,几个令人心酸的事件被披露:深圳,可能脑瘫的新生儿被拮据的父亲盼着早点死亡,但狠心的父亲却偏偏碰上了医德高尚的医生,父亲因为儿子被救活而怒踹医生;广州,患绝症的一岁多幼儿小贝被贫寒父母遗弃路旁,5个月内,网友悉心呵护、医院全力救助,但没能挽回小贝的生命……

  这些事件说明:95%的医保覆盖率甚至100%的医保覆盖率固然是必需的,却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药费、检查费等居高不下,即使加入医保,即使个人自付比例降低,但在高昂的医疗费面前,平民仍旧无能为力。药价虚高、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的问题不解决,医保的钱也只会被特定的群体分肥,并不能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

  各界纷纷将药价虚高的板子打在15%的加价上。但如果不是建立在离谱的最高零售指导价和离谱的中标价上,15%本身并不是太离谱,实际上,这个15%已经实行了几十年,以前并没有造成恶果。很明显,在虚高药价中,监管部门自己已经成为既得利益者。如果无法强制剥离既得利益,设计再多的限价监管,只会推高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