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颜小还丹:故宫养了几个草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3:44:59
有一个问题,行文之前必须指出:作为一个比较宽容的民族,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作“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但是故宫出来的锦旗“打盹”了,大家就不依不饶,这当然与有人像煮熟的鸭子嘴硬,死不承认的态度有关,但也从反面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故宫的期待很高,爱之愈切,责之于甚。也所以爱屋及乌,大家当然也容不得它的工作人员出洋相。也就是说,尽管网友责难,但矛头并不在故宫,而在某些工作人员本身,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与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相比,对于故宫来说,某些人的表现似乎只能用漫不经心四个字来形容。先是莫名其妙地被一个毫无经验的毛贼盗窃,再是送出有错别字的锦旗还死不承认百般抵赖,紧接着,又被爆出拿建福宫来牟利,几天之内,丑闻缠身,无论是管理上职业素养的欠缺,还是德行上的文化传承断裂,对于故宫管理方来说,都是致命的硬伤。让这样一群既无职业素养,也无良好德行的人管理故宫,大家当然有权进行质疑和追责,大家都不放心。

    当然了,故宫里不是没有明白人。面对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批评,故宫管理方在强硬了几天后见风使舵,于5月15日终于在其微博公开发布了一封致歉信。这封致歉信看起来蛮有诚意的,尽管没有痛心疾首,但也算是知错就改了。这一点作为一名普通网友我个人表示可以接受,但不能理解的是,在其致歉信中出现了“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的表述。故宫承载了太多的文化,故宫管理方想必也大多是文化人,所以面对这些文化人我就很有必要和他们咬文嚼字一番了。也就是说,我比较不明白的是故宫的声誉什么时候受到严重影响了?故宫能给大家什么?能让大家看到什么?能让大家感受到什么?以前怎样以后也怎样,故宫仍然是所有人的故宫。故宫是文物,故宫藏的是文物,但我不明白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故宫的管理人员也变成了文物,和故宫划起了等号?或者说故宫的某些工作人员就代表了故宫?关于这点我很难理解,除非哪天看到故宫里的工作人员走出来的时候,都是兵马俑或者木乃伊的样子。

    “一人得道鸡犬成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积弊让刘安一句话概括了。所以说就有了这样的笑话:某天一个乞丐对另外一个乞丐说,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今天那个全城最体面最富裕的人和我说话了。另外一个乞丐就问富翁对他说了什么。第一个乞丐就说,我问他讨钱,他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滚”。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喜欢把自己抬高。到故宫这么有文化的一个地方工作,对一些人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故宫是张名片,可以贴在自己脸上,不管有没有文化,到了那里都变成了文化人,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当成了故宫的代表,把自己不当人看了,以为自己就是那座帝王的宫殿。所以我也替某些人暗自庆幸,幸好他们不是给帝王看厕所的,否则的话,岂不是也把自己当成厕所了?

    所以可笑就可笑在,明明自己出了丑,还硬要说是故宫丢了人。为什么可笑?自己出了丑,就算了,还死拉活拽把自己当成故宫的代言人。故宫是块大牌子,好遮风、好挡雨。既然是故宫出了丑,那么具体的责任人就自然被淡化,板砖当然也就打不到自己身上,这是转移视线的小聪明。殊不知,这种三脚猫的小伎俩,非但不能证明自己多么称职多么有文化,却恰恰相反,让人愈发感到故宫是座好宫,里面却偏偏养了几个草包,一封短短的致歉信,研究了几天都没有推敲好。斗大的错别字捡不出来,还振振有词强词夺理死不认账,如果这样的几个人就能代表了故宫,那才是真的侮辱了故宫,作践了故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