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问鼎仙路: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百姓收入的几个数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57:13
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百姓收入的几个数字2008年10月06日 10:08解放日报 相关标签: [改革开放]

1977年,60%的职工增加了工资收入

1977年8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部分职工工资的通知》。国务院决定从当年10月1日起提高部分职工的工资。这次工资调整的重点是工作多年、工资偏低的职工。增加哪些人的工资,要根据其政治表现、劳动态度、贡献大小和技术高低,由群众进行评议,经党委批准。

此次调整工资的范围是:(一)1971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一级工和196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二级工,都提高工资;(二)1971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其他职工(不包括十七级及其以上的干部),40%的人提高工资;(三)1971年底以前和1966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现为六、七级工资区,标准工资分别低于38元和43元的,可分别增加到这个水平,但每人每月增加的工资最多不得超过5元,高等院校工农兵大学生毕业的定级工资,统一规定为43元。

通过这次调整,60%的职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资收入。

1980年,全国人均购买穿着的支出为42元

1980年,我国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1980年全国人均消费粮食428斤,比1952年增长8.2%;食用植物油4.6斤,增长9.8%;猪肉22.3斤,增长88.6%。1980年每人每天消费的食物中含有的热量比1952年增长14.1%,蛋白质增长9.6%。

1980年全国人均用于购买穿着的支出为42元。城乡人民棉布消费虽未达到1957年水平,但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达1.69亿双,比1957年增长8倍。

1980年全国人均用于购买日用商品的支出为42.4元。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支出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

1980年底人均居住面积为3.9平方米,比1952年的4.5平方米减少0.6平方米。建国以来,国家共新建职工住宅6.7亿平方米。但是城镇缺房情况仍较严重,无房户、拥挤房和不方便户约占总户数的1/3。据1980年统计,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11.6平方米。

1984年,100元的购买力相当于1952年的69.8元

由于币值贬低,从全国来看,1984年100元货币的购买力大体相当于1983年的97.3元、1978年的85元、1952年的69.8元。

由于城乡物价水平上升幅度有高有低,1984年城镇居民拿100元货币购物相当于1952年的58.7元,而乡村居民拿100元货币在当地购物则等于1952年的78.7元。另外,1984年城镇居民拿100元货币购买食品等于1952年的48元,如购买副食品只等于37元。

1988年,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收入低5.8%

1988年年初,北京市对职工收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根据工作性质将职工划分为:脑力劳动者,主要包括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干部和教师四部分;体力劳动者,以工人和服务人员为主。收入比例结果:脑力劳动者人均月收入172元,体力劳动者人均月收入182元,前者比后者低5.8%。

行业间收入差距是造成社会总体脑体收入倒挂的主要原因。在工业、交通邮电、公用事业、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等行业内部,脑力劳动者收入都略高于(或持平)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没有出现倒挂现象。但在脑力劳动者集中的部门,如机关,人均月收入128元,文体卫176元,教育136元,科研157元;体力劳动者集中的部门,如工业,人均月收入188元,交通邮电183元,建筑220元,公用事业187元,商业和饮食服务业190元。脑力劳动者集中部门的职工收入明显低于体力劳动者集中部门的职工收入。

1990年至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实际增长62%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创造的新名词“万元户”,几乎成了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名词。很快,“万元户”成为一个过时的历史名词。1990年至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实际增长62%。在城镇,仅1989年至2002年13年间,国家就先后7次提高工资,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人民记忆》,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