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子璋的耽美文:从古代私学的发展看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现象(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9:36:51
#e# 2、唐代科举考试取士:南方人数迅速增加唐代应科举的人士为两类:一类是出身官学的生徒,一类是出身私学的乡贡。其中由乡贡人仕的人较多。唐代南方应科举人仕的人数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以福建为例,唐代最早登进士第的是薛令之,“闽中长溪人,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及第,累迁左庶子”。之后,福建未有进士及第的记载。直到“安史之乱”后的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才有另一位叫欧阳詹的再度登第,前后相距近百年。这之后,由于南方教育得到发展,福建科举入仕人数急剧增加,史载“盖七闽之地,自欧阳詹、王棨为之倡首,相继登上第,遂盛于时云”。又如湖北的荆南有进士及第也是在中唐以后,“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尔来余知古、关图、常修,皆荆州之居人也。率有高下,连登上科”。刘蜕在大中四年(公元 850年)及进士第,关图、常修等人与他的景况相同,都是由贫寒而及第。再如江西的情况也类似,当时卢肇在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年左右)登进士第,由于他来自稀出举子的江西袁州,还遭受别人的奚落。“卢肇初举,先达或问所来,肇曰:‘某袁民也。’或曰:‘袁州出举人耶?’肇曰:‘袁州出举人,亦由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这些史料印证了南方在社会变迁环境下,文化教育得到较大发展的事实。由以上分析可知,唐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北盛南衰的态势已被打破,南方开始了迅速的发展。到唐末,南方经济发展已经明显超过北方,在文化教育上,则呈现出南北相对平衡、南方稍具优势的形势。(四)宋代南方私学最为兴盛:中国文化重心已迁居于南方“靖康之难”不仅使北方遭受到极大破坏,南方也受到摧残。宋室南渡之后,人才聚集于南方,在已有的物质和经济基础的支持下,南方逐渐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教育的重心,北方文化由此衰微。史载“宋室南渡,不惟文人学者从之而南,即将帅武人之生长西北者,亦多居于南方。举各地优秀之人,皆居江、淮以南,宜江淮以北之民族,逐渐退化也”。顾炎武对此也有论述,他说:北方遭遇金、元时期的战乱,在文学修养上不及南方了,北方人“求其习比偶、调平仄者,千室之邑,几无一二人,而八股之外,一无所通者,比比也”。他指出,“故今日北方有二患,一曰地荒,二曰人荒”,认为北方文化教育已大大落后于南方。我们从宋代的书院发展、私人刻书、科举取士的情况来看这一现象。1、宋代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书院是私学发展规范化、制度化阶段的重要类型,是宋代最有特色的私学教育形式。北宋时期最著名的六大书院有4所在南方,即:白鹿洞书院(江西)、岳麓书院(湖南)、茅山书院(浙江)、石鼓书院(湖南);而北方仅有嵩阳书院(河南)、应天书院(河南)2所。又据《宋元明清书院概况》一文统计,宋代书院共203所,分布在南方的就占了95%强(其中74%强处于长江流域,21%强位于珠江流域),而北方仅占3.5%。李国钧主编的《中国书院史》一书登录的宋代书院共714所,是比较全面的数字。这些书院既有官办书院,也有私立书院,但绝大部分是私立书院。从这714所书院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私学的发展形势,也可以看出文化重心南移的态势。从地域分布看,宋代书院大都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海南、贵州、香港等14个南方省区;北方则仅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5个省区有书院存在。从数量上看,南方书院数量最多,占绝对优势。具体情况见表5。表5  宋代书院的数量及地域分布省    区人 数百 分 比北方
27人山东70.983.78河南111.54陕西40.56河北30.42山西20.28南方
687人上海40.5696.22江苏294.06浙江15621.85安徽202.80福建8511.90江西22431.37湖北162.24湖南709.80广东395.46广西101.46四川314.34海南10.14贵州10.14香港10.14总计 714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