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不必说 龙兄虎弟:掌握他人心理密码 洞悉人际交往法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7:45:49


掌握他人心理密码 洞悉人际交往法则

  要读懂人心这本书,我们要做很多的“功课”,起码的要求是“耳要聪,目要明,行要稳、心要静”。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际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地球村的日渐拥挤,人和人的物理距离变得越来越近,甚至近到了只隔着一堵墙壁,一层楼板,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却变得越来越远,远到了咫尺天涯,形同陌路。

  这种看似很近,实际很远的距离感,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彼此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戒备造成的,所以,哪怕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也会出现种种你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最爱你的人突然移情别恋,最信任你的朋友突然离你而去,最幸福的家庭突然分崩离析……每当遇到这种状况,我们常常慨叹人心难测,世事难料。

  的确,这个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而比马里亚纳海沟更深不可测的,就是人心了。也难怪郑板桥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慨叹,“世道不同,话到嘴边留半句;人心难测,事当行处再三思。”

  罗琳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为自己的工作打拼,当她终于拥有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剩女”的行列。即便这样,罗琳也不想随随便便把自己嫁掉,而是想找个钻石王老五。

  为此,她苦练各种技艺,如琴棋书画、烹饪插花、品酒吟诗等,甚至不惜把刚挣到的工资交给了美容医院,让自己的脸蛋更像范冰冰,胸部更像英国艳星乔丹。为了钓得金龟婿,她不断游走于各个单身贵族沙龙,积极出击,试图狙击到一个合适的恋人。

  经过几次三番的努力,她终于收获了一份爱情。对方叫杨帆,自我介绍是个归国学子,刚刚创业,拥有一家档次很高的室外运动俱乐部。由于生性活泼好动,喜爱冒险,所以至今还是单身。罗琳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和杨帆打得火热,两人很快就从恋人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当他们深入交往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为什么,杨帆居然突然消失了。

  罗琳百思不得其解。没想到有一天,罗琳在另一个单身贵族沙龙碰到了杨帆,此时的杨帆正与一个像富婆一样的女人卿卿我我。趁人不备,罗琳找到杨帆,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变心,而且找了一个身材比自己粗、年龄比自己大、素质比自己低的“大娘”级的恋人。

  杨帆嘿嘿一笑,告诉罗琳:他只是一个汽车代驾公司的普通员工,之所以打扮得像个绅士,只不过想在这单身贵族沙龙寻找一个“钻石王阿婆”,好通过一场恋情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原来,当初杨帆看中罗琳,以为罗琳是哪位富豪的千金小姐,所以才会追求她。可交往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才发现,原来罗琳和他一样,都是抱着钓大鱼的心态参加沙龙的。他这才赶紧退出来,重新下钩。现在已经有鱼上钩了,马上就要成为富婆的金龟婿了。

  看着杨帆得意洋洋的面孔,罗琳失望极了,没想到杨帆这个钻石王老五居然是冒牌的,更没想到他居然会像自己一样,想用后半生的爱情去赌一把未来。

  后来,罗琳再也不去单身贵族沙龙了,她和一个忠厚勤劳的同事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平淡而温馨。至于那个杨帆,听说他一直追着富婆要跟人家结婚,却不料被富婆的丈夫找人收拾了一顿,原来那个富婆根本就不是单身女子,闹到最后,杨帆连代驾的工作都丢了……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事。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游戏!论综合素质,罗琳绝对在那个富婆之上,但罗琳没有看透精明的杨帆,杨帆却看穿了稍显稚嫩的罗琳。最后,貌似精明的杨帆却倒在了看似愚蠢的富婆脚下。其实他们一开始的时候,都没有看透对方的内心。

  无论是罗琳、杨帆还是那个富婆,他们都是非常有心计的,他们带着单身贵族的面具,不是在寻找爱情,而是寻找投机的对象,寻找刺激的目标。

  人心从来都不简单,它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而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池水;它不是一页古板生硬的说明书,而是一本厚重无比的“大部头”。

  人心这本书是复杂的。我们读起它来有时会感到吃力,有时会感到困惑,有时会感到失落,也正因为这本书很耐读,我们才会产生读懂这本书的兴趣,这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阅读,当你拨开云雾,看到通途的时候,你才会有跳出人心看人心的感觉。

  人心这本书是重要的,既然我们不能独自在山野中做个隐士,既然我们必须要和周围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们就必须要读懂它。只有读懂了人心这本书,你才能在交际场合左右逢源;只有读懂了人心这本书,你才能在生意场上立于不败;只有读懂了人心这本书,你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和爱人;只有读懂了人心这本书,你才能拥有一个不带缺憾的人生。

  要读懂人心这本书,我们要做很多的“功课”,起码的要求是“耳要聪,目要明,行要稳、心要静”。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懂人心究竟是红色的还是黑色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听明白人心究竟在发出怎样的跳动声。我们的行动要稳,至少脚步应该在清晰的思路后面;我们的心态要平静,做到宠辱不惊,用心去感悟人心的终极秘密。

  做到以上几点,读懂人心这本书,就不再难了。 

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掌握他人心理密码 洞悉人际交往法则

 

  “读心”并不是一项多么高深神秘的技能,只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我们普通人也能成为读心的行家。

  中国有句俗话,叫“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识人”二字看似简单,却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败。

  所谓识人,就是能够对一个人产生明晰正确的认识。换言之,就是在看到他的相貌、听到他的声音、了解他的作为的同时,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所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心”。

  古人说,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人、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清朝政治家、军事家左宗棠曾经说过“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意思是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

  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用起来就越得当。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识人的重要性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产生了极为相近的一种共识:要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正确识人、合理用人是重要前提。识人且能够人尽其才,国家就能兴旺发达;不识人或者不敢放心大胆使用人才,国家就可能面临动乱甚至灭亡。人才时时处处都有,就看有没有识才、用才的“伯乐”。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识人在治理企业、经营人脉上的作用和古代治理国家的作用等同重要。要想成大事,必须会识人,会读心。

  能够读心,你可以了解什么样的人能当知心朋友,什么样的人需要小心提防。很多人都感叹人心叵测。的确,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是铁得要命的哥们儿,却会在你最需要他帮助的时候,在你致命的地方捅上一刀;明明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却会在你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之后,给你来个釜底抽薪。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对方的不诚信固然有很大关系,但是作为我们自己也负有识人错误的责任。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仔细思考,不被所谓的“友情”“爱情”迷惑住眼睛,我们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来。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就是个识人的高手。

  当时有个叫谢景温的人,跟苏轼关系不错,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褒贬古今。

  有一次,苏轼和谢景温到郊外游玩,偶然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苏轼刚想把小鸟拾起来,谢景温抬脚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边。他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却让苏轼心凉半截: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己之徒,不可深交。于是,他就慢慢疏远了谢景温。

  果然,后来谢景温为讨好王安石,便加害苏轼,诬陷苏轼运售私盐,企图将苏轼治罪。

  苏轼还有一位姓章的朋友,早年和苏轼过从甚密。苏轼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任商州令的时候,两人在山中游玩,游到仙游潭的时候,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根独木桥相通。

  章提出让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轼不敢。章神色平静地轻松走过,用绳子系在树上,以玩杂技般的高难度手法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某来此”几个字,苏轼不由抚着他的背长叹:“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章大笑。

  后来,章某当上宰相,大权在握,整治政敌毫不手软,他甚至提出掘开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他因与苏轼政见不合,对苏轼也大下辣手,把苏轼贬到偏远的惠州,再贬他到更偏远的儋州。

  能够读心,你可以将合适的工作分配给值得信赖的人,实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一项工作安排给一个人容易,但是安排给一个能够把事情做好的人,并不容易。有个成语——知人善任,首先把“知人”放在了前面,也就是说“知人”之后才能“善任”。

  每个人做事的方式、目的、动机都是不同的,同一件事,交给不同的人去做,有的人可能会四平八稳地做下来,有的人可能会做得更好,有的人却会做得更糟。如果我们想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得要善于发现不平庸的人,这就需要高超的读心本领了。

  作为清朝中兴名臣的曾国藩,就深谙人术之道。曾国藩在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给他们分配职务。不巧曾国藩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鸿章便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

  等到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请他传见三人。曾国藩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他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阴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李鸿章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曾国藩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毕恭毕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才。”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才”,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鼎鼎有名的刘铭传。曾国藩经由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审视其品德与才能,而后量能授官,这才是真正的“知人善任”!

  曾国藩能够一眼看穿对方的心,确实令人敬佩,但是,他的这种本领并不是天赋异能,而是源于他长期的生活经历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生活习惯。“读心”并不是一项多么高深神秘的技能,我们普通人只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也能成为读心的行家。

  纵观古今中外,能成大事者,无不是读心的高手。读不懂风浪,就不能扬帆沧海;读不懂鸟兽,就不能纵横山林;读不懂古今,就不能明白得失;读不懂众生,就不能左右逢源。

识人五、六、七法

 掌握他人心理密码 洞悉人际交往法则

 

  用人的前提是要看懂人,看懂人必须先读懂他的心。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鱼龙混杂,有性格高尚的,也有品德卑劣的;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也有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阴险小人。

  在中国古代,有因为用对一个人而国富民强的,也有因为用错一个人国破家亡的。像秦穆公因为重用了商鞅,才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首;而唐玄宗重用了杨国忠,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用人的前提是要看懂人,看懂人必须先读懂他的心。所以,读心术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经历了太多的教训之后,古人们总结了很多读心识人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用。

  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识人读心法有三种,可以用“五、六、七”三个字进行概括,它们分别是战国初期魏国政治家李悝的“五视法”、秦朝吕不韦的“六验法”和三国时代诸葛亮的“七观法”。

  “五视法”识人

  李悝的“五视读心识人法”,是在魏文侯请李悝为他挑选的两位宰相候选人提出裁决意见时提出来的。

  魏文侯向李悝征求对宰相候选人的意见,李悝说,宰相主要是君主的助手,应由魏文侯自己而不是由别人酌定,但他可以提出五种意见供魏文侯参考:

  (1)居视其所亲。看他平时亲近哪些人,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富视其所与。看富裕时他是怎么花钱的,是贪图个人享受,花天酒地;还是广散钱财,招贤纳士;

  (3)达视其所举。看他身居高位有权势时推举重用什么样的人,是个人的酒肉朋友、七姑八姨;还是不论亲疏,举贤荐能;

  (4)穷视其所不为。看他交厄运时能否坚守信念,不拿原则做交易;

  (5)贫视其所不取。看他处于贫困境地时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李悝提出识人的五个标准之后,魏文侯马上就明白了,他高兴地对李悝说:“先生回家吧,宰相人选决定了。”

  李悝的“五视读心识人法”实际上是对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他们的表现,来确定他们是否有高尚的操守,这实际是一种“环境读心识人法”。

  “六验法”识人

  在秦代古籍《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种“六验读心识人法”,这“六验”指的是:

  (1)喜之以验其守,让他欢喜,验其节制能力,看他是否不变操守,不得意忘形;

  (2)乐之以验其僻,让他高兴,验其癖性爱好,看他是否有不良癖好,是否会玩物丧志;

  (3)怒之以验其节,引他发怒,验其控制能力,看他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失去理智;

  (4)惧之以验其持,在恐惧的情况下考验他是否能够坚持到底,验其能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之以验其人,悲哀之时,看他是否节哀自制,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之以验其志,处于艰苦环境,看他是否胸怀大志,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否吃苦耐劳。

  《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六验读心识人法”,实际上是通过看人在不同的情绪中的行为表现,来达到识人的目的。可以称之为“情绪读心识人法”。

  这种方法曾经被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当成宝典,他曾经说过:“《吕氏春秋》‘六验’中的名句,曾帮助我物色了众多人才。”

  1975年,松下幸之助提拔名不见经传的家族之外的人——山下俊彦担任松下公司社长,当时山下俊彦在26个董事中名列第25,但他能在董事会上毫不畏惧地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并不因为大部分董事的反对而动摇,因此受到松下幸之助的器重。

  这项人事安排曾使财经记者们瞠目结舌。后来的情况证明,在提拔外人这一用人策略上,松下幸之助是完全正确的。

  山下成功地把松下公司从一家单一生产家电产品的公司扩展到同时生产电子科技产品的公司,从而奠定了松下公司稳步迈向21世纪的坚实基础。松下幸之助充分的信任和山下出色的经营才能,促成了山下掌权的成功。

  “七观法”识人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其《心书》一文中讲到如何读心识人时,提出了七条途径: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从其对是非的判断来考察对方将来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即提出尖锐的问题诘难他,看能否随机应变。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就某方面的问题咨询对方的看法和对策,看他知识经验如何,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观察对方在困难面前的表现,看他有没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处事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对方个人品德如何,是否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观察对方在金钱财富面前的表现,看其是否能经得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付对方办事以视他信用如何,是一诺千金,还是信口开河。

  诸葛亮的“七视读心识人法”实际上是通过有目的的言谈和测试,来看透一个人,这其实也可以称之为“言行读心识人法”。

  古代的这些读心识人法流传至今,仍然可以为我们所用,而且,随着读心术和识人术在世界各国的广为流行,这些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识人方法,引起了很多外国政治家和猎头专家的重视。他们把这些方法和他们国家的国情结合起来,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可用之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为什么不重视呢?

透过发型判断他人

掌握他人心理密码 洞悉人际交往法则

 

  注重形象的人一般也很看重发型,因为头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装饰,关系着人的整体形象。

  注重形象的人一般也很看重发型,因为头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装饰,关系着人的整体形象。对于经常从事公共活动的人来说,保持一个得体的发型更是必不可少的。发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每个人的性格趋向。

  头发粗直、硬度高的男性,大多豪爽,行侠仗义,不拘小节。他们总是以朋友为先,光明磊落,不会玩弄小聪明,是很好的患难之交。

  头发浓密、很黑的男性,大多做事情有条理,很有智慧,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是典型的事业型人才。

  头发稀少、发质很细的男性,大多心机很重,会打算,算计事情一丝不苟。他们喜欢把事情清理得很仔细,缺乏气概和宽容心。

  头发自然卷的男性,大多都有很强的个性,喜欢表现自己,常常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头发稍秃的男性,大多做事情很勤奋,对待工作认真,对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头发总是梳理得很齐整光亮的男性,大多很注重外在形象,甚至有点虚荣爱面子,对事物也比较挑剔,喜欢吹毛求疵,有的甚至有完美主义倾向。

  头发自然随意,没有明显修理痕迹的男性,大多不看重外表,喜欢内在的收获,很多人都是工作狂,拼命工作,希望获得上司的认可。

  经常留短发的男性,大多做事情干脆直接,有的可能会比较骄傲,常会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有的看重自己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

  喜欢赶时髦,留时尚发型的男性,大多小资情绪比较重,喜欢他人的夸奖和表扬,有活力,喜欢和别人沟通,有着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技巧。

  对于女性来说,发质和发型种类就要多一些了,而且,从女性的发质和发型中,除了能看出她们的性格特征,还能看出她们的爱情观来。

  头发爱分缝的女性,大多对自己的相貌及身材信心十足。她们个性极强,在人群中十分活跃,喜欢以自己为中心。但是情绪善变,不易在平淡中刻苦努力,如遇大坎坷极易消沉。

  发缝在右边的女性,大多自视清高,不愿随波逐流,是完美主义者。她们富于创造性,总会冒出与众不同的新想法,勇于作新潮、前卫的尝试。

  发缝在左边的女性,大多冷静、温和、诚实,因而深得同事信赖。她们意志力强,适合当领导者,爱情专一,但对情爱兴趣极少。

  留中分型长发的女性,大多感情丰富,与人无争,有不甘寂寞的倾向,爱情常不如意,有自恋倾向。同时,对影视、文学兴趣浓厚,有较好的文学能力。

  留中分型短发的女性,大多较理智、务实,是治家好手。她们性格温顺,依赖性强,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富有奉献精神,是贤妻良母型的女性。

  留柔和长发的女性,大多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不太可能有嫉妒心。容易坠入爱河,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相信自己在情人眼中是最完美无缺的。

  留不对称美感俏丽短发的女性,大多有主见、自尊心强。她们对于任何事总是收放自如,面对爱情,一发现另一半犹豫不决时或者出现了第三者,绝对是立即分手,绝不恋战。

  留着突显轮廓之美的新颖短发的女性,大多容易因为某些事而情绪波动,对于爱情是全然占有的,嫉妒心十分强烈,不容许另一半与异性过于亲密,一旦发现爱情即将逝去,会用尽全力加以挽回。

  发型是个人性格和爱情观的外在表现之一,但并不能依此断定对方性格等,我们总结这些大致的规律,只是为了给大家更好地识人提供一定的参考。当然,一个人试图通过改变发型来改变自己的本性是徒劳无功的,反倒不如保持自己喜爱的发型,控制自己性格里的弱点,使自己总处于心情愉快的境界。

透过色彩判断他人

掌握他人心理密码 洞悉人际交往法则

 

  由于服饰样式和颜色逐步丰富,人们开始把自己的审美意识灌注到对衣服色彩的选择中去,同时,也把自己的性格特点显现在了衣服色彩上。可以说,由不同色彩的服装,能看出人们不同的性格。

  色彩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了,我们每天睁开眼睛,就在和它打交道。正是因为有多彩的世界,我们才会有多彩的人生。

  用色彩来装饰自身是人类最冲动、最原始的本能。无论古代还是现在,色彩在服饰审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代,人们就已经产生了对色彩的敬畏和崇拜,远古的岩画和古代等级分明的衣服色彩标准就说明了这一点;到了近现代,由于服饰样式和颜色逐步丰富,人们开始把自己的审美意识灌注到对衣服色彩的选择中去,同时,也把自己的性格特点显现在了衣服色彩上。可以说,由不同色彩的服装,能看出人们不同的性格。

  喜欢红色服装的人,大多个性坚强,积极豁达。喜欢红色服装的人大多性格外向、活泼、感情丰富,说话做事快而不假思索,喜欢和别人争论,是精力旺盛的行动派,不管花多少力气与代价也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这样的人是一个优秀的鼓动者,能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周围的朋友。

  不过这种人的缺陷也很明显,由于缺乏耐性,常常稍微不顺自己的意就会火冒三丈,但由于天性乐观,不会被怒气困扰太久,往往是暴风骤雨过后马上喜笑颜开。

  喜欢蓝色服装的人,大多喜欢宁静,镇定自若。喜欢蓝色服装的人,大多心境比较开阔,遇事不惊,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是无忧无虑,喜怒不形于色。喜欢蓝颜色的人同时又是个非常负责的人,工作交给他们之后,他们会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在和同事、朋友及对手相处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和事老,能够把即将发生的冲突无形化解。当然,他们并非没有一点血性,就像大海也有发怒的时候,他们能够采取非常漂亮的手段反击,让对方自叹不如,深深折服。

  他们的缺点是交际能力稍显不足,这影响着他们结交更多的知心朋友。这样的人拥有一个或几个不太大的交际圈,圈子里的朋友个个都能够以诚相待。在谈论自己见解的时候,他们和朋友之间经常发生争执,对于相异意见,哪怕事实已经证明是他错了,也是口服心不服。

  喜欢紫色服装的人,大多多愁善感,焦虑不安。喜欢紫色服装的人大多具有艺术家的品味和气质。他们机智过人,感情丰富,具有非常强的洞察力,驾驭自己感情的能力很强,能够比较轻易地化解自己的烦恼和忧愁。

  他们处事比较低调,总认为自己平凡,不愿意在公众场合显露自己的个性,这让他们在社交场合显得有些“闷”,容易失去一些和“贵人”相遇的机会。

  在个人感情上,他们对自己的感情不太珍惜,总认为自己能够驾驭得了,所以有时会选择放纵。

  喜欢绿色服装的人,大多性情平静,善于克制。绿色是春天萌动时的颜色,充满了升级。喜欢绿色服装的人的情绪也像春天一样,阳光灿烂,春暖花开。他们不易烦乱,性格偏向外向,追求温馨、渴望平静,很少焦虑不安或忧愁,充满希望和乐观,渴望事事更加美好,喜欢和大家一起享受温暖的感觉。

  在工作中,他们追求上进,充满了信心,但因为不喜欢在团队中太突出,所以容易被上级忽视。

  他们大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这成为周围人崇拜他们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们很有人缘。另外,他们会公平对待每一个人,不会厚此薄彼,但同时会给人八面玲珑的感觉。

  喜欢粉色服装的人,比较感性,处世温和。粉色是桃花开的颜色,有首诗写得好,“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喜欢粉色服装的人常常想让自己呈现出年轻、有朝气的感觉,甚至希望在旁人眼中是个高贵的形象。

  他们大多有强烈逃避现实的倾向,因不擅长向人吐露心事,常常躲在自己的小天地之中,时常会弄得“桃花不知何处去”,只能“伊人傻傻笑春风”。另外,他们也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喜欢和人争论,也常优柔寡断。

  喜欢黄色服装的人,大多心情欢畅,轻松愉快。黄色是丰收的颜色,喜欢黄色服装的人性格外向、精力充沛、做事潇洒自如、说话无所畏惧,不担心别人考虑什么,他不易动摇,更不轻言放弃,是可以信赖的人。

  他们富有高度的创作力及好奇心,关心社会问题甚于切身问题,喜欢追求崇高的理想,尤其热衷社会运动。在朋友之间,他们谈论更多的是国家大事,对个人薪水的总数倒不太关心。

  他们在社交场合是一个活跃分子,但这种活跃的背后,有可能掩藏着很深的孤独。

  喜欢灰色服装的人,心情压抑,较为保守。灰色是烟霾的颜色,喜欢灰色服装的人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情绪用雾一样的薄纱掩盖起来,让你看不透他的真实心态。他们在和人交往的时候,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愿意与别人达到心意相通的地步。

  喜欢棕色服装的人,性格拘谨、脾气耿直。喜欢棕色服装的人多才多艺,凭借自己本领能够丰衣足食。在社交场合,他们表现得个性拘谨,自我价值观很强烈,对于别人的意见建议比较抵触,不愿意因为他人而改变自己,但也能够保持一团和气,因此能给人很大的信赖感。在结交朋友上,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分得很清楚,所以容易给别人一种冷漠的倾向。

  喜欢黑色的人,多愁善感,容易悲观。毋庸讳言,黑色的厚重和沉闷正好反应了一个人的心绪,这种沉重感会让人觉得前途迷茫,从而对自己的处境抱怨不断。

  最后,看一个人究竟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最好的地点在两个地方:一、在商场里,看他经常注意哪种颜色的服装;二、他的衣橱里,什么颜色的服装居多,那样判断起来就准确得多了。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通过女性佩戴的首饰,不仅能看出她们的爱好和品味,还能反映其性格。

 女人的首饰也会说话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有一篇杰作,叫做《项链》,内容是这样的:

  教育部小职员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高雅乃至奢华的生活,但家境只能让她生活在梦幻中。丈夫为了让妻子开心,好不容易弄到教育部部长夫妇家庭晚会的请柬。

  为了出席这个舞会,玛蒂尔德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挂钻石项链。晚会上,路瓦栽夫人得到了成功,“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然而,乐极生悲,她不小心将借来的钻石项链丢失了。

  为了偿还购买项链的借债,夫妻俩含辛茹苦地劳作了十年。玛蒂尔德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路遇佛来思节夫人时,多年老朋友竟认不出她了。玛蒂尔德讲出了十年不平常的经历,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却出人意料地告诉她,借给她的那挂项链是最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钻石项链。

  小说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为了一串价值不高的假项链,一个家庭搭上了10年的幸福!玛蒂尔德悲剧的产生,有社会和个人虚荣心的原因,也有她不善于观察,没能意识到爱做表面文章、拿钻石项链不当回事的佛来思节夫人最爱的是仿真首饰。

  首饰的诞生由来已久,早在远古时代,尚处于刀耕火种时期的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首饰了,那时的首饰多用石头、贝壳、玉器、植物种子等制作。现代生活中,首饰的样式、制作首饰的材料变得越来越丰富,首饰所承载的内容也日益丰富。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通过女性佩戴的首饰,不仅能看出她们的爱好和品味,还能反映其性格。

  喜欢佩戴金首饰。自古以来,黄金就是一种非常贵重的金属,佩戴金光闪闪的项链、耳环、头饰是很多王公贵族的爱好。在今天,依然有大量的女性喜欢黄金饰品。

  有的女性喜欢在身上戴满金戒指、金耳环、金手镯、金项链,由于有殷实的家庭经济后盾,她们往往很有自信、性格外向,对待朋友也比较友善,不过有些女性会在人前显得颐指气使,把自信变成傲慢。

  有的女性只戴少许金饰,比如只戴一只金戒指或一块金表、一条项链者,这样的女性往往非常注意首饰的品质、造型以及和自己皮肤、服饰的搭配,具有很高的欣赏口味,气质高雅脱俗。不过这种女性性格不太外向,有时略显拘谨,给人一种不好接近的感觉。

  喜欢佩戴银首饰。银首饰以其光滑闪亮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尽管银饰的价格比黄金低廉了不少,但在装扮一个人的作用上,它并不比黄金逊色。

  喜欢戴银首饰的女性比较讲究做事的顺序,在公共场合,她是一个严格遵守秩序的人;在办公室里,她喜欢按部就班,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则做事,一旦某个环节没有做好,她就会坐立不安。所以,如果你安排她做某一项工作,就要提前有思想准备——她不会犯错误,但也很难创新。

  喜欢佩戴家传首饰。有些女性喜欢戴家传首饰,如旧式手镯、旧式耳环和戒指,或一对古老的袖饰或胸饰,而不去改制或购买新潮现代的首饰,身上也绝无此类首饰。这类女性骨子里非常传统,对于相夫教子、持业守家非常在行。

  在和朋友交往方面,喜欢家传首饰的人对朋友非常忠诚,不爱挑拨是非,缺点是包容性不够,交际圈子比较狭窄,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标新立异的念头比较反感,显得有些守旧、落伍。

  喜欢佩戴显眼的首饰。很多女性喜欢戴很大、很悦目的首饰(比如大耳环、大型胸饰、大颗的彩色珠宝、非常鲜艳的装饰物等),在人群中,佩戴这类首饰的女性最容易引起他人的注目。

  她们的表现欲极强,留给别人的印象是无忧无虑,且富有幽默感。在和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她们一般乐于助人,在帮助人的时候甚至有股子男人的仗义风范,她们几乎能和所有人和睦相处。

  喜欢佩戴艺术品首饰。有的女性喜欢买手工制作的首饰或是自制装饰物,追求的是件件与众不同,这是一种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表现。

  这样的女性具有发明家的潜质,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她们都不愿意安安分分照着既定的条条框框去做,而是努力找出更有效率的捷径来。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她们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就像对造型独特的艺术品首饰的鉴赏力一样,时时刻刻显示着自身的情趣与个性。

  喜欢佩戴宗教首饰。爱戴小十字架或其他具宗教意味的小饰物的女性,一般有深切的内在力量,对自己的素质引以为荣却从不炫耀。她们为人严肃、注重实际,无论干工作还是结交朋友,从来不摆花架子,不说花言巧语。她们不希望有炫耀成分的饰物在身上,更不喜欢炫耀自己。她们不喜欢假的花哨首饰,对前卫的服装、发型、用具也敬而远之。

  喜欢佩戴仿真首饰。身上成串的红宝石、绿翡翠,其实全是假货,这类女性把自己的外貌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许是生活上要求甚高,喜爱精品,哪怕是赝品。

  不爱佩戴首饰。有些女性任何首饰都不戴,并不在乎别人满身珠宝,这类人很实际,无意于为了让他人养眼而建立自己的形象。有的人可能会说女性不戴首饰是因为她买不起,这种看法是绝对错误的,戴不戴首饰,跟金钱的关系不大。在企业界,有很多富甲一方的女性也不爱戴首饰,因为她们更注重的,是人的内在美,而不是外表。

通过生活环境来判断一个人

 掌握他人心理密码 洞悉人际交往法则

 

  生活环境能够反映出主人的性格,同时,生活环境也能改变主人的性格。所以,要想有个好性格,还是先从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始吧。

  人的一生有2/3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其中大部分时间又是在家中度过。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可以使来访的客人感到心情舒畅,最主要的是对主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打理自己的生活环境是一门艺术,一个人对于生活环境的处理情况,可以反映出主人的性格特点。

  有的人家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所有的东西都摆在了恰到好处的位置上,主人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走进这样的屋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觉得手和脚都没有地方放。能拥有一套这样的房子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在实际中,这样的房子实际上代表着一种孤傲、一种洁癖,甚至是一种拒绝。过于整洁的环境让来访客人感到拘束,在给人明朗的同时也给人造成了压抑。

  这种家庭的主人往往是个比较刻板的人,在他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一切都必须按照规矩来,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会毫不留情地给对方指出来。在做事上,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很少做没有绝对把握的事。

  大家可能都发现了,特别爱清洁的人有一个共有的性格缺点,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一件事往往要重复做好多次,才觉得满意,就像一个人拿着抹布一遍又一遍地擦拭餐桌,却总也不觉得干净一样。这样的心态很容易产生焦虑,从而导致心灵过度敏感,损伤朋友之间的关系。

  有的人家里比较干净,东西摆放比较合理,进门就给人舒服的感觉。我们到这样的家庭里做客,可以大方地走进去,踏踏实实地坐下来,而不用担心主人责怪挑剔的眼神。这样家庭的主人具有平民心态,不管他的职位高低、财富多少,在对待亲戚朋友上,有着一副热心肠。

  从性格角度来看,这样家庭环境的主人处事随和,容易和朋友们打成一团;为人公正,不喜欢搞阴谋诡计;性格直爽,对于朋友遇到的问题能够直接指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在言谈上,他会表现出两面性:在陌生的场合,他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但是在朋友圈里,他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在交际场合,如果不需要他讲话,他会默默地把别人讲话的精华部分记在心里,如果需要他讲话,他又可以讲个满堂彩。

  没有人公开宣称自己喜欢邋遢的环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家庭,有时我们到一个家里去,会发现地板上有灰尘、散乱的头发,厨房的地板上有掉落的菜叶、滴落的酱油。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我们早就动手打扫了,但主人却不以为然,或者根本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合适。按理说,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也无权干涉,因为人家习惯于这样的空间了,但是一直这样下去,是会对家庭主人的未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的。

  周详已经30岁了,是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别看他教的是体育,他对文学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爱好,在本地的文学圈子里小有名气。市文联主席听说了这个业余作者的名字,觉得是个人才,想把他调入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于是到周详所在的学校去看望他。两个人谈得很是投缘,可当主席走进周详的宿舍时,他却皱起眉头:宿舍里又脏又乱,几乎没有可以放脚的地方,气味也很差,主席只好转身出来了。后来,周详的调动也搁浅了。有人向文联主席提出:周详宿舍的邋遢不能掩盖他创作上的光芒。主席说:“一个30岁已经成家的人,对自己的家庭环境都不爱,怎么让人相信他能写出人见人爱的作品来呢?即便是他很忙,但在请我进屋的时候,他连门口那把倒着的扫把都不肯扶起来,我怎么能相信他能投入到艰苦的文学创作中去呢?”

  生活环境过于邋遢的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大多是负面的:过于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遇事好钻牛角尖;心胸比较狭窄,经常斤斤计较,对于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等。

  生活环境能够反映出主人的性格,同时,生活环境也能改变主人的性格。所以,要想有个好性格,还是先从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始吧。

环境塑造他人的个性

20几岁,学点读心识人术 掌握他人心理密码 洞悉人际交往法则

收藏本书 字号 -+

 

  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里待得太久之后,他就会对这个环境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对这个环境里的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习以为常,形成了一种思维和行动的定式,大多数时候自己都很难察觉。

  俗话说,人过一百,形形色色。环境时时刻刻都会对一个人的人格与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北方寒冷,春种秋收以后,人们大多喜欢围坐在火炉旁喝酒聊天,所以北方人大多性格豪迈,做事抱团。南方气候宜人,山川众多,闲暇之余,人们多喜欢静坐小亭,喝茶看云,所以南方人大多性格恬静淡然,喜欢独处。这是大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的性格差异。

  在网络上,有这样一段话,流传很广: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脑;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妒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这些话说的都是孩子,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适用。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里待得太久之后,他就会对这个环境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对这个环境里的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习以为常,形成了一种思维和行动的定式,大多数时候自己都很难察觉。

  在职场上,环境对人的影响就不可小视。一个人如果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他就会受到周围的人感染,变得努力勤奋起来,并且做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许成了这个群体的领导者,或者开创了他自己的新事业,或者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权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其他人虽然没有成功者那么优秀,但是他们都以成功者为楷模,努力缩小和成功者之间的差距,在这种追逐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出来的人,多数都表现得朝气蓬勃、阳光自信,团结友爱、不屈不挠。

  一个人如果待在一个散漫懒惰的群体里,同样也会受到他人的感染,变得慵懒起来,他会忘记自己的雄心壮志,甘于和其他人一样平庸无聊。如果他不能改变这个群体,那么就要被这个群体给同化。人总是有惰性的,当周围的人都不思进取沉迷于安乐,对工作得过且过,没有计划性,没有长远打算,没有良好的执行力,组织框架松散无序,在这种环境感染下,再勤快的人也会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出来的人,多数都表现为钩心斗角、极端利己、小肚鸡肠、庸俗懒惰。

  200年前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位集神学家、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于一身的学者,他的名字叫嘉纳塞·爱德华。目前,他的子孙已传了8代。其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或专科学校,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就任副总统,一人做了大使,20多人任上下两院的议员,18人成了报社、杂志社的负责人或者主编。

  但是,同是200年前,美国纽约有一个叫做马克斯·朱克的酒鬼、赌徒,他的子孙也有8代,其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杀人被判处死刑,63人因偷盗、诈骗等被判刑,因喝酒夭亡或成为残废者也很多。

  上面这个例子并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好品质和坏品质都不会遗传,这是生长环境不同造成的后果。

从卧室的装饰看人格

 掌握他人心理密码 洞悉人际交往法则

 

 

  人生的1/3时间是在卧室中度过的,让这些时间过得舒适惬意,我们另外2/3的时间,也会因此变得精彩而充实。

  家是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在一个家庭里,最能体现主人性格的地方有两个——书房和卧室。书房里排列整齐的图书让我们能够了解主人的爱好和情趣,而卧室里的布置则能让我们了解主人的性格特点。

  卧室是主人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一般也是比较私密的地方。在参观朋友的家时,他会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明亮的书房、宽敞的客厅、整洁的厨房,但在向我们介绍他的卧室的时候,他似乎就没有那么多热情的言语了。毕竟,这个地方是属于他们夫妻的,是性格烙印最明显的地方。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每户人家的卧室都是不同的,它们的差距比客厅、书房和厨房都要明显,通过这明显的差距,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性格差异。

  喜欢在卧室里张贴人物画像。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愿意在自己卧室里张贴“外人”的画像的,但有的人却把自己喜欢的明星图片贴在卧室的墙上,比如乔丹、迈克尔·杰克逊或者章子怡、金妍儿等。这证明卧室的主人是比较狂热的追星族,并且把对明星人物的崇拜完全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不自信,也不太在意身边的人和事,反而对那些虚无缥缈的人和事很感兴趣,为了那遥远而不现实的偶像,他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眼前的幸福。

  并不是说所有喜欢追星的人都有问题,我们可以把名人的海报贴在书房里,贴在客厅里,这都能向来访的朋友证明自己的爱好,但是不要在卧室里张贴,那里挂几张婚纱照,也许更适合家庭的氛围。

  喜欢简约式卧室。有的人对卧室的装饰要求很低,甚至低到了不张贴任何多余的东西,不添加任何余的家具,只要能满足最起码的休息要求就行。这种卧室的主人是自控能力非常强的人,他们遇事冷静,不会产生太大的情绪波动;内心单纯,就像卧室里雪白的墙壁;讲究秩序,做起事情来条理清晰,是持家守业的好手。

  喜欢宾馆式卧室。有的人把自己的卧室装饰的像五星级宾馆的客房,从地板到墙壁,再到各种用具,都显得豪华而高雅。卧室的主人可能会因此洋洋得意,认为这是自己审美情趣和个人品味的体现,其实不然,这种卧室并不值得赞美。

  按照宾馆客房装修的卧室大多千篇一律。我们外出旅行,对各地的湖光山色有印象,对人文风物有印象,但很少有人对自己居住的客房留下太多的印象,因为相同星级酒店的客房格局都差不多,豪华而没有个性。同样,喜欢这样装饰卧室的人,个性也比较普通,他们会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不肯越雷池一步。在工作中,他们热衷于按照领导的吩咐去做好每一件事,但对当官有着天生的畏惧,是个实干家,却算不上卓越的领导者。

  另外,这样的卧室会给来访的朋友造成一定的隔阂,他甚至不敢踏进卧室半步,因为里面的奢华让他弄不清自己究竟是不是来做客的,这会给朋友之间的交往带来一些困难。

  不重视卧室整洁。对于有的人来说,卧室是最不愿意让别人参观的,并非里面有什么私密的东西,或者高档到怕别人踩一脚都会弄脏木地板的蜡质层,而是里面太乱了——被子七扭八歪地叠着,书本报纸随处乱丢,如果雇个保洁工清扫一下的话,说不定还能扫出几双来不及洗的臭袜子、用过的方便面佐料袋等。

  这样的卧室只能告诉来访者:主人行为邋遢,别看他们在外面打扮得西装革履、精神百倍,但实际上他们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表里不一的形象会导致朋友渐渐远去,甚至会让自己的爱人深感痛苦。在工作中,他们可能会将表面工作做到极致,但让他们处理财会、档案之类的工作,他就会手忙脚乱,弄得一塌糊涂了。

  喜欢怀旧式卧室。有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卧室里放一些老照片、儿时的玩具、纪念品等,这样的卧室主人还保持着一颗童心。在处理事情上,他们显得单纯而天真,率直的性格让他们获得了不少朋友,也遇到了很多挫折。

  喜欢怀旧的人往往爱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里,这种习惯虽然可以让他们保持本色,但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他们不愿意迈开大步朝前闯,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心怀戒备,哪怕是新的机遇摆在面前,他也要三思而后行,结果却是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

  喜欢高雅个性卧室。有的人非常讲究卧室的品味,淡雅的明朗色调,自然光造成柔和的阴影,都能给人带来温馨的感觉。这样的卧室显示出主人是书卷气很浓、喜欢理想化生活的人。在现实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但这些不如意会在他们回到卧室的时候一扫而光。同时,主人的高雅气质也会让他们结交更多的朋友,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他们能够凭着自己才智牢牢把握住这些机会,从而取得成功。

  人生的1/3时间是在卧室中度过的,让这些时间过得舒适惬意,我们另外2/3的时间,也会因此变得精彩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