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日语二外2007答案:[灌水]财新网-中国悄然兴起“在家上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2:12:10
[灌水]财新网-中国悄然兴起“在家上学”5769 次点击11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葛底斯堡 于 2011-11-21 9:56:5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凯迪深圳

     对应试教育不满的家庭选择自助,在家上学等传统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在中国悄然生长

【财新网】(记者 蓝方)上世纪70年代初,“在家上学”运动在美国兴起,对学校教育的模式化、程序化颇为不满的家庭,出于宗教、个人价值观等方面的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中自行教育。


  时至今日,美国已有超过120万的孩子在家上学。而在中国,在家上学的风潮也悄然兴起。


  对中国公众而言,“在家上学”的案例事实上并不稀奇。童话大王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在家上学的故事,几乎已经家喻户晓。而民间也不乏类似选择的个案。不过,早期“在家上学”的大多数家庭,往往出于“被迫”的选择,多因孩子在学校被视作问题学生,孩子不愿上学,与校园生活格格不入。


  而当下,“在家上学”却是不少家庭主动的选择。在义乌商人徐雪金创建的“在家上学联盟”网站上,已有3800个注册会员。尽管其中真正实践“在家上学”的会员不到一千人,但大多数会员对这种传统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与意愿。徐雪金估计,因为“联盟”目前影响力有限,且很多家长不愿过多抛头露面,因而中国在家上学的孩子远远超过“联盟”的会员数。


  他们当中,有高级知识分子,有公务员,有普通教师,还有农民。这些家庭大多分布在沿海的大城市,二、三线城市中也不乏实践者。广东、北京、上海、成都、浙江等地都陆续建立起了“分盟”,其中广州和深圳的人数最多。


  细究回家的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事实上可以分作两个层次:其一是他们对教育个性化的需求。学校教育针对孩子们的共性,难以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不少家长看来,在家上学能为孩子提供最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教材和学习模式。有的家长辞职在家,一对一辅导孩子功课,成为全职家庭教师;有的孩子则是自学为主,家长偶尔点拨,网络开放资源成为得力助手。


  还有一批家长选择在家上学,更大的原因是出于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不满,应试教育难以满足他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他们中不少人,事实上并不排斥学校教育。但现有的私立学校并不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多元化的选择。这些家庭不得已进行自助,但与此同时慢慢发展出各种互助组织。有的是几个家庭每周定期小聚,给孩子们交流机会的同时,开设家长平日独自一人无法辅导的课程;也有从“互助组织”升级为“互助学堂”,家长们组成委员会,共同聘用专门的老师,自主选择教材和教学模式;还有经验成熟的互助学堂转型成为现代私塾,开始面向社会招生。


  家长们根据自己的理念,决定孩子接受的教育,有的偏重国学,有的追随“蒙派”(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华派”(华德福教育理念),有的遵循美式教育。


  这些家长们在追寻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面临着孩子们同伴关系缺失、与现有制度接轨等诸多问题。而制度上的障碍,也是其难以绕过的壁垒。


  中国的《义务教育法》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必须国家批准的教育机构接受义务教育。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们往往会遭到“违法”的质疑。而更有学者担忧在家教育的质量无人监督,家长失职时难有社会介入渠道,在家上学的孩子的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而诸多在家上学的互助组织,更随时可能踩上“违法办学”的红线。2006年,曾名噪一时的“全国第一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就因没有国家认可的办学资质、违规教育收费、家长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未把适龄儿童送入国家批准的教育机构接受义务教育等原因被叫停。


  无论如何,在绝大多数探索在家上学的家长眼中,当前一元化的传统教育已无法满足家长和孩子们的教育需求,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并将成为发展潮流。政府的立法与介入均需智慧,如何保障孩子们的受教育权应是最终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