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风景区哪里最好玩:正修你的波罗蜜,安那颗难安之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47:47

根据我的经验,无聊是一种自我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状态。当自我成熟到它对外部的一切不再感兴趣,而它又不愿意朝向内面对自己时,通常我们会体验到无聊。这种无聊像一种病,它使我们变得不安。外部世界没有一处能让我们停下来,对它保持专注、恒爱和喜悦感,而内在世界——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我们又不愿意去面对,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无聊。每当一个人患了严重的叫作“无聊”的疾病时,我们就知道,他的自我来到了一个点上。那个“点”是个转折点,说明他该由外转向内了。如果他不转向内,而他又不能在外部的世界“捉”住一物安定下来,他只能继续无聊下去;直到他越入内在,开始真正地面对真相、面对自己——疗治“无聊”的病症。

 

当自我成长到一个点,有人会来到一个“无聊”的时期。在那个阶段或状态里,外部世界里的一切皆不能再让他感兴趣,皆不能再留住他;不管是成功、名气、金钱、荣誉、地位,总之,什么也不能再抓住他的心,不管他看起来有多家庭美满、经济富裕和被人羡慕,而他自己的心就是百无所安,莫名焦躁。对什么都厌倦,对什么都无聊,外在世界里的一切几乎没有让他提起兴趣的。这就是“自我无聊感”,也是某种心灵危机,也是某种生命的转机。

 

来到了这个点上,有人开始了修行。修行,就是向内的意思,就是透过向内来明了所困惑他人生心灵的一切问题。有些人,进入了修行的人,仍然可能会遇见相同的问题——“自我无聊感”。他的“无聊感”可能会更浓,甚至比不修行的人更甚,或比他修行前更甚。为什么呢?不知修行的人完全处在一个梦里,因为懵懵懂懂,一些简单的物质需求就能满足他的梦,让他乐上一阵子或有事可做,因为和“物质”之间没有落空感(或说一颗虚妄之心总有事物可抓),见物忘我、以物为我或唯物无我,所以完全不知修行的人,不会像修行人一样“无聊感”被那样放大或成为他十分纠结的问题。但修行的人有些不一样,修行之后,他初步了知一切都是梦,虚幻而没有意义,但又没有触及真相并安住在真相上,因而他又“悬空”了,“悬空感”导致人的恐慌、受困或无聊感。于是,在这个时候,他进入了修行之后的“自我无聊感”。

 

修行者修行之前的一些执着或执着物,通常是物质的、直接的和可实现的,他的无聊他知道是怎么回事,并感觉有一定的掌控感,所以他“自我无聊感”尚不会发现到严重或失控的程度,但修行之后则不同了。修行之后,他追求的事物变了:修行之前,他追求的事物是“金钱”;追求之后,他所示的目标是“开悟”;但决定要挣多少钱他尚有一定的可掌控性,但对于自己什么时候能开悟,他则完全没有掌控,所以他的“焦虑”或由焦虑而导致的“自我无聊”感更加甚重。修行前,他的目标是千万富翁;修行后,他的目标是成道,但通过努力他发现,成道似乎比成为一个千万富翁更难,因为相对来说,物质世界的物质是可掌控的,而进入内在世界他完全失去了掌握——在物质世界能成功的人却不能在精神世界成功,所以挫败感、失控感会加重他隐藏的“焦虑”,促使他无明的“自我无聊感”更加严重。这就是为什么修行之后,有人仍然感到无聊,并更加严重了的原因。

 

这样的修行人,事实上还没真正开始进入真正的修行。为什么呢?他和修行前一样在“追求”,只不过他把修行后的目标、方式方法换成了修行后“开悟”、“成道”、“喜悦感”等了。修行前后他的执着是相同,他追求利益的心是相同的,所以他此时还仍然是俗人一个,只不过他现在是一个披着修行外衣的世俗人。他变成了修行人中的“世俗者”。如此这样,你可以预测,像修行前一样,他的困惑、烦恼或痛苦不可避免,甚至更甚。

 

一个很“危险”的情况是,这样的修行者,经过一番“努力”,在修行领域中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他会认为“修行没什么用”、“修行是骗人玩的”、“修行是一些糊涂、无聊或无能人所做的事”、“修行和不修行一样”等,如此一来,这时就是他退失道因的关键时刻了。他可有再次进入强烈的“自我无聊感”:“人生没有意义”、“什么都没兴趣”、“活着就是死去”等。他的心将再次进入,生命的乏力、虚空和无任何意义的严重的“无聊感”中;就在这种状况下,他有可能退出道场,再次滑入原来的梦中,不修行了而继续用世俗的一些东西来麻痹自己,以求得无思、无惑,而暂感虚幻的心安。如果这样,他再次陷入无明,其障道因缘将更加深厚了一层。

 

事实上修行是迟早的事,一个人不管辗转多少生多少世,他迟早会转到这条路上来。正在修行的人只不过是一些先行者。实际上修行正是来“治疗”这些病的,治疗一个人的焦虑、无聊、迷茫、失落等——医生或心理医生们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修行人,当我们修行着的生活遇到了上述诸如“无聊”、“迷茫”、“失落”等问题,这正是我们该精进的时候。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不要让它们退失我们修行的信念。对于修行,魔是来助未成佛的,而不是阻碍他成佛。魔者磨也,当你经过了这些磨,当你穿过那些魔,佛就在不远处等你了。经一层磨,进一层佛;灭一个魔,成一步佛。

 

当我们在修行中遇到了无聊、迷茫和失落感怎么办?传统的修行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对治的方法:戒定慧。在无聊闷迷之时,如果能够勤修戒定,那么无聊闷迷之感就会逐渐脱落。我们的法身本来是一个静器,诸无聊、迷茫和失落等之感,只不过是诸幻象在其里面搅起的混浊;当我们修静时,静极下来,那些由幻象搅起的烟尘自然会息落。如果此阶段你正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我建议你打坐、行禅或修习观照静心,如此选中一条路深走一段时间,你的所述情况就会渐渐熄灭。在上述的修行中,掌控正确的要领,它一定能够对治一颗迷茫不安的心。从没修行的角度来说,没有修行不能治疗的世间病,只有不正确的修和不正确的行。祝你正修六波罗蜜,安此难安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