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匪患严重:每一个绰号都是一封举报信,贪官无“技术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4:52:25
每一个绰号都是一封举报信,贪官无“技术创新”2011-08-05 10:05   云南信息报

每一个绰号都是一封举报信

云南省委常委会8月2日决定处分3名干部,其中,被查有受贿、生活作风腐化、对灾后重建质量问题和土地违法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等问题的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成为焦点,媒体大多选择“有吸食毒品爱好”、“拥有23套房产,6套在澳洲”等内容加以披露。

《法制日报》昨日的消息补充了更多细节,“他(杨红卫)的倒台,不是来自基层的举报,而是由于主管的震后房屋重建出了大问题,受到中央领导严厉批评,由问责而‘拔出萝卜带出泥’的。”

“在贪腐现象层出不穷的今天,一个腐败州长或许并不能给人留下太多的印象。但杨红卫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注定会让公众记住,那就是头顶着‘吸毒州长’的称号。在已经曝光的厅级腐败官员中,这个称号似乎还有唯一性。”四川新闻网网评观察到的现象,《法制日报》昨日评论《每一个绰号都是一封举报信》正好有论述,以杨红卫被称为“吸毒州长”、“酒鬼州长”为例,“每一个绰号其实都是一封举报信,因为无论是通过民谣嘲讽还是通过绰号讥诮,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甚至是当地无数百姓的集体之举。老百姓的眼睛如此雪亮,监管部门为何失明、失聪?”

贪官炒房不是秘密,《珠江晚报》切入点有所不同,借此案再谈房价,“贪官手里动辄拿有数套、十数套房产,如果房价下跌,首当其冲是这些人的财产缩水,作为房地产领域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仅不愿意看到房价下跌,还会千方百计利用自己的能量来力挺房价,希望房价永远上涨。畸高的房价,少不了腐败官员的一份‘功劳’,贪官是高房价的罪魁之一,还不能完全归结为‘土地财政’那么简单。”

即便吸毒、炒房等细节在网民看来还有一定的围观性,网上口水滔滔,但多数媒体评论员已见怪不怪,大洋网给杨红卫下了“贪腐没有技术创新”的鉴定——其实这又回到老话题,没有制度改变,官员前“腐”后继很难根除。可作为印证的,正好是杨红卫案中一个细节:“有公安人员在会议上发现杨边开会边吸毒后,将情况向上级进行了报告,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截至昨日,用谷歌和百度分别以“云南吸毒州长”为关键词搜索网页,共计有60万条和52万条结果,新闻搜索则分别得到143条和783条相关新闻链接。

登上《人民日报》的罗平县工商局

8月3日,一篇来自《人民日报》的消息引起众多市场化媒体的注意。报道称,从去年开始,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工商局给各科室、分局和工商所下达了罚没指标。在完成目标任务后,年底可以双倍领回风险金;否则将被扣钱。

次日,《京华时报》即发表特约评论员的评论文章——《罚款指标是乱执法之源》。四川新闻网的刊文亦严厉批评罗平工商局此举,“诱导之下,就是正直的执法人员也可能慢慢变坏”,“让执法对象情何以堪。”荆楚网发表的评论认为这种行为应受到严厉的查处。

不过,来自《解放日报》网站的时评,作者则更愿意将“罚款指标”一事放到一个上级对下级的各类指标考核上去看待目前罗平工商局所处的困境:“有公共财政支持的执法部门,同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罚款数额的多少对其本身并不能产生收益,在没有理由怀疑他们与财政部门暗通款曲的前提下,罗平县工商局的领导们又何以要做这种令人‘困扰’的事情呢?”该网评分析的结果是:“只关心会不会在上级部门那里扣分,而不担忧会不会在群众心目中失分,这是罗平县工商局悍然举起以罚代管的大棒,并将其指标化的出发点。”

而面对媒体的严厉指责,罗平县工商局的上级——云南省工商局作出回应。据人民网4日的报道,云南省工商局开会决定采取四条措施:成立专项调查组、加强与媒体沟通、重申有关通知和纪律、认真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