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和女星名单: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9:08:55
在前面我们知道了摄影构图的作用是通过摄影时调节距离、高度和方向,调整画面组合,使画面简洁明了,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最能表达作品主题的景物或人物上去。

    当少年朋友举起相机对准被摄对象,就会发现景物中有的是用来表达作品主题的主要对象的,有的是作为陪衬景物来衬托主体的,有的景物是作为环境背景用来烘托主体的,除了这些实际景物外,还有空白部分等。要把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形成均衡、多样、统一的构图效果。

    一、构图时的整体要求

    (一)画面稳定均衡

    这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只要端稳相机很容易做到画面“横平竖直”,但对初学的少年朋友很重要,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开端。我们知道只有画面中景物的水平线平行于画面,景物中的垂直线垂直于画面时,才会在视觉上给人平稳、安定的感觉。在风光摄影、城市建设摄影等画面中,线条、影调较丰富的摄影内容尤为重要。如果画面中地平线倾斜、建筑物垂直墙线不是垂直的,会给人以就要倒塌的感觉,看上去很不舒服。

画面均衡是构图的进一步要求。有意识地将画面中的被摄对象组织成均衡的形式,才会使人感觉到稳定。比如一幅美丽的风光照片,天空中连一点云彩也没有,画面上方没有吸引人的东西,显得下重上轻不均衡。如果画面上方增加了一群飞翔的鸽子,虽然面积小,影调浅,但它具有吸引人视线的能力,上下有了呼应,画面就达到均衡。一般说,正三角式构图有鼎足之势的均衡稳定;传统的对称式构图有古朴庄重的美感;虚实结构构图有活泼的抒情意境。

    构成平稳均衡的因素很多,如影调、线条光影、色块、空白及被摄体的形态、人物动作,等等。只有将这些因素在画面中有目的组织安排,才能符合人们稳定的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觉。

    (二)主体突出醒目

    构图时被摄主体放在画面中的什么地方突出醒目,这是构图的主要目的,是评价一幅作品的重要依据。被摄主体位置合适,观众看后一目了然,知道了作品要告诉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如果主体不突出,人们往往很难一下子想到作品主题是什么。

图7   九宫格构图法则

    突出主体有直接突出和环境烘托两种方法。直接突出就是给被摄主体以突出的位置、最大的面积和照明条件来引人注目。传统“九宫格”构图法,将主体安排在四个交叉点之中的某一个视觉中心,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拍摄女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表演,把运动员放在右上方的交叉点上,高低杠和观众处于较暗的背景中起烘托主体人物的作用,使观众看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处于视觉敏感中心的运动员的动作。

    这种直接突出的方法比较直观。多用于有人物情节说明主题的内容,具体使用中应当注意环境的烘托,注重画面的渲染,气氛的烘托,主体在画面的位置,要用大部分面积的环境烘托作品主题。

图8 蝶恋花

    图8《蝶恋花》用传统“九宫格”构图法,直接突出的方法,把主体蝴蝶安排在四个交叉点之左上视觉中心点上,虚化的背景衬托出了主体,主体位置虽然小了,但在环境渲染中更具有意境。

    如果拍一幅题为“浪里飞舟”的作品,就可以把作为主体的飞舟,衬托在大面积的惊涛骇浪之中,显示小舟与大浪搏斗的动人场景。如拍一张北京颐和园全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就可以成为画面结构中心,使前景中的昆明湖背景中的玉泉山等景物前后呼应,有机统一。

    景物层次较多的风光画面、人物众多的集会场面,多以气势和场面气氛吸引观众,很难分清明显的主次,应该选择景物中某一点作为结构上的支点,用来呼应全局,达到整体统一。

    突出主体必须以主题思想拟定构图形式,还必须要灵活运用基本原则,才会产生新颖独特的构图形式。

    (三)影调和谐统一

    自然界的景物由于亮度不同,反映在画面上的亮度、色彩也不同。影调就是指画面上占主导地位的色彩基调。黑白摄影尤其要注意影调间题。

    彩色摄影中画面影调以景物中色彩基调分为“暖调”“中间调”“冷调”三种影调。画面中以红、橙、黄色为主要基调时,称为“暖色调”;以蓝、紫色为主的画面,称为“冷色调”。暖色调有热烈、欢快、朝气向上的感觉;冷色调有助于表现恬静、深沉、朴实自然的作用。

    影调是摄影造型的基本因素。摄影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基调。当准备构图画面时,就要考虑用什么调子才能表达作品内容,有意识地选择景物的亮度、色彩、光线,从而获得适合的影调。影调的选择应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要突出主体。主体的基调应该与陪体背景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影调。如果主体影调浅,设法在主体周围选择深色影调来烘托和铺垫。

    二是根据被摄对象特征来确定画面基调。如拍摄幼儿园里小朋友的活动,用洁白明朗的基调或暖色调为宜;如拍摄钢铁工人、煤矿工人的劳动场景用低调或冷色调,可显示坚强、刚毅的人物性格。人像摄影中常用高调拍摄儿童、医生、少女、显示明朗、娴静、柔美的性格;用低调拍摄老人、青年有深沉、宁重、阳刚之气。

    (四)画面简洁明了

    画面简洁是构图整体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简洁明了的构图形式,使观众一下子就能看出作品的内容,作者要告诉观众什么样的思想。

    一般说一幅作品只能反映一个主题。所以构图时对被摄景物的选择取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用照相机取景器进行必须的选择、提炼,从自然凌乱的景物中突出一个景物的侧面、最能反映主题的内容才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要做到画面简洁,应注意:一是要舍得舍弃。往往有这种情况,被摄景物中人物、景物繁多,一时感到这也好,那也好,这时应该在其中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画面,哪怕只是一个侧面。而对那些可有可无的景物就应该坚决避开或遮档隐蔽在背景里。二是要让主体在画面上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个面积可大可小,但必须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上,达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楚。

 

    二、构图时的其他要求

    (一)陪体呼应主体

    陪体指画面上与主体有关的景物、人物等。陪体呼应或者说明、衬托主体,帮助观众理解作品主题内容或画面特征。陪体在画面中虽不占主要位置,但有时是必不可少的。

    构图时安排主体位置的同时,要考虑陪体的位置。特别拍摄有人物情节的画面时,要有陪体呼应。前面提到的拍摄女运动员高低杠表演,画面上如果没有高低杠作为陪体出现,只有腾空飞跃的运动员表演,观众看出的只是一种跳跃姿态,而看不出是哪一项运动,没有陪衬物,运动员动作的难度和技巧的高超就没办法让人感受到。背景中观众作为烘托画面的场面气氛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陪体在这幅画面里的构图形式上起到均衡画面突出主体的作用。

    构图画面时要处理好陪体。应选择能够说明主体的内容作为陪衬,另外要注意画面中主体和陪体的位置搭配,如果画面中人物较多,说明作品主题的主要人物应在突出醒目的位置。

    (二)前景渲染气氛

    合适的前景起着渲染环境、说明主体的作用,同时增强画面空间感。前景可以是处在主体前面的树木、花草,也可以用人或物作前景。有时候陪体同时是前景。但在场面大、景物层次丰富的画面中,是应该特意安排前景的。

    前景的特点是影像大、色调深、焦点不实的景物虚像。常用季节特征的花木或景物说明画面的时间、地方特点,如采用框架式构图方式,以长城的某一个烽火台垛口作为前景,俯视拍摄长城蜿蜒曲折的全貌,会将观众带入特定的位置欣赏长城雄姿。

    画面上如有一枝悬挂的冬梅作为前景,使人们意识到画面里要说的是冬天里的事。

图 9   居庸叠翠

    前景还有加强画面形式装饰美感、均衡画面的作用。在构图画面时应该考虑选择合适的前景。但前景的运用必须恰到好处,不说明主体内容的前景宁可不要。

    (三)背景说明环境

    背景指处在主体之后衬托主体的景物。其作用是说明主体所在的环境。画面中前景有时可有可无,而背景必须存在。关键要掌握好背景的处理。构图时选择背景要注意,一是要简洁明了,杂乱的背景必然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使主体不突出,可以采用背景影像虚化的手法,达到烘托主体的目的,二是应该选择那些有特征的景物作为背景,加深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如拍摄少先队员清晨观看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时,背景必须是天安门广场附近特定的建筑物或景物。用花木、建筑物、标语等作为背景可表示画面内容的季节、时间、地点、事由。选择具有某种特征的背景拍摄人像,可以说明人物职业和性格。构图时的背景处理应注意调节影调或色调上的对比来加强空间立体效果。如果没有对比,主体形象就会与背景融为一片。

    (四)空白疏通画面

    空白指画面中没有具体形象的深的、浅的色块或黑白照片中黑的、白的空白,是画面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连接画面中被摄主体与背景、前景等景物。常用的是天空中的云、雾、烟、水面上的波纹或者看不清具体形象,虚化的深浅不同的景物。

    空白虽没有具体内容,但同样起着突出主体的作用。构图时要在主体四周留有一定空白,可以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如拍摄天安门城楼时,它就应该安排在留有空白的天空中,周围不与其它景物重叠,使天安门城楼轮廓清晰。拍摄人物头像,背景应是单一色调的空白,而避免与树木、建筑、灯杆等具有实体影像的物体重叠。人物的视线前面应有适当的空白,汽车行驶的方向也应用空白衬托,才会符合人的视觉心理要求。构图画面空白留多少才合适?要依具体内容而定,一般说空白处总面积大于实体所占面积,画面会显得空旷,但处理得好有时会取得某种意境;空白少实体形象占绝大部分,画面拥挤不透气,如处理得好也会有写实自然的效果。应该防止两者在画面上面积相等、对称,这样就显得呆板。

    从以上内容我们知道了:画面的稳定,主体的突出,影调的合谐统一,以及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的处理是摄影构图的主要元素。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使画面完整统一。

    当你要把从照相机取景器得到的画面,变为可以欣赏的固定照片的一瞬间,应该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取景器中的景物是你从广阔的生活景物中认真选择的吗?二是上面讲的有关构图的元素在你的取景器中是合理搭配的吗?如果做到了,你想当摄影家的愿望不成问题。希望少年朋友们,用你的大脑去思考,用你的双眼去观察,用你的手去探索实践。就会捕捉到生活最美的一瞬,变成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感人作品。

 

第四节    画面剪裁

    前面讲述的摄影构图基本规律和方法,是摄影时按下快门胶片曝光之前要考虑的间题。往往有这种情况,曝光后得到的照片有时候并不十分满意,比如画面上的地平线斜了,被摄主体位置不突出,画面上背景过于杂乱等,这都不能算做理想的作品。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后期图像处理提供了非常简捷的方法,用Photo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在画面上进行合理剪裁处理,删掉影响画面主体表现的部分,适当调整画面结构,一些照片就会成为有价值的作品了。大凡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都需要经过剪裁处理才能成功。因此,我们称画面剪裁技术是摄影的第二次创作。少年朋友学习摄影构图时应了解画面剪裁技巧。

    我们称画面剪裁是第二次创作或者是又一次构图,就是因为它是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又一次构思,再一次创作。调整画面结构布局,裁掉妨碍主体表达的杂乱部分,使画面从形式上更能表现作品思想内容,符合摄影构图的规律,提高艺术感染力。画面剪裁是摄影创作的必要过程,同样是艺术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就好像花木要经过园艺师的精心修枝剪叶,才会使花木变得秀美。因此,剪裁处理是否得当,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画面均衡是剪裁处理的最基本的目的。有时由于一时疏忽或拍摄现场过于拥挤,得到的画面虽然清晰但失去了画面平稳,景物中的水平线不是平行于画面上下边线,垂直建筑物在画面上倾斜,在视觉上就会感到不舒服。通过剪裁后,把景物中的水平线或垂直线在画面上调整均衡。如果画面拍摄的是人物看不到水平线,以人物的重心作为剪裁的依据,也可以达到均衡画面的作用。

    突出画面主体是剪裁处理的主要目的。有时候在摄影构图时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达到最完美的构图效果。比如拍摄到的人物、景物很多,但主体人物不突出,看不出作品要告诉观众什么主题,这时删去杂乱的地面、天空、多余的人、物等不必要的背景,把主要人物调整到画面上的突出位置,使画面得到升华。

 

图10    故事爷爷的故事(原稿)

    图10 《 故事爷爷的故事》 画面中的人物神态非常生动,小朋友在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从小朋友喜形于色的面部表情上可以想象孙爷爷的故事一定特别逗人,人物之间交流比较强烈。由于摄影者在现场全神贯注于抓拍主要人物的神态,摄进了一些杂乱景物。画面上部深暗空白和人物下边杂乱的椅子、茶杯等前景,使画面压抑、杂乱无章。剪裁后,去掉了上下杂乱的景物,把画幅由竖幅变为横幅结构,调整主体人物孙敬修爷爷处于画面中最敏感的视觉中心位置,作为陪体的小朋友处在与主体人物交流的视线之中,人物之间亲切感加强了。画面变得简洁、明亮。作品的思想内容一目了然。如图11。  

    通过剪裁可以改变画面中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使主体突出;删去不适合的背景或前景、使画面简洁明朗;去掉不必要的空白可以减弱画面中明暗对比关系,经过了这些处理,调整了画面结构,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少年朋友要注意,画面剪裁处理毕竟是摄影构图的辅助手段,离不开原画面基础。经过剪裁的画面面积只会减少,不会增加,且画中的人物,景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改变。

图11    故事爷爷的故事(剪裁后)

    剪裁终究是弥补不足的手段。因此,少年朋友在学习摄影构图时,应以曝光前的第一次构图为主,争取在第一次构图时就能够得到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构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