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烈士有什么待遇:小学语文修辞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08:17

语文语法知识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虚词。现在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三、单词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四、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五、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六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小学语文(修辞方法)

一、设问和反问:
1、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力量。

2、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愿。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二、排比和对偶:
1、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2、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三、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它能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大)

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缩小)

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超前)

四、拟人和比喻: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它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例: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比喻就是“打比方”。既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它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例: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

比喻和拟人的不同点。

(1)拟人是仿照人的特征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拟人中,本体必须出现,人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五、综合练习:

1、读下面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拟人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夸张   )

(3)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排比  )

(4)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设问   )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 比喻  )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 反问  )

(7)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拟人 )

(8)毛主席说道:什么“老”,什么“身体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 (排比 )

(9)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拟人、对偶  )

(10)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排比)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特务像狐狸一样狡猾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天空中有一轮明月,就像白玉盘一样挂在。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窗外,风吹翠竹,飒飒地唱起歌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河水哗哗地流着,开心极了。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寒风吹到脸上很痛,痛得让你睁不开眼。                                       

(6)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考场上静得很,静得连同学们的心跳声也能听到。                                                                
3、下列哪些是比喻句,请打上“√”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4)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5)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6)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7)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8)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4、对对联。

(1)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___近看西北__,__造三间绿水轩斋___。
(2)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下联:看美景赏心悦目。

上联:先生讲春秋      下联:学子论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