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动画片全集:爱斯基摩人,怎样使饿狼“自杀”?(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16:41
      严寒地带的猎手,当然要属著名的“爱斯基摩人”。这个神秘而坚韧的民族,祖祖辈辈生活在冰天雪地中,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渔猎生活。其实,“爱斯基摩(Eskimos)” 是典型的黄种人,他们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经过长期进化之后,鼻子越来越大,颧骨相对较高,整个面部呈现“五角形”。(下图:北极地区的狼群与“爱斯基摩猎人”)



        细究起来,“爱斯基摩”这个词,首先在印第安人当中叫响了,翻译过来,就是“吃生肉的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人势不两立,彼此之间,自然没有善意的看法,称呼“爱斯基摩”时,那些印第安人的唇角,往往含着鄙夷的冷笑。爱斯基摩人对印第安人的蔑称肯定非常恼恨,他们才不愿意接受这种侮辱呢,于是,另起炉灶,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中听的名号——“因纽特(Inuit)”,也有叫“因纽皮特(Inupiat)”,这个词在“爱斯基摩语”中,意为“真正的人”。美国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自称“因纽皮特人”,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则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又自称为“卡拉特里特”……无论怎么称呼,这些词汇都是“人”。人,在爱斯基摩世界里,代表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切。(下图:居住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



  现在看来,爱斯基摩人属于北极地区的土著民,可是,他们的祖先却是从亚洲一带,历经两次大迁徙才定居北极的。这个漫长的过程大约经历了四千多年。可怜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世代居住在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恶劣环境里。一年365天,大约一半的日子要在黑夜里摸索,他们在厚厚的浮冰上,苦撑着一条小船捕猎体形庞大的鲸鱼。此外,还能握着一根梭标,或者赤手空拳地跟肥胖、凶残的北极熊玩命。如果不玩命捕猎,那么,全家老小,就得活活饿死。
  爱斯基摩人长期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其他地域的所谓文明、战争,几乎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直到16世纪,欧洲的狩猎者才惊讶地发现了这个特殊人种的存在。在现代人眼里,爱斯基摩人简直就是“外星人”,他们属于可怜而荒蛮的“化外之民”,在北极圈附近,哪来的粮食?哪来的蔬菜?吃喝用度,就凭那些从海水和冰雪中捕获的渔猎之物吗?比如,现在阿拉斯加的“因纽皮特人”,尽管他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居住环境和饮食条件也彻底改善了,但是,那些偶尔喝热饮、吃熟食的土著人,却没有抛弃祖先留下来的生活习惯,更多时候,他们选择的是带血的生肉,吃起来,生肉的感觉更亲切、味道更熟悉,这玩意儿既能充饥,又能抗寒。
(下图:如今,“爱斯基摩人”供游客居住的冰屋)


        从饮食结构来说,爱斯基摩人的确离不开生肉,传统的渔猎方式,可以带来形形色色的食物,比如海豹、鲸鱼、驯鹿,还有目光冷森森的狼。据说,格陵兰北部早就成为他们辽阔的渔猎场了:冬夏之交,猎取海豹。盛夏季节,打鸟和捕鱼。深秋来临,便开始捕捉驯鹿。在阿拉斯加北部,则可全年捕猎海豹,开春之后,才着手捕鲸。最有趣的是,爱斯基摩人奇特的“捕狼术”,祖辈流传的土办法,可以说屡试不爽,百发百中。听过“猩猩好酒”这则寓言吗?与其说,猎人手段高超,还不如说是人类牢牢地掌握了动物的弱点。爱斯基摩人逮狼,也是这个道理。
  漫长的冬天来了,北极圈附近天寒地冻“鬼龇牙”,爱斯基摩人哪像都市里的现代人,既没有大宅子,也没有火焰闪耀的壁炉,更没有香气氤氲的热咖啡,或者悠闲的下午茶。此刻,他们正在凛冽的寒风中,施展祖传的“捕狼术”。也没什么暗道机关,所有的工具就是一把锋利的钢刀。猎人只须在刀刃上涂抹动物的鲜血。鲜血很快就冻成了冰,接着再涂一层,等血凝结之后,再来一次……反反复复多少次,飞快的钢刀,变成了殷红的“血坨子”。嗅觉灵敏的狼,能在很远闻到血腥的气息,而且,一阵风似地赶来进食。
  猎人早就布置好了:钢刀藏在“血坨子”里,刀刃朝上,直挺挺地反插在地上。这时候,狼来了,看见血的颜色,它眼里闪烁着亢奋的光彩。立刻扑上去享受“猎物”。“血坨子”冰凉梆硬,只能一小口一口儿地舔。越舔,血腥味儿越浓重,越是血腥,狼就越兽性大发,坠入“忘我”之境。饿狼越舔越快,越舔越带劲儿,刀锋露出来了都没有察觉,它依然用冰凉的舌头狠狠地舔食刀锋。根本就没有任何疼痛感了,只顾着顺着血腥的诱惑,吸吮自己的鲜血……最后,狼失血过多,终于在进食的快感中,不知不觉地昏倒在雪地上……这时候,爱斯基摩猎人正在袖手旁观,一边欣赏狼的死亡表演,一边呵呵窃笑,露出了满嘴洁白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