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柔坚作品拍卖记录: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Ⅱ:三十而立,责任感会让你成长得更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13:48

什么时候结婚没有标准,但增强责任感绝对没有错,最好在毕业5年内搞定婚姻。曾仕强说:“36岁之前要成功。”如果我们允许自己有个五六年时间的缓冲,那么在30岁左右能建立家庭最好,30岁“安居”建立起来的责任感会成为促进你在36岁“乐业”的强大动力。

关于应该在多大年龄结婚这个问题上,男人和女人不一样,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

有的人主张早点,这样安居才能乐业,没有后顾之忧;有的人主张晚点,认为这是人生大事,不可轻率。

也许都有道理,在这里我只能以个人的感受来分析。

以我个人观点,我认为,一个人最合适的结婚年龄是在30岁左右,基本上是在毕业5年的这个时间段内。为什么呢?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一直盘旋着孔子的“三十而立”。

既然事关一个流传千年的人生命题,我们不妨追本溯源,看看孔老夫子当初是怎么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显然,孔子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是不同人生阶段主观世界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强调的是随着年岁与阅历增长,个人精神世界的嬗变,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自觉把握生命历程的形而上的命题。具体到“三十而立”,取历代注家比较认同的释义,说的是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人格心智的成熟。这里的“立”,是指精神的自立,即对社会现实、人生目标、处世行事等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非像现在有些人那样,把“三十而立”与“有房有车”画等号。照此物化标准,30岁的孔子当时还一无所有。

其实,30岁是一个心灵建立自信的年纪。三十而立,并不是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恒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我曾看到一位国内某家电行业大公司的老总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透露了他的用人原则:一是跳槽两次以上的人不用;二是30岁还未结婚的人不用。

他认为:一是缺乏责任感。因为三十尚未成家者比较自由,责任感不强。二是太过于理想化主义。已到三十仍尚未结婚者可能太过于挑剔,不能容纳别人。三是缺乏爱心。尚未担当起家庭责任的人,不见得在工作上会有爱心去认真面对自己的同事,而去帮助他们!

按照这个老总的标准,要在30岁之前就结婚,那么,很多人不一定能搞定。

“三十未立”如果用现代的职业术语来说,是一种“成就恐慌”。“成就恐慌”是年龄恐慌症的一种具体表现,通常是指年龄在25~40岁的职场人,对于自己职场表现欠佳、事业未成的一种焦虑。这种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于年龄的慌张,认为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如今的大学生毕业时就是22岁左右,如果再考个研究生,毕业时就是二十五六岁。一般来说,从完成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需要3~5年的时间,这样算下来,叫如今的我们如何就能拥有成就呢?

当然,尽管这个老总的观点有些偏激,但是他强调的“责任感”我倒非常认可。一个人如果能在毕业5年内搞定婚姻问题,那么就会逐渐告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无所谓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家人”的责任感。早点让责任感把自己带入良性的人生轨道,这有什么不好吗?一个人的日子是无法迅速提升自己的责任感的,两个人的世界会让你明白什么叫担当,这样的担当精神会从你的生活延伸到工作中,深入你的内心,逐渐成为引领你走向成功人生的指明灯。

每一代人的“三十而立”都会不同,每一个人的“毕业5年”也有差别。也许千帆过尽,当你用一个更开阔的时间坐标系来回望自己的人生,“三十而立”或“毕业5年”于你,不过是人生旅途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驿站。但千百年来,当“三十而立”或“毕业5年”被世代相传,它就成为一道具有仪式感

的密码 它提醒刚开始求学的人,前路漫漫,你准备怎样规划、把握自己的人生节奏;鞭策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人,一个自觉、内省的人生,即将就此充分展开,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