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孬家伙百度云分享: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三、妙用生物节律——杭州四季青中学校园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19:31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三、妙用生物节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7-12
(一)利用生物节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人体具有生物节律,任何人都有情绪好和情绪不好的时候,这种节律有的是两三天一个周期,有的是一天内出现几次波动;也有的是一年出现一次反复。
这样的生物节律,等于大脑活动的节律。生物节律,主要是荷尔蒙和自律神经交替作用的结果,全身的活动都是由荷尔蒙和自律神经交替作用所支配的,大脑当然也不例外。
左脑和右脑都受这种生物节律的影响,既然生理学上已经证明了这种波动的存在,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生物节律来合理地使用大脑。当大脑活动处于波动的低谷时,不论怎样拼命记忆都不会有好效果。相反,如果把记忆活动安排在生物节律的峰巅状态时,就会产生牢固的记忆。
1.掌握记忆的生物节律高潮时间
大脑的活动具有节律。以大约24小时为周期的高低波动称为昼夜节律,这种生理机制是以太阳的运行为基本条件的。人本来是在有光亮的白天活动,在黑暗的夜间休息。正如同植物在白天舒展开叶子一样,在这段时间里人脑处于兴奋状态,而在植物叶子闭合的夜晚,大脑的活动也变得迟钝。本来,任何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遵循这一基本节律运行,而能够“思考”的人,从某个时期开始变得夜间也进行活动了。
通常人所说的“早晨型”、“夜晚型”即“百灵鸟型”与“猫头鹰型”是由于要把人脑活动进行分类而创造出的术语。的确每个人大脑的活动时间都有固定的周期,有的人白天兴奋,也有的人晚上兴奋,当你要记忆时,当然应该确认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在昼夜节律的巅峰期进行学习,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人体主要是靠大脑的松果体通过眼睛接受光,然后由交感神经调节荷尔蒙的分泌。既然这种节律是以光的摄取为基础的,那么“早晨型”的人更符合这一节律特点。如果“早晨型”的人熬夜,在电灯下度过夜晚,这一节律就会出现紊乱。
这种昼夜节律紊乱的典型例子就是“时差反应”。越过子午线后就会出现比之原来生活圈的时间快或慢的“时差”,因此,人的身体连体温、脉搏都会失常,大脑当然也会受到时差的影响,出现一时的“糊涂”状态。在这段时间里,无论你想要记住什么都是徒劳的。为了克服这种紊乱,有的人继续按原来的时间生活,也有人借助兴奋剂、催眠剂等等。
昼夜节律出现紊乱,会给大脑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要想高效率地记忆,必须事先准确地掌握自己的生物节律,在高峰进行记忆活动效果最好。
2.驱逐记忆的大敌--魔鬼时间带
人在午夜2点至4点这段时间里,体温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昼夜节律跌落现象。在这段时间里,人的生理活性减弱。据统计,分娩和脉搏停跳,以及各种各样的事故在这一时间带里最容易发生。可以说,昼夜节律低谷对于人来说是“魔鬼时间带”。
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活动当然也迟钝。翻开书本,只见一行行字从眼前闪过,却根本记不住具体内容。同时,强烈的睡意也会袭扰而来,结果学习毫无收效。
为了不陷入这种困境,即使有许多工作、学习任务,至少也必须在2点至4点这段时间睡眠。通过睡眠,避开这段“魔鬼时间带”。尽管睡眠并不能保持记忆,但不睡眠会使记忆不断减退。
3.选最佳时间提取记忆内容
考试的前一天,一直学习到深夜,然后倒头大睡,直到考试的时间马上要到了,才匆匆忙忙闯进教室。--不少人有上述经历。以这种姿态迎接考试,尽管拼命用功直到深夜,但成绩往往并不理想。
为了有效地进行记忆,睡眠胜过熬夜。但是,从睡眠中醒来后,大脑并不能立即进入兴奋状态开始工作。刚一醒来就参加考试,成绩当然不会理想,这从脑生理学的角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的睡眠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这两种状态在一个晚上交替出现。所谓慢波睡眠,即熟睡状态,此时大脑完全停止了活动。相反,快波睡眠是大脑半睡半醒的状态,睡觉时会出现眼皮眨动等现象。
所谓做梦,是大脑活动引起的,是在快波睡眠状态下发生的。早晨醒来时,人们大多是处于这种状态。人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大脑要投入正常工作,至少还需两小时时间。所以,考试时应当早一点起床,让大脑从半睡半醒状态中完全清醒过来之后再进入考场。
4.积极休息与记忆节奏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弥尔顿的著名长诗《失乐园》每50行一段,分为9段,每段间隔给一定的休息时间,调查人们全部背诵这首诗下来要用多少时间。结果,间隔休息一小时,要用140分钟;间隔休息一天,要用60分钟;间隔休息七天,只用46分钟。这个实验结果结合告诉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间隔休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在记忆活动中插入适当的休息,能够提高记忆的效果。为了从生理学角度对此加以证明,人们还进行了其他实验。例如,从同大脑温度的关联上进行解释,企图证明长时间集中使用大脑,会使脑温上升,大脑活动变得迟钝。所以,有必要用一定的间隔休息使大脑冷却。
然而,人脑的温度几乎是没有变化的。人们常说“冷静点”但实际上大脑温度并没有上升。
尽管从生理学的角度并不能证明记忆需要休息,但休息本身不仅使大脑得到放松,并且给大脑活动带来有益的节奏。在大脑活动本身并没有节奏的情况下,应当人为地使它具有一种调剂节奏,在繁忙的工作中,哪怕只要休息二三分钟,也都会使紧张的大脑稍稍松弛一下,这对记忆活动大有好处。这种节奏要靠自己掌握和调节,喝杯茶、吃顿饭、聊聊天、舒展一下身体,这些活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给记忆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
(二)怎样测定自己的生理节律
生物节奏又称生物节律。自从1960年冷泉港国际生物节律座谈会以后,生物节律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式问世了。生物节奏有年节奏周期、月节奏周期和日节奏周期等。下面是节奏周期的具体测定方法。
首先计算从你出生的那天开始,到你打算了解的那个月的第一天的总天数。注意,要把闰年的天数计算正确。周岁数除以4,所得的整数即是你曾经历过的闰年数。但有时也会有例外。如1964年1月8日出生的人,要了解1981年4月1日的情况,前后共17年,17除4得到的整数为4,但实际上曾经历过的闰年数为5,即1964、1968、1972、1976、1980年。要正确计算经历过的闰年数,可以查阅科普出版社出版的《新编万年历》一书。
生物节奏是用阳历推算的,用阴历推算是不行的。如果你只知道自己的阴历出生日期,就需要根据《新编万年历》一书,从阴历出生日期推算出阳历日期。
得到总天数后,分别用23、28和33来除以总天数,得到的3个余数,就是你3个周期在所想了解的那个月份第一天所处的位置。
注意:不要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因为计算器不能直接算出余数。
例如:假设某人是1951年6月15日出生的,他想了解自己在1980年10月1日的生物节奏情况,那么,从1951年到1980年共29年。
29 × 365天=10585天
29÷4=7………余1(余数舍去不要)
所得的7,即是他曾经历过的闰年数,因此再需加上7,即:10585+7=10592天
从1980年6月15日到10月1日,共108天。
10592+108=10700天
10700÷23=465……余5
10700÷28=382……余4
10700÷33=324……余8
余数5、4、8就分别是某人在1980年10月1日3个周期处所的位置情况,即体力周期处于第5天,情绪周期为第4天,智力周期为第8天。3个周期都处于高潮期。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的变化,都可以用曲线来表示。这三条曲线都是从出生之日算起,此时它们都从零点开始,先进入高潮期,然后逐渐向低潮期过渡,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天数是相等的。在两个时期相互转换的时候,又都经历一个临界期。严格地说,临界期不是零点,而是包括零点前后各一天(大约2-3天时间)的一个时期。零点可以称为“危象日”或“临界日”,其前后各一天,可以称为半临界期。在半临界期中,人体内部同样处于不稳定和频繁变化的状态,因而这时比较容易发生差错。按照生物节奏的理论,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不是因人而异的,而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的。
3个曲线板分别表示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另外一块图板是日期,无论哪个月都适用。须注意的是,3个曲线板下面所注的数字不是日期数,而是不同周期的天数。
在计算出每个周期的余数后,就可用曲线板同日期图板对照出你所处的每个周期的情况。还是以上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1951年6月15日出生的人,在1980年10月1日时,体力周期处于第5天,可以用体力周期曲线板上的数字“5”,对准日期图板上的“1”表示是10月1日),然后使两个图板上的零线重合,这时这个曲线就是在10月份这个人体力周期的全部变化情况。情绪和智力曲线的情况也是如此。
(三)如何利用和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
在大自然中,每一种生物都有着自己的“时间表”。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不例外。人的体温、血压、血糖含量、基础代谢率会发生昼夜性的变化;人体各种器官的机能,人的痛觉、视觉和嗅觉,人对疾病、噪音和药物的敏感性,也都有周期性的变化。今天,科学家们已经坚信不疑,人体中没有哪一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没有节律的。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盛衰变化就是人体节奏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什么会有各种生物节奏呢?这是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着多种生物钟,调节和控制着生物的行为和活动。研究表明,控制蟑螂昼夜活动节律的生物钟,在蟑螂的咽下神经节里;雄鸡报晓使用的生物钟,在鸡脑的松果腺细胞中。人体的生物钟在哪里呢?美国的一些解剖学家已经发现,在人的脑干中存在着一个管理时间节奏的神经核,由它控制的节律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相当的影响。当然,人体内的生物钟决非仅此一处,科学家们正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
事实表明,生物钟的活动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情绪处于高潮期的人,一旦受到意外的打击,如亲人突然死去等,也会使情绪一落千丈:一个情绪处于低潮期的人,如果遇上了正在偷窃的小偷,大脑就会通过内分泌腺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使人变得格外兴奋;奋力前去捉拿小偷。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对脑干等部位,确实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更何况决定人的行为的因素很多,生物节奏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身体的健康状况、人的精神状态等,都会对人的行为有所影响。正如《揭开生物节奏的秘密》一文中所指出的:生物节奏的理论“并不能预测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更不能用来求卜、掐算命运,而只是提示人们,在某段日子里可能出现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倾向而已。”
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生物节奏呢?在这里,人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就拿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来说吧,处于高潮期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竞技”状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多作贡献。这时如果盲目乐观,也会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影响。例如,有的汽车司机就是因为麻痹大意,而在高潮期发生车祸的。
同样,体力、情绪和智力处于低潮期和临界期的人,不必过分紧张。因为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体力和大脑的机能,使工作和学习效率进一步下降。在这一时期,适当注意休息、锻炼和营养,注意用脑的卫生,如变换大脑活动的方式,轮流学习不同的内容,使大脑的各个区域交替活动、劳逸结合,就可以使大脑仍然有条不紊地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事在人为”。掌握人体生物节奏的规律,是为了扬长避短,使人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忧心忡忡是不必要的,盲目乐观也是十分有害的。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有时体力充沛,情绪饱满,精神焕发;而另一些时候却又感到浑身疲乏,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迥然不同的两种情况是怎么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的呢?我们向你揭开这个既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谜。
1.希波克拉特的绝招
早在古希腊时代,令人崇敬的医学先驱者希波克拉特就指出:人的健康、情绪是他在降临人世时就决定了的。他嘱咐他的学生们,在医治疾病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出生年月与病情的发展日期之间波动的情况。因此,经过他治疗的病人往往能较快地恢复健康。
20世纪初,一位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以及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累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便开始被揭示了。
2.调节的基本方法
如用脑的高效时间已形成,但又与生活、学习发生矛盾,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调节。关于“大脑生物的日节奏是否可调”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尚无定论。但许多人的实践证明,是倾向于可以逐渐调节的。一方面,生物节奏受遗传的制约,有其遗传性,但另一方面,它也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有一定的适应性。这一点,表现在大脑活动方面,尤为明显。所谓大脑的节奏,无非是以兴奋和抑制这两种状态表现出来,而这两种生理活动,事实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被人控制,受人调节,并可逐步形成一种定势。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调节大脑生物日节奏的基本方法是:在应该积极用脑的时间内有意识地刺激脑细胞,使之呈兴奋状态;而在不应大量用脑的时间,进行自我心理控制。俄国生理学奠基人谢切诺夫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中有抑制机制。我们可在主观上排除消极情绪的影响和外界条件对大脑的干扰,实行自我暗示,即用思想或语言对自己进行意志上的调节,可使大脑细胞转入抑制状态。巴甫洛夫将这种作用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作用。我国古代也有所谓“人静”的说法,即意守丹田,施行自我控制。除此之外,个别的还可辅以药物调节等其他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混合型”生物节奏的人,可以转变为“猫头鹰型”或“百灵鸟型”,后两者亦可相互转变。
调节生物节奏,不仅要顾及社会活动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也应该有所区别。青年学生正在长身体时期,不适于长期的夜间大量用脑,但偶尔间断地开几次夜车,还是可以的。在校学习的“猫头鹰型”学生如因夜间大脑高度兴奋而失眠,势必影响身体健康和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应该进行调整。中老年人在保证了足够的实际睡眠时间的情况下,长期大量地夜间用脑,问题不大。有必要指出的是,这种用脑活动应该是在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脑细胞兴奋的状态下进行的,如果体乏力尽,脑细胞出现保护性抑制了,还要用,“刺股悬梁”的方法刺激脑神经,非但效率不高,而且有损于健康,不宜提倡。当然,大脑疲劳时,不一定马上停止读书、写作和思考问题,我们可以调换学习和工作内容,转换大脑的兴奋中心,使大脑的不同兴奋点得到调整、休息。例如,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感到思路闭塞时,就运算数学题;列宁伏案工作累了,就靠在沙发上浏览小说;学生在做完一两小时的数学题后,可听听音乐等。这样,就可使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工作或学习。
俄罗斯杰出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告诉人们,他成功的全部秘诀在于,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而且保持对于工作的良好的精神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安排学习和创造的用脑时间,是人才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掌握了自己的大脑活动规律,才能在单位时间内作出较大的成果。如果在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做事务性的工作,而在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时去记忆、去创新,实在是时间运筹上的一种失策!
当然,一般规律或多数人的情况与个人的实际不一定完全相符,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这就是用脑艺术的具体化。例如,有的作家,上午构思迅速,但笔下枯涩;下午文采飞扬,运笔有神,于是他就上午谋局布篇,下午伏案写作。还有的人,在景色秀丽的环境里或节奏舒缓的乐曲中可以提高用脑效率,那么,就应该依据这一点,进行科学安排,大可不必削足适履,闹出庸人自扰的笑话。
大脑是一个奇妙无比、精巧绝伦的瑰丽世界,虽然智慧的人类已经在仰观茫茫宇宙,俯察点点原子,但对其自身的这宇宙间最高级物质结构和它开出的最美的花朵却所知甚少。可是,认识了它,就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探索大脑奥秘,研究用脑艺术,富有奇特的魅力。如果人类大脑的潜力能再挖掘出10%,用脑效率再提高一倍,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
案例:
学海无涯苦作舟
王季思(清华大学)
高考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高考成败影响你的前途。高三的日子很苦,怎样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成为一名幸运者呢?
我谈一点个人切身体会,希望对现在的你有一些启发。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完全地套用别人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你我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点,把适合自己的方法融于自身学习中,确有裨益。
首先,你要认识自己,正视自己,评价自己。诚如台湾作家刘墉所言,“我们不仅要相信自己,更要认识自己”,要给自己定位,眼高手低是痛苦,眼低手高也是痛苦。五门功课中,哪科差,差在哪些章节;什么时候学习某门功课最有效,每次学多长时间;各类题型中,什么种类最棘手?……假如你不知道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怎么能够有的放矢的复习呢?
订一份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薄弱环节多花时间。计划定下来后,一定要坚持,不要被接踵而来的诸多考试打乱,眼光放长远些,跟着考试跑,有害无益。每天学5小时较好,每天不要只学一科,这样大脑容易疲劳,应交替学习两三门功课。而黄金时间8.00-9.30,要留给薄弱课目。下面,我列出个人学习生活计划表。
①5.00-6.00 学英语(我英语差)
②6.6.00-6.30 晚餐
③6.50-8.00 第一门功课
④8.10-9.30 第二门功课
⑤9.50-10.30 第三门功课
⑥10.30-11.00 翻阅报刊后睡觉
星期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数 物 化 语 物 化 试卷分析
语 化 语 物 数 语 休息
化 语 数 化 语 物 休息
由于我语文、化学课目较弱,故安排了较多时间学习;而我数学、物理强一些,便减少学习时间。从表中可看出,各门课程都是循环地学习,循环学习效果非常好,可以加深记忆,加强思维能力。有人采用循环记忆法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能力。
学海无涯苦作舟。那么好的计划就是灯塔,它指引夜航船驶向想去的地方。
听课是有一定技巧的。课前预习要深入,尽量挖深度,领先老师一步掌握所授知识点,然后在不明白的地方留记号,当老师讲时再仔细听他讲解,每一节课都要有收获。假如老师所讲内容你已经掌握,就没必要耐着性子听课了,你此时应独立地学习参考书,否则你一节课下来,一点收获都没有。我从前不太爱听课,经常是自己在课堂学参考书,做题目,但当老师提及一个我不能迅速解决的题型时,我会全神贯注的去听。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讲到函数思想时,我对之很少使用,函数思想对我来说很新颖,于是我使用心去听,课上没听懂,课后思考了半个月,又请教老师,最后吃透了函数思想,做到能熟练运用。听课应该是这样,你已懂,不必听;不懂的,要集中心思去听。因为老师授课,面对的是全班同学,不可能一节课时时都能解决你的困惑,所以“有所听亦有所不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科书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共同编写的,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精妙的思维方法。譬如,《立体几何》一书中,从几个有限的公理,就推演出了立体几何理论体系,推理方式很精妙,多加琢磨,你肯定能改进个人思维定态,培养思维和理性。另外,高考解题程序要求写得清楚、简洁,而教科书就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理论,建立过程。诸如此类的优点,都应促使我们仔细地去读书,平心静气地去挖掘书中的精华。请记住,阅读教科书决不仅仅是要记住各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领悟教科书中所包含的思维艺术。我在高考来临前一个月,几平没做什么题,只是拿起教科书,慢慢阅读、消化。读完后,我觉得许多题型都能在教材上找出相似例题,也有相当多的知识点曾被忽视。我体会到了量变到质变的感知,再看高考题,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另外,仔细读高考大纲,也能使你把握住高度、难度,不至于做高难题和偏怪题目。
高考自1993年改革以来,已有很多年,考查重点由知识转为能力,出题角度逐渐规范化,难偏怪题已不多见。高考试题虽然年年不同,但是题目相似,若能够分析历年试卷,你必定能把握住高考命题重点和命题难度。这些都非常重要。对于必考、常考知识点做到完全掌握,可任意解决;对于另一些知识点,能够触类旁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如你对高考命题走向没有一定了解,复习时肯定会浪费时间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我很喜欢看名师评析高考试题的文章,它帮助我整理出复习框架,各课复习思路及典型试题常用解法。高考命题专家组的成员有些是年年参加命题,这样他们设计的题目与以前设计的题目必然存在种种相似,甚至是“换汤不换药”。以下是各科的复习方法:
(A)语文的复习。高考语文试题,题目多来自课外,但是又能在课本上找出对应篇目,故应花一点时间通读重点课文。我的语文基础差,高二考试总在95分左右,经过一年细心复习,终于在高考上取得120分的成绩。语文是一种基础性很强的课目,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培养出高能素质,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但是考试与考查语文素质却存在一定差距,语文素质好的同学未必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相反,只要你方法恰当,即使基础薄弱,照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成绩。我的语文复习分为五个阶段:①把历年高考试卷上出现的不认识的字、词、诗句背下,记住。同时,也把课本上的使用率高的字、词、诗句记住。高考第一、二题是考查形音字的,丢了这几分是很不明智的,能抓一分就要抓住一分。②把语法知识梳理一遍,关键性的语法牢牢记住,尤其是在语文中的语法知识和特殊用法。③分析了大量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最后我认识到,高考作文与作文竞赛大相径庭。高考作文最重要的是立场正确,切忌过分标新立异而导致立场错误;同时作文结构要完善有条理;语:言通顺流畅。总之要使阅卷-老师迅速发现你的论点、论证结构,做到通俗易懂。因为阅卷老师批阅的作文很多,假如你写得过于含蓄或条理混乱,那么他很可能认为你的文章很差,这将对你造成很大危害。④研究阅读文段。高考中丢分主要丢在现代文阅读上。现代文阅读要求你有一定程度的“语感”,能够读完一段文字后,抓住关键。你可以多阅读,做些训练,想想命题专家想考什么知识,他的命题思路是什么,他要求你怎样回答。⑤选择一些好的、难度与高考相当的试卷练习,看看自己在哪方面还存在不足,以便于补充知识点。做完试卷后要善于归纳总结。
(B)化学的复习。化学素称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解题方法简单,所要求的数学工具不过加减乘除罢了。化学的基本内容很多。背诵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某位高考状元说过,学化学就是背书,只有把书本上的诸多知识点背熟,才有能力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综合。化学实验题中提供了一些颜色、气味的信息以此作为推断前提,如果你不曾花时间记忆各种物质的特性,那么你就没有可能做好推理。因为化学中的原理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严谨;相反,推理过程跳跃性很大,需要根据不充分的信息去“猜”去“碰”。我为了方便化学知识记忆,曾经对各章知识做过流程图,譬如,硫(S)的特性,S可以生成SO、HS,……把S的衍生物列在一张表上,这样整个章节就掌握了。解决化学试题一定要细心,颜色、气味、状态、温度等都会成为致命的陷阱,你稍有不慎,就不能正确地解题,中了出题人的圈套。
(C)物理和数学复习。物理课目需要较强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与数学一样,二者都要求你懂得用不同方法解同一道题。你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你对这道题的理解很彻底,考虑到了方方面面,但也要明白通法才是法宝。高考场上,特殊技巧用得少,而通法即使繁杂也应用很广。物理复习过程中,注意深刻理解概念、定理,对于定理使用的前提一定要很清楚,各个定理之间有什么纵向、横向联系,又有何区别?如牛顿三大定律;力学中的守恒原理;热力学中的气体性质原理。数学较物理更加严密,各部分数学知识之间存在更深厚的内在联系。数学上有许多公式,如三角函数一章,这需要你理清各个公式来源和推导过程。数学是理科中最重要的主柱,数学学得好,表明你的逻辑分析、推理归纳能力强,加强对数学思维的改进、磨炼,一定能促使你的物理、化学水平得到进步。我高三上学期,对数学进行全面复习,进行一些一题多解的训练,也详尽分析了各种数学解题方法应用的前提、应用面宽窄、应用于哪种类型题目,对数学中许多应用广的思路进行了比较,得到利或弊的结论;而在下学期,我则解题时尽量采用通法,因为通法容易掌握,只是过程繁一些,但是高考时间有限,与其花时间去寻找最优途径,还不如用基本方法解题来得快。一味追求技巧只会自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后,运用才能得心应手。
(D)英语的复习。首先,把高中阶段的单词背得滚瓜烂熟,记住每个词的语义、词性、音标及其构成的短语。试想,连单词都掌握不了,又从何谈阅读和完形填空。对词组、重要句型、词语搭配整理,随后背下收获很好。多阅读英语短文,学会寻找关键句、关键词,初步具有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语言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培养语感。多读多练非常有用。别一味尽做选择题,选择题强调的是语法,而英语的得分重点在于完形填空、阅读、写作。进行一定的阅读训练,一方面既能让你估计自身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培养语感,熟悉高考阅读文段。英文写作要求是语句通顺,要点能抓住即可。阅读的原则是通读到精读,先通读全文,掌握全文的大概意思,还有时态、人物,然后再针对问题精读,最后进行选择答案。短文改错考查重点主要在人称、时态和在介词上设置障碍,应该多做一些短文改错,适应各种形式的陷阱,才能迅捷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