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元非洲创业:熊丙奇:iPad中是否能找到“现代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8:58:42
 

开学以来,各地学校不时冒出“创新之举”。山东平阴县一所学校,要求学生将作业写成电子文本,然后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老师;某些城市的小学计划在数学课试点 “电子课堂”,让学生拿着iPad在学校的任何角落“移动学习”,甚至取代课本成为教材。


老师将每天的作业公布在学校网站、博客或是班级QQ群内,这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不是什么“创新”,而将iPad引入中小学课堂,这潮流显然跟得很紧。然而,一个值得所有中小学教育者思考的问题是,采取“电子化”教学、作业,就“现代”了吗?


笔者曾应邀参加哈佛中国论坛,会议组织者在发给我的邮件中,明确要求在演讲时不用PPT,因为使用PPT不利于现场讨论。在国内,有不少教授就是带着一个PPT文本,混迹于各种报告场合,照本宣科。幸好,我几乎不使用PPT。


在不少学校,教师使用PPT情况是评价课堂是否“现代”的一个指标,这从促进教师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假如认为这就代表课堂现代化,则是对现代教育教学的严重误解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不转变,现代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很有可能对教学效果起反作用。


对着PPT“念课”,就是当前一些课堂的大问题。此举带来的问题是,有的老师可能根本不备课,而是从别人那里借来 (或网上下载)课件。于是在讲课过程中,没有了引导学生参与思维的过程,而把整个推理直接呈现在PPT上。这确实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统模式,弄得老师连粉笔也不用了。同样,电子作业和电子课堂,也可能出现相应的问题。从电子作业看,老师的随意粘贴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增加学生的作业量,而电子课堂则会让学生时刻处于“题海”的包围。


其实,任何现代技术,都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工具。过分强调工具的重要性,而不改变教育理念、教育评价体系,创新初衷就可能变调。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中,现代技术的使用效果就很不同。国外一些学校课堂上使用PPT,是为了在开放、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更深入地讨论;而国内教学普遍实行灌输模式,所以电子工具就成了发布作业、做题练习的新载体。在哈佛的图书馆里,笔者看到有免费的扫描仪,学生只要花一些工夫,就可以把一整本书扫描到U盘里,带回去阅读,可在国内大学的图书馆,扫描服务都是要付费的。这就是同一工具在不同地方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另外,国内学校的电子作业、电子教材、电子课堂,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和家长“被电子化”。老师发布电子作业,要求学生提交电子文本,这就要求每个家庭配备电脑、有上网条件,有的还要购置打印机;而将iPad引进课堂,不也需要每个学生都手持一个iPad吗?也许在学校看来,现在有能上网的电脑、有iPad,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不是难事,但这显然并不现实。一些贫困家庭未必能有电脑、有上网条件,更不用说iPad了。对学生提出的“电子化”要求,极有可能成为学生家庭新的负担。


我国的各类学校有无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眼下最关键的。当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太陈旧,这些不改变,引进新技术,只是形式上的现代化,除了增加学生的负担、做一些表面文章之外,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果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