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说哦是什么意思:古代养生秘籍《寿世传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08:0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4093e010086an.html

 古代养生秘籍《寿世传真》

寿世传真
(删节本)
清 徐文弼 编


内容提要

《寿世传真》,又名《洗心篇》。是清代徐文弼在广泛搜采前人著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写成的一本养生学专著。内容包括按摩导引、气功、四时调摄、饮食宜忌、延年方药等,丰富全面,切合实用,不仅可供老年医学研究之参考,对于临床医生和广大中老年读者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徐文弼,字勷(xiang音香)右,号荩山,又号鸣峰,江西丰城人,约生活于清康熙乾隆年间,曾任河南伊阳知县。
此次录入,删除了饮食调理章节有关荤腥物品的药理简介。概杀生养生不顺孝道,且杀生终不能养生,初似小益,久必大害。何为荤腥?葱、蒜、韭、葱头、小蒜为五荤,生吃发嗔,熟吃发淫。所有动物类产品如禽兽水族等为腥。有道是,人间臭气上冲空界40万里。血腥为人间第一臭气。另有《内功图诀》一篇,因图文混排录入颇有难度,故不得已而暂舍之。
目 录
总述
修养宜行外功第一
分行外功诀
心功 身功 首功 面功 耳功 目功 口功 舌功 齿功 鼻功 
手功 中功  肩功 背功 腹功 腰功 肾功
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第二
总论精气神
精  气  神  全神语
修养宜知要知忌知伤第三
十要  十忌  十八伤
修养宜四时调理第四
春三月 夏三月 秋三月 冬三月
修养宜饮食调理第五
谷类
粳米 糯米 粟米 大麦 小麦 荞麦 高梁 芝麻 慧苡仁 绿豆黄豆 黑豆 蚕豆 碗豆 赤小豆
菜类
韮菜 薤 葱 蒜 芸苔菜 芥菜 油菜 苋菜 菠菜 莴苣菜 苦荬菜 罗卜 芫荽 茼蒿菜 水芹 蒌蒿 莙荙菜 黄芽菜 菘菜莼菜  蕹菜 蕨 芋 薯 百合 香椿 茭白 竹笋 扁豆 豇豆紫苏 茄子 枸杞叶 姜 蘑菇 慈菇 金针菜 紫菜 菌 木耳 石耳 香蕈
瓜类
冬瓜 瓠瓜 西瓜 菜瓜 甜瓜 苦瓜 南瓜 丝瓜 王瓜 黄瓜 木瓜
果类
枣子 柿子 栗子 榛子 桃子 李子 杏子 梅子 橘子 柑子 梨子 萍果 林檎 白果 核桃橄榄 荔枝 龙眼 榧子 葡萄 桑椹 枇杷 柏子仁 山楂 石榴 樱桃 杨梅 落花生 莲子 菱芡实荸荠 槟榔甘蔗 蜜糖 饴糖 
杂食类
水 茶 酒 麻油 菜油 茶油 豆油 桐油 盐 醋 酱 糟 红曲 芥辣 茴香 花椒胡椒 红椒 烟草
修养宜堤防疾病第六
心脏
肝脏
脾脏
肺脏
肾脏
养生以保脾胃为主



纂述家至今日称极盛矣,缃(xiang音香,浅黄色)帙缥囊,鸿纤毕备。凡其美而传,传而久,莫不以适于用之为贵。若如养生家言,意主颐性全真,粗之则却疾延年,使人人各得安其寿命,以返一世于隆古,宜为有用之尤者。顾其书至今实少善本,绪言流传,若存若昧,论者未涉其涯,辄概屏为外道,以为出林独善之士或有取焉,而不知为日用饮食间尽人可行。斯岂非纂录者犹有缺陷,而仁寿之化终当有待而兴者欤。不佞自庚寅秋祝釐①来京,次年为慈宁大庆,得与匝海胪欢,共依日月之光,时则豫章徐鸣峰先生以补选铨曹同集,叙其始,则与不佞尝并时典校,有寅僚之谊,过从加密。鸣峰盖今之有道而文者,平生著作等身,所刻诗法吏治二书行海内,于学无所不通,而雅性渊冲,寓物而不留物,独于不佞情亲,其蕴致已可概见。尝为题其小照四辐,颜以“齿德同增”四字,且约他年更续佳话。已而出所辑《寿世传真》一册见视②,嘱为叙其首简。余既喜其成书之意与鄙见适合,又嘉鸣峰真能以寿身者寿世,其言尤信而有征也。尝谓著书者意苟近名,往往猎取艰深,示不可测,况如服食炼养家谈空说渺,象罔都迷,学者置而不视,河汉其言,诚无足怪。今视此编,于颐性全真之道,却疾延年之方,莫不撷其菁华,导以窾③要,明白简易,本末具④该,不出布帛菽粟之谈,尽为日用行习之事。学者诚手一编,知所从来,将人不必仕与隐,地不必喧与寂,随时随地尽可用功,进之可观九仞之成,退亦不失一溉之效,洵乎度世之津梁,卫生之宝筏也。鸣峰在学校为贤师儒,在民社为良父母,今以需次暇晷不忘著述,一本其念切民物、善与人同之愿,以助成我国家太和翔洽之休,将人游化宇,世尽春台,有不在兹者乎。爰不辞衰朽钝眊⑤,欣然泚笔而为之序。
乾隆三十有六年辛卯岁嘉平月钦赐国子监司业
香山老人年家旧寅弟王世芳拜撰时年一百一十三岁


①釐(xi希),通“禧”。
②视,通“示”。
③窾(kuan 款),窍也。
④具,通“俱”。
⑤眊(mao冒),通“耄”。

寿世传真
香山老人 王世芳 定
鸣 峰 徐文弼 编
总 述
程伊川曰:世间有三件事可由人力。为国而至于祈天永命,养形而至于却疾延年,为学而至于希贤希圣。此三事分明人力可以胜造化,只是人不为耳。《真言》曰:凡人着不得力者,身外之事也;着得力者,身内之事也。着力身外之事都无益,着力身内,可以延年益寿。
又曰:虽少年致损,气弱体枯,若晚年得悟,防患补益,血气有增,而神足身泰,可以永年。
又曰:人年纪一老,则百节病生,四体皆患,即此便是苦狱。平日若肯趁早用功,便可免此苦狱,奈何明知而故不为,岂不可悯!
又曰:分明一条好活路,如何不走。
又曰:悠悠肉食之徒,日为五贼所扰,茫不知怪。天下不乏自命大丈夫,逞掀天揭地之才,侈高谈阔论之技,事事伊周,言言孔孟,究之大限一到,不免与微尘片影消灭无踪,可悲可叹!
愚谓箕畴五福,以寿为先,以考终正命为全。方幸生逢盛世,翔洽太和,海宇承平,室家保聚,既无扰攘忧戚之患,又无凶荒夭扎之伤,宜化日舒长,咸登寿域,而犹或不尽其天年,谓非自戕厥生,罔识卫生之术欤。此修养所宜亟讲也。
修养宜行外功第一

外功有按摩导引之诀,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邪外干,使恶气不得入吾身中耳。《语》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亦犹是也,故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此诀传自先哲,至平至易,非他奇技异术可比。即大圣所谓血气有未定、方刚、既衰之时,此则预保其衰,固守身之要道之。是道人人皆能,而人不皆行者,其故有三:一则倚恃壮盛,疾苦未形,虽劝导之,而亦不肯行;一则经营职业,竭蹶不遑,虽欣慕之,而又不遐行;一则体气衰惫,举动维艰,虽追悔之,而卒不及行。人果坚其信心,策其懈志,一意念及此身宜保,防患未然,如饥之需食,寒之求衣,未有不得饱且暖者。即谓年寿各有定数,亦当图正命考终,与其疾痛临身,呻吟卧榻,寄命于庸瞽①之疗治,乞灵于冥漠之祈祷,何如平时习片刻之勤,免后日受诸般之苦。今为就五官四体,各有所宜按摩者,列之为分行外功。又取前人所定,循序俾得周到者,统之为合行外功。分合虽殊,按摩无异,任人审择而从事焉。此固随人随地可行,亦即时即刻见效。愚年齿届衰,而体气仍旺,耳听、目视、手持、足行,且有壮盛侪②辈所弗及者,诚得之于已,信而有征。故不惮③颖舌焦敝,蕲④以寿身者寿世,愿无负此婆心焉,则幸矣。

①“瞽(gu古)瞎眼也。②侪(chai柴)辈;类也。
③惮(dan但)怕;畏惧也。④蕲(qi其)通“祈”。祈求也。
分行外功诀

心功
凡行功时,先必冥心,息思虑,绝情欲,以固守神气。
身功
盘足坐时,宜以一足抵住肾囊根下,令精气无漏。
垂足平坐,膝不可低,肾子不可着在所坐处。(凡言平坐、高坐,皆坐于榻与椅上)
凡行功毕起身,宜缓舒放手足,不可急起。
凡坐,宜平直其身,竖起脊梁,不可东倚西靠。
首功
两手掩两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作响声,谓之鸣天鼓。(治风池邪气)
两后扭项,左右反顾,肩膊随转。
两手相叉抱项后,面仰视,使手与项争力。(去肩痛、目昏。争力者,手着力要向前,项着力要向后)
面功
用两手掌相摩使热,随向面上高低处揩之,皆要周到。再以口中津唾于手掌,擦热,揩面上多次。(凡用两手摩热时,宜闭口鼻气摩之。能令皱斑不生,容颜光泽)
耳功
耳宜按抑左右多数。谓以两手按两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所谓营治城郭,使人听彻)
平坐,伸一足,屈一足,横伸两手,直竖两掌,向前若推门状,扭头项左右顾,各七次。(除耳鸣)
目功
每睡醒且勿开目,用两大指背相合擦热,揩目十四次,仍闭住,暗轮转眼珠,左右七次,紧闭少时,忽大睁开。(能保炼神光,永无目疾)
用两大指背曲骨重按两眉旁小穴,三九二十七遍;又以手摩两目颧上,及旋转耳,行三十遍,仍须咽津无数。(治耳目,能清明)
用手按之目之近鼻两眦(即眼角),闭气按之,气通即止。(常行之,能洞观)
跪坐,以两手据地,回头用力视后面五次,谓之虎视。(除胸臆风邪)
口功
凡行功时必闭口。
口中焦干,口苦舌涩,咽下无津,或吞唾喉痛,不能进食,乃热也,宜大张口,呵气十数次,鸣天鼓九次,以舌搅口内,咽津,复呵,复咽,候口中清水生,即热退脏凉。又或口中津液冷淡无味,心中汪汪,乃冷也,宜吹气温之,候口有味,即冷退脏暖。
每早,口中微微呵出浊气,随以鼻吸清气咽之。
凡睡时,宜闭口,使真元不出,邪气不入。
舌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再搅满口,鼓漱三十六次,作三口吞之,要汨汨有声在喉。(谓之漱咽,灌溉五脏。可常行之)
齿功
叩齿三十六遍,以集身神。
凡小便时,闭口紧咬牙齿。(除齿痛)
鼻功
(《内经》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喷嚏)
两手大指背擦热,揩鼻上三十六次。(能润肺)
视鼻端白,数出入息。
每晚覆身卧,暂去忱,从脖湾反竖,两足向上,以鼻吸纳清气四回,又以鼻出气四回,气出极力,后令微气再入鼻中收纳。(能除身热、背痛)
手功
两手相叉,虚空托天,按顶二十四次。(除胸膈邪)
两手一直伸向前,一屈回向后,如挽五力弓状。(除臂腋邪)
两手相捉为拳,捶臂膊及腰腿,又反手捶背上,各三十六。
两手握固,屈肘向后,顿掣七次。颈随肘向左右扭。(治身上火丹疙瘩)
两手作拳,用力左右各虚筑七次。(除心胸风邪)
足功
正坐伸足,低头如礼拜状,以两手用力扳足心十二次。
高坐垂足,将两足跟相对,扭向外,复将两足尖相对,扭向外,各二十四遍。(除两脚风气)
盘坐,以一手捉脚指,以一手揩脚心涌泉穴(湿风皆从此入)至热止,后以脚指略动转数次。(除湿气,健步)
两手向后据床,脆坐一足,将一足用力伸缩,各七次,左右交换。(治股膝肿)
徐行,手握固。左足前踏,左手摆向前,右手摆向后;右足前踏,手右前左后。(除两肩邪)
肩功
两肩连手左右轮转,为转辘轳,各二十四次。(先左转,后右转,曰单辘轳,左右同转,曰双辘轳)
调息神思,以左手擦脐十四遍,右手亦然,复以两手如数擦胁、连肩摆摇七次,咽气纳于丹田,握固两手,屈足侧卧。(能免梦遗)
背功
两手据床,缩身曲背,拱脊向上,十三举。(除心肝邪)
腹功
两手摩腹,移行百步。(除食滞)
闭息存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其体。(即十二段锦所行)
腰功
两手握固,拄两胁肋,摆摇两肩二十四次(除腰肋痛
两手擦热,以鼻吸清气,徐徐从鼻放出,用两热手擦精门。(即背下腰软处)
肾功
用一手兜裹外肾两子,一手擦脐下丹田,左右换手,各八十一遍。诀云: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数,真阳不走。
临睡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息,舌抵上颚,目视顶门,提缩谷道如忍大便状,两手摩擦两肾腧穴,各一百二十。(能生精、固阳,除腰疼,稀小便)
以上分列各条,随人何处有患,即择何条行之,或预防于无患之先者,亦随人择取焉。

合行外功诀歌
十二段锦歌
闭目冥心坐 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 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 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 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 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 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 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 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 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 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 神水九次吞
咽下汨汨响 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 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 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 万病化为尘

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第二
高氏云:吾人一身所恃,精、气、神具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故修养之术保全三者,可以延年,是以谓之三宝。夫人一身一家之事应接无穷,心役形劳,不知稍节,恃年力之壮,任意不以为困,何知衰惫之因,死亡之速,由此而致,令人形槁体枯,专求草根木叶之药物以活吾命,宁足恃哉。故当于每日起居逐时戒谨,乘间照常行动,则身无过损,而气可日充,精可日蓄,神可日养,疾可自此却,年可自此延矣。
总论精气神
精者,滋于身者也;气者,运于身者也;神者,主宰一身者也。如耳目手足之能运者,气也;使之因事而运者,神也;运之或健或倦者,精也。
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鼻乃气窍。故耳之闭塞,精病可知;目之昏蒙,神病可知;口之吼喘,气病可知。
元精,乃先天真精,非交媾之精。元气,乃虚无空气,非呼吸之气。元神,乃本来灵神,非思虑之神。所谓元精、元气、元神,由未生出胎以前而具,俱先天也。所谓交媾之精、呼吸之气、思虑之神,乃既生出胎之后而用,俱后天也。
人身精实则气充,气充则神旺,此相因而永其生者也。精虚则气竭,气竭则神逝,此相因而速其死者也。
孙思邈云: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精渐敝,形弱病相萦。
太益曰:存神可以固元气,令病不生。若终日挠混,则神驰于外,气散于内,营卫昏乱,众疾相攻矣。
又曰:神能使耳目手足视听持行,气即随而运之,故宁神即养气保精也。人之身如国。神如君,君良则国治;气如民,民聚则国强;精如财,财蓄则国富。

人身液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如饮食水谷入胃,由脾磨化成液,生血以充精。故必借谷气以培后天之精,人乃得生也。
精者,神倚之如鱼倚水,盖鱼借水养,神借精滋也。又,精者,气托之如雾托渊,盖渊浅则雾薄,精衰则气弱也。
后天之精,以至阴之液,本于各脏之生化,不过藏之于肾,原非独出于肾也。
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无摇者,守之固也。人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固,皮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散;脾精不固,齿发衰白。疾病随生,死亡将至,哀哉。
心牵于事,火动于中,心火既动,真精必摇。
《参赞书》曰:人至中年以后,阳气渐弱。觉阳事犹盛而常举,必慎而抑之,不可纵情过度。一度不泄,一度火灭;一度火灭,一度添油。若不强制,则是膏火将残,更去其油。故《经》语云: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凡房室之事,火随欲起,煽动精室,虽不泄而精渐离位,若将出而复忍之,则精停蓄,必化脓血成毒。

气有禀于天地者,有受于父母者。禀天地之气谓之真气,受父母之气谓之凡气。
真气者,人才成胎,便禀天地之气,与人身之气以类感类,合化以成人身。气有清浊厚薄,人因之有强弱刚柔。
凡气者,人初受形,因父精母血蕴结而成胎,自有温暖之气,至十月气足,然后降生。一点凡气,藏于下丹田气穴,一身之气,呼吸皆出于此。
先天元气为阳气,后天谷气为阴气。常使元气内运,阳气若壮,则阴气自消,阳壮阴衰,百病不生。
简菴曰:人若贪睡,则神离于气。气无所主,奔溃四溢。
食气胜元气者多肥,故人肥甚者多不寿。人借水谷之气以养身。水谷之清气,行于脉中者,为营气,水谷之浊气,行于脉外者,为卫气。营气利关节,卫气充皮肤。

神者,人之未生,父母媾精,其兆始见一点,初凝一念是也。始见一点,即所以成形;初交一念,即所以生神。
神为气之子,如有气以成形,乃有神之知觉运动。指始有身而言也。
神为气之帅,如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指既有身而言也。
神静则心和,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欲全其形,先在理神,恬和养神以安于内,清虚栖心不诱于外。
《代疑编》云:身如屋,神如主人,主人亡,则屋无与守,旷而将倾矣。身如舟,神如舟子,舟子去,则舟不能行,空而随敝矣。世人忙忙碌碌,只奉养肉身,而关系至重之神反撇却不顾,犹之舍舟子而操舟,弃主人而奉屋,岂不危哉。
昔康仲俊年八十六,极强壮,自言少时读《千字文》即有所解悟,谓“心动神疲”四字也。平生遇事知谨节,不久劳心疲神,故老而不衰。
全神语
弥格居士曰:神者,心之运用,宜急治心以全神。
《觉世真言》曰:通天达地,出化入神,只是一个心。动中茫茫,不知此心久不在腔子里。故治心者要先知收心。
又曰:心乃一身之主,主人要时时在家,一不在家,则家人无管束,必散乱矣,故心不内守则气自散,神自乱,精自耗。
《觅玄语录》云:所谓思虑者,乱想耳。只是将已往未来之事,终日牵念。故知事未尝累人心,及人心自累于事,不肯放耳。
又曰:世人终日营扰,精神困惫,夜间一睡,一点灵明又为后天浊气所掩,安得复有澄定之时。
龙舒居士曰:世人一生,父母妻子、屋宅田园、牛羊车马,以至微细等物,无非己之所有,举眼动步,莫不顾恋。且如纸窗虽微,被人扯破,犹有怒心;一针虽小,被人将去,犹有吝意。一宿在外,已念其家;一仆未归,已忧其失。种种事物,无不挂怀。一旦大限到来,尽皆抛弃,虽我此身亦弃物也,况身外者乎。静言思之,恍然可悟,一场幻梦。
《吕泾野语》曰:人生顺逆得失,即盈虚消息(消息,谓生灭、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有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之理,乃造化所司,非人所得而主之者。然造化能苦我以境,不能苦我之心,是只厄其半也;若境苦而我心亦缘境俱苦,谓之全厄。明明厄可减半,我自愿受其全,岂非痴汉。
《虚斋语录》曰:仰观宇宙之广大,俯察身世之微渺,内视七情贪恋之虚想,外睹六亲眷属之幻缘,如一浮萍泛于巨海,一沤泡消于大江,此何庸着意安排。倘昔自缠绵,徒以困惫终其身,此之谓人茧。
又曰:世宙一大戏场。离合悲欢要看假些,功名富贵要看淡些,颠连困苦要看平常些,时势热闹要看冷落些。若认真,当顺境则心荡气扬,当逆境则情伤魄丧,到得锣鼓一歇,酒阑人散,漏尽钟鸣,众角色一齐下场,那时谁苦谁乐。
《觅玄语录》云;学治心者,必须万虑俱忘,一心清静。问曰:如何得心清?曰:谁令尔浊。问曰:如何得心静?曰:谁令尔动。凡人起一切事,本由自心;止一切事,亦由自心。如耳不闻非礼之声,声自不扰汝耳;目不视非礼之色,色自不侵汝目。作如是想,自然清静矣。又
问曰:决烈之士,于身心世事两境界,他能觑破,用慧剑
斩群魔,自是入道大器;下士为名利缠缚,为嗜欲缠缚,安能一旦了达解脱?曰:不怕念起,惟怕觉迟,觉来则念止,此妙诀也。每于一念妄生,觉时急止之,自此以一觉止一念,久久纯熟,自然无念有觉。心譬如镜,镜常磨则尘垢不沾,光彩常现。只此觉止二字,是入清静境界的道路。
又曰:治心者时时内观此心,即谓之觉,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
又曰:触事之心,未能不动,但须如谷应声,即应即止,如镜照物,物来则照,物去不留。
《心传》曰:将躁而止之以宁,将邪而闲(闲,防也,御也)之以正,将求而抑之以舍。于此习久,则物冥于外,神安于内,不求静而心自静矣。
又曰:人居尘世,难免营求,虽有营求之事,而无得失之心,故有得无得,心常安泰。
《吕泾野语》曰:人心最苦处,是此心沾滞,纵自知得,不能割断。故古有诏人歌曰:夜结于梦,昼驰于想,起灭万端,尽属虚妄,一剑把持,群魔消丧。
《虚斋语录》曰:人生只忙迫一场,苦恼至死,岂不可衰。《诗》云:今此不乐,逝者其耋。苦恼者,当自去寻乐一番。盖人固不可不知虚生之忧,亦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尤不可不存时时可死之心。
宋白公曰:烦恼乃伐命之斧斤,人当于难制处用功。古人有除烦恼歌云:百年偶寄,何苦烦恼,天地缺陷,人生皆有,生初坠地,哭声一吼,身落尘劫,烦恼居首。烦字从火,内焚外燎,脏腑焦燥,形貌枯稿,精因之摇,神因之扰,气因之丧,寿因之夭。人固明知,烦恼自讨,气性之偏,习而难矫,执迷者多,醒悟者少。古有歌词,名曰宝诰,当烦恼时,心镜内照,譬如此身,冥冥杳杳,坠地以前,归土以后,此身都无,烦恼尽扫。持诵斯言,永年可保。
吾闻多忧者见理之不明也,否则安命之不固也,不然,何不学君子之荡荡,反同小人之戚戚。
又闻多忧者其思结,气将沮也;其气沮,神将索也。多阴而少阳,将从阴而下沉,不能从阳而上升也。此近死之兆。
有一乐境界,便有一苦境相对待。有一得意事,便有一失意事相乘除。犹昼夜寒暑之循环,无偏倚也。故知履盛满者不必喜,知必有困厄之时;履困厄者不必忧,知必有亨通之日。宜远观百年之兴废,无近拘一日之荣枯。欲知其实,但当看人家高曾祖父与其子孙,通计较量,则有盛必有衰,有衰必有盛,循环对待之理,显然在目前矣。
人生世间,自幼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大富贵人,天下之所仰羡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事各自有之。与贫贱者无异,特所忧患之事异耳,从无有足心满意者。故谓之缺陷世界。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虽处患难中,无异于乐境矣。
人谓贫贱不如富贵耶?积贮愈厚,计虑愈深,劳苦愈甚。第宅园田,为子计,又为孙计。致使饮膳失期,夜分莫寝,贫贱者无是苦也。孰谓贫贱不如富贵也。
为卑官,则恨不享大位;及位高,而险祸叵测,回想卑官而受安稳之福,真仙境矣。布衣粝食,举家安泰,惟恨不富;及至金多,而经营劳困,惊惶忧恐,回想贫穷无事时,一家安泰,真仙境矣。身体强健,则恨欲不称心;一朝疾病淹缠,卧床寝席,百般痛苦,回想四体康强时,真仙境矣。无奈人只见一层,不见二层也。
一字安心之要
万 见之真 未来 免贪营
事 信之笃 过去 免追悔
皆 信之笃 当身 免强求
有 数 执之坚 身外 免过虑
一 执之坚 临事 免惑乱
定 守之固 事后 免怨尤

修养宜知要知忌知伤第三
子舆(yu)氏曰:夫蚓上食稿壤,下饮黄泉。东坡曰:蜗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所谓知要也。又,《野语》曰:蝮蛇有一种小而甚智。巫流操其法术欲取之,必诵咒语于洞穴之口。蝮一闻之,即以尾塞其耳,拒其声弗听。巫术穷,而蝮得安于蜇。所谓知忌也。又曰:夜飞之蛾,赴灯烛光而扑之,始以为快,卒以焚身。蚊睫朗于暗,避火而远飏焉。所谓知伤也。夫人灵于物,终其身昧昧然,不知所谓有要有忌有伤者,或致枯于贪,或罹患于诱,或焚身于快。予为就日之所习,最要最忌最伤之事,胪列而琐陈之,使由是推类引伸,以保其生,庶几不智出微虫下也。
十要
面要常擦: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颜光泽,故要常擦。道家谓之修神庭。
目要常揩:每静时能常闭目,用两大指背,两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无目疾,故要常揩。
耳要常弹:即鸣天鼓。可免耳患,故要常弹。
齿要常叩:齿喜动,故要常叩。
背要常暖:肺系近背,暖则不受风寒,故要常暖。
胸要常护:胸即心窝,故要常护。
腹要常摩:歌云: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故要常擦。
足要常搓:如前足功,搓脚底涌泉穴,能去风湿,健步履,故要常搓。
津要常咽:如前舌功,常取津液满口,汩声咽之,能宣通百脉,故要常咽。
睡要常曲: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又曰:睡则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定缩,觉宜伸。
十忌
忌早起科头早多风露之气,科头则寒邪入脑,故忌之。(科头,谓不戴帽子)
忌阴室贪凉 无阳照之室,阴气重,伤人,故忌之。
忌湿地久坐 潮湿气主生疮毒,故忌之。
忌冷着汗衣 汗衣湿后必冷,着之则侵背伤肺,故忌之。
忌热着晒衣久晒之衣,有热毒,未经退热即着在身,必受毒,故忌之。
忌出汗扇风 汗出时毛窍俱开,扇则风邪侵入,故忌之。
忌灯烛照睡 神不安,故忌之。
忌子时房事 阳初生而顿灭,一度胜十度,故忌之。
忌夏月凉水抹簟,冬月热火烘衣冷水受湿,热火受毒,取快一时,久必生病,故忌之。
忌久观场演剧 久视久听,则神与精俱伤,故忌之。
十八伤
久视伤精:目得血能视,精由血化,故伤精。
久听伤神:神滋于肾,肾通窍于耳,故伤神。
久卧伤气:卧时张口散气,合口壅气,故伤气。《混元经》曰:睡则气滞于百节(觉与阳合,寐与阴并,觉多则魂强,寐久则魄壮,魂强者生之人,魄壮者死之徒也)。
久坐伤脉:脉宜运动,坐则不舒展,故伤脉。
久立伤骨:立以骨干为用,故伤骨。
久行伤筋:行以筋力为用,故伤筋。
暴怒伤肝:肝属木,怒如暴风动摇,故伤肝。又,肝主血,肝伤则血不荣,必筋痿。
思虑伤脾:思虑时,脾必运动,太过则脾倦,故伤脾
极忧伤心:心属火,于味主苦,忧则苦甚,故伤心。
过悲伤肺:肺属金,主声音,悲苦久则声哑,故伤肺。
过饱伤胃:饱食运化难消,故伤胃。
多恐伤肾:肾属水,主北方黑色,人受惊恐则面黑,故伤肾。
多笑伤腰:笑时必肾转牵腰动,故伤腰。
多言伤液:言多则口焦舌苦,故伤液。
多唾伤津:津生于华池,散为润泽,灌溉百脉,唾则损失,故伤津。又,《训典》曰:津不吐,有则含以咽之,使人精气留而自光。
多汗伤阳: 汗多亡阳,阳随汗出,故伤阳。
多泪伤血: 血藏于肝,哭泣多则肝损目枯,故伤血。
多交伤髓:人之阳物,百脉贯通,及欲火动而行事,撮一身血髓至于命门,化精为泄。不知节欲,致骨髓枯竭,真阳无寄,如鱼之失水以死。

修养宜四时调理第四
延寿之法,惟自护其身而已。冬温夏凉,不失时序,即所以自护其身也。故前入云:知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养筋骨有偃仰之方,节宣劳逸有予夺之要,温凉合度,居处无犯于八邪,则身自安矣。真西山先生四时调理春月歌云:尝闻避风如避箭,春风多厉须防患,况因阳发毛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夏月歌云:四时惟夏难调理,阳神在外阴在里,心旺肾衰何所防,特忌贪欢泄精气。秋月歌云:时到秋来多疟痢,浣漱沐浴宜暖水,瓜茄生菜不宜餐,卧冷枕凉皆勿喜。冬月歌云:伏阳在内三冬月,切忌汗多阳气泄,阴雾之中勿远行,冻雪严霜宜早歇。春夏秋冬历一年,稍知调护自无愆,安然无病称真福,莫恃身当壮盛年。细玩五歌,语虽浅而法实周,欲护其身者,故当书绅三复(书绅三复:绅,腰带也。书绅:即书于绅,谓牢记不忘。三复,谓再三反复)
春三月
《摄生消息论》曰:春阳初升,万物发萌,人有宿疾,春气攻动,又兼去冬以来,拥护薰衣,积至春月,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是务调理。
调理法
勿多食酸味,减酸以养脾气。(春,肝木正旺,酸味属木,脾属土,恐酸味助木克土,令脾受病。)
饮屠苏酒于元旦,免一年疾患。酒方:大黄一钱 川椒一钱五分 桂心一钱八分 乌头(炮)六分,白术一钱八分 茱萸一钱一分 桔梗一钱五分 防风一两。
元旦寅时,酒煎饮之,宜先幼后长。
乍寒乍暖,不可顿去绵衣,渐渐减之。稍寒莫强忍,即仍加服。
春夜卧时,间或用热水,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能泄风邪脚气。
三月三日,上巳节,宜临水宴饮,修禊事以祓除不祥。
夏三月
《保生心鉴》曰:暑气酷烈,炼石流金于外,心火焚炽于内,古人于是时独宿、淡味,节嗜欲,定心息气,兢兢业业,保身养生。谚云:度过七月半,便是铁石汉。因一岁惟夏,乃生死关也。试看草枯木落,其汁液尽消竭于夏。危乎危乎,其此时乎。
调理法
勿多食苦味,减苦以养肺气。(夏,心火正旺,苦味属火,肺属金,恐苦味助火克金,令肺受病)
虽大热,勿食冻水、冷粉、冷粥等物,虽取快一时,冷热相搏,多致腹疾。
勿食煎炒灸煿(bo音搏,同爆)等物,以助热毒。多发痈疽。
勿枕冷石。损目。
勿睡熟扇风,或露卧取凉。多成风痹瘫痪之病。
阴房破窗,防贼风中人最暴。
勿用冷井水洗面,伏热在身。
烈日晒热之衣,不可便穿。
宜每日早起,以受清明之气。
五月五日,用枸杞煎水沐浴,可却除灾疾。
又,是日午时,可合平安散存用。(凡五月五日午时宜修合药饵者,因斗柄决。以月月常加戌,戌时天罡指午,亥时指未,自未轮转,五日午时正指艮宫,为寒鬼户也,故用此时合药最效)
平安散方
雄黄 火硝 明矾 朱砂各二钱 冰片 麝香各三分 荜拨五厘 黄金三十张共研为末。
防疫气流行,用贯仲一味,置厨房水缸内,合家食之,不染。
调乌梅汤解署。方用乌梅,不拘多少,捣烂,加蜜,调滚水,待温饮之。或用砂糖代蜜亦可。
秋三月
《养生论》曰:秋风虽爽,时主肃杀,万物于此凋伤。顺时调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调理法
勿多食辛味,减辛以养肝气。(秋,肺金正旺,辛味属金,肝属木,恐辛味助金克木,令肝受病)
勿食生冷,以防痢疾。
勿食新姜,大热,损目。
勿贪取新凉。(凡人五脏俞穴,皆会于背。酷热之后,贪取风凉,此中风之源也。故背宜常暖护之)
八月一日,用绢展取百草头上露,拭两目,倍光明。柏树露尤妙。
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却疾益人。
冬三月
《律志》曰:北方,阴也,伏也。阳伏于下,于时为冬。当闭精养神,以厚敛藏。如植物培护于冬。至来春方得荣茂。此时若戕贼之,春升之际,下无根本,枯悴必矣。
调理法
勿多食咸味,减咸以养心气。(冬,肾水正旺,咸属水,心属火,恐咸味助水克火,令心受病)
不宜多出汗,恐泄阳气。
勿多食葱,亦恐发散阳气。
不宜沐浴。阳气在内,热水逼而出汗。(汗出而毛孔开,最易感寒。冬伤于寒,春必病瘟)
不宜早出犯霜,或略饮酒以冲寒气。
不宜犯贼邪之风。(冬月,东南风为贼邪风,宜谨避之)
冬至日,用赤小豆煮粥,合宅啜之,可免瘟疫时症。
宜积贮雪水,烹茶饮之,能解一切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