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聚宝基金转换收费:中考记叙文阅读三——形象的体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15:14

中考记叙文阅读三——形象的体验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人物群体或事物、景物,甚至于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一)把握人物形象。

   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1. 从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入手,这些必然会在人物形象上有所反映和折射。

   2. 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入手。描写人物可以从正面入手亦可以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行动、语言、心理。其次,可从这些描写揣摩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既有概括介绍,也有具体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我们要认识这些方法及其作用。

   3. 从人物活动的特殊环境入手。这些往往能衬托人物形象或反映人物的某些特征。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还有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内容有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主要作用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等。

 4. 从情节发展入手。情节都是人为设置的,设置情节的目的即是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集中矛盾焦点,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也不应忽视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表现与变化。

(二)理解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可以是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爱莲说》的“莲花”等。理解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对把握文章主旨大有裨益。如《兰草》(2001年中考阅读材料)中的“兰花”,就象征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的抗灾英雄(人民群众),而文章主旨正是歌颂这些英雄的。 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形象的象征意义。

(二)

立春过后,西南地区正是蕨菜疯长的时候。嫩生生的蕨菜举着小拳头从湿润的黑土地里钻出来,给人们送来春的希望。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谁不想到大自然中去一饱春的眼福?顺便还可以采一把刚出土的蕨莱一饱口福哩!但我不能,工作实在大忙,只好趁下班的时候到菜市场转转,看看能否买到一把蕨菜解解馋,于是我快步来到菜市场。

在人头攒动的菜场里,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大堆小堆的各式蔬菜使人目不暇接,我跻身于  人缝中搜寻着我的“猎物”。突然,一大堆鲜嫩肥硕的蕨莱摄入我的眼帘,于是我快步挤到摊主面前与其讨价还价,结果讲成一块钱两把,我买了四把。正当我拿着蕨菜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双稚嫩幼圆的眼睛牵住了我———就在离摊主不远处,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瘦小的身材略显有些营养不良,她正用一种希望的眼神看着我。于是我径直朝她走去。……

 “小姑娘,大阳快下山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在等你妈妈吗?”来到小姑娘面前,我弯下腰问到。

 “叔叔,你还要买蕨菜吗?我想买作业本。”小姑娘似乎有点答非所问,不过我从她的回答  中得知她也是在卖蕨莱,而且还寄托着一个心愿,一个十分坚定的心愿。于是我的眼睛不由自  主地投向了小姑娘脚下的竹篮,小小的竹篮里整整齐齐排放着5小把蕨菜,而且每根都很纤细,一看就知道不是大人们的“产品”,如果是认真的家庭主妇也决不会光顾这样的“商品”的。不过我却被小姑娘的这个心愿给牵住了——我们是孩子们可信赖的成年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成全她这个小小的心愿呢?小姑娘竹篮里装的是蕨莱,是希望,更是无价的产品啊!于是我蹲下身问到:

 “小姑娘,你的蕨莱卖多少钱?”

 “叔叔,我的蕨菜不肥,只卖1毛钱一把。”

 “好,我全买下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将5把蕨莱一把一把的装进我的提包里,然后将5元钱递给他。

 “叔叔,我没零钱找。”

 “不用找了。5毛钱买你的蕨菜,1块钱奖励你爱读书,1块5毛钱奖励你热爱劳动,2块钱奖励你勇敢、坚强”。

    “谢谢叔叔!谢谢叔叔!再见!”小姑娘捏着钱直奔商店去了。

19、第1段说“蕨菜给人们送来春的希望。”请问“希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20、小姑娘的蕨菜每把只卖1毛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却是无价的呢?(2分)

    答:                                                                        

                                                                           

21、读完这篇选文,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小姑娘”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                                                                        

                                                                           

221读了这篇选文,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迪?请简要谈谈。(3分)

    答:                                                                        

                                                                           

(二)(有4个小题,共11分) 

19、(2分)①从春天植物的勃勃生机中憧憬美好的未来;②小姑娘可以通过采蕨莱换回自    己的作业本;③希望是可以通过劳动实现的。(意思对即可) 

20、(2分)小姑娘通过她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希望,这种可贵的精神是无价的。

21、(4分)我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成年人;小姑娘是一个爱学习、爱劳动、诚实、勇    敢、坚强的人;(各2分)

    22、(3分)我们要热爱劳动,用我们的双手去修筑自己的希望工程。(符合题意即可给分)

(二)阅读《距离》一文,回答10—13题,(14分)
   ①当我来到继父家时,我知道我打量那个家的目光是敌意的,我与那个家是有距离的。那陌生的屋檐下挂着,惨白惨白而寒意逼人的冰凌,融化了的冰水不时地顺着瓦檐滴到墙上,发出沉重的响声。墙用石灰新刷过,隐约还露出凌乱的稻草。
   ②为了不影响我读书,继父把我安置在条件最好的西厢房,自己和母亲住到了阴湿的东厢房。他还特意到供销社买了一盏台灯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天晚上,他都拿着一本从书店买来的新书,坐在我对面,陪着我学习。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偶尔翻一下书。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每晚我都看书到很晚,然而不论多晚,他都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替我关上灯。我知道,干一天农活下来是很累的,而且我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我便对母亲说:“叫他以后晚上不要再到我房间里来。”母亲嘴唇动了动,没有说话,眼睛红红的。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他对母亲说:“晚上学习辛苦,有个人陪伴,精神点!”
   ③以后我便没介意他陪着我看书,只是他又放了一张桌子在我房里,跟我书桌的距离
   正好足台灯光线的边缘。每天晚上,他依然陪着我一块看书,只是更安静了,翻书声也更小了.偶尔声音稍大一点,他便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惊恐地抬起头看看我,见我没在意,才会继续安心地看书。就这样,直到中考前,他陪着我翻掉了厚厚十几本书。
   ④考试那天,他执意要骑车送我去,我没说什么。坐在后座上,看着他汗流浃背的样子,我觉得我们的距离已经缩短了.考试结束那天,他又骑了三十多里路来接我,却一点没问我考得怎样,就像来的时候一样,默默地骑着车,但我知道,我跟他的距离更近了。
   ⑤发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在别人家玩。当我飞奔回到家门口时,他正和邮递员面对面站着。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他不识字,可他,却……”一种难言之情涌上心头,我泪流满面跪在他面前,失声喊道:“爸——”他依然只是笑,却带着几许酸楚、几许欣慰。
   ⑥夏日的阳光照着家门,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已经与这个家没有距离了。
   10.文章第②段中,“我”为何“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而又不直接向他说?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看,(1)第③段中,继父不识字,却“陪着我翻掉了厚厚个几本书”说明了什么? (2)第⑤段中,知道继父不识字后,我为什么会“跪在他面前”? (4分)
   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概括文中继父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全文分析,(1)第①段写到冰凌、冰水,衬托了“我”什么样的心境? (2)文章首尾呼应巧妙,举例说说它是如何呼应的。(4分)
   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 不喜欢继父,且要和他保持距离。(答出一方面得2分:两方面都答
   到可得3分)
   11. 4+2 (1)非常爱我和愿意为我付出,也希望和我拉近距离。(2)非常感
   激继父和愧悔自己过去的行为,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
   (答出前一点中“非常爱我和愿意为我付出”可以得2分,能答出
   “也希望和我拉近距离”额外加1分;答出后一点中“非常感激继父
   和愧悔自己过去的行为”可得2分,能答出“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
   的额外加1分。
   12. 3 善良、淳朴、富有爱心(具有牺牲精神)(每答出一点可得1分)
   13. 4+2 (1)衬托了我内心的“敌意”和冰冷的(痛苦的)的心境。(2)①季
   节上变化的呼应:从寒冷的冬天到温暖的夏季;②对继父家的心理
   距离变化的呼应:由“那个家”变为“这个家”,或“有距离”变为
   “没有距离”。(答出前一小题得2分;答后一小题时写出一方面的呼
   应可得2分,写出两方面呼应的额外加2分)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4.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我拉锯战的 →我拉锯战的 →我与鱼周旋的 →我拉锯战的 →我捕鱼成功的

15.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4分)

我来赏析(    )处:                                                       

我来赏析(    )处:                                                       

16.问题探究:(4分)

⑴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分)

我的理解: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

我的分析:                                                                 

17.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

(4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实验区)

【答案】

14.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15.示例: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4分,任选两句,每句2分,意近即可)

16.⑴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2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⑵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2分,意近即可)

17.示例:⑴经历: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2分,事例要扣住“独立”的含义,表意清楚即可)⑵感受: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2分,答题扣住“独立”和“战胜困难”即可)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美国 拉凡 斯蒂恩

    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爸爸下了楼,走到小男孩身边,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折合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裹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只断了的鞋带。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选自《儿童文学》)

 

11.文中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二段对小男孩的外貌进行了出色的描写,试找出其中一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父亲明知小男孩的钱不够买玩具飞机,但为什么说“你的钱正好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在“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中,“我”懂得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人物?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浙江省湖州市)

【答案】

11.圣诞节前(我在八年级的时候)(1分)   父亲接待一个小男孩来店里买玩具飞机。(2分)

12.外貌句子略(2分)作用:说明小男孩非常穷,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1分)

13.同情小男孩的处境,帮助他完成心愿(或为了保护一颗幼小而又自尊的心)(2分)

14.“我”懂得了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2分),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与要关爱。(1分)

15.能结合文中内容。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可(人物1分,理由2分)

签名

曹志星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治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乔治舒了口气,说:“爸爸,祝你一路平安!”父亲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我祝你能赛出好的成绩!”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乔治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很是兴奋地说个不停。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仿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公园玩儿,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把运动服塞在母亲的怀里说“你等着”,就急急地向学校跑去。

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乔治激动得不能自已,一阵风地跑回家中,父亲却不在。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一进门,乔治就急不可待地说:“爸爸,我问你一件事。”父亲放下手提包,说:“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摇了摇头,说:“爸爸,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父亲笑了,说:“别说一句,就是一百句也没问题。”乔治说:“你就是大名鼎晶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孩子,你怎么想起了这个问题?”乔治制止他问下去,说:“你得先回答我。”父亲点了点头,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你得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然后放下笔,说:“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然后笑了起来。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15.乔治参加中学生篮球赛,不想让父亲陪同的原因是什么?(3分)

16.听说父亲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回答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乔治看重的是布莱特的      ,父亲看重的是布莱特的               。(4分)

17.老师告诉乔治“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从全文来看,父亲有哪些伟大之处?请写出其中三点。(6分)

(1) (2)

(3)

18.当乔治请父亲签名时,父亲写下“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其用意在于让儿子明白:                                                         。(5分)

(2005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

【答案】

15.虚荣心作怪,觉得父亲的瘸腿会让自己丢脸。(3分)

16.名望 工作(4分)

17.(1)舍身救儿子 (2)对儿子慈爱宽容(3) 关注儿子成长,教子有方(4)踏实工作,成就显著(5)为人谦逊,淡泊名利(6分)

18可从不同角度作答。(5分)例如①踏踏实实的工作比追求名利更重要。例如②温馨的亲情比名利更重要。例如③平凡孕育伟大。例如④生活的过程重于结果.

石缝间的生命    

林  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

    ③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地为攀登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④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由此,它们才能迎击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

    ⑤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白已,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⑥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它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8.阅读全文,指出“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为什么使作者“感动得潸然泪下”。

                                    

19.⑴第②段中,作者赞美了无名野草“生命本能”的尊贵。这里的“本能”是指什么?《用文中的词句概括.不超过15字。

 

 

 

 

 

 

 

 

 

 

 

 

 

 

 

答:

 

 

(2)第③段中。作者从“蒲公英”的生长中感悟到生命“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这句话在文中具体指的什么?(根据这段文字作概括)

答:                                   

20.第④段写“石缝间的松柏”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松柏的?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刭松柏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                                   

21.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起到什么作用?

  答:                                    

2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指出“石缝闻的生命”是美学的。品赏全文,你认为“石缝问的生命竹美在哪里。

  答:                                          

23.下面这段话是作者由自然界生命本体的认识提升到人生哲理的一段议论。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能体现这段议论内容的人物的生活经历,作概要的叙述。 (必须交代书名和作者)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

  界得到升华。”

  答:                                    

(2005年徐州市)

【答案】

18.石缝间“的野草、山花和松柏在恶劣的环境里,顽强拼搏,茁壮生长,体现出它们倔强的性格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19.⑴自己生长根须;自己寻找石缝。

    (2)同是蒲公英,在田野里生长茁壮,根须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在石缝里显得坚韧苍老,没有光泽,为登山人作可靠的抓手。   

20. 躯干、枝叶、树根。可从松柏高大的形象、坚强的意志、无穷的力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感受。

21.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以小花小草衬托松柏惊人的生命力。

22.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在艰苦环境里蓬勃生长的外在美;与险恶环境拼搏斗争求得生存的内在美;使世界变得神奇辉煌的创造美。

23.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了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一度产生自杀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认识到生命的价值,重新安排生活,开始艰难的写作,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理想:“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完成精神境界的升华(名著可以是大纲推荐的,也可以是大纲推荐之外的。作家名、著作名写错别字不得分;故事概述应体现“困厄”“锤炼”“升华”三个关键词。)  

说竹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

    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玻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选自《灵性散文》有删改)

 

15.作者认为“月下听萧,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①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②“听萧”“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5分)

  答:①

      ② 

16.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试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4分)

答:

17.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6分)

答:①

18.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谓形神兼备。

B.本文写竹以时间为序,从冬到秋,依次写出竹在不同季节里的风姿与神韵,给人可亲可敬、身临目睹之感。

C.这篇散文以竹为线索,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显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2005年武汉市)

【答案】

15.①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或:“集花草树木之长”或“集洁、幽、淡、清

柔、豪爽、高远于一身”)

②箫与笛取材于竹(或与竹的外形相似)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或生命)的吟唱(或:听萧与闻笛就是聆听竹的生命的吟唱;听箫、闻笛能让人领悟竹的灵性与神韵)

16.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济天下)

17. (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