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染雪重生之惟愿平安:古镇木渎历史典故:天下太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7:25:49
天下太平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点击数: 581
乾隆二十九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即将于次年春天南巡,这是他第四次下江南。消息传到苏州,地方官吏们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有的想趁此机会献殷勤,拍拍皇帝马屁,自己能升个一官半职,但又吃不准皇帝的喜好习性,万一马屁拍在马脚上,出洋相事小,弄不好还要降职,甚至丢官;也有些平时为官不廉甚至还有劣迹的地方官,心里更在打鼓:乾隆爷来江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地方吏治,而且听说他喜欢微服私访,万一被他知道了自己的劣迹,这一生的仕途可就玩完了。别看这乾隆爷风流倜傥,喜欢作诗题字,整天笑嘻嘻,一副书生腔,动起真来,那笑里可藏着刀呢!
地方官心里拿不定主意,但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赋闲在家的“江南老名士”沈德潜。沈德潜八十岁时从京城返苏养老,乾隆皇帝亲自为他饯行,还赐他“鹤性松身”四字匾额。乾隆前三次下江南,都点名要沈老先生陪同,还面升他为礼部尚书的一品官衔。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地方官陪皇帝一个个小心谨慎,惟恐讲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但人家沈老先生与皇帝在一起无拘无束,吟诗唱和,对答如流,这可是一般臣子无法做到的。
地方官们纷纷来木渎拜访沈德潜,竹啸轩前的山塘街上歇满了官轿。沈德潜当年已经九十二岁,尽管年事已高,但仪表清健,思维清晰,他知道这些地方官来拜访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如何取悦乾隆,让皇帝开心。
“列位大人不妨各抒高见,也好让老夫斟酌。”沈德潜不急于表态,他要先听听大家的想法。
“本官欲重修御道,重建行宫,让皇上尝尽江南美食,游遍姑苏美景……”苏州知府抢先说出了他的设想。
“嗯。”沈德潜端坐太师椅上,微闭着双眼,只是轻点了一下下颔。
“皇上雅好翰墨字画,本官考虑请著名画师,将我吴中名胜一一绘之,呈于吾皇,则吴中山水之灵秀尽显于方寸之间也!”吴县知县不无得意地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集聚姑苏名优,进献评弹昆曲,为吾皇助兴。”
“圣上驾到之时,可令吾乡民众夹道迎之,体现盛世繁华、君民同乐。”
……
沈德潜听罢,沉吟片刻,欠了欠身体,说道:“各位大人所言极是,只是略欠新意,老夫以为,若要圣上龙颜大悦,须要如此这般……”
地方官们赶紧将耳俯上,听完沈德潜的一番吩咐,都情不自禁地翘起拇指:“老大人高见!”
第二年阳春,乾隆如期来到苏州,依照往常习惯,仍旧点名要沈德潜作陪,一路之上君臣吟诗唱和,其乐融融。这天,君臣一行来到木渎,驻跸灵岩山馆,沈德潜上前启奏:“请圣上往这边看。”
乾隆伫立行宫之前,顺着沈德潜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灵岩山南广袤的田野上红黄青绿生机一片,再凝神一看,只见绿色田畴之中,分明镶嵌着四个大字:“天下太平”。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观啊,乾隆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忙问身边的沈德潜。沈老先生便一五一十将事情原委告诉乾隆。
原来,这正是沈德潜为苏州地方官出的绝妙主意:早在上年秋天,让灵岩山南的农民在播下麦种的同时,按“天下太平”字样分畦播种蚕豆、紫云英和油菜。来年春天,万物复苏,麦苗抽穗,蚕豆、紫云英、油菜都开出了红红黄黄的花朵,宛如在一片绿色地毯之上,织出了“天下太平”四个硕大无比的巨字。
乾隆听罢,果然龙颜大悦,望着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乾隆爷当即降旨:江浙两省的钱粮减免一半,木渎当地的赋税只交三分之一。苏州地方官吏各有封赏。对沈德潜,乾隆当面授其太子太傅之衔,并赐其孙沈维熙为举人,同时又特许沈德潜建立生祠,而且亲书“诗坛耆硕”之匾。
沈德潜本来只是为苏州地方官随便出个主意,举手之劳而已,谁知竟得到乾隆皇帝如此恩荣,这是九十三岁的他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