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意人小说:社科院05年互联网报告--为什么不使用互联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9:34:05
为什么不使用互联网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7日 19:25 新浪科技
为什么不使用互联网:被访者的视角
在问卷中,我们对不上网的被访者直接询问了至今没有上网的主要原因(可以复选)。在21个选项中,按照顺序,排在首位的是“没有电脑”,达到56.1%(N=781),认为原因是“不会用”的占41.2%(N=574),自认为对上网不感兴趣的占25.3%(N=353),认为“太忙,没时间”的占21%(N=292),而认为“太贵”的占18%。另外,认为是“对技术感到恐惧和困惑”、“担心病毒”和“电脑不够好”等其他选项的比例都非常低,如“担心隐私”的占1.7%,担心“中文信息太少”的则只占1.1%。
这里,“没有电脑”和“太贵”都属于经济原因,而所谓“没时间”其实就是认为上网“没用”,因为每一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所谓“没时间”实际上是把上网的重要程度排在其它事情之后。如果把这21个选项归类为“经济原因”(27%)、“技术原因”(23%)、“觉得没用”(46%)和“反对使用”(4%)。由此可见,从被访者自己的角度来说,真正反对使用互联网的人少而又少,多数人把不上网的原因归因到“没有看到或体会到互联网的用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整个社会对互联网的真实价值的宣传报道还不到位。
被访者对自己不上网原因的说法,和前面的分析模型的结论之间有一定的吻合之处。但不同的是,多数被访者所看到的是互联网的主观效用对自己行为的影响,而模型却揭示出存在于个人之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上的差距,对人们使用互联网的巨大影响。

图为不上网的原因
事实上,现在上网的费用并不高,尤其是在城市里,通常很难单纯用经济原因来解释人们不上网的行为。相对于这部分不选择“数字化生活”的人而言,与其说不上网是因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还不如说是“数字选择(Digital Choice)”。
为了考察这个假设,我们对家里有电脑、目前不上网、且不准备上网的人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这部分人(共147个个案,称之为“数字选择者”)的基本背景,如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态,和其他因各种原因从未上网的被访者之间(1234个个案,称之为“数字鸿沟者”),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上显著差异的方面主要在年龄、个人收入和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上有一些差异。尤其是在收入上,数字选择者的平均个人收入几乎是数字鸿沟下的被访者的两倍,在态度上他们更多地看到了互联网的缺陷,而不是优点,在年龄上,他们平均要大5岁左右(参见表3-3)。

图为数字鸿沟和数字选择:主要的差异
因此,对于一小部分人而言,不上网,不是因为有外在的鸿沟,而在于内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