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举手的感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11:14
举手的感觉作者:2010-10-29     天津网-数字报刊  [文题]
  每个人都有过举手的经历,那种感觉是紧张,是骄傲,是害怕,是兴奋,还是……
  请你以“举手的感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文题解剖]
  这是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提示语的用意在于将学生引入话题的境界,并启发思考、激发想象,帮助拓展思维。我们应该认真审题,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仔细推敲所给话题的词语含义,抓住“题眼”。审题后得出话题中的“举手”提供了写作背景,即在举手之时(也可根据立意、选材涉及举手之前和之后),但“感觉”一词才是“题眼”,它限定了文章的主体部分内容。如果没有仔细审题就有可能只向读者叙写了与举手相关的某一事件,忽略了“感觉”(引开可为“体验”“感受”)的写作重心,尽管写得详尽、生动,也是偏题,严重者跑题。如果曲解了“举手”的话题意,理解为“托举”,(如英雄托举炸药包等),就是完全转移了话题,离题甚远。
  [训练方向指导]
  对于同一个话题,构思的角度、选材的范围因人而异,但富有新意的文章总是会对读者形成相当大的吸引力。拿“举手的感觉”来说,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与课上举手回答问题相关的内容,或以写一种感觉为主,或多种感觉交杂。但有些思路开阔的同学会构思出举手的感觉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表现,展现出感觉的变化,提升立意,引人深思;还有些同学运用反向思维,所谓“反向”,可以这样理解:课上举手回答问题是正确的、值得鼓励的,这是一般的思维方式,选取举手是犯错的事情、可耻的经历,或单一或复杂地展现这当中的感觉,即是另一种角度的思维方式了。总之,话题作文的创新是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对文章创作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多动脑,多练笔,切忌一味追求创新,忽视了写作中其他基本方面。
  [例文评析及训练方向指导]
  学生例文1:
  举手的感觉
  每个人都举过手,都曾体会过举手时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有的人习惯带着自信的笑容,笔直地举起手;有的人则绷紧着面孔颤抖地举手;有的人举手时感到骄傲自豪;也有的人则感到胆怯……然而我却对举手有着一种特别的感觉。那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自信与怯懦的对决。
  一个寒冷的早上,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上着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冷风从门缝中吹进来,使我顿时感到一阵凉意。老师单调的声音依旧在继续:“下面我来讲一下昨天留的那道思考题,把A、B、C三个物体……这道题的解法有很多种,我先介绍一下我的方法……有没有同学用其他方法解出来的,请举手介绍一下。”其他方法?我那种方法算不算?结果得80克……太棒了,得数没错。一种莫名的兴奋悄然而生。举手吧。一个声音从心底滑过,可是结果对了可能只是一种巧合啊!想到这,那份刚生出的兴奋与自信又渐渐消退。试试看吧,不然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那个声音再次响起。要试吗?我一边反复思量,一边幻想着那时的情景:我站了起来,条理清晰地述说着我的思路,老师的眼神由惊讶转为赞赏,同学们不断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啊,那时的我多么骄傲啊!那么,举手吧。我缓缓地将手伸出桌面。不对!如果答错了怎么办?多丢人啊。我尴尬地站在那里,同学们望着我的目光里透着嘲笑与轻蔑……不自觉的我那只刚刚要举起的手又缩了回来。我的心跳加快了,到底要不要举?明知机不可失,可是却怎么也提不起勇气来。举吧,这是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但是精神也是可嘉的,不要像只鸵鸟一样。那声音又一次滑过心底。举就举吧,不能没有自信!于是鸦雀无声的教室里一只微微颤抖的手举了起来,我的心呯呯地乱撞,仿佛要从里面跳出来似的,尽管如此我还是用坚定的眼神望着老师。“那么,我们请XX同学来说说她的做法。”我站了起来,一个自信的声音回荡在教室……
  举手的感觉很复杂,但我相信最终自信与勇敢会战胜一切。我会自信、骄傲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抛弃恐惧,扔掉怯懦,以最亮丽的自信装点自己。
  教师点评:
  全文最突出的优点是以举手一事为记叙背景,选取一种为主、多种交织的具体感觉作为写作重心,扣题精准。此外,在对个人感受的描述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语言形式突出心理感受,如用动作细节暗示紧张、犹豫之情,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形象、生动地展现矛盾之感,其细腻、真实的程度极易引起读者的回忆和共鸣,词句表达上也不乏亮色。 
  学生例文2:
  举手的感觉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举手时的那种感觉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最后竟消失了。
  “7加8呢?”随着这个简单的问题从老师的嘴里问出,坐在一年四班的我和一群同样知道这问题答案的孩子再一次举起那稚嫩的小手。“某某——”“得15!”气死我了,老师再一次把我的名字忽略了。为什么?为什么每一次她总是叫别人,而忘记了我的存在!“16加26得多少?”我“噌”的一下把手举得老高,此时别的同学还没有反应过来。我看这次你叫不叫我,我的眼神在老师和那些同学之间来回扫视,不过眼神不一样,看老师时是充满了希望,看同学时却是一种藐视。“小A——”我期盼已久的名字,终于从老师的嘴里不情愿地爬出来了……
  小学三年级的生活已让我感觉到一点学习的压力了,随着书后问题的难度逐渐加大,同学们已经不会再像一年级那样,那么顺利地答完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所以我买了一本教参,上课前,我把课后题的答案全部记在了书上,想着上课时炫耀一下。“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谁能总结一下?”此时班里鸦雀无声,我用眼睛观察了几秒钟,扬起头把手刚举起来时,一想又不对,如果老师听到我所说的答案与标答不谋而合时,她会不会怀疑我……我就在胆怯和骄傲的矛盾心情中把手滞留在空中。“小A!你来说说。”……
  转眼间,我上了初中,无人举手回答问题已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简单的问题会而不答,疑难的问题答而不会。终于一位敢于冲破这种局面的人出现了,然而却不是我。当他回答完问题坐下时,班里的“嘘”声再一次地出现,不知是佩服还是讽刺。而我却因不愿做这种被别人“瞧不起”的人,把手永久地藏在书桌下,从此也就失去了举手的感觉……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以举手的感觉的变化为行文线索,以学习生活中的几个时间段为依托,构思新颖、巧妙。更适合采用排比段或小标题的形式。
  学生例文3:
  举手的感觉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呆坐在花园里,阳光对于我是那么刺眼。回想起刚才发生的一幕,我不禁陷入了可怕的回忆。
  刚刚进行了市级三好学生的竞选。候选人之一的林早在一个星期前就找过我,说,只要我选他,他就请我吃饭。我听后先是一愣,犹豫了一下,最后答应了。
  竞选是在上午进行的,林是最后一个演讲的人。先是一番自我介绍,然后他便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讲起了那些他自认为很重要的事迹。其间,他极其兴奋,口沫飞溅,而台下许多人已恹恹欲睡,更有人听起了随身听。终于开始举手表决了,前几个候选人都相差无几,当主持人说到“同意林当选的人请举手”时,我的心怦怦直跳,我颤颤地举起了那只手,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方,目光呆滞,整个人犹如石膏僵在那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只有林的那张脸变得分外清晰,它一点点向我逼近,突然那张脸开始扭曲,变形,成了很可怕的样子,唯有挂在脸上的笑很突出。那是一种丑恶的得意的笑。那张脸又渐渐地离我远去,直至消失。“请放下手。”主持人的声音又把我拉了回来。我诚惶诚恐地四下望去,还好,没有人注意到我的窘相,这才放了心。然而,我这才发现林那扭曲的脸和坏笑却永远刻在我心上,挥之不去。最后,林以微弱优势胜出,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市级三好生,而我却没有先前想象的那么愉快。“快点,就差你了!”一个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实。我发现太阳已经落山,晚霞是那么的红,那么的红。
  晚上我并没有去吃林所请的饭。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运用反向思维选材,通过对与错的矛盾心理斗争来提升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