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福星粤语百度云:象牙雕流派及鉴识漫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44:19
牙雕在我国艺术品门类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早在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已经出土了精美的象牙盅、匕、双凤纹蝶形器、梳子等,其上运用了圆雕、阴刻、甚至镂雕技术,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至汉唐时期,象牙已经依靠进口,非常稀缺,雕刻技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现在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有的昔日遣唐使带回日本的唐代拨镂牙尺、牙笏中可见当时工艺的辉煌。象牙雕的技艺被传承和发展下来,成为雕刻艺术品中重要的门类。牙雕的流派对于收藏者而言尤为重要。  

    牙雕流派解析
   
    商代的殷墟遗址发现了不少象牙器物,妇好墓出土的夔龙纹杯,镶嵌绿松石为饰,颇为精致。周代象牙工艺已经独立成为一个门类,制作了大量生活用具,尤以簪、笄为多,河南虢国墓地还出土了雕刻复杂的象牙剑鞘。汉唐时期,象牙已经依赖进口,所以更为珍贵。据载,当时出现了牙簟、牙床、牙扇、牙带、牙笔管、鸡心佩等,目前日本奈良正仓院还藏有唐代的拨镂牙尺、牙笏等。
   
    宋代宫廷匠作机构――文思院,已经设立专门的象牙作坊,后来著名的牙雕品种象牙球工艺也出现了。今天所见明代前期牙雕以宫廷御用监制作居多,主要是小型雕像,不喜染色,而晚期在南方的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福州、漳州和广州等地,因为商业的需求,牙雕工艺相当繁荣。
   
    清代是牙雕高峰时期,宫廷与地方,相互影响,流派众多,名家林立,留下了大量作品。一般而言,可以区分成南北两大系统,流派之间既互相竞争,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了牙雕工艺的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继承明代传统的苏州牙雕、深受西方影响的广州牙雕、擅长人物的北京牙雕以及汇集南北风格带有宫廷气派的造办处牙雕等。
   
    苏州牙雕
   
    苏州牙雕,实际上并不只限于苏州一地,而是可以涵盖南京、扬州、嘉定等长江三角洲一带的牙雕工艺。这里传统上就是商业与工艺美术行业发达的地区,牙雕深受书画、竹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文化底蕴厚重。金陵的竹刻家濮仲谦,嘉定的竹刻家施天章、封歧等,都同时从事牙雕的制作。施天章、朱虻茸魑牙匠曾被召入宫廷造办处当值,均被称为“南匠”。正因为苏州牙雕的文化气息,所以当时有谚云:“苏州样,广州匠”,苏州牙雕样式成为全国牙雕流派的范本。
   
    苏州牙雕的作品多为小件的笔筒、笔架、笔舔等小件文房用具,也有碗、瓶、盒等实用或陈设器物,题材涉及人物、花鸟、山水、历史传说等,常以名家画稿为粉本,追求笔墨的韵味,某些山水作品有吴门画派之风,花鸟则宗清初画家恽寿平,清雅脱俗。为了适应画作的复杂笔法,苏州牙雕长于阴刻和隐起浅浮雕,运刀简洁,磨工甚好,注重留白,不喜染色或漂白处理,注意营造意境,有较高的审美格调。
   
    但在乾隆时期以后,由于广州牙雕的挤压,苏州牙雕逐渐衰落,清晚期分裂出上海和南京牙雕,在承继苏州牙雕传统同时,有所创新,成为新流派。
   
    广州牙雕
   
    广州牙雕富有历史传统,据载创始可以早至秦代,但在清康熙以前,广州牙雕并无特别鲜明的特点,还不及苏州牙雕的影响。不过,自从康熙实施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使得该地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进口象牙原料充足,而且多元文化汇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
   
    由于广州气候潮湿,象牙不会干裂,所以艺人可以较为自由地探索各种高难度的雕刻技巧,促成了广州牙雕重视技艺展示的特点。最富有代表性的是多层象牙镂雕技术,著名品种如象牙球等。嘉庆时广州艺人翁五章在前代技艺基础上,革新了象牙球工艺,传至第四代翁荣标时,已能做出45层的套球,以整块象牙镂雕,每层厚不过2毫米,层与层间距如发丝,但层层可动,且满雕花纹,令人叹为观止。1915年,广州艺人翁昭所制26层牙球,在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还有象牙丝编织工艺,著名品种如簟席、纨扇、宫灯等,具体工艺已失传,据载是用药水浸泡或高温水煮,使象牙软化,然后劈成细薄的牙条,再进行编织。这种工艺对于原料的耗费非常惊人,雍正就曾禁止过牙席的编织生产。广州的艺人还很注意吸收新的工艺,在作品上可以看到使用镟床,加工构件的痕迹。他们常常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将各部分分解制作,最后拼装成大型的画舫、龙舟、景观等,人物众多,景物复杂,绝非个人可以完成,反映出广州牙雕组织程序的严密。从总体上看,广州牙雕工艺重视刀工而忽视磨工,作品显得锋棱毕露,对于表现象牙的细腻质感不太有利。
   
    广州牙雕为了保持象牙的洁白,喜爱应用漂白技术,并在白地子上再进行染色、镶嵌等附加手段。染色用茜草及多种矿物染料,镶嵌则多见紫檀、玳瑁、犀角、宝石、翠鸟羽毛等,装饰效果极强,风格浓烈热闹。


    广州牙雕为了迎合不同对象的需求,不仅器型多种多样,而且纹饰题材五花八门,有传统的神像、山水、花鸟、吉祥图案等,还有面向西方市场或针对国内猎奇人士的天主教题材,如圣母子、牧羊人、耶稣基督以及带有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良苕叶、西番莲、写实花卉等,布局不避满密,追求繁缛艳丽。有些西方题材处理得亦中亦西,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状态的真实写照,非常耐人寻味。
   
    造办处牙雕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爱好艺术,在宫中就有专制象牙制品的作坊。宫廷雕刻艺匠工艺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渐形成了华丽、庄严、纤细、富贵、典雅的风格。造办处是掌管清宫内掌管宫禁事务的内务府下属,负责御用器物的制造、修理及保管的机构,康熙十九年(1680)设立,牙作为其所辖作坊之一。这里集中了各个地方各个流派,如苏州、广州、北京等地卓有建树的成名牙雕艺人,互相切磋,不断融合,根据皇室的好尚,进行创作。因此造办处牙雕既展现了各人的高超技艺,又不完全是个人的创作,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宫廷趣味。对于造办处牙雕(实际上也应该包括发往苏、杭、宁三织造的活计)的制作,乾隆皇帝就进行了大力干预。在他看来,各地的艺人作品都有“外造之气”,因此他要求作品的画稿须经过他的审阅,有时甚至亲自设计,在题材、技法、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一器之成,在原料上不惜代价,在工艺上令工匠各展所长,结合作业。所以造办处牙雕往往极力追求绘画、雕塑效果,体现一种文人化的审美倾向,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月曼清游册》,由陈祖章、顾彭年等五位广州、苏州牙匠共同完成,以院体画家陈枚的画作为本,用象牙与宝石、金、玉等镶嵌成十二本册页,表现宫廷仕女一年的不同生活情景。同时,造办处牙雕也强调工艺的精湛,注意细节的无懈可击,有时不计工本,甚至近乎卖弄。如牙雕葫芦,不仅外壁雕刻细腻,而且内部镂雕活链,坠以小葫芦;李爵禄雕套盒,在几厘米见方的空间内放入十八个小盒,所有盒体都镂雕花纹,小盒内还有瓜果和活链器物,已经与微雕相似;黄振效雕牙舟,高不足2厘米,但九扇窗可灵活开闭,舵亦可以活动,十几个人物姿态各异,简直神乎其技。此外,造办处牙雕还经常出现在大型的屏风等家具陈设上,表现宏大华丽的场面,是地方牙雕所望尘莫及的。
   
    北京及其它流派牙雕
   
    北京牙雕是晚清以来牙雕的重要流派,最擅长的是雕刻人物,讲究利用象牙本形,设计动态,注意刻画面部神情,比例适度,衣纹简练挺拔,不失动感,追求逼真写实的效果。以圆雕和浮雕为主要技术,多制仕女、罗汉、刀马武士等。代表人物有耿润田、杨世惠、王彬等。除人物外,北京牙雕中的花卉草虫,如白菜蝈蝈等也很有名。其它像仿古器物制作、微雕细刻“一粒米”等同样富于特色。
   
    上海牙雕人物以恰如其分的夸张和民间风格著称,其仕女着古装而面如摩登女郎,很有时代和地域特点。其平面微刻成就突出,代表人物是于硕。1995年他的一件作品群仙祝寿图小插屏,曾拍出过10万元的高价。
   
    另外,擅制仿古题材的南京牙雕及福建、天津牙雕等,都是晚近牙雕流派中比较可观的。
   
    牙雕收藏大略
   
    只取象牙的1/3雕刻
   
    象牙分为非洲象牙和亚洲象牙两种,形状略有区别,非洲象牙大都在1米以上,有的可达2米,多呈淡黄色,光洁度较好,易生细小龟裂;亚洲象比较小,所以其牙的长度在1米左右,颜色更白,质较软,易保存。以非洲产的较佳,尤以喀麦隆产为优,其次为坦桑尼亚、刚果等地所产。亚洲象牙色较白,并以斯里兰卡和泰国产的为佳。象牙的成分大体上与组成大多数动物牙的硬骨质物相同,其成分接近羟基磷灰石[Ca5(PO4)3(OH)],约占65%,另外35%为有机质,即胶质蛋白及微量弹性蛋白。多呈奶白色,具油脂光泽到暗淡光泽,有相当韧性,无解理,裂片状断口,硬度2.5-2.75,相对密度 1.70-1.90,平均折射率1.535。象牙根部中空,与头骨相连,又称牙管;中部露出口外,占总长三分之一左右,为半空心;牙尖三分之一实心,是用来雕刻的最佳部分,通常也只取用这部分进行雕刻。
   
    牙心判优劣 牙纹断真伪
   
    从实心的截面可以看到中央有小黑孔,是纵贯象牙的髓腔,称“牙心”。通过牙心可以判断牙材的优劣,只有中央一粒,称“太阳心”,这种象牙为最好;如果是数粒,称“芝麻心”,次之;不规则点线纠缠状,称“糟心”,又下一等。象牙的最大特征是在象牙的横截面可以观察到一种独特的类似镟削的交错网纹,称“牙纹”或 “利兹纹”。这种纹呈圆弧状两组交叉,而具菱形网格。一般只要放大15倍即可在任何横断面上看到,有的肉眼也可见,这是一般兽牙、兽骨所不具备的,也是区别真、假象牙的最重要标志。

    精品牙雕市场稳步升温
   
    中国古代牙雕作品,曾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风光多年,自1989年《国际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公约》颁布后,欧美国家将象牙列入禁售项目,使得牙雕品在欧美艺术品市场上少有露面,只偶尔出现于东南亚艺术品市场。
   
    1993年10月26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对清代宫廷内摆设的象牙嵌翡翠珊瑚宫灯,精美绝伦,经过多轮叫价,最后以420万港元天价拍出。 2003年艺术品市场全面好转后,象牙雕在国内开始有所涨幅,2004年秋拍艺术品市场上牙雕作品的估价不仅比2003年高出了近一倍,凡品相较好的“开门”牙雕,其实际成交价也比2004年春拍翻了一番有余。如在上海信仁2004秋拍中,一尊高19厘米的明寿星梅鹿坐像,虽已局部风化,一双鹿角也已断失,仍竞价至25.8万元才落槌;估价4至6万元的和合二仙也一直追价至11万元才成交。
   
    近年来,随着瓷杂工艺品行情的全面爆发,文房清供类艺术品又以其清秀雅致的特色广受关注,牙雕作品的价格开始稳步上升。2006年春在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72*112厘米的乾隆年间描绘广州开埠风光的象牙雕刻插屏,出乎意料地以33万英镑成交(折合人民币469.25万元),高出估价3至4倍。
   
    2006年国内几家拍卖公司的象牙雕拍卖,亦高价频出,浙江钱塘拍卖于春季拍卖上推出的清乾隆造办处象牙雕樵乐图笔筒,以高出估价一倍的价格 ――143万元成交,北京匡时国际在秋拍中推出的一件清乾隆象牙雕镂空八仙福寿图提盒,以154万元成交。只要精品象牙雕,一经问世就会引发高价,即使是在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秋拍,匡时国际推出的一尊宋代象牙雕释迦牟尼像,仍然拍出了784万的天价。但是专家同时提醒,牙雕收藏者除了要了解市场,还一定要懂得国家的法律、政策。要是从国外买牙雕艺术品回国,一定要谨慎。据了解,现在国家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允许境外回流牙雕艺术品。
   
  牙雕作伪手段揭密
   
    牙雕的作伪主要是从材料入手,常见的有以假充真、以新作旧、旧料新作等情况。
   
    1.以假充真
   
    以其它质地近似而价值较低的材料仿造象牙,比较常见的有:①人造牙。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有机塑料或赛璐璐之类的物质,俗称“冲牙”。现有技术水平的人造牙制品大多还达不到乱真的地步,其质量较轻,光泽生硬,很容易老化、变黄,特别是人造牙没有天然那象牙那样的牙纹,即使是刻意仿制,线条也会比较死板,不好看。另外,人造牙可以不受自然形状的限制,所以遇到极为粗大、弯曲弧度过份等型制的作品,需要警惕。②虬角。近人赵汝珍《古玩指南》:“象牙之伪者为海马牙,京市呼为虬角,其价值为三与二之比,但虬角之佳者尚高于劣牙,故伪制并不太多。且象牙牙质细密温润,虬角纹粗而糠,极易分别也。”一般认为,虬角就是海象的牙齿,其质不如象牙细致,有珐琅层覆盖,截断面无牙纹,由于原料较象牙短小得多,所以多制成小件的吊坠、烟壶、饰件等,而且常常染色。晚清民国时,除有人用它仿冒象牙外,也有专门经营虬角的店铺,说明其价值确实不低。③兽骨。多用的是牛骨或骆驼骨,经过漂白、磨光等工序,也能显示象牙白,但难以掩饰细小黑色杂质,且无牙纹,质松脆,较枯干,经测试,其碳酸钙、磷酸镁等成分也远远低于象牙。
   
  2.以新作旧

    《古玩指南》中说:“牙以质论,质之佳者即新亦佳,惟作工今不如昔,故牙器仍以旧者为贵。”象牙在自然条件下,经过较长时间保藏,表面会发生老化,由白渐黄,但这种变色往往是不均匀的,还会产生一种细小的裂纹,俗称“雀丝”,年代越久,雀丝越多、越长,残留的杂质越重,颜色越黑。一般年代越久颜色越深,价值也会越高,故作伪者竞相仿之。
   
    具体的方法主要是将新牙放入浓茶水中浸泡煮沸;或浸入松节油,在日光下曝晒一段时间;交替放入烤箱与冰柜,急热急冻,产生裂纹;以烟熏方式形成老旧黄色等等。但作旧的新牙没有包浆,虽然颜色近似,但光泽不足,烟呛色用酒精等有机溶液一擦即褪,而且作色大多过于均匀,反而不自然,因为自然变色在外壁和手常触摸的地方会较深,而内壁、底部、接缝等处会稍浅,这也是一般规律,应该留意。
   
   3.旧料新作
   
    是用旧的牙料或牙雕改作市场价值高的作品,需从工艺、风格等方面鉴别时代。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软弱。据说,民国时一度用猛犸象牙化石,制作古代牙雕仿品,但质地与润泽程度还有一定距离,是旧料新作的极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