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手游70化生寺装备:蜂哲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5:18:51
最近急诊接连看了多个蜂哲伤的病人,各有特点。
1.10岁男孩,1周前曾蜂哲伤大腿,因发热,局部红肿就诊,急诊有休克,收入PICU后出现肾功能不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局部出现脓肿,后行切开引流,痊愈出院。
2.8岁男孩,多部位蜂哲伤,出现休克,外院抢救成功后转入我院急诊,发热,血象显著升高,血生化提示肝酶、心肌酶等显著升高(CK 1300IU/L,CK-MB 97IU/L,ALT 500+IU/L),肌红蛋白 376ng/ml。予抗感染、抗过敏、保心、保肝、水化碱化等治疗后好转回当地医院。
3.5岁男孩,多部位蜂哲伤,出现昏迷,转我院急诊,予抗炎、抗过敏等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

容易出现问题:
1.只注重休克、脏器损害等治疗,不注意局部病灶处理,比如毒刺拔除、用药等。
2.只注重休克处理,以为休克期渡过后即安全,忽视后期出现感染、横纹肌溶解、多脏器损害等严重情况。

注意问题:
1.仔细讯问毒蜂类型,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蜇人蜂有胡蜂(亦称黄蜂或马蜂)、蜜蜂、蚁蜂、细腰蜂及丸蜂等。蜂尾均有刺器和毒腺。黄蜂常巢穴栖居于山林树丛中、山洞里或家庭居室窗外房檐下,喜群居,往往集体飞翔,如在有蜂栖息的山区树林中行走、劳动或戏弄蜂巢时,黄蜂常蜂拥而上,蜇伤露出部位的皮肤。
2.蜂尾的毒刺和蜂体后数节的毒腺相通,蜂螫人时毒刺刺入皮肤,随即将毒汁注入皮肤内。
根据蜂种类的不同,其毒汁的成分也不完全一样,如蜜蜂分泌的毒汁有两种:一种是由大分泌腺分泌的酸性毒汁,主要成分为蚁酸、盐酸、正磷酸等;另一种是由小分泌腺分泌的碱性毒汁,含有神经毒。以上这两种毒汁均含有介质和抗原性物质。据测蜜蜂毒汁中含有组胺。
黄蜂的毒汁毒性更强,除含有组胺外,还含有5-羟色胺、胆碱酯酶、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和蚁酸,故刺入皮肤后释放出的毒汁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变态反应。蜜蜂雄蜂无毒性,不蜇人,雌蜂尾部有毒刺和毒囊,是由产卵管发育而来,用来产卵和自卫,但在交尾后退化失去蜇人的功能。工蜂螫人,尾部的刺针呈管状,顶端有倒钩和毒囊相连,蜇人时刺针刺入皮肤常越刺越深,离开皮肤时刺针常折断在皮内。
3.黄蜂的毒液为碱性,伤口可用酸性物质如食醋、3%硼酸、1%醋酸等冲洗,以中和毒液。
蜜蜂的毒液为酸性,伤口可用苏打、氨水、肥皂水及碱水等冲洗。出现全身症状的严重病人应去医院治疗。
4.蜂尾的毒刺和蜂体后数节的毒腺相通,蜂螫人时毒刺刺入皮肤,随即将毒汁注入皮肤内。根据蜂种类的不同,其毒汁的成分也不完全一样,如蜜蜂分泌的毒汁有两种:一种是由大分泌腺分泌的酸性毒汁,主要成分为蚁酸、盐酸、正磷酸等;另一种是由小分泌腺分泌的碱性毒汁,含有神经毒。以上这两种毒汁均含有介质和抗原性物质。据测蜜蜂毒汁中含有组胺。黄蜂的毒汁毒性更强,除含有组胺外,还含有5-羟色胺、胆碱酯酶、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和蚁酸,故刺入皮肤后释放出的毒汁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变态反应。
蜜蜂雄蜂无毒性,不蜇人,雌蜂尾部有毒刺和毒囊,是由产卵管发育而来,用来产卵和自卫,但在交尾后退化失去蜇人的功能。工蜂螫人,尾部的刺针呈管状,顶端有倒钩和毒囊相连,蜇人时刺针刺入皮肤常越刺越深,离开皮肤时刺针常折断在皮内。



 请参考以下文献

一、蜂毒的毒性与人体致死量。人体被蜜蜂螫伤后,产生的症状轻重取决于蜂毒的量、注毒的部位、个人敏感性、生理和心理状态、年龄和性别。对蜂毒非过敏体质的人,被几只蜜蜂螫伤仅出现局部反应,被30只蜜蜂螫伤会出现超量反应,被200只以上蜜蜂螫伤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然而,对蜂毒有免疫者(如养蜂人)能耐受300只蜜蜂螫刺。通常把500-1000只蜜蜂螫伤所注人人体的蜂毒量当作致死量,但对蜂毒高敏感的人,1只蜜蜂螫刺即可引起死亡。二、蜂针整伤人体的反应 蜂毒作为蜜蜂自卫的一种生物毒素,人体由其引起的一切不适反应,都应视为蜂毒中毒的表现,蜂毒又是用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毒物。所以,蜂毒在用于治病疗疾和保健时,特将由其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分为局部反应以及晕针、超量、中毒和过敏等全身反应五类,以便叙述和实际操作。2.1局部反应当活蜂螫针刺人皮肤后,会出现1-2min的短暂疼痛,继而出现皮丘和红肿,组织疏松之处尤甚,皮温升高6℃,持续3d左右。在炎症期间,蜂螫刺5h后出现搔痒,夜晚及温暖时严重,而且越搔越痒、越肿胀。炎症消失后,部分人在蜂螫伤处有一硬结,或有一小脓泡等,这些反应皆可逆,随着时间的延续,最终消失,不留瘫痕。局部反应是蜂毒治疗的正常反应,无需担心和治疗,3d后炎症会自行消失。2.4中毒反应一个人遭受数百只蜜蜂攻击,出现中毒症状,是典型的蜜蜂中毒反应。一次用数十只蜜蜂量蜂毒治疗时,引起浑身热、痒以及分区发冷、发热等,也是人体注人超量蜂毒中毒的表现,应按中毒救护措施进行治疗。人体中毒的症状有:进行性恶心、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痛、意识丧失、血压下降、脉搏加速、心前区痛,心血管功能紊乱,呼吸困难,紫给、肺水肿,溶血及血红蛋白尿,常因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临床报道,蜂毒中毒可致多脏器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有长期使用蜂毒的患者在致慢性肾间质病变的同时,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蜂毒中毒,在临床上还会导致黄疽、肺出血、溶血尿毒症、中毒性肝炎、急性肾功能不全、无尿或导出酱油色尿,被群蜂螫伤,在短时间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出现症状越早者生还的可能性越小,蜂毒组分蜂毒肽还能导致室性早搏。蜂毒中毒可累及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最终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5过敏反应被1只蜂螫刺即产生机体功能严重紊乱即是过敏。蜂螫过敏是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已知蜂毒中有变应原B和C,透明质酸酶、磷醋酶A2、蜂毒肽也有抗原特性。蜂毒过敏是I型III型变态反应,均属体液免疫类型。2.5. II型变态反应(速发反应类型):蜂毒出现的局部过敏反应是剧烈的红肿痛痒;全身过敏反应包括泛发尊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炎症,流涕、哮喘、胸闷、气堵等呼吸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晕、头痛、心悸、肢麻、烦躁不安、视物模糊、面色苍白或潮红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昏迷、大小便失禁乃至心脏停搏等。临床上还报道,有发生蜂毒变态反应性脑炎伴继发性癫痈。2.5.2 III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蜜蜂螫伤后数小时至12h,出现疤疹、皮下出血、硬结、无菌性小脓疤,可持续数天。血清病样反应和肾功能衰竭等。血清病样反应发生在蜜蜂螫伤后3-10d,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酸痛和肾脏损害等,可持续数天。 伦敦大学医院(1977)报道,在蜂螫过敏53例中,局部过敏占5.7%,全身反应占56.6%,过敏性休克占37.4%。速发型蜂螫过敏反应绝大多数在鳌后60min内发作(10min以内占半数以上)。一般是从蜂螫到发作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重。福雷斯泰尔(1984)等,用蜂毒治疗1600名患者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5%,无1例死亡;尊麻疹和全身痒发生率为2%,多出现在注射蜂毒后0.5-2h。三、蜂蜇伤致死的原因 群蜂蜇伤多属临床重症,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在几天内死亡。主要致死原因:(1)溶血毒素引起溶血及肌溶解致急性肾衰竭。(2)神经毒素致脑水肿,中毒性脑病。(3)蜂毒引起喉头水肿、肺水肿、过敏性休克。(4)群蜂蜇伤致严重多脏器损伤及功能衰竭。(5)大面积创面感染致败血症。
四、 群蜂蜇伤抢救的关键
(1)蜂蜇伤创面处理:应尽可能暴露创面、蜜蜂蜇伤可用5%~10%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或3%氨水洗涤。黄蜂蜇伤可用稀醋酸或食醋洗涤。局部用季德胜蛇药片加温水调和后外涂。也可用鲜马齿苋、小蓟、蒲公英、紫花地丁、景天三七、半边莲捣烂,局部湿敷,可有去毒止痒作用。
(2)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及激素的使用:出现过敏性休克时,首先给予1%肾上腺素0.3~0.5 ml 肌内或皮下注射,如5~10 min 后血压无回升迹象,可重复1次;第二, 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过敏药物,可起到抗炎、抗过敏、减轻气道水肿,减少迟发性炎症作用;第三,出现憋气、哮喘、喉头水肿或音哑者,可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舒喘灵气雾吸入或给予喘息定10 mg 舌下含服;同时进行扩容,抗休克处理。对于群蜂蜇伤病人,早期应静脉给予琥珀酸氢可的松100~200 mg 或地塞米松5~10 mg 共3~5 d,既可治疗毒蜂致人体产生的变态反应,又可提高人体对各种毒素的耐受性,减轻炎症反应。
(3)积极治疗溶血、肌溶解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蜂蜇伤后严重的溶血、肌溶解、少尿,血BUN、Cr急速上升,出现高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加之肝脏、心肌急性损伤。全身呈现急性炎症状态。患者心血管系统极不稳定。抢救生命最佳选择是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有效的清除毒素。 清除水份, 纠正高钾、 低钠状态。 补充血浆蛋白、 改善营养、 提高机体抵抗力。
(4)强有力的营养支持:因重症蜂蜇伤病人往往病情极危重,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积极的补充胶体改善机体状态极为重要。
(5)护肝、利胆,蜂蜇伤早期肝损伤很重,丙氨酸转氨酶可达1 000~2 000 U 以上,黄疸指数显著增高,皮肤黄染
(6)防止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重症蜂蜇伤病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积极预防及治疗。给予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静滴。一旦出现应及时给予止血药及输血。
(7)治疗其他并发症如心衰、心律失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