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逍遥mp3下载: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5:42:47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设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到十二年级的学生都必须上,属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它的学时数仅次于语文课,高于数理化,占五分之一还要多,每周平均3课时。它是学科课程之外,主要综合性课程,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作为学科类课程,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课程,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课程。作为非学科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经验类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同学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门课程强调同学们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所以我们说,这门课程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和网上训练,改变同学们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思维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同学们思维质量的目的。

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类课程对于同学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未来即将从事专业、技术类工作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每一个人都将面临新的事务、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战,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智慧和能力来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敢于迎接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就是要在学校期间,塑造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和品格,培养大家的能力、素质、素养。让同学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选择、学会应对、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这是一门使人智慧的课程,是一门影响年轻人一生的课程,是其它学科类课程无法涉及和代替的课程。

这门课程的学习不是靠老师的说教、讲大道理,也不是由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些案例或成功人士的故事,而是由同学们根据《导学案》,在实践中自己主动探究、试错,或者根据同学们身边的人、事、物自创主题进行探究、试错,训练自己的观察、想象、发现、分析、讨论、选择、规划、鉴别、预想、换位、思考等能力,自觉形成探究事物本质和真相的能力和习惯。

传统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这门课程除了实践活动外,其基本训练方式主要是在网上通过虚拟同学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场景,设计出各种合乎情理的问题、矛盾、冲突等,让同学们模拟、想象、演绎、解决这些问题、矛盾和冲突,象体育运动训练、应对突发事件训练和军事演习训练一样,让同学们在假想的情景中,用最小成本、最短时间获得最大人生体验,学会制定人生、事业上的应急预案。

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探究自然的能力

 ·欣赏自然,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认识社会环境,探究社会问题

 ·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它

 ·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探究生活,热爱生活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7—9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注重发展同学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同学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

一、          增进同学们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l        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l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l        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二、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l        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l        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l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l        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l        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l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l        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          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了解并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l        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l        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l        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与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l        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10—12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也要注重发展同学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同学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知道如何做(know-how)——完成任务的方法; 

  知道找谁(know-who)——清楚从哪里获取资源; 

  知道干什么(know-what)——能够组织和从事具体的各项工作; 

  知道为什么(know-why)——能够了解事物发生的原因和背景; 

  知道在何处(know-where)——知道和预见事情的发生和进展; 

知道在什么时候(know-when)——选择时机和务实的态度。 

具体要加强以下几方面训练:

⑴ 比较、鉴别、阐明事物之间的类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⑵ 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将它们分类;

  ⑶ 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一般性的原理;

  ⑷ 通过给定的原理和法则,推论出未知的结果;

  ⑸ 分析错误:找出并阐明自己和他人思维中的错误;

找出支持的论据:对每一个观点和看法都要给出支持的论据;

    ⑺ 概括:找出庞杂的信息下面隐藏的规律和模式;

⑻ 提出观点:能够确定并阐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作为老师,我希望同学们到12年级学习结束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程度不同地实现这108个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