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僧 能爱钱进:彭鑫:修心养德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35:39


木子a编辑  [原文地址]
彭鑫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执业中医师。现从事中医学方法论、古代医家学术思想、传统养生保健及中医临床经验总结等科研和临床工作。自2009年开始,围绕“生命的修复”、“养生与修德”等主题,在全国各大省市电视台及全国各大中城市举办大型公益论坛讲座20余场,受到广泛好评。
道德与养生密不可分
彭鑫博士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的道德与养生关系密切。道德这个词是可以分开来讲的,道是规律、自然、路径。德是遵循道的行为、做法、心态还有言语。一个人如果有道德的话,内在的表现就是心平气和,而外在表现则是家庭、生活和事业的和谐。因此,一个人只要身心和谐,那么身体就会平衡健康。
道德与养生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儒、释、道三家,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仁者寿”,就是说一个人德性很高的话,五脏之气就会安和,他的寿命也会长久。
此外,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里也提到,“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这里的“百行”就是指各种各样好的德行,这些好的德行都具备,不用吃长生保健的药品,也可以过到长寿这样一个目的。反之,一个人道德要是做得不够的话,纵然服用长生不老药也不能延长寿命。由此,可以看出养德、养性、养生对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善心可以改变身心状态
如何通过修德来养生?彭鑫博士认为,善心可以改变人的身心状态。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提出“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就是说一个人经常做好事、行善事而不让人知道,可以长寿。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雷莎修女,一生照顾无数传染病人,却从未被感染。正如《黄帝内经》所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用中国传统文化来理解就是指来自内心正的能量,表现为爱心、感恩、付出。今年114岁的新加坡国宝老人许哲,是现时全球最年长的华人义工,当被问及如此高龄却眼不花、耳不聋时,许哲老人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行善。
一个人如果有修养道德,经常做有付出的工作,有一颗爱心,懂得感恩,那么身体状况也会提高起来,就能达到孔子提出的“仁者寿”这样一种状态。
修心养德身体更健康
现在流行的一些疾病是否与当下的社会风气与公共道德有关?彭鑫博士表示,心理压力大,多疑、多虑、多气,这些都会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就目前发率病较高的糖尿病来说,就是心理郁闷、压力较大所造成的。
人的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对应正常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反之则是怨恨恼怒烦。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就是《弟子规》的浓缩,《弟子规》讲的就是仁义礼智信,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对导致的疾病。如果我们用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来约束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很多病给治好。
社会功德体现在你对别人的影响,一个人心情不舒畅,就会给周围人带来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恢复仁义礼智信这五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健康也就得到了。
本站是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感恩!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