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从排查到禁用,血色校车治理又走进了死循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22:07

  北京记者发现,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整治校车的通知之后,北京有地区要求民办幼儿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不准用明火,不准用校车”,“这一片谁都不敢用了,用了就得关门!”(11月18日《新京报》)

  不问可知,如此荒诞的规定,肯定来自神秘莫测而又万能的“有关部门”。校车出事了,于是禁用校车,如此行政手段,委实简单粗暴得可以。为何要如此处理呢?庆阳地区校车事故成了舆论的焦点,社会都在关注校车。尤其是当地相关负责人被停职处理,更加让官老爷们不能不紧张。于是乎,在他们眼中,校车在这个当口,一定不能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是事关他们官帽子的大问题。更何况有那么多媒体记者虎视眈眈?但是,平时没做好工作,想来有些心虚,怎么办呢?简单,下个通知,用个“格杀勿论”的命令,让所有幼儿园停用校车得了。路上没校车了,社会当然也就没法拿校车问题来问责了。什么?孩子们上学放学不方便,家长没时间接送?哦,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

  正因为官场有如此逻辑,我们不禁对校车整治的前景深感悲观。目前,社会舆论都在要求政府介入校车,让校车成为“公车”,由政府负责到底,以消除部分学校不良老板为了牟利而置孩子生命安危于不顾。但这是长远之计,一时片刻没法完全实现。于眼下而言,发动社会监督力量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开展校车彻查、强力整顿工作才是务实之谈。但是,整顿必须考虑到群众的生活方便,整顿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环境。不能为检查而检查,为整顿而整顿——难道地沟油出了事就不让吃油、牛奶有了三聚氰胺就不让喝牛奶不成?

  从北京有关部门的一刀切举措来看,他们恰恰就没有考虑到老百姓的生活需要。于他们而言,解决校车问题的根本目的不是关爱孩子的生命,而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应付一项任务。他们事实上对于与老百姓生命攸关的问题并无发自内心的触动。在这种心态之下,即使校车问题能够得到一时的解决,但从长远来看,当新闻轰动效应过去了,社会的目光转移了,上头也不再盯着了,他们肯定会松懈、放手,让校车问题(或者其他什么问题)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负责任的政府工作,应该是把百姓民生真正放在心头,真正为老百姓考虑,而非应付敷衍了事。这需要公务员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汗水和心血,而不是在事情关头一刀切,出了事情临时工来负责任。我们希望,校车整治千万不要落入事故——整治——重现事故的死循环之中,因为付出生命代价的是家庭、国家的未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