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华静家园:古玩市场陷阱重重收藏怎样考眼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49:49
古玩市场陷阱重重收藏怎样考眼力 [原创 2009-01-26 22:14:00]    字号:大 中 小 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如今,收藏已经成为与房地产、股票并行的投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收藏大军之中,这兴旺了古玩交易市场,但是也给艺术品市场增加了一个显著的特征———伪造的艺术品、工艺品层出不穷,且以假乱真,“李鬼”随处可见。
  在街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摆地摊卖所谓“旧物”、“旧画”、“名家画”。作为收藏爱好者,以为能够用最小的代价“捡漏”,殊不知“陷阱”就在眼前。如今古玩市场上的售假、制假者较之古人毫不逊色,古画、古籍、铜器、玉器、钱币、像章、邮票等领域的赝品随处可见。
  其实,自古以来古玩市场都是鱼目混珠的,古玩市场所卖之物也并非全是古玩,关键是要看买者的眼力。古玩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即使是行家、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在古玩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误假为真和误真为假的事例不计其数,层出不穷。记者走访了文物店、拍卖行以及资深藏家,帮助收藏爱好者们尽量多淘宝,少“吃药”。
  案例1“吃药”导致档口关门
  去古玩市场购物需要眼力,在古玩市场做生意同样需要眼力,如果屡次收错东西,则很容易亏本,甚至导致档口无法维系,这里就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个收藏爱好者在西关开了一个古玩档口,一次他买了一个民国粉彩大缸,花了将近6万元。买回后发现“吃错药”了,去找别人退货时,对方已经跑了。另外一次他买了一百多块墓碑,结果又买错了。不久他又买了木雕的花板,这回东西没有买错,但是花板质量不好,卖不出价钱。三次“吃错药”,亏了不少钱,最后档口支撑不住关掉了。
  专家谈
  古瓷、书画一直是收藏市场的热点,大量赝品也就应运而生。
  广州市文物总店曾波强在文章《古瓷收藏陷阱种种》中分析了两类“李鬼”的造假伎俩:
  工艺造假———人类历史上,人们处于各种目的,制作了大量古陶瓷复制品或伪品。根据工艺技术的不同,仿古瓷可分为三个档次:高仿瓷、中仿瓷、粗仿瓷。这些仿古瓷能迷惑不同层次的收藏爱好者。
  做旧———把新仿古瓷做旧,去掉火气,使之有沧桑感,看起来有旧的感觉和使用痕迹。首先是去“贼光”,新瓷的釉光是浮而散的,行内人称之为“贼光”。去掉“贼光”是仿古瓷要过的第一关;其次是作伪,经过岁月的腐蚀,古瓷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各种痕迹,作伪就是让新仿瓷出现这些痕迹,有的不惜打烂新仿瓷,再拼接做旧,有仿出土作伪、传世作伪、自残作伪和新器接旧器作伪等四种作伪手段;再就是编故事,造渊源,这是造假者惯用的手段,并且屡试不爽。编故事有说祖上是大官的,有谎报收藏时间的,有假托名专家鉴定的,有出版图录作伪的,有说盗墓所得的,有利用偏远山区行骗的。
  曾波强说,目前市面上古瓷收藏者,有90%以上收藏的是假古董,有相当部分收藏者上当了仍浑然不觉,直至有一天要作出处理时,到处碰壁才醒悟,更有甚者,有的收藏者知道自己辛苦收藏的是赝品时,又去骗别人,以转嫁损失。因此收藏者应端正心态,不要一味想着捡漏、以小博大、贪小便宜。
  而对于书画收藏,广州市文物总店陈韩敏为收藏爱好者总结了可能遇到的骗局:
  一、原作克隆,用临、描、摹等手法对原画进行完全复制。
  二、改头换面,对原作进行改动,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或颠倒、或增添、或删减,有的为了卖得更高价,甚至将尺寸放大。
  三、凭空臆造,完全不以真迹为蓝本,伪作者锦仅凭自己的想象,无中生有,东拼西凑。
  四、捏造上款,作伪者利用人们盲目相信名人收藏的心理,故意在伪作上伪造出一些名人上款,以表明来路可靠,令买家放松警惕。
  五、伪造藏印,通过翻刻、伪造一些名收藏家的鉴藏印,以表明其流传有绪,以博买家信任。
  六、题跋受骗,作伪者利用人们盲目相信名家鉴定题跋的心理,刻意伪造名家题跋,或者千方百计把某名家的真题跋转移到伪作上,或者选择那些很看重自身“经济价值”的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家,直接把题跋题到伪作上去,成了真跋假作。
  七、著录伪装,想方设法把赝品混入画集、图册,企图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