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部新城考场图片:中国收藏家的意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文物珍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1:34:19
中国收藏家的意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文物珍品 [引用 2011-11-10 22:05:17]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收藏家的意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文物珍品

(转载)国宝帮---------收藏家的呐喊----------上呈国家权力部门
中国收藏家的意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文物珍品


  一、当前我国珍贵文物的流失已危及国家文化安全
    近年来,由于一些大规模上建工程的进行和非法盗墓的活动,大量埋藏在地下和流散在民间的文物珍品被挖掘出上,流向市场。尽管国内一些爱国收藏家,购买了其中的一部分并加以保护,但还是有大量文物珍品遭到流失。
    一位知情收藏家说:“古代文物每天都以十几只集装箱的速度在流失。流失文物中,有珍贵的古代瓷器、青铜器、王器,也有各种杂件,包括木器、服装、手炉、脚炉、脚盆和马桶。”这些古代器物大多流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的文物市场,有的进入了当地的文博机构。有收藏家说,近二十年流失海外的古代器物是过去几个世纪的总和!一位收藏家举例说:“在香港考察时去了古玩市场摩洛街,  了解到香港的不少文物交易品,都是近几年大陆的出土器,有的是国宝级的,如唐代的金银器、商周的青铜器等。”
    流失的中国古代文物,有的是国家博物馆的空白点,有的是文物书籍中没有记载或虽有记载但数量稀少的品种。如海外网站上展示了几百件大陆出土的汝窑瓷器,而我们原有的定论是全世界汝窑瓷器只有80件;海外有人收藏了10000件中国大陆出土的薄胎青瓷器,这些瓷器疑是极为珍贵的五代柴窑;有人出版了元代瓷器个人收藏图录,向世人展示了500件在海外收藏的精美的元代象耳瓶、人物大罐、梅瓶和执壶等。又如,法国一位收藏家最近出书,展示了他近年收藏的几百件中国辽代宫廷金器;加拿大维多利亚艺术馆最近展出了500件中国古代精美器物,由于来路不明,加拿大部分媒体称这次展览应取名为“盗墓者”。而日本的一个网站公开展出并售卖1万多件中国的出土瓷器。……这些在海外被公开亮相的中国古代文物珍品,仅仅是近几年流失文物中的冰山一角。
    可以看出,这些流失的文物大多数是未经过文博部门的鉴定,被当作“仿品”走出国门的。而这些文物的大量流失,事实上已经严重危害了国家的文化安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明说:“在西气东输的江苏地段,曾发现280多座汉墓。由于史书中记载,长江流域没有青铜器,所以汉墓中青铜器出现后,被一些专家轻易否定。这些稀世珍宝90%被外商买走,流到国外市场。”在澳大利亚留学工作多年的企业家李新华说:“看到大量中国文物流入国外市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国家财富的损失,而且是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被碎片化的痛苦。”
  
  二、管理混乱、观念和政策滞后是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情况看,造成近十余年来中国古代文物大量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合理的政策使大量出土文物被“就地处理”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最近十余年来,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土地开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却很少听说某地某段施工中发现了古代墓葬或窑藏。江西省宜春市博物馆原馆长谢志杰通过调查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他说:“按照现有的规定,施工方在开山挖路等基建过程中遇到墓葬或窖藏,必须停工,停工损失由自己承担。不仅如此,施上方还要承担考古保护的费用。这一不合理的规定,严重影响了施工方保护古代文物的积极性。所以,每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便就地开挖,分赃了事;或让民工以极低的价格卖到就近的大中城市。”据可靠消息,福建武夷山地区、江西中东部、安徽南部等地建高速公路时,都出现了窖藏百余件元代瓷器的现象。这些瓷器,一部分被国内的收藏家购买,一部分流失到海外。文博专家史树青先生曾在元代瓷器国际研讨会(上海.2006年)上说:“在欧美国际市场上屡创天价的元青花,多数就是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元瓷精品。”   
    (二)相关管理部门对民间新发现的问题不重视。例如,2000年以来,一些民间收藏家用各种办法呼吁,近几年大规模基建中出上了各式元代瓷器,有的与伊朗国家博物馆馆藏元代青花瓷器是一样的,应加以重视。不少收藏家还向国家文博单位写信、寄照片,希望有关部门设置课题、加以研究,甚至愿意捐献器物、提供线索。但是,一些相关管理部门偏听部分专家“全世界只有300件元代瓷器;元代生产的都是外销瓷,国内没有”的错误意见,对此不调查、不研究、不反映、不动手。这种机械教条,只认本本、不看实际情况的思维方式,使中华文明的瑰宝像弃儿一样流落街头,散失海外,造成了中国文化遗产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个别“专家”插手经营活动,有意否定文物珍品。文博界的一些“专家”与商人勾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他们有的直接担任国内外拍卖公司的顾问;有的已经退休,但在商业活动中仍然使用“某某博物馆研究员”等官方名义,许多群众误以为这些‘‘专家”是代表国家在做事。出于各种的原因,这些“专家”认定说:全世界有款的元代瓷器只有1件,有人物图案的只有9件;民间收藏的宋代瓷器都是假的;官窑都在博物馆,民间不会有;现在什么都造得出,什么都能仿……这些言论,一经媒体和不法商人的渲染,很大程度上混淆了群众对中国古代器物的认知,也让海外文物商人有了可乘之机。一些海外文物商人说:“现在是到中国大陆收购古代文物的最好时机。”正因为如此,一些国内文物商人能够“合法”地把中国的出土文物带到日本出售;一些日本古玩商,周末飞抵广州、上海,以极低廉的价格购买宋元明清的出土器物,周日再带回到日本;而广州等地的一些文物贩子,已经将做生意的名片发到广交会和涉外宾馆的门口!    ”
    (四)不法商人哄抬物价挤压国内民间收藏。不法商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把艺术品拍卖搞成了“富人玩的游戏”。如一件普通的清代小碗,被某拍卖公司渲染成“乾隆赏玩之物,全世界只有一对,另一件在大英博物馆”,云云,最后以1.5亿人民币的价格假拍卖给自己的家人。国内一些媒体不明真相,还大肆炒作,成为这些不法商人事实上的“托儿”。有一些香港商人上了国内的电视台,当起了“鉴定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故意把一些民间收藏珍品打成“仿品”。还有一些国内文博界的“专家”,与一些拍卖公司共同贬低国内民间收藏。他们鉴定同一类型的藏品,在海外的就是“对的”,在国内的就是“仿的”。而在这些非法活动中,受损失的不仅是藏家,也有一些拍卖公司,常常是“专家”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就会使他们损失巨大。
    (五)行业管理混乱,造假被合法化。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但行业管理极其混乱。不少拍卖公司违规操作,虚开发票,为赃物洗钱。种种的行为,已直接造成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困难,严重打击了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另外,“造假仿古”在有些“专家”的参与和支持下,兴旺发达,越发加剧了文化产业市场的混乱。

  三、建议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中华民族的文物珍品
    (一)着力提高全民的国家文化安全意识。要让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流散在民间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国家物质文化财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用一切手段,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它们保护起来,
    ’使文物意识、文化遗产意识、中华文明意识,通过对器物文化的保护,深入人心。
    (二)对收藏家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些问题包括:1.文物珍品在国内不被承认而在海外被承认的现状及其危害;2.民间文物珍品不被认可给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损失评估;3.目前文博系统的体制性弊端和从业人员中存在的问题;4.文博界的科研滞后情况和鉴定体系的混乱等问题;5.对近年出现的民间收藏珍品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一些大收藏家已表示,愿意将国宝级珍品无偿捐赠给国家)。
    (三)加强对文博系统从业人员的管理和队伍建设。建议:1.采取措施,提高文博系统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及早完成专家队伍的更新换代工作;2.明令禁止国家文博系统的专家参与商业鉴定和担任拍卖公司顾问等职;3.制止有人借用行政力量直接介入经济活动,损害政府声誉;4.禁止已退休的文博研究人员继续使用原单位名义从事商业活动;5.发挥文博系统专家在海关查检、案件办理、国家收藏等方面的作用,办好国家和省市一级有权威性的鉴定机构,为群众收藏作中介服务。
    (四)构筑公平合理的艺术品交流平台。国内的艺术品交易渠道不.畅、平台不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建议:1.取消成立拍卖公司要有文博系统批准和文博系统专家参加等现行规定;2.政府部门退出艺术品流通领域,把艺术品经营交给市场去调节;3.对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虚假拍卖、洗钱等违法行为,由工商管理和税收部门严加惩处;4.降低门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成立多种形式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发展国内的艺术品交易产业。
    (五)原则上停止用巨资回购流失文物。除特殊情况外(如宋元以前的书画、圆明园十二生肖等绝品),对古代青铜器、陶器、瓷器和玉器等,原则上停止用高价回购。因为民间有非常精美的同类器物,不少已经超过国家馆藏的水平。我们完全可以用回购国外藏品几十分之一的价格从民间征集到国宝级的珍品。
    (六)发挥民间力量保护文物珍品。在现有博物馆体制不能有效保护大量中华文物时,国家应降低门槛,大力培育民间博物馆;同时,鼓励企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国有博物馆可在收藏家的配合下,抢救性地征购民间珍品,以丰富馆藏。
    (七)规范媒体舆论导向。现有媒体从业人员对古代文物知识掌握不够,一些鉴宝栏目被古玩商操作,引起社会强烈反弹。电视等媒体的鉴宝活动应以正面介绍为主,把重点放在文物的科学性、文化性和历史性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