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润城12街区c2 户型:神奇之药话竹沥---清热化痰除浓解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7:48

3.神奇之药话竹沥
淡竹和青杆竹的新鲜茎,经火烤所沥出的淡黄色澄清汁液即为竹沥,乃一寻常之物。其性寒味甘,临床上一般作为清热化痰之用,此人人皆知。但是治疗败血症和严重性感染者少为人知,而且一般人很少想到用鲜竹沥一药。

2006年5月,一于姓妇女经人介绍找到我,说请我出个诊到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看一个重症病人,她说是外阴癌。我说这病恐怕看不了,她说,别人都说你中医看得好,西医现在没办法,撵着出院,你就给看一看吧。盛情难却,只得硬着头皮跟她去了。

到了医院,在重症监护室看到病人,系一老年妇女,约七十多岁,高个白胖,于半昏迷状态,其女儿为我介绍了病况,两次外阴手术,现经过植皮外观巳愈合,但腹腔内感染,少腹胀大,靠近腹股沟有一小口,经查看,溃口不红肿,但稍一动就从里往外流脓,最近每天都要排出一小碗脓液,西医给予大量进口抗生素乃控制不住,曰:癌细胞巳扩散,无法救治,动员家属叫病人出院。我仔细做了检查,外阴部刀口缝合都很好,仅是腹腔内严重感染,发烧流脓不止,脉象略为小滑,舌质干红,苔白厚,呼吸缓慢,痰多,旁边的呼吸机紧忙活,神志半清醒,虽说问话不能答,但从眼神能看出来,明白我所说的话。吃饭喝水能喂进去。总体给我的感觉是只要控制住感染,人就有希望。此时我已心里有底了,根据我的结验,我觉得采取补气清热化痰排脓就可以,脓也是痰嘛。首先我就想到了鲜竹沥,用其清热化痰一举两得。

随即方;生黄芪120g  当归15g  高丽参30g  桔梗15g  生薏米100g  鲜竹沥20mL一支规格的,每次10支(一日四次)  共三付药,水煎服。

第二天,其女儿打电话告之,现已不烧了,伤口脓明显少了,人也有点精神了,简单的问话能答。我说有门了,只要不拉稀,除其它中药外照服,加大鲜竹沥的量,二个小时一次,每次100毫升,一天五次。结果,一周后,肚子里的脓排干净了,半月后,伤口愈合,一个月后出院了。

记得,当时医院的大夫问小于,你婆婆吃的什么中药竟然能把溃烂之癌控制住,小于说:除了人参黄芪外,王大夫就让我们天天喂鲜竹沥口服液,西医非常纳闷,鲜竹沥不是治咳嗽吐痰的么?真是不可思议。该病人出院后,又生存了三年,去年因外阴癌转移而去世。如果当时不是鲜竹沥控制住感染就不可能有其后的三年生存,这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有人要问,你怎么能想到用鲜竹沥口服液治重度感染呢?实话告诉大家,这并不是我的发明,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厚积薄发,平时脑子里就装了大量的名医医案,临床上只要碰上同样的病人或类似的病人就可以套用,照猫画虎。这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就是十年前学习四川巳故名老中医江尔逊的经验。

江老在《豁痰丸抢救痰热伤津危证的体会》一文中反复谈到用鲜竹沥治疗重症感染的神奇作用,尤其是治疗一位涂姓青年妇女,因急性阑尾炎穿孔导致全腹膜炎,高烧40C,阴道流脓性分泌物一案,经用豁痰丸加大量鲜竹沥治愈,对我印象极为深刻。以致以后我在临床中反复单独大量地验证其清热化痰解毒的作用,基本上不用参加其它清热解毒药,照样收到佳效。从上述案中也可以看到未加银花连翘野菊花之类的效果。

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学中医不需要读太多的理论书,也不需要迷信辩证施治那一套,只要做到三个一百就行了。即熟记一百种药(烂熟),一百个名方,一百个经典医案。兵不在多在于精。一百种药即可独当大任,也可随证加减;一百个方子,同理即可单独用,也可多方联合,组成上千上万;一百个医案就是具体模式,光有抽象的理论没有形象具体的案例是很难认证看病的。我临床多年得窍于脑子里装了大量病案,不会辩证时或遇到疑难病时就想类似病案,照猫画虎一打一个准。

跑题了,言归正传。在平时治疗小儿痰多气管或肺部感染不能喝中药的,就开一种鲜竹沥口服液令其多喝,大人亦然,每每收药到病除之效。各位同道不妨一试神奇妙药鲜竹沥。


竹沥 (《本草经集注》) 【异名】竹汁(《本经》),淡竹沥(《别录》),竹油(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制法】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药材】为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气。以色泽透明者为仕。 大部分地区均产。 据文献记载,除淡竹沥外,供药用者尚有苦竹沥、慈竹沥等。 【性味】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纲目》:"甘,大寒,无毒。" 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凉。" ④《本草从新》:"甘苦,寒,滑。" 【归经】入心、胃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用主治】清热滑痰,镇惊利窍。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①《别录》:"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纲目》末句下有'消渴劳复')。" ②《药性论》:"治卒中风失音不语。" ③《本草拾遗》:"久渴心烦。" ④《纲目》:"治子冒风痉,解射罔毒。" ⑤《本草备要》:"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日。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 ⑥《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热除烦,治牙痛,明眼目。" 【用法与用量】内服:冲服,1~2两;入丸剂或熬膏。 【宜忌】寒嗽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纲目》:"姜汁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寒痰湿痰及次食生痰不宜用。" ③《本草备要》:"寒胃滑肠,有寒湿者勿服。" 【选方】①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淡竹沥一升服。(《千金方》) ②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5~7时)、日晡(15~17时)、夜各一服。(《千金方》竹沥汤) ③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 ④治产后身或强直,口噤面青,手足强反张:饮竹沥一、二升。(《梅师集验方》) ⑤主妊娠恒若烦闷,此名子烦:茯苓三两,竹沥一升,水四升,合竹沥煎取二升,分三服,不差重作,亦时时服竹沥。(《梅师集验方》竹沥汤) ⑥治小儿惊风天吊,四肢抽搐:竹沥一盏,加生姜汁三匙,胆星末五分,牛黄二厘调服。(《全幼心鉴》) ⑦治小儿口噤,体热:用竹沥二合,暖之,分三、四服。(《兵部手集方》) ⑧治乙脑、流脑高热,呕吐:竹沥代茶饮。(江西《中草药学》) ⑨治金疮中风,口噤欲死:竹沥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广利方》) ⑩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粘:淡竹沥一合服之,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兵部手集方》) ⑾治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檗、黄丹,敷之。(《全幼心鉴》) ⑿治小儿赤目:淡竹沥点之,或入人乳。(《古今录验方》) ⒀治小儿重舌:竹沥渍黄檗,时时点之。(《简便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