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邪尊:天涯观察第284期:悲情7.23:咫尺天涯,揪心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28:05

真相是最好的纪念



  2011年7月23日20时38分

温州双屿下岙路段

动车D301与动车D3115追尾

40人生命,永远留在高架桥下

7月28日温家宝总理来到甬温线事故现场表示:

“我们不要忘记这起事故,不要忘记在这起事故中死难的人。

这起事故能否处理得好,其关键就在于能否让群众得到真相。”

唯愿,天堂里相爱依旧

项余岸、施李虹夫妇

曾经多幸福的一对儿,死生无常,人生若寄。“7·23”动车追尾事故最后一名获救者、两岁多的小女孩项炜伊长大后会明白,父母是以怎样一种方式被铭记。

2011年7月23日下午,这个两岁半的女孩随他们登上了D3115次列车,这里是杭州,按照时刻表,3个小时后就能回到家乡温州。

他们刚结束一次探亲旅行。去的路上,伊伊头一回坐动车,父亲项余岸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还发上微博留作纪念。这位高中语文教师刚考上区教育局的职位,新的生活正扑面而来,夜色里的西湖令他格外愉快。

回了娘家,伊伊母亲施李虹也很高兴。但毕竟,“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窝”,她在微博上写道。微博建得很早,可直到7月17日她才立志,“从今天起,勤写微博,以后对伊伊有个交待”,名字也改作了“一一成长回忆录。”

母亲遵守着一周前的承诺,不仅摄下她叫嚷“妈妈,小宝贝在擦地哦”的可爱瞬间,在回程车上也不忘嗔怪一句,“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他们坐在第16节车厢尾部,没人知道,这个留着齐头发帘儿的小姑娘又怎么惹了母亲生气。施李虹则不知道,这竟是自己的最后一条微博。

7月23日20时38分,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电光火石间,小伊伊与爸妈从此阴阳两隔———北京南至福州D 301次列车重重地撞上杭州至福州南D 3115次列车。同在16号车厢的王海茹还记得,出事前一位父亲正抱着女儿坐在靠后的位子上,那正是项炜伊和父亲项余岸。

他们经历的一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屏幕前的读者包括金先生。他比项余岸大两岁,8年前项进入任岩松中学工作,两人一见如故。“都是年轻人,当时学校周围交通差,很少出去,都住教师宿舍,又是教同一个年级段,所以常一起吃饭、一起玩,后来他结婚了,我们两个家庭也一直关系很好,谁生了孩子都是第一时间短信告诉对方。”金先生说,“我儿子比伊伊大两岁,每次去他家,两个孩子都玩得很开心。”

项余岸的勤奋、聪明无需赘言——入校8年,已是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区第九届教坛新秀、区优秀教师,有30多篇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或在市区获奖,学生们也赞他风趣;教学之余,“不务正业”的他还一手创办了一家专业语文网站。

6月,项余岸喊上金先生帮他打包行李,他考上了区教育局的职位,要奔向另一段新的前程。两人在宿舍里聊了会家常,自那之后未再见面。

7月23日晚,读到温州追尾事件之初,金先生被这样惨烈的新闻震惊,几乎一夜都在查看新闻没有睡着;24日清晨,一位两人同时教过的学生发来短信,金先生才知道好友项余岸也在D 3115次列车上。

“我马上给他打电话,前两次都是正在通话中,我稍微放心了点,觉得人肯定还活着,但后来再打了十几次,都是关机了。”他回忆说。金先生辗转在QQ群里找到好友弟弟的电话,才证实了料想中的噩耗。

7月24日傍晚,项炜伊温热的小手在差点被吊走的16号车厢残骸中被发现,成了死神镰刀下的幸存者。但此时,深爱她的那两个人,已无法分享“奇迹”。

唯愿他们,在天堂里相爱依旧。

宁可不要赔偿,他要真相

失去五位亲人的杨峰

陈碧(30岁,杨峰之妻) 、杨洋(尚未出生,陈碧腹中的孩子) 、温爱萍(51岁,陈碧之母) 、陈熙(31岁,陈碧之姐) 、周辰特(4岁,陈熙之子) ,均为浙江省平阳县敖江镇人,一行5人乘坐D3115次动车,仅温爱萍丈夫陈先生获救。

杨峰失去了整个家庭,包括他那未出世的孩子。他说,妻子面部毁容,他质疑到底是撞的还是挖的。他说,他宁可不要赔偿,他要真相。

最初的幸福定格在婚纱照里,男的俊朗,女的妩媚,每个人都会慨叹,多么般配的一对。如今,妻子陈碧的身份是由一枚卡地亚钻戒证实的,它曾见证了婚姻的美好,如今虽铭刻死亡,也让人难忘女主人生前的精致。

“你是一个多讲究品质的人,什么东西都不会随随便便就凑数的,你都要精心去挑选的,当时这个卡地亚的戒指,你跟我讨论过多次才定下来,所以我印象深刻”,直到看见这枚戒指,陈碧的一位朋友才敢相信这是她,秀气的脸庞已被毁成如今的面目全非。

这位朋友说,四个姐妹里已有两个生了孩子,本来,剩下的两个都怀了孕,只等着生下来、凑齐四只“小兔子”,这显然已成了奢望。陈碧甚至已为3个月后将为人的宝宝起了小名:阳阳。

这位朋友后悔,没有再找个时间见见面,“你说你剪了短发了,我还没有看到呢。你说你现在孕周大了,人都难看了,我也还没有看到呢!”

如果知道后来发生的事,7月23日傍晚,杨峰一定不会让爱妻登上这列通往死亡的快车。前一天晚上,他们才刚从温州来到丈夫老家绍兴,为了照顾身怀六甲的妻子,杨峰才特意买了一等座的车票,位置在16节车厢中后部,杨峰亲自把妻子送上了车。和陈碧在一起的,还有父亲陈道弟、母亲温爱萍、姐姐陈熙和侄儿周晨。

收到不祥的消息时,杨峰正躺在家看电视,厄运打破了平静,这个男人的情义后来为全国人所知。堂弟开着车,载着腿都软了的堂哥赶到现场。那已是凌晨1点,杨峰摸着黑,和堂弟踩过雨中的稻田,趟过小河,拨开穿梭的人群,先从地面的车厢找起,一无所获。再顺阶梯爬上桥,为了突破障碍,杨峰用力砸破好几块车窗玻璃,大喊“陈碧、陈碧”。妻子手腕戴的表,手上戴的结婚钻戒,都是他找寻的标志物。可是,一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杨峰还是一无所获。

他又电话发动两百多名各地亲友,帮助他在温州各大医院寻找。尽管还是没有找到妻子,但岳母、妻姐、外甥已确认罹难。万幸的是,他的岳父陈道弟在事发时,觉得列车开得太慢就站起来走动,在过道上幸免于难。他或许也是最后一个看见女儿的人。事发前一刻,他看到前方有空位,就坐了过去,躲过了死神的召唤。追尾没有索走他的性命,在爬出车厢时,他曾大声呼喊妻子和女儿,却如石沉大海。

杨峰在东奔西跑中,想起自己还穿着睡衣,只能拜托朋友在地摊上买了上衣裤子。直到7月25日,他才在一个四处询问的保险公司人员手上的名单里看到了陈碧的名字。

花了一整天,杨峰才为太太安排了遗容修复,在残缺的面容上挽回一些往日的记忆。他开了微博,希望他的决定获得理解,他告诉人们,他对太太有三个承诺———尽最大的努力让太太和孩子完美地进入天堂;把太太的骨灰带回绍兴,与自己合墓,百年之后可以相伴;若有了新家庭,第一个孩子要叫陈洋,若不生育,领养的孩子也将取名陈洋。

“因为我和太太给她肚子里的孩子取名叫杨洋,”记忆对他的折磨显然才刚开始,而对陈碧来说,崭新的汽车、洒入阳光的房子和一个相爱的人……一切都已结束。(注:由于无法找到杨峰遇难亲人的照片,只好对左上照片加黑处理,表示真相被封口)

打给母亲最后电话的手机还没找到

遇难大学生朱平

朱平,女,浙江温州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2010级学生,乘坐D301次列车。朱平本该在50分钟前就下车的。

根据至今仍可查到的时刻表,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本该在19时42分就抵达温州南站。然后,停靠几分钟让温州人下车,继续行程。

然而,7月23日晚上,直到20时30分过后,这列用12个小时疾驰了2000公里的火车,抵达它的目的地仍有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现已成为永远无法跨越的距离。因为它撞上了前方正在缓缓起步的另一列动车D3115。

朱平,这个圆脸爱笑的温州女孩,刚度过20个生日的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就此魂归故乡。

她是3月16日,还是3月18日生的?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她的哥哥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不仅是因为他比她足足大19岁,更因为这些天一直在疲于奔命。

直到昨天,才有一位参与抢救的医生告诉他:因为内脏伤得太重导致大出血,朱平没能平安走下手术台。

她内脏受了多么重的伤呢?不得而知。但一个可以肯定的细节是:当晚,她母亲在家中接到女儿打来的一个电话,只有两声简短急促的“嗯,嗯”,过不多久就断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朱平用最后的力气,向家人发出的求救,抑或告别。

二等座,690元,这个价格使动车成为许多在京就读的温州籍大学生回家的首选。出事时,这列车上的大学生并不多,这是因为刚刚放假第一天。像朱平这样第一天回家的并不多。一方面是思乡心切——从今年春节过后,她就没有回过家;另一方面,她的母亲即将迎来自己的64岁生日。

她刚大一就加入了校学生会的技术部。这是一个专门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负责技术设备操作的服务部门,不久她就以乖巧和开朗受到老乡们的一致喜欢,他们在组织聚会时可以肆无忌惮地狂飙外人听来宛若天书的温州话。因为脸圆,她很快被赠予了一个外号:“包子妹妹”。她已与高中同学们约好,回到家乡要大吃特吃温州的街边“泡泡”……她本该在50分钟前下车。然后,快快乐乐地奔向家中,与父母一同度过这次长达44天的暑假。

这一切,现在都已化作奢望。因为,早在出事第二天的凌晨3时许,一名温州籍同学便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太平间找到了静静沉睡的她。头发并不怎么凌乱,嘴微微撅着,似乎只欠一个叫醒。

她用来给家中打最后一个电话的手机,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

新婚未满4月阴阳已相隔

列车员穆立楠

穆立楠20岁之后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铁轨上。三年了,出发,回程,7月23日,她像往次一样出发,这却是一次没有回程的列车,她23岁的年轻生命,留在了异乡温州,她热闹的婚礼刚刚过去不满4个月。

7·23温州动车事故中,她是D301次列车1-3车值乘列车员,事故发生后,她被搜救出来,送往医院的路上,她没能熬过去。穆立楠是事故中殉难的唯一一位列车乘务员。

事故发生后,她的同事在“北京客运段贴吧”发帖寻找她,最早一条帖子是在出事当天21时09分:穆立楠加油!

这一天,穆立楠的新婚丈夫小赵发现,每天都和自己在固定时间通话的妻子“爽约”了。穆立楠的婆婆说,不放心的儿子给穆立楠打了过去,却一直没能接通。

北京顺义南半壁店村,一个距离首都机场不远的一处二层楼房小院里,穆立楠的婆家人一直围坐在电视前关注着事件进展,想听到熟悉名字,又怕名字出现在死亡名单中。

在亲戚眼中,穆立楠有个好工作,就是太忙太累了。出发,回程,一次就是三四天,两天的休息也用来“倒时差”,但这个“漂亮,大眼睛,开朗,爱说话,大方,人和善”的顺义姑娘,还是赢得了邻居的好感。

在同事的印象中,她踏实,肯干,以前跑京沪线,因为工作努力刚被调到D301动车组不久,“服从领导安排,不管线路、岗位有什么调整,都没有怨言,特别憨厚”。

7月23日,失控的列车带着年轻的穆立楠一起坠落,4天后出来的第二批死亡名单击碎了亲友的担心和挂念。

7月26日,当穆立楠的丈夫乘坐十多个小时的火车见到妻子时,两人已是生死远隔,那天刚好是他们新婚满四个月纪念日。穆立楠还来不及孕育新的生命,甚至来不及说一声再见。

“沉痛悼念”,穆立楠的同事在贴吧贴出了她的照片,一张工作照头像,胖乎乎的穆立楠穿着工装,打着领结,有些细碎的头发飘在耳后,她的大眼睛直视着镜头,看向每一个看她的人。这张照片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那些身后的纷扰,她平静的双眼早已看不见。

村里很多人还记得,结婚的那天,新娘子穆立楠特别美。

“这孩子不错,老实巴交,话也不多。”穆立楠的婆婆告诉到访的媒体记者,自己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这几天一直难受得彻夜难眠。作为长辈,她对儿媳妇工作上的事知道得并不多,“我就知道她工作太累,一走就是好几天,回家就喊困。”她说,原本穆立楠有计划在最近几天休假,假没休成又去上班,登上了去温州的列车。

“这跑车的日子还怎么过?风险在加大,今走,明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穆立楠的同事在贴吧里抱怨,同时为他们曾经熟悉的小穆点一盏灯,“希望你教会我们面对这一切”。

结束语

以上几位遇难者仅是所有遇难者的很小部分,他们都曾鲜活的活在这个世上,却互不认识,一场事故袭来连系在一起,又匆匆走了,留下一串署名的文字,请生者大声念出来,这就是他们的遗嘱:真相!

出品:天涯观察编辑部 监制:金波 美工:盼盼 本期责编:周零壹 来源:南方都市报 邮箱:yiwen@tiany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