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女动漫吧肉图: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21:24
   董氏针法讲解      一、针法特色
   针法内容有四:1、倒马针法;2、动气针法;3、牵引针法;4、不定穴针法;另有左右、上下传针法(类似平衡针法),最为精妙处,为刺血疗法,泻络远针,奏效神速,即显反应,立除沉疴。总之,本针法极少在患侧取穴,但能最大限度、最快速激发人体内在潜能,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病、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
1.倒马针法
采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式,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本讲义奇穴有很多本身既是组穴,需要倒马应用。如驷马上穴、中穴、下穴倒马针,正筋、正宗倒马针。十四经穴亦可运用倒马针,如内关、间使同时取穴。倒马针法的应用乃是本针法的独创,临床疗效非凡。
2.动气针法
在某个特定穴道进针得气后,边捻针边令患者活动患处,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互通应,达到疏导与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好,即可出针;若病程较久,则宜留针。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同时令病人不断活动患处以引气,如果病在胸腹或在脏腑,或属气郁、神志病变,则可同时配合按摩胸腹,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未能,即动引其气之义。
3.牵引针法
先以健侧远端取穴为治疗针,再于患处远端取相关穴道为牵引针,然后两端同时捻针,交互感应,遥遥相引,这样患处必在两穴之间,再配以动气针法,通而调之,往往立见奇效。
4.和谐对应针法
和谐对应针法即是上病下取,左病右取。临床常结合四肢的全息律,与手足对应相配合。多用于治疗四肢疾病。
5.横三针
横三针也为倒马针的一种针法,即在同一区段上,不同的经络上,去横列的三个穴位,形成倒马针法。大部分用于治疗四肢疾病。例如:上白穴、次白穴、中白穴。
6.三角针法
三角针法也为倒马针的一种针法,即在原本治疗脏腑时的用法是在同一延伸线上取两针,在另一邻近延伸线上取一针,而呈现三角形,用来加强前一经络两针之效果。
7.放血疗法
久病难病大病必有瘀,有瘀必放血。放血后,再针相应穴位,令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类别:董氏奇穴针灸学 | 评论(0) | 浏览(22) 0002009年02月05日 03:09 一. 浅谈木火穴:在食、中、无名指9++
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3个) 所有脑中风、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半身不遂、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后遗症都可以用 。   
       一周3次左右为佳,时间6——8分钟为佳,超过10分钟基本无效,不会伤气。
对侧冷,双一个;下肢冷痛,双一个。

二、妙用小节穴:大指末节赤白鱼际处——握拳取穴
三、腕顺1,2     小节+腕顺1,2可治各种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脱出、突出、膨出,坐骨神经痛。    针:健侧,10分左右,令其动。
四、怪三针      正会(百会)次白    鼻翼
治疗:1.顽固性癫痫   脑瘫(涉及到运动功能障碍就用小节)   2.多动症  
3.抽动秽语综合征(怪三针)   厌食症(脾胃功能——斜次白——厌食)  
4.尿床(a. 正会(百会)次白 鼻翼   b.杨四针(附睾炎 精锁炎) c.重子、重仙、小大浮外间(哮喘)   d、秩边透水道快速针刺1分钟    +杨四针(前列腺炎   尿闭、尿失禁)
5.眼黄(小指中节中点处)——斜眼

五、小节配心膝、胆膝 治膝关节痛(健侧针10分钟) 鸡眼化脓 曲池血海治污20分钟 小节、心膝10分钟
六、杨四针:人中、后溪、束骨、复溜   扎10分钟,做主穴25分钟
1. 通督脉 治椎管狭窄 腰扭伤 腰椎间盘突出   腰突压迫神经髂前上棘疼
2. 如果杨四针效果差就加上:小节、腕顺1、2(先针,令其动)
3. 尿频、尿急、尿失禁: 神经性膀胱 :秩边+杨四针   泌尿系统(肾关 三阴交 秩边 重子、重仙、小大浮外)
4. 痛症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半夜发作)
5. 膝关节炎:杨四针+膝关节周围; 如有积液:取穴远一点,不要在膝盖周围渣,可取穴:梁丘、内外膝眼、阳陵泉      膝关节疼痛不要脱离杨四针
       6.治疗全身冷水过敏
七、单用小节+梅核点(劳宫穴下1寸)+失音穴
        八、木穴:食指内侧   主治:鹅掌风(交替扎)   脚藓   鼻流清涕(针刺半小时) 心情烦躁(半小时)   外阴溃疡:木穴+高锰酸钾外洗+克霉唑 口腔溃疡
        九、治污穴   患者生恶疮不收口,治污穴三针,患者回去后流出许多恶血水 向下斜刺    白塞氏   荨麻疹   丹毒   带状疱疹(曲池、血海 、治污)   无名肿毒    可放血      血海 白虫窝治牛皮藓效果相当好,但手法要做好,手法泻法3分钟
十、中、下白   肾关   心门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肾不交   心阴虚、心阳虚   更年期 五心烦热 中下白是补肾的要穴    上三黄(大腿内侧三点)补肝   下三皇 (小腿内侧三点)补肾       火包穴(脚第二趾第二节横纹正中 扎针 放血)   心门:心动过速     心常:(中指第一节之中线外开二分)心律不齐    心膝:心慌意乱    胆膝:心胆气虚      神经官能症:中下白 肾关 心门   正会
十一、灵骨、大白:1.中风后遗症用健侧的灵骨、大白,下三重 ;2.如伴吞咽困难:失音+上瘤 (脚掌涌泉穴下3——5寸,根据患者的尺寸)3.可治脑瘤、一切肿瘤, 语言障碍、嘶哑、息肉, 4. +三重:甲状腺肿大、甲亢、甲低,留针25分钟   5.脑瘫:木火、灵骨、大白、三重(健侧) 6.三重+ 檀中:治乳腺增生
           7.肝硬化:重子重仙+外三关     8.肝癌:木穴+眼黄
十二、外三关(膝盖外侧高骨与外踝连线,三等份三点):1.弥漫痛:先针灵骨、大白+外三关    2.癌症    鼻咽癌加木穴、失音   ,25——30分钟
十三、上三黄:肝经走向; 下三皇:肾经走向   治一切肝肾不足、尿崩症、糖尿病,中药离不开六位地黄丸、一贯煎      1.糖尿病、尿崩症:上三黄+肾关:下三皇+明黄;交替使用       2.肝胆火旺:上三黄+太冲或行间    3.肾阳虚(下肢冷)、肾阴虚:木火(肾阳虚)+下三皇+肾关     4.肝风内动:上三黄+风池、顽骨、天柱、太冲
十四、邱四针:肝门、肠门(尺骨外侧,腕横上3寸再上三寸)、     四花下、腑肠
       (扎正常人的像棉花,扎结肠炎时像有阻力,扎结肠癌时像石头,扎腹泻时像水果) 可配老十针用
十五、赞竹:可治呃逆、气喘、打嗝、嗳气
十六、痔疮:承山(双针扎25分钟),用三棱针刺舌下系带    肛裂:+ 公孙、太白(一侧)
       神经性呕吐:+公孙、太白、内关、足三里、怪三针(次白横刺)     脾胃病+公孙、太白(一侧)

董氏奇穴针灸导读,兼谈针灸的奥密

我本来一直不提倡针灸,因为针灸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精通人体解剖学是施针的前提,但是遗憾的是,我几乎从来没有见到传统中医师强调人体解剖学,甚至有个变态的中医网站禁止发表西医相关文章,莫不是让现代人都回到丛林时代才能学好中医?但是,自从见到董氏的掌诊图,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董氏奇穴了。

董氏奇穴针灸导读,兼谈针灸的奥密
http://cn.chinese-blog.org/dong-shi-qi-xue-zhen-jiu-dao-du/

针灸的奥密

中医是四维时空医学,认为一切物质除了三维的物理结构、化学成份外,还有第四维能量场存在。正因为能量场的存在,身体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因为能量场相似而有共振,因此影响局部的能量场也能影响到所有发生共振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能量场。

当金属针刺入人体某部位后,人体有自救的应急机制,会调兵遣将去救被刺伤的部位,因此被刺伤的部位得到了更多的能量,相应地,与被刺伤的部位能量场发生共振的部位也得到了更多的能量。有人认为“针灸是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的作用,使经络运行血气顺畅,刺激脑部,使其产生脑内吗啡,达到抑制缓解疼痛的目的,不但可以抗御病毒,还可以传导感应等生理功能的正常”,http://cn.chinese-blog.org/ 东方红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可见,针灸要的是人体生理组织的本能自救,而不是真的去刺伤人体。但是如果不精通人体解剖学的话,误伤人体重要的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的组织是很有可能的,所以针灸执业者不可不慎。

董氏掌诊图

传统的中医是从经络学说的角度解释手掌上的穴位,由于经络看不见摸不着,也至今未被现代科学证实,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掌诊是行不通的。

经络只是皮下的一条线,应用范围非常小,而董氏是从整体上把手掌与内脏对应起来,比如中指对应于心血管系统,小指对应于生殖系统… 这种局部与整体的对应关系及探索对应关系的思路,才是董氏掌诊的最最关键的地方。董氏弟子的著作大多忽略了这个最关键的地方,厚重的著作,大多讲述的是感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小补,但无法在董氏的基础上作大的突破。学者在学用董氏针灸时,难免有验有不验,虽然比传统针灸效果好,但也会有难解的困惑。

呼吸系统、皮肤病

灵骨、大白是董氏针灸的要穴,一切呼吸系统的疾病,皮肤病,及肺机能不强相关的确疾病都可以用这两个穴位。这是因为从整个人看整条手臂代表呼吸系统,从手掌看食指代表呼吸系统,而拇指代表胸部,皮肤与呼吸系统相表里。

生殖系统、肾、骨髓相关疾病

这方面的疾病一般要在下肢取穴。

比如取手上的妇科穴治妇科病的原理是,把整只手当作一个人,拇指相当于胸部,由于女人胸部的乳房和生殖相关,所以可以用来治妇科病。

人的下肢相当于生殖系统,双脚相当于子宫,在能量场对应关系上,双脚比拇指更直接。因此,治妇科病,首先在下肢脚上取穴,再可以同时取妇科穴,先抓住大的,再抓小的,效果就更好。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最好同时在头部取穴,效果更好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

董氏奇穴的动气针法的原理值得重视。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如下:(一)先决定针刺穴道。(二)进针后有痠麻胀等感觉时,即为得气现象,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已经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四)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病患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五)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例如治胸闷胸痛,针内关,然后令患者深呼吸,可立刻舒畅。

当针刺进人体时,与被刺部位发生能量场共振的地方很多,人体并不知道你要强调的是哪个部位,这时令患者活动患部,就可能使患部得到更多的能量,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同样的道理,在服用中药时,我们也可能应用这个原理,患者喝下多数的中药汤剂,然后把剩余部分中药汤剂涂于患处,以引药达到患部。

咳嗽怎么办, 灵骨、大白穴位介绍 内三重验案一则(治疗咳嗽)

运用

以上就吾师原著录述,今就个人临床所得,简述如下:

(1)用于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常两两合用。所谓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医者请特别注意这“肺机能不够”五字,我们董派学生,从掌诊上可以很轻易的从董氏掌诊上看出来肺机能不够,但未入董氏门者,请将中医脉诊应用就可以了。只要病人右寸虚而无力,这样的病人若有坐骨神经痛,一针下去,马上见效,不必拘泥于十四经之经络流注,将病分分为胆经,膀胱经,或肝经,肾经…等等。记住,只要“肺机能不够”,这是董师临床之真决。

(2)各种头痛:主要运用于各种偏正头痛。但要注意,此处之头痛,必须是肺经或大肠经引起者,因为气虚,气逆,皆足以治病,当然是右寸过于浮大或过虚,若掌握此要领,无不针到病除。

(3)应用于咳嗽:本病若风寒风热皆足以引起,临床上,只要不是急性扁桃腺炎引起者,皆能立刻奏效,尤其是脾胃气逆引起者,真是混如“汤泼雪”。记住,右关脉浮大,右关为脾胃之诊处,但脾胃之邪上逆,肺金受影响,能不咳那才是怪事,但是,只要针上那么两针,二十分钟后,就可以不咳。此外伤中气之咳,不必讲脉,针之即愈。

(4)心脏病:若脾胃胀气,则横膈膜受气之挤压必略上升;横隔膜上升,则胸腔之压力必增高;胸压增高则心脏受压迫,能不胸闷心跳心慌乎?如此之病,很多医学博士无法治之,但董师却谈笑间,病去人安。记住董师妙决:病人腹胀而右关脉浮大者,针之神效。

(5)耳鸣耳聋:本病我们的庄师兄,临床最多,只要诊断是肺或大肠之病,不论气逆或气虚,无不著手回春;但临床上,以气逆的收效较快,而气虚的余用驷马而获安。记住若肾虚引起者,当酌配补肾穴位如肾关,复溜,太溪等,以收速效。

(6)四肢扭伤:不论伤手伤足,灵骨,大白与四肢穴加倒马(加三阴交),无不立刻收效。此处外伤,不必论脉,左治右,右治左;或四肢倒马用对侧,灵骨大白用同侧,皆可。

(7)肠胃胀气:本病在临床上常见,只要右关脉浮大,即可用之。针后肚中如响,此为欲矢气之故,请走远点,味道不太好。

8)脊骨扭伤:本穴对于脊椎骨扭伤有殊效,主要应用于14椎以下到18椎,若能先于委中刺血再针,功效更大于单独用针。

9)脊椎压迫性运动机能丧失:本病可配合后椎,首英,后溪,昆仑,正宗,正筋,三叉穴,每次只选一组,配合灵骨,大白(每次必用)使用,约一至二个月,可以痊愈。但若肝经虚甚之脊椎长软骨压迫神经者,则配合肝经之上三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0)经痛:本病临床上常见之,但须注意,经前痛为实为瘀较多,配三阴交。经后痛为虚,配肾关。功效神奇,连针数次可断根。

注意灵骨,大白之取穴法,必须立掌,虎口向上,针须一寸至一寸半以上,效果令人满意。此次逢甲大学国医社,举办针灸义诊,敝人因居台中往返方便,故受邀为全校师生暨民众诊疗,其中本人用灵骨,大白两穴,效果神速,使在场观摩之中国医药学院学生,乍见之下,甚为惊奇,大叹董氏奇穴真妙。但是他们何尝知道妙的是董师的掌诊与脉诊,倘诊断不实,或根本不诊,灵骨,大白又安能发挥其神奇效果呢?

灵骨,大白穴位介绍-董氏第一奇穴

http://cn.chinese-blog.org/ 东方红评:首先,手部用来治呼吸系统系统,其次,因手下垂在坐骨神经处,又治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又主胸,胸腔有心脏,所以又治心脏病和头痛。咳嗽最简单的办法是手臂运动至全身发热,手掌发热,或者用热水加少量生姜泡手。不必用针灸的方法。针灸可能刺破血管或神经

内三重验案一则(治疗咳嗽)

正月初九,家里来一亲戚,男,五十多岁,让老公陪其去医院做胸透,说是年前感冒,在附近诊所输液体一个多礼拜,头痛发烧症状没有了,只是咳嗽一直不止,后来感觉胸部又闷又痛,象有什么东西结在那里一样。又让医生看病,医生说其可能是肺结核,让其来医院检查。当时我在书房看书,还没来得及打招呼,他们就一起出去了。医院回来,我从书房出来问及原因,说:让我给你把一下脉,看是不是肺结核。亲戚和老公皆为惊奇说:肺结核脉你能把出来吗?我说:当然能呀,肺结核脉是很明显的。一把脉,只是肺里有点炎症,胆经湿热侮肺,就说,不是结核。亲戚半信半疑,因为等医院的诊断结果要一个小时,我就建议给他针一下,他也同意了。因为对于肝胆疾患引起之肺部炎症,经络体验中内三重有直抵作用,就给他用了内三重,留针五十分钟,配合金五穴点刺。取针后亲戚即去医院取诊断通知单,肺部果然有痰症,不是结核。中午留亲戚吃饭,未闻其咳嗽。下午亲戚回家,嘱其隔日再来针一次。隔日亲戚又来,说不咳嗽了,只是胸部还闷痛,就又给他针了驷马、灵骨大白。亲戚走后多日未见再来。昨日来家里,说已经完全好了,也不咳嗽了,胸也不闷痛了。这次来是想治肩周炎。就取对侧肾关,行针,嘱其活动患处,片刻,痛止。

 

              

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上)

 

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

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

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董氏奇穴虽不拘泥于补泻,然若能辅以董师所创之动气用倒马针法,则功效益宏。(参阅拙著《针灸经纬》)

※1991年按:本书之全修版,每一穴位均按穴位所在补入实际之神经、肌肉、血管、解剖。原文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以括号区分,附于解剖之后,仍旧保留,以供参考。

第一章◎一一部位

“一一部位”即手指部位,不论阴掌及阳掌皆属之,“董氏正经奇穴学”原载27个穴道,其中有些穴道,又由好几个穴位组成.因此总计有52个穴点之多,这些穴道与大陆所传“廿八手针点”之位置与功效均不相同,董师能在手指上研究发现这些穴道确属不易。

这些穴道,均有其独特疗效,唯仅在手指部位即有半百穴道(加上董师常用,原书未载,而个人加以补充者,当属更多)着实令一般人及初学者不易寻找正确穴位。其实手指部位之穴道,分布颇有规律,以下爰就几点找穴方法加以说明,以便寻找应用。

一、阴掌五线:阴掌指三阴所经之掌心而言,靠大指侧称为“外侧”,靠小指侧称为“内侧”,以下不论阴阳掌皆如此称之,试以中央线为C线,外侧(近大指侧)黑白肉际为A线,A与C之中央线为B线,内侧(近小指侧)黑白肉际,为E线,E与C中央线为D线,了解此五线之分布位置,对于寻找阴掌手指部位之穴位,关系甚为重要。【附图】

二、阳掌三线:手指阳掌部位之奇穴分布较阴掌简单,仅呈三线分列,即外侧(近小指之骨侧,简称小侧),内侧(近大指之掌侧,简称大侧)及中央,内外两侧均贴靠骨缘下针,中央则刺以皮下针。【附图】

三、四面分点:依穴道之位置,不论阴阳掌,其分布不外下列四项:

1.一穴(二分点法):在两指纹间仅有一穴者,概以中点(即1/2处)取穴。(如中间穴)

2.二穴(三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二穴,则以两指节间距离之1/3处各取一穴。(如木穴)

3.三穴(四分点法):两指节间若有三穴,则先就两指纹之中点取穴.再以此中点穴距两边之中点各取一穴。(整体而言即两指间之四分之一处各取一穴)

4.五穴(六分点法):连续五穴之穴位不多,仅有“五虎穴”,然“五虎穴”应用之机会则甚多。取穴法便很重要,取穴时先取两指纹之中点为五虎三穴,次就五虎三穴距上下纹各1/3处取一穴计五穴。(整体而言,即于两纹间划分6等份,每隔六分之一各取一穴)

以上为手指部位寻穴规律,是寻找一一部位穴道之主要原则,若能熟记上项原则,那么寻找手指部位的穴道,非但不会困难,而且是极为容易的。

【大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向大指外开三分。【附图】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此为董氏奇穴原述之解剖与现代解剖略有出入,主要系指其作用而言。仍保留于一般解剖之后,用括号区别,作为参考)

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气(尤具特效)、眼角痛、睾丸坠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向大指三分是穴。

手术:针一分至二分治心脏病变,针二至三分治小肠病、疝气及膝痛。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原注不宜双手取穴)

说明:见小间穴说明。

【小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高二分。【附图】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肠炎。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上二分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治心肺病变,二分至二点五分治小肠气、疝气、膝痛。(原注不宜双手取穴)

说明:大间、小间两穴皆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B线上,取穴采三分点法,即以两指节距离之1/3处各取一穴,在上者(靠指尖者)为小间,在下者(靠掌者)为大间。

【浮间穴】

部位:食指第二节中央外开二分。【附图】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处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二分至二点五分。(原注: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见外间穴说明。

【外间穴】

部位:食指第二节正中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六分【附图】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六分六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二分至二点五分。(原注: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浮间、外间两穴均在阴掌(掌心)食指第二节之B线上,取穴采三分点法,下穴为外间,上穴为浮间。

【中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下)

 

【花骨四穴】

部位:在足底第四与第五蹠骨之间。【附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脊椎骨痛、坐骨神经痛,小腹痛、胃痛、止血。

取穴:在足底第四与第五蹠骨之间,距趾间叉口一寸半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花骨四穴与胆经之地五会穴相对。

※本穴亦可治手发麻及脚发麻。

第七章◎七七部位(小腿部位)

概说

七七、八八部位为董氏奇穴之精华部位,“七七部位”即小腿部位,“八八部位”则指大腿而言。临床常用于全身机能之调整及脏腑证候群之整体治疗,效果迅速而显著,除解穴外,概为倒马并用,各组穴道除治疗脏腑病变外,对其有关外表病变亦有疗效,例如驷马穴为治疗肺经病变之要穴,透过肺主皮肤之关系,亦为治皮肤病之特效穴,其它各组有关穴道:如上三黄之治肝病,下三皇、通肾、通胃、通背之治肾脏病,通关、通山、通天之治心脏病等,均依此类椎。

其间亦有穴位位置与十四经穴位相符,因用处不同而命名不同者,概于穴位后注明,其它说明要点已于本书绪论中说明,在此从略。

【正筋穴】

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附图】

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正宗穴】

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处。【附图】

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运用:正筋、正宗两穴相配用针。

说明及发挥:

※正筋位于昆仑与太溪穴间之大筋上,正宗位于正筋上二寸,就经络言,膀胱经行经颈项,又就“以筋治筋”(尝见正筋穴位之大筋割断者,头颈立刻歪垂)而言,可见其间颇有关连,因此以此二穴倒马治疗颈项强硬或疼痛,效果极佳。

※又闪腰岔气较重者,在委中点刺后(一般轻症经点刺后即觉轻松,而不必再针它穴)加针正筋、正宗两穴,尤能助其速愈。

※本穴组治疗脑震荡亦颇有效(余于1977年曾发表“急症针灸疗法,于《大同中医杂志》)。

【正士穴】

部位:在正宗穴上二寸处。【附图】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脊椎骨总神经)

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本穴常与搏球穴倒马并用治背痛极有效。也可与正宗及正筋并用成大倒马,加强治疗颈、腰脊痛有特效。

【搏球穴】

部位:在正士穴上二寸五分。【附图】

主治:腿转筋、霍乱、腰酸背痛、鼻出血。

取穴:平卧,脚跟用软垫垫高,当下腿后侧在正士穴直上二寸五分,即腓肠肌之下缘是穴。

手术:针一寸至二寸。

运用:与四花中穴配用,主治霍乱转筋及肾亏。

说明及发挥:

※搏球位置在膀胱经之承山穴下一寸半,与正士互相倒马治疗背痛(尤其是膏肓穴附近痛)或腰背痛效果极佳。若久病入络,在患侧搏球至正士一带寻青筋点刺出血,立可见效。

※本穴因邻近承山穴,治疗腿抽筋亦极有效。与承山倒马并用,疗效更佳。

【一重穴】

部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说明:一重穴位置在悬钟穴向前,即阳明经方向横开一寸处。

【二重穴】

部位:在一重穴上二寸。【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一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三重穴】

部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二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下针(即所谓倒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

说明及发挥:

※一重穴位于胆经之悬钟穴向前一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三重穴在二重穴上二寸,三针同下,除治上述各症特效外,尚可治脾发炎、脾肿大、脾硬化(脾家病用针以右边为主),乳发炎、乳痛、乳房小叶增生,甲状腺肿大等症极效。

※本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治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及脑性麻痹均有极大功效。

※本穴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亦有殊效,皆与祛风化痰有关。

【四花上穴】

部位: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帘。【附图】

解剖:(肺支神经,心支神经)

主治:哮喘、牙痛、心跳、口内生瘤、头晕、心脏病、转筋霍乱。

取穴;当外膝眼之下方三寸,在前胫骨肌与长总趾伸肌起始部之间陷中是穴。

手术:针深二寸至三寸,针深二寸治哮喘,针深三寸治心脏病。

运用:四花上穴配搏球穴治转筋霍乱,此时四花上穴须针深三寸。

说明及发挥:

※四花上穴与足三里平行,贴肱骨取穴进针。

※本穴有强心作用,深针治心脏病及哮喘效果极佳,点刺出血治疗上述病变效果更佳。点刺治疗久年胃病、胃溃疡等症亦极效,一般胃痛点刺后可立止疼痛,久年胃病更可加速治愈。

【四花中穴】

部位: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支神经、六腑之副神经)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脏病、心脏血管硬化、心两侧痛、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

取穴:当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手术:三棱针出血治心脏血管硬化、急性胃痛、肠炎、胸部发闷、肋膜炎。用毫针针深二寸至三寸治哮喘、眼球痛。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于胃经条口穴上五分,为应用极广泛之穴道,以三棱针点刺治疗上述各病确有特效。

※此外,以三棱针治疗肺积水、肺结核、肺瘤、肺气肿等病亦有效验。

※用毫针则还能治肩胛痛,肘弯痛、食指痛亦极效,唯治则与它穴不同,以采患侧同侧之穴位为主。

【四花副穴】

部位:四花中穴直下二寸半。【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支神经、六腑之副神经)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脏炎、心脏血管硬化、心两侧痛、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

取穴:当四花中穴直下二寸半处是穴。

手术:三棱针出血治心脏血管硬化、心脏病、急性胃痛、肠胃炎。

运用:四花副穴与四花中穴配合使用,治以上诸症立即见效,但扎针时应对正血管,以见黑血为准。

说明及发挥:

※四花副穴在下巨虚穴下一寸,临床上配合四花中应用,亦为应用广泛之点刺要穴。

※点刺不必拘泥穴位,在四花中穴至四花副穴附近之青筋上点刺,出血即见效果。

【四花下穴】

部位:四花副穴直下二寸半。【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肺之副神经、肾之副神经)

主治:肠炎、腹胀、胃痛、浮肿、睡中咬牙。

       转帖}董氏奇穴·第二篇◎治疗学-上集 1.针四花中穴特效。

2.五虎一特效。

(三)手酸: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四)中指(趾)麻:

1.针通关、通山。

(五)指关节痛:

1.针五虎一特效。

2.针人士。

(六)腕关节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特效。

(七)腱鞘炎:

1.五虎一特效。

(八)手臂不能举:

1.针肾关特效(对侧)。

2.针四花中亦特效(同侧)。

3.针足千金,足五金效果亦佳。

4.花骨二穴。

(九)手痛不能握物;

1.针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

2.重子、重仙。

3.肾关。

(十)肩关节扭伤:

1.针法同手不能举。

(十一)上臂痛:

1.针对侧侧三里、六完有效。

2.再在对侧上曲,用三棱针放血。

3.左臂痛,在膝眼下针即愈,四花中放血亦效。

(十二)肩凝:(五十肩)

1.针法同手臂不能举。

2.针肩中亦有效。

(十三)肩痛:

1.针法同肩凝。

2。肾关、九里。

(十四)肩峰痛:(发肿)

1.通肾、通胃、通背。

2.九里、侧下三里。

(十五)肘关节痛;

1.针灵骨特效。

2.中九里亦效。

3.四花中特效。

(十六)手抽筋:

1.针对侧火山。

(十七)两手拘挛:

1.泻曲陵、针肾关。

十、下肢疾病

(一)坐骨神经痛:

1.针灵骨、大白特效、

2.针鼻翼亦特效。

3.金林点刺亦佳。

4.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二)大腿痛:

1.针叉三特效。

2.金林点刺亦特效。

3.七里、九里。


10/10   |‹ ‹‹ 8 9 10      

{转帖}董氏奇穴·第二篇◎治疗学-下集

2.妇科穴。

(九)难产:

1.针火包。

(十)久年不孕:

1.妇科穴特效。

2.还巢穴亦有效。

3.妇科、还巢,左右交刺尤效。

二十一、中风症

(一)半身不遂(偏枯):

1.灵骨、大白特效。

2.九里倒马亦特效。

3.对侧重子、重仙,效亦佳。

4.肾关。

5.正会、后会。

(二)中风(昏迷不语):

1.正会、前会、后会、灵骨。

(三)中风舌强不语:

1.商丘、正会。

(四)四肢发抖(帕金森症):

1.肾关、复溜、明黄。

2.明黄、其黄、肾关。

3.正会、前会、木枝。

(五)中风手拘挛:

1.针对侧重子,重仙有效。

二十二、难症

(一)高血压:

1.五岭穴之(第四胸椎至第七胸椎两旁一寸半,膀胱经线上的厥阴俞至膈俞)火云至土泄,点刺放血。

2.委中青筋点刺出血。

3.四花中、外,点刺出血。

4.中白穴亦有效。

(二)黄疸:

1.针上三黄。

(三)糖尿病:

1.针涌泉、下三皇(针向内斜刺)。口渴加针通肾。

(四)四肢浮肿:

1.针下三皇、通天。

(五)风疹:

1.天皇至人皇线上及门金点上放血,再针驷马、九里。

2.耳背点刺出血特效,再针驷马、九里。

(六)失眠。

1.针下三皇配镇静,效果极佳。

(七)发高热:

l,针大白退热效果极佳。

2.背部五岭穴点刺亦佳。

(八)酒醉:

1.刺耳环出血,配针素髎更佳。

(九)癫痫:

1.背部第三椎旁开寸半之金吉、金陵(即肺俞、厥阴俞)点刺出血,经过一个疗程即愈。

(十)昏迷:

1.神识昏迷。刺火硬、正会、前会,并于五岭穴点刺。

(十一)解晕针:

1.针手解穴,透下白,一针即醒。

(十二)解经血错乱:

1.针解穴。

(十三)感冒:

1.五岭穴点刺出血,热度即退。

2.鼻塞取侧三里,一针即通。

(十四)失音:

1.针失音穴。

(十五)霍乱抽筋:

1.四花中、外点刺出血,针搏球。

(十六)脂肪瘤:

1.针明黄有特效,

2.外三关亦有效。

(十七)静脉瘤:

1.痛的上下静脉放血。

(十八)血管硬化:

1.委中点刺有效。

2.四花中、外点刺亦有特效。

3.五岭穴(四至七椎旁开寸半及三寸)点刺亦有特效。

(十九)白血球过少:

1.针其黄,肝门。

(二十)红血球过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1.针肝门。

2.三黄亦有效。

(廿一)白血球过多:

1.针三黄有特效。

(廿二)睡中咬牙:

1.针四花下有特效。

(廿三)精神疲劳:

1.针叉三可消除疲劳。

2.针鼻冀可预防疲劳。

(廿四)皮肤敏感:

1.驷马穴特效。

(廿五)牛皮癣:

1.驷马特效。

2.耳背刺血亦特效。

(廿六)青春痘:

1.驷马特效。

2.耳背刺血亦特效。

3.背部刺血亦特效。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   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

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

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原因,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心绞痛的原因,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董氏奇穴虽不拘泥于补泻心绞痛的原因,然若能辅以董师所创之动气用倒马针法,则功效益宏。(参阅拙著《针灸经纬》) ※1991年按:本书之全修版,每一穴位均按穴位所在补入实际之神经、肌肉、血管、解剖。原文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以括号区分心绞痛的治疗,附于解剖之后,仍旧保留,以供参考。

手指部位 (一一部位)

大间

位置: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开三分,即第一节B线中点。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俯分支神经,肝分支神经。主治:心悸,心脏性喘息、心内膜炎、疝气(特效)、扁桃腺炎、腹胀气、膝盖痛、眼痛、三叉神经、小儿气喘、疳积,肠炎(特效) 针法:五分针,直刺法入针1—4分心绞痛症状,直刺1—2分治心脏疾病,直刺2—3分治小肠疾病,疝气及膝痛。或以三棱针扎出血。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不宜双手取穴。

经验:1:以据经验大间,小间,侧间,中间心绞痛治疗什么是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下间,等五穴为治疗疝气之特效穴。2:治疗急慢性肠炎亦特效

小间

位置:食指第一节B线上心绞痛治疗,大间穴上二分即是。掌心向上,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上二分半处。即大间穴上二分半处。如图3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肺及心脏分支神经、六腑神经。

主治:肺系疾患、胸闷心慌、膝盖疼痛、肠炎。(原注不宜双手取穴).支气管喘息心绞痛的治疗,吐黄痰、胸闷、心悸、膝盖痛、小肠胀气、疝气(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儿气喘、疳积、肠炎(特效)

针刺法:五分针变异性心绞痛,直刺2—4分或以三棱针扎出血,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特效。直刺1—2分治心肺疾病,直刺2—2.5分治小肠疾病心绞痛症状,疝气及膝痛。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手取穴不忌。

经验:1:以据经验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为治疗疝气之特效穴。2:治疗急慢性肠炎亦特效。

附:大间、小间两穴均位于阴掌食指B线上,为方便取穴,以两指节距离上下1/3处各取一穴,在上者为小间,在下者为大间。外间位置:食指第二节B线上,两指节距离下1/3处是穴。主治:疝气、膀恍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肠胀气。针法:五分针什么是心绞痛,直刺2—4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刺出黄水神效

经验:浮间,外间通常两穴一起取用效果佳。治疗尿道炎,膀胱炎可配合李白穴什么是心绞痛,云白穴功效倍增心绞痛治疗,双手取穴不忌。

中间位置:食指第一节正中央。主治:疝气、心悸、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花、眼睛酸痛、背痛。

针法:五分针,直刺2—3分,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特效。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心绞痛的原因,双手取穴不忌。

运用:上述四穴针深一分至二分俱可治疗心肺病变。二分至三分治疗下焦诸症,上述诸穴不宜双手同时取穴。一般来说,单手取穴以男左女右为准,四穴联用为治疗疝气特效针,据杨维杰经验,若配合三棱针在内踝及内踝周围点刺放血效果更佳。而笔者治疗疝气时,除取上述四穴,尤喜加灸大敦穴(左边疝气灸右边心绞痛的症状,右边疝气灸左边。)则见效之速,疗效之佳心绞痛治疗,令人难以置信。

木穴(台湾的是3个木穴)木一穴: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处当木二穴下二分半处是穴。木二穴: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木三穴:掌心向上心绞痛的原因,掌面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上二分半处。当木二穴 上二分半处是穴

位置:食指内侧D线上心绞痛的症状,计有两穴点,两指节距离上下一步1/3处各一穴点。主治:肝火旺盛、脾气急燥、胃痛、皮肤骚痒。针法:针深二分至三分。运用:本穴为常用要穴,临床多取一穴,一般以下穴为准。对于眼睛干涩心绞痛的治疗,眼球疼痛,见风流泪等皆有卓效(若加适量番泻叶代茶饮,效益佳)。若以此穴治疗诸如手癣,手掌皱裂等皮肤病尤具特效。治疗鼻涕过多,尤其是感冒流涕立见疗效。治疗皮肤病以患侧穴位为主心绞痛的治疗,其它各病则以对侧穴位为主。此外变异性心绞痛,对外感引起的头痛亦效。木穴肝火旺,急燥泪易淌。                  手部皮肤病,涕多此穴当。

经验: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临床应运上,可任取1—2穴使用心绞痛的症状,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治胃肠胀气心绞痛症状,肋痛甚效。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心常位置:中指第一节D线上,两指节距离上下1/3处各取一穴,计有两穴点。主治:心悸、心脏性风湿病、心肌梗塞、狭心症、肺癌、肺结核。

针法:五分针,直刺2—4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经验:心常一穴什么是心绞痛心绞痛的症状,二穴,三穴配灵骨穴变异性心绞痛,大白穴治肺癌,肺气肿特效,曾用上述穴道治愈六位肺癌2—3期患者。

中指一节上,D线名心常。                  心悸与怔忡,疗效堪称良。

木炎(台湾取三穴)位置:无名指第二节D线上,指节间距离上下1/3处各一穴,计两穴点。主治: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两胁痛、脚抽筋、气喘。

针法:五分针,直刺2—3分。

运用:本穴治疗肝火旺盛之症颇佳。治疗口苦、易怒、 烦燥诸症,皆一次而效。若配伍风府,疗口干、舌燥诸症当可针到而病情立缓。

经验:木炎一穴二穴三穴与上三黄穴功效相同,但一般习惯以腿部上三黄穴为主,而少取用木炎穴。它在治疗肝脏疾病上也有很好的疗效。木炎穴配合耳针肝区治疗B型肝炎,效果显着。以木炎穴配上三黄穴肝炎点治疗传染性肝炎,肝硬化心绞痛症状变异性心绞痛,效果显着。

木炎疗肝病心绞痛治疗,火旺指下平。                 口干伍风府,针着便惺惺。

还巢位置:无名指外侧正中央,赤白肉际处是穴。主治:子宫痛、 子宫肌瘤、盆腔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频数、阴门发肿、安胎。针法:针深二分至三分,忌双手同时取穴。运用:本穴为治疗妇科疾病之要穴,且疗效显着。其穴多与妇科穴相伍,左右交替,即左妇科伍右还巢,右妇科伍左还巢。不唯治妇科诸症颇佳什么是心绞痛,治疗不孕症亦有特效。

经验:还巢穴配妇科穴治妇科百病。

还巢无名侧变异性心绞痛,中节正中央。 二至三分深,双手忌同伤。                 堪疗子宫病,经乱带下尝。 输卵管不通心绞痛的症状,宫斜尿频良。                  阴肿与安胎心绞痛的症状,求子功效强。

脾肿穴(二个)

穴位:掌心向上,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线(C线)三分法,上下二个穴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脾神经、心及肺分支神经。主治:脾肿大、脾脏发炎、胃肠胀气、胸痛、背痛、脚趾酸麻肿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2—4分

经验:治疗脾肿大心绞痛治疗,可用脾肿一穴二穴配三重一穴二穴三穴效果显着。

凤巢穴(三个)

穴位:掌心向上,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中央偏外侧四分法分成三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主治:子宫癌、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崩漏、输卵管不通、子宫前倾或后屈、不孕症、阴门肿痛、肩凝症、卵巢炎。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2—3分

经验:凤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妇科穴治妇科百病特效。以凤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妇科穴治疗子宫炎,子宫瘤,卵巢炎以针炙十二次统计心绞痛的原因,在3127个案例中,有3076人痊愈,其于有减轻。

复原穴(三个)

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B线)四分法取三个穴。如图14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肝之神经、肾神经。主治:骨骼肿大、骨膜炎、筋肿痛、脊椎骨癌板症(骨刺)、坐骨神经痛、腰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2—3分或以三棱针刺出黄水特效。

经验:复原一穴二穴三穴配五虎穴,上三黄穴治全身骨肿。

太阳穴(原名眼黄穴)(二个穴)

穴位:掌心向上,掌面小指第一/二节正中央处。如图17

解剖位置:掌指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肝胆神经。主治:太阳头痛、偏头痛、黄胆病、头晕、头昏、低血压高、三叉神经痛、眼病、手指痛、眉棱骨痛。太肠一穴配太阳二穴同时下针心绞痛的原因,效果较佳。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2—3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经验:太阳二穴配太阳一穴,灵骨穴治偏头痛、太阳头痛、头晕、下针一分钟立愈。

失枕穴

穴位:掌心向上,掌面小指第二节中央偏内侧二分上二分处。如图18

解剖位置:掌指侧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肾神经、脑神经。主治:颈项痛特效,失枕、用脑过度致头昏脑胀。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2分或由上往下斜刺2—3分,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经验:失枕穴为治疗落枕之特效穴,效果神速针下立除。其效果与人皇穴,中九里相同,尤对临时性失枕效果更佳。

双灵穴(系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二个)

穴位: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外侧二分半处。如图21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癜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1—2分或以三棱针刺出黄色液体特效或刺出黑血亦佳。

经验: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病在中者则左右随意取之。1:治疗心脏病双灵穴配火灵穴,火海穴,火神穴,神效。2:治疗肺癌双灵穴配肺金穴,火灵穴,火海穴,灵骨穴,大白穴,精灵穴效佳。3:治疗肝癌双灵穴配木灵穴,木华穴,精灵穴效佳。

定喘穴(三个)

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二节正中央偏外侧(如图应是桡侧)的四分法取三穴。如图38

解剖位置:掌侧指固有神经皮下浅枝、脾之神经、肺分支神经。

主治:支气管喘息、脾喘、右心衰竭。

针刺法:直刺1—2分

经验:定喘穴配木炎穴治喘息效佳。

木灵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穴位:掌心向上,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外侧二分半处。如图22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胁痛、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痿症、半身不遂。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2—3分或以三棱针刺出黄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经验:木灵穴配木海穴,木神穴,三黄穴,木黄穴治疗肝脏疾病特效。

火星上穴

穴位:掌心向上,掌面中指第一节中正央处是穴。如图8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肺分支神经。主治:心悸、头晕、狭心症、心脏性喘息、心脏瓣膜症、肩胛骨痛、胸痛、肺癌、多发性骨癌、两腿痛、五十肩、嗝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2—3分

经验:使用火星上下穴,治疗打嗝特效,若治疗肺癌用于配穴,有立止胸痛之效果。治疗心脏疾病时,若火星上下穴配合地宗,心灵一穴二穴三穴特效。

火星下穴

穴位:掌心向上,掌面中指第二节正中央处。如图8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肺及心脏分支神经。主治:心悸、头晕、狭心症、心脏性喘息、心脏瓣膜症、肩胛骨痛、胸痛、肺癌、多发性骨癌、两腿痛、五十肩、嗝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治疗肺癌用于配穴心绞痛治疗,有立止胸痛之效果)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2—3分

经验:使用火星上下穴,治疗打嗝特效,若治疗肺癌用于配穴,有立止胸痛之效果。治疗心脏疾病时,若火星上下穴配合地宗心绞痛的原因,心灵一穴二穴三穴特效。

人阳穴

穴位:掌心向上心绞痛治疗,掌面食指第二节中央外侧五分处是穴。如图4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六俯神经、肝神经。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阴囊水肿、阴茎痛、疝气痛、前列腺肿大、隐睪症。

针刺法:五分针,与肌肉垂直下针,直刺针深2—3分。

经验:天阳心绞痛的治疗,地阳,人阳,内阴变异性心绞痛,沈阴五穴,为治疗睾丸疾病包括睾丸癌的特效穴。对疝气,前列腺肿,阴茎肿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地阳穴

穴位:掌心向上变异性心绞痛,当人阳穴下2分半处是穴,食指第二节中央外侧五分下二分半处。如图4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六俯神经、肝神经。

主治:睪丸癌、睪丸瘤、阴囊水肿、阴茎痛、疝气痛、前列腺肿大、隐睪症。

针刺法:五分针,与肌肉垂直下针,直刺针深2—3分。

经验:天阳,地阳,人阳心绞痛的治疗,内阴,沈阴五穴,为治疗睾丸疾病包括睾丸癌的特效穴。对疝气,前列腺肿,阴茎肿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天阳穴

穴位:掌心向上,当人阳穴直上2分半处是穴,掌面食指第二节中央外侧五分上二分半处。如图4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六俯神经、肝神经。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阴囊水肿、阴茎痛、疵气痛、前列腺肿大、隐睪症。

针刺法:五分针,与肌肉垂直下针心绞痛的症状,直刺针深2—3分。

经验: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沈阴五穴,为治疗睾丸疾病包括睾丸癌的特效穴。对疝气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症状,前列腺肿,阴茎肿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内阴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三节中央偏外侧四分下二分半处,即第三节横纹上二分半外四分处。如图4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肝及六俯神经。

主治:睪丸炎、睪丸痛、阴茎痛、疝气痛。

针刺法:五分针,与肌肉垂直下针,直刺针深2—3分。

经验:天阳心绞痛症状,地阳什么是心绞痛心绞痛的症状,人阳,内阴,沈阴五穴,为治疗睾丸疾病包括睾丸癌的特效穴。对疝气,前列腺肿,阴茎肿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沈阴穴

穴位:掌面食指第一节中央外侧五分上二分处。即小间穴外二分处。如图4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六俯神经。

主治:睪丸癌、睪丸瘤、疝气痛、摄护腺肿大、前列腺肿、阴茎痛、阴门肿痛。

针刺法:五分针,与肌肉垂直下针心绞痛症状,直刺针深2—3分。

经验:天阳,地阳心绞痛治疗心绞痛症状,人阳,内阴心绞痛的治疗什么是心绞痛,沈阴五穴,为治疗睾丸疾病包括睾丸癌的特效穴。对疝气,前列腺肿,阴茎肿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木华一穴

穴位:掌心向上心绞痛症状,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外侧五分处。如图9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脾神经。主治:小腿胀痛、胃肠胀气(肝病引致)、脾脏肿大、腿部抽筋。

针刺法:五分针,斜刺变异性心绞痛,由外向中指中央方向针2—4分。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治疗脾胃病双手取穴。

木华二穴

穴位:掌心向上,掌面中指第二节正中央偏内侧五分处。如图9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脾神经。主治:小腿胀痛、胃肠胀气 (肝病引致)、脾脏肿大、腿部抽筋心绞痛的治疗心绞痛的原因,治肩痛。

针刺法:五分针,斜刺,由外向中指中央方向针2—4分。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治疗脾胃病双手取穴。

经验:木华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治疗小腿胀痛有立解之效。

火膝位置:小指甲外侧角后二分。主治:膝盖痛、关节痛、风心痛变异性心绞痛,膝扭伤、眼球痛。。针法:针深一分至二分。运用:本穴治疗郁症(肝气横逆型)颇佳。而用于手太阳经疼痛,肩臂不举者、变形性膝关节炎,颇有殊效。

火膝少泽后,膝痛此穴凑。                 风心关节炎,何须愁白头。

膝灵穴(二个)

穴位:手背,中指指甲内/外二侧下二分处。如图32

解剖位置:正中神经皮下枝,心及肺之神经。

主治:膝挽h、关节炎、心脏性之风湿病、脚趾神经痛。

针刺法:由上往下斜刺1—2分。

经验:膝灵穴在临床效果与火膝穴,配肩中穴治疗膝盖风湿关节炎特效。

胆穴位置: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心绞痛的原因,计两穴点。主治:惊悸、怔忡、小儿夜啼。针法:针深一至二分。运用:本穴疗惊悸、小儿夜啼心绞痛的治疗,余常伍以内关更见取效神速。或独取哑门一穴疗效亦捷。不唯如此,本穴若伍以空间十联针治疗膝痛极其特效。

胆穴中指一,两侧各中点。                 一分二分深,心悸此穴添。                  堪治夜啼郎,膝痛应针痊。

二角明位置: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心绞痛的症状,距离两指节间上下1/3处各取一穴,计两穴点。主治:闪腰岔气、肾痛、眉棱骨痛、鼻骨痛、前额痛。针法:五分针,皮下针向小指方,横刺二至三分。运用:本穴治疗上述诸症,疗效颇着。本穴与火串共享,治疗闪腰岔气者,莫不立时见效。而疗鼻骨疼痛,笔者多与镇静穴共享,其疗效之佳,夷非所思。取穴二角明变异性心绞痛,中指一节央。                  横刺有两分,两穴皮下藏。                  方向尤注意,针向小指方。                 闪腰岔气者,腰痛亦专长。                  鼻骨眉棱骨什么是心绞痛,诸痛皆无恙。

火串穴

穴位:手抚胸取穴什么是心绞痛,手背腕横纹上二寸五分,两筋骨间陷中。(不是十四经的支沟穴)如图4

解剖位置:浅层分布侥侧皮静脉的分枝,和后前腕皮神经的分枝,深层有骨间动、静脉兴后骨间神经,肺分支神经、心副神经。

主治:胸痛透背,胸闷心绞痛症状,手抽筋、手指麻木。

针刺法:直刺1寸—1.5寸,斜刺30度由下往上针二寸。

经验:火串穴配腕顺一心绞痛症状,二穴治重听特效。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治疗胸痛,胸闷发胀则同时取火陵穴,火山穴,可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心膝位置:中指背面第二节中央两侧中点处各一穴,计两穴点。主治:膝盖痛、肩胛痛、颈项痛、小腿胀痛及酸痛。

针法:由内向外斜刺2—3分。

运用:本穴治疗脊椎疼痛及膝关节炎,临床运用之效果极佳。配膻中治疗膝无力特效。

如图(5)心膝中指上,二节侧两旁。                  针术任何施,两穴一二长。                  膝盖肩胛痛,脊痛医名扬。

经验:心膝一穴配肩中穴效果更佳。

肺心位置: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上心绞痛症状,指节间距离上下1/3处各取一穴,计两穴点。主治:脊椎疼痛、脖颈痛、腓肠肌痉挛。针法:皮下向外(小指方向)横刺。运用:本穴治疗腰椎疼痛极佳。

如图(6)肺心中指二,两穴脖颈痛。                  腰椎及尾椎,小腿胀痛松。                  皮下外横刺,小指方向通。

八关穴(八个)

穴位: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内/外侧五分下二分半处。如图24

解剖位置:正中神经皮下浅枝、心肺及肝分支神经、肾神经。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脑贫血、耳鸣。

针刺法:斜刺从下往上入针2—3分。

经验:八关一穴至八穴配正会穴,为治疗中风心绞痛症状,半身不遂之特效穴。且为董师常用之速效穴。如治疗五十肩,手臂不举,腿痛,腿软无力症更是针到病除,一般取八关三穴与四穴就足够了。

 董氏其它针法    

一、病位取穴法

    在病灶直接下針。以治痛為主。例如:頭三針治腦、肩上三針治肩痛、五花穴治足跟痛。另外亦可治療臟腑,例如:腑巢二十三穴治婦科,胃毛七穴治胃病。

二、上下左右平衡法

    利用陰陽中和之理,在病位的對稱健側下針。專門治痛。例如:手三關治腳底痛,肩中三針治膝痛,下三皇治手尺側骨痛,足五花治頭痛、失眠,土水穴治膝痛。

三、循經取穴法

    各穴所入之經為其所治之臟。專治臟腑疾病。例如:上三黃入肝經,可治肝病,下三皇入腎經,可治療腎病,心靈一、二、三穴入心包經,可治心病。

四、全息律對應針法

    利用身體各局部區段,即可包含整體信息的方法,取全息律對應位置下針,以治療臟腑為多,治痛較少。例如:腕順穴治胸椎、腰椎痛,正脊三針治脊椎疾病,婦科穴治婦科疾病,手三關治足跟痛。

五、指揮針法(三角針法)

    在同一條經上取兩針,在鄰經上取一針,用以指揮另外的兩針,以加強其療效。主治臟腑疾病。例如:在心經上先取兩針,然後在其鄰經上取一針,使其成三角形,指揮並加強心經上的針效,以提升心臟方面疾病之療效。

六、按摩導氣針法

    四肢循經取穴,臟腑病灶上按摩,心氣配合,導氣調整病灶之氣。此法專治臟腑之病。例如:四花三針治胃疾,下針後可按摩患者胃部,輕柔按摩即可增加療效與針氣引導;針上三黃時,按摩肝區;針下三皇時,按摩腎區;針心靈一、二、三穴時,按摩胸口。此方法即可達到意至病所、氣運至病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