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牵牛花的古诗:美国政府究竟想干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0:37:37

——评美国政府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的霸道逻辑

  作者注:2010年中美关系之焦点是4月份美国是否正式将中国列为所谓“汇率操纵国”并采取所谓“超级301条款”的严厉贸易制裁措施。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财长盖特纳和许多国会议员连续高调发表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强硬讲话,表明美国政府今年4月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一旦美国政府如此蛮干,或者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中美之间将爆发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将迅速恶化。中国政府必须高瞻远瞩,从全局战略出发,妥善应对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是作者2005年批评美国财政部汇率政策报告的一篇长文,详尽分析了美国政府指责他国“操纵汇率”的霸道逻辑和错误政策。值此人民币汇率政策何去何从之关键时刻,作者特将此文再次发表于博客,供有识之士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中国的应对之策。

  美国政府究竟想干什么?

       一、评论的理由

  美国财政部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每年发表至少两次,目的是评估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的最新动向。报告的法律依据是1988年的“贸易和竞争力综合法案”。该法案规定:“财政部将对外国汇率政策进行年度评估,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咨询协商,判断外国是否操纵其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以此妨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节,或者擭取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优势”。

  本文所评论的是美国财政部2005年11月报告。之所以评论该报告,理由有三:第一,中国政府2005年7月21日所宣布的汇率制度改革,显然是迫于美国的压力,该报告对此有清楚叙述。第二,美国得寸进尺,对去年7月21日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和制度运转显然很不满意,该报告用极为严厉的措辞向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而且清楚描述了美国政府迫使人民币升值和浮动的具体措施。第三,中国领导人即将访问美国,美国财政部近期将就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发布新报告。最近美国财政部高官威胁说:有可能首次将中国正式了列为“汇率操纵国家”。去年11月的报告实际上已经表达了如此严厉的意图。果真如此,中国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将更加严峻。

  二、本文的十大观点

  第一,判断外国尤其是中国是否操纵汇率,“以此妨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节,或者擭取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优势”,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标准或指标模糊不清、武断专横,既没有理论基础,更没有事实证据。然而,采取模糊不清、武断专横的标准或指标,正好让美国政府随意解释,肆意指责他国。

  第二,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操纵汇率。中国政府自1994年起,一直维持与美国的固定汇率。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许多国家将汇率巨幅贬值,中国为维持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稳定,自始至终保持汇率稳定,为此付出巨大努力,赢得世界普遍赞扬。中国不仅没有“操纵汇率”妨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节、擭取不公正的贸易竞争优势,反而为世界经济的稳定有序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毫无事实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对此也没有提出任何证据。

  第三,用贸易收支顺差或国际收支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或者用外汇储备累积的数量或速度,特别是用外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来判断一国是否在操纵汇率,是非常错误的理论。美国财政部的理论模型之所以严重错误,乃是因为它没有考虑当今国际经济金融的特殊制度安排和全球产业新的分工格局。美国事实上是整个国际金融制度和国际分工格局最大的受益者。美国政府对此避而不谈,却转过来指责其他国家操纵汇率,既违背基本的科学精神,又违背起码的国际道义准则。

  第四,美国政府口口声声所说的国际经济不平衡和潜在风险,根源完全不是中国或其他国家操纵汇率,而是当今霸权式的国际经济金融制度。美国要真想消除国际经济不平衡和巨大风险,就应该带头改革目前的国际金融制度,比如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消除投机资本和投机性外汇交易的巨大风险和杀伤力、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给发展中国家以更多资金技术援助、放宽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种种限制,等等。

  第五,美国财政部所说的国际经济巨大风险,主要不在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巨大差距,而是在于巨大的外汇资金投机交易,其交易量高达每天2万亿美元!有识之士早就指出:如果管理不当,如此巨大的投机交易随时可以冲垮任何国家的金融经济体系,或许美国例外。投机交易的80%以上掌握在美国投资机构手上,交易主要在华尔街进行。要说国际经济金融的巨大风险,要承担责任的不是中国和其他欠发达国家,而正是美国自己!

  第六,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向中国和其他国家推销浮动汇率、解除金融管制和金融和外汇交易的彻底自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跟着起哄,充当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急先锋。这就是着名的“华盛顿共识” (Washington Consensus)。历史早就证明:所谓“华盛顿共识”的政策方案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巨大灾难。当年迫于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资金组织压力,接受“华盛顿共识”的几个亚洲国家,早就抛弃了“华盛顿共识”。曾经担任美国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着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兹,专门着书,力斥“华盛顿共识”之非。没有多少尊重真理的经济学者会认同所谓“华盛顿共识”。想不到,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然到处贩卖!

  第七,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竭力贩卖“华盛顿共识”的基本目的,是将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当年欧洲反其道而行之,隆重推出欧元与美元抗衡,美国政府的一些经济学者甚至用“欧元将重新把欧洲拖入战争深渊”的论点,来强烈反对欧元诞生。因为欧元是唯一有希望与美元抗衡的国际货币。有识之士早就指出:美国是最不愿意改革目前国际货币制度的国家,因为她是该制度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第八,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旦世界各国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彻底取消外汇管制、实施完全的浮动汇率,那么,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美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非常可悲的是:中国好些经济学者食古不化、食洋不化,跟着起哄,说什么“只要人民币汇率浮动,中国就拥有自主的货币政策”!再没有比这更加荒谬的无稽之谈了。30多年的历史彰彰在目:汇率越是浮动,一国货币政策就越是受到外汇市场的牵制,当然美国的牵制了;汇率越是浮动,中国所需要的美元储备将越多,而不是越少!货币政策将更加不自主!想不到,好些大名的经济学者,依然抱着教科书的老生常谈,跟着美国政府起哄,主张中国要有自主的货币政策,要搞浮动汇率!

  第九,相反,只要中国实施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当然,人民币与欧元、一篮子货币或其他锚挂钩也有可能性,目前我以为最好的方案还是与美元固定),不开放资本帐户,继续对经常帐户实施细致管理,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至少短期如此。请大家必须记住:着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位一体”是固定汇率、完全资本流动、自主货币政策不可能同时存在,取消资本流动假设(即实施资本流动的管制),固定汇率与自主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容的。没有任何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经验事实证明:完全资本流动利大于弊。好些经济学大师比如托宾、斯蒂格利兹、蒙代尔等等,都反对毫无限制的资本流动。需要澄清的是:好些学者以为,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固定,中国的货币政策就依赖美国,美国就可以操纵中国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就没有一点儿自主权了。其实,美元是当今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与美元固定,实际上是将中国货币政策与全球的美元区固定,只要全球的美元区(当然主要是美国)货币环境稳定,中国的货币环境就会稳定,除非美国刻意要制造货币动荡,而这与美国自身的利益是完全不符的。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美元在今天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类似金本位制下黄金的地位。美国的确可以制造美元不稳定,就像当年黄金主要生产国或储备国可以制造黄金不稳定一样。但是,刻意制造美元不稳定,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她没有理由刻意那么做。

  第十,中国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浮动的主要目的:一是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二是迫使中国货币政策更加依赖美国和美元,更加依赖国际投机资本的一举一动(当然主要是美国控制的投机资金),三是削弱人民币区域性国际货币的地位。中国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华盛顿共识”的政策理念和方案。中国必须用正确的理论逻辑和详尽的事实分析告诉美国政府:迫使中国接受“华盛顿共识”,才是真正制造全球经济金融的不平衡和巨大风险,不仅严重伤害中国经济,严重伤害亚洲区域经济,而且会严重伤害全球经济,最终也会伤害美国经济。中国政府应该忠告美国政府:不要搞“损人不利己甚至损人损己”的蠢事!!

 三、美国财政部对中国的指责

  美国财政部报告对中国汇率政策的指责主要是四个论点。

  第一、“固定汇率已经给中国经济和更大范围的全球经济造成扭曲和不断上升的风险,特别是限制了其他亚洲各国的汇率灵活性”。

  第二、尽管中国“7月21日宣布放弃八年之久的与美元挂钩汇率制度,承诺提高汇率灵活性,强化市场力量对汇率的决定作用。……然而,新制度的运转依然受到高度限制。前面所指出的扭曲和风险依然存在,对周边货币灵活性的制约依然存在。”“尽管新汇率机制允许更大的灵活性,7月21日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依然受到严格控制。”

  第三、“中国的确采取了一些措施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以扩大外汇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但是,中国对资本流出的控制仍然要大于对资本流入的控制。”

  第四、“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不断快速增加的投资规模,她需要转向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即主要依靠家庭投入的经济增长。然而,僵硬的汇率机制阻碍中国朝这一增长方式转变。”

  让我们仔细评论一下。

  首先,中国实施固定汇率有助于世界经济稳定,而不是增加风险;有助于产业的合理分工和经济增长,而不是制造“扭曲”。相反,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竭力推销的浮动汇率,才是国际经济“扭曲”和国际金融巨大风险的主要根源。

  说中国固定汇率已经给中国经济本身和世界经济造成扭曲和巨大风险。但美国财政部官员心目中所谓的“扭曲”和“风险”究属何物?却语焉不详。翻看财政部其他报告和相关法案,所谓“扭曲”大体上是指一国累积巨额贸易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或外汇储备。即使我们先同意用这个指标来衡量所谓“扭曲”,中国根本就不是主要的“扭曲制造者”。2002年到2005年,中国经常帐户顺差分别是354亿、459亿、687亿、亿(其中贸易收支分别为304亿、255亿、 319亿、 亿);日本分别是1125亿、1362亿、1500亿、亿;欧盟分别是557亿、255亿、529亿、亿;俄罗斯分别是291亿、354亿、601亿、 亿。

  如果说哪国累积了经常帐户顺差就是制造“扭曲”,为什么美国单单指责中国,不去指责日本、欧盟和俄罗斯?何况,美国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政府三方对中国贸易收支的统计有巨大差距,美国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其实大大夸大了中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再者,中国与美国是经常帐户顺差,与亚洲各国却主要是逆差,加总起来,中国的贸易顺差无论从全球角度还是从双边角度来看,都不是什么重大“扭曲”。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一国贸易顺差或累积外汇储备就是在制造“扭曲”?这是什么意义上的扭曲?根据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汇率相互固定的经济区域,生产资源的配置或生产结构的变迁,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技术进步,也就是亚当?斯密着名的“看不见的手”或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了。美国一向以自由竞争的维护者和旗手标榜,怎会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中国自1994年开始,就一直维持固定汇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进出口结构和相应的贸易顺差,是市场竞争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演变的结果。

  当然,中国有一些鼓励出口的政策,某些行业还有相当程度的垄断,这些措施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与美国财政部所说的操纵汇率制造“扭曲”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国有鼓励出口的政策,更有许多鼓励外资的优惠政策,其中当然包括美国资本。美国资本投资中国,从中国赚了多少钱?所谓中国出口里面,又有多少是外资企业的贡献?许多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甚至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了中国,而这些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同样是美国人衣食住行所需要的。全球产业大转移和重新分工,让中国逐渐成为许多产品的制造商。中国劳动力不仅为本国消费者生产,而且为世界(包括美国)消费者生产。美国人转而去搞服务业和高技术,绝大多数美国劳工告别了蓝领时代。这样的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人类技术进步和经济演化的必然过程,美国站在产业最高端,是最主要的受益者。怎么转过来指责专业化分工的另一方在制造 “扭曲”?何况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国际产业分工和世界产业的重新布局,与汇率没有多大关系。

  如果真要说“扭曲”,搞浮动汇率才真正制造“扭曲”!任何明白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人都会明白:一旦汇率固定(一国之内的不同区域使用不同货币,可看作是永久的固定汇率,正如今日的欧盟),产业之调整、演化、贸易格局、贸易收支等等,即由市场力量决定(消费者的需求转变和生产者的技术进步)。一旦汇率变动不居,忽上忽下,指导消费者和生产者决策的价格信号被扭曲,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才真的会出现扭曲。所以,美国政府要真想指责“扭曲”制造者,应该去指责鼓动浮动汇率的机构和国家,当然主要是他们自己。

  说中国固定汇率制造风险,就更是无稽之谈。众所周知,当今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是国际金融制度不对称、不均衡、是一个霸权式的金融体系,是天文数字的投机资金在全世界到处流动,是以美国投资机构为主的国际机构控制着全球资金的流动。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如果处理不当,其金融体系将立刻被投机资金冲垮。

  中国维持固定汇率、控制资本流动、妥善管理外汇交易,是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巨大贡献。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维持汇率不变对世界经济稳定的贡献有目共睹,美国怎能反过来指责中国增加全球风险?

  第二、适当的资本控制、妥善的外汇市场管理有助于稳定中国经济、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而不是增加世界经济的风险;相反,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竭力贩卖的资本市场彻底自由化,才是目前国际金融巨大风险的主要源泉。

  国际资本流动对各国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乃是经济学者长期为之困扰的难题。从理论上讲,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当然包括资本)促使要素不断迈向收益率高的地区和行业,最终促使所有生产要素不断获得高收益,人类的收入水平也就不断上升。在所有生产要素里,最具有流动性的是资本,土地无法流动,劳力流动由于各国移民法的限制,也不容易。我们今天喜欢夸夸其谈的全球化,其实主要是产品贸易和资本的国际流动。

  然而,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国际浮动汇率体系,给全球资本流动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那就是主要的国际资本流动并不是致力于生产性投资,而是旨在赚取短期汇率、利率差价的投机性资本,其规模今天已经超过每天2万亿美元,全年规模高达近800万亿美元,而国际间真正致力于实质生产投资的资本,每年不过数千亿美元,二者的差距超过千倍!

  如此巨大的国际投机资金交易是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直接后果。受益者是谁呢?只是那些所谓国际资本和外汇市场上的 “大鳄”,如大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等等,美国的机构居于绝对垄断地位。受害者是谁呢?就是那些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饱受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国家和地区,比如1970-80年代的拉丁美洲、1992年的欧洲、1997年的亚洲、1998年的俄罗斯。如果完全放开资本市场、完全放开外汇交易,除了美国,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都没有能力抵挡投机资金的巨大杀伤力。

  许多经济学大师和商界有识之士一直在不断呼吁:需要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国际投机资本的巨大破坏力。货币理论大师、诺贝尔奖得主、已故耶鲁大学教授托宾,很早就提出着名的“托宾税”,即对不是实质投资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征收高额税收,以此限制它们流来流去。诺奖得主克莱因、蒙代尔、斯蒂格利兹和许多顶级学者如麦金龙,同样一直主张要限制投机资本。我想任何尊重起码科学逻辑的人不会不同意他们的精辟分析。

  中国必须非常慎重地处理资本帐户开放、外汇市场开放、金融行业开放、证券市场开放等重大课题。维持固定汇率、不开放资本帐户、妥善管理经常帐户、采取有力措施限制投机性资本大规模进出,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政策。

  既然巨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对人类的实质经济增长有害无益,为什么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不遗余力地推销浮动汇率和资本市场彻底自由化呢?我提出两个解释:一是既得利益集团背后作祟。毫无疑问,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喜欢大规模投机资本,他们是最主要的受益者。华尔街大老与华盛顿官场千丝万缕的联系,世人皆知(笔者曾专门撰文分析华尔街和华盛顿的关系,并指出二者之关联是理解美国历史的关键)。二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汇率越是浮动、投机资本越活跃,世界其他各国的货币政策、金融利益越是依赖美元和美国政府。一旦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被投机资本冲垮,华尔街大老和华盛顿高官就纷至沓来,充当救火队或“救世主”的角色,这些国家的金融控制权很自然就落到美国人手里。难道人们这么快就忘记了拉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巨大教训?

  对国际经济和金融的许多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人云亦云。国内好些所谓经济学者,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马首是瞻,好像那里出来的报告、理论、政策就是金科玉律,动不动就说“那是数十位经济学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很值得我们参考”!悲矣

  第三、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是体制或制度变革,不是放弃固定汇率,采纳浮动汇率。美国政府说僵硬的汇率让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和大规模投资,转搞浮动汇率就能够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如此论点,有点儿牛头不对马嘴、离题千里也!

  其一,前面已经指出:当汇率固定、货币环境稳定之时,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产业结构的演化和调整或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转变和投资者的技术进步;当汇率浮动、货币环境动荡不宁之时,价格信号被“扭曲”,经济增长方式可能被“扭曲”。美国政府宣称搞浮动汇率有助于增长方式调整,事实正好相反。

  其二,美国政府眼见中国出口增势强劲,贸易收支年年顺差,就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此论点相当片面。中国自1990年代起的出口快速增长,很重要的原因是世界范围的产业重新分工和整合。世界产业的低端从发达国家迅速转入中国,主要因为中国要素价格(土地、劳力)非常低。世界性的产业转移和重新分工,与汇率没有多大关系。

  其三,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是不是像美国所说的“是主要依赖”?需要详尽的数字考察,很难得出明确答案。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内需,却是毫无疑问的。衣食住行各个产业的发展、通讯行业的巨大进步、国内品牌逐渐主导家电行业和许多其他行业,等等,最充分地说明内需是中国增长的主要动力。去问问任何一个到中国来投资的美国投资者吧,若不是看中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他们会到中国下注投资?

  其四,如果说中国有许多鼓励出口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需要改革,那我完全同意。随着中国出口竞争力的不断上升,随着国内市场不断深化和扩展,中国的确不再需要采取诸如出口退税等优惠措施来鼓励出口了。但这与美国政府鼓吹的浮动汇率或汇率灵活性没有任何什么关系!

  结论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指责固定汇率扭曲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非常错误的论点,而且错的很浅!

四、 指责中国“操纵汇率”毫无理论逻辑和事实证据

  美国财政部发表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主要目的是审查他国(目前主要针对中国)是否“操纵汇率以妨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节和擭取国际贸易的不公正竞争优势”。2005年11月的报告里,美国政府对中国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表示严重不满意,并提出如下措施:

  “财政部今后的报告将严密审查:中国是否说话算数,兑现其负责官员屡次承诺要采取的改革措施。绝对必须且极其紧迫的是:中国必须毫无保留地全面实施新的汇率制度,以尽快实现更大程度的汇率灵活性。”

  “美国政府还将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更大努力,推动中国和其他较大的新兴亚洲国家提高汇率灵活性,美国政府将为此推荐相应的政策举措,包括金融业改革、刺激内需和降低全球不平衡。为达此目的,美国政府将根据需要,随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理事会提交详细报告,包括相关政策评估。财政部还将提出建议,以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政策监督机制。”

  “就宏观经济、金融业改革和汇率制度改革,财政部与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双边和多边磋商。今年,财政部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多次7国集团会议,主要讨论上述课题。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APEC国家认识到:他们需要采取共同努力以促进国际经济不平衡状态的有序调节,包括必要时更大程度提高汇率灵活性。2005年10月中旬,财长斯诺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深入磋商。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JEC)亦是重要的磋商平台,该委员会成员是中美双方许多关键经济金融监管部门的负责官员。中美金融监管工作小组本年十月亦举行了专门会议。最近,财长斯诺已经任命了一名专职的财政部金融特派员、永久进驻中国。该特派员将于2006年上半年到任。”

  “中国政府说得很清楚:7月21 日的改革只是提高汇率灵活性的第一步。10月16-17日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举行会议,在会后公报里,中国政府声明:他们将进一步提高汇率灵活性,强化市场力量的作用,以完善他们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告诉美国总统布什:中国将坚持不懈地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在财政部下次报告公布之前,中国应该兑现承诺。财政部将严密监视人民币的走势,观察中国政府是否允许人民币汇率具有更大灵活性。”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负责官员最近仍然放言:有可能在下次报告里,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家”。一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家”,紧接而来的便是更大的外交压力甚至经济制裁措施。

  我们要问:美国为什么如此高调地强制中国汇率制度改革?难道是中国真的在操纵汇率?或者如某些国内学者所说: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和浮动或许是真的对中国好?以至于“很难判断美国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的压力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的说法

  结论其实很简单:美国的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国经济增长、遏制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竞争力、遏制人民币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迫使中国货币政策更多地依赖投机资本的控制,当然也就是美国的控制了。然而,高举汇率改革(升值和浮动)的大旗,却能够在中国赢得同情者、拥护者和支持者。中国主张和相信升值和汇率浮动的官员和学者为数并不少,尽管他们的理论经不起严格的逻辑推敲。他们甚至还天真地认为美国是真心帮助中国改革。

  单从美国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就可以看出美国的意图完全是政治性的,完全是国际战略的需要。首先让我们检讨一下美国政府如何定义“汇率操纵”。

  根据美国“贸易和竞争力综合法案”:“如果该国故意将汇率确定在某个水平或范围,以至于汇率在相当时期内,大幅度偏离潜在的均衡汇率水平――所谓均衡汇率水平是政府没有采取操纵行动的条件下,汇率应该具有的水平――那么,根据该法案第5304条款,就可以确认该国操纵汇率”。

  任何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可以明白:如此定义的“汇率操纵”,既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也没有任何实际操作性。于是,中国或别国是否操纵汇率,就只好任凭美国官员信口开河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斯为甚!

  所谓“没有操纵行动条件下的均衡汇率水平”是怎样一个概念?所谓均衡汇率如何计算出来?说起来,美国财政部判断汇率操纵的理论逻辑与好些国内国外主张人民币升值的逻辑非常相似,却都是错误的逻辑。

  可不是吗?主张人民币升值的主要依据之一是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严重低估,即严重低于所谓均衡汇率水平。他们所说的均衡汇率水平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金科玉律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幸的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局限条件太严格,根本无法直接用来计算均衡汇率。

  在这个重要的关键点上,美国财政部比好些似懂非懂的经济学者要诚实多了。他们承认:“多年以来,人们试图用许多正式的理论模型或非正式的逻辑推理,来解释汇率如何决定。这些研究工作有助于我们理解汇率趋势及其相关现象。但是,没有哪个模型或方法能够完全描述我们所观察到的市场决定的汇率行为。使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汇率行为,其结果往往千差万别。”

  是的,依照所谓购买力平价计算,人民币究竟应该升值多少才算是达到均衡汇率?有人说应该升值 10%,另一些人说应该是15%、30%、50%或100%,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首席经济分析师说人民币兑美元十年之内应该升值到5: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应该马上升值到2。5:1,最离谱的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华裔经济学者黄有光,他说人民币应该马上升值到2:1。同样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许多人说人民币根本不应该升值,反而应当贬值。

  仅此一点,足以说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非常严重的问题,完全不能成为汇率政策的依据,当然更不能成为美国指责中国和他国操纵汇率的依据了。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价定律”:即一摸一样的商品,无论在天涯海角,无论用何种货币计价,价格理当完全相同,这样,两种货币汇价之比(汇率)自然应当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推而广之,如果有多种商品,则两国货币汇价之比(汇率)就应该等于两个商品篮子的价格之比。这个版本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被称为“绝对购买力平价”。

  任何仔细研究过经济理论的人一看就知道:用绝对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均衡汇率,具有难以克服的苦难。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成立,至少需要如下条件:(1)一个完整的世界贸易市场;(2)一个完全竞争的世界贸易市场;(3)每个商品的质量数量完全一致;(4)每个商品的价格完全均等;(5)两国商品篮子中所包含的商品种类完全相同;(6)两国商品篮子中各个商品所占的权重完全相同;(7)瞬间完成的、没有任何成本的国际间套利行为。即使是黄金、白银、石油、钻石、咖啡等等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做期货交易的商品,也无法满足上述“绝对购买力平价”,更何况其他商品。

  绝对购买力平价不行,经济学者转而采取第二个版本:相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或者,两国汇率之变动率(升值或贬值的速度)应该等于两国通涨率之差。用这个版本的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均衡汇率,依然有难以克服的困难。主要有:(1)两国价格指数之计算方法必须完全相同;(2)任何货币方面的变动(比如央行改变货币供应量),其效果应该瞬间传递到所有商品和服务;(3)中央银行不能对外汇市场进行任何干预或操纵,或者,外汇市场不能有任何垄断者主宰市场走势。

  众多经济学者的大量研究,证明实际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的推测严重不符。采取固定汇率时,二者相互分离自不必论。但即使是1970年代之后普遍实施浮动汇率的时期,实际汇率走势依然与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严重不符。经济学者总结出三个基本结论:(1)购买力平价计算本身具有相对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货币篮子或不同的价格指数,可以完全得出差距巨大的所谓均衡汇率值。(2)严格地说,满足购买力平价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政府完全不干预或操纵市场汇率,然而,即使是浮动汇率最时髦的时代,各国对汇率的干预或操纵无日无之,连美国也不例外。(3)汇率市场、货币市场受消息、预期的影响巨大,一有风吹草动,汇价往往剧烈动荡,而一般商品服务市场要稳定得多。商品服务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化(即实质经济的价格水平)与汇价的波动往往南辕北辙,即使是很长时期,外汇市场走势与实质经济之价格水平也找不到多少的相关性。

  不仅购买力平价如此,其他的汇率决定理论模型如汇率决定的货币方法、资产选择方法,等等,都有各自难以克服的困难。所以,用这些方法计算出一个均衡汇率值,然后就信口开河,说现在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汇率多少,应该升值多少云云,很有点儿自欺欺人的味道。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这些办法计算出一个汇率值,然后就肆意指责别国操纵汇率,就更是胡说八道了。因为既然无法有一个众所认可的均衡汇率值,我将汇率固定在某个水平,有什么依据说我干预或操纵汇率呢?

  那么,汇率究竟是如何决定的?有没有均衡汇率这回事?一个国家采取固定汇率时,那个汇率水平又是如何选定的?以后需不需要调整?调整时的依据又应该是什么?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最本质的区别究竟何在?这些重要而基本的大问题,笔者今后将专文论述。

 五、“全球不平衡”的根源是霸权式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制度

  美国财政部报告的根本目的似乎是要解决所谓“全球不平衡”问题。报告宣称:“全球不平衡表现为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巨大差异,反过来体现为经常帐户的巨大差距,世界大国之间的经常帐户差额尤其显着。解决全球不平衡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应该采取有序的方法解决之,以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最大增长。”报告随后多次指责中国的固定汇率制造了全球不平衡,当然主要是指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勿庸置疑,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各国生活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而且许多方面的差距还在逐步扩大。各国收入不平等严重加剧,究竟是谁的责任?难道是中国固定汇率的责任?难道是中国的快速增长制造了全球不平衡?世界上任何一个稍有责任心和常识的人都知道: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正是对解决全球不平衡所做的最大贡献。试图遏制乃至消灭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不仅不是解决全球不平衡的办法,反而要最严重地加剧全球不平衡。美国政府不可能不明白这个最起码的道理!

  各国经济增长严重不平衡,原因非常负责,历史、文化、地理、气候、资源、人口、政治制度,等等,皆是重要原因。解释各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差异,是经济学者数十年来为之不懈努力的重大课题,要找到准确答案,谈何容易。然而,无需借助经济学者复杂的数学模型,我们完全可以指出导致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最根本性原因:即霸权式的世界经济金融制度。

  1998年,笔者撰写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的着作《金融危机与国家利益》,曾经专门探讨霸权式的世界经济金融制度,其中关键是:美国是当代世界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她得天独厚。“纵观整个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等无不打上浓厚的美国色彩。美国今天的全球霸权,既得力于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物质财富、先进的科学技术、富于创新的企业,更得力于美国是当今人类活动许多规则的制订者: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按照美国方式进行。美国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唯一独特但最重要的优势:竞争规则的优势。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长期未加重视的重大问题。”(向松祚、张庆昉着《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页

  美国的竞争规则优势在经济金融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美国从中所获得的利益也最大。(1)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全世界80%以上的储备货币是美元,美国政府每年为满足世界各国的美元储备需求和交易需求,所增加的货币供应量高达数千亿美元。这是美国政府从世界各国人民手中所征收的“铸币税”。原则上,美国政府只要增发美元钞票,就可以拿到世界任何地方兑换任何物品。(2)美国多年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经常帐户赤字、国民净储蓄一直很低,个人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2005年甚至降低为负值。是谁为美国人的投资和消费提供资金呢?当然是世界其他各国,尤其是亚洲各国(当然包括中国)。让我们直接引用美国财政部2005年11月报告的数字吧:“外国私人投资者购买美国证券资产,是美国经常帐户融资的重要渠道,2005年上半年达到5520亿美元。其中外国私人资本购买美国国债达到1620 亿美元。此外,外国政府购买美国资产达到2150亿美元。到2005年6月底,外国人拥有的美国国债累积达到2万亿美元,即美国公债的53%为外国人持有。其中外国政府持有1。2万亿美元。”(3)外国在美国的净投资,2004年底达到2。5万亿美元!美国多年来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大的国家,只是最近一两年被中国略微超过,但总量上不可同日而语。(4)全球金融交易(包括股票、外汇、债券、基金等等)的80%以上控制在美国机构手上或者在美国进行。美国银行和金融公司居于全球金融交易的绝对垄断地位。(5)美国控制着国际金融机构的政策和日常运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某种程度上不过是美国财政部的一个部门而已!(6)美国消费着世界能源的一半!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军事优势,美国控制着世界主要的石油资源。

  霸权式的、不平衡的、不公正的国际经济金融制度,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固然有自身的问题,然而发达国家数百年以来对这些国家资源的掠夺、政权的干预、金融贸易的控制,等等,无疑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进步。中国在很长时期、很大程度上一直是不公正国际经济金融制度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想不到,我们只经历了短短 20年的稳定发展,经济刚刚有点儿苗头,就被美国视为“全球不平衡”的制造者!天理何在!

  美国政府要是真的想关心和同情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真的想缓解国际经济不平衡,就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切实入手:(1)大大削减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2)大大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援助;(3)大大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出口;(4)带头改革目前的国际货币秩序,建立并维护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不再到处推销浮动汇率政策和无限制的投机资本游动;(5)不要动辄以军事威胁、经济制裁为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6)不要使用军事威慑手段,试图完全垄断世界石油资源,为国际石油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7)切实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约定,不要动辄就搞贸易制裁,打贸易战;(8)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别国制造“全球不平衡”,借此扰乱别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环境。

六、必须重新认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美国财政部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重要理由之一是获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报告说:“为了中国拥有足够独立和有效的货币政策,以便维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大幅度提高汇率灵活性实属必要。”有趣的是:国内一些官员和学者,他们主张人民币汇率浮动最基本的理由也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难道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难道美国是真的为中国长远发展着想?

  要回答这个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故老相传,固定汇率使本国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浮动汇率则拥有货币政策独立性,几乎成为经济学的金科玉律。翻开任何一本国际金融教科书,一说到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的优缺点,独立的货币政策就立刻成为浮动汇率最伟大的品德,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则成为固定汇率最严重的致命伤。我的观点是:如此老生常谈的经济学经不起严格的逻辑推敲和事实验证,应该抛弃。

  只需要问几个最简单的问题:

  第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讨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政策之最后目标必须是辩论的起点。货币政策的根本目的,说到底,不是那不知所云的独立性,而是货币环境的稳定。世界上有好些国家,在那浮动汇率最时髦的年代,货币政策自搞一套,倒是有了梦寐以求的独立性,赢得的却是货币环境极度混乱,经济增长一塌糊涂。人类历史上少见的经济增长奇迹时期(比如19世纪后期的西方主要大国、1950-60年代的德国、日本、1960-7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1980年代至今的中国),这些国家没有搞什么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赢得的却是奇迹般的经济增长。我们到底要选择哪一个?

  第二、“货币政策独立性”究竟是什么意思?一般而言,所谓独立性是指本国中央银行能够自主选择通货膨胀指标,自主采取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这个通涨指标。历史证明:以通涨率为指标来执行货币政策,具有许多困难。

  首先,怎样的通涨率才是合适目标?有人说2%,有人说5%,还有人说10%。大体而言,通涨率超过10%,就有问题,通涨率低于0%(严重通缩)也是不好。如果有不同利益集团或政治力量的较量,中央银行要自主选择合适的通涨指标就不那么容易了。事实上,好些国家名义上有所谓货币政策独立性,其实不过是操纵在几个政客或者外国金融势力手里,或者成为政客们较量的牺牲品。

  其次,选择通涨率到底用哪个价格指数,又是一个争吵不休的问题。有人主张消费物价指数,有人主张批发物价指数,另有人则要用工资指数,等等。加上预期问题,中央银行选择通涨率指标,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和执行是一门相当困难的艺术,不是有了独立性就万事大吉的。好些央行官员的确有成为“格林斯潘第二”的雄心壮志,然而,这些官员必须切记:不是手中有了“便宜行事”、上下其手的庞大权力,就可以成为格林斯潘第二的!

  其三,货币供应量的改变或利率的调整,需要经过复杂的传导机制,才能影响实质经济运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或利率的调整与实质经济变化之间,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中央银行即使选择了明确的通涨率指标,且小心操作,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货币稳定目标。

  第三、没有绝对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只是相对而言。利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证明:如果(1)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完全可兑换;(2)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即整个资本国际流动毫无限制;(3)物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毫无限制,那么,无论是采取浮动汇率还是固定汇率,本国货币政策都没有什么独立性。

  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受到国际资本流动、货币兑换、固定汇率的制约,本国货币供应量、利率、价格水平,等等,只能服从国际收支的调节。浮动汇率制度下,看似货币供应量的改变、利率的调整、价格水平的调整可以独立于外部资金流动、国际收支调节、投机资本冲击,具有所谓的独立性。其实不然。原因是:(1)如果本国政府不希望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自由调节,即本国政府不希望“弗里德曼式”的完全自由浮动汇率,那么,本国央行就必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操作必然左右本国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价格水平,所谓独立的货币政策就不那么“独立”了。事实上,从来没有那个国家曾经对汇率完全放任不管,即使美国也不例外(尽管原则上,只有美国可以例外)。(2)即使本国政府允许“弗里德曼式”的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外汇市场的瞬息万变,特别是市场对汇率预期的改变,必然改变本国利率水平、预期通涨水平,反过来迫使央行采取行动。这是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推论。如此一来,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从何谈起呢?此时的货币政策将主要取决于国际投机资本的动向。

  第四、相反,如果(1)本国采取明确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2)对资本项目实施管制、对贸易项目实施适当管理、严格限制投机资本流动;(3)充分开放贸易,那么本国货币政策反而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独立性。特别是,本国货币政策短期内可以有一定的独立性,比如短期内利率水平、价格水平可以不同于国际市场或与之汇率固定的对方国家的利率水平。当然,长期而言,本国货币政策必须服从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的调节。

  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动不动就谈论所谓国际化,在一个真正的国际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可以享有所谓独立性。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必将拥有一个全球货币、一个全球性的货币政策。尽管我们离真正的全球经济还很远,然而,世界贸易、金融的整合程度的确空前提高了,没有哪个国家的货币环境能够避免外部的冲击。绝对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从来没有过,也永远不可能有。追求所谓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某些政客而言,无非是增加自己权力的幌子。

  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是维持稳定的货币环境,以此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为达此目的,我们要做的,不是侈谈什么独立性,而是在各种不同的货币准则里,选择最透明、最容易操作、最能避免利益集团干预或政治力量左右、成本最低的货币稳定准则。正是在货币环境稳定这个最根本的意义上,固定汇率优于浮动汇率,因为前者的确是一个稳定货币的准则,后者则完全不是。让我们记住20世纪伟大货币思想家蒙代尔的忠告吧:“浮动汇率并没有多给你一些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