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的舞蹈视频: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其培训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0年2月5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0:32:39
2010年2月5日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其培训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0-02-05 10:48:34|  分类:课题研究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其培训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农村教师,指工作在县镇以下(含县镇)初级中学、小学的教师。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初中、小学专任教师914.6万人,按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二计算,我国约有农村初中、小学教师603万人。他们担负着我国农村1.3亿学龄儿童的教育责任,他们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农村教师素质情况、工作情况与生存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其表现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农村新教师补充途径受阻;城市教师资源相对过剩,但向农村辐射与交流的机制脆弱。农村教师队伍水平低下问题,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亟待提高。近几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在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但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入、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单纯知识传授”、“统一菜单要求”以及脱离教学工作实际、落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已经成为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要途径是加强高质量的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探索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把握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规律,遵守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培训,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
根据2008年统计,湖南省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共有83877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47.25%。农村小学教师共有157258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59.43%。
(一)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
1.年龄结构:
①全省、城市、县镇、农村初级中学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如下表:
 
年龄段
 
全省
(178044)
 
比例
(%)
 
城市
(18519)
 
比例
(%)
 
县镇
(75648)
 
比例
(%)
 
农村
(83877)
 
比例
(%)
 
25岁及以下
 
13823
 
7.76
 
1721
 
9.29
 
5366
 
7.09
 
6736
 
8.03
 
26-30岁
 
34923
 
19.61
 
3319
 
17.92
 
14100
 
18.64
 
17504
 
20.87
 
31-35岁
 
39043
 
21.93
 
3960
 
21.38
 
16957
 
22.42
 
18126
 
21.61
 
36-40岁
 
31913
 
17.92
 
3724
 
20.11
 
14424
 
19.07
 
13765
 
16.41
 
41-45岁
 
24822
 
13.94
 
2839
 
15.33
 
10953
 
14.48
 
11030
 
13.15
 
46-50岁
 
13789
 
7.74
 
1233
 
6.66
 
6097
 
8.05
 
6459
 
7.7
 
51-55岁
 
13307
 
7.47
 
1318
 
7.11
 
5219
 
6.9
 
6770
 
8.07
 
56-60岁
 
6390
 
3.59
 
395
 
2.13
 
2510
 
3.32
 
3484
 
4.15
 
②全省、城市、县镇、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如下表:
 
年龄段
 
全省
(249994)
 
比例
(%)
 
城市
(24973)
 
比例
(%)
 
县镇
(74060)
 
比例
(%)
 
农村
(150961)
 
比例
(%)
 
25岁及以下
 
12891
 
5.16
 
2084
 
8.35
 
4057
 
5.48
 
6750
 
4.47
 
26-30岁
 
34797
 
13.92
 
5118
 
20.49
 
11331
 
15.3
 
18348
 
12.15
 
31-35岁
 
33362
 
13.35
 
5110
 
20.46
 
11703
 
15.8
 
16549
 
10.96
 
36-40岁
 
31871
 
12.75
 
4205
 
16.84
 
11358
 
15.34
 
16308
 
10.8
 
41-45岁
 
42553
 
17.02
 
3133
 
12.55
 
13231
 
17.87
 
26189
 
17.35
 
46-50岁
 
36803
 
14.72
 
2193
 
8.78
 
9994
 
13.5
 
24616
 
16.3
 
51-55岁
 
43899
 
17.56
 
2772
 
11.1
 
9798
 
13.23
 
31329
 
20.75
 
56-60岁
 
13784
 
5.51
 
351
 
1.4
 
2582
 
3.49
 
10851
 
7.19
 
61岁及以上
 
34
 
 
7
 
 
6
 
 
21
 
 
2.学历结构:(没有对农村教师单独进行统计)
2008年初中阶段专科毕业及以上人数172385,占教师总数的96.82%,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人数74442,占教师总数的41.81%,比2006年提高14.03%。学历不合格人数5659人,占3.18%。
小学阶段中,高中阶段毕业及以上人数248723,占教师总数的99.49%,其中专科毕业及以上人数155377,占教师总数的10.77%。学历不合格人数1271人,占0.51%。
3.职称结构:
①全省、城市、县镇、农村初级中学专任教师的职务结构如下表:
 
年龄段
 
全省
(178044)
 
比例
(%)
 
城市
(18519)
 
比例
(%)
 
县镇
(75648)
 
比例
(%)
 
农村
(83877)
 
比例
(%)
 
中学高级
 
9727
 
5.46
 
3223
 
17.4
 
3827
 
5.06
 
2677
 
3.19
 
中学一级
 
87185
 
48.97
 
9014
 
48.67
 
37335
 
49.35
 
40836
 
48.69
 
一级以下
 
81132
 
45.57
 
6282
 
33.93
 
34486
 
45.59
 
40364
 
48.12
 
②全省、城市、县镇、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的职务结构如下表:
 
年龄段
 
全省
(249994)
 
比例
(%)
 
城市
(24973)
 
比例
(%)
 
县镇
(74060)
 
比例
(%)
 
农村
(150961)
 
比例
(%)
 
中学高级
 
1022
 
0.4
 
248
 
0.99
 
417
 
0.56
 
357
 
0.24
 
小学高级
 
152006
 
60.8
 
16113
 
64.52
 
45444
 
61.36
 
90449
 
59.92
 
一级及以下
 
96966
 
38.8
 
8612
 
34.49
 
29787
 
38.08
 
60155
 
39.84
 
4.城乡中小学师资水平差异比较
从下表中可看出,全省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已总量超编,农村小学、初中教师超编尤为严重,生师比仅为16.90与10.84;城乡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差距不太明显,但农村小学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比城市低30.24个百分点,农村初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低于城市33.47个百分点,考虑到还有不少教师是从原来的民办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其学历含金量不高,因而可以肯定农村教师整体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化严重,小学50岁以上教师比例高于城市15.42个百分点,初中也高出近4个百分点;同时,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农村教师学科结构也不合理,英语、美术、音乐、计算机教师短缺。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比较
 
 



 
教师学历合格率(%)
 
年龄结构情况(%)
 
专业技术职称情况
(%)
 

 
其 中
高学历
比  例
 
30岁
以下
 
31-49

 
50岁
以上
 
初级
 
中级
 
高级
 


 
全省
 
17.79
 
99.49
 
62.15
 
19.08
 
57.84
 
23.09
 
36.22
 
60.80
 
0.41
 
城市
 
20.81
 
99.85
 
84.73
 
28.84
 
58.63
 
12.53
 
30.99
 
64.52
 
0.99
 
县镇
 
18.60
 
99.62
 
70.14
 
20.78
 
62.50
 
16.72
 
35.70
 
61.36
 
0.56
 
农村
 
16.90
 
99.37
 
54.49
 
16.63
 
55.42
 
27.95
 
37.34
 
59.92
 
0.24
 


 
全省
 
12.56
 
96.82
 
41.81
 
27.38
 
61.54
 
11.08
 
41.60
 
48.97
 
5.46
 
城市
 
16.62
 
99.41
 
69.59
 
27.22
 
63.48
 
9.30
 
28.72
 
48.67
 
17.40
 
县镇
 
13.46
 
97.43
 
41.32
 
25.73
 
64.02
 
10.25
 
41.98
 
49.35
 
5.06
 
农村
 
10.84
 
95.70
 
36.12
 
28.90
 
58.87
 
12.23
 
44.11
 
48.69
 
3.19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下面从教师的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四大方面进行对比。
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统计表
 
小学教师
工资待遇
 
500元以下
 
500~800元
 
800~1000元
 
1000~1500元
 
1500元以上
 
百分比%
 
0
 
5
 
22
 
73
 
0
 
小学教师
工作时间
 
未加班
 
加班
1小时以内
 
加班
1~2小时
 
加班
2~3小时
 
加班
3小时以上
 
百分比%
 
10
 
13
 
25
 
27
 
25
 
小学教师
工作压力
(含身体
状况)
 
承受的
各种压力
 
升学率
压力
 
课程改革
的压力
 
社会的
期望
 
教学
任务重
 
体制改革
的压力
 
家庭生活
的压力
 
其他
 
百分比%
 
32
 
56
 
52
 
59
 
35
 
43
 
11
 
身体状况
 
健康
 
一般
 
患有慢性疾病
 
百分比%
 
35
 
41
 
23
 
小学教师的
工作满意度
 

满意
 
工作
环境
 
工作量
 
其他
 
有机会从事收入高于
教师职业的其他工作
 
对子女将来是否
当教师的就业倾向
 
视具体
情况而定
 
愿意
 
不愿意
 
不希望
 
希望
 
无所谓
 
百分比%
 
54
 
26
 
16
 
4
 
44
 
45
 
11
 
62
 
21
 
17
 
初中教师职业认同感统计表
 
初中教师
工资待遇
 
500元以下
 
500~800元
 
800~1000元
 
1000~1500元
 
1500元以上
 
百分比%
 
0
 
2
 
16
 
78
 
4
 
初中教师
工作时间
 
未加班
 
加班
1小时以内
 
加班
1~2小时
 
加班
2~3小时
 
加班
3小时以上
 
百分比%
 
8
 
18
 
23
 
30
 
21
 
初中教师
工作压力
(含身体
状况)
 
承受的
各种压力
 
升学率
压力
 
课程改革
的压力
 
社会的
期望
 
教学
任务重
 
体制改革
的压力
 
家庭生活
的压力
 
其他
 
百分比%
 
64
 
64
 
60
 
52
 
35
 
32
 
9
 
身体状况
 
健康
 
一般
 
患有慢性疾病
 
百分比%
 
41
 
44
 
15
 
初中教师的
工作满意度
 

满意
 
工作
环境
 
工作量
 
其他
 
有机会从事收入高于
教师职业的其他工作
 
对子女将来是否
当教师的就业倾向
 
视具体
情况而定
 
愿意
 
不愿意
 
不希望
 
希望
 
无所谓
 
百分比%
 
62
 
21
 
14
 
3
 
50
 
41
 
9
 
68
 
16
 
16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流动与稳定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流动与稳定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希望从乡镇以下的学校调进县城或大城市的原因、到乡镇学校开展轮教的意愿、吸引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的措施。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流动与稳定情况统计表
 
分  项
 
希望从乡镇以下的学校调进县城或大城市的主要两个原因
 
农村教师经济
待遇比城里差
 
城里的文化
娱乐生活丰富
 
农村教育的
社会环境比较差
 
农村教师学习的机会比城里少
 
百分比
 
90
 
10
 
62
 
25
 
分  项
 
到乡镇学校开展轮教的意愿
 
不赞成
 
非常赞成
 
不能“一刀切”
 
这可能吗
 
百分比
 
0
 
60
 
14
 
26
 
分  项
 
吸引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的措施
 
对在乡镇以下学校的教师实行专项“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并且越偏远的学校津贴越高
 
对长期坚持在乡镇学校工作的教师实行“乡村教师定期离职带薪免费进修”
 
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乡村教师比县城的教师更容易得到表彰和职称晋升
 
百分比
 
68
 
46
 
36
 
32
 
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流动与稳定情况统计表
 
分  项
 
希望从乡镇以下的学校调进县城或大城市的主要两个原因
 
农村教师经济
待遇比城里差
 
城里的文化
娱乐生活丰富
 
农村教育的
社会环境比较差
 
农村教师学习的机会比城里少
 
百分比
 
96
 
7
 
62
 
21
 
分  项
 
到乡镇学校开展轮教的意愿
 
不赞成
 
非常赞成
 
不能“一刀切”
 
这可能吗
 
百分比
 
0
 
58
 
11
 
31
 
分  项
 
吸引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的措施
 
对在乡镇以下学校的教师实行专项“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并且越偏远的学校津贴越高
 
对长期坚持在乡镇学校工作的教师实行“乡村教师定期离职带薪免费进修”
 
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乡村教师比县城的教师更容易得到表彰和职称晋升
 
百分比
 
77
 
53
 
32
 
36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编制紧缺或者不能按编到位,农村教师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
教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编制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地区的教师编制少,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实际上只考虑了“生师比”一个维度,缺乏城乡均衡发展导向,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对农村极不公平。
二是区域教师编制超编,但实际上大量农村学校教师缺乏。农村边远学校缺偏严重,中小学合格的音、体、美和英语、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教师年龄老化趋势日益明显,从而导致了当地教育质量较低,教育不能均衡发展,农村地区教师培养与培训体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编制内的教师数量得不到满足。有的县与乡镇管理部门,把机关分流人员放到学校占用教师编制,有的为了减少经费,宁愿设法临时聘用教师,也不愿意聘用大中专毕业生为正式教师。
2、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学历、学科及年龄结构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师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2005年湖南省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1. 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3个百分点,45岁以上的教师占86.5%;普通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一上学历的比例为28.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45岁以上的教师占75.6%;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仅为14.09%。教师结构编制和个别教师的素质问题制约了教育发展,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随着学龄人口的逐年下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绝对数量过剩,以初中和小学教师为甚。《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指出,“到2010年,全省小学教师逐步减少到21万人左右,初中教师在平稳渡过高峰期后再逐步减少到13万人”。 而2005年全省小学教师数为26万多人,初中教师数为20万人。据统计,按2010年的学生规模,湖南省需补充高中教师3.3万人。教师结构性过剩严重。
为了解决这种结构性过剩,一些地方将小学教师拔高到初中任教。2005年全省小学教师数比2000年下降19.32%,而同期中学教师数比2000年增加17.47%,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小学教师的流向。但由于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和水平达不到相应要求,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3、教师所教学的专业合格学历比例偏低,教非所学现象普遍。
按照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1%,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7.18%。但是,这个合格率在农村中小学要大打折扣。2005年湖南省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1. 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3个百分点,45岁以上的教师占86.5%;普通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8.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45岁以上的教师占75.6%,这与湖南省提出的教师学历合格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长沙市目前专任教师学历不合格人数为9792人,这部分人绝大多数为农村偏远乡镇的老师,或者是年龄偏大的教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近几年来,普通高中扩招,造成高中教师严重短缺,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大专学历的教师进高中任教,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中专学历的教师到初中任教,这种“层层拔高”现象,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严重下降。
第二,虽然学历达到要求,但任教的科目不是所学专业,实际上属于不合格学历。调查中发现,有一个乡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没有一个大专学历的专业教师,而学校所有的老师大都有大专学历,因为其中有一些教师是读函授取得的大专学历,所学专业不是所教专业。
第三,一个教师教多门课程,必然有教非所学的现象存在。农村小学的计算机和英语教学基本上没有专业教师,英语教师中许多从未接受过专门的小学英语教学训练。
第四,民办教师转正、教职工子女就业进入教育行业后转做教师的大部分人员中,专业合格学历难以达到要求。
4、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异常突出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区域性结构失衡的态势,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老化的问题更为突出。有的县已经十年没有新进农村小学老师,教师的补充与贮备没有得到重视,一旦老教师大量退休,没有合格的青年教师补充进来,农村教师队伍的状况将更加恶化。据2006年统计,全省农村小学教师中46岁以上的占43%,50岁以上的占24.9%。而城市和县镇的46岁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22%和28%,50岁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12.5%和13.9%,均大大基于农村。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据2008年上半年的调查,邵阳市女50岁以上、男55岁以上在职教师达3689人,占教师总数的14%。长沙市小学段46-59岁的教师6402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30%,中学教师46—59岁的教师3430人,占16%。
5.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强。
首先,被分配到农村任教的老师,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就已经被定性为教书匠,没有多少上进的机会,也没有多少展示才华的空间。由于市县的公开课或汇报课多由城区教师来承担,参加赛课和汇报课的也是城区教师,许多有进取心的农村优秀教师难以得到展示的机会,也没有得到推荐与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也就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了。同时,农村教师参与培养、深造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样农村教师就很难产生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与难以作为的现象。其次,工作生活待遇差也是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工资待遇差、教学设备简陋、职称评定指标少,加之考虑子女接受教育的水平、农村医疗保障设备以及相差的社会保障措施的缺乏,再加上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地位低、任务重、压力大、生活苦,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多,学生不好教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爱岗敬业、体验职业生涯的乐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价值体验,从而压抑了职业角色功能和潜力的充分有效发挥。
6、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不合理流动问题严重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外出学习机会少,职称评上难,不少农村教师总是通过各种关系想办法外流,由村流向镇,由镇流向县城,由县城流向市区,优秀教师更是“孔雀东南飞”,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同时,城市和城镇发达地区在推行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将一批不合格的教师分流到农村,越差的教师越分到农村基层,导致了强校越强,弱校越弱,使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了低质徘徊的怪圈。
教师区域需求不平衡。在行政区域上,教师需求量不平衡。据测算,2007年益阳市小学教师剩余率34.7%,而长沙市则需增加教师数7.7%;2007年益阳市初中教师剩余率为50.3%,而岳阳市需增加教师数达17.1%。
在城乡区域上,农村教师“下山进城”的现象严重。岳阳市7个县级的农村学校2007年区域内教师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出534人,总数远远大于调入的219人,而且调出的基本是30岁至40岁之间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向主要是本县城区的重点中小学。
7、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
一是经济收入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属于清贫的一类,除国拨工资和津补贴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二是工作条件艰苦。多数农村学校地处偏僻,离乡镇中心有一定的距离,行路、购物都不方便;教学设备缺乏,基本上是靠黑板和粉笔;教师住房条件差,没有专门的宿舍和相应的教师食堂,多数教师的住房是由一些破旧的平房改建而成,即便如此,有的还是2名教师合住一间房,走廊上做饭,床边上吃饭,饮食起居极不方便。由于条件艰苦,新分配的教师普遍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三是生活质量低。教师的工作阵地是三尺讲台,面对的是一群学生、一堆书籍、几摞作业,与外界交往少,思想闭塞,生活比较单调。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系单职工或"半边户"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大,日常生活常常是捉襟见肘,买房购物心有余而力不足。业余生活单调,生活条件艰苦,教师的思想困扰增多,心理压力日趋增大。
据调查,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在800元至1200元之间的占多数,月工资收入在1200元以上所占的比例很少,在35岁以下的教师中月收入1200元以下的占到了80%以上。农村教师普遍反映待遇太低、环境太差。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现状调查
1、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分为提高教师专业方式(经常学习、加强教研)、制约与影响农村教师发展的因素两大方面。
现将调查结果列表统计如下: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提高
教师
专业
方式
 
学习方式
 
自学
 
与同行交流
 
专业培训
 
网络学习
 
报告讲座
 
学术会议
 
百分比%
 
94
 
91
 
67
 
14
 
6
 
5
 
教研活动
 
仅仅是一起
交流备课
 
说课、听课、
评课、竞教
 
开展问题讨论、
案例分析
 
专题讲座
 
校际交流
 
百分比%
 
14
 
69
 
71
 
18
 
47
 
课外研究
 
教学反思
 
写教学总结或体会
 
公开发表文章
 
参与课题研究
 
百分比%
 
93
 
90
 
22
 
31
 
制约以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
 
小环境
 
没有充足的时间
 
缺乏良好的环境
 
缺乏专业指导
 
其他
 
百分比%
 
44
 
43
 
12
 
1
 
大环境
 
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整体素质
有待提高
 
教育经费短缺
 
教育行政管理力度不强
 
百分比%
 
18
 
18
 
63
 
1
 
农村教师
电脑技能
 
搜集教学资源
 
收发邮件
 
制作课件、
进行多媒体教学
 
一般文字操作
 
没有接触过
 
百分比%
 
45
 
11
 
35
 
40
 
39
 
 
 
 
 
 
 
 
 
 
 
 
 
 
 
2、小学教师培训情况
小学教师培训情况内容较多,包括:参加培训的层次、次数与时间,喜欢培训的形式与需求,培训的效果与问题。
①参加培训的层次、次数与时间
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层次、次数与时间统计表
 
参加
培训
情况
 
培训层次
 
培训次数
 
培训时间(一年内)
 

 

 

 

(镇)
 
未训
 
1
次/年
 
2~3次/年
 
3次/年
以上
 
0次
 
10天以上
 
7至10天
 
7天
以下
 

参训
 
参训率
(%)
 
46
 
21
 
98
 
20
 
6
 
60
 
30
 
5
 
5
 
63
 
24
 
10
 
5
 
②喜欢的培训形式与培训需求
小学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统计表
 
继续教育学习中
喜欢的培训形式
 
教学观摩
 
专家讲座
 
集中培训
 
收看录像
或VCD
 
案例分析
 
与课题结合的
教育教学研究
 
小组讨论
 
自我反思
 
其他
 
占百分数的比例
 
62
 
50
 
38
 
24
 
18
 
16
 
15
 
10
 
0
 
说明
 
本表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与原选项顺序不同。
 
 
 
 
 
 
 
 
 
 
 
 
小学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情况统计表
 
对培训的需求情况
(需学习的课程)
 
学科教学法
 
课改新
理念
 
学科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
 
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
 
课堂管理策略
 
一般教学策略
 
人文修养、艺术鉴赏
 
儿童心理发展
 
其他
 
占百分数的比例
 
60
 
59
 
53
 
46
 
34
 
28
 
28
 
22
 
20
 
0
 
说明
 
本表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与原选项顺序不同。
 
 
 
 
 
 
 
 
 
 
 
 
 
③教师培训的效果与问题
培训对“教学与科研的帮助”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小学教师认为:两者关系“一般”的最多,占44 %;“帮助很大”的只占41 %;也有一小部分认为两者“没有什么效果”的,占了15 %的比例。
对于教师培训的效果与问题,经过统计列表如下:
小学教师培训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统计表
 
教师认为培训的效果
 
分  项
 
教师认为培训对教学与科研帮助大小的关系
 
帮助很大
 
一般
 
没什么效果
 
百分比%
 
41
 
44
 
15
 
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存在最大的问题
 
分  项
 
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
 
与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
 
单向灌输
忽视学员感受
 
培训计划一刀切
 
受金钱驱使不顾质量
 
其他
 
百分比%
 
39
 
31
 
32
 
53
 
0
 
3、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分为提高初中教师专业方式(经常学习、加强教研)、制约与影响农村初中教师发展的因素两大方面。
现在列表统计如下:
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提高
初中
教师
专业
方式
 
学习方式
 
自学
 
与同行交流
 
专业培训
 
网络学习
 
报告讲座
 
学术会议
 
百分比%
 
97
 
92
 
73
 
18
 
4
 
14
 
教研活动
 
仅仅是一起
交流备课
 
说课、听课、
评课、竞教
 
开展问题讨论、
案例分析
 
专题讲座
 
校际交流
 
百分比%
 
12
 
79
 
79
 
24
 
52
 
课外研究
 
教学反思
 
写教学总结或体会
 
公开发表文章
 
参与课题研究
 
百分比%
 
92
 
89
 
30
 
37
 
制约以及影响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因素
 
小环境
 
没有充足的时间
 
缺乏良好的环境
 
缺乏专业指导
 
其他
 
百分比%
 
42
 
49
 
8.5
 
0.5
 
大环境
 
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整体素质
有待提高
 
教育经费短缺
 
教育行政管理
力度不强
 
百分比%
 
17
 
12
 
66
 
5
 
农村教师
电脑技能
 
搜集教学资源
 
收发邮件
 
制作课件、
进行多媒体教学
 
一般文字操作
 
没有接触过
 
百分比%
 
53
 
17
 
43
 
45
 
24
 
 
 
 
 
 
 
 
 
 
 
 
 
 
 
 
4、初中教师培训情况
初中教师培训情况内容较多,包括:参加培训的层次、次数与时间,喜欢培训的形式与需求,培训的效果与问题。
①参加培训的层次、次数与时间
初中教师参加培训的层次、次数与时间统计表
 
参加
培训
情况
 
培训层次
 
培训次数
 
培训时间(一年内)
 

 

 

 
乡(镇)
 
未训
 
1次/年
 
2~3
次/年
 
3次/年
以上
 
0次
 
10天以上
 
7至
10天
 
7天
以下
 

参训
 
参训率
(%)
 
52
 
29
 
87
 
16
 
7
 
60
 
32
 
2
 
7
 
64
 
20
 
10
 
6
 
②喜欢的培训形式与培训需求
初中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统计表
 
继续教育学习中
喜欢的培训形式
 
教学观摩
 
专家讲座
 
集中培训
 
收看录像
或VCD
 
案例分析
 
自我反思
 
与课题结合的
教育教学研究
 
小组讨论
 
其他
 
百分数 %
 
69
 
47
 
37
 
27
 
22
 
20
 
20
 
18
 
0
 
说明
 
本表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与原选项顺序不同。
 
 
 
 
 
 
 
 
 
 
 
 
初中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情况统计表
 
对培训的需求情况
(需学习的课程)
 
学科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
 
课改新
理念
 
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课堂管理策略
 
人文修养、艺术鉴赏
 
一般教学策略
 
儿童心理发展
 
其他
 
占百分数的比例
 
64
 
62
 
60
 
57
 
32
 
29
 
28
 
26
 
9
 
0
 
说明
 
本表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与原选项顺序不同。
 
 
 
 
 
 
 
 
 
 
 
 
 
培训对“教学与科研的帮助”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初中教师认为:两者关系“一般”的最多,占44 %;“帮助很大”的只占37 %;也有一小部分认为两者“没有什么效果”的,占了19 %的比例。
③教师培训的效果与问题
对于教师培训的效果与问题,经过统计列表如下:
初中教师培训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统计表
 
教师认为培训的效果
 
分  项
 
教师认为培训对教学与科研帮助大小的关系
 
帮助很大
 
一般
 
没什么效果
 
百分比%
 
37
 
44
 
19
 
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存在最大的问题
 
分  项
 
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
 
与教学工作
结合不紧密
 
单向灌输
忽视学员感受
 
培训计划“一刀切”
 
受金钱驱使不顾质量
 
其他
 
百分比%
 
38
 
32
 
29
 
53
 
0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国家教育政策倾斜力度不大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从1997到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总额分配格局的变化是:高等教育在教育经费支出里面所占比重持续提高,从原来的17.2%提高到31.2%,提高了整整14个百分点。中学所占比重从原有的3.4%下降到3.35%,比重下降了0.05个百分点。小学所占比重也持续下降,从原有的33%降到24.9%,下降了8.1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也是相当惊人的。特别是农村小学所占比例是持续下降态势,从20.1%下降到14.8%,下降了5.3个百分点。近年来经过努力,虽有较大改观,但情况仍不乐观。
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进而阻碍着实现教育公平的历史进程。虽然《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但《教师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实质上没有完全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完全是一种附属或者补充,且多表现为个人行为。
(二)培训形式、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
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一方面是培训时间的安排缺乏弹性。短期集中面授的方式难免参训教师受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而缺勤、迟到和早退,其结果必然造成个体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突击性的教学使参训教师很少有人能在短期内接受、消化和掌握多门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素养。
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的表现之二是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很少。课堂教学对培训学校来说省时省力,对职前教师的专业知识传授具有重要价值。但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却并非首选,因为他们受训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而非简单的接受知识。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培训效率不高的另一原因。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由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学,教研部门管理教学常规、考核教学质量。有些地方对教师的培训没有做到统筹兼顾,教师培训部门搞培训,教研部门、电教部门、仪器部门也搞培训。这种多元化培训并存,自成体系,互不沟通,独立运作的培训模式,大部分内容重复,培训费时又费钱,严重伤害了教师的利益,而且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培训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问题是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继续教育又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水平的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培训单位在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没有制定出因人而异,因人施教的教学计划,只是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使得参训教师再学习的效益,再学习的目标,再发展的思想得不到充分体现,这也挫伤了参训者的积极性。有的培训专家很少考虑到教师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其讲授的内容不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无法让农村教师学以致用。讲授示范课的教师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忽视城市和农村中学之间的差距,农村教师可从课程中借鉴的内容不多。重理论培训导致培训目标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四)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高
大多数教师普遍存在着继续教育的总体意识薄弱,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强度较弱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受现存的不良的教学环境影响之外,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有:
1 参训动机激励模式单一僵硬
有些学校由于培训结果不与教师在校的教育教学直接挂钩,教师往往把学校交给的培训任务看作只是完成本职工作的一个部分,只要能应付过去就行,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受教育行为。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将参训与否和评定职称挂起钩来,从而使评定职称成为教师参训的唯一动机。此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参训态度和学习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后继学习,一旦受训完毕,再也没有提高的动力。
2 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工学矛盾突出
尽管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有明确规定,但目前基础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特别在贫困的乡村地区,人才外流现象相当严重,加之地方财力不足,对教师定编较紧,教师的工作量过大,致使工作与学习提高存在着较大矛盾。繁重的工作和接连不断的再学习让很多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导致职业倦殆。
(五)没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没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没有形成有利于教师终身发展的培训模式;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具体有如下七个方面的问题:①培训管理职能不明确。。二是人事部门与教育部门争利,部门之间互不认帐,致使教师不知所措。②培训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③培训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很好发挥作用。④培训经费短缺,政府经费保障政策难以落实,负担过多的转嫁给教师个人承担。⑤教育系统核编过紧,教师培训时间没有保障。⑥培训评价督导机制不健全。⑦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
近几年来,教师在职培训逐渐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分级进行了一些培训。但是,总体说来,由于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培训资源缺乏、教师培训机构办学条件较差、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培训手段落后、培训内容、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被培训教师的期望有较大差距,以及工学矛盾严重等问题,致使本来机会不多的在职培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多数是“完成了培训任务”、“认识一些人”。
五、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发展的对策:
(一)组建优秀的培训者队伍
1.以大学为主的教授专家队伍
他们走在理论的前沿,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培训经验,是承担大规模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主体。
2.以教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教研员
他们有着对一线课程、课堂的了解,具备课程研究的能力和优势,应成为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重要力量。
3.专职培训者。是教师培训中的中坚力量,要大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4.一线名师。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要发挥其示范作用。他们已成为了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在理论知识、教学实践中较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这部分教师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更善于研究,他们从自身的实践研究出发,将成果可以很好转化为培训资源。
5.各行各业优秀的管理和专业人员。可以让教师开阔眼界,跳出教育看教育。
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是导师也是合作者,与农村教师建立健全一种平等的协作关系,促进培训对象更充分调动激情投入学习,提高效果。
(二)设立科学的培训内容
1.培训内容要注意知识构建
设置培训内容要注意其针对性,还要考虑培训对象以往知识积累和知识链接,同时还要注意在内容设置时知识板块之间的链接。
2.培训内容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大规模进行农村教师培训,确立科学的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结果要进行分析,要从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发来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要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他们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总的来说,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确立有效模式必须要注意的。
3.培训内容设置的现实性
通过调查分析,在现阶段农村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应在下述几个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解决教师理论基础,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教学管理及班主任工作,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新的变化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指导农村教师进行儿童心理教育理论和案例教学,以帮助老师们在管理上的科学和方法上的先进;新课程标准学习,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学习,让教师们把握新课程的原则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教育教学技能力训练,为农村老师上新课程理念下的展示课,启发和引领农村教师去适应和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和成果应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选择有效的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选择适当的培训形式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是针对农村教师培训内容需要,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而选择的有效组合。笔者在近四年来开展的大规模集中农村教师培训实践总结,运用下述几种主要培训形式能收到很好效果。
1.优化型讲座式
讲座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在解决农村教师带共性问题,如教育观念、教育形势、教育政策等,请大师级的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其特点是能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开拓思路。但不能搞成“报告”式,要通过改良,这种改良不仅是增加多媒体手段,还要增加课堂互动份量,不能不顾学员的思维节奏,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要从内容本质上的改良:讲座的专题不能太大,否则容易空泛化,而且培训也不象学历进修,要少讲目的、意义、原则,最好开门见山,从小实例切入,以小实例展开理论,用小实例证明理论,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不能搞枯燥的空谈空论,否则就会造成兴趣疲劳。每个讲座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活泼、诙谐幽默而不庸俗。
2.问题切入式
从培训对象本身存在的困惑出发,结合培训目标,就某一带共性的问题由培训者列出专题,在进行讲座的前提下,将问题作为深入进行研讨的专题,让培训对象共同参与,这种研讨有利于激活培训对象潜能,促进提高培训对象总结反思能力,还有利于教学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里要注意的是,问题可以提前交给培训对象,让他们提前思考作好准备。但要形成研讨气氛,达到研讨效果,研讨活动应放在培训进入到一定时期或者在大报告后面,或者两个单元学习的中间。
3.案例剖析式
案例式培训操作性强,很受参训教师欢迎。其培训步骤为:“展示”,培训者向参训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再现真实的教学情景;“剖析”,引导参训教师用所学的理论去剖析案例,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评价”,由培训者进行点拨或评价;“反思”,参训教师小结、反思、升华,形成各自的方法预案;“运用”,作为作业,回到实践中去再探索、再行动。
4.观摩交流式
示范课,可以让农村教师直观的身临其境地观摩到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请教学一线的中小学名、特、优教师进行示范教学,让农村老师不仅观摩还可以参与交流,还能听到专家的点评,甚至可以与同行探讨,这个过程是相互启发的过程,这样可以起到示范效应,可以用智慧启发智慧,用方法启发方法。观摩、研讨、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的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参训教师已经不满足于只当听众的角色,他们很想与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向辅导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观课、评课等形式,大家有充分的发言权,收到研讨的实效,一改过去教师被动培训的格局,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大大提高了参训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5.任务驱动式
带着任务学习,将学习与反思结合起来,将学习与实现的培训目标结合起来。这个方法是培训班开始时即将培训内容形式告知培训对象,并将培训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培训研讨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内容以及单元学习目标告诉他们,让他们在一种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这样更能进入学习状态,更能调动农村教师自身潜能,更能提高学习效果,保证培训质量。
6.论坛式
这种方式就象学术论坛一样,不分主次,不分师生,不分宾主,只有记时员和组织者,围绕主题各述己见,可以辩论,可以咨询,可以证伪。大家共同的理念是:主题越说越清,问题越辩越明,方法越论越多,认识越议越深。
(四)实施农村薄弱学科教师专项培训
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统筹安排中小学教师,结合教师定编工作,实行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结构性失衡问题,迅速开展中小学外语、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强化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法及教学策略、课改新理念的培训,重视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与课题结合的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培训等;培训形式包括:教学观摩(含教学录像、VCD、国家或省级实验区优秀教师亲临现场教学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继续采用集中短期培训与长期自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一线中小学教师亲自上培训课,或进行现场教学,与学员互动。建立各级培训基地人才专家库,聘请“特级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为兼职教师,交流共享、传经送宝。
(五)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能满足学员个性化的要求,给学员以更大的自主权,学员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接受。在远程教育中,学员对个人的学习进度负责,学习评价着眼在于学习的进展而不是论其考试成绩的成败,学员的学习要求学员、教师的配合,以便学习的内容符合工作的要求。学员的学习以自主的学习为主,学校更多的是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服务。
在培训的过程当中,网络课程与学员、学员与老师、学员与学员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即主动、可控的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同时,学员的一些意见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很快到反馈给学校,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
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运用了多媒体信息表现手段和处理技术,使网络教学的信息容量比面授培训的信息容量更大、学习资料的更新速度也更快。学员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让多数人享受到顶级授课专家的课程。其学习次数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是面授培训无可比拟的优势。
网络所特有的自动、实时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即可基于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进行针对不同学员的个别式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应试辅导等。全面的跟进式的教学管理和个性化教学为网络教育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条件。
在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信息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很好的利用,远程学生(用户)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历)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通讯的方式完成,因此,网络培训是最为完整、高效的现代远程培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