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早更女友岳跃利:论“旧体新诗”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42:43
四论“旧体新诗”

作者:朱晨 来源:友情提供 点击: 591 更新:2007-5-16 6:12:22  



突破“声障”,最广泛普及中华传统诗词,开创现代中国全民皆诗和谐盛世——四论“旧体新诗”


  关于“旧体新诗”,我前已相继写了三篇“诗论”文章:《试论“旧体新诗”》、《再论“旧体新诗”》和《为中华诗词在现代的大普及、大繁荣、大发展——三论“旧体新诗”》,现这是第四篇,其中第一篇全文刊载于《中华诗词学会通讯》2006年第2期。

  综合前三篇文章之精要,所谓“旧体新诗”,其格式就是:一、完全按照格律诗词曲的句式,二、只要求有节奏和大体押韵,韵部按现代普通话新韵,可平可仄并可平仄混押和近押, 三、对仗自由,四、选词定字只注重情意的表达,而不受平仄、粘对、拗救等等严格声律的束缚,五、同样要注意凝练、含蓄和有诗意(特别是同样要注意用形象思维)。“旧体新诗”的涵义并包括楹联在内,可相应称之为“旧体新联”。 其主要格式是:上下联只注重词对、句对、意对和韵脚上仄下平,而不讲平仄、声对和其它格律规则(有关要求民间甚至更宽)。在中国近、现代,这类诗(特别是其中的律诗句式)和楹联在社会上的长期大量存在、广泛流行并经久不衰,且深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和喜写乐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诗界现在的实际情况,应是旧体诗(现称“中华诗词”)、自由新体诗和“旧体新诗”三类诗并存的“一国三诗”,而并非只是前两类诗共存的“一国两诗”。这是不容忽视也忽视不了的客观存在,我并且认为是时代和社会发展之必然。这种“旧体新诗”确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特色和优势,从而在诗词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完全可以认为它是中国当今诗界队伍浩荡的“第三方面军”。我坚定认为,社会有关方面如能很好认同上述这些,同等对待“一国三诗”,并正确处理“三诗”关系尤旧体诗与“旧体新诗”的关系,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将会大大促进中国诗歌在现代的普及和繁荣,也只会有利于中华诗词在现代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并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特殊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始终锲而不舍竭力为之呼吁!


  中国是一个诗歌泱泱大国,诗歌在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的发展长河中,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唐朝是诗歌发展的空前全盛朝代,唐诗的辉煌,对唐朝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精神思想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并与唐朝的全面繁荣昌盛有着极重要的关系。唐诗的巨大影响,还一直延续到以后各个历史朝代。时至今日,幼儿的文化启蒙,还常自教吟和背诵唐诗开始,由此还可显见唐诗对后代影响之深远。

  在唐代,唐诗盛行,唐代及唐代以后并且直至如今,在社会上还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吟)诗也会吟。”到宋代,又宋词兴起,尤柳永广开慢词之后,“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又宋词盛行。再到元代,又元曲兴起,由于元曲俚趣、俚俗和更贴近社会,更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传播,又元曲盛行。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自由新体诗异军突起,并空前繁荣。上世纪七十年代(1976年)出现的“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可说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由此可见,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不论是唐朝还是上下其它各个朝代,诗词和诗歌的巨大洪流,一直是在波澜壮阔甚至是怒涛汹涌向前推进着,并对社会文化和人们精神思想、对社会繁荣和时代进步,产生着极为深刻和无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现在的提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者,“口”加“禾”,即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五谷丰登,丰衣足食”;“谐”者,“皆”加“言”,即人人都可发表言论、畅所欲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其实,这只是将“和谐”二字分开就字面通俗拆字释义而已,“和谐”本是一个整体概念,有很丰富、很深刻的文化、哲学、道德和思想内涵。关于“言”,重要的是还要注意其品位。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学诗无以言。”对此我的理解是,“学诗”与言的品位有着重要关系。“学诗”,我深感确能提高人的品位,“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也就提高言的品位,从而也就提高行的品位,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非常需要的。这尤其是在当今世风之下,亟需“学诗”在全社会推广,并蔚然成风,以高尚、高雅、高品位、高情操、高风范、高气节等等来逐步化去和取代愚昧、浅薄、庸俗、低级、空虚、冷漠、浮躁、虚假、不讲诚信、急功近利、极端自私、毫无公德、无情无义、扭曲变态、贪婪残忍、物欲恶性膨胀、、自律和灵魂完全丧失、良心、良知和人性泯灭等等等等尤道德和精神上的种种社会不良风气和丑陋、丑恶时痹。

  说到“学诗”,在古代,当然毫无疑问是学古诗,但内容也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新和扩展。现代所称“古诗”,主要是指包括古风和格律诗词曲在内的旧体诗。中华旧体诗尤格律诗词曲,由于其最凝练、最含蓄、最有节律、最讲声韵和最富诗意,高度达到“结构美”、“词语美”、“情意美”和“声韵美”四者的最完美统一,我认为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是最美的诗——唯汉文字和汉文学所独有的最美的诗。所以在中华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对社会文化、进步和人们精神、思想一直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和无比巨大的作用。直至如今,幼童的文化启蒙诗可说几无例外都是旧体诗尤唐诗。但我们又注意到,幼童最易接受和背诵这种诗,主要是由其凝练、节奏和押韵三项特性所决定,而社会上尤民间长期来广为流行的“通俗旧体诗”,亦即我谓之的“旧体新诗”,正是由这三项特性所决定,其与旧体诗的主要差别只是不讲平仄而已。作为“阳春白雪”的旧体诗,主要是在文人中推行,而作为“下里巴人”的“通俗旧体诗”即“旧体新诗”,则广泛在社会上尤民间流行,二者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又都有着各自广泛的群众基础。“旧体新诗”确是同样完全可达到“结构美”、“词语美”、“情意美”、并有一定的“声韵美”。 因此我将旧体诗和“旧体新诗”二者都归属于“中华传统诗词”(主要还是指旧体诗,但包括“旧体新诗”)、并以此区别与之有着根本性许多不同、而非中华传统的自由新体诗。我认为,在现代,“学诗”,主要是学中华传统诗词,当然也包括意、韵俱佳、特别是为民众所喜爱、能广为传诵的自由新体诗。

  人们早就注意到,旧体诗尤格律诗词曲严格的声律规定,一方面赋予诗最能发扬汉字特点的声韵美,但另一方面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广大民众中的普及,这是毋庸讳言的。就中华诗词学会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绩显著,至今全国已拥有会员一万以上,并早就创立了自己的国家级刊物《中华诗词》等,可以经常创作和定期发表旧体诗作并开展诗论,可谓盛况空前。然而这一万多会员比之全国13亿人口,却是一个极小的数,即约为十万分之一,即使再加上地方各级诗词学会和地方诗词刊物所涉及的,这个数字也不会有数量级的突破。也就是说,社会的现实状况是,只占全国人口极少数的专家、行家和深入诗词爱好者在创作和发表旧体诗,而全国广大民众所一直大量写作的却是我谓之的“旧体新诗”,并且从来得不到认可,更无处可以发表。真是,专业与民间,“高塔”内外,完全是两个天地,境况确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可见,中华传统诗词要在全国范围和广大民众中广泛普及,还差之甚远。

  我们的现实目标既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历代社会诗词的普及和繁荣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尤唐朝唐诗辉煌对社会文化和人们精神思想以及对整个社会繁荣昌盛的巨大影响,这方面极其珍贵的历史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因此我认为,在全国范围、在广大民众中广泛普及中华传统诗词,在明确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时又在世风存在这样那样众多问题有悖于“和谐”甚至明显是与“和谐”背道而驰的今天,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和迫切,并且任重而道远。

  要在全国范围和广大民众中最广泛普及中华传统诗词,我认为非“旧体新诗”莫属。这关键是在于;旧体诗与“旧体新诗”的主要差别是,旧体诗讲平仄,受严格的声律束缚,至今还只能停留在占全国人口极少数的专家、行家和深入诗词爱好者之中;而“旧体新诗”不讲平仄,不受严格的声律束缚,其它方面又与旧体诗大同小异,因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并极易掌握和运用,还便于进而向旧体诗迈进。所以我明确认为,旧体诗与“旧体新诗”二者同属于中华传统诗词,不仅如此,“旧体新诗”还完全可看作是旧体诗的“初级阶段”。因此,为最广泛普及中华传统诗词,“旧体新诗”必将能起到旧体诗实际无法起到的作用。

  事实上,中国历代社会,在文人专注创作严格声律的旧体诗的同时,社会上的广大民众可说一直是在大量写作着不讲平仄、不严格声律的 “通俗旧体诗” 、亦即我现谓之的“旧体新诗”,这在近、现代尤为普遍。远的且不说,就说上世纪七十年代(1976年)“四·五” 事件中大量涌现并在后来的《天安门诗钞》等书中基本都被录进的诗作,其中的旧体诗部分,可说相当大数并非是严格的旧体诗,而只能算是我谓之的“旧体新诗”。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当时影响最大、最负盛名、从而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以为例:

              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这首诗与旧体诗平仄明显不符,而且押的是仄声韵,显然不是律诗,也不能算是古风,而只能归属于“旧体新诗”。另外,再举最近轰动全国的“现代最新文字狱”之“彭水诗案”中受害当事人秦中飞所作的那首《沁园春·彭水》词为例:

  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包。看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竞向百姓放空炮。更那堪,痛移民难移,徒增烦恼。
  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
  
这首词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首词的词语特点、文学水平和艺术价值暂且不论,非常明显它是套用《沁园春》词牌的不严格旧体词,也只能算是“旧体新诗”。以上只是作为典型而略举众所周知颇有影响的两首:一首诗、一首词,像这样的“旧体新诗”,在社会上,在民间,可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真是举不胜举、举不胜举!

  我们从以上举出的两首诗词还可看出,在现代,由于新词汇尤其是口语词和多字多音复合词以及国内非汉和外来翻译词(或纯外文词)的大量出现,这些词在进入诗词时是无法变更和调整词中的字及其发音的,这就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诗词的平仄要求,从而也就难于写成严格声律的旧体诗,或许还只能写成“旧体新诗”。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在现代可说只会越来越普遍。

  其实,由于旧体诗的格律尤声律规定极为严整,但进入诗词的每字每词又各有其自身固有的声韵,因而创作旧体诗时选词定字一般就很难做到意、声两全、词、韵双美,真正一字不差绝对严格符合格律尤声律规定的旧体诗词作品可说历来并不多见,即使是历代大家名作。名家高手与普通诗家的差别明显在于:名家高手操纵词汇常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能尽少违律还能写好诗作,即使违律也常被誉为“破格”反得到赞美(话要说回来,即使是大家,创作旧体诗为得佳作,也常要绞尽脑汁,费煞苦心,有道是,“求稳一个字,捻断几茎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普通诗家选择词汇则常是生涩拙劣,举步维艰,较多违律还写不好诗作,就常被“格杀勿论”。由此可知,即使同样都称是旧体诗,显然也会情况各异,对格律尤平仄即声律,有很好符合,有较好符合,有基本符合,有基本不符合,“旧体新诗”则完全不讲符合。因此,旧体诗与“旧体新诗”之间也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二者完全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这犹如繁体汉字与简化汉字、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一样。特别是,简化字之于繁体字,显然有利有弊,但毕竟利多弊少,更适合现代,尤更能为广大民众所掌握和使用,并也丝毫不妨碍繁体字在必要时的继续或同时使用。我看“旧体新诗” 之于旧体诗,有关情况和道理,同样也是如此。总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文字和京剧等要改革,诗词同样也要改革,都要与时俱进。

  我本是一名力学工作者,又一生酷爱中华传统诗词,并非常关注其在现时代的命运和发展。我坚持认为,中华传统诗词必须向最广大民众普及,必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这两条应是硬道理。这里,我还特意把“旧体新诗”不受严格声律束缚这点,仿用空气动力学中“突破音障”这一专业术语,称之为“突破‘声障’”。现代航空由于突破音障,使飞机的航速由亚音速普遍提高到超音速,迎来了崭新的航空工业超音速时代。“旧体新诗”由于突破“声障”,就可使旧体诗在社会上的接触面从只占人口极少数的专家、行家和深入诗词爱好者大大扩展到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从而必将迎来中华传统诗词大普及、大繁荣和大发展的空前崭新时代,并开创现代中国全民皆诗和谐盛世!


  
  作为本文结束,我特地用我最新刻意写出的两首“旧体新诗”(一首诗、一首词),来全面实地反映“旧体新诗”独特的写作规范、特色和优势,从而清晰表明它在诗词领域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两首诗词是:
  
(1) 阴阳联网——信息时代狂想曲 (套改苏轼《江城子》悼亡词)
阴阳相隔两茫茫,总思量,实难忘。两重世界,无法话凄凉。纵有千言与万语,互不通,徒悲伤……
夜来幻梦忽异想:恰现代,电讯强,音频视频,神奇通阴阳;自此两界再无隔,常相约,互联网!

(2) 读诗感怀
(仿“七律”诗)

诗动天地泣鬼神,中华诗坛名家多。
李杜名篇万代传,苏辛豪词壮山河。
唐诗宋词并元曲,鼎立诗峰耀千秋。
孔圣“不诗无以言”,而今世风又若何?!

  为主张和呼吁“旧体新诗”作“先锋”(“主帅”旧体诗在后)来最广泛普及中华传统诗词,以促进中国诗歌在现代的大普及、大繁荣和大发展,从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特殊重要作用,我是矢志不移,不遗余力,硬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加发扬的今天,亟望更有报刊能广开生面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又各有新意的文章。本文的论点和论述(综合了我有关“旧体新诗”的最重要观点)以及两首“旧体新诗”拙作,非常欢迎广大诗词爱好者特别是专家、行家对之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