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留香新分集剧情介绍:关于佛教宇宙观和时间观的整理及推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2:01:01

关于佛教宇宙观和时间观的整理及推断

 

最近看了一些佛教的经典,其中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诸多论述,非常巧合的是,若将这些观点和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做一些对比,更发现其中有太多的异曲同工,搜索了一下网络,也有一些同修就此作出过论述,我想将其整理出来,并加以适当的推断。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吧。

   首先,简述一下佛教关于世界的论述。

   佛教认为,众生生活的世界可分为三界二十八天。其中,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一个界都有若干层“天”组成,欲界共6层,色界四禅天共18层,无色界共4层。

欲界六层天以下,依次是人界、阿修罗界、畜生界、恶鬼界、地狱界(十八层)。其中欲界六层天、人界(我们居住的世界是人界之一)、阿修罗界称为上三界,而畜生界、恶鬼界、地狱界称为下三界。众生根据生前所做的善恶在死后分别投生于不同的“世界”。并且,色界(和欲界的众生也可以根据其福报的多少而相互转化。欲界众生有物质的“肉身”,色界众生没有。

    以欲界众生的眼光来看,世界是三维的,所以,除了以上的纵向分类,单以人界举例来说,还可以横向的东南西北来分,(佛经中假设以太阳为参照物,划分东南西北)佛教将人界分为四大部洲,即: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和郁单越这四个大洲,地球属阎浮提洲之一。位于整个世界的南部。《楞严经》载,佛的弟子阿那律陀双目失明,后成罗汉。在开天眼后看见阎浮提(地球)就象掌中的庵摩罗果。这种果子的果核椭圆、头扁。而初中地理课本关于地球的形状的描述为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类圆形球体。同时,《俱舍论》描述到: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空轮。这表示地球是圆形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水外围是大气层,大气层外围是太空。(空无一物)

    关于地球人的脸型和寿命。在《长阿含经》中记载:须弥山南。其土南狭北广。形如车厢。从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多长三肘半。于中有长四肘者。人寿百岁。中夭者多。意思是说阎浮提(地球)的土地,北半球陆地多,南半球陆地少,所以这里的人脸型多上宽下窄瓜子型,身高多为三个半到四个肘的长短。寿命百余岁,但大多会在活到百岁之前因为疾病或其他意外中途夭亡。

佛教将这个包含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一座须弥山(印度南面的高山,因为佛陀生活在当时的印度南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喜马拉雅山,我不知道佛经的其他典籍中有没有提及此山的具体山名)的世界称为一个世界,如果说我们的地球以太阳为参照物处在最南端,一个太阳系就是一个世界,(个人推断,也就是说,太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一些。而在这个太阳系的其他边缘地带应该有其他三个人界,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一千个这样的世界成为一个小千世界。(应该是银河系吧,以一个世界有四大部洲来计算,也就是说银河系中至少有4000个有人居住的星球)。一千个这样的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大千世界。佛说,整个可见的人界为三千大千世界!算下来就是30亿个星系,而目前人类发现的为10亿个星系。

关于星系(比如银河系)的形状, 佛经中记载,小千世界‘犹如周罗(盘起的头发)’,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

    同时,佛经中记载,四大洲外还有‘八万小洲’,也就是说,一个类太阳系中,除了像有地球这样的存在高级生命体的星球以外,应是其他类型还没进化出高级生命的星球。数量众多。

   关于星系及宇宙的寿命,《瑜伽师地论》卷二记载:‘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这大体告诉了我们太阳系及地球的从形成到毁灭的过程。根据部分佛教典籍的论述,以人类寿命计算,佛教认为,人类最早来到这个星球时寿命可达8万4千岁,而后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变化,比如道德败坏,纵欲等,每隔100年整体寿命减少1岁,最后可以减至10岁,而后,又由于道德从新建立,开始检点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作息,又逐步增加,也是每隔100年增加1岁,直至增加到8万4千岁,这样一个由多到少,又由少到多的过程,称为一个小劫,总共约1680万年。

    佛教似乎并不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过想想也是,纵观整个地球,以知的地球物种的智商和人类相差太大了,即使动物界的猴子猩猩等灵长类或者海豚等高智商畜生也不会超过5岁孩子的水平,真的很难想象,人类在短短的百万年间就能从这些低等生物进化到现在的水平,如果真能迅速进化的话,恐龙存世几亿年,怎么大脑还是这么小呢?这么多的哺乳动物,为何只有人类进化出来了,碰运气吗?再看看我们的一些世界奇迹,比如金字塔、英国的巨石像等,至今也搞不清楚,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怎么造出来的,那些古文字没几个人能看得懂。再比如一些出土的猿人头盖骨,有些头骨上有明显的规则切口,显然不是钝器击伤而是有目的的手术,那时候是石器时代,哪儿来如此坚硬的金属隔开头骨?切口那么小,第一,说明手术技术先进,放到现在,脑手术都是很难的,第二,说明动手术者显然已经知道病兆在哪里,否则不会这么直截了当的在这一块地方下刀,那时候没有解剖学,没有CT怎么查?由此可见,人类不是进化了,相反,可能刚刚经历了一场长时期的退化。即从8万4千岁退化到几千年前的20多岁的寿命,而现在,可能正处在这个“减寿期末期到增寿期的过度阶段。即从新开始进化的前期。也就是说,人类始终处于退化和进化循环往复之中。

    每20小劫为一中劫,即约合3.36亿年。每过1个中劫,地球会发生一些大灾害,第一个到第二个中劫将经历49次大火灾(恐龙灭绝的不是火山爆发?),第二个中劫到第三个中劫将经历7次大水灾,(地震引发的海啸?)第四个中劫将经历一次大风灾(这个不知道,思考中),而一次大风灾后地球归于毁灭。这四个中劫在佛教中分别称作成、住、坏、空。其中成、坏、空阶段都不适合生命居住,只有住的阶段人类才得以生存。否则只能移民其他星球。

    80中劫为一大劫,即268.8亿年。这就是大体一次宇宙大爆炸的寿命。我们目前测定的宇宙年龄是137亿年左右,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宇宙现在是中年。(这里我也存疑虑,似乎更像是一次太阳大爆炸的时间,本来宇宙的寿命就是猜的)我们大致算一下,其中‘成’和‘成已住’的年限是67.2亿年,生命仅能在‘成’和‘成已住’的阶段出现,太阳系已形成46 亿年,约形成十几亿年后开始产生最简单的生命;太阳系还有47亿年的寿命,而最后面若干亿年地球上已不适合生存,算下来刚好。

    这里要声明一下,关于一劫的具体时间,真的很令人困扰,因为不同的佛经对时间的叙述不同,比如在讲到弥勒佛降世的时候,佛经上说他将在这个贤劫(住)的阶段的第10个增劫期(10.5)降世,而佛陀指出,我们处在第九个减劫期(9)。这样的话大体1.5个小劫,这样弥勒佛降世距今大概2520多万年,但有的佛经说580万年,有的佛经说56亿年,所以一定在翻译过程中出了一些纰漏,抑或当时的历法和现在不同,再比如讲到大劫,也有的说是80个小劫为一个大劫,但这样算下来,一个大劫才13亿年,显然,若以56亿年后弥勒降生的说法,弥勒无法在这个大劫中的任何一个贤劫降生了。所以似乎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了。

   以上是宏观世界的,关于微生物,也有零星的记载。

   如:“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释迦牟尼佛曾指着桌上的一杯水说,这杯水中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这八万四千是虚数,表示非常多的数目。(因为现在见到的佛经,多为文言或白话文翻译作品,梵文或巴利文经典已经几乎没有了,少数现存的估计也就是已故的季羡林或者他的那几个徒弟看得懂了^-^,中国人喜欢用虚数,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类,实际上没那么高)佛教徒喝水的时候还要念护生咒,以此超度自己无意间或无可奈何之下伤害的众生。否则,即使喝水,“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

   释迦牟尼佛说人身是个虫巢,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还指出确定位置和活动状态。今日由于科学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蛲虫、便虫、钩虫、丝虫、绦虫、肺蛭虫、肝蛭虫等有数十种之多。(详见《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

   以上单就佛经关于现在世界(即欲界)的一部分看法加以整理,下次,还会进一步的探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菩萨应离一切相……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见如来。”——《金刚经》

   如果理解的不错的话,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梦境一般的虚妄的世界,即所谓“水中月”、亦所谓“镜中花”。我记得高中乃至于大学的政治课本中,在阐述马克思等唯物主义与许多宗教的唯心主义的区别时,常常拿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等观点来对抗宗教的所谓“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似乎佛教或者其他宗教是以否认客观世界存在为基础的,但是恰恰相反,佛陀不但没有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相反,在两千年前,早已将客观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眼前的世界是一个虚像。

   我们知道,现代的宏观物理学体系有两个,一个是以“三维世界”为基础的牛顿经典物理学所勾勒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物体,以光速以下的速度缓慢运行,并遵循万有引力原理,在这个世界中,时间和空间似乎都是不变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汽车、火车的运动,飞机的飞行等等。而这个假设的不变的世界,就是我们的肉眼所见到的物质世界。也是我们的肉身得以存在的世界,佛教中称为——欲界。

还有一个体系就是爱因斯坦在牛顿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相对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物体以光速运动,时间和空间发生了扭曲,所以所谓的三维世界变成了四维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维度,佛陀所说的28层天可能就是28维?)加入了时间的因素,而物质和能量之间因为光速运行发生了转化。这里就引出了爱因斯坦的经典方程式E=mc2。这里,c 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约三十万公里;E是能量;m是质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我们不难想象,若物体以光速运动,物质和能量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如果E=mc2成立,那么m=E/c2也必然成立。光速条件下,物质可以转换成能量,能量也可以转换出物质。即“有”可以生“无”,“无”可以生“有”,“色”可以生“空”,“空”可以生“色”。这里,引出了佛陀所说的三界中的第二层世界,以能量为主体的——色界。

物质世界我们可以以肉眼看见,也就是我们自认为的物质第一性的“实相”,而能量世界我们无法通过肉眼看见,我们错误的认为这就是“意识”的,是“虚像”,其实,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能量也是一种物质,只是它比较特殊,我们看不见,但我们的错误在于,我们将我们看不见的就当做是不存在的,这恰恰犯了唯物主义的大忌。马克思曾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现代科学也告诉我们,我们目前所认知的部分大概只占宇宙的4%,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也就是说96%我们看不见)可见,我们看不见的世界才是宇宙的主体,而我们见到的才是“虚像”。我们将本来的“实相”看做了“虚像”,而将本来的“虚像”看做“实相”,佛陀称之为“究竟颠倒梦想”。由此可见,佛教非但不是唯心的,相反,它才是唯物的。

《无量寿经、受用具足品》中所讲的:(极乐世界)“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事已化去,时至复现”。极乐世界中这种自在的生活状况,用现代的物理学完全解释得通。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人,可以随时将能量变现出物质来用,用完之后,又将物质变为能量而化去。他们的能量从何而来?他们是从一心念佛的念力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随心所欲地变现物质。诚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无中可生有,有也可归于无。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实质只是“场”而已。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又说 “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场才是唯一的存在”。并认为物质只是人的错觉,这正是佛教所谓“色即是空”。这一点在佛教中,许多修行者都证实了。中国50年代的高僧大德圆瑛法师曾在禅定状态中穿过关锁的大门而出去。这就证明了可见的物质是人的错觉。

    爱因斯坦还指出,当一个物体以光速运动时,那么V=C,→V∕C=1,则。我们此时会看到物体没有任何长度和体积(Lv=0)。也就是说,根据爱因斯坦的公式推理,物体的大小、长短、距离在光速状态下统统消失。打个比方说,在一定条件下,你看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距离。用另一个比喻看,在一定条件下,你可以同一时刻在地球与火星上出现,因为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此条件下没有了!物体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现。所以远近的距离不是绝对的,它是依赖观察者之状态而定。因此,绝对独立的空间和距离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人的错觉而已。

佛与大菩萨们都有这种能力。普贤菩萨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讲“我以普贤行愿力故,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释迦牟尼佛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中说“彼佛(阿弥陀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又说:(大菩萨)“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突破空间、距离已不是神话,这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状态,用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可以解释。因此佛家讲“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以上是空间上的假象,接下来是时间上的。初中物理课本一开始就提出了有关参照物的概念,研究许多运动现象时,都假定一个参照物是不变的,不同的观察者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假设我们现在在一辆快速行驶的火车上走。我们在火车里感到自己在走得很缓慢,因为我们用火车作为我们的参照物。而一个火车外的观察者看到我们正在快速地超过他,这是因为我们相对火车的速度慢,但相对于车外观察者的速度很快的缘故。

    如果我们将前面的火车换成宇宙飞船,并且以接近光速运行,我们可以借用爱因斯坦在讲述相对论时引用的一个著名的“孪生兄弟”的例子。假设有两个孪生兄弟同一天出生后,便分成两种生活方式,一个留在地球上过普通人的生活,另一个被送上这一艘高速运行的太空飞船,二十年之后再返回地球。二十年过后怎么样呢?我们看到地球上的兄弟变成二十岁的青年了,而从太空飞船上返回的这个孪生兄弟还很年幼,比方说可能只有三岁而已。这是因为对于太空高速飞行的孪生兄弟,二十年缩短为三年的时间,而他的身体功能的成长也相对缓慢。

    再进一步来讲,太空飞行员返回地球实际上是一种进入“未来”(即从三岁进入二十岁)。另一方面讲,对于太空飞行员来讲,如果时间可以进一步的减慢,乃至于减成一个负数,那么这个太空飞行员便可以从“现在”回到了“过去”。就像霍金所说,如果你的速度接近光速,你可以走向未来,若你再快一点,完全达到光速,你可以回到过去,可见,回到过去比走向未来更难一些。其实,我们也在走向未来,只是更慢一些吧。

    佛和菩萨也有这种能力,能在同一时刻返回无限的过去和进入无限的未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到“我(普贤菩萨)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又如:《无量寿经》中讲的“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所以如果我们证得了如来的定慧,这种超越时间的能力便是自然而然的了。(不过说实话,难啊!)

    爱因斯坦指出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但为什么宇宙间的距离都以光年计?那些星球间的人来往真的要走几年或几百年?那光速还是最快的吗?显然是矛盾的。如果爱因斯坦是正确的,用佛陀的观点就能解释这一切,当你真的达到光速,一切就是虚像了。就像爱因斯坦所说,时间和空间扭曲了,那些现在看来是一光年的距离,在真正的光速下,和一毫米可能就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吾视大千世界如一柯子(印度南部的一种药用植物,比核桃还小。)可见,当佛陀以光速行进时,整个星系,或者宇宙,和一个核桃差不多大。而不是我们看到的几百亿光年的距离。

    综上所述,空间与时间是可变的错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空间与时间可能会完全变样。事实上,最近所发现的宇宙黑洞就证明了这个理念。霍金说,黑洞是连接此世界与彼世界的通道,过去认为,黑洞只一味的吸入物质,却从不吐出,现在看来,是错误的,黑洞在不断的吸入物质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吐出物质,能量是守恒的。事实上,一些特殊的黑洞可以造成一个“虫洞”,霍金就多次提出利用黑洞来进行时空旅游的说法。黑洞中的时间与空间可能互相替换。这意味着空间可能变成时间的样子,时间可能变成空间的形状。佛法称时间与空间都是“不相应行法”,意思就是抽象概念,并非真实。《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一段“无有始终,若觅始终,如空中求迹,如影中求人”(这里“始终”是指时间)。

  可见,佛陀眼中,无论时间、空间、物质、能量,都是虚像,虚像并不代表他不存在,而是指这些东西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态,即佛教所说的 “无常”。

   这里,不禁要问,我们能通过黑洞来到彼世界吗?答案很令人寻味,佛陀说,众生按生前所作善恶,各依业力轮转,修十善道者可以往生欲界诸天,享殊胜寿命及福报,但倘若不修行禅定,无法得入禅天(色界)。换句话说,(个人推断)黑洞连接着各个欲界世界,包括欲界天,凡人(非修行得道者),由于不能看破肉身,执迷于自己或他人的肉身,没有足够的禅定力,灵魂(或者是脑电波?)无法在死时达到光速,众所周知,无法达到光速临界值,就无法突破黑洞,而无法突破黑洞,就无法自如实现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从而达到色界天。这里我对于可见光在黑洞消失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说物体达到光速可以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那么,可以肯定,与其他被黑洞吸入的星球尘埃不同,光可能不是被吸入而是顺利转化成了暗物质或暗能量,使我们看不见,可见的物质进入黑洞和光进入黑洞,虽然都体现为从我们眼前消失,但本质可能和我们原来料想的截然不同吧。(佛教关于人类起源的经典《佛说启世经》指出,人是由光音天(色界第二层禅天)福尽的众生,因为被此世界的美味吸引,终现肉身,身体不再轻盈而无法回去),这里,人死后最多随自然力被黑洞随意吸入又随意抛出,来到另一个欲界世界。同时将此生的世界忘得一干二净。俗语称为投胎。即佛教所说的此世界身死,彼世界涅槃(复活)。而霍金说,别指望真通过黑洞来旅行,虽然你可以进去,也可以出来,但进去的你是你,出来的你已经不是你了。

   如果说色界至少要达到光速才可以到达,是4维空间,那更高一层的无色界以及佛陀所能达到28层天以上的超越三界的净土……又是几纬空间,又需要达到怎样的速度呢?我们知道,无色界世界更为奇妙,比如无色界最高层,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可以从一个微尘中见到三千大千世界。用现在的话说,这些世界的众生可以随意在一个质子中生存,而对他们而言,生活在这个质子中的众生会发现这个看似极其微小的质子其实和我们所见的宇宙一样大,他们运行的规律也大致相同,即佛教所谓微尘即世界,世界即微尘。这似乎又可以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费米的量子力学统一起来了,而这正是霍金等现代物理学家孜孜不倦,希望达到的高度。是他们一生的追求——找到连接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桥梁。(这可能又要涉及到小乘佛教中的唯识宗中所讲的超越人类诸多感觉、产生本我和世界的那个神秘抽象的第八感 ——阿赖耶识。哈,圣斗士星矢中也有,梵语,本意“藏识”,即藏在一切意识背后的,隐秘不见的最终的本识,这是产生一切欲望的种子,是轮回的根本。也有人认为它是宇宙大爆炸前那个质量和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塌缩的奇点”,宇宙的起源。)不过这种说法和佛教关于轮回无始无终的观点有矛盾,佛教认为所有的事物其实都“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没有真正的起点和终点,所谓的生灭只是一种变化的形态,整个世界始终处在无限轮回中,这个太难了,我至今还想不明白,如果有机缘,以后再谈吧。个人暂时认为,阿赖耶识只是为了说明某种理论而引用的类似“极限”的概念,是抽象的,只能无限接近,其实却无法达到,就像凡人可以无限接近于神,却永远无法成为神一样。这可能正是凡人难以穿越的“叹息之墙”。其实这也暗合了小成佛的教理,因为小乘佛教笃信释迦摩尼,认为只有他是唯一的佛,而自己修行的最高境界只是成就阿罗汉果位,于是产生了一神崇拜。)

   若以上假设成立,我只能赞叹: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不可说不可说神圣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