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日活动以爱情为主题:压力与潜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07:49
作者:安东尼罗宾 |  文章出处:《潜能成功学》

  压力与潜能

  安东尼·罗宾曾讲过一个小故事,此故事最早是一位禅师讲给弟子们听的。故事描写了一个男人(也许是个女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她)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于是他(她)就这样吊在那里,千钧一发,生死攸关。头顶上,一只老虎在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即使能躲过粉身碎骨的厄运,也会成为老虎腹中美食。这时,他(她)看见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灌木的根。突然,他(她)发现附近有一些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他(她)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忖道:“多甜啊!”也许这个可怜的人过早夭折,没有机会将他(她)的秘密与别人分享。

  但即使他(她)无法告诉我们如何在此时此刻还能处之泰然,他(她)也是临危不乱的典型范例。就在他(她)被老虎追赶、就在他即将粉身碎骨之际,居然有时间去享受野草莓的滋味儿!我们之所以提及这个故事,因为它清楚地传达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最后的解释中,无论外界因素是多么紧张、多么不愉快,都不是我们是否感受压力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自己。

  一  任何人一生中都会有压力

  乔伊·托雷斯说得好,把人打倒的不是重拳,而是暗拳。在当今社会,打倒我们,阻碍我们激发潜能的是压力。现代人面对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是压力。成功人士的人生似乎井井有条,但同样会受与压力有关的问题困扰。要明白压力在过去的100 年中在美国变得怎样严重,只需看看这个事实: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人健康的“十大杀手”全部是传染病;而在20 世纪的90 年代,十大杀手全部是跟压力有关的疾病。

  一言敝之,压力限制人的潜能。

  人们不可能对付自己不明白的事物,所以要讨论如何应付压力,就要先观察压力。

  事实上,任何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压力。

  说到压力,问题不是“你是否遇到过压力?”我们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压力。问题是:“受到什么压力的影响?这些压力是怎样影响你的?”有些压力,随着你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就能完全避免;另外的压力则无可避免,你有必要学会怎样对付。

  二  有些压力常常激发人的潜能

  人们说需要是发明之母,同样道理,压力可以称为潜能之母。压力有时会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极点。压力可以促使人找到更好更聪明的处事方式。

  通过娱乐圈中某些人或运动员的一生,人们能特别清楚地看到压力所产生的正面效果。

  有些演员,当他们受到压力,当观众中有重要人物在座时,他们的表演会特别出色。

  运动员也是这样。运动员在大场面的锦标赛或奥运会决赛时,他们的水准发挥得最好。对这种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被压力压垮,但另一些人则借压力刷新世界纪录。

  很多人都酷爱接受身体上的刺激与震撼。人们会耐心排队,等着购票进场,甘心自掏腰包去观看恐怖电影或实地乘坐那些惊险刺激的游乐设施。他们这样做只为了要享受那种“被吓得半死”的惊险场面而已。但这种做法如果用到精神方面的话,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们在正确认识压力的同时,还应该感谢压力所赐予的其它东西,即激发人的潜能。古语曾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等说法,讲的就是事情往往到了压力的关头才有转机,当事者才不得不冷静下来,绞尽脑汁去思考转危为安的方法。压力常常激发人的灵感。

  茱莉·赫尔是一个超越压力而发挥潜能的典型。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十几年前,她突然发现自己失业了。她已离婚,而且没有固定收入。加之,她既未受过正式教育,又没有谋生技能,危机降临到茱莉的头上。更可怜的是,在决定试着创业后,她却选错了从商时机,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境遇比以前更悲惨。可是她却不因此放弃希望。

  在凑足旅费,带着两个女儿回到故乡——夏威夷后,有一天,她去市场选购夏威夷罩袍,发现这些服装只有一种尺码,同时花色非常呆板,缺少变化。这大量的服装是由当地的染织厂制造的,样式千篇一律,做工粗糙,一点也不适合特殊的场合穿着。危机中茱莉马上意识到这一发现的价值,她决定改良这种产品,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虽然当时她的朋友对她的想法提出了警告,但她充满自信,以仅有的100 美元资金开始在家里为别人改缝她设计的衣服。由于她改缝的衣服美观、实用且有特殊的风格,因而立即受到了当地的欢迎,茱莉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后来,茱莉的服装卖到了美国本土,公司也不断扩大。茱莉在压力中产生的灵感不但从危机中挽救了她,而且还促成了她的成功。

  茱莉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你也许对她的灵感产生怀疑。事实上,如果是一个养尊处优的人,是绝不会想到那一点的,因为他没压力感,根本不会去积极发挥起自己全部的潜能,寻求摆脱困境的办法。而一旦人们调动起自己的潜能,则其力量是令人惊讶的。

  安东尼·罗宾说得好,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是否受压力的摆布。

  命运是由自己来创造的,我们应该主宰命运,应该向压力挑战。大凡成功人士都经受过无数次压力,一个经常生活在压力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希望的人。我们不应该逃避压力,相反,为了挖掘自己的潜能,往往应为自己创造一定的压力环境。经历压力越多的人,他的挫折承受力和对挫折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就越高。

  三  大部分的压力毫无必要

  大多数人担忧的事情太多了,这是不必要的。他们仿佛在自找造成压力的东西。你可能觉得这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你不信,请看下面关于忧虑的数字:人们忧虑的事情有40%永远不会发生。

  30%的忧虑涉及过去作出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

  12%的忧虑集中于别人出于自卑感而作出的批评。

  10%的忧虑与健康有关,而越担忧问题就越严重。

  有8%的忧虑可以列入“合理”范围。

  以上数字不是很令人吃惊吗?引起紧张的10 个问题当中,真正值得担忧的问题平均还不到一个。其余的问题我们可以学会消除。

  四  压力造成过度紧张时就有害了

  压力有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压力也可以把人压垮。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医院的G·坎比·罗宾逊医生曾作过研究。他发现在174 名住院病人中,有140 人总爱担忧。他又发现这些人中有一半人的症状是由压力引起的。

  持续的压力会造成紧张过度。塞尔耶医生解释说,人体对压力的反应分为三个阶段:警觉、抗拒和力竭。他是这样描述这三个阶段的:在警觉阶段,人体注意到压力源,准备与之对抗或回避。这由内分泌腺释放出荷尔蒙来实现。这些荷尔蒙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糖升高,出汗,瞳孔扩大,消化减慢。接下去,由你决定是利用这股爆发性的能量去斗争还是逃跑。

  在对抗阶段,人体自行克服压力造成的损害。但是,如果压力源没有消失,人体就不能克服所受的损害而要保持高度警惕。

  这样,你就进入第三阶段——力竭阶段。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你可能会得“压力病”,例如偏头痛、心律失常,甚至神经系统障碍。在力竭阶段继续受到压力的话,人体会精疲力尽,甚至有些功能会停止。

  从塞尔耶医生的研究结果你可以看出,对付压力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或尽快减轻压力。

  五  学会有效对付压力

  压力通常不是做事太多而产生的。压力常常是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的观点造成的,你处理压力的方式决定你能否顺利应付压力。正如阿历克西斯·卡罗尔说:“不懂得怎样对抗忧愁的人死得早。”人总是要有压力的——压力横竖要来的。着手改变你的思维和习惯,能避免的压力则避免,不能避免时用健康的方法应付压力。别让压力像暗拳一样把你打倒,妨碍你争取成功。